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鲨影评

64853521
  • 朝暮雪
    2019/4/15 18:45:53
    “姬情”才不是《杀死伊芙》的唯一看点

    关于《杀死伊芙》,可能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双女主、百合、姬情、CP。

    的确,两位女主角一个是冷酷无情的“小变态”,一个是对破案有着敏锐直觉的特工,两个人相爱相杀,是敌人,同时又很暧昧。

    但两人相爱相杀绝不仅仅是本剧的唯一看点,更不是网友打出9.4分的唯一原因。

    和前不久热映的《惊奇队长》类似,漫威力排众议选择了布丽·拉尔森担任惊奇队长的演员,作为对男性审美的

    关于《杀死伊芙》,可能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双女主、百合、姬情、CP。

    的确,两位女主角一个是冷酷无情的“小变态”,一个是对破案有着敏锐直觉的特工,两个人相爱相杀,是敌人,同时又很暧昧。

    但两人相爱相杀绝不仅仅是本剧的唯一看点,更不是网友打出9.4分的唯一原因。

    和前不久热映的《惊奇队长》类似,漫威力排众议选择了布丽·拉尔森担任惊奇队长的演员,作为对男性审美的回击。

    《杀死伊芙》也是如此,女主演吴珊卓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是那种肤白人美大长腿的美女。

    10115419
  • 84消毒液
    2018/2/28 19:10:32
    莫名其妙的电影

    这个电影太莫名其妙了,不知道应该属于什么分类,说它是神话可是那些怪物好像外星人又来什么能量之类的,说它科幻又实在不太像。整个情节上我也感觉莫名其妙,根本不懂想要表达些什么,也不明白怎么回事,那师兄和师妹没有感觉什么cp感,一顿乱打耳光,莫名其妙的就生气了。捕快莫名其妙被坑了,还被伤残了,结果小圆圈上来就莫名其妙医治人家,还莫名其妙吐血了,最后小圆圈莫名其妙死了,最莫名其妙的是根本没有交代她怎

    这个电影太莫名其妙了,不知道应该属于什么分类,说它是神话可是那些怪物好像外星人又来什么能量之类的,说它科幻又实在不太像。整个情节上我也感觉莫名其妙,根本不懂想要表达些什么,也不明白怎么回事,那师兄和师妹没有感觉什么cp感,一顿乱打耳光,莫名其妙的就生气了。捕快莫名其妙被坑了,还被伤残了,结果小圆圈上来就莫名其妙医治人家,还莫名其妙吐血了,最后小圆圈莫名其妙死了,最莫名其妙的是根本没有交代她怎么就活了,活了以后跟开挂一样,不用几下就把两怪物打死了

    【详细】
    9190231
  • Lu
    2022/3/25 13:35:20
    花开张美丽
    “我让大陆永远只有春天,这样人们就不会彼此伤害,只会相爱,我还改变了整个地球的系统,让所有陆地都统一在了一起,这样人们之间就再也没有偏见。只是如今,我已经没有任何尘世的欲望了。命运啊,真是奇妙的东西,我想尽办法回避它,但最后依然会深陷其中,如今我已经大彻大...  (展开)
    “我让大陆永远只有春天,这样人们就不会彼此伤害,只会相爱,我还改变了整个地球的系统,让所有陆地都统一在了一起,这样人们之间就再也没有偏见。只是如今,我已经没有任何尘世的欲望了。命运啊,真是奇妙的东西,我想尽办法回避它,但最后依然会深陷其中,如今我已经大彻大...  (展开)
    【详细】
    14297214
  • 食肉小野马
    2018/4/11 11:57:14
    没办法,这就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影片从一开始就让人看起来很疼,让我想起了《生吃》,但画面比生吃唯美得多,尤其对年轻女性的完美肌肤和性感身材的展现,是本片唯一亮点。露点画面很多,越往后看越有惊喜,充分展现了影片的主题:对美丽皮囊的执着。轻情色,重唯美。

    本着不剧透的原则简单说说,人物方面,没什么过硬的心理逻辑。设定是科幻的,但却没怎么探讨未来世界人类防衰老的科研事业。主题是对美的追求,却没怎么说美与丑的差距与被不

    影片从一开始就让人看起来很疼,让我想起了《生吃》,但画面比生吃唯美得多,尤其对年轻女性的完美肌肤和性感身材的展现,是本片唯一亮点。露点画面很多,越往后看越有惊喜,充分展现了影片的主题:对美丽皮囊的执着。轻情色,重唯美。

    本着不剧透的原则简单说说,人物方面,没什么过硬的心理逻辑。设定是科幻的,但却没怎么探讨未来世界人类防衰老的科研事业。主题是对美的追求,却没怎么说美与丑的差距与被不公平对待等等。总觉得差了些什么。

    影片最突出的就是女主人公对自身美貌的追求,这是当下社会最大的话题之一。美丽的人一定善良,颜值高的人说什么都是对的,好看的皮囊很自然地就应该在所有方面都得到高人一等的待遇。但女性为了自己的美貌能付出多少呢?答案是一切。爱情、家庭、孩子、生活、朋友、社会,只要美一时,一切皆可抛!没办法,谁让我们活在一个看脸的时代呢?

    【详细】
    9288384
  • 月落、青霜
    2021/7/27 17:26:50
    我不批评这个剧烂,我要质问这个剧的价值观

    陪我妈看的,每天极其痛苦的忍受着这部剧,但也正是因为这个三观无比扭曲的剧情引发了一些思考。

    第一,似乎这类剧的一个固有认知是,说方言=傻乎乎,淳朴,土到掉渣的农村妹子。

    我想质问这是为什么,是在迎合中年城市大妈的认知吗?这是不是对城乡对立的一种加剧?如果城乡鄙视链是不好的,为什么央视播出的电视剧暗搓搓的促进它。

    第二,剧中的一切人物矛盾,之所以显得虚假,是

    陪我妈看的,每天极其痛苦的忍受着这部剧,但也正是因为这个三观无比扭曲的剧情引发了一些思考。

    第一,似乎这类剧的一个固有认知是,说方言=傻乎乎,淳朴,土到掉渣的农村妹子。

    我想质问这是为什么,是在迎合中年城市大妈的认知吗?这是不是对城乡对立的一种加剧?如果城乡鄙视链是不好的,为什么央视播出的电视剧暗搓搓的促进它。

    第二,剧中的一切人物矛盾,之所以显得虚假,是因为剧中的人都不事生产。为了吵架而吵架,充满了一厢情愿与标准的善恶对立。这有助于宣扬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吗?

    第三,为什么如此热切的强调儒家封建道德?女主的苦难,全部来自于所谓“大嫂”的身份,于是不断的被道德绑架。剧中甚至多次搬出封建社会的金科玉律来约束女主,这是为什么?

    第四,培养这样一种人性观真的好吗?每个人都是固化的标签,善良的人无条件善良,傻的人永远傻。如果看剧的信以为真,这是不是在助长社会成员沟通的断裂?多少矛盾不是由于先入为主的贴标签导致的?

    第五,剧中的婚姻随意到了极点。没有任何缘由的结婚,也可以随意的说出离婚。这样好吗?

    第六,生活的苦难是不是真的如剧中如此简单,因为有人作,因为有人遭受了灾难?难道一个一切幸福,每个人都三观稳定的家庭,就没有苦难了吗?是否女性的伟大只能通过无条件的忍受来体现?这是女权主义所希望的吗?

    今年是建党100年,我感慨的是,在1949年就建立的新中国,将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真的深入人心,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道阻且长,但决不意味着作为电视剧,应该去迎合这些需要被破除的封建观念,只为了收视率。

    【详细】
    13709706
  • 拉马克与达尔文
    2020/7/24 17:13:19
    一个真实和传奇的伯特·特劳特曼

    伯恩哈德·卡尔·特劳特曼(英国人称呼伯特·特劳特曼),可能是足球史上最伟大的门将之一。当然,绝大部分人没有听过他的名字。至于很多人也不了解布冯是谁,就更不要说门神雅辛。所以特劳特曼不为人知很正常。然而在英语的体育世界,这却是足球史上躲不过去的一个大人物。他最著名的两点:第一是他在所处大时代中有趣的人生经历;第二是他足球和职业生涯 最广为人知的顶峰,1956年足总杯

    伯恩哈德·卡尔·特劳特曼(英国人称呼伯特·特劳特曼),可能是足球史上最伟大的门将之一。当然,绝大部分人没有听过他的名字。至于很多人也不了解布冯是谁,就更不要说门神雅辛。所以特劳特曼不为人知很正常。然而在英语的体育世界,这却是足球史上躲不过去的一个大人物。他最著名的两点:第一是他在所处大时代中有趣的人生经历;第二是他足球和职业生涯 最广为人知的顶峰,1956年足总杯决赛的“断颈英雄”!

    这部电影是一部很好的体育传记片,当然,一个历史真实的特劳特曼跟电影有点差别,但瑕不掩瑜。

    伯特·特劳特曼1923年出生在不莱梅西区工人区,父亲是修船工人。他出生那年就是恶性通胀最严重的那一年,小时候又赶上1929年大萧条造成的经济危机。被迫卖了小房子搬到一个公寓租房住,在这里他一直住到1941年入伍。

    他的家庭应该是那种支持纳粹上台的普通德国工人家庭。因为魏玛末期的经济动荡让他们蒙受了巨大打击,他们希望希特勒能够到来一个新世界。这也是小伯特1933年10月就加入希特勒少年队(希特勒青年团的预备组织)的原因——一个10岁孩子做这个家庭肯定是不反对的,其他小朋友也应该是一起的。

    伯特最喜欢的还是体育,他什么球都玩。后来还加入基督教青年会,对于里面活动不感兴趣,就对大家一起踢足球感兴趣。

    纳粹统治的三十年代基本上还是和平的,伯特岁数也够不上服兵役,所以他一直在本地的一家机械工厂当学徒工。是个技术人才。但1939年战争爆发打破了这种和平,到了1941年,巴巴罗萨开始启动,到了年龄的伯特志愿加入了帝国空军,本来分到无线电操作,但他实在没啥天赋,所以调到伞兵部队去了。在这里他一直呆了下去。先在波兰占领区驻防,10月被调入第35步兵师,扔到东线战场上去了,白俄罗斯。

    伯特是个不错的军人,他在东线打了三年仗。拿了五六枚勋章,特别是一枚一级铁十字,真是难得。他还升到了中士军衔。当然,他最大的优点还是机灵。曾经战斗中被红军俘虏,但后来居然跑回来了。

    1944年诺曼底登陆,伯特随同部队被调到西线,到法国战场跟盟军作战。结果又不慎被抵抗组织内地军俘获——然后他又跑出来了,躲过了法国游击队的报复。到了1945年,战争移到莱茵河和德国本土,伯特的部队撤到没啥装备的齐格飞防线,被盟军在克莱夫炸得七荤八素:伯特决定当逃兵,北上回家(电影中说他的连队在那里被英国人伏击结果被俘,其实不是)。他一路上要避开双方的军队,但最后还是被英国人抓住了。这次伯特不逃了,跟着英国人走吧。

    伯特先跟其他战俘关在比利时奥斯坦德,然后统一转运到英格兰。先后辗转到曼彻斯特、利物浦多地的战俘营。最初他是被列为C级(纳粹分子)的,但后来英国人重新甄别:降到了B级(非纳粹)。

    伯特在战俘营重拾了他的爱好:这里定期有足球赛。电影里刻画他本来就打门将(后来去曼城的新闻发布会也说自己小时候因为赶不上小伙伴分组就打没人干的门将)。这也不是事实:他本来打左边中场,但有次受伤了,就跟门将换了下位置。以后就在这里呆着了。后来事实也证明:他的确适合打门将。

    其实这片子除了上述的一些小错误外,整体上挺写实的。伯特跟圣海伦斯小镇业余球队经理的女儿玛格丽特结婚,长子约翰五岁时因车祸身亡(玛姬虽然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但始终没有从长子身亡中走出,1971年两人离婚,这是电影中没有展示的)。这次事故正好也是在1956年足总杯后没多久,导致当时受伤的伯特好久心情低落,加上伤势缺席了下赛季诸多比赛。

    伯特加入曼城时的确受到了很多攻击,影片中曼彻斯特的犹太教拉比和犹太社区领袖的公开信给了他关键的支持,尽管如此,他去打客场还是常被人攻击。最初他有点不能接受——客场表现差劲,但后来第一次作客伦敦的比赛(对阵富勒姆),伯特决定性转变了他人的观点:那场曼城会被灌五六个,但只是0:1输球。比赛结束很多人的嘘声变成了掌声,为的是精彩的扑救。

    其实伯特加入曼城的首季,球队水平太差结果降级了。但第二赛季就打了回来。然后就越打越好。当时曼城的中场核心就是未来英格兰著名教练唐·列维(60-70年代利兹联队的传奇主帅,曾带领利兹1975年打进欧冠决赛)。特劳特曼在球队中不亚于他的地位。1955年曼城曾打进足总杯决赛,但1:3输给纽卡斯尔(1951和53的足总杯得主)。随后赛季的蓝月亮打出来最近几年的最好成绩:联赛第四收官,足总杯连续第二年打进决赛,对手是伯明翰城俱乐部。这次人们觉得曼城应该稳了。

    曼城的确实力更强,首先破门,但伯明翰扳平了。半场平局后,曼城在下半场进了两个。3:1,就像去年决赛输球的比分一样。但伯明翰不甘心失败。猛烈的反扑来了。然后就是伯特的高光时刻:他跟伯明翰的前锋彼得·墨菲撞到一起:墨菲的膝盖把他胫骨撞断了。差一点他就得瘫痪!但是当时他竟然只是觉得脖子疼,坚持一下。后来又扑出对方一个好球。终场哨响,曼城捧起足总杯。这是俱乐部历史上辉煌时刻之一。但其实真正更吸引人的是在两天后——因为那个德国人实在脖子太疼去看医生,X光显示了真实情况。这下伯特·特劳特曼彻底成了大名人——这就是英式体育观最喜欢的那种人。

    伯特是个好门将,就在决赛前几周,英格兰足球记者协会的年度最佳球员就给了他——第一个门将,也是第一个外国人。但如果没有这场决赛,伯特最多也就是曾经的一个出色球员。这场决赛——特别是其后检查——决定了他成为足球史上一大传奇。

    他的偶像、匈牙利黄金一代的门神格罗西斯(他从后者那里学到手抛球进攻的习惯,这在英格兰是第一次),英雄一世但在1954年的伯尔尼决赛毁在一脚远射上。相比之下,伯特幸运地多,当然也有不幸之处——那场决赛的胜利者是德国人。赫贝格尔之前跟他解释过“因为你在英格兰踢球,你别去世界杯了。国家队只要本国踢球的”。如果不是这个理由,赫贝格尔可能真的会带上他——伯特跟他的老乡阿道夫·达斯勒是很好的朋友,赫贝格尔让达斯勒的钉鞋在伯尔尼大放异彩自此全球扬名,伯特则是在英格兰第一个穿上阿迪球鞋的运动员。

    话说回来:要是他去了,可能就不会有那个神奇的托尼·图雷克了。要是伯尔尼的决赛是他守门,普斯卡什和希代古提们不一定开场就两球领先。

    就江湖地位来说,伯特在五六十年代的欧洲足坛都是名声响当当。传奇门神雅辛是他后辈,后来这个俄国人说的是“我那时候就两个世界级,我跟他”。英格兰的传奇门将班克斯也是他后辈和粉丝。

    在未来他成名后的日子里,这位赢得元首铁十字勋章的前德国国防军伞兵中士还将获得女王颁发的OBE大英帝国勋章(他的祖国也会再给他一枚联邦大十字荣誉勋章,当然这是联邦德国)。在历史上,能够同时拿到铁十字勋章和大英帝国勋章的——可能伯特·特劳特曼是绝无仅有的一位了。

    当然,回到电影:更吸引人的是那些家庭和个人的生活。电影中主要集中展示了第一段婚姻,后面的没有提及。其实伯特后来又有两段婚姻,他去缅甸执教的时候跟当地的一个德国女侨民结了婚,1986年离婚后又第三次结婚,这位妻子还是“特劳特曼基金会”的创办者。实际上,甚至在跟玛姬结婚前,伯特还有个私生女……电影里把他拍得很正派,其实这人是个精力旺盛的运动员:他一直活到了90岁才离开人世,2013年——次年德国人在巴西第四次捧起世界杯冠军。

    回到电影:饰演玛格丽特的演员很漂亮,典型的英国美女(我的印象中上一个是凯特·贝金赛尔)。这可能是我最深刻的印象了。

    【详细】
    127503394
  • 豆豆厨
    2014/3/31 0:12:25
    看似平凡~寓意深刻!
           看来今年又是一个难得的深层思考年,原本在享受完霍比特2后,觉得暂时不会有什么意外惊喜,却没想到意外接踵而来,先是雪国列车,后又有这部英雄之战(或者叫英雄本色)。我们生活在如此浮躁的当下,已经越来越缺少自我反省和对亲情的认知,大多数人都把色子当头,个个道貌岸然以此为耻,实际上却都厚颜无耻摆弄自己的欲望为所欲为,我们忽
           看来今年又是一个难得的深层思考年,原本在享受完霍比特2后,觉得暂时不会有什么意外惊喜,却没想到意外接踵而来,先是雪国列车,后又有这部英雄之战(或者叫英雄本色)。我们生活在如此浮躁的当下,已经越来越缺少自我反省和对亲情的认知,大多数人都把色子当头,个个道貌岸然以此为耻,实际上却都厚颜无耻摆弄自己的欲望为所欲为,我们忽略了一个字——性!人性!在没有人性的社会里是不会有英雄的,电影恰恰亲吻了这个永恒的事实,用一个孩子的天真诠释了无比残酷的现实。从而在男人和英雄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对于战争下的男人,仿佛只有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配得上称之为英雄。但如果不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无可厚非地不会再有战争,不会再有男孩对父亲的猜疑。面对强敌,所有人从对手变成朋友。而又是什么让人类走向衰亡?好像《光晕》中所有战士的命运一样,耐人寻味。
    【详细】
    6613414
  • 葱油饼
    2013/8/7 1:56:27
    《圣诞玫瑰》:不错的处女作(7/10)

    杨采妮不算是个特别好的演员和歌手,也称不上大美女,但她眼睛里却透出有一种张曼玉刘嘉玲等犹未能及的聪慧气质。2013首次执导《圣诞玫瑰》,感觉不同凡响。虽然全片也有些剧情上经不起细细推敲之处,但总体来说比小燕子的处女作还是高上了两筹。

    港片处理法庭类型剧本来就是驾轻就熟,从《法内情》,《法外情》那会儿就被深深吸引。杨才女的处女作全无小燕子《致青春》那种新手生涩的感觉,节奏明快,

    杨采妮不算是个特别好的演员和歌手,也称不上大美女,但她眼睛里却透出有一种张曼玉刘嘉玲等犹未能及的聪慧气质。2013首次执导《圣诞玫瑰》,感觉不同凡响。虽然全片也有些剧情上经不起细细推敲之处,但总体来说比小燕子的处女作还是高上了两筹。

    港片处理法庭类型剧本来就是驾轻就熟,从《法内情》,《法外情》那会儿就被深深吸引。杨才女的处女作全无小燕子《致青春》那种新手生涩的感觉,节奏明快,引人入胜。叙事,剪接,摄影,灯光等都有成熟港片的风范。郭富城,张震,桂纶镁等明星也确实演技突出,光眼神传递的感情就有着强大的力量和丰富的信息。特别是桂纶镁,看好她再拿一个金马奖!郭富城饰演了一个正直的律师,因为讨厌律师这行有时必须帮助坏人辩护,就转行当了检控官。他接手的第一个案件是一起性侵案:下肢残疾的钢琴女教师李静(桂纶镁 饰)声称在做身体检查的时候遭到了医生周文瑄(张震 饰)的性侵,郭富城同情桂纶镁的柔弱和无助,竭尽全力地想为她讨回公道,岂料他的坚信和正直却让他差点陷入一个无法挽回的局面......

    电影细节的刻画和呼应是评论电影优劣的重要部分。在小燕子的处女作中,很多细节都是有头无尾,比如开场的那个梦,有很多细节符号的显现:火柴,烧鹅,巫婆,公主等等。但后面对于这些细节的呼应微乎其微。这样,电影最重要的开头场景就变得缺乏动机了。而在《圣诞玫瑰》中,重要的符号如壁画,玫瑰,戒指等前后都有所呼应,涵义丰富,推动了剧情的进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比如,开头观众会纳闷为什么credit sequence会用基督教壁画作为背景,仅仅是为了好看和艺术感?但在影片最后,导演告诉观众,基督教般的爱的宽恕是电影的重要主题。如此,电影便连成一体了。

    但是,电影最后基督教般的宽恕也显得牵强和做作。法庭剑拔弩张你死我亡之时突然之间基督降临,不免让观者有剧情进行不下去便草草收场的感觉。我觉得索性让恶发挥到底,让正直在黑幕或陷阱中死亡,倒也更能提升电影的内涵。另外,郭富城对于其父亲的仇恨也显得缺乏更有力可信的动机。

    瑕不掩瑜,作为处女作来说,杨才女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详细】
    6199906
  • 曾于里
    2020/11/17 20:16:36
    张一山版《鹿鼎记》:改编缘何失色?

    金庸的《鹿鼎记》是喜剧也是悲剧,韦小宝“神行百步”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到历史的寒意和旧时代的腐朽

    金庸的《鹿鼎记》是喜剧也是悲剧,韦小宝“神行百步”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到历史的寒意和旧时代的腐朽

    【详细】
    1297580
  • 第7放映师
    2019/11/8 20:00:46
    战争只是一个棋局,人人皆是棋子

    本以为是一部美国的主旋律战争教育电影,看完后觉得它做到了足够的客观。影片没有过多描写个人情感,更没有像《珍珠港》那样以三角恋穿插始终,整个战争过程尽量以大视野展开,让观众站在上帝视角,看着人类如何像棋子般被“下棋的人“控制着去战斗。战争场面做得非常写实而克制,几乎没有展现肉体被炮火袭击时血肉横飞的场面,但是对各种飞机、战舰、潜艇的外形和战斗场面做得非常逼真,军事迷应该会非常喜欢。很难得一部战

    本以为是一部美国的主旋律战争教育电影,看完后觉得它做到了足够的客观。影片没有过多描写个人情感,更没有像《珍珠港》那样以三角恋穿插始终,整个战争过程尽量以大视野展开,让观众站在上帝视角,看着人类如何像棋子般被“下棋的人“控制着去战斗。战争场面做得非常写实而克制,几乎没有展现肉体被炮火袭击时血肉横飞的场面,但是对各种飞机、战舰、潜艇的外形和战斗场面做得非常逼真,军事迷应该会非常喜欢。很难得一部战争电影的故事可以做得没有明显偏向性。虽然电影是美国人拍的,但对敌对方日本的军官和军人的描写都没有戴上有色眼镜,甚至让山本五十六看起来特别有气场和魅力,而临近结局一艘已被击中为了不被美军利用的航空母舰自毁时,对舰长和副舰长自愿随舰沉没的描写,不但没有刻意丑化,反倒透出一种隐隐的敬畏感。影片表达的中立性,让观众更能体会到战争无益,人人皆为棋子的悲凉感。作为一部叙述战争历史的影片,本片值得一看。

    10639580
  • Ophiuchus
    2017/1/17 16:12:39
    国剧的悲哀

    这是我在豆瓣第一次评价,给这个连垃圾都算不上的电视剧真的冤!听到主演是Angelababy的我是拒绝看的,独立日2和云中歌的教训还历历在目,无奈家里阿姨死追,无可避免地跟着看了几集。眼睛都要瞎了,这都什么鬼,凡打架必慢动作,插曲放四五分钟不带停的。姐姐说这就是一个巨大的MV,讲道理,周杰伦拍个MV还亲自上阵呢,没给你抠图吧。特效是见了鬼,一集没几个场景是真的,你懒得找也就算了

    这是我在豆瓣第一次评价,给这个连垃圾都算不上的电视剧真的冤!听到主演是Angelababy的我是拒绝看的,独立日2和云中歌的教训还历历在目,无奈家里阿姨死追,无可避免地跟着看了几集。眼睛都要瞎了,这都什么鬼,凡打架必慢动作,插曲放四五分钟不带停的。姐姐说这就是一个巨大的MV,讲道理,周杰伦拍个MV还亲自上阵呢,没给你抠图吧。特效是见了鬼,一集没几个场景是真的,你懒得找也就算了,特效做的稍微好一丢丢也行啊,昨天那集下那么大的雨,钟汉良的脸上和头发硬是一滴水都没有,我还以为是电视机出雪花了呢。爆炸的那样简直和扑克牌烟花一样。演员的演技我就呵呵了,微博上一水的脑残粉,我们baby的演技进步了一百倍呢,呵,眼珠都快瞪出电视机了,也就我弟装病那个水平,因为她和李易峰,百花奖在我眼里从此沦为菲律宾铁猴子之流,你漂亮,你有360度无死角的美貌麻烦你专心拍照好不好,别演戏。钟汉良我不怎么了解,但就这部戏来说,烂!非常烂!那么别扭的台词还是配音的,就他喝令孙艺洲离开灵堂的那段戏,我看得满满尴尬癌,这是王爷?这是战神?有点铁血样子吗?同样是征战沙场的王爷,王凯在《琅琊榜》中饰演的靖王不怒自威,铁骨铮铮,罚戚猛的时候表情压抑着怒火,又带点在梅长苏面前出丑的难堪,台词更是念得感染力十足,人家用得还是原声。这才是将军的样子!这才是皇室的样子!这才叫演戏!

    我爱看美剧,朋友有一次开玩笑说我不支持国产,我一本正经地掏出手机给她看,华为。鞋子,李宁。衣服,安踏。球拍,李宁……我支持国产,绝对没有什么都是国外好的思想,但是并不代表我放着外国的牛排不吃情愿吃中国的屎。中国的影视不景气不是因为观众不支持,每年给那堆烂电影电视剧送的票房和收拾份额还少了?恰恰相反,就是因为他们赚钱太容易,市场才越来越烂。别扯什么是特效差才导致评分不高,老版的西游记特效烂吧,至今仍然是我们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作。作品的核心是什么,是剧本,是演员!别跟我说什么你家baby怀着孕还来演戏可敬业了,六小龄童跟猴子同吃同住,猴毛弄到他过敏也不吭一声,你听过谁说一声孙悟空演得假了?希斯莱杰为了演好小丑闭关一个月,最终入戏太深连命都赔上了,小李子大冬天的下河,又披着一百来斤的熊皮演戏,拿了奥斯卡说不觉得自己是理所当然的。你家baby呢?我要是顺利应该是各大奖项都拿个遍,迷之自信。别说要多给演员发展空间,前提是自己懂得进步,不是天天都想着圈钱的“演员”!彭于晏演戏天赋一般,一口台湾腔还是出戏,可人家能拼了命地去演戏,一部《湄公河行动》泰语和缅甸语都是原声,甩那些中国话都不想说的小鲜肉八百条街。得了夸奖只说一句:运气。这样的演员也许一辈子也拿不了影帝,可一辈子都会受人尊重,没人会说《寒战》里面彭于晏演得比梁家辉差远了,《湄公河行动》里彭于晏的演技被张涵予秒了,都是演员,都是艺术家,演技有高低之分,但大家给予的敬意都是一样的!也别跟我说不高兴可以不看,你天天拿盆屎在人面前晃悠说不喜欢可以不吃啊,不被打死才怪。

    【详细】
    82971293
  • thinkercjf
    2021/7/19 5:19:39
    是终点还是到站换乘?

    当年似乎是在地铁看了 N 遍海报后某一天突然决定看看,之后就追下来了。

    转瞬几年过去了。

    问题:

    开篇吹大发了(类比 the wire 里的斯文毒贩 Stringer Bell)的女头目也太虎头蛇尾了,三下五除二就挂了,虽然是为了衬托后面的大佬背

    当年似乎是在地铁看了 N 遍海报后某一天突然决定看看,之后就追下来了。

    转瞬几年过去了。

    问题:

    开篇吹大发了(类比 the wire 里的斯文毒贩 Stringer Bell)的女头目也太虎头蛇尾了,三下五除二就挂了,虽然是为了衬托后面的大佬背景多强大,可是实在太敷衍了。

    同样的,安排杀手的那个人也抓得太轻松了。

    最大的问题,虽然记不清了,但是前面的某季 Eleanor (好名字!)挂的时候似乎是准备安排个大团伙让 Bosch 父女去发掘然后报仇。后来那条线索就不了了之了??

    对白一如既往的简练有力,尽管因为充斥了各种缩写、行话看着字幕也有很多不明白的。

    多线的平行发展最后交织,是本剧的特色,本季也不例外,体现了编剧的功力。

    本剧应该是没有火起来,不过也拍了这么多季。难得看一部小众的。

    结尾的意思是准备来个外传?可是正片的坑没填呢, 为什么要拍外传?

    【详细】
    13688582
  • momo
    2017/7/12 23:10:30
    王毛爱国
    印象最深的是狗剩奔跑的镜头,一次又一次的卖命参军,一次又一次死里逃生,一次又一次的向着家奔跑。在他参加了新四军之后迎来的第一场战斗,他在站起来逆着冲锋的方向逃跑的时候,虽然知道他这是要当逃兵了,但心理还是为他默念,跑快些,再快些。就好像珍妮对着阿甘喊:forre...  (展开)
    印象最深的是狗剩奔跑的镜头,一次又一次的卖命参军,一次又一次死里逃生,一次又一次的向着家奔跑。在他参加了新四军之后迎来的第一场战斗,他在站起来逆着冲锋的方向逃跑的时候,虽然知道他这是要当逃兵了,但心理还是为他默念,跑快些,再快些。就好像珍妮对着阿甘喊:forre...  (展开)
    【详细】
    8662217
  • AilsonAir
    2019/3/23 14:22:07
    翻拍自己不算抄袭吧:两版电影观感对比

    Gloria Bell这个电影,我几个月前在电影院看到贴片预告之后就很期待。摩尔阿姨品质保障,预告片节奏欢快,看起来就是一个浪漫的old-chick-flick。今天早上才想起来刷了刷豆瓣,发现这部电影有一个原版,有点好奇。

    看完电影出来,我点开影片的导演界面。啊,虽然这个名字我还不太熟,但这位智利导演近几年的作品我都看过。《普通女人》甚至算得上我在LGBT的T这个子分类里最喜欢

    Gloria Bell这个电影,我几个月前在电影院看到贴片预告之后就很期待。摩尔阿姨品质保障,预告片节奏欢快,看起来就是一个浪漫的old-chick-flick。今天早上才想起来刷了刷豆瓣,发现这部电影有一个原版,有点好奇。

    看完电影出来,我点开影片的导演界面。啊,虽然这个名字我还不太熟,但这位智利导演近几年的作品我都看过。《普通女人》甚至算得上我在LGBT的T这个子分类里最喜欢的电影之一。顺着条目就看到了同一个导演在2013年拍摄的一版智利版Gloria。时隔这么短的时间翻拍自己的作品?我更好奇了。

    于是回到家我马不停蹄地就翻出了这部智利版Gloria。我最开始觉得我可以直接把写在Gloria Bell下的短评剪切到了6年前的这部电影短评里了,只需要换一个主演的名字就可以了。我不知道“翻拍”的定义是什么,但这两部电影,不仅用的相同的剧本(台词都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连分镜头本肯定用的都是同一个。可是看完我发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两部夸张一点说可以按秒对照找不同的电影,竟然给我的最终感受完全不同。

    毫无疑问差别出现在了主演身上。

    13年Gloria的主演宝琳娜·加西亚凭借此片拿走了当年的柏林影后,演技是得到专业认可的出彩。如果让我类比一个和她气质最像的,英文为母语的演员,我会觉得是夏洛特·兰普林,因为这片子一度让我想到了《四十五周年》。电影整体色调是偏冷的,从始至终是带着沉重和丧的气质的,一些有笑点的台词都显得尬尬的。她射完彩弹枪几乎是落荒而逃的,这样一个情绪爆发的爽点都透露着被逼的绝望。在这部电影里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对岁月对生命的无奈,年岁在躯体上留下道道印痕,心动不过一场荒唐,她最终回归的孤独是带着悲楚的。结尾遇到孔雀的魔幻现实的华彩段落,加深了主题也更引人思考,这一点是Gloria Bell无法匹敌的。

    而到了Gloria Bell,摩尔阿姨是自带光圈的啊!她太耀眼太迷人了,年岁遮不住,一副眼镜更不可能遮住。她的裸体至少我绝对自愧不如。这也就导致了影片前半段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浪漫喜剧。而这个Gloria身上更是融合了美国的现代和独立,自信又有活力,这些是一段时间的低迷情绪无法抹消的。一段失败的恋情似乎只能算是她闪闪发光的生活里一个小小的污渍。她穿着一条绝美的绿色长裙,走路带风,毅然举起彩弹枪指向渣男,那是一种复仇的快感啊,酷到没朋友!看到最后Gloria翩翩起舞,我感受到的是一种“老娘单身就是最美最强”的霸气,自信坚强的女权小斗士形象呼之欲出。还有,说到色调,我在影院怀疑好几次,是我的眼睛出问题了,还是放映设备出问题了?全片像是蒙着一层粉紫色的小清新滤镜,格外少女是怎么回事?

    Gloria Bell为了将这种有别于前作的气质凸现出来,最大的一个改动是加入了女主角的妈妈这个角色。忽然想到前一阵子很火的那个说法,“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墙”,我之前不以为然,放到这里忽然觉得很合适。智利版Gloria是孤苦伶仃的,受到伤害时能够求助的只有家中女佣。而Gloria Bell则是更幸福的,她有一个同样美丽摩登的母亲,平时能像闺蜜一样吃饭聊天,在她需要的时候会立即出现给予她呵护,任她变回一个柔弱的孩子。

    智利版Gloria中插入的政治隐喻被剔除,Gloria Bell整体更为轻松欢快。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差别的桥段,就更像是导演调皮的玩笑了,比如诺亚方舟那一段。这些颇有意思的小惊喜我就不多透露了。

    【详细】
    100611472
  • 索斯
    2021/11/19 23:34:40
    这么好看的剧就没有一个汉化组看得上眼吗?
    第二季只汉化了一半,就被抛弃了 第三季……甚至连英文字幕都没有了…… 到底是为什么啊…… 主流正宗的情景喜剧,从老友记、好汉两个半、大爆炸等爆款,再到MF、废柴联盟等小众神作,可以说主流情景喜剧是有一套标准的,那就是需要主题要轻松愉悦,选角要特色鲜明,内容要层次...  (展开)
    第二季只汉化了一半,就被抛弃了 第三季……甚至连英文字幕都没有了…… 到底是为什么啊…… 主流正宗的情景喜剧,从老友记、好汉两个半、大爆炸等爆款,再到MF、废柴联盟等小众神作,可以说主流情景喜剧是有一套标准的,那就是需要主题要轻松愉悦,选角要特色鲜明,内容要层次...  (展开)
    【详细】
    14004217
  • 噗咚跳进溏心蛋
    2023/1/22 18:07:59
    先不说国产科幻行不行,流浪地球2反正不大行

    事先声明:主观情绪极强劝退贴!有剧透

    先交代一下我的预期:春节档几部,《深海》看过了,《满江红》主旋律味太浓,《交换人生》像是无脑喜剧开出烂片的几率太高。在《无名》和《流浪地球2》中间纠结,觉得程耳导演的作品可能略布尔乔亚+文艺腔,球2太长且看前作也有一些大国意识形态输出…但瑕不掩瑜,球1已然是近年来的国产科

    事先声明:主观情绪极强劝退贴!有剧透

    先交代一下我的预期:春节档几部,《深海》看过了,《满江红》主旋律味太浓,《交换人生》像是无脑喜剧开出烂片的几率太高。在《无名》和《流浪地球2》中间纠结,觉得程耳导演的作品可能略布尔乔亚+文艺腔,球2太长且看前作也有一些大国意识形态输出…但瑕不掩瑜,球1已然是近年来的国产科幻最佳。做好心理准备之后,选了球2。

    再说最直接感受:有叙事野心、有技术投入,但是剧情薄弱、情节合理性不够价值来凑的173分钟太空版战狼plus,我真的不行。

    下面开始剧透—————————

    从故事时间线上来看,球2是球1的前传,讲的是球1主人公刘启的爸爸刘培强这一代人的故事。

    开篇交代了太阳膨胀地球面临生存危机,人类中“数字生存派”和“现实救世派”阵营之间存在强烈的观念冲突,并因此引发了人类间的一系列争斗。球2主要就是讲了太空站危机和月球危机两次大事件。

    在我看来,电影的优点在于“数字生存派”和“现实救世派”、图恒宇和刘培强的双线设置。面对百年后的灭世级灾难,是选择将自然人的记忆和自我意识上传成数字备份,在数字世界中获得永生;还是为了五十代后的人类流浪地球抵达新的行星系,再造新的地球家园?

    其中最反感其中的几个情节:

    1、刘培强的土味爱情故事中,当察觉到太空电梯中对面出现了一模一样的“数字生存派”叛军时,导演给了对面女性胸部一个特写,韩朵朵吃醋于刘培强的视线,结果刘培强只是发现对方名牌上的“韩朵朵”。哇好烂好爹好男性凝视的笑点设置!

    之后月球危机时,“现实救世派”联合政府讨论出的解决方案是用地球所有的核武器炸掉月球,然后重新启动全球互联网点燃推动器让地球逃逸出月球碎片范围。

    2、核弹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加密系统。在联合政府解密串联、数字化引爆的构想因为时间紧迫失败之后,采取的备用方案是让233位来自世界各国的宇航员带着核武器遥控器登陆月球,近程遥控引爆核弹,两百多个人成为三千多颗核弹的人肉引爆器。

    这段真的极为利维坦,把人的生命权用战时英雄主义、看似迫不得已的人类大局观奸杀,实在很让人反胃。

    3、三国技术人员下水恢复全球互联网络连接,马兆死了、图恒宇倾尽全力也难以完成修复,恢复进度停留在97%。导演刻板刻画了其余国家对中国你们行不行的质疑,而后联合政府中方首脑周喆直武断指挥哪怕没北京根节点没连上、冒着撕裂地球的风险也要直接点火。结果当然是最后一秒图恒宇的数字孪生修复完成了连接,点火成果。随后周喆直升华发言“我们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务,不论虚实、不计代价”。

    这种人定胜天的武断和反智,真的让人叹为观止。如果最后也没能链接完成,那勒令点火的周喆直和偷偷按下启动按钮的路人甲,是不是任由地球撕裂大家一起毁灭拉倒?在我看来,这背后是一种“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恐怖主义。我不觉得他运筹帷幄、事在人为,我觉得很违反科幻的理性。作为一个科幻片他完全没必要将戏剧张力拉到这种地步甚至牺牲政治家、科学家的专业主义。

    科幻叙事让位于强国叙事,建议大家,不是“厉害了我的国”爱好者就还是选别的吧。

    2023.01.24 补充更新——————————

    主观审美有偏好,我给《阿凡达2》打四星给《复联》打五星仅仅是因为当时的我看得很开心,他们符合了我对电影工业、爆米花大片的期待,无脑看个爽就好了。但《流浪地球2》我是带着希冀和思考去看的,因为2019年横空出世的《球1》着实可圈可点,让我这种从小看科幻长大的人看到了国产科幻类型文学IP影视化改编的可能。科幻领域我们不乏好故事,到《球1》终于被拍好看了。

    但在《球2》,我看到的是,当好的内容附加上的太多“任务”和“意义”,讲好故事本身就成了一种平衡和博弈。而这场博弈中,输的人是观众,是像我这种期待落空还被其中部分情节冒犯到有些恶心的观众,也是那些被散大空的故事绕得在电影院忍不住打瞌睡的观众。

    1、关于观点与屁股的争论

    一、能用“观点”解决的就别上升到“屁股”的问题。科幻是科学理性程度远超其他的文学类型,我讨论的是剧情设置上违反科学理性的不合理之处,你上来就给我扣“慕洋”的帽子。看得出来大家都有丰富的互联网吵架经验,知道上来就占据道德高地、贬损对方的道德品质以削弱对方发言的可信度,这套逻辑屡试不爽。但这对中国科幻、中国电影的发展又有什么好处呢?极端假设一下,173min的电影全用来讲“屁股”的问题,伟光正到底,这就是好的文艺作品了吗?

    二、既然你觉得它好,就别去比烂。反驳我的观点里,多的是“这不比《XXX》强?”“《XXX》也有类似情节,你就不说?”首先,我觉得这些情节烂,是因为我在当下的观影和思考中发现了这些问题,让我不吐不快,不意味着我需要把全世界电影中的这些情节都找出来批评一遍,才叫一碗水端平。其次,既然你觉得它好,你就多去夸它比其他电影好的部分,而不是在这说还有更烂的,这不公平。最后,有的人没必要那么“美国应激”,嘴上说着我们比美国电影强,背后的心理还是觉得美国电影工业和“美国梦”相关的意识形态输出是公认的成功,所以老和美国比。德国、西班牙也有好的科幻片,为什么没有成为你们口中的比较对象?原因不言自明。真正的强大不是比较,是无视。

    2、关于情节的补充讨论

    1)男凝的问题:

    不止体现在我举出的这个例子,还有刘培强和韩朵朵初见“第一眼就连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的烂梗。

    再往深了说,片中几个女性角色的设定,韩朵朵和丫丫妈妈都是完成繁衍后就去世的工具人,郝晓晞是只会念稿子的工具人,含女量低得令人发指。这也是现在大部分文艺作品都存在的问题,但存在不等于合理。如果地球上半数性别的人口都不重要,不能在文艺作品中得到平均(我都不说平等了)的体现,那到底什么问题才是重要的问题?“女性的整体处境,生育率会体现”,望周知。

    2)233人引爆炸弹的问题:

    我认为机器人引爆、机器狗引爆,在科幻的背景下都有可能合理地成为现实。关于人肉引爆场面毫秒之差都会被炸死无法连续引爆的bug也有人做出分享,这里不多赘述。总而言之,比起情节上的需要,这里更多是煽情、大义、集体价值观体现的需要。已成历史事实的牺牲精神值得赞扬,但提倡牺牲、鼓励牺牲、美化牺牲不应该成为现世价值的主流。人的生命权高于一切,这也是“现世救世派”强于“数字生存派”的根本原因。

    3)周喆直最后一幕的问题:

    大部分人都在用结果倒推过程决策的合理性,将这一段不合科幻逻辑的行为合理化。

    先不说如果大家的假设成立,导演把MOSS是幕后黑手的重要情节放在彩蛋中是不是对观众的一种愚弄和戏耍,彩蛋之所以叫彩蛋就是因为它不会影响对故事情节的连贯性理解,而是一种趣味性补充。没看彩蛋或者没理解彩蛋结果对全片的逻辑都有影响,这难道能说是观众的问题而不是导演的?

    再说按钮该不该按,正如按下按钮前、北京连接进度卡在97%时,其他各国工作人员的骚动——他们说的是“不行的话早点让他们回去陪家人”。97%进度按下去的结果就是完全断送了每一个普通人和家人度过最后时光的可能性,为一时意气之争堵上全球人性命,拉别人为我们没有完成连接的结果陪葬,这难道就是“大国风范”“全球命运共同体”?不是“不按是死,按了还有可能活”,这那时的处境中,是“按了马上死,不按还有几天活”。在以为自己必死的万念俱灰中,连临终陪伴家人的可能性都剥夺,这不叫武断?这不叫意志战胜事实的“人定胜天”?

    认为周喆直早有预料运筹帷幄的人,证据是一条来自未来的信息也站不住脚。众所周知未来是由抵达之前的无数选择组成,一条来自未来的消息只能证明未来存在,如何能倒推出当下的这个选择“正确”?这个按钮也不是地球毁灭最后一秒前、决定未来存在与否的零和问题,如果不按,地球到彻底毁灭之前还有几天,万一几天内又有新的救世转机,那在当下科学理性判断中、必然撕裂情况下依然按下按钮的人,才是人类的罪人吧?

    评论我一个没删,我尊重各位的言论自由。不礼貌不理智的发言我都一一拉黑了,可能有活人,但主页“2023年1月加入豆瓣”、只给流浪地球2一部电影打了五星的水军们估计也不少,更不用说评论区那些机器人般的“点了”“+1”,和只会谩骂甚至辱骂的精彩发言。

    我希望我是在跟有理性思考能力的人对话,而不是一堆闻着二星低分味来的赛博格。

    一部电影而已,好与坏真的这么说不得吗?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送给各位。

    【详细】
    149050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