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竟然是我刚过35岁生日的时候。电影里的每个情节都能让我深深的感动,甚至有种往事入梦的感觉,真实的让人难受。我小时候在爷爷家长大,爷爷就是一位西北地区的乡村教师。因为读过师范,所以是转正了的那种,但是后来因为姑姑接班,他在老年又返聘成了民办教师的角色,掌管着一所小学。学校的人越来越少,从5个年级减少到3个年级甚至一个年级。学生从100多人减少直到十几个直到几个。教师从十几位流失到只剩爷爷一位全职留守。
民办教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我的记忆中很多是中年人,还兼着农民的角色。年轻教师慢慢的都离开了乡村。有些家长目光短浅,跟爷爷说,只要他还教书就不让孩子辍学;如果爷爷不教了,他们就让孩子学木工,学汽修,学电焊,反正不能供他们去镇上、县里读书了,负担太重。
我童年的玩伴,暑假一整个假期都在村里砖厂搬砖或者挖药材,换取新学期的书本费文具费。学校校园里有几亩老师的自留地,同学们课外活动会在地里劳动。这些收成也会有一部分用作优秀同学的奖励和班费。虽然穷困,但回想起来那时的小学仍然是活泼的。爷爷身兼数职,从语文数学,体育美术,到吹拉弹唱,什么都教(民国的小学师范不是分科培训,教师是全科培训,加上自己的学习,练成了“十项全能”)。
爷爷的半生都守着这所乡村小学,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我们全家人也靠着这微薄的薪水开枝散叶了。
为什么感觉到凤凰琴中情节很真实,因为即使是乡村教师,绝大多数是有师德的,是为孩子着想的,是爱学生的。同时每位老师也是有家庭的,家庭的经济情况让他们不得不对转正,调动,奖金,评比斤斤计较。
我看这部电影,想起了爷爷,他年轻时在15里外的小学教书,中午没时间做饭,经常吃冷饭,后来得了肺结核留下后遗症,减损了寿命。他得了很多次优秀教师,都让给了年轻教师,让他们先脱离农村。为了不让孩子们辍学,拿着几十块钱工资,坚守到了68岁才退下来。
我很怀念老好人却最能坚持,很怀念年轻时穷困却奋斗不息,很怀念为转正忙晕了头但能为大义割舍,很怀念年轻正直却莽撞冒失。
很怀念但是一切都在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