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40308
  • 可巴盖帝
    2007/9/19 15:05:11
    密村杀人案
    关键词只有——反抗&杀。
    除了刺马的标准配备,还有王钟和李修贤。现在慢慢喜欢陈观泰了,有真功夫的,不过演技欠奉,总是被安排那种少言寡语的怪角色。
    李修贤年轻的时候还能看,也还是那个正气凛然又窝囊的感觉。
    说的小村子抗击强盗的故事,挺有意思的,狄龙演的破落大少爷,可真是高贵悠闲阿,摇扇子吹小曲的出场造型可爱极了。狄龙,你只要给他穿件普通长衫,就帅爆镜阿。
    故事很简单,
    关键词只有——反抗&杀。
    除了刺马的标准配备,还有王钟和李修贤。现在慢慢喜欢陈观泰了,有真功夫的,不过演技欠奉,总是被安排那种少言寡语的怪角色。
    李修贤年轻的时候还能看,也还是那个正气凛然又窝囊的感觉。
    说的小村子抗击强盗的故事,挺有意思的,狄龙演的破落大少爷,可真是高贵悠闲阿,摇扇子吹小曲的出场造型可爱极了。狄龙,你只要给他穿件普通长衫,就帅爆镜阿。
    故事很简单,场景也简单,可是每个人都是活生生地活在当下,每一刻的血都是热的。
    【详细】
    1210232
  • Babelbook
    2021/5/25 16:34:07
    那些一见如故的人和倾盖如故的事

    作为一个后知后觉的延迟追剧党,热播期结束后一年才有缘看完了《侠探简不知》。

    虽然看剧过程中时不时会吐槽这里出戏那里不太合理,但看完后还是想说,对于一个古龙粉,武侠迷来说,这剧实在太惊喜,太好看了。它的整体观感就像一条小溪,清澈真诚,言浅情深,足以让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来听一听泉声,与剧中人会心一笑。

    作为一个后知后觉的延迟追剧党,热播期结束后一年才有缘看完了《侠探简不知》。

    虽然看剧过程中时不时会吐槽这里出戏那里不太合理,但看完后还是想说,对于一个古龙粉,武侠迷来说,这剧实在太惊喜,太好看了。它的整体观感就像一条小溪,清澈真诚,言浅情深,足以让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来听一听泉声,与剧中人会心一笑。

    13567371
  • 南少
    2020/6/10 13:55:15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后浪”们没有放弃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部相对比较小众的胶片电影《阳台上》。这部电影改编自任晓雯在2013年出版的同名短篇小说,电影2018年就定档要上映,但经过多次改期后,2019年才上映。原因相信看过的朋友都知道哈,它涉及了拆迁、偷窥、复仇等话题,而且镜头语言存在着一定的性暗示。也正因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部相对比较小众的胶片电影《阳台上》。这部电影改编自任晓雯在2013年出版的同名短篇小说,电影2018年就定档要上映,但经过多次改期后,2019年才上映。原因相信看过的朋友都知道哈,它涉及了拆迁、偷窥、复仇等话题,而且镜头语言存在着一定的性暗示。也正因为...  (展开)
    【详细】
    12653258
  • porco
    2021/12/6 23:19:42
    《茶金》的真人故事

    《茶金》的真人藍本,原來是廖運潘回憶錄《茶金歲月:北埔姜阿新洋樓的故事》。他寫作才華驚人,精細具體呈現民間適應政府掠奪的策略。廖運潘是桃園觀音雜貨店之子。因為日治臺灣總督府打壓中醫,中藥店牌照不准傳世,他阿公過世便斷絕;他父親只好把雜貨店生意擴張到石油、南北貨、棺材,甚至賣豬肉。是說,這已經不是雜貨店,是百貨商城了吧?十年間,就把家產由十三甲地增為三十甲。廖運潘讀

    《茶金》的真人藍本,原來是廖運潘回憶錄《茶金歲月:北埔姜阿新洋樓的故事》。他寫作才華驚人,精細具體呈現民間適應政府掠奪的策略。廖運潘是桃園觀音雜貨店之子。因為日治臺灣總督府打壓中醫,中藥店牌照不准傳世,他阿公過世便斷絕;他父親只好把雜貨店生意擴張到石油、南北貨、棺材,甚至賣豬肉。是說,這已經不是雜貨店,是百貨商城了吧?十年間,就把家產由十三甲地增為三十甲。廖運潘讀台大經濟系,寄居母親好友阿姨家。阿姨說,她的女婿是北埔富商姜阿新,良田百餘甲,千甲林場與製材所,開了茶廠、糖廠,有新竹客運六分之一股份,想招他入贅繼承事業。

    廖運潘見過待嫁美少女姜麗芝,但連話也沒說過半句,而且入贅置姜家養子於何地呢?他推說大學畢業再說,只想去美國闖天下。可是高三的姜麗芝不問兩個舅舅,卻問他,《罪與罰》是不是托爾斯泰寫的?廖運潘受寵若驚,照實說不知道。內心捶胸頓足,不顧課業繁重,以後一年半讀完圖書館日本托爾斯泰全集、杜斯妥也夫斯基全集、大仲馬全集、雨果全集。

    因為麗芝彈鋼琴、愛古典音樂,他又苦讀貝多芬、莫札特、舒伯特等傳記,每季去中山堂聽省交公演活受罪,忍耐到中場休息就逃跑,但仍不斷到親友家借聽唱片學習。固定算準麗芝上學時間趕到台北車站,在雨季大排長龍中,等著好幾班車過去,只為三次能有一次遇到麗芝。完全是個深情的韓劇歐巴。

    廖運潘畢業考上臺灣銀行左營分行,本來不必入贅,而他個性剛毅木訥也不適合,但為了娶麗芝只好入贅。可是這家長輩擁有絕對的權威,岳父少時到東京讀大學,放假回臺灣,離別時祖母抱著他大哭,於是他就輟學不回去念了。這時麗芝生下長女,岳母、外婆因為抱嬰不想放手,也直接要他辭職回北埔繼承家業。廖運潘原本立志要當上臺銀總經理,看岳父寫信來催,也只好辭職回岳家了。

    岳父誇耀自家永光茶臺灣第一,臺灣茶七成是低級貨,所以外商買臺灣茶就得買永光茶摻入來提高等級。戰前日本三井農林株式會社包下永光全部產量,戰後是英國怡和洋行現金預購,可見永光有多威。但岳父卻不讓女婿上班,只帶他每天日夜巡視糖廠。兩個巨漢走在街上引人注目,誰也不知道是因為岳父怕鬼,夜間要他作伴壯膽。

    等怡和洋行訂單只要岳父一半產量,女婿才發現,其實怡和洋行視永光為可有可無。臺灣茶在戰前內銷日本,戰後日本政策保護本國茶業自給自足,限制進口。因為戰後歐洲恢復消費茶葉,但印度等地受戰爭破壞,來不及供應,臺灣趁虛而入。北非戰前向中國買綠茶,戰後因為中美冷戰,抵制中國,所以轉向台灣採購。「茶金」代表臺灣茶暢銷如黃金的短暫榮景。

    但一九五○年印度茶業恢復後,大吉嶺紅茶產量大、品質高,臺灣品質、價格競爭不過印度,國際地位很快就被遠遠超越。為此岳家已秘密負債兩百五十萬,等於現今二十億,已經無力償還。公司庫存大量赤糖,看似盆滿缽滿;結果是替蔗農代工寄放,六成都是蔗農的財產。外人以為嫁入豪門麻雀變鳳凰,誰知女婿從此扛起千斤重擔。

    岳父年輕時養賽馬就玩掉三萬圓,廖家父親財產六萬圓,已經是觀音上位人家。臺灣有外匯管制,攔截廠商出口所得貨款;岳父的適應就是低報貨款,然後去日本旅遊一個月,用於家族私人消費,花光買家三井在日本交付的差額一百萬圓,行前就興致勃勃計畫買名犬玩賞。讀者為之愕然,覺得公私不分,像是黨庫通國庫的微型翻版。

    茶業一年工作七個月,小廠可以放無薪假,永光茶廠、運輸、管理卻要全年發薪。台北分公司編制九人全是親友,沒任何業績,還有廚房廚師煮飯,每逢岳父來台北,就千客萬來蹭免費飯。女婿知道其實公司是搞不起這些排場了。

    廖運潘以父親失去中藥店時雜貨店連石油、棺材、豬肉也要賣的意志,身為學習王苦讀經典小說、音樂家傳記與唱片的洪荒之力,靠著苦讀資料、問人就能學會技術知識,不斷開發異業。應用閒置的人力設備,利用烘茶機器烘蔬菜乾,盛產蒜頭就研發蒜粉外銷,賣茶粉給人煉咖啡因,將茶梗分裝小包內銷等。但都難敵惡性競爭。

    因為日治時期限制茶廠執照,戰後日本也依產量限制設廠數量。但在臺灣,戰後國民政府濫發執照,結果榮景時茶園沒增加、一百家茶廠變成三百家,紅茶偷加黃土加米漿以增加重量,或自家人不領薪賠錢做工,或高價收茶葉被迫賤賣,各種殺雞取卵,劣幣驅逐良幣,茶廠十之八九都在掙扎度日。不管廖運潘如何創新產品,再賺錢都只有一年,就會被海量對手削價競爭淹沒。

    他也面對管理人的怠惰、員工的偷竊。岳父視林場為金礦,但竹南木行主持人在任多年都沒去過林班現場,伐木包給原住民,以鋸多少樹計算工資。結果工人輕鬆站著鋸,留下值錢的根株。太遠的不鋸,滾下山谷的不撿。別人出錢包下殘株,光是鋸殘株、砍偏僻樹木、撿回滾落山谷的原木,以其收入就買下岳父四分之一經營權。岳父賣掉四分之三股分,換人經營,三年內盈餘馬上超過六百萬。

    組織全聽董事長的個人意志領導,榮景時是老闆英明,衰退時老闆凡事不置可否,群龍無首。茶農賣茶葉原料,左派岳父要公司抬價收購,但右派女婿堅持降價收購,保住公司。《茶金》讚美岳父對茶農的仁慈,而這種仁慈在公司治理上,卻是高層拒絕授權經理人管理,對員工生計不負責任。農產出口,應該是美金一元換台幣四十元,銀行匯率卻是台幣十五.五元,糖稅更課到十五%。政府對永光等製造商重稅盤剝,永光要生存,就將成本轉嫁給茶農。農會「肥料換穀」賤價購米,配給軍人、公務員,代價都是農民承受。

    怡和洋行的交易條件太差,岳父無法屈尊接受。於是派女婿到怡和洋行乞恩般簽下訂單,終於張羅到五萬元預付款,只因若不還債就無法開工。不夠還積欠薪資,只能分期付款。這時岳父居然吩咐匯出鉅款,資助朋友競選省議員。

    女婿爭論之後仍然服從,把錢匯出,認定岳父「在如此逆境中為保住無謂的虛榮而不惜糟蹋寶貴的資金,害得無米之炊的出納先生焦頭爛額」。我沒有作者心胸光明磊落,既然中小企業普遍無法從銀行取得貸款,只能用高利息向私人借貸,全書就是賺錢連利息都來不及還,好公司被債壓垮的遺恨紀錄;那麼中小企業主當然會透過地方派系去爭奪政府工程、採購標案、新竹客運等特許事業,尤其是掌握農會金庫、批准信用合作社貸款的主導權。

    上有黨國暴力,下有地方派系分贓。如果你是顏清標,那借錢就不用還。我願相信岳父姜阿新得到特權沒使用,公司倒閉證明他清白。但他會追逐權力,是因為上層頭人普遍這樣做,而他們沒有姜阿新手腳乾淨。《茶金》視呆帳為劫富濟貧的英雄壯舉,對此我悲觀視之。

    廖運潘精采的茶業冒險史,描繪出暴政下階級相殘的食物鏈,造成腐敗投機、惡性競爭的文化。政策、法規與制度長期的破壞,不是招商免稅、低租金、低廉水電就能恢復。而需要如小說《茶金》這樣野心宏偉的溝通,向大眾揭露歷史沉痾,討論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企業治理,實現轉型正義。

    《茶金歲月》呈現臺灣企業奠基於原本的社會、家庭型態,大不同於西方。鄉人嘲笑岳父企業利潤微薄,不賺錢就賺個玩。女婿說岳父是為了救失業,亦即實為社會企業。岳父經營家族企業公私不分,既是繼承家族長輩權威,也因為志在救濟鄉里、贍養親友。所以不接受任何人監督制衡,別人只能尊重,使他的成長就到為安慰祖母而輟學東京為止。

    國際貿易競爭,高度依賴資訊、研究,但連學習王廖運潘也是到日本出差參觀靜岡三井的茶園、試驗所,才解答為何日本茶單位面積產量超過臺灣四倍以上。因為臺灣平地、有水源一定種稻,陡坡才種茶,不重肥效管理、水土保持,所以瘦小難以茂盛。日本茶園在平原、緩坡,專業茶農耕耘施肥,剪枝除草,所以發育成枝粗稍旺的蓊鬱大茶叢。茶廠產能既符合茶園產量,沒有惡性搶購原料,也沒有偷工減料。臺灣農商達不到的天花板,是日本農商的起跑點。

    臺灣政府、企業對國際商戰的研究意識低落,受到政策鎖國等極大限制。一張台日來回頭等機票七千八是公務員一年多薪水、普通票也要五千元以上時,就過濾了極少數的人才有出國進修學習的機會。但有錢出國的人,可能志在觀光購物。而在國際貿易市場,哪個國家能學,就決定了誰能贏。

    女婿決心扶翼岳父的鴻鵠之志,但成為公司唯一敢於阻擋岳父暴走的異議者。因為他人品高潔,相信水鳥起飛不攪濁溪水,企業也要對員工負責,倒閉也要對債主負責。破產一貧如洗後,女婿請債主朋友來登記債權,這位朋友不但拋棄債權,反而給他五千,囑咐願意再幫他,此事說明了雙方的品格。他且關心每位舊員工的去處,對後來遭逢厄運者時時自咎。他們之間的信賴,今人恐怕無以想像。寫到破產多年後,猝發的岳母喪禮,逢銀行不營業,女婿不知道去哪籌錢。幸好岳父早有準備,給女婿兩萬元發落。女婿在舊職員人群中看到鍾秀枝,就把兩萬元交給他保管支付。

    書裡好像沒寫到鍾秀枝很多事跡,我也不知道為何女婿這麼信得過鍾秀枝。但我想女婿不是知道這個人會不會辦事,而是知道這個人的全部。所以他信賴這個人。這種信賴關係,是多年信用互相累積的。

    破產後,廖運潘離開岳家到台北上班,要妻子結束賣瓦斯、新娘化妝、縫製電視蓋布代工,帶六個孩子北上團聚。結束了祖母叫岳父從東京大學回家、岳父叫女婿從左營辭職回北埔的歷史循環,逆向展開小家庭獨立的一頁。當中五個孩子,成家後也分別旅居世界各地。

    他筆下生動,栩栩如生。兒子顯文五歲,女兒三歲,妻子在舅舅開的小學福利社上班,兒子就站在櫃台內看學生買零食,也會賣冰棒一枝兩角。作者的母親從觀音來探望媳婦,聽到孫兒女齊聲叫阿婆,廖母就哭了。「我下班時,顯文問我阿婆為什麼哭,我答不出來。」

    女兒廖惠慶寫道,北埔洋樓被拍賣,她鬱鬱寡歡,覺得前途未知,只要假期便回北埔住在橫屋老家臥薪嘗膽,想考便宜的公立學校。一次遇到一群台大學生在北埔洋樓外張望,她告訴一位和善的大哥哥「這是我的老家,但因為已經成為銀行資產,所以無法進去」。「他的臉上出現了替我悲傷的表情」。

    廖運潘只要寫到與兒女相處,從出生到養育,無不使人動容。他說二十八歲赴日時,在淺草看電影。看到女主角帶兩個幼兒雪中逃難,幼兒剛好和他的兩個女兒同年紀,他立刻淚如泉湧,逃離戲院。第二次赴日一個月,「我心窩裡時時在想家人,恨不得第二天就飛回家」。離開北埔後,一家在台北廈門街租房,省下六個孩子車票錢,也分租給三妹一家人減輕房租重擔,克勤克儉,針頭削鐵。他回憶麵攤米粉湯一碗五角,無味無香,但六個孩子正是很會吃飯的年紀,最愛這味。還有騎樓下的水餃攤,二十元一百個,他捨不得吃。看六個孩子瞬間把堆積如山的餃子納入肚中一臉滿足,父親就心曠神怡。

    如果臺灣能從困境中有所突破,能擺脫過去政府不把人當人看、所以政商強豪權貴也毫不在意踐踏弱勢的局面,使政府、企業負起責任,我認為支持像廖運潘這樣的人實踐信念的力量,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依戀與羈絆。小說《茶金》創造一個英俊憂鬱浪子與千金的羅曼史來吸引觀眾的目光,在沉痛歷史傷口敷上個人英雄發揮過人才能一一解鎖難關的歡樂,來安慰讀者。《茶金歲月》則更為挫敗與深沉,因此也更為堅定、溫暖,其力量在讀者心中久久不散。

    【详细】
    140505013
  • 南玦夜
    2016/1/19 10:46:17
    红高粱
    看过巩俐的电影版,更喜欢周迅的细腻、周迅的灵气、周迅的爆发力,她将九儿的美、九儿的纯、九儿的烈、九儿的野性不羁,随着刚刚揭开帷幕的跌宕命运,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于荣光的朱豪三,其出场也正如这“一阵风一阵雨一阵晴天,半文半武有点野蛮”的题词,行动每每意料之外,却又透着干脆爽利,既给观众捉摸不定的好奇感和悬念,又实实和观众情绪合拍。

    郑晓龙的镜头和节奏,一直觉得堪称经典。比
    看过巩俐的电影版,更喜欢周迅的细腻、周迅的灵气、周迅的爆发力,她将九儿的美、九儿的纯、九儿的烈、九儿的野性不羁,随着刚刚揭开帷幕的跌宕命运,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于荣光的朱豪三,其出场也正如这“一阵风一阵雨一阵晴天,半文半武有点野蛮”的题词,行动每每意料之外,却又透着干脆爽利,既给观众捉摸不定的好奇感和悬念,又实实和观众情绪合拍。

    郑晓龙的镜头和节奏,一直觉得堪称经典。比如九儿在曹二爷府邸寻找母亲,镜头的晃动感、快速的连接带来的焦灼感,直压人心;而灰黑院墙背景中九儿大红的卦袄构成的鲜明对比反差,宛若暗淡压抑环境中一抹令人心痛心悸的倔强亮色,冲击着视觉神经,其别具韵味的象征意义也冲击着观影时的思维和情绪。而村头一双小儿女互许终生的戏份,更是狂风暴雨后的舒缓,大光圈定焦和侧逆光,将身边的芦苇和不远处青草的苍翠虚化成那一刻镜头中阳光晕染下一双璧人影像里的唯美。而这样的唯美,又是日后此情岂待成追忆的慨叹最好的铺垫吧?那如天空和草色一般洁净的爱情也终将渐行渐远时,现实的惨烈早就在不动声色间渗入了人们的命运。

    至于灵气悟性,那基本就是一种天赋才智和聪慧,它甚至和后天的培养熏陶没多少必然的关系。它可以在平淡的生活里蛰伏,但一旦周边环境施加了压力,这份灵性就必然脱颖而出,一如被命运窘境挤压着的九儿,越来越焕发出她与生俱来的灵气悟性,比如身处匪巢的那份镇定自若的智慧胆略,比如公堂之上条理清晰、进退有据、掷地有声的辩论,比如敏锐地顺势而行、借力打力地认干娘干爹以期为自己解脱困境的机智。而周迅的表演更是将这份灵气在九儿身上演绎得活灵活现、充满了信服力。又忽然觉得周迅其实是根本不需要演的,她自己何尝不就是这样一个精灵?因此虽然还只看了几集,但我却觉得电视剧版的九儿也许更呼应了这份传奇的气质,是天赋秉性灵气、是环境的压迫和锤炼、也是心中始终不甘向命运屈服的那团火,才铸就了那红高粱的灿烂啊。

     

    而当打鞋底子控的朱县长,这回对着那群被俘的土匪喊出周正的站左边,歪瓜裂枣的站右边,衡量标准是老子一双眼睛时,真是吊起我十成十的好奇心,而周正的枪毙,歪瓜裂枣的训诫外加烙印的处置方式,又着实让我在大呼奇葩之余,心甘情愿地“爱”上这如风如雨又有晴天的另类县长。然后真心佩服编剧,同样霸道、同样惧内、同样匪气、同样不按常理出牌,从朱豪到朱豪三,依然写出不同的韵味来。刻画人物的一个重要方式,莫过于反衬,比如小颜的能干、机灵、靠谱,反衬出主子的行事风格和秉性习惯。而有关“乱世用重典”的一段对话更是衬出这位铁腕县长雷厉风行背后“温柔”的一面来,一个下属可以直抒己见、可以质疑却不被见怪反而谆谆教导的上司,一个可以任下属笑谈“惧内”而不愠不恼的上司,其内在必然善良、理性且大气。

     

    有县长夫妇的疼爱,九儿嫁给麻风新郎的命运仿佛出现了转机,但却很快被狠狠摔到谷底。从朱县长上任伊始的剿匪和树威信立规矩,原本也不仅仅是为了人物塑造之需。简简单单几个主题词,营造出又一个矛盾漩涡的中心,它必将和九儿、余占鳌等人的命运纠缠着衍生出无数纠葛和冲突来。而此处,正是有之前的铺垫,九儿不得不走向她挣不脱的命运。

    余占鳌抬龙王那场戏而言,不受钱财诱惑而拒绝,审时度势是智;在看到龙王巨硕无比时为保护兄弟反而迎难而上那是义;兄弟为了挣钱还是要上,那往自己这边多移动数寸的绳索是仁;而因为班头和整个班子的声誉咬牙死拼,那是信,也是担待。而进入自家院子晓得先咳嗽几声,更是彰显着人物粗中有细。而这一切细节处绵密的铺垫又为最终向着高潮处奔去时,人物真正立得起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抬轿、颠轿的这一段曾是电影《红高粱》的经典段落,而电视剧对这段的演绎使我想说,其实每一种体裁都有其各自特点,关键看你能不能用足其特点的优势。电视剧相对充裕的时间,让余占鳌和九儿之间早就有了无数的交集,也积淀了余占鳌无数的好奇、好感,也激发了内心深处的欲望。因此,抬轿、颠轿的桥段,就不仅仅是孔武有力的活力的展示了,九儿和占鳌竟将它看做了一种象征、也是极微妙的对抗和沟通。余占鳌要通过它,宣泄自己积压的郁闷和不甘,也透露着充满野性的征服的欲望;九儿则要通过它表达对命运不屈不挠的抗争和掌控力。而导演多视角镜头捕捉到的那充满生命力的野性之美、律动之美以及那大红色块翻涌中视觉冲击力在九儿命运残酷的背景下构成了一种近乎惨烈的浪漫!当朱亚文以极细腻、极有层次、极有内心感觉支撑的表演,缓缓地、充满深情地、小心翼翼地摩挲着、将九儿穿着绣鞋的脚送进花轿中时,外加上周迅极到位的呼应,从不输于电影。


     

    而河边的断桥,原本看似闲笔,却在余占鳌修桥的逆转来临时,显出了价值。它将余占鳌内心的挣扎、纠结也表达到了极致,更为后面的冲动和邪火做了最为直观的、合乎逻辑的铺垫。

     

    再一次赞赵冬苓老师勾勒人物的能力,就比如大少奶奶淑娴。一句二少奶奶漂亮吗?是无聊寂寞的生活里蕴含着的不甘。而掂起一粒豆子,淡淡一句,数到哪儿又忘了的台词,外加一个不经意地、淡定地、慢条斯理地将碗里的豆子重又倒回缸子里的动作,多少长夜的寂寥、落寞、孤独…...尽在不言中!

     

    而被做为片花的高粱地激情戏码,在看多了之后反而少了应有的刺激。虽然明知不该拿电视和电影比,但却依然无法脱俗地要去比。最善于表达性的张艺谋,不得不虚,但频繁交替的主客观镜头,虚得唯美且充满想象的空间;而郑晓龙却是刻意要实,实得激情澎拜、血脉贲张而充盈着冲击力。两种表达手段的不同,最大的感概竟是十多年时间的差距和时代观念上的进步。纯属个人喜好吧,我反而偏爱老谋子的虚更多一些。但电视剧《红高粱》的这场戏,最最震撼到我的却是其中蕴含的一个逆转,从反抗逆转到主动迎合。于是,余占鳌和九儿之间肢体的交融,就不仅仅是性欲的冲动了,除了最原始的欲望外,更有属于爱的主动选择。而这场戏之后,当郑晓龙将漫天阳光的灿烂和比阳光更明媚的九儿的笑脸推到观众眼前时,又为这主动选择写下了最好的注脚。肉体的欲望,刺激的是感官;而灵魂的追求和向往,却能震撼到心灵!



    从九儿一跨入单家门,到灵堂前两妯娌哭丧,秦海璐和周迅之间通过眼神交流的对手戏很过瘾。而其实这样的交流,早在两人第一次相逢的成亲礼堂上就已经开演。一室鸡飞狗跳的混乱里,淑娴和九儿目光相接的片刻,淑娴是尴尬慌乱中有惊疑、有揣测,始作俑者九儿倒是镇定,望向这个抱着公鸡和自己拜堂的大嫂的眼神里有研判和琢磨。难得的是相互间呼应的气场里,那样一种细腻和精准。为两位实力派女演员在一部戏中的聚首而赞,更期待她们之间的对手戏能激出更多的火花来。

     

    真正让观众念念难忘的艺术形象,往往不是因为他的完美,而是贴合真实的完整,这样的完整里也包含了合符其身份、生长环境和轨迹以及个性特点的种种缺陷和局限,因为惟其如此,我们才可能透过荧幕上的镜像,认领回我们自己,那些虚构的艺术形象也才有可能引发我们的共鸣和反思。横空出世的朱县长就是这样一个存在,尤其是在混沌黯淡的世道环境里,依然坚守原则、怀抱理想并身体力行付诸实施。但如果这个朱县长仅仅是这样一个好人,那不足以成就一个好角色,他还必得拥有独树一帜的鲜明个性;个性鲜明了也还不够,角色的行为和思想还必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去激发更深层次的反思。于是,恰恰就在朱豪三最为强调的依法执政中,显现出他的局限来,那就是他对“法”的认知。所谓“法”,当然是人人必得遵守的行为准则和社会秩序,“法”的存在自然也起到惩恶扬善的效果。但行为准则、社会秩序、惩恶扬善,又都只是“法”的表现,“法”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人”,它关注和要保护的是人、绝大部分人生存的权利。脱离了尊重人生存权利的基础,法必然走向其初衷之反面。缺少事实依据,也剥夺嫌疑人辩解机会,完全凭借主观分析判断甚至于诱供,即便你朱县长有再多的英明神武,那都不是法治而是人治;而罔顾和践踏人基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所谓规矩,更不是法,而是扭曲和压制人性的枷锁。而这样的认知错误和行为局限,何止是一个朱县长!它体现的是一个时代的观念。这样的观念曾一路绵延着、漫漫数千年,浸入到一个民族文化的血脉和骨髓深处。即便是今天,这样的错误我们依然在犯,就在我们老是将法度演变成可松可紧的橡皮筋时,就在司法时不时地被行政指令、长官意志、媒体舆论随意干预时,就在缩进象牙塔里远离民生、民情、民意的立法过程里……

     

    而所谓的“叛逆”,大约百分之九十是作用力之下的反作用力,即便是“土匪种”,也仅仅是比常人更多了些容易反弹的因子而已。九儿并不想叛逆,她的梦想原本和无数平常小姑娘并无二致。要做好一个女人的本份,所以才巧手掌握了那么多生活的技能。而守着一个斯文温良体贴,可以把自己安心交付的男人,平平淡淡过一辈子,大约也是她最大的梦想了。是生活的狰狞,彻底粉碎了她作为平凡少女的世界和梦。在她的家庭里,她没人可以信、可以依赖,当她的父亲亲手葬送了她母亲的生命之后,可怜的亲情也被剥夺得一丝无存。即便是和张俊杰青梅竹马,但她的自尊却不会死乞白赖地乞讨别人施舍一份爱和一个家的许诺,尤其在预料到张的家庭的反对之后。但她无法接受这个男人在获取了她极为金贵的信任之后,不但不兑现许诺,甚至还背叛了她的信任,哪怕他再怎样解释这是个误会。因此,她再也无法相信别人、依赖别人,只能靠自己。而她的叛逆,也只不过是她历经内心挣扎之后为自己做的打算和决定,诸如“活着比名节”重要,恰恰和这社会公认的那些礼教规矩背道而驰。而当这般决然的我行我素的不羁,在余妈妈背负的指责骂名、大嫂承受的漫无边际般的压抑的衬托下,更加焕发出一种惊世骇俗的光芒来,那是人物内核的光芒,也是人性要冲破层层束缚和枷锁的力量。

     

    在迟蓬演绎的余妈妈出场时,我就感慨,和别人家卖力地数着有多少个影帝不同,这家却着实是低调奢华,因为在我心里,迟蓬,实实在在是一等一的好演员,尤其在她擅长的戏路上,她可以驾驭任何角色,而且直将她们演到骨子里。而这一次,如单论角色的戏份,那迟蓬真是像来打酱油的。但有余妈妈和没有余妈妈,却对故事、对人物意义极其重大。正是有了这个余妈妈,作品聚焦的主体,那群深受封建礼教摧残的女性,才在详略得当的故事架构中奠定起了群体群像的基础;正是有了这个余妈妈,余占鳌个性、思想的发展变化的脉络才有了更加合符逻辑的支撑,叛逆的乖张往往是郁闷、纠结和矛盾的挣扎压抑得太久太久、太重太重之后报复性的爆发,而征服的欲望及对征服的宣告,未尝不是一种自尊荡然无存时潜意识变本加厉用另一种自尊找回平衡的手段;而余妈妈为保全儿子而选择的以生命为代价的牺牲,更是在余占鳌和朱豪三的人物关系上打下了一个死扣,这个扣的发展抑或解开,必将丰满整一条冲突线的铺展。因此,为迟蓬这一回的酱油点一个赞,为了那不带半分煽情、不带半分刻意、恰如其分的度而带来的真实。

     

    在张俊杰和余占鳌之间一场“书生和野兽”的戏码上演开来时,编导演成功地帮张俊杰攒足了观众的同情,也使本剧爱情线上的另一个冲突未成为过去时,而是以正在进行时和将来时的方式蛰伏在故事的叙事脉络中。而从土匪窝回来之后,黄轩的表演倒是越来越耐看了,包括那晚房中独坐的沉思及和母亲的对话,极有内心感觉的支撑,略微收的表演,却层次清晰,很有张力。

     

    而当这一回的朱亚文像一头狂野的豹子一般极具冲击力地晃痛了我的双眼时,不得不慨叹,虽然几乎不忍错过朱亚文的每一个角色,但看来我对朱亚文的认识依然不够!在今年各大媒体、网络卖力宣传吴秀波凭程婴而获得的艾美奖提名时,估计未必有这么多的人意识到去年这个艾美奖提名的殊荣属于亚文和亚文的高志航。我对朱亚文的期待也基本超越了和他同龄的一整代男演员,在我心里,亚文一直是最棒的一个、表演最有个性的一个、也是发展最有潜力的一个。原因无他,表演既然被称为艺术,无论它有多少理论去支持,无论有多少种方法可以去练习,但在最终通过一个具体的个体付诸实践时,个体本身的天赋能力却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真的是极少极少看到有演员能如亚文这般在镜头前如此松弛,而这样的松弛又只是外在表达上仿佛零压力般的自如,而真正的压力却始终很好很好地被收敛在演员内心,在他有意思或潜意识中决定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个肢体动作的细节里,也在他每一次恰如其分、恰当时机的爆发中有关时间和力度的选择里。朱亚文之余占鳌,让我重新认识了他的爆发力,也让我必需将对他潜力的评判,包括戏路的拓展、人物类型的驾驭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我也一定相信,余占鳌这个角色还是给了朱亚文极大的压力的,潜力激发和拓展是一回事,自身气质特点是另一回事。当这样的激发必需是对自身气质的超越时,亚文的表演也终于着了痕迹,尤其是那拔直了嗓子刻意的粗豪,真正让我有点心疼。我想说,亚文,正如剑术的最高境界,永远都是人剑合一,而你的剑,恰恰是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表演特点和风格。任何时候都不要因为任何角色而改变你的风格。你需要的只是融合,让自己的心神、角色的灵魂和你表演风格的融合,人剑合一时,才是游刃有余、不变能应万变时!




    在这样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之下,其实是只适合泪飞化作倾盆雨,而不适合码字的,因为我怕自己很难保持应有的清醒和理智。但我却不得不向自己满溢着的、急于找到出口的情绪妥协,这一回,且让我跟着情绪走吧,因为面对着这样一个激情澎湃的尾篇,理性忽然也显得多余起来。编导、摄影、剪辑、音乐、演员……一切一切倾情的投入就是要让那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情怀随着那三十里红升腾爆发出来的火焰一起升华,那样的一种摄人心魄的悲壮和灿烂啊,定格在荧屏上,也定格在我们记忆的深处。

     

    是的,信息爆炸的时代,和信息量成正比的是人们健忘的速度。电视剧确实也是一种速朽的文化,但是,我却坚信,影像相较与文字驰骋之无限虽在抵达深度上有局限,但影像,同样又因其直观性和真实的存在感而更具备冲击力,更容易唤醒人们心头蛰伏的那些情愫。因此,也许过了多年之后,我们早忘了那些故事、那些情节是怎么发生和演变的,但我们却很难忘记那些人,很难忘记那些曾经深深地撞击过我们的眼球、震撼过我们的心灵的那些细节和那些镜头。

     

    就在这最后三集,无法忘记那些手。在鬼子扑近的那刻,余占鳌打发九儿回去做拤饼,但就在真的要分开的那一瞬间,他握着她的手,紧紧地攥着,仿佛就是要让她留在他能够得着的距离里,一生一世……紧紧的,在身体渐行渐远时,紧扣的手,一厘米一厘米移动着要松开,却又不忍放开啊。其实这辈子,他说她是他的女人,他得到了她的人,也得到了她的心(虽然他自己始终并不能确定),但她,却又老是在他够不到的距离。历经了多少波折和磨难,他终于可以相信自己真正拥有她了,他也终于可以这么近、这么近地够到她了,但这样的时间竟是如此地短暂!无情的硝烟和战火正席卷而来,手,紧紧相扣、眸,深深凝望。这一双爱人其实都明白,一回头,也许就是一世;一放手,可能已是永恒。但他们却又终将选择放手,苟活的长相守,他们不要也不屑,因为爱,首先得活得像个顶天立地的人!

     

    无法忘记那些手。打发开豆官,静静地守护在身负重伤、昏迷不醒的余占鳌榻前的九儿。她含着泪、含着笑、含着心疼、含着骄傲地望着这个和她痴缠了一生的男人。那只莹润、纤巧的手,慢慢地抚上他的额头、抚过他的脸颊,在他被鲜血染红的手臂上停留,稍稍用力地握下去,就在手掌再一次真实地体验着他手臂处坚实的肌肉传来的力量时,那些前尘往事是不是又一起纷涌着翻腾在她的心底?正是这手臂在高粱地里狂野粗暴的一夹一圈,就这么圈定了她的一辈子。其实,也许连她自己都未必知道,她有多爱他,他那充满阳刚气的狂野粗暴,在掳走她身子的同时,早就掳走了她的心。她骂他王八蛋,但在心里却认定她的男人就该是英雄好汉,也一定会成是英雄好汉。为此,她宁愿将自己的爱,深深地埋起来,埋在心底深处,在每一个孤灯长夜里思念,在每一回危险危难里牵挂。她打压他、刺激他,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她深爱的这个王八蛋男人,能蜕变成一个可以自豪骄傲地行走于天地之间的爷们!其实,她已经看到了,就在余占鳌如天神般地杀向侵略者的时候,她望向他的眼神里,那种欣赏、那种爱慕、那种骄傲、那种欣慰!她默默地在他的身边躺下,张开自己的双臂,将昏迷中的男人拥入自己的怀中,就这般轻柔地抱着他,宛若抱着挚爱的珍宝。如果可能,她也期望可以就这样相拥着一生一世、生生世世,但即便上苍只给他们这样短暂的一瞬来回报她的一辈子,她的爱,她为了她的爱的付出,值了,一切都值了!

     

    无法忘记那些手。高粱地里为了给爱人、给儿子、给义勇军战士们留下一条活路,她把死的选择留给了自己。九儿捧起了豆官的脸,她要他“好好地看看娘”,“娘漂亮吗?”,她是在用这种方式和儿子告别啊,因为这一眼之后,就是天人永诀,再要相见,怕也就只能在娇儿唤娘的梦里面了吧?她要让他的儿子把自己记在心里、牢牢地记在心里。一眼,延续一辈子。然后,她将儿子的小手握起,从自己的手掌移向余占鳌,她是如此珍重地将那只小手合进那只尚无知无觉的大手掌里,仿佛将这一生最为宝贵的都托付了,又似不容抗辩地安排下这爷俩一生的相依。她告诉儿子,今后就好好地跟着爹杀鬼子,还有就是一定要酿出我们家的三十里红。那岂止是一个母亲临行前对儿子的谆谆教诲?那是传承,一个民族坚忍、不屈的精神的传承,也是这个民族的人民对生活热爱热望的传承,就在这两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的一握和一放之间。

     

    而我是一定要将我的敬意献给编导的,虽然对“虐心”早有心理准备,但在看过了罗汉大哥和淑贤最为浪漫的死所带来的极致震撼之后,其实我一直是有好奇的,不知道编导要如何来安置这之后一连串接踵而来的死亡。但他们真的没有让我失望,面对着死亡,之一烈度最大、最为极端的悲剧形式,他们让积聚的能量如大海边生起的潮涌,浪叠着浪,一浪高于一浪,惊涛拍岸地冲向观众们心灵的堤坝,面对着这样高潮迭起的死亡,我相信《红高粱》的编导这回是一定有资格说,“不哭不是人”的豪言壮语了。

     

    他们将最撕心裂肺的死亡给了琪官。幼小稚弱的生命被粗暴地摧残扼杀,原本就是最容易轻易触动观众心底最脆弱柔软的那根弦的,因为母性、父性、对弱小的同情心和保护欲,本就是人性最为质朴的表现。当九儿捧着女儿的小脸,喃喃说着“娘记着琪官的样子了”的时候,一个母亲为了不让更多人搭上同样宝贵的命,只能眼睁睁看着女儿走向死亡,这样的选择、这样的放弃、这样的牺牲,其承受的内疚、心痛和悲伤,早就绞断了无数善良的人们的肝肠。

     

    他们将最遗憾的死亡给了花脖子。当花脖子终于也倒在灵儿的坟上,以那样一种姿势,伸展开来的躯体致死依然要为妹子遮挡人世间的凄风苦雨。是的,花脖子的这一生仿佛都是为了灵儿而活的,他也把有关于这世界一切美好的想象和希望都留给了灵儿,只要她得到的是阳光,那他甘愿是她背后阳光永远照不到阴影。他爱灵儿,以他自认为是对的方式,但他却从来都不曾了解过,他爱的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也不懂得一个连自己都做没了的人,其实是什么都给不起的。于是,当灵儿走了,也抽走了他的目标、他的期望、他的精气神,他的世界只剩下报仇。当花脖子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告别时,一种深深的遗憾压在观众的心里,可惜了这堂堂七尺的身躯,可惜了这骨子里的男儿英雄气概,而在遗憾的同时,也一样有警醒和惕厉在心中悄悄地唤起,苦难不是藉口,爱不是藉口,人,在这世界上走那么一遭,总要让自己活出点人应该有的样子。

     

    他们将最从容壮烈的死给了朱豪三夫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实是此时此刻朱县长夫妇心态的最好注脚。对于死,他们早就做了最为充分的准备了,因为除了“民”之外,他更是“士”。食君禄,忠君事,掌一方政令,就得守一方国土,保一方黎民,哪怕是肝脑涂地。这样的赴死必然是壮烈的,因为,死,既然已经是一个答案,而不是一个问题,那死亡,对朱豪三夫妇而言也就是等待一个时机,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死,一个也可以“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时机。而这样的死也必然是从容的,因为和有些人毕生都在追逐物欲的满足不同,也有些人,他们生来就是为了来求“道”和证“道”的。人生于他们,更多地像是一场修炼,他们要的是自我精神领域的完满和满足。朱豪三,虽然他自我反省,他也有他的功名心的一己之私,但他的武断、他的刚愎、他的霹雳手段,都是因为他所受的教育、他所信奉的、他所践行的,始终是“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即便是要爱民如子,但民,却还是在他的对面脚下方的位置,黑压压一片。当他终于有一天也不得不站到人民中间去时,他才幡然醒悟,其实他一切的力量都是来之于民。父母官,原来不是要当民之父母,而是以民为父母啊!朝闻道,夕死可矣,而且他已经看到了人民觉醒的力量,看见了抗争侵略者的星星火种正在高密的土地上蔓延开来。死,何惧?死,何憾?灰飞烟灭,但那升腾而起的火焰何尝不是此刻的高密大地和天空上最为壮烈灿烂的烟花!

     

    但又怎么可以还有这样美丽的死亡?从高空、从背面、从侧面、从正面,各个不同角度的镜头追逐着她,就如追逐着一个奔跑、跳跃在无边无际的高粱地里的精灵,那包含深情又凄美的歌声,从红高粱丛中的深处传来。素衣青衫,但却美得光华万丈、美得不可方物。她淡定地看着眼前那群荷枪实弹的侵略者,嘴角微微扬起,那一笑,倾城!那样一种蔑视、那样一种自信、那样一种决绝!在身躯渐渐倒下的那刻,周迅的九儿却从此站在了我的心里,站在我记忆的深处。三十里红终于爆发和喷涌出最为热烈、最为明亮、最为灿烂的火焰,吞噬尽侵犯我家园的虎狼,也将九儿的身躯融入了高粱酒、融入了红高粱、也融入了高密的山川大地。无垠的红高粱地,此刻托举着的那团烈焰,是一个最为美丽的死亡,但更是一个最为美丽的涅槃!

     

    “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溜溜的骏马,足足的盘缠……”泪眼模糊中,我要感谢赵冬苓老师,为了她保留了原著小说中的这首指路歌,让它重又唤起我初读小说时的那份颤栗和震撼。豆官用奶声奶气的声音,唱出的一曲悲歌,却承载着这个民族苦难之沉重;但它又是一曲赞歌,为了那些在苦难中挺直了腰杆,永不屈服的英灵和亡魂!血色残阳中,他们和红高粱的精魂融为一体,永永远远地挺立在这片热土上……

     

    寂灭的是躯体,永生的是精神,就在天地尽头的那片红高粱……

     




    和电影相比,电视剧给我的感觉更加深刻生动,是这部剧让我爱上了大义的九儿、霸气的占鳌,每当片尾曲响起,内心的波澜仍久久才能停息......
    【详细】
    77419594
  • 退役手
    2013/5/24 17:02:21
    用这种逻辑能力讲故事也就只能撑起90分钟
    尽管这题材视角独特,导演也有一肚子话想说,可不得不说功力实在不够。片子没落脚点是硬伤。经常让人疑惑:刚那个问题还没说明白呢,怎么又扯到别的了。
    人性的复杂,幼年的伤痛,法律与正义,道德与偏见?好像相互穿插着都有一点,但你不知道最后它落在哪儿。在所有这些宏大而复杂的主题上,都只是轻轻摸了一下。云图也混乱,可贯穿始终的是歌颂自由。一级恐惧也摇摆不定,最终结果是正义的颠覆,一点儿也不暧昧。英剧殊途
    尽管这题材视角独特,导演也有一肚子话想说,可不得不说功力实在不够。片子没落脚点是硬伤。经常让人疑惑:刚那个问题还没说明白呢,怎么又扯到别的了。
    人性的复杂,幼年的伤痛,法律与正义,道德与偏见?好像相互穿插着都有一点,但你不知道最后它落在哪儿。在所有这些宏大而复杂的主题上,都只是轻轻摸了一下。云图也混乱,可贯穿始终的是歌颂自由。一级恐惧也摇摆不定,最终结果是正义的颠覆,一点儿也不暧昧。英剧殊途同归,也讲正义,归纳起来,是以正义之名行不义之事。英剧黑镜,也立场模糊,它干脆就模糊到底,挑战三观。这片儿不是,它什么也没讲明白,要控诉偏见,又舍不得不偏见。要追求正义,又不走正义的程序。要展现复杂人性,正邪却分明。这纠结的,真是像极了那句话,既要当什么又要立什么。要么你也别提供价值观,若有似无欲言又止的,过瘾不?想知道什么叫做把道德正义和法律挖到深不可测,有一本书叫《洞穴奇案》。
    其实案件很简单,张震给自己女儿的钢琴家教桂纶镁检查身体,被她控诉为性侵犯。法庭的辩论每一段单独看都还有些意思,但衔接不足。推理的深入靠的是硬生生的加入新证据(好比柯南突然在沙发底下发现一道刮痕),以及一个尤其清醒的旁观者的“指点”(好比柯南背后那道闪电),而不是把已有的信息充分展开。这种案子,人们在心理上都会倾向于弱者。拍成电影,却会给观众植入了一个这剧情要逆转的先入为主的观念,以至于从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张震含冤,等着他翻案。翻是翻了,就是没啥悬念。夏雨在庭上的辩护已经很有说服力,若是真的做无罪推定,我觉得初审的判罚就是不公平的,没证据就是没证据,模糊的动机如何能立足?最后的上诉因此也谈不上什么逆转。桂纶镁的动机算合理,一句话概括:姐就是想证明自己被喜欢的人碰也会有感觉,就算其实没感觉。最后把亲生母亲弄了来,坏人都让她当了,正义得到宣扬,同情心也得以宣泄,这案就算结了。就这么一个交代,反正我是不太满意。
    再看角色。其实这几个主演,没有一个是你不敢用的。夏雨是有范儿,但法庭上气势凌人居高临下的腔调,有点让人反感。要是陪审团制,我看张震更得输。郭富城是细腻,但你不是要追求正义?怎么打从一开始就跟蔫了似的打不起精神,从剧情上来看也应该是后半段才开始心虚的啊。桂纶镁是影后,只是那段赵又廷上身的咆哮戏,让你不知道是夸她情绪饱满还是表演过火。张震…就算我是脑残粉,也实在没什么可说的。这货从头到尾都只是重复“我是无辜的”,到底他怎么想?他行为的动机?到最后也没给个说法,这角色毫无深度可言。而郭富城和桂纶镁的角色,内心本是相当复杂的,但这种复杂却是通过大段的自白来表现,角色自己把纠结的心理以咆哮体哭诉体念了出来,嘿,这是对演员没信心还是对观众没信心啊?
    我仔细想了想,觉得这也许不是因为专业能力低,而是因为没逻辑,因为导演自己都没想清楚,她到底要讲一件什么事。
    开始还想跟十二怒汉比,发现这玩笑开大了。
    【详细】
    59891209
  • 尘飞扬
    2020/11/19 16:16:13
    《半生缘》改名《情深缘起》,琼瑶剧来袭,张爱玲不再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新《半生缘》貌似有新动作了。 就在昨天,影视葛二蛋爆料,新《半生缘》即将播出,并且改名《情深缘起》。 这会让张爱玲很生气吧。 《半生缘》可是她易稿数次的书名,从《十八春》到《惘然记》再到《半生缘》,这里有向市场妥协的因素。 张爱玲认为半生缘当书名俗气,看到情深...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新《半生缘》貌似有新动作了。 就在昨天,影视葛二蛋爆料,新《半生缘》即将播出,并且改名《情深缘起》。 这会让张爱玲很生气吧。 《半生缘》可是她易稿数次的书名,从《十八春》到《惘然记》再到《半生缘》,这里有向市场妥协的因素。 张爱玲认为半生缘当书名俗气,看到情深...  (展开)
    【详细】
    12979254
  • 皮皮keriss
    2022/6/27 14:16:40
    生为女人的不易

    原生家里有钱的,可能被男人骗;家里没钱的,可能会遭到生活挤压。

    老公有能力、有地位的,可能会出轨;老公没能力、没钱,可能会让家人过得很辛苦:老婆借高利贷、女儿被骚扰。

    妈妈能力强、工作忙,可能会因此忽视孩子成长,而造成叛逆;妈妈没有工作,可能会被婆婆、老公、孩子看不起(优优妈妈、伊莎贝

    原生家里有钱的,可能被男人骗;家里没钱的,可能会遭到生活挤压。

    老公有能力、有地位的,可能会出轨;老公没能力、没钱,可能会让家人过得很辛苦:老婆借高利贷、女儿被骚扰。

    妈妈能力强、工作忙,可能会因此忽视孩子成长,而造成叛逆;妈妈没有工作,可能会被婆婆、老公、孩子看不起(优优妈妈、伊莎贝尔妈妈)。

    女人一胎生女儿,可能被催生二胎;一胎生儿子,可能会遭到爸爸争夺抚养权;而生二个儿子,又可能会无法做到一碗水端平。

    一部剧囊括了女性在婚姻、情感中,可能遭受的诸多困境、苦楚和伤害!同时,还会因此而面临外界各种猜疑 、排挤和歧视。

    也许,做人不易,做女人更不易,而唯有像影片最后几个妈妈那样——消除心中隔阂,肩并肩、手挽手,成为彼此最坚强的依靠。

    也希望,所有妈妈也能像剧中那样,纵历经生活百般挫磨,依然勇敢、坚强、独立,并最终守得云开见云明!

    【详细】
    14479510
  • 画蛇点睛
    2021/3/28 18:42:28
    渣男引发的故事

    在我看来是一部三观很不正的片子,渣男出轨后放弃家庭了,等快死时,又想让大儿子原谅自己,并且接受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一辈子都没出现,弥留之际还搞出这么多事,整片也犹如国产喜剧片那种风格的闹剧...这片最多只给三星了

    半血缘兄弟(蓝光中英双字幕).Half.Brothers.2020.BD-1080p.X264.AAC.CHS.ENG.mkv

    在我看来是一部三观很不正的片子,渣男出轨后放弃家庭了,等快死时,又想让大儿子原谅自己,并且接受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一辈子都没出现,弥留之际还搞出这么多事,整片也犹如国产喜剧片那种风格的闹剧...这片最多只给三星了

    半血缘兄弟(蓝光中英双字幕).Half.Brothers.2020.BD-1080p.X264.AAC.CHS.ENG.mkv

    13349349
  • 生活还得继续
    2011/4/24 23:05:33
    越是想猜越猜不到
    放映现场,主办方为了配合影片悬疑的主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猜凶手的游戏,即在影片放映到104分钟的时候停下来,让观众来找出幕后真凶。我本着奖品不拿白不拿的原则,抢到了参与名额,并且胸有成竹的在纸条上写下了我所觉得最有可能的那个名字(其实只是排除了其他几个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可能的名字),但最后的结果是,我猜错了。

    提示一下打算进电影院观看本片的朋友,它作为一个悬疑片,并不需要你拥有缜密
    放映现场,主办方为了配合影片悬疑的主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猜凶手的游戏,即在影片放映到104分钟的时候停下来,让观众来找出幕后真凶。我本着奖品不拿白不拿的原则,抢到了参与名额,并且胸有成竹的在纸条上写下了我所觉得最有可能的那个名字(其实只是排除了其他几个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可能的名字),但最后的结果是,我猜错了。

    提示一下打算进电影院观看本片的朋友,它作为一个悬疑片,并不需要你拥有缜密的思维,超高的智商和过人的推理能力,因为面对一个完全不推理的推理片,你只要是有点推理能力,就会立刻聪明反被聪明误。爱好悬疑小说的朋友或许听过推理小说二十法则,请原谅我以全概偏,拿当中几条与本片对照比较一下,哪里出了问题,便一目了然。

    ★必须明确、公正的将所有线索呈现给侦探与读者。

    老实说,在这一点上,导演一开始做的不差。导演可能考虑到,如果在最后一秒才将凶手的杀人动机通盘用闪回或者自我讲述去交代,会显得过于突兀和牵强从而消化不良(见郭富城另一部电影《杀人犯》)。所以在本片中采取的是双线索的讲述方式,一条线讲的是陈探在查一桩连环杀人案,另一条则是说有一个小男孩从小无父无母,被邻居家的大姐姐收养,却因悲惨遭遇而产生了严重的暴力倾向和人格分裂。稍有观影经验的朋友可能看到一半就能知道,破案的关键就是找到这个当年的小男孩,他毫无疑问便是杀人凶手。虽然逻辑简单,但起码思路还是很清晰。但更机警的观众再看下去便会明了这只是避重就轻,偷梁换柱的障眼法,因为导演再没有去着重解释清楚凶手是如何犯下一连串暴行,又不被人发现的原因(为何没有留下指纹,为何犯案技巧如此纯熟就像是警员所为),而只需要告诉观众,小男孩是谁就可以了。

    当然,由于这样的双线叙事只是影片呈现给观众的视角,不是片中人物的视角,所以你自然不能责怪陈探为何不在第一时间找出小男孩。这不是漏洞,也不是问题,那问题是什么。即主角所掌握到的线索和信息和观众掌握到的是不同步的,是延迟的,观众比主角更早一步掌握真相。观众全知全能,主角有所不知的做法在悬疑片中其实也有先例,如希区柯克的一系列作品。但与那些高级技法明显相悖的是,本片的这个真相至始至终也没有产生更多戏剧性变化,这种信息延迟也没有对剧情造成更大的张力,侦探并没有因为无知身陷险境,让观众也为他捏一把汗。仅仅是真相放在那里,主角看似不闻不问。这样一来,不仅情节显得拖沓,也大大消解了后半部分的紧张度,比如陈探坐在公园长椅上拼命去通过角色代入的方式思考犯罪动机就不能再让人感到刺激。

    ★除了凶手的诡计,不得用写作手法(拍摄技法)误导读者(观众)。

    在这一点上,本片几乎已经不能用误导来形容,几乎可以说处处是在故布疑阵。这种故布疑阵依靠的不是引人入胜,层层推进的情节,而是一些明显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的低级障眼法。

    如陈探和泽少在酒吧里的一段谈话,导演就故意处理的比较暧昧,陈探漫不经心的玩笑和泽少过于紧张的反应,配上提心吊胆的音效像是暗示当中有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但事实是最后的真相与他们俩都没有半点关系。张兆辉饰演的精神病,全程插科打诨,除了晃了一下观众,顺便制造一些紧张场面和喜剧场面,在最后给陈探提供了一个颇为玄乎的破案思路之外,和案情,主题乃至整个人物关系完全没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仅仅是作为极像犯罪嫌疑人,甚至逼着你说“就是他”其实根本“不是他”的幌子之二。

    尤其让我忍无可忍是,影片一再引导观众把思路引向“罪犯有丰富的反侦察能力”,“可能是警员”的方向,并且在陈探和泽少双双遇袭那晚进一步透露出威胁他们的力量可能恰恰来自警方内部。这一切就差直接告诉你谭耀文所扮演的那个卢警官嫌疑重大,试想就算要警告陈探不要插手警方事务,有必要以冒充飞车党这种既危险又费力的方式进行吗?陈探对于警局的威胁真的有如此之大吗?如果他跟这件案子没有关系为何会在第二部加进这么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呢?悬疑片里不是不允许一些支线对观众的判断进行干扰,但是前提是必须要自然,合乎情理,而不是像本片一样为了迷惑你而故弄玄虚,咋咋呼呼,丝毫不考虑人物动机和合理性。实不相瞒,在影片进行到104分钟的时候,我在纸条上写下的就是卢警官的名字,也没觉得他有多像,毕竟对他的铺垫和描写也是少之又少,而是实在是相比之下,其他人更不像。

    如果你要以最有嫌疑的人即是最没有嫌疑的这样一条定律来反驳我说,那我想说的是,这恰恰是影片在我看来最大的致命伤。到底谁才是影片中看起来最有嫌疑的人?答案是,林家辉。无论是直接有老太太出来指认他曾经在凶案现场出现,还是他在审问中说出自己与爸爸妈妈,和姐姐一起生活时遭到的质疑,在影片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人比他更像凶手。这么像凶手的人,怎么会是凶手,大家都这么告诉自己,可是他偏偏还真是!由此看来,影片完全可在那场审问过后紧接最后一场戏利落收尾,何必又辗转来回,磨磨几几,让人期待最后还有反转呢。如果导演只是想把那场审问做成一个不引人注目的铺垫来与结尾遥相呼应,那我只能说它信息透露的太多太直接太引人注目,以致竟然好端端地把铺垫做成了大揭秘。说到头,还是导演低估了观众的智商,观众高估了导演的智商。

    ★凶手必须要有相当的戏份。
    倘若凶手只在片中露了一两面,既没有在情节中占据足够的分量,又没有与剧中人物长时间周旋在一起,那么真相揭晓时观众既不会有智力激荡的快感,影片本身也传达不了半点主题意义和情感力量,只有意料之外而无情理之中。它只能进一步说明主创心虚怯懦,底气不足,不敢与观众直面相抗,而只是利用信息的压滞和不对称欺压你。所以,林家辉最不可能是凶手的另一个理由是,他压根就是一个跑龙套的!在真相揭晓前,任何一个人的戏份都要比他多吧。凶手若是没有分量,又如何体现出主角的分量和故事的分量。

    童年的戏份固然饱满,但就与本片特殊的编排结构,在真相揭晓前,他和林家辉应该算作两个人。

    ★侦探为了破案就必须要有探案的行为。
     
    侦探的探案行动不仅能体现侦探的人格魅力,也同时在以他为视点让扑朔迷离的案情渐渐理清,向真相步步迈进。侦探不探案就不能叫侦探,侦探的义务是搜集一切可能的线索。

    陈探有没有探案,表面上看是有的,他一直在关心案情。但他的探案行为真的是有效吗,真的对案情进行了实质性的跟进和突破吗?除了做出凶手是人格分裂这种观众都能知道的初步结论之外,就再无透过蛛丝马迹对线索进行归纳,理清,也没有让案情层层深入,而只是被动地经历着一个又一个障眼法,甚至遭到莫名其妙的袭击,案件始终流于最表面,一直到了最后影片不得不结束了,他才突然有如神助一般。所以,通片看下来,主角的形象不仅不鲜明,而且窝囊之极;不仅没有探案,反倒阻挠着观众断案。

    好的悬疑故事应该是积极,正面和观众进行互博,彼此站在一个起跑点上,共享案件资源,而非压滞大量信息,一味回避案情,一个障眼法加一个障眼法的蒙你。

    现在倒有些后悔当时没在豆瓣上先看看那严重剧透的剧情简介了,不仅不必担心会影响本到身也好不到哪去的观影体验,有个心理准备也不至于猜得晕头转向之后被堵成内伤,面对猜谜环节还能顺带做个弊捞点小纪念品,太值了。另外,当时我的身旁还坐着一对头发花白的大爷大妈,一开始也一起在饶有兴致地猜着凶手,片子放了一会再转头看去,老俩口早已酣睡过去。
    【详细】
    49213072
  • Meng
    2005/10/7 17:46:17
    生活的真相
        相信我,每个人生活的背后,都有一个真相。就象每个笑容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滴眼泪背后都有一个秘密,每个拥抱背后都有一段时光。
        
        常乘最后一班地铁回家,车厢空荡荡的。若换做其他时间,我一定会来回翻着本永远看完的书。而此刻,却开始很小心地用眼神照顾着
        相信我,每个人生活的背后,都有一个真相。就象每个笑容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滴眼泪背后都有一个秘密,每个拥抱背后都有一段时光。
        
        常乘最后一班地铁回家,车厢空荡荡的。若换做其他时间,我一定会来回翻着本永远看完的书。而此刻,却开始很小心地用眼神照顾着同路的陌生人。女孩摆弄着手机,时不时飞来一阵铃声,总是些最流行的曲子。妻子用一种奇怪的眼神和指法数着丈夫脖子上的痣,仿佛他们刚刚邂逅——我是说,如果他们真是夫妻。孩子已经睡去了,张着嘴巴,呼吸车厢里憋闷的空气,母亲也迷着眼。而我刚刚从朋友那里脱身,计划着明天还要去见个谁谁谁。大家带着自己的前世今生,赶上了这最后一辆夜车,十几分钟后又要匆匆离开,奔赴下一个时间的战场。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故事背后都有真相。
        
        比如琪琪,还是那样让人温暖的笑容。和朋友开玩笑说,这么好的姑娘,从了吧。朋友却说,你会要一张永远关不上的脸么?恩,我们太习惯变换面孔的生活了。大家都用这样的表情,就无所谓真与假,是与非。不世故的人反而更让人觉得可怕,因为大家的逻辑是,这个世界没有人不世故。你天真,只有两种可能:你城府太深,可谓“世故”中的极品;或者你真傻,谁还会跟傻子叫劲?对于琪琪,连最好的朋友都会相信她的背弃。那么,两人友谊的真相又在哪里呢?她失去了上演真相的舞台。

        还有Molly,她刚刚下车。那辆保时捷,能担保什么?上了车的,会作态,上了床的,也不能坦白。等待一个人,却不想承认;等待一份爱,却拒绝付出。把自己保护得好好的,却还想向别人多要一个担待。如果你为一个笑容感动很久,也许会被当作白痴。所以,她开始怀疑,开始不清不楚的寻找彼此身后的真相。
       
        小波从一开场就摇摆。玩儿滑轮,需要的是平衡,踏上了那双鞋,你就要不断调整姿态。搞艺术的就怕没有立场,或者说没有坚持,那样顶多算个半成品。所以他还是去做立法委员好了,左一下,右一下,左右逢源,永远不知道会在下个路口转向何方。艺术应该让阿King这样的来搞,至少他最实在,象个孩子,藏不住Larry的那些哲学和箴言。一个又一个的圈子,本身设计好了出口,走到一半突然发现来了个不懂游戏规则的,那些心照不宣的结局和答案一个个被倾覆。更不能容忍的是,他还用无辜的眼神看你在里面挣扎。
       
        言情作家和王牌节目主持人,金童玉女。这样的组合,应该常出来走走台,让大家还会相信爱情,还会相信誓言,还会相信童话。但是,人们的感动也只会停留在舞台灯光亮起的那一刻,因为谁都知道什么都不能相信,偶尔激动一把,回想一下自己曾经的清澈,再走路,也不错。所以那些为了公众形象苦苦支撑的寂寞恋人们,背叛情侣们,心碎夫妻们,也自己走路吧。大家都明白在流言蜚语里蜜语甜言一定不容易,谁也不会为此伤心太久。票买了,钱掏了,鼓掌掌,一笑而过。
       
        而杨德昌的真相,在哪里?他有太多话要说了,甚至有点唠叨。他一边揭开这个城市的伤疤,一边给大家塞止疼片。也可能是麻醉剂,话讲得久了,体内的抗体开始显灵。他让每个人都变成生活的哲人。而除了天生的哲人谁会在鱼水之欢过后,说说义和团,说说文革,说说天安门?小明能。因为杨德昌能。他够狠,不给剧中角色自己的空间,非要把大家生活背后的真实抛开给你看,违反着生活的逻辑。我们应该彼此尊重,那些潜台词伤人又不利己,何苦一定要溯本求源。还好到了《一一》,他已经不那么激烈愤怒了。每个人都变成了婆婆心里的故事,不用讲出来。生活已经够残酷,又何必去重复?

        走出地铁站口,女孩被男孩接走,夫妻俩上了出租,母子二人也行得远了。我知道,有些故事最终只能对自己诉说。而所谓生活的真相,其实也只有自己在乎。
        
        真的。
    【详细】
    10061877
  • 豆油
    2021/8/30 23:25:55
    拒绝魔改
    从精绝古城开始说,正午阳光确实没按原著拍,但是它很高明,在最后一集之前是按原著拍的,改恐怖的地方恐怖该惊悚的惊悚,但是为了过审最后一集说之前都是幻觉,不管最后一集完全不影响观感。但是黄皮子坟,龙岭迷窟,到现在云南虫谷,剧情可以说是面目全非看剧甚至连看书时候...  (展开)
    从精绝古城开始说,正午阳光确实没按原著拍,但是它很高明,在最后一集之前是按原著拍的,改恐怖的地方恐怖该惊悚的惊悚,但是为了过审最后一集说之前都是幻觉,不管最后一集完全不影响观感。但是黄皮子坟,龙岭迷窟,到现在云南虫谷,剧情可以说是面目全非看剧甚至连看书时候...  (展开)
    【详细】
    13836214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