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32751
  • 朱平平
    2020/5/29 22:53:26
    阅读的启示—《睡沙发的人》

    01 引言

    这部电影我看了不下五遍,一遍一遍地重复,是因为电影画面有一种几乎就发生在隔壁家的邻近感。里面的人物角色设置,就像你某个教室的同学,或是家里的表哥表弟,又或者是隔壁邻居家的小孩。

    因此这部电影毫无距离感,反而有一种极其现实的接地气,看起来就像是你家楼下一推门就会见到的人、一下

    01 引言

    这部电影我看了不下五遍,一遍一遍地重复,是因为电影画面有一种几乎就发生在隔壁家的邻近感。里面的人物角色设置,就像你某个教室的同学,或是家里的表哥表弟,又或者是隔壁邻居家的小孩。

    因此这部电影毫无距离感,反而有一种极其现实的接地气,看起来就像是你家楼下一推门就会见到的人、一下楼梯就能听到的声音。

    02 生活原本的样子

    高考落败的栗一柯,跟小混混朋友一起去朋友前任家“偷”东西。被妈妈接出来以后,在家里继续混日子。

    栗一柯出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单亲家庭,长相平凡,看起来也不太是有什么天赋异禀的样子。他读书成绩垫底,校长能记到他的“标签”是【考试成绩最低】的同学。

    他的妈妈也是世界上普罗大众的那种爱唠叨、刀子嘴型的那种妈妈,对儿子也是粗暴教育,甚至拿钱或者搬出家门这类语言“威吓”儿子。

    为了让儿子安心复习,她拔掉网线、收起了电脑。嘴上骂骂咧咧,但背后还是替儿子张罗起了复读的事宜。

    03 遇见一个人,改变这一生

    后来,舅公出现了。

    舅公这个角色设置也是极其令人头痛的,他不随和,行事又较为古板,没有普通老年人身上的那种和蔼,反而多了一份读书人的清洌,从不言笑,讲话也是直得像是万年钢铁男。

    但却是这个古板的老头,用文学的力量启迪了小男主栗一柯。

    这一对老少配,老头与男孩的角色搭配让整部电影充满了张力,他俩的相处方式也给电影剧情增加了令人不禁莞尔的喜剧元素。

    我曾在这部电影里数次读到了令人感动的细节,首先是舅公第一次出现时那不小心打翻的一箱旧书。我第一眼看到了《罪与罚》和《荆棘鸟》,那已经有点被翻脱了皮的书封看起来颇起来有些年代了。为了给舅公腾出房,栗一柯睡上了沙发,此处点题,是为睡沙发的人。

    04 阅读的启示

    舅公每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栗一柯刚依然是背着妈妈在家看电视,把手机藏在书本里假装看书,做选择题靠在茶杯里掷色子拼概率。背英语单词,永远是第一个英语单词“abandon,abandon”那样机械而又无意识地在那里挣扎。

    他们的第一次【打交道】是舅公因眼睛老花,而让栗一柯帮忙阅读。栗一柯只读了两句话,就错了好几个字。

    某个睡完懒觉醒来的早上,栗一柯看到了舅公放在他沙发旁的一本《棋王》,考虑到他读书起来错字连篇,舅公随书附了一本新华词典。这里当然是编剧俏皮设下的一个幽默点。

    而栗一柯真的开始阅读起来了。

    生命也因此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按下了按钮。

    05 阅读的意义

    他给舅公读《棋王》的时候,两个人坐在窗边,老人穿着棉麻的白衬衣,老花镜用绳子挂在胸前,依然不苟言笑,但那一刻,他在栗一柯心中植下了光明的力量。

    后来,《象棋的故事》、《月亮与六便士》、《罗亭》、《包法利夫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等络绎不绝。

    栗一柯像被点亮了阿拉丁神灯。他进入了阅读的世界,也开始写随笔,他和舅公两人在家里的各个角落做“文学交流”。他开始在说话中引经据典,他说,如果你跟我一样也跟母亲生活在一起,就会明白《象棋的故事》里面B博士的痛苦。

    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也是阅读的意义。

    他在文学的意向中,想象自己离家出走,摆脱了妈妈的桎梏,感受了自由的高尚。他不停地写,写作给他创造了一个巨大无垠、广袤无边的世界,那是独属于他的、真正属于他个人的精神空间。

    再遇到朋友时,朋友还是那副混世愤慨的样子,但一柯却蹦出一句金句回应说“一个人要是知道自己是傻瓜,就不再是傻瓜。”这话出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欺凌的与被侮辱的》。朋友却说【什么司机、脱衣服什么司机】,哈哈,鸡同鸭讲。

    这就是阅读给人带来的改变,它改变你的语言方式,它丰富你的思维方式。你开始会变得有厚度,或者说有深度。

    06 阅读点亮生命

    后来,小姨全家来了。

    这个剧情设置,其实就挺现实的,像极了我们春节过年回家会遇到的情形。小姨借关心栗一柯的近况和未来打算,言辞中毫不掩饰自己儿子即将去英国的【优越感】。心理上发现,一个人越是自卑,越是追求优越感。

    舅公终是看不下去了。他若无其事、云淡风轻地给栗一柯拿来一本杂志,还附赠上了稿费。此举,无疑是拯救了餐桌上的栗一柯。

    但是不得不说,这在栗一柯生命的洪流中,成为一盏照亮他思维的灯塔。那是有生命启示意义的。那是对他的肯定,那是一种发自灵魂的精神认可。

    半夜,无心入睡的栗一柯推开舅公的门,舅公依然在阅读,那短短不到四五秒的一幕画面,在我后来反复重看的过程中,数次感动了我。

    后来舅公搬走了,去了老人院。

    但是他带给栗一柯的意义却或许是长此一生的。

    舅公应该是我最喜欢的电影角色,没有之一。整部电影下来,表演浑然天成,没有玛丽苏,没有主角光环,一切就像日本小津安安二郎电影里的那样,日子平淡如水,却在细水长流中耐人寻味。

    如果不是舅公的出现,栗一柯的生命轨迹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得而知。

    07 结尾

    这让我想起了八九岁时的一个夏天,我在外公家一个有点掉漆的红色木箱子里翻到了舅舅的藏书,那里面整齐地排列了几十本经典名著。当时还是学生的舅舅极其珍爱这些书,从不舍得外借。

    但鉴于我当时表现出的对阅读的渴望,或许是碍于妈妈开口,他借了我一本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以及著名的《简爱》。

    在那个空气中飘着西瓜甜香的下午,我坐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开始我的【阅读生涯】。

    如果没有遇见舅舅给我的那本名著,如果不是阅读那些滚烫的句子,如果不是在后来的生活中保持系统持久的阅读。今天的我,又将是一种怎么的生活态度呢?

    【详细】
    126293085
  • 许你
    2022/5/26 8:12:05
    难以置信的傻x电视剧

    这种剧情毫无逻辑,尴尬的人物关系,令人发指的2b台词,到处马赛克和后期配音的傻x电视剧,居然能出现在21世纪20年代。这种烂,与审核与制度无关。真希望把这类剧的投资给到认真拍戏人手里,钱花的让人心疼,估计投资人也血亏,活该!朱亚文杨子珊贺军翔,你们不脸红吗?!拍的什么**电视剧!拍是浪费你们生命,看是观众浪费生命!1分,送给贯穿全剧的凯迪拉克,祝这个土包子品牌继续打折。

    这种剧情毫无逻辑,尴尬的人物关系,令人发指的2b台词,到处马赛克和后期配音的傻x电视剧,居然能出现在21世纪20年代。这种烂,与审核与制度无关。真希望把这类剧的投资给到认真拍戏人手里,钱花的让人心疼,估计投资人也血亏,活该!朱亚文杨子珊贺军翔,你们不脸红吗?!拍的什么**电视剧!拍是浪费你们生命,看是观众浪费生命!1分,送给贯穿全剧的凯迪拉克,祝这个土包子品牌继续打折。

    【详细】
    14419193
  • 聂景朋
    2017/5/25 11:33:18
    Loser还乡
    虽然明知是套路,有些镜头和情节也确实带着“老黄瓜刷绿漆”的尴尬,但土豆挨完拳出来,正走到那条街上,二十年前的马克从远处跑来,那一刻不被戳中是不可能的。毕竟当年守着这张碟,抽了那么多烟,喝了那么多酒,看了那么多遍伊万的道友脸。那时所有的电影杂志,现在早已404的那些BBS,像传道一样到处贴着“选择生活”的那段台词,仿佛很多人都在打算任性一把:即使选了不去选择,又能怎么样?

    实际根本没有
    虽然明知是套路,有些镜头和情节也确实带着“老黄瓜刷绿漆”的尴尬,但土豆挨完拳出来,正走到那条街上,二十年前的马克从远处跑来,那一刻不被戳中是不可能的。毕竟当年守着这张碟,抽了那么多烟,喝了那么多酒,看了那么多遍伊万的道友脸。那时所有的电影杂志,现在早已404的那些BBS,像传道一样到处贴着“选择生活”的那段台词,仿佛很多人都在打算任性一把:即使选了不去选择,又能怎么样?

    实际根本没有选择。且不说父母、学校、单位、老板这些永远不会由着你随便挑的东西,不到10年,一个智能手机和一个房价就把所有人都选择了。多少曾经踌躇满志想办杂志的人,现在都得去写公号。在有些城市,想缩短一公里的通勤距离,就得多花几十万。这才是很多抑郁症的真正来源:除了接着活还是赶紧死,能完全自己说了算的事情从来就不多。

    对马克来说也是如此。作为一个骨子里的爱丁堡老炮,Iggy Pop和Lou Reed生的娃,投奔中产生活是会遭报应的——果然,离婚、失业、净身出户、心脏病。再往下,不出意外就是躺在养老院的床上等着Game Over。他离开时曾说“只往前看,直到死的那天”,然而20年后还是回了这次头。因为前面除了据说能用30年的支架,什么都看不到了。这会儿方知道他原先瞧不上的那些东西,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到手的。

    混到这一步,人也没啥底气再去鄙视故乡和老友了,反而觉得那才是唯一靠得住的大后方:起码还有个哥们儿能跟你成天窝在沙发上看片,聊那些没人感兴趣的陈年往事;被你卷了一万六,打一架也就拉倒了;身边的马子也可以让你不花钱撬一撬;甚至还可以用自身更惨的处境给你补点血。说到创业,他们才不在乎是开手游公司还是开洗头房,在“正常社会”里完全不敢提的歪门邪道,统统照单全收,还真的付诸实施了。

    有什么办法呢?连模仿银行签名都成了被时代淘汰的技能,这还怎么玩?开头土豆总是“迟到一小时”的段子,暗示着他们已经“跟不上趟”的现状和结局。特别是在这个诞生了著名“阶层固化样本”《人生七年》的国家里,有些事早已注定。例如20年前的黛安,晚上跟这些坏小子夜店打炮,白天照样穿着校服做乖乖女。那才是另一个阶层安全的挥霍青春的方式。现在她果然做了律师,想再跟她说句话,就得掏钱了。

    当年就是她让马克去伦敦当了房产中介,第一次尝试穿西装的生活。那一次其实是被他们搞砸的——一票通缉犯皮条客鱼贯而入,在他的公寓里连吃带造,还企图卖掉他的护照。因此后来他卷掉他们的钱,并不觉得怎么愧疚。一个机会引起的背叛,每个人都心怀鬼胎,谁也不比谁清白多少。

    而他只是个必然会冒那种险的人。把敢于体验自毁的勇气,用在了虎口拔牙上。事隔20年,仍然会在被追杀的间隙神经质地大笑,仿佛趴在车顶上挨刀比嗑药更爽。这样的人无论走了多远,穿上西服过了多少年,终有一天还是会回到那个小房间里跟着《Lust for life》自嗨。这才是他自己——没有毒品,没有选择,依然改变不了的模样。

    接下来呢?继续烂在尼特族的坑里当然也不光彩,所以导演让土豆动笔开写,走典型的文青套路:即使我一事无成一无所有,至少还有个故事,尽管这改变不了任何Loser的事实。反正旧也怀完了,好多事也想明白了,别的要求就不提了吧。
    【详细】
    8561136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