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921761
  • 红太阳
    2022/7/12 18:14:54
    两大反派就这种智商和手段还能混到那个地位?

    反派刻画得太简单太弱智,做坏事的手段低级到极点,所谓几个杀人灭口全部失败,还把相关人员都赶到了对立面。搞刑事侦查的警察的完全没有情报工作,对手的信息动向完全没有,反而对手几个刚刚参加工作的知识分子,无论情报工作,攻击能力,都甩龙啊虎的几条街。导演编剧们,你们能用点心,拍点对得上观众智商的电影吗?

    反派刻画得太简单太弱智,做坏事的手段低级到极点,所谓几个杀人灭口全部失败,还把相关人员都赶到了对立面。搞刑事侦查的警察的完全没有情报工作,对手的信息动向完全没有,反而对手几个刚刚参加工作的知识分子,无论情报工作,攻击能力,都甩龙啊虎的几条街。导演编剧们,你们能用点心,拍点对得上观众智商的电影吗?

    【详细】
    14510155
  • 都令
    2020/10/1 11:33:04
    向死而生的爱情,同样幻觉的战后(战后的创伤总是最容易被满足,但再次失去或许就没有追求爱的能力了)
    希望得到他人的宽恕,去代替被他杀掉的那个人,去为他的家人而活。 但是我们爱的人又怎么可能被代替呢? 或许1915年的一战(法德之间)已经是弱化了战争的影响 安娜去找阿德里安,千里迢迢,来到德国,见到了,她愿意原谅他,但他真的就以为是那么实在,其实安娜更想能得到一个...  (展开)
    希望得到他人的宽恕,去代替被他杀掉的那个人,去为他的家人而活。 但是我们爱的人又怎么可能被代替呢? 或许1915年的一战(法德之间)已经是弱化了战争的影响 安娜去找阿德里安,千里迢迢,来到德国,见到了,她愿意原谅他,但他真的就以为是那么实在,其实安娜更想能得到一个...  (展开)
    【详细】
    12885218
  • cassiefish
    2022/2/22 15:07:18
    看完不emo了

    就喜欢看这种纯美好没有坏人的嘛!每个人都挺可爱的啊,男主长得虽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性格意外的很对我的味口,就像电影里面说的,温柔而坚强,心思细腻,明明长得那么帅,那么受欢迎,却没有一点架子,正直又善良,一点不像好多国产剧里面的傻逼男人,丑且迷之自信,脾气坏到不行,女主也很可爱,明明受过伤害但依然对生活保持热爱,会写下每个月的目标,会想要改变,最后很开心可以看到她有了那么多好朋友,融入了班

    就喜欢看这种纯美好没有坏人的嘛!每个人都挺可爱的啊,男主长得虽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性格意外的很对我的味口,就像电影里面说的,温柔而坚强,心思细腻,明明长得那么帅,那么受欢迎,却没有一点架子,正直又善良,一点不像好多国产剧里面的傻逼男人,丑且迷之自信,脾气坏到不行,女主也很可爱,明明受过伤害但依然对生活保持热爱,会写下每个月的目标,会想要改变,最后很开心可以看到她有了那么多好朋友,融入了班级,男主前女友三观真的很正啊,没有女主女二抢男人的狗血剧情,男主之前喜欢女二,在她离开时没能挽留,这也太温柔了吧相比什么不喜欢了就是不喜欢了这种伤人的话,女二也可以大大方方的放手,选择向前走而不是停留原地,这也太美好了吧,还有小团体里面的另一个女孩子,笑起来真的好甜嗷,会在男主撒饮料到女主身上时立马让男主道歉,跟女主做朋友真心对她,麻烦这样的女孩子给我来一打好嘛!说剧情拖沓的,可能我两倍速看的没有感觉ha,不管怎样,看完之后就感觉,被所有美好的东西环绕着,让人很开心!

    【详细】
    14235440
  • 穆穆忍者
    2018/5/15 23:08:21
    一个扫把星团灭黑势力的离奇故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看这部电影的兴趣点有些奇怪,就是被最近因为张家辉一个网络游戏广告而流传的一句话“打砸好,我是砸砸辉”这句话吸引的。我选择看粤语版,因为我有点偏执地认为港产片还是粤语更能抓住台词的点。 这部电影剧情有点离奇,张家辉所饰演的于秋自带煞气和扫把星功能,所到的黑帮...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看这部电影的兴趣点有些奇怪,就是被最近因为张家辉一个网络游戏广告而流传的一句话“打砸好,我是砸砸辉”这句话吸引的。我选择看粤语版,因为我有点偏执地认为港产片还是粤语更能抓住台词的点。 这部电影剧情有点离奇,张家辉所饰演的于秋自带煞气和扫把星功能,所到的黑帮...  (展开)
    【详细】
    9370253
  • Sirius
    2014/12/19 22:58:26
    雪原里的侠客们
    昨天特意买了票赶去上海看了点映,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12月的夜风带来阵阵寒意,我却感觉不到,拎着大衣走了整整半个路口,路过某块店铺前的玻璃时,发现自己原来整个脸都红了,按照电影里的黑话来说,很是“精神焕发”。
    我想这一切不仅是因为室内空调的关系,更主要的原因,是在这部我出来后形容为“燃烧了我整个肾上腺素”的电影。它虽然结束了,但却留给了我长久的余韵,就好像点得很旺的柴火,就算灭了,也
    昨天特意买了票赶去上海看了点映,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12月的夜风带来阵阵寒意,我却感觉不到,拎着大衣走了整整半个路口,路过某块店铺前的玻璃时,发现自己原来整个脸都红了,按照电影里的黑话来说,很是“精神焕发”。
    我想这一切不仅是因为室内空调的关系,更主要的原因,是在这部我出来后形容为“燃烧了我整个肾上腺素”的电影。它虽然结束了,但却留给了我长久的余韵,就好像点得很旺的柴火,就算灭了,也还是会有噼噼啪啪的火花和温度难以平息。

    关于电影本身为什么让人燃烧,又是如何燃烧,这其中具体的过程,我相信别的影评和感想必定会加以概括,事实上,只要等到24号全国大规模上映以后,去看的人自会明白——语言在这种时候真的是很苍白的。

    所以这里这些都不赘述,只说我在昨晚看完电影后和朋友乱发感慨时曾发问,“为什么一个香港导演,能够把一部主旋律的小说(样板戏),改编得这么热血靠谱,同时又没有淹没导演的个性风格,让所有人都觉得这完全就是徐克的导演作品?”

    这些本来只是感慨,并不会去想答案,没想到深夜回到朋友的家,躺在床上瞪着眼却睡不着,脑子突然回想起了电影里的一个画面。
    那是在重头伏虎戏之前一个其实十分短暂,一闪即逝的镜头:杨子荣告别了203小分队,掉转马头,走向威虎寨的方向,林木之间,白雪皑皑,天地间唯有一人一马。

    在看的时候我当时心中就一动,但是很快下面高潮迭起不间断高能高燃的剧情就让我无暇再去多想,直到此时回想起来,突然就灵光一现。找到了那个感慨的答案——

    答案就是,徐克想要讲的,仍然是那个他讲过无数次也不厌倦的,关于侠义的故事。

    没错,这的确是一部被定义为红色经典的作品,但仔细想来,徐克并不想要着重描画意识形态或者立场的对立,这些当然都有所涉及,但却不是影片核心最在乎的。
    它专心而集中地刻画了这一整个精彩纷呈的故事,摈弃了所有无用的旁支或者传统印象里红色经典里常有的正气凛然的宣言。
    这里面所有好人的动机,其实特别简单:保护那些弱小的村民免遭屠戮。

    杨子荣去卧底的建议最开始被驳回,于是请辞,决定只身前往危险的威虎寨,当时他甚至没有图可以献,多半有去无会,但他依然去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天地间一人一马的镜头之所以触动了我,是因为那让我一瞬间想起了孤独的侠客。

    诚然在大东北披着貂裘会唱二人转的杨子荣在外貌上并不像一个我们传统认知里的侠客,但侠客又何须一定要在古代的江湖,也不是一定要会轻功会武艺,只要有侠义之心,便是侠客。
    而这说起来堂皇,其实也很简单,当无辜的人将被戕害时,愿意挺身而出,用一己之力,保护与自己无关的生命,那就是侠义之心。

    一身本领,仗剑而行,遇有不平事,剑出鞘,大杀四方,愿以身殉。


    这种精神,是不需要附加在某个特殊身份上的,也不需要刻意地煽情和口号,就好像杨子荣留下的那封信,“如果七天后没有我的消息,证明任务失败,我已牺牲。”
    简单清晰,他想要那样做,就做了,即使不被理解,也无所谓,要死就死,没有二话。

    203小队也是如此,三十个人,对抗数量远远多于他们的威虎寨,在临行前同样也没有煽情或者意识形态的强调,只有淡淡一句,年夜饭回来再吃吧。


    我终于明白徐克为什么说想拍这个故事想了几十年,诚然,这里面的正方都是解放军,因此它才成为红色经典,但它为什么能够被那么多人所热爱,却不单纯是因为这些身份的标示,因为这本身,其实真的是一个非常爷们,非常纯粹的,关于保护,关于侠义的故事。

    我们在红色题材中见到过很多讲信仰的故事,也在武侠题材中见到过很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故事,但大部分时候,它们都是一个提炼而出的概念,就好像龙门飞甲里,正义的代表们一起对付宦官的代表。为的是黎民苍生,但我们观众,其实在影片里没有办法真正见到黎民的代表,我们只是认知了这一点,以此作为区分正邪的标准。

    但在威虎山里,它变成实实在在可见的最朴素的动机:为了让同胞们在这冰天雪地里活下去,活下去。

    这种踏实而明确,和最底层的生命相关联的侠义,才使得它即使是脱离了特定的年代,也依然让观众有所触动。

    比如我,并没有看过原著小说,样板戏也只有小时候喜欢看(同样喜欢的还有地道战)但具体说了什么早已记不太清,可以说,并没有和这部电影的过去相连接的回忆来加成观影的效果,甚至我对绝大部分红色题材,一向也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但它依然让我热血沸腾,让我感同身受。

    因为它最本质仰赖着的,依然是人心深处所共有的情怀——对正义的向往,对同胞的救济,以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豪情。

    这就是艺术的力量,我们在荧幕中看到形形色色不同的故事和人生,但能够打动我们的好电影,永远都是成功地让我们在那些故事和人生里,照见了和自己内心的联系——我们和屏幕里的他们所共有的,他们拥有而我们所向往的,或者他们无法享受而我们终于获得的。

    当然光有这种联系还不够,要能够成功地建立这种联系,还需要”硬件“的支持——拍摄手法、故事节奏、人物的塑造…………

    这些,徐克都做到了。所以他成功地让电影厅里的观众们都热血沸腾又爽到飞起,走出电影院的时候甚至有些醺醺然,好像猛地灌了一口老白干,酣畅淋漓地痛快。

    唯一的区别是,它不会让人宿醉,所以现在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再喝一口了。


    PS:所有疑惑影片最后为什么要有这个彩蛋的同志们,我特别想这样回答你们:有脑洞有钱,任性,咋的?XDDD
    【详细】
    72602364
  • haydn1987
    2013/2/6 0:43:21
    在期待中有点失望的看完的1942
    每年都很期待冯小刚,《非诚勿扰》除外(编的有点不靠谱),但是如果非诚勿扰出3的话,也会看,这或许也是冯导的另一个魅力吧,冯导不是我们的用户了,好遗憾啊。切入正题,说完白鹿原说1942,两部电影的主人公都是农民(不过白鹿原把主人公拍成了女人,商业没辙啊,但是还是抹杀不了白鹿原的荡气回肠、荡气回肠啊),说重点。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靠农耕繁衍生息,粮食也一直像货币一样可以被用作等价交换(1942中大闺
    每年都很期待冯小刚,《非诚勿扰》除外(编的有点不靠谱),但是如果非诚勿扰出3的话,也会看,这或许也是冯导的另一个魅力吧,冯导不是我们的用户了,好遗憾啊。切入正题,说完白鹿原说1942,两部电影的主人公都是农民(不过白鹿原把主人公拍成了女人,商业没辙啊,但是还是抹杀不了白鹿原的荡气回肠、荡气回肠啊),说重点。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靠农耕繁衍生息,粮食也一直像货币一样可以被用作等价交换(1942中大闺女5升小米,悲哀啊),有农民就不会有公平。不知冯导为何让张国立来出演东家,他的演出怎么看怎么就觉得是康熙在微服私访,栓柱在影片后期才被我认出是张默(TS版,和暮光的TS版有差距啊,国人要继续努力),不是对他抱有偏见,他真是演的不怎么样。徐帆的戏份不多,当然对白也不多,可是,在饥饿面前,一个女人、妻子、儿媳妇、孩子她妈、被丈夫用粮食换走的女人—一个个的身份都被深深地刻画出来,让人看着揪心,尽管都是编故事,但徐帆把里面的人物演活了。个人还是觉得“宋江”大哥演得最精彩,让人恨,又让人可怜。陈道明亏了啊,我不相信蒋公的为人是那样的,1942还有3年日本就投降了我们的毛爷爷呢?自古成者王、败者寇,尽管现在很多人开始诋毁毛爷爷,但是我们永远都无法否定他的伟大,因为他给了中国人新的信仰,只不过没多少年,信仰不堪一击。或许集结号里的“失踪与牺牲”、非诚里的台湾沦陷让有关部门难受了一下(想用如坐针毡,但是觉得他们从来不会如坐针毡的),白鹿原的陈忠实最后还是讴歌了一下的,冯导这次选择了回避。到底死了多少人,反正挺多的,一个1942如此,那三年又如何?也许将来谱写历史的人能给我们答案,至少现在不行。佩服冯导,含沙射影,至少我是这么理解您的,希望您永远健康,给我们多拍好电影,不过您再怎么骂我们,我还是会看盗版,希望您理解,这,也是国情。刘震云,你接着编啊。
    【详细】
    5769775
  • 沈亚杰
    2021/2/27 15:52:24
    《一生之友:Tom and Jerry》

    昨天元宵节忙着跑路返校,没顾上去电影院,今天补了一下,讲一点个人感受。先说一下惊喜点:1、影片处处都在致敬经典,只要看过剧集版应该都能感受到满屏的“CP情怀”。2、配乐依旧亮眼,拿捏的恰到好处,只不过用乡村音乐和流行乐取代了古典乐,可能开头会引起一点点不适。3、无处不在的隐喻讽刺意味十足,诸如“性别歧视”、“职场pua”等社会乱象、不同群体间的荒谬关系、网络舆论问题,都在玩笑的包裹下,以最童

    昨天元宵节忙着跑路返校,没顾上去电影院,今天补了一下,讲一点个人感受。先说一下惊喜点:1、影片处处都在致敬经典,只要看过剧集版应该都能感受到满屏的“CP情怀”。2、配乐依旧亮眼,拿捏的恰到好处,只不过用乡村音乐和流行乐取代了古典乐,可能开头会引起一点点不适。3、无处不在的隐喻讽刺意味十足,诸如“性别歧视”、“职场pua”等社会乱象、不同群体间的荒谬关系、网络舆论问题,都在玩笑的包裹下,以最童言无忌的方式揭开遮羞布。4、后半段的世纪大和解峰回路转,多年恩怨瞬间冰释,看着他俩合伙追回新娘,不禁令人直呼“爷青结”。5、影片也在尽量向年轻人友好靠拢 例如加入了许多街头潮流文化,例如滑板、球鞋、无人机等。6、还有一点不得不说,那就是莫瑞兹小姐姐的笑容,真的治愈极了,爱了爱了。再说一下槽点:1、真人和CGI技术融合缺乏真诚,有些镜头略显粗糙。其实是可以改进的,建议学习一下《大侦探皮卡丘》。2、很多国内影院上映的是汉语配音版,应该是为了照顾小朋友(毕竟小朋友是很大一部分受众),但是看一群外国人说汉语真的很容易让人出戏。总的来说,汤姆还是那个除了抓老鼠什么都会的全能男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涉足领域比达·芬奇还多——学术领域,能看书、读报,懂N国语言,连研发机器人也是小事一桩;艺术领域,会弹吉他、大提琴、钢琴,偶尔上台指挥交响乐;体育方面,精通桌球、网球、足球、花式溜冰,还自学了翼装飞行。但当遇到Jerry时,他永远只用最蠢笨、最没用的方法“迎战”,虽然Tom总是以自己失败告终,却从没想过真正伤害Jerry。或许这才是真正让我们着迷的、让《猫和老鼠》81年来热度不减的原因——藏在掐架背后的善良与友情。这次,他们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隐藏情感,在真人电影中,以“和解”的方式呈现,让人更加动容。电影的结尾,Tom和Jerry在角落里赞叹新娘穿上婚纱后的美丽模样,举杯相碰。银幕上出现熟悉的“THE END”,连字体都跟上世纪90年代版本的一模一样,让人产生回到6岁的夏天、坐在17寸方块电视前的错觉——两个时期的记忆,切换得如此自然。因为我们的儿时偶像没崩、童年更没有被画上句号。《猫和老鼠》里的的感动与温暖,还在延续着。

    132851086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