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解屠场影评

12834279
  • 池鱼
    2022/4/1 18:54:23
    一个自行车 精密组装 不能拆?玩尬的是吧

    到22年了 也没听说啥消费级的自行车是精密组装 不能拆

    编剧想凹主角光环 也要分清场合吧

    一个自行车你搞个‘我能拆就能装’的戏码

    有意思么?

    为了配合这出戏

    到22年了 也没听说啥消费级的自行车是精密组装 不能拆

    编剧想凹主角光环 也要分清场合吧

    一个自行车你搞个‘我能拆就能装’的戏码

    有意思么?

    为了配合这出戏 搞得对面销售还要闭着眼吹自己的自行车不能拆

    我要是消费者 我直接就放弃购买了好么

    买回家供着么?回头胎扎了 我都找不到人来换?路边修车棚都装不上?

    搞笑的么

    【详细】
    14312343
  • Phoenix
    2010/12/3 11:48:43
    如此迁就玩家,为哪班
    改编游戏真是一条苦逼绝卓的路。

    因为你始终要面对两个群体:玩过游戏的,没有玩过游戏的。

    哈利波特的成功在于,他本身就有一个不错的剧情,而且描绘画面也不错。
    ——我想导演真是爱死JK罗琳了。

    而保罗的问题在于:游戏里面这两个因素都不存在。

    游戏有什么剧情呢?恐怖分子绑架总统女儿,用神秘寄生虫控制地下矿工等等。远不及电影1,2,3的神秘和宏
    改编游戏真是一条苦逼绝卓的路。

    因为你始终要面对两个群体:玩过游戏的,没有玩过游戏的。

    哈利波特的成功在于,他本身就有一个不错的剧情,而且描绘画面也不错。
    ——我想导演真是爱死JK罗琳了。

    而保罗的问题在于:游戏里面这两个因素都不存在。

    游戏有什么剧情呢?恐怖分子绑架总统女儿,用神秘寄生虫控制地下矿工等等。远不及电影1,2,3的神秘和宏大。
    游戏有什么画面呢?大致和你看到的电影差不多。也有一根细细长长的虫子晃来晃去的,但是大部分的时间里,玩家不是在惊悚或者震撼或者杀戮快感中,玩家只是在努力用键盘把枪口瞄准那些僵尸的头。——事实上,这相当考验技术。

    我当然不是说生化危机是个烂游戏,我只是在说,从观赏角度来看,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看游戏。

    所以这就是悲剧之源。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晚上12点看完电影之后还能安然洗个澡,因为和任何一部鬼片惊悚片僵尸片不同,看完电影之后你不会留下任何恐怖的印象,你只会记得各种冗长的跑剧情片段,人物对话片段,剧情攻略片段,乃至打BOSS通关技巧等等。甚至于米帅的动作表情都如游戏配角一样的无力和死板。

    保罗,你在拍通关攻略视频么?

    因为我实在是想不明白,前作1,2,3都有着很好的人设和背景。如果说1是经典美国动作惊悚片,2加上了经典僵尸题材(1僵尸太少了)和科技因素,3更是将背景之宏大发挥到淋漓尽致,为什么4你要放弃了以前传承下来的一切,放弃了经典僵尸的造型和设定,就为了”回归“游戏中的那个造型;放弃了精英人才的高端战斗,变成了小市民的求生之路;放弃了庞大的背景设定,高科技环节,连BOSS都是不堪一击。乃至于最后连以前作为悲剧开头的带有某种无力感的神秘结局都放弃了,变成大团圆结局——1是最后被抓做实验,2是爱丽丝计划,3是人死光了。

    如果说本片和前作有任何相似之处的话,好吧,1,2,3,4里面,爱丽丝都要洗一次澡。可悲的是,本片的洗澡也是缩水版的。。。

    保罗,你如此迁就玩家,为哪班。。。。。
    【详细】
    4499899
  • 伊舟
    2022/2/2 21:16:46
    顾一野,英雄还是赢家的抉择

    顾一野在禁闭室中想象的那段关于英雄和赢家的父子对话(其实是重温父亲教过他的,以指导他当下的行为,所以可以视做真实的),是全剧的关键(题眼)。

    顾衡说:“你是要做正确的事情,还是做好看的事情?

    顾一野在禁闭室中想象的那段关于英雄和赢家的父子对话(其实是重温父亲教过他的,以指导他当下的行为,所以可以视做真实的),是全剧的关键(题眼)。

    顾衡说:“你是要做正确的事情,还是做好看的事情?

    世人眼里所谓天大的事,无非是爱情、友谊、义气、情面,但所有这一切,在战略家眼里都可以放下。

    你是要当乌江边自刎的项羽,还是忍辱偷生、复仇的勾践?

    你可以不当一个英雄,但你必须做一个赢家。因为你是个军人。

    走对一步棋并不难,只要想对就能对。但要在几十年里,走对每一步棋就很难。因为他要求你对抗天性,丢掉所有正常人所拥有的情感及软肋。”

    英雄,是一种气概、气节和情怀,成功的、失败的都可能是英雄,既有以胜败论的,功成名就的英雄,也有虽败犹荣的悲情英雄。“难酬蹈海亦英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失败的英雄,毕竟壮志未酬,空留遗憾。

    军人,在战场上,要“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必须获得胜利,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在人生的战场上,也一样。顾一野有强军梦,想当上将军,指挥部队,如果出局了,那是无法实现梦想的loser。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英雄,是峣峣者、皎皎者,可是如果折了,那就不是赢家。要有韧性不易折,要出淤泥而不染,先适应环境,让自己强大、有话语权,才谈得上有能力改变环境。始终坚守初心,灵活采取策略,才能做赢家。

    雄和赢家,对立统一,有时矛盾,有时一致。

    英雄,要姿态漂亮,可能意味着牺牲自己。

    赢家,为了胜利,用的手段不一定都那么光彩,可能要忍辱偷生,可能要牺牲局部、短期利益获得全局、长期利益,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小不忍则乱大谋,有时可能需要忍辱负重,而不能逞一时意气。

    雄,可能输了战斗赢了人心,赢家,可能赢了战斗输了人心。如果既赢了战斗又赢了人心,那就既是赢家又是英雄。

    从新兵到将领,顾一野的人生,经常遇到英雄还是赢家的选择。举几个例子。

    1.设陷阱抓猪的责任承担

    英雄和赢家的选择,第一次就出现在这里。

    顾一野这次选择做赢家。

    很多人其实没完全明白这段的意思。

    事实是:高粱挑头,顾一野和牛满仓参与。

    这是一个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

    部队要抓反面典型,大概率是挑头的(责任最大的)一个人会被作为反面典型,承担被退兵的严重后果。

    也不排除两个人都说自己挑头,或都说自己一半责任,被一起退兵。但一般来说部队不会愿意为一头猪退两个好兵苗子,这种退兵两人的概率较小,更大可能是两人一起处分,并不退兵。

    还有一种可能,两人都说是对方挑头自己参与,但在高和顾这里可以pass这一可能性。

    结果是:

    高粱先帮牛开脱了(说自己逼牛去的,这事和其他的事,让牛成为他的死忠党)。

    高按事实承认的,即承认自己挑头。

    顾一野说两人一起,这基本是事实,而且他没说高挑头自己参与,已经是承担的比事实责任还多了。

    从顾一野角度看,他觉得事情是大家一起干的,高粱说是他挑头,而自己说自己是参与,虽然这是事实,但会显得不仗义、难看,高梁在大家心目中会显得敢作敢当,为大家谋福利,自己承担后果。

    宋建设想要高和顾都承认是参与,哪怕这不是事实。他故意让顾一野听到高说是自己挑头,和自己对高的劝说,是一种心理战术,想让顾有歉疚感,改口说自己挑头。

    顾衡是怕顾一野为了有英雄气概,为了友谊、义气,说自己挑头,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风险就是万一高不承认自己挑头,说是顾一野挑头,顾一野可能被退兵(但顾一野更了解高粱,相信高粱不会);或者两个都说是自己挑头,也不能排除两个人都被退兵的风险。

    他并不是教儿子不择手段、歪曲事实,只是让儿子有战略家的格局,认清什么是重要的,不要逞匹夫之勇。万一出现被退兵的后果,那就是输家了。你要赢,要成为将军指挥千军万马,就不能冒这种无谓的风险。这是堂堂正正,只是教儿子有这种底线思维,要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顾一野也立即领悟:从情感上,相信高粱,从战术上,永远留有余地。

    顾一野仍然坚持自己是参与。幸亏师长出现解救了他们。如果高粱真被退兵,顾一野可能还是会歉疚的,虽然他没有错,但在别人眼里可能不够仗义,有难同当。

    2.娶阿秀,放弃江南征

    顾一野这次选择做英雄

    剧本里,顾衡第一次和顾一野对话时(就是顾一野刚进军校和父亲谈话,父亲说他的问题更严重不是因为软弱是因为敏感那次)是不同意的,他说“如果你挺身而出了,那么你就是第二个受害者,你的后半生会因此变得面目全非。所以,作为父亲,我不希望你站出来。这个选择,会毁掉你。孩子,不要当英雄,要当赢家。”

    第二次对话是五年之后,这五年每年顾一野都去跟阿秀一家过年,看到顾一野不是一时冲动,是坚定的选择,顾衡理解和支持了。他理解这一选择从历史的角度都有其合理性(同袍故去之后代他照顾妻子千百年来就有,这是道德,也是责任),何况是人民军队,人民子弟兵,阿秀是人民的代表。

    “什么是人民子弟兵,为什么是你?天塌下来,你就是个子高的那一个。这就是舍我其谁的使命。”父亲甚至对儿子说,“有许多选择是我想做而不敢做的。我知道怎么做是对的,但是我没有,因为太难了,所以我很佩服你。

    剧里,省略了第一次顾衡的反对,顾衡直接就同意了。

    各有好处,前一种处理更细腻,更符合一般父亲的常理,要提示儿子这种特殊婚姻的后果,看到儿子用长期的行动表明不是一时冲动,再归于理解和支持,后者处理更简洁,显示顾衡的大格局,在电视剧里这样处理稳妥。

    一直要求儿子可以不当英雄、但必须做一个赢家的父亲,这次放手让儿子做了英雄。在父子俩的格局里,这不是输。这里的英雄,比赢家更值得人钦佩。

    他和阿秀能否幸福,观众有争议。我是相信顾一野有能力让自己和妻儿幸福的,后来看到采访中刘岩导演说和肖战探讨,肖战认为顾一野能爱上阿秀,他们一起将两个人的感情基调调整为从“责任”到“真爱”的转变。就是顾一野开头是把自己当作代价去代老班长尽到对他妻儿的责任,却在这种情况下经营好了自己的婚姻家庭。虽然有不能和学识层次能和他比肩的女性结合的人生缺憾,但是仍然是既求得心安又获得幸福的无悔选择,这增加了顾一野的人性光辉,让人心疼又敬佩。他从牺牲自己的英雄变成获得幸福的赢家。

    对军中其他人,知道顾一野这选择的,谁不钦佩。从功利和现实的角度,倒成为了对他的加分项,虽然这并不是他的目的,只是by-product。

    3.因为陈大山偏袒于思哲而辞职

    顾一野这次选择做英雄

    因为没拒绝掉陈大山安排的关系户,毁了优秀士兵黄天威,他做不到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迎合上级歪曲事实。他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愿意再在陈大山手下干,心灰意冷,打转业报告,宁愿痛彻心扉地放弃这么多年的奋斗,放弃自己的“命”。尽管转业,是出局,是中途退场的悲情英雄,绝不是赢家,

    父亲再次提醒了他,“只要你不想走,没有人可以让你离开部队。只要你不认输,没有任何人可以打败你。”

    虽然刚好是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使军队再次认识到任何时候都需要强大的军事能力才能维护我们需要的和平,对现代化战争研究这么深入的优秀军人不能离开,但也许即使没有此事,经过父亲的点拨,顾一野也会重燃斗志,明白不能逞一时意气,不能轻易放弃,可以再向上级据理力争。我相信即使没有炸馆事件,郑源师长也知道顾一野的价值,会留下顾一野。

    4.湛蓝行动中的计策手段

    顾一野这次选择做赢家

    因为这是战场,必须做赢家。顾一野这次是无所不用其极,智计百出,海陆空三军、电磁战,正大光明的手段,还有投毒,扮渔民,对老战友和前女友的心理战,“腹黑”招数。为了胜利,正如顾衡所说,“爱情、友谊、义气、情面,所有这一切,在战略家眼里都可以放下”。顾一野,都放下了。

    5.解救人质中的舍身忘死

    顾一野这次选择做英雄。

    在最后一集解救人质时,他作为富有经验的老兵,最早发现了炸弹,他和老班长一样,选择了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其他同事。他已经是这么高级的军官,他奋斗了这么多年,他知道自己的价值,可是他还是下意识就冲了上去。他应该完全理解了老班长只会为救下战友而幸福,再来一次也会这样选择,他不用再有歉疚和负罪感。

    一野始终是个战略家,善于排兵布阵、调兵遣将,知道什么是可以付出的代价,研究怎么以最小的代价获得全局的胜利。很多领导说“不惜一切代价“都是牺牲别人,在湛蓝行动这种军事行动中,他作为指挥官当然要承受一定的战士伤亡去赢得胜利。但在解决阿秀的困难上,他没有人可以派,只能派出自己完成这个任务,把自己当做了代价。在解救人质时,他同样是迅速权衡,他穿着防弹衣,能比被解救的人质平民有所防护,他也来不及采取别的措施,只能靠自己扑上去。这就是闪着人性光辉的大写的人。

    想起肖战成为顶流的角色魏无羡,和顾一野都是理想主义者。但因为时代的不同,所处环境的不同,两个理想主义者,命运完全不同。

    魏无羡的一生,由于大反派当道由于小人陷害,虽然立志锄奸扶弱,但江家家破人亡,温家仅余一脉,自己长期被世人误解,毕竟是悲剧英雄,不是人生赢家。

    而顾一野的一生,胸怀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在波澜壮阔的我军发展改革史、强军大潮中建功立业,虽然经历坎坷挫折,最后成为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将军,实现了自己让军队更强大的强军梦。他有亲密的在竞争中共同进步的战友,有欣赏他的领导,爱戴他的士兵,有温柔的妻子和优秀的儿子。猛兽独行,也有同行者追随者。虽然他因别人难以企级的高度而孤独,但因他的温度和光芒而吸引、照亮别人,是一代军神,军中传奇。一野既是赢家,也是英雄。

    感谢肖战塑造了这么精彩的角色,演员和角色互相成就。

    @路茜亚Phoenix:在可以选择当赢家的时候却选择了当英雄,而在可以选择当英雄的时候又选择了当赢家,这样的决绝与果敢本身就说明顾一野是一个在精神上高度自由的人,所以他选择了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以选,也敢选!

    @窗帘与阳光:英雄是他骨子里的骄傲,是战略。赢家是他头脑中的睿智,是战术。

    @SUZHOUNANNAN:无论是做赢家还是做英雄,强军爱民永远是顾一野始终坚持的信念。明媚的海燕最终成长为搏击长空的雄鹰。

    @阿尔卑斯朗玛:英雄还是赢家,做正确的事还是好看的事,他都不是做唯一不变的选择,选择束缚不了他。

    【详细】
  • 141927275
  • perfidia
    2020/12/12 23:52:19
    《农奴》叙事结构与视听语言分析

    目前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六十年代初的中国电影发展中存在一个“隐抑的电影新浪潮”,代表影片包括《舞台姐妹》、《早春二月》、《农奴》、《小兵张嘎》、《林家铺子》等。在政治意识形态的主导下,苏联和欧美的电影潮流对“十七年”电影的创作施加着程度不一的影响,李俊导演的反映西藏农奴遭受惨无人道的压迫以农奴制改革的电

    目前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六十年代初的中国电影发展中存在一个“隐抑的电影新浪潮”,代表影片包括《舞台姐妹》、《早春二月》、《农奴》、《小兵张嘎》、《林家铺子》等。在政治意识形态的主导下,苏联和欧美的电影潮流对“十七年”电影的创作施加着程度不一的影响,李俊导演的反映西藏农奴遭受惨无人道的压迫以农奴制改革的电影《农奴》就是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欧美国家电影影响的一部经典之作。

    1. 政治意识形态的叙事结构

    “十七年”电影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中国大陆拍摄的一众影片。囿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国际环境,这一时期中国对苏联、好莱坞和欧洲的一些电影潮流的态度是各异的。这一时期中国电影无疑受苏联影响最深。拍摄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具有“人民美学”的电影是这一时期中苏电影人的共识。其实这种倾向在上世纪30年代的左翼电影运动和国防电影运动中就可以窥见。受历史和现实的影响,电影《农奴》在叙事上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

    影片以农奴强巴和铁匠之女兰尕反抗农奴制压迫为主线,在单一时间线中穿插若干倒叙段落,将主要人物的生平遭遇一一道来,通过三次摔下农奴主朗杰推动故事叙事。一摔朗杰是强巴遭到管家和少爷羞辱和毒打,逼迫强巴当马骑的时候,此时的沉默是强巴的反抗,在下一个长镜头里,强巴咬破了自己的舌头。第二次摔朗杰是强巴赤脚背着朗杰在满是鹅卵石和砺石的河滩上行走,最终因体力不支倒下的时候。在这一段落,白白胖胖的少爷和黑瘦虚弱的强巴形成鲜明对比,镜头从水流与砺石、强巴的赤脚和蹒跚的步态以及少爷朗杰之间反复切换。在这里叙事时间的延长让观众感到河滩更加漫长,与强巴脚部特写相穿插,极大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强巴倒下后醒来后见到了兰尕口中的“金珠玛米”(汉译:菩萨兵)。遭遇了无数非人遭遇的强巴被护士们悉心救治,还有了一双新鞋,当强巴被扶上马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下跪,当然这里更多的应该是感激的成分,但是我们还可以看出农奴制对强巴的影响是深入骨子里的。非人的待遇与平等的身份相对比,如果说第一次强巴摔朗杰是反抗意识的星星之火,那么这次则成了燎原之势。但是这还不够,强巴在此时还不敢和农奴主真正的对抗。第三次摔朗杰,是在背朗杰逃跑的过程中,这次同第一次一样是刻意为之,两人滚下山坡并扭打着,朗杰中枪之后,强巴像踢死鱼一样把他踢下山坡,至此强巴实现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自由。

    《农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藏族取景的影片,也是第一部完全由藏族演员出演的电影。电影于1964年上映,这时距离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仅仅过去了五年时间,所以这部电影的影像本身就具有十足的史料价值。影片融记录性和故事性于一体,电影在藏地取景,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湍急的雅鲁藏布江和庄严的喇嘛庙,力求还原现实的风土人情给予影片很强的现实感。另外,影片中所选用的演员皆为经历过农奴时代的人,尤其是少年强巴,他的身世本身就与影片中主人公的身世极为相似,父母双亲皆被农奴主迫害致死,自己也饱受压迫。其自身相似的遭遇使得他的表演毫无痕迹更加真实。影片的真实性还体现在影片的服化道方面,电影中农奴褴褛的衣衫是电影剧组在藏地用新衣服找昔日农奴换的,所以我们在观影时很难感到违和,这些细节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自然。

    《农奴》在叙事上受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在解放军的感召下,以强巴为代表的万千农奴鼓起了反抗农奴主的勇气。从刚开始强巴母亲去农奴主家还债到强巴奶奶含辛茹苦抚养强巴长大再到强巴所见证的那段吃人的历史,一家人的遭遇影射的是整个被压迫的社会。叙事视点的转移为电影的高潮不断蓄势。影片最后翻身农奴把歌唱是符合大众喜爱的“人民美学”的,强巴解放后第一句说出的“毛主席”也印证了这一点。

    2. 《农奴》视听语言分析

    导演李俊在这部影片中镜头语言运用的相当成熟,恰当的视听语言推进了故事叙事也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农奴》采用黑白胶片摄影,明暗对比强烈的光线处理是影片的一大特色。黑白的色调具有浓厚的历史厚重感,也正好呼应了平叛以前西藏广大人民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影片中的强巴和铁匠肌肤黝黑甚至具有金属的光泽,恰到好处的光线处理使整部片子具有了版画一般的质感,影片前半段的基调一直都是阴郁压抑的,而解放军出现后则换成了一种明快的影调,摄影在这里很好的配合了《农奴》的叙事节奏。

    李俊还很强调电影化的叙事手法,蒙太奇运用十分合适娴熟。影片开头,小强巴父亲被农奴主打死,农奴主喊道:“叫他的女人把三代欠下的债,连同收尸税一起送来,要不就让她把鞭子送回来”农奴主把鞭子狠狠摔在地上,同时给了鞭子一个特写,当镜头拉开时,鞭子已经放在了强巴家的地上。小强巴咬破舌头后,他的脸上叠印了波光粼粼的雅鲁藏布江江水,江水流过,代表着时间的流逝,江水之中又叠印出了成年强巴棱角分明的脸。时光如流水,两次叠印使得苦难的生活多了一些诗意和悲悯。还有上文中提到的强巴第二次背朗杰的镜头切换。影片里一个感人至深的镜头,小强巴饥饿难耐偷吃寺庙贡品被僧人惩罚后,强巴的奶奶去寺院替小强巴赎罪并祈求护身符,老人在回来的路上颤颤巍巍,踩着小河的石头过河时不幸摔倒,甚至连剧烈的挣扎都不曾有就趴倒在了浅浅的小河里,镜头一转转向了奶奶手里攥着的泡在水里的护身符。电影中饰演奶奶的演员当时只有20几岁,通过化妆化成了古稀老人的模样。拾雀卓玛把老年人的体态动作还原的十分到位,演员的演技无可指摘。经历了一辈子压迫最后却在浅水中死去,这种悲剧性无疑也得力于视听语言的加持。

    影片中许多视听细节也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意味。其一是强巴的师傅坐在大佛手心的镜头,这里的特技摄影使用的非常成功,在巨大的掌心里人显得很渺小,大佛的侧脸与拿着摇曳灯光的两人形成鲜明对比。灯光集中在金色的掌心上,四周则是无尽的黑暗,这似乎是讲“苦海无边”,一层指向宗教教义,一层暗指农奴生活。

    3. “十七年”电影与外来影响

    130522850
  • .0.1.0.1
    2019/5/12 14:47:10
    有名无实

    刘涛拉高了整个剧的格局。那些说女主矫情的,那换过来想想,女人在外面工作,男人在家里带孩子,毕竟全职煮夫不是没有,如果妻子整天整天不回家,每年只能过年一起吃个饭,能受得了的,你要不就是圣人,要不是忍者神龟。还有那些说,男人不在外面工作只陪家人又会被嫌弃,我求求你们这些人了,必须要极端吗?也就是说你的人生选项里工作和家庭是对立的,不存在两者都有的选择了吗?做人还是宽容点吧,格局会大很多。何况,男

    刘涛拉高了整个剧的格局。那些说女主矫情的,那换过来想想,女人在外面工作,男人在家里带孩子,毕竟全职煮夫不是没有,如果妻子整天整天不回家,每年只能过年一起吃个饭,能受得了的,你要不就是圣人,要不是忍者神龟。还有那些说,男人不在外面工作只陪家人又会被嫌弃,我求求你们这些人了,必须要极端吗?也就是说你的人生选项里工作和家庭是对立的,不存在两者都有的选择了吗?做人还是宽容点吧,格局会大很多。何况,男主真的做得好吗?原来一个好的老公就是不记得孩子会对花粉过敏,妻子自杀不回家,妻子生日只记得自己的合同签了,自己想要体面却把原因和压力都归咎于家庭?这样子真的不会让未婚女孩对婚姻产生恐惧吗?

    女主是比较敏感,但是病成这个样子已经不是劝导她让她想开点可以解决问题的了。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沟通很重要,女主说“知道我们可能不能坐下来好好谈谈”,也许他们尝试过,只是无效罢了。但是女主要离婚了,男主却还是在责怪对方而不是先安抚对方的情绪,只能说男主也挺自私的。不太懂为什么评论里面总是“你们男人”“你们女人”,如果在一开始就把男女放在对立面上,怎么可能有和谐的男女关系?

    ——————————————————

    之前看到第八集左右就没有再看了,今天又打开看了看后面,感觉有点……复杂。

    首先说整体,自《都挺好》以后,我对中国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开始抱有一定的期望,虽然圆满大结局难以避免,但《都挺好》在前期对现实问题的刻画上还是比较吸引我的。《我们都要好好的》这部剧中刘涛在前几集的演技让我高估了这部剧,让我搞错了它的定位,原来它只是披着现实主义皮的职场言情。

    行吧……那就从言情剧的角度来看。首先这部剧的情感价值导向似乎有点问题,夫妻两个人感情出现问题就把孩子扔给朋友?婚内暧昧?比《我的前半生》还要狗血的剧出现了。然后就是男主女二女主男二的故事……梗都挺老的,也都挺狗血的,男主这么多年打拼买了一套千万的房结果辞个职连网都上不起,太夸张了吧?

    emmmmmmm编剧开心就好。

    【详细】
    10175890
  • 心里美萝卜
    2020/7/26 10:28:05
    无底线透支观众怜悯心的糟糕影片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 莎拉独自抚养两个孩子,一个男孩叫做本,一直不爱说话。一个女孩叫露西。去超市购物的时候,本偷吃了一块巧克力被店员发现并要求莎拉结账的时候也算上,因为钱不够只能退掉了一部分商品。 在街头混迹的蒂托从街边偷了一辆车,然后用高超的车技撞开了毒贩的后车厢,抢走了毒...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 莎拉独自抚养两个孩子,一个男孩叫做本,一直不爱说话。一个女孩叫露西。去超市购物的时候,本偷吃了一块巧克力被店员发现并要求莎拉结账的时候也算上,因为钱不够只能退掉了一部分商品。 在街头混迹的蒂托从街边偷了一辆车,然后用高超的车技撞开了毒贩的后车厢,抢走了毒...  (展开)
    【详细】
    12753254
  • 豆友obtnpreG0A
    2022/2/10 5:52:59
    导演没问题,演员能接受,编剧用偏瘫的小脑写出来的剧本?

    服道化还行,看的过去。德云一众的演技我觉得没什么问题,可能因为他们说相声印象太重,容易跳戏。但作为情景喜剧,梗不是太老没新意,就是平淡无奇没创意。不知道dys怎么得罪了编剧,感觉这编剧是喝了二斤工业乙醇吃了三颗苏丹红的鸭蛋就着三鹿牛奶写下这剧本的吧。从第一集剧情都已经能猜出皇帝无聊,逃出皇宫那种游龙戏凤的固定模式,然后两家瓦舍对台戏其中再加上些儿女情长鸡毛

    服道化还行,看的过去。德云一众的演技我觉得没什么问题,可能因为他们说相声印象太重,容易跳戏。但作为情景喜剧,梗不是太老没新意,就是平淡无奇没创意。不知道dys怎么得罪了编剧,感觉这编剧是喝了二斤工业乙醇吃了三颗苏丹红的鸭蛋就着三鹿牛奶写下这剧本的吧。从第一集剧情都已经能猜出皇帝无聊,逃出皇宫那种游龙戏凤的固定模式,然后两家瓦舍对台戏其中再加上些儿女情长鸡毛蒜皮,ok,剧情无法再推陈出新,可以,多加些笑点总行吧,没有笑点只能硬聊,别说演员了,观众看着都累。举个例子,介绍大臣名叫王中王配着背景音乐本来想逗观众一笑,我不知道其他人,我是没笑出来,与其叫王中王,不如叫盖中盖,根本无法了解编剧的笑点在哪,希望编剧下次再创作的时候,身边备个笑话大全,没事看看哈。

    【详细】
    14206354
  • 加里波第
    2010/10/6 2:13:08
    《山楂树之恋》:潜藏在纯爱背后的生化危机
    今天我看了《山楂树之恋》,开始的时候被这段干净的恋情感动,但是后来觉得有些不对劲,哪里不对劲又说不出来。回家的一路上我都在思考着,然后想到了——是那棵山楂树。

    众所周知,山楂树是开白花的,这是自然规律。但电影里的那棵山楂树,角色们都说开的是红花,这成为了电影一条重要的线索和隐喻。对于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女主角的老师在片子的开头解释说:“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它。”

    这个
    今天我看了《山楂树之恋》,开始的时候被这段干净的恋情感动,但是后来觉得有些不对劲,哪里不对劲又说不出来。回家的一路上我都在思考着,然后想到了——是那棵山楂树。

    众所周知,山楂树是开白花的,这是自然规律。但电影里的那棵山楂树,角色们都说开的是红花,这成为了电影一条重要的线索和隐喻。对于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女主角的老师在片子的开头解释说:“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它。”

    这个解释是一种抒情诗化,不会有人把它作为一个认真的答案,就好像我们不会认真计较国旗的颜色到底是哪种血型染红的一样。

    但从电影里,无论是老师、村长还是老三,人人都在谈论这棵会开红花的山楂树,所以这棵山楂树不是被赋予了诗化,而是确实开的红花。

    这棵山楂树,为何惟独它年年开出红花呢?

    让我们把这条线索放下,看看另外一处细节。

    老三得了白血病之后,静秋跑去村里地质队营地找他。地质队的人对她说了一番话,里面有几条很重要的信息:

    第一,二队除了老三,也有人得了白血病;第二,导致白血病的,是地质队勘探的矿物;第三,老三怕二队的人继续得病,所以带着几块样品去城里化验去了。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老三也得了白血病,最终去世。

    原著小说里只提到了老三的病可能跟勘探环境有关,约略一提而过。这一段对话,是电影原创。我们不禁要怀疑了,导演一直在刻意地控制影片的长度,许多地方甚至用字幕来交代过场。如此惜时如金,为何要加上这么一段貌似毫无必要的原创场面呢?

    戏剧创作理论里有个说法,说如果在舞台的布景里挂了一支枪,那么它至少要响一下,否则就不要挂——意思是不要在戏剧里放入无关的东西。

    按照这个理论,这场戏显然是有意义的。

    这场戏里给我们最重要的提示是:老三的白血病,和他在二队勘探的那些石头,有着莫大的关系。

    能导致白血病一个重要原因,是辐射。老三常年呆在地质勘探队,他接触到的,应该是有强烈辐射的矿物,比如铀矿。

    可这并不能解决疑问。

    地质勘探队都是专业人员,探明矿物种类是他们的专长,如果是铀矿,第一时间就会判明。二队怎么可能会糊涂到队里好多人得了白血病,才想起来让老三带着石头去城里检验呢?

    而且,如果二队挖到的是铀矿,这是国家级的战略物资,第一时间就会并封锁起来,绝不会让主角三天两头跑出去跟女人约会,还把二队的加班挂在嘴边。

    可见,这种矿物很神秘,神秘到二队无法判断其性质;但它又没有太强烈的辐射,所以二队在一开始并没重视,更没有采取防护措施,以致老三酿成悲剧。

    我们姑且把这种神秘矿物,称之为艾米矿,以纪念小说原作者。

    接下来,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电影的时间线。

    静秋回城前的部分略去不说。静秋回城后,老三去二队加班以换取轮休,跑去城里找她玩。两个人还下河游泳,被静秋母亲发现;老三在县医院体检住院,静秋偷偷跑去看他,两人最后一次合影。然后老三不辞而别。静秋去地质队询问老三下落。最后是她在课堂上得知恋人过世。

    把这条时间线与老三的动向做对比,就能很清楚地猜测出二队的勘探进度。

    首先,在静秋与老三初识的时候,二队在西坪村附近接触到了一条矿脉。这条矿脉的性质很奇特,不是铀,有辐射,但不太强烈。

    二队一时无法判断艾米矿的性质,但并未多加重视,只是从其他勘探队抽调了一批人员,继续对该矿脉进行勘察。老三就是在这时候,开始加入二队工作,还可以自由往返县城与西坪村。恐怕就是在这期间,老三被艾米矿感染。

    当老三与静秋一起游泳的时间前后,他的身体出现了异常状况,不仅表现出嗜睡,而且当静秋因为脚伤不肯去医院时,他居然拿出刀来划破自己的胳膊,这固然是一种爱的表现,但也反映出老三的情绪上已经出现暴躁,而且有暴力倾向。

    这种症状在二队其他接触艾米矿的人身上也出现了,二队不得已,把这些队员送去了县医院,谎称体检,其实是留院做深度检查。

    在病房里那场戏,静秋质问老三普通体检为何要住院,老三支支吾吾遮掩过去。其实老三有着和静秋相同的疑问,已经对二队的安排产生了怀疑。电影里用一个细节表达出来,当静秋探病的时候,他正在翻阅一本《病理学》,说明他已经心存疑窦,打算自己找出真相。

    他那时候还没想到艾米矿的问题,一厢情愿地以为是白血病,也是这样告诉静秋的。

    可惜他错了。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病房里满满的,都是人,说明这次艾米矿辐射感染的范围相当大,但不会通过人与人的交往传染。

    这个阶段,勘探队仍旧没有重视异状,医院没有封锁,静秋晚上还能溜进去卿卿我我。在陪床期间,老三和静秋还能自由出入,两个人一起甜甜蜜蜜地拍了一张合影。

    注意,在拍合影之前,老三做了一个非常古怪的举动,他竟然斗眼。

    斗眼的时候,老三的表情是很狰狞的,我在电影院里看到这一段,突然毛骨悚然。

    这是和恋人照相,不是万圣节舞会啊!而且那是在文革期间,不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照相是件严肃的事,就算是生性活泼的年轻人,也不可能有这种开放思维。

    除非他不是自愿的,而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肌肉……

    电影里,静秋看到老三的斗眼,以为他在搞怪,也开始斗眼。老三愣了一下,连忙继续做鬼脸,以掩饰自己的失态。这个细节告诉我们,老三此时的病情,已经出现了新的征兆。

    当天晚上,两个人睡到了一张床上。当静秋决定把自己身体交给老三时,老三只是简单地抚摸了一下便放弃,说了一通情话后,两个人都睡着了。

    孤男寡女,同居一室,老三摩挲了一阵,居然没有更进一步。如果这个年轻人不是柳下惠转世,那只能说明他在害怕。

    电影里有一处细节:当老三的手摸到静秋下身时,他犹豫了,脸上出现的,是恐慌,立刻要抽开手。最后还是静秋一把抓住他的手,把他按下去。

    他在怕什么?

    静秋没有性常识,但老三肯定有。静秋是处女,两人欢好之时,会流血。

    难道老三晕血?

    不可能。回想起老三割开自己胳膊血流出来的时候,他的表情是欢畅的。

    由此可知:老三喜欢看到血,但他看到血后的反应,可能会伤害到身边的人。那天夜里,老三毅然决然地停止了动作,是怕静秋见红之后,自己要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情,伤害到自己爱人。

    除此以外,无法解释他为何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突兀地收了手。

    这无损于整个影片的氛围,反而更证明主角为爱情牺牲的决心。

    这更解释了老三为何让静秋挑了一件红衣服,还买了一个底部红殷殷的脸盆,甚至之前送的日记本,都是红红的一片。

    这些举动当然出自老三对静秋的爱,但老三自己可能都不知道,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观察,这些举动也表明,在潜意识层面里嗜血冲动已经悄然控制了他的思维,让他对红色有了强烈的倾向性。

    对于这个细节,导演在后面做了隐晦的暗示。在静秋的朋友流产后,两个人进行了一番关于“得手”的对话,里面对性爱的细节欲言又止,正是对前头这段情节的呼应。
    当静秋再一次去病房找老三时,病房里的其他病人都在,但老三却消失了,只来得及留下一个脸盆,甚至没时间写张纸条。

    静秋问起医生病情,女护士却矢口否认白血病的事情,说老三没事。这造成了她对老三的误会。

    从后面的剧情来看,老三在县医院被诊断出重病,已是确凿无疑,那么女护士直说便是,何必撒谎呢?

    有一段戏,讲女护士深夜里把静秋赶出医院,可以看出,她是个工作严谨认真的人。这样一个人,无端对病人病情撒谎,一定有她的理由。

    这个理由不难猜到。这说明,老三被感染的程度,比其他人要深得多,已经到了县医院无法处置的地步,只能连夜转院。这一意外惊动了二队以及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终于开始正视这一异状,开始封锁消息。

    转院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所有知情人都被告知不能泄露。因此,女护士才对静秋撒了谎。

    地质勘探队的人说老三带着石头去城里检验,不够准确,应该是老三和石头,一起被送去城里检验。这时候,艾米矿脉的异常性质应该已经通报给了国家,老三作为第一波感染者,和艾米矿石样本一同被送去检查。

    最后,是静秋与老三的诀别。老三躺在病床上,脸色铅灰,浑身都是大块大块的青紫斑点,已经不能说话,眼皮还肿得吓人。

    晚期白血病人在接受注射治疗时,因为本身凝血功能已经丧失,要采取特殊的止血手段,皮肤确实会留下泛黑的青紫斑点。

    这一点,电影的化装很符合事实,可是……老三身上的斑点覆盖了全身,有点太多了,也有点太大了。无论是透析还是注射,都是围绕着血管作业,白血病人不会在全身上下都扎满针眼——镜头里很明显地表现出,许多没有血管的肌肉部分也泛起黑紫斑点,这不是治疗后遗症,这更象是溃烂,还有些部位象是瘀伤,象是经历过剧烈格斗。

    老三在病床上的姿势和周围的陈设,很多细节表明他的身体不是简单地平躺,而是被控制住了。

    综合这两点看,难道说他之前有过狂暴的举动,被强行镇压,以至现在垂死前医生都不敢松开?

    要注意,当时在病房里,除了静秋、老三父亲和老三一位哭泣的亲人(可能是奶奶,片子里没交代,不好妄自猜测),还有一大堆旁观者。这些旁观者个个穿着军装,表情严肃,除了其中一名女子有几句台词,其他人就那么沉默地站着。

    电影里对他们的来历没有任何交代,没说是亲戚,朋友,还是老三父亲的部下。他们突兀地出现,又突兀地消失,没留下任何痕迹。

    如开头我说,山楂树是一部惜时如金的电影,不会出现无用的闲笔。病房里超乎寻常的人满为患,是要表达一些信息。

    艾米矿的存在已经惊动了国家,那么作为第一例被感染者,老三肯定会得到特别重视,会有专人监视或者保护他。

    再联想到老三病床上的控制痕迹,和他身上奇异的瘀伤。我们甚至可以推测,老三之前有过狂暴到局面几乎失控的地步,力气变大,破坏欲很强,没有三五个人根本制服不了他。所以病房里的那些军装人员,不是老三的朋友或亲戚,更不是老三父亲的部下,而是国家派来监视老三的护卫。

    这些军方护卫很称职,哪怕是老三临终前见亲人,他们也不离开病房,不敢有丝毫松懈。这从护卫的数量,能看出来之前老三的狂暴举动有多么大的威力。

    当周围所有人包括父亲都无法唤起老三反应时,静秋出现了——注意,此时的她,穿的正是一身红色衣服,血红血红——深情地呼唤老三,老三的眼角流出泪水。我们相信泪水是真情流露,不过唤起他意识的,恐怕更可能是那件红色的衣服。

    从这个顺序可以看出,此时的老三,嗜血性已经强大到压倒了理性,所以才会先本能地被
    血红衣服唤醒,再理性地判断出自己恋人,进而流泪。可惜他那个时候,已经口不能言。

    于是,我们从电影里老三不同时期的表现,能够总结出艾米矿物对人体的感染症状:

    第一期症状,嗜睡,感染者脾气暴躁,有暴力倾向。

    第二期症状,易疲劳,面部肌肉开始不受控制。

    第三期症状,强烈的嗜血性开始显现。

    第四期症状,全身皮肤开始大面积溃烂,感染者逐渐丧失神智,嗜血性进一步加强。

    第五期症状(?)体质得到异乎寻常的提高,攻击性与破坏力成倍上涨,但神智会大幅下降。

    有没有觉得这些症状很眼熟?象不象某一类在游戏、电影和小说里经常出现的物种?

    现在,让我们回到影片的主题,那棵红色的山楂树。

    科普作家刘夙在《究竟有没有开红花的山楂树》一文里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山楂树都只开白花,因为一种叫AHS(花青素合成酶)的基因在它们的花瓣中不能发挥作用,不能把无色的花青素前体转变为有颜色的花青素……但有个别种的野生山楂树也能开淡粉红色花……据推测,应该是因为这些植株发生了变异,使AHS基因在花中也可以少量表达的缘故。”

    就是说,开红花的山楂树可以有,前提是它的基因发生了变异。

    我们知道,基因突变的原因之一,正是受到辐射影响。

    开红花的山楂树,就长在西坪村不远的地方。二队勘探到艾米矿,肯定也在那附近。

    艾米矿物改变了山楂树的基因,让原本开白花的山楂树开出了红花。它既然能改变植物的基因,那么同样也能够改变人类的基因。接近艾米矿的老三和二队的队员,被它散发的不甚强烈但足以改变生物基因的辐射感染,变成了另外一副模样。

    他们,就是人类之中开红花的山楂树。

    这里有一个疑问,既然靠近艾米矿,就会被其辐射改变,那么西坪村的老百姓住了这么多年,怎么没事呢?

    电影里,同样给出了解释。

    电影里提到,静秋的妈妈身体有病,需要吃核桃冰糖。因此西坪村村长家老二得了老三授意,特意给送来一大口袋核桃。

    说明核桃是西坪村的特产。

    核桃这种东西富含多酚和脂多糖,正是防辐射最好的食品。宇航员因为要生活在外太空,辐射强烈,因此核桃是太空食品中的必备成分。

    所以,习惯吃核桃的西坪村民安然地生活了这么多年,而外地前来的地质勘探队,却惨遭大变。

    说到这里,《山楂树之恋》这部电影真正的主题,已经呼之欲出。

    开红花的山楂树,正是老三悲剧性命运的象征。他与山楂树是两体同命,而且比它更不幸。同样是被改变了基因,山楂树开出红花,被当成革命象征为人颂扬,而老三则只能眼看着自己一步步地丧失理智,终于变成一个异类,被军队控制直到临终。他和勘探二队的不幸遭遇,是这部电影在主线下潜藏的另外一根线。

    而对这一切茫然无知的静秋,仍旧在变异的山楂树痴痴地思念着自己的爱人。

    这部电影的名字,不该叫做《山楂树之恋》,而是叫做《山楂树之变》。
    【详细】
    38315860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