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完《深海》,跟《经过》一样,中间的间隔有两三年。
我会迫不及待地亮出观点,比《经过》好,比《夏天的尾巴》好。
尤其是后者,你简直想象不出那也会是郑文堂拍的(比如可能是他女儿拍的)。
有人讲它的碟早就出现过,不过对于久疏碟市的自己来说,那种有等于没有。
我当时知道的名字组合是这样的:郑文堂+陆奕静+苏慧伦+李欣芸,那时刚好是2006年。
《深
前几天看完《深海》,跟《经过》一样,中间的间隔有两三年。
我会迫不及待地亮出观点,比《经过》好,比《夏天的尾巴》好。
尤其是后者,你简直想象不出那也会是郑文堂拍的(比如可能是他女儿拍的)。
有人讲它的碟早就出现过,不过对于久疏碟市的自己来说,那种有等于没有。
我当时知道的名字组合是这样的:郑文堂+陆奕静+苏慧伦+李欣芸,那时刚好是2006年。
《深海》在前一年的金马上获奖,其实是光秃秃拿了个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正因为《功夫》的横扫,才显示出台湾本土影片的不易,所以,很容易就记住了它。
一两年下来,当初对剧情梗概的印象模糊到只知道是两个女人。
然而受困于近些年台湾同志片泛滥的阴影,我隐约有错觉,这似乎是沾点蕾丝边。
我兴奋地和QQ说,佩玉和安姐在里面肯定有一腿。某一个时候,甚至浮想联翩到金子里的女子监狱。
荒诞不经的错觉直至出现深蓝的大海还有李欣芸的音乐才慢慢消除,
原来,是个迎接新生的故事呢。
女人与海,美丽的意象和主题。
许多影片都会将海设置成一个归宿,不分国籍,不分类型。死亡与新生,都可以从海开始。
《深海》选择了与海相伴,安姐的房屋就落在高雄海边某处,环境真是得天独厚。
佩玉投靠安姐,几个镜头就点出了她的无家可归,人物渺小。通过对白透露,她还要服药。
这些隐讳的信息一直潜伏,就跟影片一直回避她为何入狱,可实际上,能猜到几分。
佩玉开始轻易地贴上一份感情,很不识趣的那种。对方是个老板(戴立忍饰),被缠得火冒三丈。
这样下去,变成剧情解读了。总之,到这里,苏慧伦饰演的佩玉,脾气性情出来六七成成。
到这时候,很多人会问为什么。
其实这是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她从哪里出来又为什么进去。
天台上,佩玉踩着安姐一样的接拍挑起了恰恰,音乐跑出。
仿佛她的不幸福将从远离安姐开始消失,但《深海》告诉观众,这又是个错觉。
因此,之后种种其实就是一个讨人嫌的开始,安姐嫌她不自重,BF嫌她神经兮兮,她嫌弃自己。
这样的女人怎么办?伤痕累累又不愿敞开心扉,敏感得过头。
和松子一样在岸边对着河(海)面流泪,流啊流不尽,汇集成河海?
这个时候,她显然需要新生,她还有安姐。
不是说安姐就自得其乐,无所忧心。两个好朋友在同一屋檐下,情绪总是会传染的。
跟何况,她们的身份是一样的,独身。
配乐没能给予她们相应的快乐,那似乎更像是调节,直到无法走出。
弘宛然(李天禄弟子94年成立)在清晨海边上演一出布袋戏,用鞭炮和喧闹吵醒了她们。
没有生命的木偶吸引了麻木的她们,尤其是孱弱冰冷、缺乏存在感的佩玉。
戏棚显然要比我童年记忆中的华丽光鲜好多,矗立在海边,更显得与周围不符。
编演在这时候设置了又一自闭配角,作为人物联系的呼应,牵动着佩玉。
他的掌中天地,让木偶具有了生命,他的突然出现,让佩玉平息了暗涌。
但说实话,我不喜欢这个耍木偶的男子。
他为了唤醒佩玉的存在而存在,然后又消失无踪,即便这时候是结尾。
我大胆的想过投海,与风与浪做接触。
一种替影片作结的方式,那似乎也是这类电影常用的。
不过高雄那一片海似乎属于轮渡大小渔船,并不适于人们下水去体验它的冷暖。
更何况于底下看不见的深海,所以,在她们最后像疯婆子一样呼喊乱跳时,
很容易地想到疗伤的《人造天堂》,山顶上跟过往告别。总之,《深海》也就这么结束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