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影评

136272106
  • 哒啵lara
    2009/3/22 19:12:59
    算命的准数
    我不信算命 可是我也想在我的屋里摆上那么一盆很大很大的桃花
    也好让我桃花旺起来
    杨千嬅和那么多男人配戏 不知道 到底哪一个是最适合她的
    我也等待有人有天不说夹着彩虹来接我 只要真心接我就好
    我不信算命 可是我也想在我的屋里摆上那么一盆很大很大的桃花
    也好让我桃花旺起来
    杨千嬅和那么多男人配戏 不知道 到底哪一个是最适合她的
    我也等待有人有天不说夹着彩虹来接我 只要真心接我就好
    【详细】
    1912103
  • 五色全味
    2008/6/8 0:54:41
    张艾嘉与杜琪峰
    一部用黑帮故事包装的张艾嘉作品,选了一个她过去不太喜欢的题材,还是继续讲了一个属于她的故事。
    情绪和氛围继承张艾嘉电影一贯的细腻温情,幽默之处俯拾皆是,唯独不一样的是其中加多一些类似欧洲电影的动画效果,开头李天恩与美宝的认识做了些童话色彩,刘若英甚至还有演唱环节,有点【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结尾处则做了开放式的安排,按现在观众的不同反应,显然有截然相反的理解。
    最大特色的是李天恩的黑帮
    一部用黑帮故事包装的张艾嘉作品,选了一个她过去不太喜欢的题材,还是继续讲了一个属于她的故事。
    情绪和氛围继承张艾嘉电影一贯的细腻温情,幽默之处俯拾皆是,唯独不一样的是其中加多一些类似欧洲电影的动画效果,开头李天恩与美宝的认识做了些童话色彩,刘若英甚至还有演唱环节,有点【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结尾处则做了开放式的安排,按现在观众的不同反应,显然有截然相反的理解。
    最大特色的是李天恩的黑帮背景,张艾嘉原来曾称:难道香港只有黑社会和警察两种职业?而今也免不了俗要插一脚,毕竟警匪黑帮是港产电影的特色与文化,在全片宣传过程中张艾嘉没少被拿来与杜琪峰做比较。作为老友记的张艾嘉与杜琪峰,当然不怕比较,从最新一期【南都周刊】对张艾嘉的访谈来看,张艾嘉与杜琪峰一直在电影之路上互相推动,否则也不会有杜琪峰的【蝴蝶飞】让张艾嘉来负责翻译整理。但张艾嘉的【一个好爸爸】,有几成是杜琪峰的功劳呢?
    全片的动作和枪战场面灯光的对比度很强,而末尾一段则几乎是慢镜为主的设计:白粉在船上被掀向高处散逸开来,子弹脱膛,水花四溅。粉末状的美学理念,向来是杜琪峰的心头好,而玩慢镜美学,则是杜琪峰的不二法门。
    从两点猜度一下:1.杜琪峰似乎是叫了游乃海为张艾嘉的【黑爸爸】做资料剧本整理;
    2.张艾嘉曾在某次报道中说过这些自己不擅长的动作和枪战场面她找了另外一位男导演帮忙拍摄;
    这位男导演是谁呢?杜琪峰?不得而知,八卦而已。
    无论如何,当初编剧过【阿郎的故事】的张艾嘉,也是有不少英雄情节的,和杜琪峰相比,她更善于从另外一个感性角度做切入,总是能挖掘英雄冷硬下的脉脉温情,这一点便是阿杜也要自愧不如。
    女人毕竟是女人,女人戏有女人戏的妙处,特别是张艾嘉这样的女人。
    【详细】
    1401743
  • 苹果碳酸水
    2017/7/13 2:14:04
    金丝雀、柚子、单相思(全集观后)

    昨天看完全集,我一直无法整理思绪。我的脑内就像这部片名一样,夹杂着各种情感,如同噪音一般。凭着本能,我敲下三个令我印象最深的单词。这部动画就像一阵龙卷风,把我卷入其中。在嘈杂而情绪激昂的音符里,在人物执着而苦情的纠葛里,我越陷越深,然后爱上了它。

    昨天看完全集,我一直无法整理思绪。我的脑内就像这部片名一样,夹杂着各种情感,如同噪音一般。凭着本能,我敲下三个令我印象最深的单词。这部动画就像一阵龙卷风,把我卷入其中。在嘈杂而情绪激昂的音符里,在人物执着而苦情的纠葛里,我越陷越深,然后爱上了它。

    8662295
  • 虚无之客
    2020/10/24 16:44:09
    咒术回战:正确性之外的故事

    《咒术回战》是十月新番中,我唯一每周蹲点更新的番剧。

    虽然被疑撞梗,也有很多前辈的既视感,但是这部作品有个令人惊艳的特质:不追求叙事上的善恶排序及道德说教。

    无论是虎杖的“追求正确的死”,亦或是娜娜明为了“被感谢“及人生意义回到咒术界,或者是五条悟作为最强混沌的善,以及反派咒灵们对人类

    《咒术回战》是十月新番中,我唯一每周蹲点更新的番剧。

    虽然被疑撞梗,也有很多前辈的既视感,但是这部作品有个令人惊艳的特质:不追求叙事上的善恶排序及道德说教。

    无论是虎杖的“追求正确的死”,亦或是娜娜明为了“被感谢“及人生意义回到咒术界,或者是五条悟作为最强混沌的善,以及反派咒灵们对人类纯粹的恶意。

    作者更多地采用一种旁观的视角,相对保守、克制地进行叙述。能用行为表达就不过多使用言辞,能用事实表达就不加以评论。

    同时,作者非常审慎地思考角色行动的逻辑,很少出现为了装逼耍帅而违逆角色自身世界观及性格的行为。最为明显的就是夏油杰的黑化,作者用了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他的感性层面的崩溃,这是与正确性无关的,凝视深渊后的纵身一跃。

    这种摒弃正确性的叙述方式,给作品带来了一种冷色的质感,一种如同纪录片一样的克制。我们跟随作者旁观着少年、青年和非人们的生生死死与刀剑交错。

    而在这个过程中,善恶的界限不断变幻,暧昧不清:咒灵似乎也具备一部分人性,人类身上似乎也具备一部分傲慢与疯狂。

    但无论如何,所有的爱恨情仇终将随着个体逝去,所有对于无意义人生的意义追寻,终究会随着死亡再次清零。

    即使如此,作者笔下的人物仍然没有放弃自我追寻。这让每个人物的退场,都多了种遗憾和悲伤。因为随着这个物质载体的消失,其承载的精神也不再有被我们窥见的机会。

    这是灵魂的逝去。

    顾城有句诗:“生如蚁,美如神。”感觉可以部分地与这部作品的精神相共鸣。无论是保有理想前进还是慵懒度日,时间与命运终不会为某个人停留。太阳再次升起,死去的人湮没于风与树影中,而在活着的人心中,他们又获得了某种超越时空的永恒。

    “要保护他人,要在他人簇拥下死去。”

    于是天真的少年背负着家人的诅咒,吞下咒物,踏入了咒术界。

    “你是最强,你的选择都有意义。”

    于是嬉笑度日的天才决定拯救他人,收敛自由的性子,做起了教师。

    诅咒不会消失,杀戮与拯救的回环也不会终止,即便如此,名为咒术师的人们,依然向前迈进。

    无意义中追寻意义,这大概就是人生。

    而抛却正确性的故事下,我们又何尝不是在这些角色的喜怒哀乐中,照映出了自己?

    【详细】
    129321346
  • 漠西
    2022/5/16 16:19:00
    伊斯兰的女性们好惨

    整个影片很压抑,女性在阿拉伯国家真她妈太惨了,已经不是人权的问题了。女主算是够强大得了,自己挣钱养活家那就顾不得什么道义贞洁了。里面的权贵男性基本都一个鸟样,唯利是图见色起意。很强的批判主义氛围,应该就是真人演的在渲染,画面昏暗且沉闷。能让上映这么牛逼的影片也是给力啊,值得尊敬。唯一的开心地方就是两位女主聊天时候,但过于短暂啊。

    整个影片很压抑,女性在阿拉伯国家真她妈太惨了,已经不是人权的问题了。女主算是够强大得了,自己挣钱养活家那就顾不得什么道义贞洁了。里面的权贵男性基本都一个鸟样,唯利是图见色起意。很强的批判主义氛围,应该就是真人演的在渲染,画面昏暗且沉闷。能让上映这么牛逼的影片也是给力啊,值得尊敬。唯一的开心地方就是两位女主聊天时候,但过于短暂啊。

    【详细】
    14401172
  • 英子
    2014/6/16 13:54:25
    很犀利,很精彩,演员很敬业出彩!
               
            柳老师很犀利,把学校里调皮搞怪的学生教的是心服口服,教无定法,教育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路老师很敬业,在不断的学习成长中,用她真诚对学生的心关
               
            柳老师很犀利,把学校里调皮搞怪的学生教的是心服口服,教无定法,教育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路老师很敬业,在不断的学习成长中,用她真诚对学生的心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正是一个师者的应有作为;更精彩的是演员为了表演更符合当时的人物角色需要,不惜扮丑搞怪,也为了让观众舒心一笑,开心快乐地度过暑假,真的是很敬业,很出彩,赞一个!
    【详细】
    6703288
  • Fionn
    2017/12/30 12:54:00
    极寒之城:重述“历史的终结”?

    电影《极寒之城》的原名是“Atomic Blonde”,因此香港地区颇为贴切地将它翻译为“原子杀姬”。事实上,本片的谋篇布局也正是如此,它侧重的不是1989年的柏林——一座冷战“尾声”中的极寒之城,而是查理兹·塞隆所饰演的极具战斗力的三面女间谍洛林。

    《极寒之城》的主要剧情谈不上复杂。1989年,柏林墙即将被拆除,此时的柏林城暗潮汹涌,一位英国军情六处MI6的官员被苏联克格勃KG

    电影《极寒之城》的原名是“Atomic Blonde”,因此香港地区颇为贴切地将它翻译为“原子杀姬”。事实上,本片的谋篇布局也正是如此,它侧重的不是1989年的柏林——一座冷战“尾声”中的极寒之城,而是查理兹·塞隆所饰演的极具战斗力的三面女间谍洛林。

    《极寒之城》的主要剧情谈不上复杂。1989年,柏林墙即将被拆除,此时的柏林城暗潮汹涌,一位英国军情六处MI6的官员被苏联克格勃KGB的一名前特工杀害,其掌握的冷战间谍名单也因此流失。为了夺回这份名单,MI6、KGB乃至美国中情局CIA都在行动,隶属于MI6的洛林因此前往柏林,试图找回这一份名单。

    很明显,这一份名单便是本片的“麦格芬”——观众并不关心、但片中角色为之争夺的东西。它记录着整个冷战双方的全部间谍的情报,因此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当然,这种东西是怎么来的也不被允许关心,毕竟它的存在并不合理)。

    渐渐,另一个麦格芬也出现了:谁是双面间谍萨奇?是MI6派驻在柏林的头号特工大卫?或者另有他人?应该说,这是观众本应关心的,因为它构成了影片的核心悬念。然而电影的叙事损害了这一悬念的吸引力。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极寒之城》采取了倒叙加闪回的方法。影片一开头,便是浑身伤痕的洛林前往军情六处接受审问,在这过程中,由她来讲述在柏林执行任务时发生的事情。这一场审问的原因很隐蔽,其实是军情六处为了弄清究竟洛林和大卫谁是萨奇,但此时大卫已死,唯一的可调查对象也只有洛林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开头,使得观众从一开始就被明确告知,洛林的柏林行动至少是活着回来了。于是,间谍片的一大观影快感便被剥夺了。

    如果说生死问题是间谍故事的叙事核心之一,那么身份问题便是另一核心。然而,《极寒之城》在这一点上依旧出了不小的瑕疵。由于一开头的审问原因并不明显,看起来不过是任务汇报而已,因而观众并不关心甚至也不知道萨奇是什么。随着叙事推进,过分精彩的动作场面又剧烈地夺走了观众的注意力,在博斗和逃亡(以及女女床戏)中,人们可能也无暇探究萨奇是谁。这直接导致了影片在剧情方面欲振乏力。

    只是,尽管一边是略显潦草的真身揭秘,另一边却又是塞皇拳拳到肉的重击。执导的毕竟是大卫·里奇,因而《极寒之城》的打戏和车戏都足够震撼,所谓“观者觉痛”。洛林一到柏林便开始杀人,手法百花缭乱,从高跟鞋到橡胶管再到T型开瓶器,足够果断也足够凶残,不怪乎网友戏拟片名为“女金刚大破柏林墙”。

    或许可以说,《极寒之城》贡献了一个足以载入影史的九分钟长镜头打戏。一般说来,打戏偏爱快速剪辑,以凸显格斗的紧张,众多香港动作电影均擅此道。《极寒之城》另辟蹊径,充满魄力地告诉观众,打斗场面也可以一镜到底(进出大楼的黑屏和贴近衣物时仍有隐蔽的剪辑)。毫无疑问,这对动作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而个别动作显得匠气,例如甩冰箱门砸对方的脸,以及橡胶管跳楼),对演员亦是如此——塞隆后来自述,拍打戏把牙都磕掉了,还因此动了大手术。但这一长镜头提供了无比真实且剧烈的观影快感,自然不是“花拳绣腿”和血浆炸弹所能望其项背。

    值得称颂的还有格斗场景的选置。在塔可夫斯基的电影面前搏斗,绝对让人印象深刻。一动一静(此时荧幕上播放的是《潜行者》),营造了一种画中有画的势能,又再猛地破开幕布,逃脱而去,既骄傲又洒脱。众多利落痛快的打戏让女主的“霹雳娇娃”形象充满说服力。

    或许称之为“娇娃”是不妥的,诚如影片原名atomic强调的是那种巨大的内在爆发力。而且洛林非但能打,还很敢爱。洛林轻易折服了法国女特工戴芬,也在与她的关系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柔情。尽管这是好莱坞乐此不疲的套路(再不适合的题材也要塞入情爱元素),但终究从一个侧面刻画了洛林的内心。

    只是特工究竟是特工,杀人和嫁祸是天赋技能,爱人不过是爆米花电影一贯的点缀。洛林杀死了大卫,回到英国,没能上交名单,似乎任务失败了。偏偏她是三面间谍,CIA才是她真正的服务对象。她巧妙地让MI6以为大卫就是萨奇,自己杀死同事不过是为MI6完成清除叛徒的任务。直到电影末尾,她登上飞回弗吉尼亚州的飞机,对CIA的代理人轻松愉快地道了一句“回家”,谁是萨奇的谜团才得以揭开——尽管此时这一悬念已经甚为乏味。

    不少评论诟病影片的布局,认为倒叙和闪回的方法减轻了叙事的张力。这一论断自然不错,然而在笔者看来,比起叙事的张力,这样的谋篇其实恰恰是更为合适的形式,因为电影选择把三面间谍身份的揭秘放在最末。洛林深知,MI6故意让她深陷柏林风云,为的是查明她和大卫谁才是萨奇,她的生死其实是次要的。如同洛林始终在欺骗MI6,导演始终在有意误导观众(“是的她没死,但也没这么简单”)。倒叙的仅仅是MI6授意洛林的柏林任务,身份的揭秘仍旧被放在末尾。于是,一种“终结的感觉”(the sense of ending)反而被解构,后劲十足,叙事编排的巧思在闪闪发光,也暗自应了影片中那句:“欺骗骗子带来双倍的愉悦”。

    饶有意味的是,影片一开头使用了里根总统的讲话原片,又露骨地来了一句“这不是我们的故事”。冷战格局并不是《极寒之城》真正关心的,历史在这里不过是一道漆痕。否则洛林的房间又怎么会显得如此未来感十足,她的服饰妆容又如此华丽(直白的广告植入,007系列的绝佳传统);而那些好听得有些喧宾夺主的时代金曲,也成了一种炫耀式怀旧。影片的过渡如此丝滑顺畅,还带有一些游戏化(gamification)的意味,笔者一度怀疑是在玩《侠盗猎车手5》。

    然而《极寒之城》的吊诡之处又就在这里。

    对历史的冷感,传递出的或许正是一种对历史的傲慢。服务于CIA的三面间谍洛林大杀四方,追求混乱平衡的柏林的大卫被铲除,柏林墙倒塌,美国终究是最终的胜利者。洛林作为个体的动机被模糊化处理(“回家”?),而更庞大的建制在背后鬼影憧憧,我们好不容易在《谍影重重》系列里看到的对个体超越意义的确认被默默倒回谍战片长期以来所欲抚慰的政治焦虑。

    间谍小说大师约翰·勒卡雷说“间谍故事不因冷战而生,亦不会因冷战而灭”,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直至今天,间谍故事仍旧与冷战相互缠绕。这不仅是说众多谍战片以冷战为故事背景,也是在说,谍战片至今仍然繁荣的事实对接的正是一个所谓的“后冷战格局”。这样看来,《极寒之城》或许是在重述“历史的终结”。但这就是文化研究的课题了。

    ---

    本文首发于《虹膜》电影杂志微信公众号 20171106

    【详细】
    90292710
  • 瞎啦拉
    2022/4/30 15:04:44
    治愈童年可抵漫长一生
    三处地方让我泪崩了 1、舅妈来例假,躺床上睡觉,小女孩伸手去测舅妈的鼻子是否还有呼吸; 2、小女孩离家出走,知道舅妈一家人来找自己后,说:我明天再走,天太黑了; 3、小女孩在结局的时候,终于哭了,但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哭。 感觉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小女孩是幸运的,虽...  (展开)
    三处地方让我泪崩了 1、舅妈来例假,躺床上睡觉,小女孩伸手去测舅妈的鼻子是否还有呼吸; 2、小女孩离家出走,知道舅妈一家人来找自己后,说:我明天再走,天太黑了; 3、小女孩在结局的时候,终于哭了,但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哭。 感觉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小女孩是幸运的,虽...  (展开)
    【详细】
    1436821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