农奴影评

14803418
  • 二月野
    2022/8/14 18:00:06
    比“黑暗中世纪”更黑暗!旧西藏百万农奴的受难史

    西藏迎来了丰收的季节,但对阿妈来说,这份喜悦与她无关。

    因为她是农奴制度下领主的奴隶。

    西藏迎来了丰收的季节,但对阿妈来说,这份喜悦与她无关。

    因为她是农奴制度下领主的奴隶。

    14579296
  • ktxcdy
    2021/12/6 0:40:40
    肮脏的宗教

    就这种屁地方还洗心灵洗个得儿

    那些为自己冠着“文艺青年"小清新”

    “小确幸"的人们聊起西藏时

    会对诵经的喇嘛、挥鞭的牧人、匍匐的朝圣者

    充满景仰,

    就这种屁地方还洗心灵洗个得儿

    那些为自己冠着“文艺青年"小清新”

    “小确幸"的人们聊起西藏时

    会对诵经的喇嘛、挥鞭的牧人、匍匐的朝圣者

    充满景仰,

    会对原生态的环境满溢赞美

    甚至认为这景色可以净化他们的灵魂。

    但是对于西藏的建设

    他们是忽视甚至鄙视的

    其实他们更愿意见到一个诵经拜佛的藏人

    而不是一个努力学习成为医生、战士、商人、

    工程师的藏族同胞。

    他们确实有悲天悯人的感情

    但是从骨子里,他们不认为这些不如自己的藏人有权利也应该和自己一样。

    【详细】
    14046569
  • 老KK影
    2021/9/8 17:24:23
    9.8观影01《农奴》魅力十足的黑白摄影

    今天是第一次看1963年的国产黑白故事片《农奴》年代久远的黑白老电影即使是剧情片,也可以在某些角度呈现出来不可磨灭的纪录片特质,那个年代演员的时代印记还是依稀可见的黑白胶片的魅力无法阻挡,而且多人物布满泥水汗水日晒的凝重面部,还有劳动人民发达肌肉的特写,黑白之下层次丰富、色彩斑斓,视觉冲击力极强!再加上4:3的全画幅,哈哈,没谁了修复效果不错,除了还残留了部分老胶片的轻微划痕之外,影像清晰度

    今天是第一次看1963年的国产黑白故事片《农奴》年代久远的黑白老电影即使是剧情片,也可以在某些角度呈现出来不可磨灭的纪录片特质,那个年代演员的时代印记还是依稀可见的黑白胶片的魅力无法阻挡,而且多人物布满泥水汗水日晒的凝重面部,还有劳动人民发达肌肉的特写,黑白之下层次丰富、色彩斑斓,视觉冲击力极强!再加上4:3的全画幅,哈哈,没谁了修复效果不错,除了还残留了部分老胶片的轻微划痕之外,影像清晰度和黑白对比度都很不错演员是藏族,但那字正腔圆的配音肯定是上译,就别奢求藏语原音了,不要说这部1963年的《农奴》,就是22年后田壮壮的《盗马贼》在当年也没做到啊,藏语的《盗马贼》在2019年春天才得以辗转面世。2018年在北影节看的《盗马贼》虽然是4K的但还是普通话版的。我主张原声原音,这样才能原汁原味,就好像警察,粤语说的差人和国语的警察不只是听感上的区别,更主要的是不同语言的发音是带有地域和民族的差异的,岂能互相随意代替?国语配音之下的藏民就好像失去了自己的魂魄,演绎的也好像不是布达拉宫脚下的故事了阿对了,太欺负人了,财主把农奴打死了还要向家属要收尸税!太可恶了

    【详细】
    13854490
  • perfidia
    2020/12/12 23:52:19
    《农奴》叙事结构与视听语言分析

    目前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六十年代初的中国电影发展中存在一个“隐抑的电影新浪潮”,代表影片包括《舞台姐妹》、《早春二月》、《农奴》、《小兵张嘎》、《林家铺子》等。在政治意识形态的主导下,苏联和欧美的电影潮流对“十七年”电影的创作施加着程度不一的影响,李俊导演的反映西藏农奴遭受惨无人道的压迫以农奴制改革的电

    目前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六十年代初的中国电影发展中存在一个“隐抑的电影新浪潮”,代表影片包括《舞台姐妹》、《早春二月》、《农奴》、《小兵张嘎》、《林家铺子》等。在政治意识形态的主导下,苏联和欧美的电影潮流对“十七年”电影的创作施加着程度不一的影响,李俊导演的反映西藏农奴遭受惨无人道的压迫以农奴制改革的电影《农奴》就是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欧美国家电影影响的一部经典之作。

    1. 政治意识形态的叙事结构

    “十七年”电影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中国大陆拍摄的一众影片。囿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国际环境,这一时期中国对苏联、好莱坞和欧洲的一些电影潮流的态度是各异的。这一时期中国电影无疑受苏联影响最深。拍摄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具有“人民美学”的电影是这一时期中苏电影人的共识。其实这种倾向在上世纪30年代的左翼电影运动和国防电影运动中就可以窥见。受历史和现实的影响,电影《农奴》在叙事上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

    影片以农奴强巴和铁匠之女兰尕反抗农奴制压迫为主线,在单一时间线中穿插若干倒叙段落,将主要人物的生平遭遇一一道来,通过三次摔下农奴主朗杰推动故事叙事。一摔朗杰是强巴遭到管家和少爷羞辱和毒打,逼迫强巴当马骑的时候,此时的沉默是强巴的反抗,在下一个长镜头里,强巴咬破了自己的舌头。第二次摔朗杰是强巴赤脚背着朗杰在满是鹅卵石和砺石的河滩上行走,最终因体力不支倒下的时候。在这一段落,白白胖胖的少爷和黑瘦虚弱的强巴形成鲜明对比,镜头从水流与砺石、强巴的赤脚和蹒跚的步态以及少爷朗杰之间反复切换。在这里叙事时间的延长让观众感到河滩更加漫长,与强巴脚部特写相穿插,极大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强巴倒下后醒来后见到了兰尕口中的“金珠玛米”(汉译:菩萨兵)。遭遇了无数非人遭遇的强巴被护士们悉心救治,还有了一双新鞋,当强巴被扶上马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下跪,当然这里更多的应该是感激的成分,但是我们还可以看出农奴制对强巴的影响是深入骨子里的。非人的待遇与平等的身份相对比,如果说第一次强巴摔朗杰是反抗意识的星星之火,那么这次则成了燎原之势。但是这还不够,强巴在此时还不敢和农奴主真正的对抗。第三次摔朗杰,是在背朗杰逃跑的过程中,这次同第一次一样是刻意为之,两人滚下山坡并扭打着,朗杰中枪之后,强巴像踢死鱼一样把他踢下山坡,至此强巴实现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自由。

    《农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藏族取景的影片,也是第一部完全由藏族演员出演的电影。电影于1964年上映,这时距离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仅仅过去了五年时间,所以这部电影的影像本身就具有十足的史料价值。影片融记录性和故事性于一体,电影在藏地取景,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湍急的雅鲁藏布江和庄严的喇嘛庙,力求还原现实的风土人情给予影片很强的现实感。另外,影片中所选用的演员皆为经历过农奴时代的人,尤其是少年强巴,他的身世本身就与影片中主人公的身世极为相似,父母双亲皆被农奴主迫害致死,自己也饱受压迫。其自身相似的遭遇使得他的表演毫无痕迹更加真实。影片的真实性还体现在影片的服化道方面,电影中农奴褴褛的衣衫是电影剧组在藏地用新衣服找昔日农奴换的,所以我们在观影时很难感到违和,这些细节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自然。

    《农奴》在叙事上受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在解放军的感召下,以强巴为代表的万千农奴鼓起了反抗农奴主的勇气。从刚开始强巴母亲去农奴主家还债到强巴奶奶含辛茹苦抚养强巴长大再到强巴所见证的那段吃人的历史,一家人的遭遇影射的是整个被压迫的社会。叙事视点的转移为电影的高潮不断蓄势。影片最后翻身农奴把歌唱是符合大众喜爱的“人民美学”的,强巴解放后第一句说出的“毛主席”也印证了这一点。

    2. 《农奴》视听语言分析

    导演李俊在这部影片中镜头语言运用的相当成熟,恰当的视听语言推进了故事叙事也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农奴》采用黑白胶片摄影,明暗对比强烈的光线处理是影片的一大特色。黑白的色调具有浓厚的历史厚重感,也正好呼应了平叛以前西藏广大人民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影片中的强巴和铁匠肌肤黝黑甚至具有金属的光泽,恰到好处的光线处理使整部片子具有了版画一般的质感,影片前半段的基调一直都是阴郁压抑的,而解放军出现后则换成了一种明快的影调,摄影在这里很好的配合了《农奴》的叙事节奏。

    李俊还很强调电影化的叙事手法,蒙太奇运用十分合适娴熟。影片开头,小强巴父亲被农奴主打死,农奴主喊道:“叫他的女人把三代欠下的债,连同收尸税一起送来,要不就让她把鞭子送回来”农奴主把鞭子狠狠摔在地上,同时给了鞭子一个特写,当镜头拉开时,鞭子已经放在了强巴家的地上。小强巴咬破舌头后,他的脸上叠印了波光粼粼的雅鲁藏布江江水,江水流过,代表着时间的流逝,江水之中又叠印出了成年强巴棱角分明的脸。时光如流水,两次叠印使得苦难的生活多了一些诗意和悲悯。还有上文中提到的强巴第二次背朗杰的镜头切换。影片里一个感人至深的镜头,小强巴饥饿难耐偷吃寺庙贡品被僧人惩罚后,强巴的奶奶去寺院替小强巴赎罪并祈求护身符,老人在回来的路上颤颤巍巍,踩着小河的石头过河时不幸摔倒,甚至连剧烈的挣扎都不曾有就趴倒在了浅浅的小河里,镜头一转转向了奶奶手里攥着的泡在水里的护身符。电影中饰演奶奶的演员当时只有20几岁,通过化妆化成了古稀老人的模样。拾雀卓玛把老年人的体态动作还原的十分到位,演员的演技无可指摘。经历了一辈子压迫最后却在浅水中死去,这种悲剧性无疑也得力于视听语言的加持。

    影片中许多视听细节也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意味。其一是强巴的师傅坐在大佛手心的镜头,这里的特技摄影使用的非常成功,在巨大的掌心里人显得很渺小,大佛的侧脸与拿着摇曳灯光的两人形成鲜明对比。灯光集中在金色的掌心上,四周则是无尽的黑暗,这似乎是讲“苦海无边”,一层指向宗教教义,一层暗指农奴生活。

    3. “十七年”电影与外来影响

    130522850
  • 小野泥石流
    2020/7/7 10:18:09
    十七年-四次发展-国营八一-李俊-粗犷

    在八一集体中,李俊富于探索精神,他执导的影片具有凝重、深沉、简练、含蓄的特点。

    在八一集体中,李俊富于探索精神,他执导的影片具有凝重、深沉、简练、含蓄的特点。

    12711212
  • 你吃火锅底料
    2020/3/31 11:05:30
    《农奴》——天不生金珠玛米,万古如长夜

    1963年的片子,采用黑白胶卷拍摄,展现出来的不是西藏纯净的雪域景观,而是延续了七百年的可怖制度,高原上洁白的哈达和茫茫雪山也掩盖不住那段黑暗。本片的演员除了解放军以外都是藏族,而且或多或少有过农奴生活(幼年男主的演员,其父母就是被庄园主折磨死的农奴),使电影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真实震撼。顺带推荐一下纪录片《废奴》,也是好作

    1963年的片子,采用黑白胶卷拍摄,展现出来的不是西藏纯净的雪域景观,而是延续了七百年的可怖制度,高原上洁白的哈达和茫茫雪山也掩盖不住那段黑暗。本片的演员除了解放军以外都是藏族,而且或多或少有过农奴生活(幼年男主的演员,其父母就是被庄园主折磨死的农奴),使电影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真实震撼。顺带推荐一下纪录片《废奴》,也是好作

    【详细】
    12456171
  • 二妹妹
    2020/2/16 14:24:36
    完美反应农奴生活凄惨的一部影片

    不知道当时西藏农奴活的多惨自己去看纪录片,看书。阿姐鼓等文学作品都表达了藏传佛教的凶狠和冷酷,人皮唐卡、人皮器具、明妃、对女性的残酷对待……这些都是豆瓣某些文青看不到的事实。西藏农奴在西藏统治者眼里只是牲畜,不是人,与印度的种姓制度不分彼此的恶劣反人类制度。豆瓣一群讲意识形态的文青,实则屁都不懂。

    解放军对于当时的西藏农奴来说就是天神降世,老一辈的藏人把毛爷爷当做菩萨看待。可怜新

    不知道当时西藏农奴活的多惨自己去看纪录片,看书。阿姐鼓等文学作品都表达了藏传佛教的凶狠和冷酷,人皮唐卡、人皮器具、明妃、对女性的残酷对待……这些都是豆瓣某些文青看不到的事实。西藏农奴在西藏统治者眼里只是牲畜,不是人,与印度的种姓制度不分彼此的恶劣反人类制度。豆瓣一群讲意识形态的文青,实则屁都不懂。

    解放军对于当时的西藏农奴来说就是天神降世,老一辈的藏人把毛爷爷当做菩萨看待。可怜新一辈做着贵族的美梦,却不知没有gcd自己的祖辈早就死在奴隶主惨无人道的压迫之下。喇嘛跑到国外,摇身一变成为明珠新星,浑然不提自己作为封建统治者时发毒辣行径,可悲可叹!!!

    【详细】
    12260289
  • big jet plane
    2019/6/15 14:09:02
    我们能从《农奴》中学到什么

    《农奴》是1963年完成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带有政治色彩,但极具时代特色。1、音乐的特色因为是藏族同胞的电影,所以音乐上极具特色。电影中有三处有唱词的音乐,一是强巴因封建势力压迫,决心不再开口讲话,用了“哥哥你听我唱”;第二次是解放军战士死去,“如青松”的歌颂音乐;第三次是结尾,歌颂毛主席的音乐。2、转场的匠心——转场的顺畅,构图上的艺术而电影在视听语言上,能很好地做到“说到哪转到哪”孩子三次

    《农奴》是1963年完成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带有政治色彩,但极具时代特色。1、音乐的特色因为是藏族同胞的电影,所以音乐上极具特色。电影中有三处有唱词的音乐,一是强巴因封建势力压迫,决心不再开口讲话,用了“哥哥你听我唱”;第二次是解放军战士死去,“如青松”的歌颂音乐;第三次是结尾,歌颂毛主席的音乐。2、转场的匠心——转场的顺畅,构图上的艺术而电影在视听语言上,能很好地做到“说到哪转到哪”孩子三次成长都自由切换,而开场不久,强巴父亲的鞭子也在主人家和自己家之间自由切换,导演很好地利用了这种自由,极大程度上增加了片子的可看性。而另一方面,强巴母亲去接丈夫回家,渐渐走入门框,也象征着封建的束缚;师傅在教授强巴刷金像时,站在佛祖手心,暗示了小活佛玩弄平民的本质,嘲讽、命运的意味不言而喻。3、剧本——台词的一语双关;例证性动作《农奴》除了台词把控上,除了作为转场,还有更深远的意义。“无处可逃”“菩萨那么多双眼睛”“你再中邪就在劫难逃了”这些台词让人印象深刻。剧本中的例证性动作也让人印象深刻——强巴从正常人到被逼迫决定不讲话,再到被解放军解救开口讲话;铁匠父亲被拷上,子承父业小铁匠被拷上,到后来在强巴的帮助下解脱镣铐。这实质上隐藏了一个民族从封建走向解放。而这些,也在结尾得到了点题。

    《农奴》编剧黄宗江 导演李俊电影意义:问世于1964年,为新中国成立15周年的献礼片;政治上:新中国第一部在西藏拍摄、西藏演员参与表演的影片,再现农奴们悲惨生活命运;艺术上:创作团队坚持使用黑白胶片。还原西藏土地上那段真实发生过的奴隶历史。导演:导演李俊。是中国著名的第三代导演;和冯一夫合作指导过故事片《回民支队》;拍摄过《闪闪的红星》《归心似箭》《大决战》等一系列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著名影视经典。艰辛的创作背景:到西藏实拍;选用西藏演员强烈反差的艺术效果:1、黑白 《农奴》摄影师韦林玉“黑白胶卷最能够展示凝重的基调,而且黑白片也有一种历史沉重感。”2、开场秀美山川与低沉小号,悲苦百姓步伐,悲歌;3、充满张力的美学构图——参拜佛像,一开始倾斜,摇信众;威严感,压迫感,如何用宗教压迫人民 老喇嘛失明 全景镜头,大小;手中。哑巴的隐喻:生而为人的发生权(10世纪——13世纪)哑巴开口说话的第一个归属感,是解放军,是新中国。

    【详细】
    10244985
  • M
    2019/3/2 12:08:12
    1

    1964 新中国成立15周年献礼片

    政治上:新中国第一部在西藏拍摄、西藏演员参与表演的影片,再现农奴们悲惨生活命运。

    艺术上:创作团队坚持使用黑白胶片,还原西藏土地上那段真实发生过的奴隶历史。

    艰辛的创作背景

    1951年西藏地区迎来解放

    1959年西藏地区平叛,废除农奴制度

    1963年《农奴》上映

    导演李俊(

    1964 新中国成立15周年献礼片

    政治上:新中国第一部在西藏拍摄、西藏演员参与表演的影片,再现农奴们悲惨生活命运。

    艺术上:创作团队坚持使用黑白胶片,还原西藏土地上那段真实发生过的奴隶历史。

    艰辛的创作背景

    1951年西藏地区迎来解放

    1959年西藏地区平叛,废除农奴制度

    1963年《农奴》上映

    导演李俊(第二代导演),与冯一夫合作执导过故事片《回民支队》

    拍摄过《闪闪的红星》《归心似箭》《大决战》等一系列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著名影视经典

    到西藏实拍

    强烈的反差艺术效果

    摄影师韦林玉:“黑白胶卷最能展示凝重的基调,而且黑白片也有一种历史沉默。”

    哑巴的隐喻

    生而为人的发声权

    【详细】
    10015381
  • 司母戊家的鼎
    2018/1/31 8:50:16
    【386】《农奴》——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农奴》年代:1963年 / 国家:中国 / 导演:李俊 / 主演:旺堆、拾崔卓玛、强巴

    聊到这部电影时你可以谈论以下话题
    1、西藏农奴们的悲惨生活!
    1951年,“金珠玛米”(即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但是在1959年又发生了反动武装叛乱,此事在《达赖喇嘛:分裂者的流亡生涯》一书中有详细记述。鉴于此,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这部表现农奴血泪史的影片《农奴》,深刻揭露了封建农奴
    《农奴》年代:1963年 / 国家:中国 / 导演:李俊 / 主演:旺堆、拾崔卓玛、强巴

    聊到这部电影时你可以谈论以下话题
    1、西藏农奴们的悲惨生活!
    1951年,“金珠玛米”(即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但是在1959年又发生了反动武装叛乱,此事在《达赖喇嘛:分裂者的流亡生涯》一书中有详细记述。鉴于此,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这部表现农奴血泪史的影片《农奴》,深刻揭露了封建农奴制度对百姓的的压迫。编剧黄宗江为此到西藏体验生活,了解了当地群众过去都过着怎样骇人听闻的奴隶生活,用三年时间写成了剧本。电影中强巴这个农奴从非哑巴到哑巴,再到开口说话,象征了西藏解放后非人到做人的历史性转折。他三次摔农奴主朗杰,将他的反抗意识表现得层次分明。

    2、60年代中国黑白电影的巅峰!
    如今很多人在回看《农奴》时,会被它高超精湛的光影设计所折服。李俊在那个彩色电影早已普及的60年代,依旧坚持用黑白胶片拍摄,是因为他觉得黑白色块的对比,可以表现出西藏农奴制统治下如同黑白地狱般的写照。比如电影一开始,农奴们在高原强光的照射下辛苦劳动,渺小的身影投入到了阳光遮蔽的阴影,而女奴们则在暗黑中艰难前行,如同在这个暗无天日的世道中痛苦挣扎。藏族地区的宗教音乐,也将那种动人心魄的感受传达出来,因而《农奴》被认为是中国17年电影中艺术表现特别是黑白造型最出色的作品。

    9115764
  • 爸拉粑粑吧
    2017/9/2 10:07:13
    老电影中的经典,值得收藏
    作为80后,面对浮躁的都市生活,污染的环境,突然很怀念以前蓝蓝的天,静静的小城,碧蓝的大海。所以,最近就爱上了老电影,想从中找到一些儿时的影子。碰巧看到了这部电影,看完后,竟然有想保留的冲动。难得的好剧,特殊的历史和人文背景,决定了,在那个时间,那个地方,有一段血泪史,和一场抗争的风暴。
    新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类似题材的影片,说实话,水平良莠不齐。但这部剧,不论是剧本,演员,还是规模,用当下的话
    作为80后,面对浮躁的都市生活,污染的环境,突然很怀念以前蓝蓝的天,静静的小城,碧蓝的大海。所以,最近就爱上了老电影,想从中找到一些儿时的影子。碰巧看到了这部电影,看完后,竟然有想保留的冲动。难得的好剧,特殊的历史和人文背景,决定了,在那个时间,那个地方,有一段血泪史,和一场抗争的风暴。
    新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类似题材的影片,说实话,水平良莠不齐。但这部剧,不论是剧本,演员,还是规模,用当下的话说,算是良心剧了。
    【详细】
    8790209
  • 厄庇墨透斯
    2008/3/26 20:33:40
    沉默就是力量
    不要以为这部片子多么意识形态。
    单从影像风格上,整部电影的沉稳和悲悯非常厚重。
    可以说,就像那些悠久的老苏联电影。

    我记得我只是看的投影仪,而那种沉默的力量击中了我的心脏。


    藏独分子见TM鬼去!
    不要以为这部片子多么意识形态。
    单从影像风格上,整部电影的沉稳和悲悯非常厚重。
    可以说,就像那些悠久的老苏联电影。

    我记得我只是看的投影仪,而那种沉默的力量击中了我的心脏。


    藏独分子见TM鬼去!
    【详细】
    1336121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