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23616
  • 曾曾
    2021/1/31 23:36:38
    被傻白甜女主和bug剧情治住了

    快进+拖拽进度条到第五集,实在看不下去了。我的天呐,好多年没有看到过这么无脑的剧了,目前来看,最讨喜的人设武才人,小时候的演员非常有灵气,聪明伶俐,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权利追求并且毫不掩饰,小小年纪就有指点江山的气魄。长大之后少了一些灵气,但智商还是在线的冲着娜扎的颜值来看的,娜扎真是很美,但对女主的人设和智商感到极度无语,u1s1,首先,幼时经历母亲被hai去世,性格还能如此活泼天真,服了?

    快进+拖拽进度条到第五集,实在看不下去了。我的天呐,好多年没有看到过这么无脑的剧了,目前来看,最讨喜的人设武才人,小时候的演员非常有灵气,聪明伶俐,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权利追求并且毫不掩饰,小小年纪就有指点江山的气魄。长大之后少了一些灵气,但智商还是在线的冲着娜扎的颜值来看的,娜扎真是很美,但对女主的人设和智商感到极度无语,u1s1,首先,幼时经历母亲被hai去世,性格还能如此活泼天真,服了??????其次,在宫里长大,在这么复杂的环境中成长还能如此无脑,小时候的聪明劲随着长大变得一点不剩。最后,剧情设计的bug太多了……小bug忍了也就算了,看到女主一起长大的小顺子被女主的无脑害得凶多吉少,女主以为人要没了哭成狗,在毫无过渡的情况下和阿翁分开后,转眼就能开开心心毫无芥蒂地逛gai看衣服布料,特么实在看不下去了,真是一朵绝世无脑好白莲这些情节的设计以及女主小时候的人设都应该注定女主要成长为一个有城府智商在线的女主,而不是傻白甜

    【详细】
    13180425
  • 幽灵不会哭
    2015/4/11 14:27:56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
    如果说陈果在《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以下简称《那夜凌晨》)所构建的时间敌托邦最后却以一种无法解脱的伤感来消隐是迷茫与无序的现实表征的话,那么在对“曾经光辉岁月”的某种期许中,2046的隐藏恐惧转变为2018的末日情怀,一方面是港人心魔难灭的孤岛情节,另一方面也是对近期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的回应与反思。
      
       可以说,《那夜凌晨》是陈果对香港“本土性”的探索
    如果说陈果在《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以下简称《那夜凌晨》)所构建的时间敌托邦最后却以一种无法解脱的伤感来消隐是迷茫与无序的现实表征的话,那么在对“曾经光辉岁月”的某种期许中,2046的隐藏恐惧转变为2018的末日情怀,一方面是港人心魔难灭的孤岛情节,另一方面也是对近期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的回应与反思。
      
       可以说,《那夜凌晨》是陈果对香港“本土性”的探索的又一次激进的创新,到2015年制作《我城》这部单纯、朴实的纪录片,陈果越发将关注重心从香港世俗民间的传奇与叛逆转变为抽象的集体意识和历史情节,更加增了文本书写的自主性空间(《我城》本来就是对西西构建的这一传奇香港文本的记叙,而《那夜凌晨》改编自流行网络小说,同样脱胎于文字),因此,吊诡的是陈果电影中曾经横冲直撞的“他者”开始转变为对主体公民的身份构建,论述、神话、故事、重叠记忆、身份共识,共同指向了妖魔化、浪漫化的香港中心论,在释放意义空间的同时,也体现了一种本土书写的自觉。《那夜凌晨》中记忆、时间、空间的错位恐惧,也呼应着《我城》里西西那“悬浮未定”的香港表述。其实,对于陈果来说,他越来越明白,多元化的香港本身就是一个悖论,香港人自身都无法拥有完全自给自足的本体性,也无法完全调和这些本体性背后的价值观。在《香港制造》中,“伟大领袖”文革化的话语(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通过广播回荡在1997年的香港。《榴莲飘飘》中新时期的大陆仍然如同改革开放前般的封闭与落后。这些多元话语的出现,也许仅仅是建筑陈果眼中的独特的港式幽默,但也从另一方面表现出陈果对于宏大历史书写的无力,它们以一种实体的形态穿越时空,犹如挥之不去的鬼魅和无法理解的超现实戏码。
      
       香港从来就不是一个善于制造精神神话的地方,那里更重视创造世俗的奇迹,因此《那夜凌晨》所营造的“蝇王”式的原始生存模型的确是个有趣的神话原型,这其中包含了政治诉求、环境压力、文化自觉等一众的潜文本。可以说,《那夜凌晨》不仅仅是对当下香港从主体出发的呐喊,更多的是旁观者式的戏谑与思考,末日不在未来就在当下,这是外在环境的危机,更是内在心灵的危机。
      
       在王家卫《春光乍泄》结尾,黎耀辉重返香港,快速急行的列车终于在“2046”停下,他们终于可以“重新再来”。可是,香港历史的旅程还将继续,在列车之后就是红VAN,它将消失在狮子山隧道的尽头,从2046到2018,是恐惧感的提前,还是矛盾终于爆发?真正的答案只能留给“麻木”的香港人自己。《那夜凌晨》的结尾,载着一众人的红VAN孤独地从大埔驶向九龙,它会穿越到2046的未来,还是危机密布的现实?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答案也只有在现实的泥沼中跋涉的香港人自己才会知道。《那夜凌晨》的文学文本极像wlx的《HUANG HUO》,小说中上演的那一幕幕疯狂的“剧场行为”,既在解构国家神话,又在后设历史迷思,在惊心动魄的末世画卷上渲染出一场“世纪末的华丽”。《那夜凌晨》中出现的大亚湾核爆、“Major Tom”计划、“黑川社”实验,明显地在暗喻着福岛核电站、非典和2046(1984),而登上红VAN的那一车人也是极具代表性的香港普通市民,他们有独特的乐观天性,却也在自我中心中迷失,无法承担起“责任”与“价值”,所以也就被丢在了连接现实与未来的黑洞之中。陈果故意要拍一部只属于香港人的电影,他舍弃掉了原著小说中大量的揭示性情节,观众对关键信息的出现感到疑惑,故事也没有形成封闭性的叙事,在原著小说“烂尾”的质疑中,陈果反而将这种特质“发扬光大”,但其中也可见陈果在现阶段“叙事”的野心在下降,他更在乎观众是否记住电影中的那些刻意设计的隐喻。
      
       要说《那夜凌晨》中出现的隐喻,最明显的是对当下香港政治生态的嘲讽。在面对危机时,众人还在探讨2017年是否实现了特首的普选。在面对出现逾越法律与道德的行为时,私刑也是打着“公平、公正”的幌子,这也暗示出对所谓“港人治港”的悲观态度。无政府主义情节在香港电影传统中由来已久,我们熟悉的香港武侠、黑帮等类型电影无不是对这种无政府主义情节的回应,这又一次让我们想起了那个既“失去记忆”又“悬浮未定”的香港来。李璨琛犹如从殖民时期穿越而来的幽灵,在1997年的坟山中自杀,又在2014年的旺角复活,陈果构建的空城意象也因此完成了和历史的对接。结尾血雨倾盆而下,是对“chi hua”香港最明显的象征,防毒面罩中的香港人,他们是否能真正走出谎言与冷漠,找到真实的自我呢?《那夜凌晨》的血雨与《去年烟花特别多》中的烟花似乎都有相同的含义,它们都在暗示着宏大叙事下的渺小个体,如同《Space Oddity》的反复响起,诗意掩饰不了现实的残酷,也无法真正惊醒“梦中人”,集体诉求的基础还是认同与团结,从这点来看,那个不知所云的“光明”结尾还是有某些普世意义的,“春代”们,你们说呢?
    【详细】
    74402056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