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187540
  • iron
    2016/10/28 22:04:24
    编剧幼稚
    断断续续看,28日看了两句,实在忍不住吐槽。除了周旅长演技不错,其他演员的就算业余了,但主要因为是编剧和导演问题。普遍表演十分夸张,道具布景非常粗糙,剧情更是弱智,并非剪接问题。子萱带的补给有多少,始终不知道,称为小分队,人数应该不多,过程中看到的也就十数人带着三两个箱子。敌人周旅顾忌图纸没有强追,把子萱往乔三爷那去引,并且能准确知道到了一个老太太家,让老太太下药,居然只下拉肚子的药,直接下安眠类
    断断续续看,28日看了两句,实在忍不住吐槽。除了周旅长演技不错,其他演员的就算业余了,但主要因为是编剧和导演问题。普遍表演十分夸张,道具布景非常粗糙,剧情更是弱智,并非剪接问题。子萱带的补给有多少,始终不知道,称为小分队,人数应该不多,过程中看到的也就十数人带着三两个箱子。敌人周旅顾忌图纸没有强追,把子萱往乔三爷那去引,并且能准确知道到了一个老太太家,让老太太下药,居然只下拉肚子的药,直接下安眠类的药不就完了吗?既然知道乔三爷吃荤不吃素,还把子萱引过去,就不担心图纸也会被毁吗?小分队两人去码头,看到一条船了,还要装模作样的问怎么能找到乔三爷,一条船难道不够运送小分队和物资吗?直接和船东谈不就得了?好,我们装作没有看到所谓的江是水库,也没有看到水库边的水泥路面,那既然是江,那江边就没有渔民了,乔三爷再牛逼,渔民也不会管,从没有见黑社会不让农民渔民牧民谋生的,渔民船再小,一二条绝对够小分队用的了!小分队在江边小镇上,居然可以自由活动,进出茶馆,子萱都说了,周旅在后追,他们居然可以在眼皮底下等待几天,桥上的守军也毫无防备,即使是周旅安排的放松,也不至于如此松懈,前面在打仗,半天路程不到的地方部队居然毫不知道?子萱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图纸送出去,居然不派一两人或者几个人单独送出去,还带着几个箱子要冲出去,岂不是痴人说梦?还有包括子萱在内的共产党人,在剧中没有体现应有的组织纪律和行为,反而显得武断,随意,没有经验,没有信念,始终用侥幸心理去工作,一个有特殊任务的小分队,居然完全比不上一个嘻嘻哈哈的公子哥,即使后面剧情反转公子哥变为共产党更高一级干部,也与党的形象严重不符。总之,该剧虽然总体思路上符合国家政治气氛,但是剧情过于虚假,情节严重脱离实际,始终沉浸在作者简陋的思维里,加上背景道具临演及其他的粗制滥造,可以说是一部失败的电视剧,也败坏了党的基本形象。
    【详细】
    8147786
  • 江声走
    2008/5/8 20:13:49
    大战前的交响曲
    《联华交响曲》,1937年联华出品。中国比较早的集锦片,不知道是不是最早。。八部短片,整体来说,当时的抗日救亡运动的主旋律,都给这些片子或多或少的影响,再加上了30年代左翼运动风起云涌,也在它们身上刻下批判的调子。虽然抗日主旋律表达起来都显僵硬,社会批判的内容又失之于简单粗暴,但除去这些,还是能看到这些编导在声片时代的探索。
     
    1、《两毛钱》。蔡楚生编剧,司徒慧敏导演。一张
    《联华交响曲》,1937年联华出品。中国比较早的集锦片,不知道是不是最早。。八部短片,整体来说,当时的抗日救亡运动的主旋律,都给这些片子或多或少的影响,再加上了30年代左翼运动风起云涌,也在它们身上刻下批判的调子。虽然抗日主旋律表达起来都显僵硬,社会批判的内容又失之于简单粗暴,但除去这些,还是能看到这些编导在声片时代的探索。
     
    1、《两毛钱》。蔡楚生编剧,司徒慧敏导演。一张纸币的流传所引带出的社会面貌。但编导对于剧情的处理过于随意,可能是短片容量的限制;对于社会的批判,也带有比较明显的简单化的左派激进主义。虽然要做到对当时创作人员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同情之理解”,但是现在看时,还是要指出这种态度对作品的影响是不利的。ps:此片中有蓝萍。发现她还演过不少片子。。嘴巴太大。。看起来像是南洋人。。
     
    2、《春闺梦断》。费穆编导。两个女人的几个梦。但是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这几个梦情节都是连续的,还有为什么是两个女人,以及为什么这两个女人要睡在一起。。梦的情节指向性太明显,没办法,国难当头,连做梦也要抗日。再说表现主义风格,这点似乎前人说得较多。但是我觉得费穆在此所营造的比较阴森的人造布景,是不能归到表现主义一派的,首先它是梦境的内容造成的,并不是用这样的布景去表现电影中的现实;其次是这个布景以及运镜,显得四平八稳,虽然它表达的东西是萧森恐怖,但它并未真正突出自身的造型自由。不过我这样硬拿所谓的表现主义来套,也显得滑稽可笑,事实只是,费穆做了一次对于梦境的尝试。
     
    3、《陌生人》。谭友六编导。一位父亲由于贪财而错放过杀死儿子的凶手。八部里面,这部的导演谭友六、还有后面的朱石麟、贺孟斧,是商业片导演,沈浮与蔡楚生是叫好又叫座的,艺术成就也很高,是联华大佬;还有孙瑜和费穆,是当时算比较先锋的,现在评价很高。恩,但是。。在这八部片子里,能把故事讲讲好,又能突出自己思想的,恰恰是那三位当时的商业片导演。我最喜欢的一部就是贺孟斧导演的《月下小景》。先说这部《陌生人》,故事比较流畅完整,有明显的发生发展高潮段落,郑君里的表演可算精彩。但整部片子没有出彩的地方,高潮时树枝摇晃的蒙太奇,也显得切得过于频繁。
     
    4、《三人行》。沈浮编导。三个刚出狱的卓别林式的小人物,立志为社会做贡献,期间闹出不少笑话,最后他们替一位失手杀死逼债人的母亲代罪,再次入狱。故事非常不错,遗憾的是其并未有很大的笑点。韩兰根与殷秀岑,前者个子很小,后者很胖。在30年代的喜剧形象中,前者大多以“胡闹”现身,后者则是“痴傻”。他们的表演有借鉴卓别林的地方,但是形象不同。
     
    5、《月下小景》。贺孟斧编导。“九一八”后一个逃亡到上海的东北人,衣食无着,他打算抢劫,但又屡屡下不了手,最后邂逅其父,但终不能相认。我最喜欢的一部,完全是一部中国式的忧伤的film-noir。一开始的几个镜头非常美,一下子就把人拉入到凄清的境地。首先是一个很圆的月亮,月亮下的一对情侣,到这时,镜头里还是一片夜凉温馨,但是有两个因素透露着不安情绪,一是它的配乐——钢琴的单音重复,再是前景里走过的几个黑影。后一个镜头立刻接到在暗处贼头鼠目的男主角的身上,把刚才的气氛来了个颠覆。接着它却放下主角不管,镜头转移到一阵含着光的烟雾上——吸烟时吐出来的烟雾。这个镜头非常别致,一般都是先拍人吸烟,再顺着烟拍烟雾。这里却先拍烟雾在黑夜中缭绕,突出了凄清的环境氛围,然后再出现拿着香烟的流浪汉,音乐也出现了弦乐。接着,流浪汉与那对情侣被放置在同一画面中,情侣感觉到被打扰,走开了,这时警察来了,把流浪汉赶到另一个角落离去。其中穿插了男主角收住枪的镜头,表明了他的企图。这其中是有冲突的:一是流浪汉与情侣的冲突,二是流浪汉与警察的冲突,三是警察与男主角的冲突,另外还暗含了主角与流浪汉的矛盾线索。这几个冲突,其实都是很惊心动魄的,可以处理得很紧张。但是导演在这里用了慢悠悠的弦乐、缭绕的烟雾、美妙的月色、最重要的是,平缓的剪辑,把这些冲突都克制下来。这是和他这部电影所要诉说的主题与悲伤的基调相一致的,这种处理非常巧妙。再接下去,整部《联华交响曲》中最美的一个镜头出现了:水中圆月的倒影,被掉下来的烟蒂所激起的涟漪打破,形成了一瓣瓣弧状的光斑,颤动了起来。这个镜头的连接作用也非常明显,在它之后,男主角就要实施抢劫行动了,在它之前,矛盾都还隐含在表面的静谧之下。这个镜头把前后两种氛围,有机融合起来了。(当然音乐的一致性也起到这种作用,但这里用得不好)再接下去,故事就开始了。非常值得一看的短片。

    6、《鬼》。朱石麟编导。一个女孩总担心有鬼,隔壁大叔觊觎其美色,夜晚装鬼,逼得少女去他家过夜,遂将其奸污,女孩最后醒悟,认为人才是真正的鬼。这个有如通俗小说的短片,其长处在于故事讲得非常完满,前因后果高超都有了,和《陌生人》一样。但是其它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本来鬼来了这一段,正是可以大做文章的时候,这里却草草而过,有些可惜。

    7、《疯人狂想曲》。孙瑜编导。一男子由于妻儿被日机炸死而变疯,关进疯人院,整日高呼“打回去!”。主角变疯的那场戏,剪辑有些混乱。但是在疯人病院里有一个移动镜头,可算印象深刻。另外几乎没有什么可说,因为它完全是一部口号式的电影,在当时有其现实意义。失之粗糙,但口号响亮。

    8、《小五义》。蔡楚生编导。一家六口,无母,四兄一妹,父亲昏聩。房屋渐渐被父亲的“朋友”侵占,连小妹也被其拐卖。最后一家人奋起反抗,赶走入侵者。这片子也是一部口号电影,大概当时作为知名导演,不拍几部这样的电影以明心志,舆论是要鞭挞的,另一方面当然也是国破家亡,他们的武器就是手中电影吧。那个环境中成长的中国人,其爱国程度怕是今天的我们想象不到的。这些口号电影能流传下来,不是因为它们的艺术成就,而是它们记录了当时整整一代中国人的悲愤。现在看起来很粗糙,但那不是他们能力不行,而是环境所制约的,这怕也是中国电影人特有的悲哀吧。
    【详细】
    13752513
  • 北庭都护
    2016/3/2 21:48:55
    三年将拜君赐——四代弟子的不朽之作
    残缺致斯大概是张彻“独臂”情结的终极体现了吧,四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因为打抱不平而被当地恶霸先后致残,但“为民除害”的热血不冷,拜在名师门下苦练弥补各自残障的独门武功。三载之后,四人学成出山,利用策略和不同绝技的配合,终于痛报前仇——正所谓,三年将拜君赐!

    本片在武打设计上比之《五毒》更进一步,尤其是郭追、江生联袂除掉鹿峰一战,大概是70年代武侠电影中腾挪翻滚技巧的巅峰了,其中看得出京
    残缺致斯大概是张彻“独臂”情结的终极体现了吧,四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因为打抱不平而被当地恶霸先后致残,但“为民除害”的热血不冷,拜在名师门下苦练弥补各自残障的独门武功。三载之后,四人学成出山,利用策略和不同绝技的配合,终于痛报前仇——正所谓,三年将拜君赐!

    本片在武打设计上比之《五毒》更进一步,尤其是郭追、江生联袂除掉鹿峰一战,大概是70年代武侠电影中腾挪翻滚技巧的巅峰了,其中看得出京剧短打武生身段、杂技、南派硬桥硬马的影子,我大胆猜测一下,后来成龙的功夫喜剧和美国Hip Hop街舞可能都从本片得到启发。 不足之处是罗莽(聋哑)按恩师所言练得似乎是“身形无影、快拳快腿”一类的功夫,以弥补听力的缺失。但从实际效果看,罗莽在打斗中力大拳沉,虎虎生风,刚猛有余,却少了几分“移形换位”身法的敏捷——乍一看更像是出自对手陈观泰门下。

    剧情算得上四平八稳,通过反派武林高手的依次出现和敌我双方的斗智斗勇推动情节发展,结尾也较好的利用了孙健铁腿的必杀技,并未出现《五毒》末段的剧情硬伤。江生在《五毒》和本片中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身形灵动、举止荒诞、言语诙谐的他比较到位地塑造了一个“脑残”高手的角色。 遗憾的是,结尾得报大仇之后,三兄弟并肩而出的镜头中导演大概忘记了一旁还有一个躺在血泊中的白衣小兄弟——最起码的处理也应该是三人满脸悲愤的抱着江生尸体走向远方啊。张霹雳导戏时还是略显粗糙,限制了他成为像胡金铨那样一代宗师的可能。
    【详细】
    7796629
  • 沉灯
    2018/8/8 10:08:35
    武动乾坤世界观我所见

    世界观是观众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故事的基础。

    上古时代是一个没有确切文字记载描述的时代,所以往往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以往仙侠的世界观常常是大杂烩似的大而化之,修炼者动辄历劫逾几百年,然而民间封建王朝没有任何变化,未免太过割裂。

    而武动乾坤的世界观是独立、完整而清晰的。

    在这个修炼当道世界里,民间经常食用的是豆饼和热

    世界观是观众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故事的基础。

    上古时代是一个没有确切文字记载描述的时代,所以往往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以往仙侠的世界观常常是大杂烩似的大而化之,修炼者动辄历劫逾几百年,然而民间封建王朝没有任何变化,未免太过割裂。

    而武动乾坤的世界观是独立、完整而清晰的。

    在这个修炼当道世界里,民间经常食用的是豆饼和热汤,交易用的货币是阳元石及各种可以等价折换的灵药,存在着家族及部落式的社会组织。《史记·封禅书》说:“黄帝时有万诸侯”,这里的诸侯指的就是部落氏族。至于剧中陈设摆件,建筑形式更是非常统一,务求贴合早期以农业为基础的人类文明及整个武动世界观的架构。

    世界观是剧情的土壤,在此基础上,故事从青阳镇的斗兽场拉开帷幕。

    林动为了给受伤的父亲买灵药,去参加角斗,与人斗,与庞大凶猛的火蟒虎斗,连赢六场,自此个体命运被搅进各方势力的斗争中,成为整个故事瞩目的焦点,英雄应运而生。

    整个过程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

    角斗这种竞技运动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原始的,野蛮的,杀戮性的,同样也是被青阳镇的贵族雷家操纵的,角斗被围观,被下注,是社会的娱乐形式。

    每个人都是修炼者,又因为天赋及努力程度的不同而达到不同的层次和境界。这个世界里有修炼的三大宗派,元门,道宗,九天太清宫,也有要消灭的邪恶势力异魔。

    正邪不两立,这是根本矛盾所在,也是故事得以顺利展开的基础。

    首集,这个武动世界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主要娱乐形式、修炼升级形式,全部清晰明了,完整而独立。

    【详细】
    9572742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