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7248
  • xiaoxiongdi
    2018/2/24 16:52:59
    #柏林影展观后#人生来就不是被理解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01 港剧《玛嘉烈与大卫》有这样的台词: 一个人消失了,反而更加存在。 这句话适用恋爱关系里的男男女女,适用每一段恰如其分的友谊,适用渐入佳境的所有情感,唯独不适用浅尝辄止的关系。 每个人的生命里,充斥着太多的关系,遇见便利店男孩,在酒吧和陌生人喝到天光,在楼梯...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01 港剧《玛嘉烈与大卫》有这样的台词: 一个人消失了,反而更加存在。 这句话适用恋爱关系里的男男女女,适用每一段恰如其分的友谊,适用渐入佳境的所有情感,唯独不适用浅尝辄止的关系。 每个人的生命里,充斥着太多的关系,遇见便利店男孩,在酒吧和陌生人喝到天光,在楼梯...  (展开)
    【详细】
    9179255
  • SkylerJo
    2021/2/13 11:05:30
    一些关于《这是罪》的琐碎知识点

    在看剧的时候对有些对话里的内容感到好奇,所以就去搜了一下。顺便看到一些其它的相关琐碎知识点,分享给大家。

    1.这部剧是基于编剧Russell T. Davies和他的朋友们的经历改编。“粉红宫殿”在当年确实存在。

    在看剧的时候对有些对话里的内容感到好奇,所以就去搜了一下。顺便看到一些其它的相关琐碎知识点,分享给大家。

    1.这部剧是基于编剧Russell T. Davies和他的朋友们的经历改编。“粉红宫殿”在当年确实存在。

    13217320
  • Angela;)
    2019/5/9 11:04:56
    钱不重要了,性不重要了,我为什么还在这里?
    一直对临终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别误会,亲人都很健康,朋友越来越多,腹肌越来越明显,可是我仍然很清楚的明白“我们都是一艘正在缓缓沉没的大船上的乘客。” 你有没有感觉到时间在加速,急急流年,滔滔逝水。每个人都活的好像永远不会死一样,直到这个表象被突然扯破。 也许时...  (展开)
    一直对临终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别误会,亲人都很健康,朋友越来越多,腹肌越来越明显,可是我仍然很清楚的明白“我们都是一艘正在缓缓沉没的大船上的乘客。” 你有没有感觉到时间在加速,急急流年,滔滔逝水。每个人都活的好像永远不会死一样,直到这个表象被突然扯破。 也许时...  (展开)
    【详细】
    10166215
  • 阿阿阿阿月的说
    2020/2/8 18:11:05
    关于面瘫高智商侦探猎奇破案的流水账式碎碎念

    短评写不下了,搬过来。

    目前看完前两集。

    不像晨间大河需要漫长时间展开剧情,一般这种剧前几集就可以定基调了。

    目前来看算是我看过的日剧中比较不好的,原因有二。一是人物所做出的一些行为明显不符合正常人类社会的逻辑,且没有给予说明(或者我还没看到)。整个第一集,女主的行为我都处于极其尴尬的状态。后半集里,律师先生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请你们收敛一下违和感好吗?

    短评写不下了,搬过来。

    目前看完前两集。

    不像晨间大河需要漫长时间展开剧情,一般这种剧前几集就可以定基调了。

    目前来看算是我看过的日剧中比较不好的,原因有二。一是人物所做出的一些行为明显不符合正常人类社会的逻辑,且没有给予说明(或者我还没看到)。整个第一集,女主的行为我都处于极其尴尬的状态。后半集里,律师先生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请你们收敛一下违和感好吗?

    需要而外说明的是,并不是有违和感就不好。比如自恋刑事,我就给了很高的分数。因为剧中有很多明显的提示让我明白这和现实有区别,比如迷之bgm,尬舞,求婚和被拒绝。这样的违和感就会很有喜剧效果,而不是让人困惑。

    那第二个原因可能还是我觉得剧情和深度不够。前两集都是一开始就确定了最终的嫌疑犯,我个人不太喜欢,感觉像是有罪推定的意思,没有反转也不好玩(可能后面会有吧)。

    目前看完前五集,正在看第六集

    第三集在我看来,无论是人物性格还是案件的合理程度,都比前两集要高(当然这部戏的案件都非常奇葩,不能光用合不合理去评价)。所以我的评分从两星改成三星,继续看了下去。

    第四集开始到第六集,律师先生的性格感觉被玩坏了。btw,女主在第五集中的装扮就很好看。之前的剧集里一直显得非常土气(是牙齿和衣服的问题吗?)。说起来,toda还因为这部剧拿了学院赏的最佳女配,目前来说我还没怎么感觉出最佳在哪里,期待后续发展吧。感觉女主在破案中的作用慢慢变大了。

    说到破案,依然各种神奇环境+神奇操作,但感觉意外的可以接受了。此外片子蛮多小细节的呈现方式也很有搞笑作用,这点很不错。

    第六集能年出来了,真是很可爱了。

    全11集看完了。

    最后两集很非常不错。这部剧横扫学院赏,我觉得大功劳要给到最后两集。另外律师的演技非常好,后面的人设慢慢也丰满了,不过脾气还是蛮好的。

    说回最后两集,节奏很棒,手法也有趣,而且也有一定铺垫。并不是说之前没有铺垫的意思,但有的真心蛮牵强。比如棒球老师网球关门那一集,网球登场的时间太晚。

    得益于时间很长,能够让很多人物登场,能够多次把观众的思路引开,直到最后一刻大多数迷题才解密(特别是社长爬行和撞击力度小的原因),这很不错。

    不过我对结局埋下的扣子有些怨念,摆明为了第二季或sp,埋扣子可以是可以,但我个人不太喜欢。不说了,继续去看吧。

    评分:3.5

    【详细】
  • 122291060
  • 密言
    2020/1/9 16:24:05
    关于《掷果缘》所体现出的中国电影的早期探索与尝试

    (本文观点与看法部分取材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课程笔记,本文仅依靠观点进行扩展和延伸)


    (本文观点与看法部分取材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课程笔记,本文仅依靠观点进行扩展和延伸)


    【详细】
    12154124
  • csh
    2019/1/3 12:31:50
    威尼斯电影节影评:重组的碎片【译】

    作者:Owen Gleiberman (Variety)

    译者:csh

    译文首发于《虹膜》

    现在,那些碎片终于被拼成了一个整体。那么,它看起来怎么样?

    《风的另一边》讲述了一个传奇好莱坞导演的故事,他的名字是杰克·汉纳福德(约翰·休斯顿饰),他正努力要完成自己最新的作品。既然我们花了四十年的时间,才把奥逊·威尔斯遗作的碎片,拼成一部可以说

    作者:Owen Gleiberman (Variety)

    译者:csh

    译文首发于《虹膜》

    现在,那些碎片终于被拼成了一个整体。那么,它看起来怎么样?

    《风的另一边》讲述了一个传奇好莱坞导演的故事,他的名字是杰克·汉纳福德(约翰·休斯顿饰),他正努力要完成自己最新的作品。既然我们花了四十年的时间,才把奥逊·威尔斯遗作的碎片,拼成一部可以说是完整的「电影」,我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观众眼中,它看起来像是一部连贯的影片吗?

    答案(基本上)是肯定的。勤勉的档案员与技术人员费尽辛劳,才让《风的另一边》重归完整。修复团队由曾获奥斯卡奖的剪辑师鲍勃·穆拉夫斯基(《拆弹部队》)带领,处理了威尔斯留下的一百个小时的影片(包括他现存的笔记)。

    这一切如同一场神圣的电影考古发掘计划。他们完成的作品,是一部怪异的、相当跌宕起伏的、赏心悦目的影片,我们很容易就能察觉到奥逊·威尔斯的风格。从那浮华而晦暗的氛围中,你可以感受到高浓度的「威尔斯基因」。所以它是一部好电影,还是一部烂片?一场迷人的混乱,还是一则严肃的故事?一部艺术作品,还是一件古董?可以说,它跟上述的每一项都沾点边。

    《风的另一边》有着许多角色(即使许多人只是突然呆滞地出现在摄影机前,脱口说出一两句台词)。它有着松散的结构,但却按部就班,逐步滑入黑暗。它也营造了一种圆熟的、慵懒的气氛,描摹出好莱坞那朽烂的核心。

    它也呈现出一系列混乱的、令人困惑的碎片,运用了各种不同的胶片(包括35毫米和16毫米的胶片、黑白与彩色胶片)。这部影片是威尔斯在1970到1976年间零零碎碎地拍成的,而且他并没有能够在去世之前将它完成。但是,这并不能完全解释这部电影概括性、私密性、梦幻性的特征。某些迹象表明,就算威尔斯把这部影片完成,它仍是高度概括、极其私密、如梦似幻的。

    当威尔斯从欧洲归来,开始这项拍摄计划的时候,他已经五十五岁了。他最开始把这部影片设想成一部「回归之作」,他的意思显然是要拍摄一部杰作——威尔斯的一番伟大宣言,涉及好莱坞、媒体、新的青少年文化和扭曲的电影政治学。

    不过,这项计划仍然是在威尔斯职业生涯晚期的那种拍摄风格中进行的。那是一种梦想家式的、低预算的拍摄方式,口号是「我在家拍电影,和在马路上拍电影一样快」(代表作有《赝品》和《堂吉诃德》)。这种「自给自足」的美学建立在一种愿景,或者说一种偏执的幻象之上:威尔斯,一个被好莱坞制片厂体系残害的导演,自己在系统之外拍摄最终的影片。

    但是,在观看那些最后的影片时,我们心中骚动的念头是这样的:如果没有充足的预算与工作人员,如果他的身后没有一个制片公司,他是否能够在拍电影的时候发挥自己那种纯熟的技艺——镜头角度、尖锐的台词、视点镜头?换句话说,他能让我们目睹一部魔术般的、奥逊·威尔斯式的电影吗?

    那样一部电影,确实是一场迷人的梦境。但是,我们很难不去怀疑,奥逊·威尔斯不完成《风的另一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根本就不想那么做。对他来说,制作电影的那种「点金术」般的过程,比电影成品本身更为神圣。「永不完成影片」,是一种自命不凡的、自毁的、威尔斯式的举动。

    他告诉我们,好莱坞制作电影产品,而他制作电影的热情远胜于此。纯粹的过程就是一切。《风的另一边》是一部高度独立、为艺术而生、「我即摄影机」式的影片。把它那破碎的影像组合到一起,就是一个荒谬的故事,用喜剧的手法描摹好莱坞的奢靡,成为诊断好莱坞重症的迷人案例。对威尔斯来说,好莱坞是一个不让你说真话的梦工厂。《风的另一边》是在不为人知处,一场反转的噩梦,将现实化成一座飘摇的海市蜃楼。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感觉自己像是在看电影的草图,而不是真正的「电影」。最初的二十分钟焦躁不安、令人困惑;影片持续不断地抛出新的角色和新的台词,我们看不到可以被称作是「事件」的东西。就好像威尔斯从来没学过怎么拍镜头——这可能是一种风格化的选择,也可能只是匆忙拍就的结果。不过,即便如此,《风的另一边》可不仅仅只是记录下它那迷人而古怪的拍摄过程。

    影片之初,几个演员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彼得·博格丹诺维奇尤为突出,他扮演布鲁克斯·奥特莱克,一名世故的电影「高手」,因为他的油腔滑调,深受汉纳福德的宠爱。在这部影片中,一部关于汉纳福德的纪录片正在拍摄,而你到的每一个地方都有人拿着摄影机。这正是威尔斯提及的「七十年代的传媒时代」的萌芽——不过现在看起来,他就像是在预示苹果手机的时代。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风的另一边》都不像是在讲故事,直到那个荒漠中的农庄场景。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庆祝杰克的七十岁生日。他的密友、仰慕者与奉迎者在场,甚至连他的一些敌人也不例外,比如一个总是和他过不去的影评人(苏珊·斯塔丝伯格饰)。

    我们还看到了一些威尔斯年轻时的导演伙伴,像是保罗·马祖斯基和亨利·雅格洛,他们闲坐着,争论着阶级斗争的话题。过了一会,约翰·休斯顿狡猾地斜视四周(让我们想起他在《唐人街》中令人难忘的表演),踏进戏剧式的聚光灯中。

    休斯顿是在扮演威尔斯自己的肖像吗?是,也不是。汉纳福德与电影本身一样年迈,来自好莱坞的默片时代,知晓所有它肮脏的秘密——有些是他自己的秘密。作为导演,他是一个「男人中的男人」,一个海明威/霍克斯式的顶天立地的人物,他能够吼出这样的话:「我觉得拍部好电影很容易。我不是说要拍一部伟大的电影——那是另一种东西」或是「互相借鉴没什么问题,只要我们不借鉴自己就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汉纳福德是好莱坞的权力精英。威尔斯从《公民凯恩》之后就从未体验过这种特权。但是,汉纳福德同样是一具已逝年代的残骸。让汉纳福德创造他的传说的制片厂体系已经不复存在,而新的好莱坞——或许是最后的好莱坞——仍悬而未决。

    威尔斯也是如此,他刚结束在欧洲的流放而归来,但他试图完成的影片,仍旧必须是威尔斯式的。这是一瓶矫揉造作的迷幻剂,这是一部逃避现实的「装嫩」电影,这是《风的另一边》。我们看到了太多这样的场景——最开始是在放映厅内,汉纳福德那脸型瘦削的伙伴,比利·博伊尔(诺曼·福斯特饰)试图把电影卖给潜在的投资人(杰弗里·兰姆饰),但那位投资人在放映中途就离场了。

    我们很难去责怪他。威尔斯是要用这部「电影中的电影」,来讽刺安东尼奥尼式的青年电影。它的开头就像是《扎布里斯基角》的续集:约翰·戴尔(鲍勃·兰登),吉姆·莫里森式的主角,慵懒地站在一片贫瘠之地,正对着女主角(由威尔斯的情妇扮演),那是一位撩人的、奥雅·柯达般的女人,正处于一种半裸的状态。

    到了后来,当杰克在派对上放映这部影片时,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片段,那时它成了一部放荡不羁、无比邪恶的惊悚片。不过,我们很难揣测威尔斯在这里的用意。我们可以因一部分场景而发笑,但是大多数场景都是忧郁、迟缓的。

    如果这是威尔斯对新好莱坞影片的预言,那么它看起来既时髦又(在我们的后见之明看来)落伍。更吸引人的是杰克的派对本身,它看起来是一场酗酒的狂欢与含沙射影的讽喻。《风的另一边》中的对话像是一阵阵恶毒的寒潮。

    「杰克前行的过程,不过是一次次的和解。」「这个家伙被他的信徒们寄生了。」「汉纳福德先生喜欢装作无知的样子。」「他可以把一个仅仅是糟糕的主意,变成真正穷凶极恶的东西。」「如果你想跟他打一架的话,请邀请我。」如果说言语中伤是在文字上做文章的话,那么这部影片的视听风格也另有蹊跷。它发扬了威尔斯曾在《赝品》中运用的高速拍摄技巧,抢在奥利佛·斯通的《天生杀人狂》之前营造出一种催眠般的多媒体镜头效果。

    我们不禁想象,如果斯通看一下这部威尔斯「装配」的四十二分钟的段落,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从黑白到彩色的跃迁,不仅仅是给我们一种不平衡感。它邀请我们观察片中的角色,就像是在观察笼中的爬虫。观看《风的另一边》带来的至高的喜悦,主要是因为这部影片实在是太「威尔斯」了。这部影片感觉上最像是《历劫佳人》(对我来说,这是威尔斯除《公民凯恩》之外最伟大的影片)。

    它甚至还有一点「玫瑰花蕾」的意思——我们可以从他与约翰·戴尔那捉摸不清的关系中察觉到,汉纳福德有着隐蔽的同性恋情结(「当杰克发现他的时候,他还在卖吸尘器」)。在这部影片中,这一同性恋情结不仅仅是作为「流言蜚语」呈现的,它是威尔斯对好莱坞之虚伪的隐喻——这个极具男子气概的导演,塑造了他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他的影片,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他的自我欺骗之上。从精神分析学的层面上来说,这也是他没有完成这部影片的根本原因。

    不过,平心而论:《历劫佳人》与《公民凯恩》与这部影片绝不是同一种艺术。《风的另一边》是如此连贯、如此令人叹服。而修复团队的成果,还原了这部拼贴式的影片,让我们再也不必推测它的模样。你可能会好奇,如果威尔斯从职业生涯之初就开始筹备这部影片,并给予它应得的大规模制作,《风的另一边》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是,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你再也不必担心这部电影会永远锁在他的大脑中了。

    【详细】
    9869379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