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情假意影评

9060394
  • 半日光辉
    2011/1/6 20:11:28
    狗血剧情,热血沸腾
    这部片子当初是在电影院看的,应该是在1988年。清楚的记得看电影的那天,和小学时最好的朋友徐晓在一起,他爸爸带着我和徐晓一块去澡堂洗澡……完后给我们买了两瓶汽水,友谊电影院的干活……因为汽水,所以对这部片子颇有印象。现在回想起来剧情其实挺狗血的,男主角(据说这厮是因为长相酷似李小龙而进入演艺圈,不过后来也没红)因为国仇家恨什么的和日本武士决斗,两人在长城上杀得肋骨都粉碎了,后来主角被邪恶的日本鬼子
    这部片子当初是在电影院看的,应该是在1988年。清楚的记得看电影的那天,和小学时最好的朋友徐晓在一起,他爸爸带着我和徐晓一块去澡堂洗澡……完后给我们买了两瓶汽水,友谊电影院的干活……因为汽水,所以对这部片子颇有印象。现在回想起来剧情其实挺狗血的,男主角(据说这厮是因为长相酷似李小龙而进入演艺圈,不过后来也没红)因为国仇家恨什么的和日本武士决斗,两人在长城上杀得肋骨都粉碎了,后来主角被邪恶的日本鬼子一枪爆头,善良群众抬着民族英雄悲愤离去,看的幼小的我热血沸腾什么的。有机会倒是想重温一遍,到底男主角为什么和人家决斗。对了,当时看的时候还想,英勇的八路军或者武工队哪里去了呢,真是一点都没有平原游击队好看。
    【详细】
    4567303
  • LOVE IS ALL
    2021/4/12 20:34:03
    20年前看梁朝伟和郑秀文,20年后看姜皓文和王苑之

    印象中,近些年来电影院里都是被欧美大片和迅速崛起的内地电影所占据,而曾经叱咤风云的香港电影反而显得十分的安静。

    香港,这个被称作“东方好莱坞”的神圣之地,在那个疯狂的80年代和90年代,为全世界的观众呈现了数不胜数的电影佳作。

    随着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逐渐流逝,香港电影也成为了一部分人的

    印象中,近些年来电影院里都是被欧美大片和迅速崛起的内地电影所占据,而曾经叱咤风云的香港电影反而显得十分的安静。

    香港,这个被称作“东方好莱坞”的神圣之地,在那个疯狂的80年代和90年代,为全世界的观众呈现了数不胜数的电影佳作。

    随着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逐渐流逝,香港电影也成为了一部分人的美好记忆,而对于年轻一代的消费主体来说,倒是显得很陌生了。

    13387398
  • Bla?kie
    2015/6/23 21:43:02
    电影与小说的改编对比(附主创采访解说)
    =====6月电影节时一刷,8月公映后二刷,前后错误有更正=======
    ===========大量剧透,小说和电影一起透,慎入=============
    ===推荐白水大大做的OST(http://site.douban.com/baishui/)=========6月电影节时一刷,8月公映后二刷,前后错误有更正=======
    ===========大量剧透,小说和电影一起透,慎入=============
    ===推荐白水大大做的OST(http://site.douban.com/baishui/)====
    (片尾曲《三个星星爸爸》原曲为白水专辑《雨来》中的《曾厝垵》)

    【关于人设】
    最大的变化是陈比觉
    小说:是个神经正常的天文爱好者,主要是他在船上带尾巴,闲暇时还跟尾巴讲很多星座的故事。小说中有个笑点就是杨自道见义勇为受刀伤感染住院,同时伊谷春对他们仨的怀疑越来越深,他跟另两人说“别tm急着送死,我还等着观看十一月两百年来最壮观的流星雨呢!”最后死刑时,每人出现了不同的幻觉,他的幻觉就是飞翔在狮子座的流星雨中。
    电影:是个装傻的傻子。不知编剧设置为装傻有啥深意,因为1)他平时面对的就是尾巴和另两个兄弟,装傻有啥必要?2)如果杨自道和辛小丰真当他傻还让他独自一人在偏远的船上带小孩,那他俩心也真够大的。
    -------------主创talk-------------
    凤凰娱乐:其实电影里的最后一段,您用了一个主观镜头,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呢?最后那一场戏,就是跳海。
    曹保平:明白,就是因为那个是你藏在里面的一个东西,就是因为从一开始这个角色,其实是没傻,但是他的智商太高了,所以他就用装傻来把自己(伪装起来)。其实早早的就为自己将来的逃逸铺了一条路,当然不到那个时候,他也没必要,而且想法和实施之间永远都不一样,有距离。而不是说我们要想到但观众不知道,因为我们给观众的就等于是插进的树枝,导致他其实傻掉了,就像一个半傻一样。而最后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剧情可能需要,是一个技术化的处理。
    -----------------------------------


    其次是吕颂贤演的台湾人
    小说:是辛小丰突发奇想去gay吧认识的,硬要跟辛小丰交换电话,辛把他存在手机里叫“树林里”。(出于人民警察的保密意识)到死他也不知道辛是警察,辛跟他接触(并且上床)一方面是自己对自己性向的怀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从他那拿钱(当然不是辛开口要,是台湾人主动给),而不是为了故意做给伊谷春看。这事他一直背着伊谷春和其他两兄弟(毕竟搅基卖身不光荣),倒是某个机缘巧合下伊拿到辛的手机,看到“树林里”给辛发的种种肉麻的短信,这才发现辛真是同性恋,进而彻底怀疑起自己以前的推测。
    电影:电影的改编还是很有意思,“一个人跳楼自杀,自杀者的同性恋人去现场看了看也跟着自杀”这在小说里是确实发生了的案子,只不过电影里台湾人变成了那个“跟着自杀的人”,这样就让台湾人通过案子认识了辛小丰,然后当着伊谷春的面追求辛,还安排了伊把他俩“捉奸在床”(老段震惊脸好好笑),比较快地让伊“推翻”了对三兄弟的怀疑,也淡化了辛小丰“卖身救女”的实质。


    【关于基础梗】
    三兄弟的凶案真相
    小说:灭门案就是三兄弟干的,但那是十三年前,三兄弟还是中学生(杨自道是职高生),因为这事本来很有希望的陈比觉和辛小丰大学也落榜了,三人干着最底层的工作(辛当协警以前是保安),只求泯然众人矣。不过小说也没明写当时的杀人动机,只是“一不小心铸成大错”,类似激情杀人。
    电影:灭门案是七年前,那么以兄弟几人30多的样貌(总不能骗观众说他们是20几岁的青年吧),案件发生时他们也起码20出头了。似乎电影觉得三兄弟“不应该是那么坏的人”,所以安排除了辛小丰是真把人强X至死,其余的受害人都是“第四人”动手杀的,他们仨只是从犯。电影这样改是给三兄弟“洗白”?如果是为了过审而让“看起来是好人的杀人犯不是真的杀人犯”,那么被执行死刑岂不是冤案误判?

    其实《太阳黑子》最大的主题是关于人犯罪后的赎罪,三兄弟之所以拼命逼自己赎罪(杨和辛做好事及抓坏人都非常拼命不计后果),是因为之前的罪孽实在深重。如果这个“罪孽”到头来其实没那么重,那赎罪的力度似乎也没那么强了。

    -------------主创talk-------------
    凤凰娱乐:就是这三个人,它原著中应该是真正犯了这个罪行,但是这里其实有一个反转在那,这个是怎么考虑的?
    曹保平:这个是两方面的考虑,因为我觉得电影是一个大众传播媒介,你是要站在受众的角度,然后有一些问题要考虑,(比如)它的接受尺度和这个范围。就像我们公众电视台,你是不可以像电影院里放电影的尺度一样,是因为你这个传播媒介面对的受众,决定于你的这个电影的界限在哪。我是觉得如果要是这个惨案就是他们做的,然后那么惨的一个案子的话,我觉得这个恕罪无论如何观众是接受不了的。他(观众)对人物没有爱的,他不会爱这几个人,我觉得观众会非常讨厌和反感。(所以)我觉得这个作为一个剧情片和类型片,然后又是规模比较大的商业制作,我觉得它会有问题,就是观众很难接受。
    当然人性有各种复杂性——我们都承认,我们都尊重,我们都觉得各种可能都有——但是作为个人的道德价值来判断,我其实觉得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其实也会有接受不了的,就是这个罪是恕不了的。所以就像我们这个片子,核心表达的意思一样,就是恕罪有时候是不可能的,这是你的片子的主旨,也和我的价值观一样,我是觉得从这个角度考虑。在一开始要改(电影)的时候,我就对这个影片做了一个很清晰的判断,就是我觉得它不可以那个样子。

    凤凰娱乐:但是一般的这种国产片,可能在作为警察的这个形象到最后是应该不能断错案的,这部电影其实最后有一点他们抓错人了那种感觉,这个有没有出现问题?
    曹保平:我觉得好像不会吧,因为其实这个也谈不上是(错案),当然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有很多这样的(情况),但是我觉得在我的故事形态里,这个不是重点,因为这样的事情很多。
    -----------------------------------

    尾巴的身份
    小说:尾巴本是陈比觉姐姐收养的弃婴,也是真·五岁。姐姐姐夫意外去世后,他们仨接着收养,具体是谁的亲生孩子没提,只提到尾巴的生日跟灭门案是同一天,所以他们第一次知道尾巴生日时就惊了,辛小丰震撼最大,当她是被他害死的那女孩转世来的。所以兄弟仨抚养尾巴也是“赎罪”的一部分(作为对可能是受害女孩投胎转世的灵魂的补偿)。
    电影:八点档地增加了尾巴直接是受害女孩私生子的设定(也许是因为尾巴和受害女孩都有心脏病而开出的脑洞),好让“赎罪”的因由更直接一点(抚养受害人的小孩),同时又以“尾巴慢慢长大,以后肯定无法面对养父们是杀害亲生母亲的凶手这个事实”这一点,蹩脚地去圆为什么他们被抓起来被冤判了死刑也不申述也并未供出“第四人”。
    --------------------
    三刷后抓到一个bug:电影中伊谷春去到天界山,发现房东窃听处有一大堆画外音和特写镜头,其中桌上记录窃听对话的本上“投胎转世?”几个字一闪而过——“投胎转世”是小说里的梗,是陈比觉某次跟杨自道打电话“他(辛小丰)怎么不理性?他已经把尾巴看成那个姑娘投胎转世,你看不出吗?!”被房东听到而记录在本子上分析,按照电影的设定,既然尾巴就是受害女的女儿,“投胎转世”这个词就不应该出现在他们对话中。——侧面可看出编导对于基础梗的设定也是在创作过程中几经变动的吧?…


    【一些漏掉的点】
    去拿小金鱼
    小说:是辛小丰买了送给尾巴的,尾巴第一次心脏病发作住院后想看小金鱼,辛就去替她拿,为此找伊谷春请假,伊不准,但后来看到辛非要去,就开车送他。在小金鱼之前就发生了杨自道+辛小丰+伊谷春兄妹在医院碰上的一幕,那之后伊谷春就知道了尾巴的存在,所以辛以拿小金鱼请假,伊大概就知道是为了尾巴。
    电影:出现在电影开始没多久的时候,在这之前尾巴从未出场,也没提及生病住院的事,突然就在辛与伊的对话中来了句“去拿小金鱼”非常突兀,虽然后面车上两人对话交待了尾巴以及生病,但时间线的调换也会让没看过小说的观众产生困扰。
    --------------------
    二刷公映版后更正:电影在“去拿小金鱼”之前尾巴已出场(镜头非常短),在鱼排上跟辛小丰打电话“老陈在给金鱼消毒呢”,甚至金鱼都出了场:被陈比觉从嘴中吐到鱼缸里(这是哪门子的消毒?)。好吧导演至少是给过“上文”了。


    为什么那么快就被抓起来
    小说:虽然故事中一直是伊谷春在怀疑兄弟仨且在有一搭没一搭地收集证据并且最后非常肯定了三人是真凶,但其实最后告发他们仨的人是变态房东。而房东告发他们是因为陈比觉把房东的狗踢了两脚导致狗生病死了,房东一气之下(加上之前靠着窃听和入室收集的素材推断得出)就写信告发了,根本没给伊谷春劝他们自首的机会。
    电影:高楼追凶结束后伊谷春的师傅马上就带人来抓辛小丰,所以理论上也应该是房东告发的,但电影并未直接说明,只有一个房东骑车带狗去看病与伊谷春插肩而过的镜头,以及紧接着伊谷春发现窃听装置以表明房东已知道他们是凶手。光是这样,没看过小说的人谁知道“小狗生病”与“房东告发”的联系啊!
    小说中变态房东卓生发是个内心戏很丰富的变态人物,他的窃听、推断,以及他与三兄弟的生活矛盾都是一步步展开的,特别有意思。电影因为篇幅的关系只点明了他是个变态,具体怎么变态略去了。
    --------------------
    二刷公映版后更正:
    1)电影中房东的宠物只有鸡没有狗,是我记错啦;
    2)根据辛小丰被铐起来后伊谷春跟他的对话“我必须这么做”“你恨我吗?”可知是伊谷春在从辛小丰住处去往双子大厦的路上打电话通知师傅来抓人的(话说立马办好逮捕令从西陇赶到厦门这效率真够高的),跟变态房东没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伊在吊着的时候劝辛小丰放手,并劝他“你们三个去自首吧”,那时他难道认为,辛放开他转身去就能抓到歹徒,抓完后还有空闲时间赶在他师傅来厦门前优雅地去自个首?又有资料说“去自首吧”是后来配的音,老段的口型原本说的是“放手吧,我去过天界山了”——难道他言下之意是“我死了,就没人知道你们的秘密了”??难道他认为他最好的下属是可能为了守住自己秘密而置自己上司于死地的人???(再说他自己已经告发了啊,他死不死这个秘密都会马上曝光)
    俺的智商已不足以圆掉伊谷春这句“去自首吧”了……


    伊谷夏的智商
    小说:伊谷夏一开始出场是个咋咋呼呼的姑娘,她与杨自道算不上标准的一见钟情(并没有亲眼目睹杨见义勇为),而是吵吵闹闹中两人逐渐加深了解。伊谷夏的语言风格有点意思,不是纯粹的“脑残”,作为富家女也有普通女孩的烦恼,被父母逼着相亲,被痛经折磨得死去活来,她跟她哥的对话也有很多笑点。快结尾时伊谷夏表现了身为警察妹妹的智商,她其实也早就猜出了三兄弟是灭门案的逃犯,对杨表明她愿意跟他们一起逃走(同时也伤心杨不信任她这个警察的妹妹),也做了很多手脚来侧面迷惑伊谷春(虽然后来还是被她哥识破了)。个人比较喜欢这段BG,因为伊谷夏的智商情商是慢慢体现出来的,她跟杨自道的感情也还算令人信服,最后的表白也很感人。
    电影:可能因为戏份不太多,为加快节奏直接让她目击杨自道见义勇为的过程而爱上杨,省去了一个富家女跟一个穷司机本会有的一切三观磨合。最后伊谷夏帮三兄弟迷惑她哥的手脚,仅保留了“她在她哥面前哭哭啼啼说三兄弟都是gay”这一点,可能一般观众还看不出来她这是故意做出来的(因为前面她在杨面前脱衣服那一段,的确像是在纠结杨是不是gay)。
    --------------------
    二刷公映版后更正:电影还是很细致,用几个快切镜头表现伊谷夏在脱衣被拒并被杨自道告知“回去问你哥吧”后回家翻了伊谷春的案件综卷,自己猜出了灭门案真相。而正因为她的翻箱倒柜不小心漏了个便签在地上,反而促使她哥识破她“哭哭啼啼他们是gay”是在做手脚,进而推翻辛小丰是gay的结论,重拾对三兄弟的怀疑,然后直接去辛小丰家调查。电影虽然把“伊谷夏做手脚”给简化了(原著中的手脚可花心思了),但“怀疑——撤销怀疑——再度怀疑”的逻辑链条还算符合原著。
    另外还有个小问题也跟了过来:按说案件综卷不能被外调的警察随便带出当地警局吧?电影中伊谷春时常在翻动他那袋宿安水库灭门案的档案袋,一开始我脑补:可能是他自己私人收藏的资料吧。结果后来发现里面还有指纹图片、现场照片…这些东东伊谷春不在西陇任职了还能随身携带?不光带到厦门,还带回家放卧室……为了圆“伊谷夏自己发现灭门案真相”这一点这个档案袋出场也够勤劳的。


    【电影的观后感】
    作为一个犯罪悬疑故事,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首要任务是要把故事编圆,其余才是探讨人性善恶、法制人情、社会心理等blabla。前面说的关于基础梗的变动,导致电影的剧情有硬伤,故事不圆了。
    小说改编电影容易出现这种毛病,本来处理得好也可以避免的,然而剧本的一些处理上,比如开头,小说中三兄弟的生活是徐徐展开式的,关于他们是逃犯的身份,也是从三兄弟日常对话和事件中提及以及伊谷春对灭门案的心理活动两方面来慢慢点明的。虽然“灭门案谁是凶手”并不是整个故事藏着掖着的“悬疑点”(悬疑的他们如何一点点暴露在伊谷春眼前),但像电影这样开头以说书的口吻直接就把“凶手是谁”给抖出来,貌似也不太妥。而且这是个发生在南方城市的故事,北方口音的说书搭配起来很别扭。
    再比如结尾,小说在死刑后就很快结束了(只是多了一段伊谷夏猜出告发人是变态房东跑去当面骂他也是自私自利的人),但本就篇幅有限的电影,却在死刑后硬生生多了段“杀人犯不是真的杀人犯”(直接凶手是第四人)的剧情反转,还多了段“傻子不是真傻子”的自白,这样绕个弯是何苦哇?观感上也显拖沓。
    电影中强化了伊谷春兄妹与杨自道、辛小丰两兄弟的对手戏,淡化了三兄弟抚养尾巴的戏份,其实也比较可惜,因为三个大男人与尾巴的相处体现了“那是男人内心最美好的真情”(伊谷夏语),另外他们常常为了尾巴的医药费焦头烂额,现实的难题又引发对陈年旧事的互相指责,指责没卵用后三人只好互相沉默着抽烟——这都是小说中非常有画面感的场景,电影也都看不到了。
    -------------主创talk-------------
    【关于说书旁白】
    凤凰娱乐:电影里面也有一个就是跟小说不同的一个地方,就是用了这种说书人这么一个旁白,为什么要这样去处理呢?
    曹保平:我觉得它可能会更有趣味,也会更独特吧,就像你说昆汀(即著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当时拍《落水狗》甚至最后大红的《低俗小说》,他为什么不把故事好好顺着讲,他要倒着讲呢?其实道理一样,我觉得有时候不同的叙述的方法代表着你的态度和创造者本身的审美趣好,这其实是一个黑色犯罪的、很激烈的一个故事,然后评书又是最大众化、最世俗化,是中国人最容易接受的一种讲述故事的方法。另外呢,这个片子本身其实想要变得很黑色,我觉得那个评书,包括我们选用了那样的一种声音,包括评书里面有大量的俚语,很下里巴人的那个语感和方法,我都觉得它可能会很好玩,会有一种反讽。
    其实我们后来评书(部分)原来应该更多一些的,中间和结尾部分其实都有,后来我是给它拿掉了,因为这个片长的问题,可能会(显得)有点臃肿,有点多。本来在原来的形态里,这个评书从那个开板开始其实是站在一个最一本正经的立场上去谴责这三个坏人,但是经历了这个故事的完成过程之后,到了结尾的时候,这个评书人最后再提到这三个人的时候,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不会说那三个恶棍,他会变成说那三个人。就是原来最早的版本设想是评书是作为一个不出现的人物,只是一个声音的叙述,就是一个讲述者最后在故事经历的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心态的改变,当然现在是因为一些原因就把这一层放弃掉了。
    【关于杨自道与伊谷夏戏份的弱化】
    凤凰娱乐:因为他们(辛小丰和伊谷春)两个的戏份比较的突出,会不会导致郭涛跟王珞丹的那条线就是稍微弱一点?
    曹保平:对,因为这个是不搭着的,他们俩这边这条线是猫鼠游戏,就是最紧张的那条线。然后那边那条线其实是一条情感线,和这边的肯定会关联在一起,但是没有那么强烈的关联,那完全是王珞丹和郭涛之间的那一种状态。那状态是我觉得可能也与片长有关系,是因为我们这个题量太大了,最后就没有把他那些拿下去。拿下去的时候这边这条线是主体趋势的一个线,就你不好动。就你要动了,可能在一个需求环节上他都就不太能讲的明白了。然后那边就被迫拿掉了一些,可能也是因为这个,才会影响到他们现在这个样子吧。
    ----------------------------------

    电影改编也还是有惊喜的地方,比如很重要的“伊谷春第一次怀疑起辛小丰”的戏,小说中是有一条伊谷春收养在警局的狗叫哈修(电影去掉了),辛小丰经常没事就遛狗玩,某次伊谷春跟辛小丰一起遛狗,辛在跟狗上药时伊无意中第一次对辛聊起灭门案,辛在听伊讲的时候中很震惊,上药棉签都掉了一根,但从头到尾他并未抬头看伊的脸,也没多问问题。伊事后觉得辛并未表现出普通人听到这种大案时应有的好奇和追问,就此开始注意上了辛。
    电影里伊第一次对辛讲灭门案是在拿小金鱼的路上,开车的辛小丰因为震惊(心虚)而闪了方向盘,紧接着车后出现一条小狗,以表示辛开车失误好像是为了避开狗。
    小说的场景比较平淡,伊注意起辛主要是伊自己的心理活动(他善于从平淡的表象下发掘一闪而过的异常瞬间),电影的改编一方面加强了戏剧效果,让观众也不得不注意到辛的异常表现,另一方面也呼应了小说中这个场景“跟狗有关”。
    -------------主创talk-------------
    段奕宏:你能想到我们第二天六点半要出发拍摄,第一天晚上,我,他,小丰,我们仨聊到三点。就是在汽车里我开始洞察小丰的那场戏,因为心里没底,到底要怎么呈现。我们就开始设想一个车里的空间,搬了沙发坐在那比画,已经魔怔了,特别像三个变态。
    ----------------------------------

    基本来说,电影对小说的完成度还是比较高,保留了不少精华片段,赶脚得出编导还是尊重原著故事的逻辑和智商的。曹导特有的凌厉剪辑风格让节奏保持得比较好,另外选景不错,南方城市那种湿漉漉的色调质感处理得很好,日光透过百叶窗缕缕照在人们若有所思的脸上,光线并不强烈,灼心的是对法律的坚守和对道德的敬畏。


    【关于伊丰的“JQ”】
    好吧终于讲到重点……(ˉ﹃ˉ)
    小说中伊谷春的心理描写比较丰富,因为那条狗的关系,他跟辛小丰很快亲近起来,另外辛小丰工作很卖力,抓罪犯不遗余力,伊很欣赏他的头脑和胆识,但他对辛的欣赏总是与他对真相的推测、对辛的刨问纠缠在一起。最精彩(我个人也最喜欢)的一处心理活动就是“取到指纹”后——
    『辛小丰的指纹,就躺在伊谷春的抽屉里。是一个磨损比较严重的指纹,识别起来确实有点困难。宿安水库凶杀现场留下的唯一指纹,就是左手指纹。伊谷春独自比对琢磨了很久,清晰度是比较糟。但是,越模糊就越有意味——这个人,为什么要反复磨损这个指纹呢?
    要走进这个迷宫并找到出口吗?伊谷春感觉自己站在万丈悬崖边。
    他站得太外边了。看到辛小丰骁勇玩命地工作,回望辛小丰完全不计报酬和后果的无声付出,伊谷春简直担心,悬崖边,随便来一阵风,就会把自己吹下法律的深渊。在办公室没有其他人的时候,伊谷春几次拿出指纹纸,独自看着它,推想着。有时他看着自己的电话,这里面,也连接着更精准、更冷酷的猎人的枪口。师傅看到这个模糊的指纹,他会想追踪比对吗?会,肯定会。一定会。他太了解师傅了。职业精神的极端境界,和赌徒是没有两样的,他的眼睛里只有一个目的,看不见任何路边风景。
    伊谷春仔细看着,又小心收藏回去。他想,辛小丰的指纹,也许还要再弄一次,但也许,他的抽屉,就是这几个指纹永远的归宿。』
    -------------
    二刷公映版后发现:电影中对此的表现是:伊警长随时携带了灭门案卷宗,取到指纹后直接就与案件指纹图片比对了!不过貌似采集的指纹太模糊,一开始没比对出结果,本来把辛小丰指纹先放回让抽屉,想了想,又从抽屉拿出来塞包里,好像要再研究研究的样子(并没让抽屉成为“这几个指纹永远的归宿”)。
    -------------
    小说中伊一直给辛施加很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到后来专门挑跟辛独处时跟辛反复讲灭门案,就为了观察辛的反应。面对这种心理攻势,辛小丰只能以沉默来勉强招架。『辛小丰感到伊谷春就像一个来自天空的阴影,鹰隼一样地张翼,越来越暗地笼罩在他的身边,他感到自己走不出这个阴影了。』
    电影中因为没有了哈修这个“两人感情的纽带”,倒是比较正面地描写了伊对辛的好,比如工作中救辛的命,猜测辛与大款交往可能是因为缺钱,主动给辛银行卡,即使在“当时就震惊了”地撞见辛的好事后,也故作平静地安慰辛“你的取向是你的私事,我不会过问,你不要有负担”(在当今天朝,主要角色在电影中能说出这种话挺有正面意义)。电影中的伊警长似乎温和了很多,没有那么多暗地里给辛施加精神压力的心理折磨。而辛对伊也表现出后辈对前辈、下属对上级的依赖和信任,称呼他为“头儿”(小说里都没出现过辛小丰对伊谷春的日常称呼)。小说中的辛小丰心是无底洞,更像个凹孤独忧郁造型的文艺青年(“你那个眼神……让我感到,世界都消失了,只剩下孤独和忧伤。”(台湾人语)),电影中的辛小丰更傻更楞一点,底层青年的“俗气”更多一点。
    总结两人的感觉,小说中伊丰更多心理较量,更虐心,电影中伊丰更多互动,辛小丰甚至还能小小的扳回一局(比如在伊眼皮子底下拌gay)。

    -------------主创talk-------------
    曹保平:我觉得在这个戏里,他们俩这个做的非常好,而且我觉得他们俩也互相爱上对方了,就是他们在那个人物上都会很惺惺相惜,而且我觉得他们俩自己也会,在拍的那种状态和关系都很好,又彼此珍惜和彼此欣赏,那个劲儿挺好的。

    邓超:老段根本就没有塑造好,他没有掩饰住他生活中对我的爱。……他生活中很爱我,然后他在戏里也都这么爱我,他就不对,他塑造的不好,你不觉得吗?我生活中很爱他,在戏里你看不出来,对吧?我塑造的很好。

    段奕宏:我想说的是,无论是男男也好,女女也好,老与少也好,很多瞬间是不确定的,我愿意去捕捉那些不确定性的东西,你能说明白你自己许多时间里的感觉,只是一个朋友关系?未必。电影的魅力,这部电影的力道就在于,我跟他(邓超)之间的关系,有些时候不只是协警和民警之间的工作关系,我是他的上级,也不只是一个同志关系,还有朋友、兄弟情,你看到的所谓的男男、基友关系,我觉得有点搞笑。戏中辛小丰之所以发生同志关系就是要迷惑我。拍摄时,导演曾叫我来看看他怎么操练这场戏的,我说不要,我就要第一眼看懂的感觉。我要那种不确定性。
    ------------------------------------


    ==================LZ逼逼个没完的分割线=================

    【改编出彩的段落】

    三刷后,俺已经是秉持“凡事要看到光明的一面”,对bug视而不见了~( ̄▽ ̄~)  
    除了百看不厌的老段的眼神,前半部分几个改编的段落回味了下还是挺出彩的。
      
    比如“雨夜初见”,小说根本没提两人的初见的场景,电影中倒是浓墨重彩,除了几个特写镜头表现辛小丰“气质与众不同”“手指掐灭烟头”“神色惶恐”,伊谷春方面,又是雨靴特写,又是黑暗中射来的两道目光,又是拿腔拿调的港片做派,又是意味深长的“回头聊”,这个初见足以让双方都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腐女观众表示很受用~)(除了老段自身的表演功力,剧本也真的是把伊谷春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
      
    比如“看一眼就拔枪”,小说中只是辛小丰在一次谈话中略略提及,而且是伊谷春自己开的车,电影里正面拍了这一幕,改成了辛小丰开车,这样在表达“伊谷春眼睛很毒”的主题之外,还顺带表达了“辛小丰跟伊谷春在工作上有天然的默契”(看到伊眼神不对就马上踩油门别车)。
      
    比如“去拿小金鱼”,小说中的伊谷春其实还更“体贴”一点,往返的路上都是他在开车,让疲倦的辛小丰睡觉休息。去程睡觉无话,回程也就抱怨了下一根筋拿金鱼,也从绿笋聊到了水库灭门案,但辛小丰表现蛋腚,并没有惊慌失措。总体而言“拿小金鱼”是两人关系中一个有趣的插曲(主要是表现伊谷春“内心泛起的一点温润”)。
    电影中的“去拿小金鱼”扩容了好多。因承接“污水救援”伊谷春水中开枪自己的脚被擦伤,所以他让呵欠不已的辛小丰开车,自己在副驾上一会侧躺一会看窗,眼神像毒蛇一样不断地向辛小丰吐着信子(但扭来扭曲又莫名傲娇)。而车内两人的聊天也承载了电影开片以来最大的信息量:去程有绿笋—水库灭门案—现场证据—案情推断—案子跑偏—等待天谴,返程有养女儿—有兄弟—女儿是弃婴—兄弟三人共同抚养。聊天中还有心虚闪方向盘引发怀疑的小高潮。
    总之电影从污水救援——去拿小金鱼——杨自道见义勇为负刀伤——辛小丰送医院——尾巴又出事这一大段看下来,节奏明快,一气呵成,高潮迭起,五星品质。
      
    比如“伊谷春说法+包庇下属4500”,小说里比较偏辛小丰视角,在“伊谷春说法”之前辛小丰有一段跟杨自道的很长很压抑的谈话,杨自道问了好几次你这4500拿来的?辛小丰说“你不要管了”,又略带“愤世嫉俗”地说道“人和人差别真是很大。昨天那一大摊,那些家伙看上去大多数像白痴一样,那种弱智的眼神,看了就想踹,真让人瞧不起,可是,他们所带的钱,我想比我一辈子挣的都要多”。没过多久他就被伊谷春叫去聊,伊谷春对他“说法”,说完法后又扯到了宿安灭门案走了弯路他师傅因为一直没破案心情苦闷曾抱着他大哭但干我们这一行冥冥之中会一直等待“天谴”什么的(电影里把这段话揉到了“小金鱼”段落),然后辛小丰就再也绷不住了,承认自己拿了4500——小说看到这一段,给人的感觉就是:伊谷春真是会补刀啊(即使小说中他也包庇了辛小丰),而且一刀还不够,一插就是好几刀。
    但电影中,这一幕说法的台词比小说里“润色”了一些,伊谷春说完法,辛小丰就承认了,然后伊谷春就马上表示“我会包庇你”——电影看到这一段,给人的感觉就是:伊sir刚刚还说法律是信仰,立马就包庇下属,这也太不把自我打脸当回事了吧?关爱下属的心意也太明显了吧?
    书中这一段的重点落在“辛小丰在伊谷春施压下承认私拿赌资”,电影中这一段重点落在“伊谷春包庇辛小丰(并且以很温和很人性的方式)”,立意变了一大截。——当然,老段表演的魅力功不可没。



    【再论结尾,再论主题】

    关于结尾的第四人“反转”,从电影本身来看,加一个真相大白的反转倒也是跟电影强情节高密度信息的整体风格相符,也是一般观众喜闻乐见的(不过鉴于犯罪悬疑类型片的套路以及《李米的猜想》这种曹保平传统,“反转”本身也变成不那么意料之外的俗套之一了,就像歌手开演唱会总是会有encore的,没有encore反倒是异类)

    但是先从小说一路看过来的观众,第一次看电影故事,就会对结尾产生强烈的不适感。(我发现很多先看过小说的网友感受都比较类似,对电影第一印象评价都不高)

    刨开所谓的“原著党对影视剧改编所必然有的失望”(话说原著小说也不是什么传世名作,很多人(包括我)也是因为先关注电影才看的小说,面对电影其实心中并没有一般文学名著粉的那种“改编壁垒”),我觉得还是小说和电影表达主题的倾向、手法上的区别造成的。

    小说中借警察、的哥等“接地气”的人物的活动写到了很多社会世俗人情,基本上是画了个人性的“善恶正太分布坐标图”:

    三兄弟比较极端,既出现在箭头“善”方向很上端(长年累月带着宗教般虔诚苦行僧似的在“行善”),又出现在箭头“恶”方向的很下端(犯过的“恶行”严重触犯法律底线,也为社会道德所不容)。——这种善恶大跨度的逃犯故事一般人看来太过奇情(狗血),但可能正是因为小说作者法制晚报记者的出身,见识过大千世界的无奇不有、真实人性的参差多态,才会拧出这种非典型人物来创作。

    伊家兄妹是落在箭头“善”方向比较上面的,哥哥伊谷春偏“理性”象限,代表对法律、秩序、社会公义的信仰以及身体力行;妹妹伊谷夏偏“感性”象限,代表人情中纯真善良、重情重义那一面。但伊家兄妹的“善”建立在衣食无忧且家教良好的基础上,让他们可以不计得失地投入事业或者爱情。——不过这种前提在现实中并不具有普遍性,且这种“不经世事的天真”出现在故事中一定会面临挫折,搞不好还会“黑化”。

    房东卓生发是落在“善恶”坐标中比较中间偏下的位置,他并不大奸大恶(窃听应该也违法,但还算没有犯罪),但极其自私自利,小恶不断,代表芸芸众生中那些“平庸的恶”。

    小说中还有各种路人甲,带着各种善意或恶意出现在猪脚们的生活中,大体而言,小善小恶居多,代表社会人性整体呈正太分布的样子。

    画好“善恶分布”坐标图后可发现,图中有“极端的善”、“正常的善”、“平庸的恶”、“极端的恶”等好几种状况,黑白灰各有千秋,也互有牵制。

    而人性最复杂有趣(也最真实)的是,虽然每个角色一出场就有各自的坐标,但随着故事发展,每人的位置会有或多或少的游移。这种“善恶的游移”体现在观念上,更体现在行为上。

    三兄弟——大部分时候,他们的道德标准都超出常人,但杨自道也会咪乘客的钱(虽然情有可原),辛小丰也会私拿赌资(虽然情有可原)+疑似性交易(虽然有感情成分/非主动),陈比觉也会跟老板娘偷情(虽然半推半就)。

    伊家兄妹——从伊谷春与辛小丰的关系来说,虽然他对辛小丰有长者的关怀、强者的保护,但他对辛的心理折磨也是有些冷酷无情的(如果不是辛小丰本身带有guilty的自毁倾向,应该没几个人能受得了伊谷春的心理攻势);伊谷夏这边也是“被爱情冲昏头脑”,知道真相后一边做伪证干扰视听,一边哭着喊着要跟杀人犯私奔。(兄妹在理性/感性的象限上也是双向游移,伊谷春也会感性地“饶过”辛小丰,伊谷夏也会理性地帮助解决尾巴的难题)

    房东卓生发——他私德方面再不堪,也会对尾巴和伊谷夏有起码的友善,也会同情路边走投无路的大妈,看杨自道有性命之忧也稍微帮了点忙。


    跟小说中完善丰富的“人性善恶坐标图”相比,电影的坐标图就显得比较失衡且单薄:

    三兄弟——原本“罪无可恕”的恶行变得不那么“极端”,仍然触犯法律底线,但罪不至死;另一方面,在电影的设定上,他们的善仍然很高标准,甚至极端到“明明不用死但为了小女孩的未来而一心赴死”(顺便让天朝的死刑审核制度躺枪)(——这里并不是说三兄弟非得罪孽深重才有“资格”去高强度赎罪,而是原本三兄弟身上那种强烈的善恶对比给冲淡了,艺术效果上有点失衡,逻辑上也不太圆);另外限于篇幅关系三兄弟中仅表现了辛小丰的“游移”(私拿赌资+假扮基佬洗脱嫌疑),杨自道扁平了很多,陈比觉更是约等于无。

    伊家兄妹——伊谷春没了那些阴暗的心理折磨,成了正直正气内心温润的好警长(而且貌似头脑“简单”了点,一目睹搅基就放弃怀疑,一听到对话就马上报警);伊谷夏的做伪证和私奔也显得不那么处心积虑。

    房东(电影中没有名字)——完全符号化地乱入,存在意义仅是为了伊谷春开金手指。

    整体而言,电影中表现“善”有所删减(除了伊谷春因为演员的表演显得超出原著的“温和又人性”),展现“恶”更是比较单一且蜻蜓点水(可能为了平衡恶的“缺失”,“极端之恶”由第四人大包大揽,然而这第四人前面没有一点铺垫,观众对他并无感性上的理解),主力聚焦到一个充满奇情与巧合的故事,而少了一些批判人性的思想深度。


    说回到那个电影“本来不该死但一心求死”的结尾,曹保平某访谈说是为了表达“逃无可逃,罪孽不可救赎;垂死挣扎,不如自行了断”的主题,用大白话说,电影里的赎罪最后变成一个人伦上的困局:三人一心只想对尾巴好,但越是对尾巴好,尾巴越是依赖他们的话,未来得知真相也就越痛苦。所以只有死(并且早一点死),才是解脱,才是最大的救赎(给尾巴一个没有负担的未来)。——以此呼应片名“The Dead End”。

    但小说中,通过辛小丰的那个画正字的记事本细节,在“死亡是终结”的主题上有更进一步的表达:死亡是罪恶灵魂的终极解脱,所以鞋掉下来并不可怕。但在死亡的解脱与活着的煎熬之间,他选择煎熬。只要一天鞋不掉,就会像西西弗一样,负担巨石跋涉在永无止境的救赎之路上。——个人更认可这种震撼人心的杯具力量。
    【详细】
  • 750713680
  • smilesmy
    2015/8/28 9:36:20
    想象中的少年班
    这个题材选的很好,但是感觉太不真实了。

    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也就才十二三岁,成绩很好,老师推荐他去考中国科技大的少年班。

    他是怎样一种人呢,看上去呆呆的,若有心事的样子,不爱交流,并不是很活泼,和女生没有太多的接触,看上去多少还有些自卑。

    隔壁班有个小胖,长得就像幼儿园里的大孩子,胖乎乎的,眼睛大大的,聪明绝顶,总是全年级前三。他相对活泼一点,
    这个题材选的很好,但是感觉太不真实了。

    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也就才十二三岁,成绩很好,老师推荐他去考中国科技大的少年班。

    他是怎样一种人呢,看上去呆呆的,若有心事的样子,不爱交流,并不是很活泼,和女生没有太多的接触,看上去多少还有些自卑。

    隔壁班有个小胖,长得就像幼儿园里的大孩子,胖乎乎的,眼睛大大的,聪明绝顶,总是全年级前三。他相对活泼一点,也更为自信,在各种竞赛课上总是爱出风头。

    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从不会被平时我们遇到的人情世故困住头脑,他们不愿想,也不会去想那些我们在十六七岁烦恼的那些事。他们更专注在他们的领域。

    所以说,天子聪颖的少年,即便他/她也有少年维特之烦恼,可他们才不会花那么多力气在那上面。他们的情感直接,简单,或者说幼稚。所以他们才能更专注于他们自己的领域,在那些地方超乎常人。

    所以,我不觉得会有少年班的孩子每天凑在一起想着怎么追女生,跟别人打架,一边在数理化各个方面秒杀别人还一边搞着发明追女孩。天哪,这哪是少年班里那些单纯的高智儿童,这分明就是国民老公王思聪。

    我们其实更应关注的是这些高智商的孩子的心理成长。他们从小被当作各种竞赛的选手,被禁锢在那个理论的世界,而真实生活中的能力其实都差到极点。如何真正的关注他们的成长是我们需要让大家看到和反思的,而不是荒诞的编造一场风花雪月的天才儿童的致青春。
    【详细】
    7583626
  • 美逝
    2019/1/1 20:09:56
    冯将军歌——黄遵宪

    冯将军,英名天下闻。将军少小能杀贼,一出旌旗云变色 。江南十载战功高,黄褂色映花翎飘 。中原荡清更无事,每日摩挲腰下刀 。何物岛夷横割地,更索黄金要岁币 。北门管钥赖将军,虎节重臣亲拜疏 。将军剑光方出匣,将军谤书忽盈箧 。将军卤莽不好谋,小敌虽勇大敌怯 。将军气涌高于山,看我长驱出玉关 。平生蓄养敢死士,不斩楼兰今不还 。手执蛇矛长丈八,谈笑欲吸匈奴血 。左右横排断后刀,有进无退退则杀。

    冯将军,英名天下闻。将军少小能杀贼,一出旌旗云变色 。江南十载战功高,黄褂色映花翎飘 。中原荡清更无事,每日摩挲腰下刀 。何物岛夷横割地,更索黄金要岁币 。北门管钥赖将军,虎节重臣亲拜疏 。将军剑光方出匣,将军谤书忽盈箧 。将军卤莽不好谋,小敌虽勇大敌怯 。将军气涌高于山,看我长驱出玉关 。平生蓄养敢死士,不斩楼兰今不还 。手执蛇矛长丈八,谈笑欲吸匈奴血 。左右横排断后刀,有进无退退则杀。奋梃大呼从如云,同拼一死随将军 。将军报 国期死 君,我辈忍孤将军恩 !将军威严若天神,将军有令敢不遵 , 负将军者诛及身 。将军一叱人马惊,从而往者五千人 。五千人马排墙进,绵绵延延相击应 。轰雷巨炮欲发声,既戟交胸刀在颈 。敌军披靡鼓声死,万头窜窜纷如蚁 。十荡十决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 。吁嗟乎!马江一败军心慑,龙州拓地贼氛压 。闪闪龙旗天上翻,道、咸以来无此捷 。得如将军十数人,制梃能挞虎狼秦 ;能兴灭国柔强邻,呜呼安得如将军 !

    【详细】
    9865429
  • 看客电影
    2021/9/4 18:44:42
    再美的港姐,也抵不过满满的激情!

    这是一部充满了无厘头式的黑色幽默电影,80年代中后期的《英雄本色》、《跛bo豪》、等都属于黑帮类型片,本片也处处在讲黑社会,但处处又在反黑社会,反类型,通过阿飞和阿基两人的心路历程,让人在捧腹的同时也能有所感悟。有人说这是《咖喱辣椒》续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因为原本导演柯受良是准备让梁朝伟来拍的,但是伟仔因为档期问题无法拍摄,就请了当时初出茅庐的星爷来

    这是一部充满了无厘头式的黑色幽默电影,80年代中后期的《英雄本色》、《跛bo豪》、等都属于黑帮类型片,本片也处处在讲黑社会,但处处又在反黑社会,反类型,通过阿飞和阿基两人的心路历程,让人在捧腹的同时也能有所感悟。有人说这是《咖喱辣椒》续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因为原本导演柯受良是准备让梁朝伟来拍的,但是伟仔因为档期问题无法拍摄,就请了当时初出茅庐的星爷来救场,没想到票房1000多万,效果炸裂。时隔两年,导演终于满足心愿。这时的梁朝伟还没有被王家卫调教成“忧郁男神”,伟仔的搞笑才能大放异彩,顺便说一下,作为1990年的港姐冠军袁咏仪也是通过这部电影处女作,拿下了金像奖最佳新人奖!你看看,人比人气死人,不仅长得漂亮,演技也是得到一致认可,出道即巅峰。!


    【详细】
    13845382
  • 熊沾沾
    2018/6/19 21:38:51
    《使女的故事》:不是恐怖片,却让我抑郁了一个星期

    看完《使女的故事》,我抑郁了一个星期。以往看书或者出门旅游就能解决的的情绪问题,在这部电视剧面前通通失去了效果。

    《使女的故事》不是恐怖片,却达到了恐怖片都做不到的事情。不是让你害怕,而是让你内心低沉而又绝望。

    我从来没有想过一部电视剧,会让我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抑郁感。

    《使女的故事》中,女人活着就是身处地狱。

    看完《使女的故事》,我抑郁了一个星期。以往看书或者出门旅游就能解决的的情绪问题,在这部电视剧面前通通失去了效果。

    《使女的故事》不是恐怖片,却达到了恐怖片都做不到的事情。不是让你害怕,而是让你内心低沉而又绝望。

    我从来没有想过一部电视剧,会让我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抑郁感。

    《使女的故事》中,女人活着就是身处地狱。

    9442354
  • one day
    2017/5/10 17:27:31
    薛绍,假如我们还能再相见!
    谁撑起载着你的乌篷船倩影悠然
    却无奈烟雨飘散轻声叹岁月被剪断
    一把油纸花伞一抹水墨丹青蓝
    这画面太美艳我却不敢看

    灯火隔两岸谁琴音婉转思绪被打乱
    倒映在水里的缘谁来算离我有多远
    等我路过那江南看过风清云淡
    两行清泪心碎成两半

    假如我们还能再相见
    我愿等你千年不变
    重读你当年未完的诗篇
    惹白了我青
    谁撑起载着你的乌篷船倩影悠然
    却无奈烟雨飘散轻声叹岁月被剪断
    一把油纸花伞一抹水墨丹青蓝
    这画面太美艳我却不敢看

    灯火隔两岸谁琴音婉转思绪被打乱
    倒映在水里的缘谁来算离我有多远
    等我路过那江南看过风清云淡
    两行清泪心碎成两半

    假如我们还能再相见
    我愿等你千年不变
    重读你当年未完的诗篇
    惹白了我青丝三千

    假如我们还能再相见
    我要爱你千年不变
    命里有多少离愁和别怨
    难道上天注定我们今生 无缘
    【详细】
    8531267
  • 电影头条
    2019/5/11 14:46:27
    长毛的它凭什么「世界第一」?30个最全知识点告诉你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先来个小科普。 你们知道,全世界最值钱的IP是啥吗? 是刚刚横扫了无数影史记录的《复联4》? 还是老牌的“科幻小宗教”《星战》系列? nonono。 这两个加在一起,也就刚刚和它势均力敌。 精灵宝可梦。 1999年,它登上《时代》杂志封面。 它的灵魂“人物”皮卡丘,成为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先来个小科普。 你们知道,全世界最值钱的IP是啥吗? 是刚刚横扫了无数影史记录的《复联4》? 还是老牌的“科幻小宗教”《星战》系列? nonono。 这两个加在一起,也就刚刚和它势均力敌。 精灵宝可梦。 1999年,它登上《时代》杂志封面。 它的灵魂“人物”皮卡丘,成为年度第二...  (展开)
    【详细】
    10172263
  • 2017/7/2 3:26:52
    许鞍华的刀是不出鞘的,她存在于更高的地方

    明月几时有,这句诗在中国知名度很高,虽然当下人心不古,念诗的风气却昌盛不绝。只消接上一句“把酒问青天”,仿佛这些愁苦和不安就顿时消在酒气中,散在青天里了,一旦和古人的烦恼对上号,我们就点到为止,也“并不走到哪里去”。电影里他们却说:胜利再见。许鞍华导演在采访中说道:“要在绝望中做有希望的事”。据说前期选题材是从东江游击队亲历的两百多个传奇故事中选出方兰和大营救的故事,电影里这帮游击队却显的非

    明月几时有,这句诗在中国知名度很高,虽然当下人心不古,念诗的风气却昌盛不绝。只消接上一句“把酒问青天”,仿佛这些愁苦和不安就顿时消在酒气中,散在青天里了,一旦和古人的烦恼对上号,我们就点到为止,也“并不走到哪里去”。电影里他们却说:胜利再见。许鞍华导演在采访中说道:“要在绝望中做有希望的事”。据说前期选题材是从东江游击队亲历的两百多个传奇故事中选出方兰和大营救的故事,电影里这帮游击队却显的非常业余和搞笑,讲的也不算什么波澜壮阔的事,这正是许鞍华高明的地方,不厌其烦的细节描写,对日常生活的刻画,把张爱玲的文学理论实践到电影中去了:“强调人生飞扬的一面,多少有点超人的气质。超人是生在一个时代里的。而人生安稳的一面则有着永恒的意味,虽然这种安稳常是不安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时候就要破坏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它存在于一切时代。它是人的神性,也可以说是妇人性。”“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又如,他们多是注重人生的斗争,而忽略和谐的一面,其实,人是为了要求和谐的一面才斗争的。”“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许多强有力的作品只能予以人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张爱玲《自己的文章》现今民族自尊心可以说是空前的强大,但我们并不比以前更自尊自重,这自尊心好像是被吹捧出来的,高悬在半空,给别的人看,表现在影视作品上就浮的更高了,只是迎合观众的快感。这部电影没有口号,没有大快人心的复仇,敌我对峙的场面轻快的如同静水深流中被礁石打起的浪花,只是拍战时人们对文化人的保护与谦让,拍自私计较的方母到死都说不认识王菀之,以小见大,看出民族精神。“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可是这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他们虽然不过是软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这时代的总量。”广告大肆宣扬“来看许鞍华的血性”“许鞍华杀气归来”一类骇人的话语,这或许和把这部片当做献礼片一样,都是对许鞍华的误解。刘黑仔帅气的穿行于街巷,干净利落锄奸杀敌,这样的人,他对刚杀死的尸体说很快就再见。李锦荣刚求完婚就消失做卧底,再见面是传消息,他说:怕有人跟踪,我就不抱你了。方母被捕,方兰权衡利弊放弃营救,刚走几步路便软了腿失声痛哭。这些柔软的地方是人性,也是血性,从这些灵魂里滋生出的勇气才真正算得上伟大。许鞍华的刀是不出鞘的,她存在于更高的地方,这刀不是一个人杀死一个人,而是一个民族无法征服另一个民族。这部电影在上海电影节颗粒无收,于东讲了一些不着边界招黑的话,奖项的得失早已不在许导心上,上锵锵三人行的时候文涛问她怎样看自己拍的烂片,她说:我还是很努力,只是一个不成功的片子,可能还是没有达到目的,还是有缺失。前段时间采访,她说自己以后拍片还是要考虑有没有观众,“你尽管拍,可是没人看! “导演连说这种自嘲的话都带着又萌又酷的神情,她已非常诚恳。许导说:这些主角个个都是普通人,但他们做了这么酷的事也不认为自己是英雄,这更让我觉得他们真的很伟大。在我心中,许鞍华导演也是很伟大的人,她是时代之光。Ps片中所有的演员在王菀之女士的衬托下都是影帝影后好吗!

    【详细】
    86381309
  • 木易光影
    2016/7/4 15:46:19
    人呐,千万别做亏心事


    现在是一个全民讲IP的时代,特别是拍电影,要是说不出点情怀来,都不好意思跟别人介绍自己的项目。而且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是国产电影,放眼好莱坞大概也都是这样的情况,最近院线正在上映的进口片,《独立日2》、《忍者神龟2》等等,每一部都有超过20年的情怀。所以,从青春类到盗墓类再到科幻类,情怀加IP变成了电影的大趋势,而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则是惊悚类IP改编电影,这其中的情怀且得慢慢道来~


    现在是一个全民讲IP的时代,特别是拍电影,要是说不出点情怀来,都不好意思跟别人介绍自己的项目。而且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是国产电影,放眼好莱坞大概也都是这样的情况,最近院线正在上映的进口片,《独立日2》、《忍者神龟2》等等,每一部都有超过20年的情怀。所以,从青春类到盗墓类再到科幻类,情怀加IP变成了电影的大趋势,而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则是惊悚类IP改编电影,这其中的情怀且得慢慢道来~

    现在小朋友们一言不合就直接跑去电影院看电影,但是对于我们这种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读高中的时候,信息的匮乏,物质的贫瘠都注定我们能听个广播就已经是幸福满满了。所以,在那个白天在知识的汪洋大海里遨游累到瘫痪的高中时代,《张震讲故事》伴随我们度过了无数个惊悚、恐怖却又让人无比怀念的夜晚。熄了灯的宿舍里,一台收音机,好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都屏气凝神的听鬼故事,我想这是以后都不会再有的特殊经历了吧~没想到,很多年以后,那些曾经在广播里听到的毛骨悚然的故事,竟然会拍成电影,出现在银幕上,对于我的同龄人而言,实在是一次不堪回首的超爽体验。

    《张震讲故事之合租屋》讲述小提琴手小影搬进了一间四室一厅的合租房,初来乍到,这屋里的其他三个人分别是:娘娘腔健身教练林郁、“微博网红”莫正和交际花妹子婉苏。这三个人看似关系融洽,但是日常说话之间总让人觉得气氛怪异,而这种怪异从小影发现一本日记本开始变的更加变本加厉,每次睡着都会被凶险残暴的女鬼吓醒,无时无刻不在的身形折磨让小影慢慢出现幻觉,她开始觉得自己不是小影,而是另外一个姑娘。。而通过各方打探,小影发现自己的前房客也是一个会拉小提琴的姑娘,而这个姑娘已经因一起离奇意外死于非命,小影决定凭一己之力查明真相。。。

    不同于以往国产惊悚片简单粗暴的堆叠各色恐怖桥段,也不像很多惊悚片煞有其事的将一群人放置一个特殊的场景,《张震讲故事之合租屋》主打“悬疑”成分,而且场景就是极其生活化的合租屋,这种发生在身边的匪夷所思的故事让人想起来才会真正毛骨悚然。女主角以一己之力,顶着“精神分裂”的嫌疑,给予观众心理暗示不自觉产生恐怖联想,心理的惊恐远胜于眼镜看到的直白粗浅的血腥场面。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而《合租屋》里之所以全程充斥着无处不在的诡异惊悚,就是因为这个“屋”里太多人做了太多亏心事。小影不是鬼,但她作为一个“闯入者”来敲合租屋的门,或许就是提醒所有人,人呐,千万别做亏心事。
    【详细】
    79631041
  • 陳柏祥
    2016/8/14 11:31:07
    《樓下的房客》觀後感
    台灣文壇出了鬼注意繁多, 善寫人性醜惡的作家九把刀, 他的愛情作品《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及《等一個人咖啡》改編了電影, 少年熱戀勾起了台灣人年青愛情甜苦滋味, 口碑票房雙收; 《樓下的房客》是揭露人內心黑暗集色情、虐待、同性戀、戀童, 分屍的成人尺度書作, 作家熱血一面大批是他讀者固然捧場, 貼心題材就算不是他讀者觀眾亦無妨購票進場了解; 今次九把刀的冰冷陰森不是他讀者觀眾是否都會進影院觀
    台灣文壇出了鬼注意繁多, 善寫人性醜惡的作家九把刀, 他的愛情作品《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及《等一個人咖啡》改編了電影, 少年熱戀勾起了台灣人年青愛情甜苦滋味, 口碑票房雙收; 《樓下的房客》是揭露人內心黑暗集色情、虐待、同性戀、戀童, 分屍的成人尺度書作, 作家熱血一面大批是他讀者固然捧場, 貼心題材就算不是他讀者觀眾亦無妨購票進場了解; 今次九把刀的冰冷陰森不是他讀者觀眾是否都會進影院觀看呢?
            
          男人從病榻遠房親人接收了鑰匙, 他接管了數層大樓, 橢圓柱體插入匙孔打開了經年塵封廢宅, 他手掌打開了的馬桶抽水箱, 蟑螂受驚四竄; 他拍打的牆壁, 碩大老鼠因為外人干擾不甘心跑掉, 原先蛇蟲鼠蟻下塌廢屋在區份相安無事與有人生火休息住所沒有抵觸共存, 人, 尤其是內心黑暗的, 只要思潮藏惡, 驅逐了可及人認同是可厭之物, 大肆修葺, 張貼招租廣告, 招募外表平常, 實則暗埋不可告人秘密的五湖四海租客, 過往日光照不到的頹廢建築成了電源通火的舒適住宅, 平安生活掩飾了背後人壞心腸的用刑屠房。 男人接管大樓那天, 當他打開電箱, 他發現了監視器看見六個房間一切公然窺探的那刻, 他轉頭陰霾的笑了 ― 偷窺儀器挖開了他心中看見他人私處的禁果。
            
         偷窺, 只要窺伺對象不發現, 不舉報, 做了見不了光事的人可以繼續躲在暗處看別人的隱私, 滿足自己最大的知慾。
            
         偷窺, 是房東包容在人前並肩同行, 未敢公開牽手親吻同性戀人在租用房間四唇交接, 從後而入的體位撕磨。
            
         偷窺, 是房東發現為人師表, 說話間有英語體能充沛老張一邊利用聽診器傾聽下房淫聲浪語一邊手淫的虛有其表。
            
         偷窺, 是房東窺見小女兒放下家課, 問爸爸為什麼阿姨每夜絲絲哭聲? 爸爸放下書本, 以藉口搪塞實際是女性的淫樂歡呼, 爸爸這時視線不住遊走女兒身體, 他滿有憐愛要占有卻是不敢, 只有借助眼睛的意淫。
            
         偷窺, 是房東夜夜看見陳小姐帶來不同男人上演活春宮真人AV現場版, 女人啊, 你為了兩個臭錢, 要房東看個不亦樂乎嗎? 你的淫蕩音量穿透房頂、門戶牆壁, 引爆房客情慾, 你臉蛋漂亮, 貼身裙子突出的臀是勾引利器, 你的放蕩是 催生了體育老師的性慾, 以及父親日漸性侵犯女兒的意圖。
            
         偷窺, 是房東發現白衣神秘女子持刀切肉的殘忍。
            
         偷窺, 是房東嘲笑打電動, 以為有瞬間移動超能力的無聊頹敗大學生。
            
         八個房客, 八種不同的人生。
            
         [對, 就是這樣, 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裝什麼裝? 你早晚都會動手的。]
            
         租客關上房門, 釋放內心黑暗, 以為無人得知, 怎料房東盡攬了他們的良心腐朽, 樓房最高決策人以目空一切姿態在監測室自言自語道出自以為了解人間的透徹真言。
            
          稍為窺探的人性黑暗到此為止了嗎?
            
         人擁有監視權力, 自會扮演上帝, 五餅二魚神蹟未能行, 房東有的是窺盡人內心鑰匙, 他可以打開房客的門, 入內佈局, 鑿開人性的盡頭。
            
         人總是在人面前循規蹈矩, 關上房門, 真我性情是關不住的情慾殺慾猛獸。
            
         九把刀貴為原作者及電影編劇, 劇情該有張力牽緊了觀眾情緒; 作者獨特的幽默在刀影斧聲後的荒誕情節最能令人發笑, 電影保留了作者原貌, 九把刀在影片情節的一些改動比小說更寒心: 小說穎如扣門問房東借剪刀托詞清理死去小狗; 電影是白衣女郎要房東借打火機, 他片尋不獲後以火柴代替, 房東問她是養猫嗎? 她詭譎的笑了答:[是人啊。]她不怕房東敲門, 來者不怕, 房東聽了回答要是堅持入內, 她會收拾這個多事的男人; 房東劃了火柴, 火光燃著片刻, 照亮了他的臉, 他吹熄, 然後交了給穎如, 他的舉動是暗地警告他知道女子是幹殺人勾當, 房東掌握了她的秘密, 他可以隨時報警告發, 或是不了了之, 這要看穎如是否順應他的劇本了。
            
         本片美術、音樂, 服裝不惜工本, 惜在恐怖片著重的特效化妝稍嫌疏忽。柔和燭火照在橘黃肉體, 再添肉片營造了詭異氛圍, 殺人女魔頭用刀子切割受害人她拿著還是黏住手臂的鮮紅肉片不夠實在, 那片紅肉令筆者不禁想起韓式烤肉; 分屍那場要是有切碎了的腸子內臟鋪了地板畫面會更血腥神傷, 崔導演可參考日本導演圓子溫執導電影《死魚》那場角色拿起屍體軟巴巴陽具嘲弄一番的屍體擺設, 《樓下的房客》電影版既然宣稱尺度沒有限制, 片子要是血液更濃, 多花心思在傷口美術, 多加內臟特寫, 恐怖會更上層樓。
            
        電影拍成這樣很不錯了, 我讀了原著, 房東做了更多比電影更令人髮指的事。 好像他吻了王先生女兒, 用指頭搓揉她的乳頭, 這種成人性侵犯兒童情節是不能照實搬上銀幕, 小說是文字描寫, 讀者可自行構想成象; 電影是可見影像, 演員演繹, 就算借位拍攝, 或是以暗位快速交替, 觀眾是看到的, 他們感到角色遭欺凌的痛, 可見直接影像衝擊比文字為巨。 小說改編電影難在那些章節要給讀了小說的觀眾看, 那些不要, 一千個觀眾有一千個要求, 導演編劇永遠不能滿足他們, 盡了力就是了。
       
        任達華演出甚好, 演員眼神入戲, 他在飯桌眼睛掃視在座住客的掌握一切是狡黠的狐狸。 台灣一眾演員演技亦有火喉, 他們用心帶出了所演角色的愛恨交纏, 台灣人多愛他們的本土電影, 從演員裸體演出的專業到舌頭舔廁所板的觀眾嘩然, 台灣電影盛起來了!
     
    Patrick Chan寫於2016年8月13日
    【详细】
    80423786
  • 匠青
    2022/12/9 17:30:17
    人值得,去流浪~

    豆瓣里有基于原著的分析,看完之后觉得更加深邃和直指人心了,当然,影片受时长及导演主观意图的影响而存在弊病,这点不可否认,倘若能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仍有其美好的地方可以挖掘。而日式文艺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多元杂糅的,一个事件中可以有甜蜜爱情,也可以有深度哲学,可以有社会矛盾,也可以有不良风气,简单来说,就是创作上较为发散……佐伯文即便读了那么多的书,还是爬不出精神的泥沼,他是在外界的偏见和母亲的

    豆瓣里有基于原著的分析,看完之后觉得更加深邃和直指人心了,当然,影片受时长及导演主观意图的影响而存在弊病,这点不可否认,倘若能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仍有其美好的地方可以挖掘。而日式文艺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多元杂糅的,一个事件中可以有甜蜜爱情,也可以有深度哲学,可以有社会矛盾,也可以有不良风气,简单来说,就是创作上较为发散……佐伯文即便读了那么多的书,还是爬不出精神的泥沼,他是在外界的偏见和母亲的连根拔起下,主动选择萝莉控的虚假外衣,进而掩盖自己性无能的事实。反观更纱,为了获得世俗认可和不被孤寂,甘愿向生活妥协,隐藏真实的自己。他们都有细腻的情感,也都能看到治愈的风景,但就是活不好当下的人生……小说中的他们是超越了肉体欲望的精神伴侣,呈现上却像极了爱情,顺着这层演绎,实在心疼男主的狼狈,心疼那些冷眼旁观的偏见时刻,也更期待女主的觉醒和救赎。毕竟,他被世人抛弃,唯独依赖于你,而你,也被人性的弱点冲走了……剪不断,理还乱:“可能小亮觉得,万一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无处可去的人,能像妈妈一样照顾他吧。”“你只属于自己一个人,没有必要为了喜欢而让人改变自己。”“我本来想着,我们还是不要有牵扯比较好,但你却这个样子出现在我面前。”“我一直想着,如果什么时候见到你,我一定不会逃避,如果你让我让去死,我就去死。”“我没有那种可以一个人生活下去的勇气。”“人们果然还是,只按照自己想看到的样子去看待事物啊。”“谈恋爱是不可以放荡散漫的对吧,但是我无论如何,也不喜欢这种被约束的感觉。”“尽管我一直努力不被发现,但不知不觉中,这种不喜欢就会流露出来。”“你真温柔啊,即便是今天,你也不会拒绝这样那样的要求。”“可能是因为一个人很可怕吧”。“原谅我什么?我有什么一定要被你原谅的吗?”“我不是什么可怜的人。”“一直以来我都很感谢你,谢谢你喜欢我,所以我也觉得,也必须要喜欢上你。”“走散了的人,每天早上我都会想,那个人现在在哪?正在做什么,过得还好吗?睡前也会想。”“真想马上变回那时候的自己,现在马上,变成你想让我成为的样子,想要帮你实现,所有你想做的事,你痛苦的时候,想陪你一起痛苦,因为你是唯一一个,能够真正喜欢我的人,我只是,想帮你做点什么。”“那这(萝莉控)说的不是你啊,因为,你是喜欢更莎的啊。”“我,一直靠着当时握着你的手的触感,活到了现在。”“无论何时,只有我不能成为真正的大人,更纱你已经长大了,而我却是个例外。”“这样好吗,如果和我在一起,去哪里都可能历史重演。”“那就,再去另一个地方流浪好了。”……安静的阿文,只有在面对更纱,面对小孩时,才不会被取笑,才会被认同,继而敞开心扉,因为他爱上的,是童真的美好啊……至于那个店长说出的话,典型的不明事理,好心帮倒忙,吐槽一百次都不为过……最后,用那首诗来结束吧:“从儿时起,我便与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我不似其他孩子那样看待事物,内心喷涌而出的热情,也与他们不同,就连悲伤,都无法与其他孩子在同一处清泉中汲取,喜欢的歌也和大家的曲调不同,当我爱上什么的时候,总是只有我一个人在爱着他,所以儿时的我,站在人生暴风雨来临前的寂静拂晓中的我,被善于恶间的鸿沟所蕴藏的那种神秘感所深深吸引,至今依旧。现在,我被那奔流与泉水,被那山间的赤色崖壁,被将我包围的金秋暖阳,被如疾风般掠过天空的闪电,被雷声轰鸣的暴风雨,被云,那变成了拥有魔力的怪物的云,就是这些,我就是被这些有神秘感的东西,所深深吸引。”祝大家都能活出真实的自我。

    【详细】
    148111441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