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怀古

    全30集
  • 主演:
  • 地区: 中国大陆
  • 年代: 0

江山怀古影评

10284927
  • 月明星稀
    2022/12/25 22:29:19
    栾学堂人设和演员最拉胯!!

    栾学堂和姚珍珍整个就一对狗男女。

    都结婚了张口闭口大小姐,

    见面了也是玩暧昧,真真的大小姐还要抱抱。

    对抽大烟的都比他媳妇态度好。

    关键时刻相信这个大烟鬼。智商掉线。

    同样的开饭店和日本鬼子入侵,演员和立意都差《闯关东》十万八千里。

    就冲着何冰忍着看完。

    谷智鑫演技真的拉胯,和谁说话都是一副德行。再对比一下闯

    栾学堂和姚珍珍整个就一对狗男女。

    都结婚了张口闭口大小姐,

    见面了也是玩暧昧,真真的大小姐还要抱抱。

    对抽大烟的都比他媳妇态度好。

    关键时刻相信这个大烟鬼。智商掉线。

    同样的开饭店和日本鬼子入侵,演员和立意都差《闯关东》十万八千里。

    就冲着何冰忍着看完。

    谷智鑫演技真的拉胯,和谁说话都是一副德行。再对比一下闯关东的李幼斌,差距太大了。

    【详细】
    14844217
  • 慕容轩
    2019/4/19 20:22:20
    很久没看过节奏感那么好的国产侦探剧了

    被朋友用只有24集的理由安利来看的,毕竟现在已经很少网剧的集数这么有良心了,动辄就6、70集!本想着看一集支持一下,没想到刚看了2集就入坑了!剧情紧凑,节奏非常棒一点也不拖沓,第一集不到几分钟女主男主就出现了,人物角色背景也见缝插针地介绍了。

    男主的人设感觉也挺饱满的,办案时推理的冷静机智,日常生活的绅士皮皮感都演出来了,看了第一集的男主开枪简直帅不过三秒哈哈哈。女主的武力值好评

    被朋友用只有24集的理由安利来看的,毕竟现在已经很少网剧的集数这么有良心了,动辄就6、70集!本想着看一集支持一下,没想到刚看了2集就入坑了!剧情紧凑,节奏非常棒一点也不拖沓,第一集不到几分钟女主男主就出现了,人物角色背景也见缝插针地介绍了。

    男主的人设感觉也挺饱满的,办案时推理的冷静机智,日常生活的绅士皮皮感都演出来了,看了第一集的男主开枪简直帅不过三秒哈哈哈。女主的武力值好评,性格可爱办事利索不拖拉,男女主的互怼方式迷之可爱搞笑,两人的化学反应也是杠杠的,不过感觉他们像是拿反了武力剧本哈哈哈。

    全剧基本原声出演好评,这个真的十分重要了,好感up!各种布景和音乐完成得不错,配乐代入感很强!另外,这剧的服化道简直太精致了好吗!很久没看过把服化道弄得这么有质感的民国剧了,作为一名侦探的风衣、西装、眼镜、手杖、雨伞等元素都齐全了,还有女生的旗袍、小裙子、警探的警服都很贴合当时的大上海,摄影和美术都没拖后腿,全员台词颜值演技在线,侦探剧最重要的就是逻辑了,逻辑清晰,能够自圆其说,作为一部民国架空侦探剧也就成功了一半。

    看完了第六集才惊觉自己竟然没有开启倍速快进模式,真是太久没这个观剧体验了,按这个节奏6集两个案子,非常喜欢了。在看到有些自己觉得悬疑或者恐怖的地方还特地用弹幕护体哈哈哈哈!这部剧的诚意我看到了,如果能一直保持现在三集一个案子的节奏,会一直追下去的,毕竟我是尊贵的会员哈哈哈哈

    【详细】
    10123625
  • 小小格
    2017/7/5 22:51:21
    半生莞尔过(角色探讨,我就看到33集)
    作为被原作者启迪过爱情观的人,小说中的人物活了,多少还是让人欣喜的。
            亦舒的书改编成影视剧难度比较大。最明显的一点是,其书多靠对白支撑,且许多时候有着鲜明的老式“港腔”或“华裔腔”,这些对话呈现在纸面上读起来并无不畅,且自成一派,但放置需要说话出声音的剧中人物上,必定会显得拿腔拿调,极不通畅。再来
    作为被原作者启迪过爱情观的人,小说中的人物活了,多少还是让人欣喜的。
            亦舒的书改编成影视剧难度比较大。最明显的一点是,其书多靠对白支撑,且许多时候有着鲜明的老式“港腔”或“华裔腔”,这些对话呈现在纸面上读起来并无不畅,且自成一派,但放置需要说话出声音的剧中人物上,必定会显得拿腔拿调,极不通畅。再来情节上比较琐碎,书中情节的推动多靠主人公心里独白支撑,而影视剧的故事推动需要更具体的细节,谁做了什么导致下一个节点爆发,需呈献给观众更直白更露骨的冲突起源。此外还有时代背景,比如《我的前半生》书中设定涓生是西医,彼时在港西医是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的上流职业,显然放置影视剧的今时今日并不十分恰当。
            因此改编需要大量的细节铺入与故事的再构架,编剧与导演肯去做功课,且不说好坏,对一众书粉来说,是幸事。
           个人认为,《我的前半生》并不是作者诸多作品中最出彩的一部,相比《喜宝》《胭脂》等系列女主人公为主线的作品,梗概也比较简单—一个被离婚的全职主妇找回自我收获幸福的新生史。可正因为简单,它的道理反而更易被理解:在一个女人接近一无所有的时候,在没有选择的时刻,对生活和自己该作何回应?如何站起来且变得更为强大?
      
            马伊琍很适合大女主的现代戏,只是稍稍有点儿不适合子君。(我也想不出谁更合适,亦舒的女主角则更是难上加难。)罗子君在婚姻上是迟钝的,天真的,是全世界都以为她在假装对涓生的出轨视而不见她却真的一无所知。剧中的罗子君似乎聪明了些,她有鲜明的意识年轻小姑娘会对丈夫如饿狼扑食。这里的她是敏感的,直白的,防范的,敢于宣誓主权的选手。生活上,书里的子君做太太时更加温和,她任性而不自知,并没有太太架子,表现出的是对优越生活的适应;剧中则因为太太的身份而多加挑剔(比如开篇试鞋的场景),当然我们可以料想到,有多趾高气扬日后就有多卑微落魄,这种对比会更彰显人物性格。

           俊生开场就很惊艳。雷佳音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汉子演起“弱”来入木三分,买首饰偶遇太太指手画脚的一番“挂不住面子”,枕边人要求查看手机的无奈与压抑的不满,第一集结尾两个女人短兵相接的故作镇定,对情人许诺“我会离婚”的底气不足。涓生并非坏人,小说里他是退让的,懦弱而压抑的,面对离婚原则坚持心硬如石,后期对待子君的改变又颇具追悔莫及的味道。太太适应的衣来伸手饭开张口源于他的娇惯,而他承受不了这种娇惯带来的后果时则毅然决然分开,太太的自新也源于他的无情。俊生则需要有更多思考,面对婚姻,面对子女,面对相处十几年的枕边人却唯独欠缺的了解,这是人物后期将要面对的挑战。
      
            我想象中的唐晶应该是一头乌黑卷发,深眼红唇,瘦裙细鞋,或叼只细烟沉思,或提酒说笑游离于生意场,她举手投足是骄傲的,干练的,所以首看袁泉总有些对不上号。总觉得袁泉属于独立电影的长相,很清淡,眉目间又透着倔强。几集下来开始接受这样的唐晶,小说里唐晶几乎没有缺点,她是职场上的干将,雷厉风行,说一不二;她是可以放心依赖的朋友,嘴毒心软,义字当头;她也是可以相守一生的爱人,放下所有,悉心教子。显然剧里的唐晶被拉下神坛,她仍是职场中流砥柱,可生活气更浓,她做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闺蜜应该做的事,管到底:严厉警告俊生不要想着离婚,片花看走向还会有段米莱和夏琳的老路,唐晶会如何处理也是期待点之一。

            靳东饰演的贺涵是剧中新增人物,目测是小说中莫家谦和瞿有道的综合体,与唐晶和子君都有情感纠葛。虽然我不喜欢这样的设定,可显然交叉的人物关系会增发更多的冲突和看点。靳东演类似的商业大鳄亦或职场金领应该算信手拈来,在这个市场上以后要和王耀庆平分秋色了。但愿这个人物在接下来的剧情中可以提出一种感情选择的模范处理方法(尽管这个方法不存在),至少给出成年人可以接纳的可能性吧。
      
           原作中子君与涓生一儿一女平儿安儿,子女对主角羁绊诸多,大姐安儿也是后来子君奋起的重要诱因,这个小角色在剧中没有出现,罗子君的自立可能会更多依赖于自我思索,我很期待剧里这一趴的讲述,罗子君会随之更加有血有肉。

            书中角色还有一些“老式”思想在,比如子君坚决不去接纳洋人,甚至认为此行为关乎自尊;比如子君母亲大嫂都认为离婚有辱颜面,宁可忍辱负重四平八稳过生活;再如子君亲妹子群万花丛中过的新派生活方式几乎被所有人不齿,罗子君或其他人也好,如何处理、平衡这种老式思想也是角色的挑战,但目前来看,似乎导演和编剧刻意去掉了这一方面,略微可惜。一个不谙世事的老式、传统、闭塞的罗子君接受新世代的种种,由彷徨不安到逐步接受再到坦然,多饱满。
      
            总之怀着期待的心情去迎接接下来的走向,毕竟故事刚刚开头。
            更希望借此,更多亦舒书中的女性迎来鲜活的荧屏生命(尽管大部分女性有点儿矫情有点儿作又不好选角),毕竟我们实在缺少性格丰满的女主人公,自立,自强,自我剖析,自我完善,我们的时代还是需要这样的女性。

    --------------------------------------
    E8更新:关于凌玲
           书里大明星辜玲玲在剧里变成了俊生的同事凌玲,首先吴越的演技没得嘲,一个眼神一种语气,甚至可以说提供了某种标杆式的演法。原作品中辜玲玲也并非美人,前夫是个年纪大她很多的落魄导演,甚至连女儿冷家清也是“黑黑长相配一副眼镜”。唐晶嘴里的辜玲玲可以搓着麻将顺便拉过史医生的手放进自己大腿,她的形象是大胆的,甚至带点儿放荡的性感。而凌玲显然不是这一型。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人设。简单的是目的:过好生活;复杂的是心计:如何顺理成章的过上好生活。
            她的选择也在回答前文提出的问题:在一个女人接近一无所有的时候,对生活和自己该作何回应?
            凌玲并非一无所有,比之子君,工作上她兼具刻苦与多年经验,且更能忍。而面对问题,她期待走捷径—找个靠得住的男人。
           这种职业和人设的改编我个人认为是站得住脚的。
           从故事走向上,大明星和普通离婚妇女很难产生交集,坚持原著人设,接下来的剧情会显得比较单薄;而作为俊生同事出现,虽然套路,但会极大丰富接下来的情节(立个flag :以后凌玲和子君一定还会有对手戏)。第二个原因,凌玲类人生活中是扎扎实实存在的(至少我遇到过类似案例,变了变写进小说里了= = https://read.douban.com/column/3701473/?icn=from-author-page),电视剧尤其都市剧增入对人和现象的呈现,不做非好极坏的置评,这是进步。
           作为第三者的凌玲对俊生有感情吗?肯定是有的,但这基于她看到的俊生是一个靠得住的,老实的,可以负责家庭的成功优秀的男人,且对她的“好”心怀感恩全盘接受,在市场学理论中,这叫供需平衡。没有心机的人遇到俊生,会选择退后默等,等得来感谢老天爷,等不来一辈子就这样了。凌玲的心计在于以退为守,明等暗争,她将本来就懦弱的,抉择两难的俊生推到一个“不离婚就对不起凌玲”的位置上,显然在这一环大获全胜。
           回答问题:凌玲的弱点是什么?
           子君和她第一次正面交锋时提出过:那只是办公室,不代表你们真的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也会感觉这么好,你们也会为了琐事争吵。这时的凌玲是心虚的,她的“怕”罗子君一击即中。我想正因凌玲聪慧,所以她更知道陈俊生回心转意,她破釜沉舟的努力只会全盘皆输,牵扯进去的不止婚姻,家庭,还有引以为豪的工作。希望寄托于男人,死穴必然也是男人。
            书里的大明星辜玲玲虽招人厌,但并不可悲。凌玲上进,努力,聪慧,但却选错了生活方式,虽不知后来结局,可比之子君一朝被打落大可拍拍尘土磊落爬起,她却需小心翼翼抓着别人的衣襟,可悲可怜。

    --------------------------------------
    E33更新:贺涵呐
           终于补到了播出集 ,看完就一个感受,最近贺涵真的是……一言难尽。
          不针对靳东先生本人,纯角色讨论。贺涵本身是人上人的定位,小资,机智,多金,职场呼风唤雨,情场信手拈来,前半段都在线,后半段,尤其加入与罗子君的感情线后,半垮。
           人和人的吸引一定是有一个点的,即使一见钟情也肯定因对方五官某个点正对你的口味。子君对贺涵的吸引是什么呢?努力?上进?还是让他体会到了单亲妈妈的不易引发了保护欲望?这些剧里没有交代清楚,大概编剧或导演都想营造一种循序渐进的情感状态,但即便如此,子君也必须有一个魅力点,而且是贺涵在其他人身上看不到的。
           站在贺涵的角度,阅人无数千帆过尽,刚才那些又都不应该,也不对。如果需要设置一个这样的点,我个人觉得“自信”比较好。
           唐晶于职场上是贺涵调教出来的“自信”,而骨子里或生活中她并不,否则便不会逃避,面对Vivian的挑衅也不会私下诸多质疑思考;罗子君离婚过后一无所有的时候自卑到极致,若重新站起,自信这一特征是特别好的立足点,从内到外,全然改观。况且贺涵我没记错是有美国背景的,米国啊,confidence多么的charming。
           播到现在,贺涵经常给我一种他不应该这么做啊的感觉,比如段晓天,没必要非由他出面找到子君上层直接喊话,职场中有多少种整死人的方法啊,他随便传授一种让罗子君自己动手完全可以。再者面对唐晶和子君,都去挑婚纱了还不敢正视自己的心里的天平,这,这说不通啊。
           万万没想到,智商先掉线的,竟然是贺涵。

    --------------------------------------
           补个小Ending。
           我就看到33集,后边的没看也不准备看啦。

           这篇文章写的比较早,开播之际期待度很高。
           前半部分(节点差不多是唐晶去港之前)角色塑造多一些,后半部分着重讲剧情,当然角色和剧情总如齿轮咬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我个人认为,前半部分对每个角色的定位是没问题的,比如子君的茫,俊生的弱,唐晶的强,贺涵的稳,甚至辅助人物老卓的“有故事的男同学”,后半部分加入跌宕起伏的点,略可惜对原角色塑造作用不大,有些还形成了累赘。就像本来是凉拌黄瓜,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糖醋排骨,后来炖在一起,大杂烩的味道出来了,每道菜的个性反倒没了。
            最后,不是所有情节都要被上升到三观和道德准则讨论。法国哲学家萨特Jean-Paul Sartre说过:没有任何普遍的道德准则能指点我们应当怎样做,世界上没有任何天降标志。
            看剧嘛,就图一乐。


    其他作品链接
    职业故事《女房产经纪》https://read.douban.com/ebook/36502734/
    新连载《理短情长》https://read.douban.com/column/7561732/
    【详细】
    86466153
  • “ωǒ”惔嗼
    2009/9/24 12:45:00
    缓解压力功效
    悬念不是很够,但是也让人茶前饭后多了又一讨论话题。笑,是缓解压力的方式之一,而本片就有此功效!开心一点,笑容多一点,工作事业也顺心点,笑对人生!
    悬念不是很够,但是也让人茶前饭后多了又一讨论话题。笑,是缓解压力的方式之一,而本片就有此功效!开心一点,笑容多一点,工作事业也顺心点,笑对人生!
    【详细】
    239072
  • 南风
    2022/10/9 14:07:56
    当下青年

    《明天会好的》像是papi送给现在年轻人的一个礼物,小小的,但很有诚意。电影开头的一句话,“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大概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也恰恰是此时此刻我心中所想。电影很真实,不矫情,反映的恰恰是这一代年轻人真实的想法和心境:不想顺从于平庸的人生,想探索和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但世界太大,成功不易,追求理想往往是一个看不到尽头也看不到希望的过程,这

    《明天会好的》像是papi送给现在年轻人的一个礼物,小小的,但很有诚意。电影开头的一句话,“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大概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也恰恰是此时此刻我心中所想。电影很真实,不矫情,反映的恰恰是这一代年轻人真实的想法和心境:不想顺从于平庸的人生,想探索和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但世界太大,成功不易,追求理想往往是一个看不到尽头也看不到希望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忍受孤独,需要耗费青春,而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影片中对爱情的描写很动人。萧渝和季野的爱情纯粹而无所顾忌,像屋顶上被风吹得胡乱飘着的烟,像草原上撒欢跑着的马,像山涧里疯了似的狂泻的水,因为它是从两颗相互取暖的心里发出来的,抵挡不住,野蛮生长。电影结尾像是窥探了每个普通人的人生,萧渝依然在坚持,但没有获得成功,而季野开始有了起色。现实往往是这样,当自己还在困顿郁闷的时候,别人已经迎来了希望。相比于强行圆满,这样的结尾更能鼓舞人心,故事里的主人公尚在追寻,我们又怎能轻易放弃。每一个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独立人格的你,都可以去这部电影里看看自己!

    【详细】
    14695482
  • 破十诫?
    2021/2/18 10:13:49
    OP美术风格X比亚兹莱 影像对比
    奥伯利·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1872年8月21日-1898年3月16日),是十九世纪末英国插画艺术家之一,受到过日本艺术的影响,也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 ——[wikepedia] 他的画风受拉斐尔前派、印象派、古典主义、巴洛克、日本浮世绘等风格的影响,但又独具一格,具有强烈...
    奥伯利·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1872年8月21日-1898年3月16日),是十九世纪末英国插画艺术家之一,受到过日本艺术的影响,也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 ——[wikepedia] 他的画风受拉斐尔前派、印象派、古典主义、巴洛克、日本浮世绘等风格的影响,但又独具一格,具有强烈...  (展开)
    【详细】
    13247236
  • 小马神
    2021/7/10 9:50:52
    浪费流量的电影

    神经病一样的剧情,神经病一样的演员,面瘫似的演技,毫无逻辑的线索,简直瞎了眼,女主莫名其妙跟男主跑了,莫名其妙跑出一个大BOSS.后面是抄人家的, 故事一开始,就被尴尬到了,剧情没头没尾,长发男从地下钻了出来,一位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钓鱼的老头掐指一算后,便飞到了长发男的面前,问了他一个哲学问题:你是谁?长发男也不记得自己是谁。 再后来,就是洗澡妹将长发男带回了家

    神经病一样的剧情,神经病一样的演员,面瘫似的演技,毫无逻辑的线索,简直瞎了眼,女主莫名其妙跟男主跑了,莫名其妙跑出一个大BOSS.后面是抄人家的, 故事一开始,就被尴尬到了,剧情没头没尾,长发男从地下钻了出来,一位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钓鱼的老头掐指一算后,便飞到了长发男的面前,问了他一个哲学问题:你是谁?长发男也不记得自己是谁。 再后来,就是洗澡妹将长发男带回了家,此处省略一万个字,长发男发现自己就是上古战神,他在楚国和玄祖展开终极一战,故事结束。

    【详细】
    13666248
  • 暂时迷路的麋鹿
    2009/12/17 21:38:04
    就算过了做梦的时候
    看《白线流》是因着这“就算过了做梦的时候”的标题,从电驴上下载后发现是一个日剧系列的最后一集,一放就是两年,直到今年有时间将它一口气看完。

    17岁到27岁,这些主人公们让观众牵挂了10年。

    演员们随着角色的长大一起长大,他们年少时人物也年少,他们成长时人物也成长的切身体会,但看着他们这样一路走来,仿佛看见行走在这10年中的自己。

    (一)、17岁
    太多
    看《白线流》是因着这“就算过了做梦的时候”的标题,从电驴上下载后发现是一个日剧系列的最后一集,一放就是两年,直到今年有时间将它一口气看完。

    17岁到27岁,这些主人公们让观众牵挂了10年。

    演员们随着角色的长大一起长大,他们年少时人物也年少,他们成长时人物也成长的切身体会,但看着他们这样一路走来,仿佛看见行走在这10年中的自己。

    (一)、17岁
    太多美好的记忆停留在17岁,所谓花季雨季的称谓的确是有道理啊!
    17岁时的自己,过着数学课做英语作业、英语课做化学作业、化学课做生物作业的混乱日子,但每天总是会花很多时间在神话或者泷泽的海报上,好像搜集了他们的海报,自己和他们的距离就近了;也花很多时间在某某校草的讨论上,好像自己学校的校草帅过对面学校的,自己也随之光荣了;还花很多时间在谁又喜欢上谁的八卦上,为自己觉得相配的一对没在一起感到惋惜。
    17岁时的自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幻想自己长大会变得美丽又多金,还会找到一个爱自己爱到不行的白马王子;喜欢五月天诗情画意般的音乐,也喜欢gun&roses或是linkin park的重金属摇滚,坚信没有音乐就活不下去;喜欢看矫情的文字,越是华丽的词藻越是对其作者崇拜得五体投地,相反,对那些记录残忍现实的文字,觉得离自己很远。
    总之,就是做着不切实际梦的年纪。

    (二)、19岁的春
    成人礼之后的19岁,在大学里迷失自己。
    19岁时的自己,拼命地想把高中失去的快乐找回,拼命地把那些没有玩耍够的时间补回。不点名的课不上,点名的课选上;老是弄错上课的时间和地点,笔记记不记都无所谓,反正期末有好学生的笔记复印用来大家复习;即使挂科也没什么大不了,不补考或重修的大学生活哪叫大学。
    19岁时的自己,没事就窝在寝室里,把之前所有想看的电视剧都轮番看了一遍,上课也在想韩剧的结局;抢着看同学的安妮和郭小菊,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
    总之,变成了自己也不认识的自己。

    (三)、20岁的风
    跨越年龄段的20岁,稍微意识到不能再这样混沌下去。
    20岁的自己,发现混沌的人生毫无意义,并不能标榜来得有些晚的叛逆。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该是什么样子,开始发现残忍的现实,开始明白自己每迈出的一步,都会在人生路上留下清晰的脚印。
    20岁的自己,看着那些拿奖学金、入党、英语过四级的同学有些不服气,知道了要想变得优秀必须得努力,他们的确比自己了不起,因为他们比自己先一步认清了现实。
    总之,准备找寻梦想的方向。

    (四)、23岁旅立的诗
    跨入社会的23岁,了解到现实比想象中残忍。
    23岁的自己,每天7点20起床,确保在8点10分之前坐上公车,确保在8点25分之前挤上电梯;忍受随时的呼来唤去,忍受无休止的加班,忍受出粮日发出的屈指可数的工资;没有建议只有服从,没有理由只要结果,没有做不做得到只有怎样去做到。
    23岁的自己,还是不知道自己的梦想到底是什么,只是冥冥中感到自己离梦想的生活越来越远了。想抓住最后的机会同命运来一次抗争,即使始终想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给自己的青春画一个圆满的句号,想给自己一个最后的交待,是对现在的自己也是对过去的自己。
    总之,在不甘心中作最后的挣扎。

    (五)、即将到来的25岁
    即将真真正正使自己变为剩女的25岁,来得比想象中突然。
    即将25岁的自己,会比现在加倍地珍惜拥有的一切。失去过才懂得珍惜和拥有,学友的歌听了十几年,我现在才体会到这几个字的真切含义。
    即将25岁的自己,会努力地干好手上的工作,也许还是会抱怨加班,但绝不再会这么轻易地抛弃一份工作;会频繁地参加同学的婚礼,看着他们由一队队变为一对对,脑中会浮现他们稚嫩的笑容,感叹时光飞逝。
    总之,活得比之前更认真更宽容。

    (六)、就算过了做梦的时候
    就算过了做梦的时候,也不能轻易妥协轻言放弃。
    到那时候的自己,也许对五月天和陈奕迅没有那么爱了,也许对很多事都没有那么在意了,也许有越来越多的烦恼事去焦虑了,但现在的我,仍希望那时的自己,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幻想,相信奇迹的存在。
    总之,给那时的自己加油。

    原文链接:http://laura0303.blogbus.com/logs/54289869.html
    【详细】
    28681941
  • 废物白开水
    2018/8/29 12:00:27
    期待太深容易遭背叛

    期待太深容易遭背叛。

    已经忘了为什么会知道《媚者无疆》这部剧,只是感兴趣了,看了片头,觉得剧组用心了花钱了就追了起来。从第六集公子被逼吃了乳母肉开始,深深的喜欢上了公子,从人设到形象外表的喜欢,隐忍隐忍再隐忍。第一次弃剧是公子摸着晚媚的脸和她说:“你经历的事情还太少,总有一天你会明白自己应该追随的人是谁”。

    我记得微博上马伯庸推荐这本书的时候说它是“小黄书外壳之下的女

    期待太深容易遭背叛。

    已经忘了为什么会知道《媚者无疆》这部剧,只是感兴趣了,看了片头,觉得剧组用心了花钱了就追了起来。从第六集公子被逼吃了乳母肉开始,深深的喜欢上了公子,从人设到形象外表的喜欢,隐忍隐忍再隐忍。第一次弃剧是公子摸着晚媚的脸和她说:“你经历的事情还太少,总有一天你会明白自己应该追随的人是谁”。

    我记得微博上马伯庸推荐这本书的时候说它是“小黄书外壳之下的女权主义”,女主是一个坚韧又努力变强的人。我在晚媚身上看不到这一点。她变强,从不是她自己在争取、在努力,是因为公子喜欢她,偏袒她,公子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她。她甚至不坚韧,除了嘴上一遍又一遍的强调“我要活下去”之外,她没有任何坚持的事情,他的信仰是长安对她的爱情,在公子的杀伐夺断和平天下的志向面前未免格局小的可怜。倒不是说小儿女情长可笑,只是长安在公子面前说着“我从没有让她跟随我,我给她的是自由”的时候,又在晚媚面前说着“我会永远护着你”,而当晚媚说公子总是在俯视她的时候,这个事情就很可笑了,晚媚不也是在长安的庇护之下生存的吗,只因为长安羽翼不够丰满你还看得见些许蓝天就要怪公子能力强大遮天蔽日吗?在这之间我看不见质的差别。

    期待太高总是难免被背叛,所以我对这部剧的评价要低至谷底。

    昨天听说《媚者无疆》完结了,B站提醒我自己追的剧跪着也要看完的时候,我想起来我得看完《媚者无疆》。总体观感再下一个台阶,一个仓促完结,为了完结而完结的故事,终于连脑子也不要了。长安明知打不过刹罗还要去送死,导致刹罗手上多了晚媚的把柄;但是在此之前长安叫嚣公子的时候可是自信的觉得自己能和公子打个平手,而刹罗第一次被长安刺杀闯听竹院的时候可是说过刹罗+邢风说不定能和公子打个平手。和公子一个战力水平的长安打不过刹罗,刹罗又打不过公子,真的是个严密的设定呢。

    最有意思的晚媚最后一幕,抱着黑猫,仿佛沧桑的自言自语着。沧桑?怕是和晚媚最不搭的气质,除了自己作死自己,她经历过什么?或是编剧对女权有误解,女权=玛丽苏?有复数个男人喜欢一个女主,为她不计生死,抛头颅洒热血的付出就是女权?

    女权主义不是女性特权主义,不是玛丽苏,不是被男人爱着信仰着天真的爱情,不是《媚者无疆》。

    【详细】
    9622954
  • 调反唱唱
    2018/3/8 17:20:58
    求求你表扬我

    文_调反唱唱

    网络的普及化意味着社会关系的重组,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的失意者,可能在网络上春风得意。网络给了人们身份重塑的机会,还不止一次。

    英格丽长相普通、性格孤僻、不常出门,是一个被大众冷处理的人物,因为长时间地沉浸在社交网络中,性格变得越来越窄化。在instergram上互相点赞的网友结婚没有邀请她,英格丽就大闹婚礼现场,朝网友眼睛里喷辣椒水。英格丽的出场就是

    文_调反唱唱

    网络的普及化意味着社会关系的重组,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的失意者,可能在网络上春风得意。网络给了人们身份重塑的机会,还不止一次。

    英格丽长相普通、性格孤僻、不常出门,是一个被大众冷处理的人物,因为长时间地沉浸在社交网络中,性格变得越来越窄化。在instergram上互相点赞的网友结婚没有邀请她,英格丽就大闹婚礼现场,朝网友眼睛里喷辣椒水。英格丽的出场就是一个疯女人的形象。因为她病态的恶劣行为,英格丽其实是被排除在正常社交圈之外的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在网络社交中会一败涂地。

    网络社交最开始只是现实社交的延伸,现今它越来越占据重要的位置。从本质上来说,在现实社会中要想成为社交达人所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素养,诸如个人魅力、举止得当、积极乐观、文明礼貌等,对于网络社交来说,同样重要。但问题在于,因为网络的局限性,信息的碎片化,人们更容易得到窄化的信息,特别是在诸如instergram、脸书这样的社交媒介,网络大V懂得自我营销,他们向网民们呈现的,是经过自我筛选的形象。所以说,网络社会给了英格丽在毁掉自己形象之后,重新塑造完美形象的机会。

    为此,英格丽瞄准了一个可以利用的网红目标泰勒。在这个已经有几百万粉丝的网红身上,体现出人性中虚假的一面,这种矛盾性从侧面也透视出网络的欺骗性。比如泰勒在instergram上发的高颜值甜点,其实难以下咽;得到巨多粉丝点赞的婚礼,其实一塌糊涂;她反复引用的高逼格书籍,其实自己并没有读过。从泰勒的老公那儿,英格丽得知,这个现今的网红在几年前也不过是个一无所知的小女孩罢了。泰勒的虚伪和过往都让英格丽更加兴奋,她在泰勒身上看到了自己成为未来网红的可能性。

    在网络社会里快速成为被人羡慕的对象,必须要懂得套路。片中有这样一幕,在泰勒对眼前这位突然冒出来的有钱女孩开始报以信任时,她邀请英格丽与她合影。蓝天、白云、沙漠、热带植物、服饰、动作、表情、拍摄角度、构图等等,泰勒对一张照片的要求异乎于常人的苛刻,以至于反复麻烦路人重拍。在这张照片里,与泰勒非常专业的pose相反,英格丽的pose就显得非常不自然,站在她的角度上,这是一张相当失败的照片。但英格丽却视为珍宝,不是因为她和泰勒的关系更进了一步,而是因为大V泰勒在上传的这张照片中圈了英格丽,后者的粉丝数量激增。

    不善言谈、不习惯社交场合,英格丽从本质上来说,就不是社交达人的料。所以她对泰勒的一切模仿都只是东施效颦罢了。再者,英格丽成为大V还差很远,目前只是在构筑个人形象,而泰勒已经早就迈过了这个阶段,她急于认识更高级别的网红,渴望因为被更多粉丝喜欢,从广告等合作中捞取金钱利益,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对于泰勒来说,英格丽最多只有一点点金钱上的诱惑,除此之外并没有利用价值。但对于英格丽来说,泰勒是她走上社交达人之路的导师,是不可缺少的“朋友”。两人在关系上的严重不对等,造成了虚假姐妹情的决裂。

    不过网络世界的起起伏伏就好比着摸不透的人生,影片最后的反转是对网络生态辛辣的讽刺。在网络共和国里,我们习惯了窥视他人隐私,在几秒钟的时间里评判“好人”和“坏人”,在别人的悲伤里凑热闹。那么当这个社会孕育出英格丽这样的“怪胎”时,我们或许都是共犯。

    本文刊于《看电影周刊》,转载请务必说明

    92101573
  • 爱飙车的老司机
    2022/1/21 16:49:52
    Bad boy for life.
    能让我主动看豆瓣6分以下的电影估计也只有情怀了。 依稀记得最初的嘴炮搭档,上演了很多有趣刺激的冒险故事,时间过去了这么久,除了年龄上的变化,搭档属性依旧还是那么合拍,还是那么搞怪,所以一开始我就对剧情没有什么期待,他倆好好的就行。 结果剧情方面还挺流畅的,没什...  (展开)
    能让我主动看豆瓣6分以下的电影估计也只有情怀了。 依稀记得最初的嘴炮搭档,上演了很多有趣刺激的冒险故事,时间过去了这么久,除了年龄上的变化,搭档属性依旧还是那么合拍,还是那么搞怪,所以一开始我就对剧情没有什么期待,他倆好好的就行。 结果剧情方面还挺流畅的,没什...  (展开)
    【详细】
    14156216
  • xlL
    2021/8/23 0:07:01
    专访西岛秀俊:合作滨口龙介后,将迎来作为演员的转折点

    搬运自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73099517002753

    搬运自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73099517002753

    当看完一场电影,你会被“还不想马上回家”的想法驱使着,重新回味着大银幕带给你的冲击,一个人漫步在街头。又或许你有一个同伴,你会和他热烈讨论起来,甚至忘却时间流逝(而且往往因为太过兴奋,经常是站着说话)。这样的作品,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

    滨口龙介导演作品《驾驶我的车》(原作:村上春树)就是其中一例。我们采访的时侯,还未有获奖喜闻,却确确实实有种奇妙的预感。7月17日(日本时间:7月18日),在第7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上,此片获得日本电影史上第一个最佳编剧奖,以及国际影评人联盟奖、AFCAE奖、普世评委会奖三个独立奖项。

    采访西岛秀俊是在7月4日戛纳国际电影节壮行活动之后。当然,在那时候我们对这部电影灿烂的未来还仍一无所知。但是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与西岛的对话的过程之中,我对“获奖”更加地期待了。(摄影:間庭裕基)

    ------------------------------------------

    13817864
  • 陈赖汉
    2009/5/1 23:54:06
    《拉贝日记》:拉贝伟大,电影平庸
    我不会因为一部电影的平庸而否认拉贝的伟大,而同样我也不会拉贝的伟大而却去承认一部平庸的电影。虽然《拉贝日记》在德国获得大奖,但这并不代表这是一部表现南京大屠杀的好电影。《拉贝日记》给我带来的失望超出了我的预期,在这部影片里我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震撼,甚至没有什么感动。这部拍给西方人看的“拉贝小传”虽然也只有两个小时的片长,却让我感到是如此冗长,我不知道在影片的播放过程中看了多少次时间,《拉贝日记》“
    我不会因为一部电影的平庸而否认拉贝的伟大,而同样我也不会拉贝的伟大而却去承认一部平庸的电影。虽然《拉贝日记》在德国获得大奖,但这并不代表这是一部表现南京大屠杀的好电影。《拉贝日记》给我带来的失望超出了我的预期,在这部影片里我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震撼,甚至没有什么感动。这部拍给西方人看的“拉贝小传”虽然也只有两个小时的片长,却让我感到是如此冗长,我不知道在影片的播放过程中看了多少次时间,《拉贝日记》“循规蹈矩”到没有任何惊喜,甚至没有一个高潮点来引发观众的共鸣,影片如同流水账一样,平庸到没有让人想重看一遍的欲望,而在走出影片后,脑海里那刚刚看过的影像也正立刻慢慢消散,《拉贝日记》给我便是这样一种极度模糊的印象。

    背景般的中国人

    说到刻画那场浩劫中真正的主角中国人,我就不能不提到《南京!南京!》。导演陆川在接受杨澜时采说道,那一个个特写的中国人的脸庞是他照着真实的照片尽量寻找长相相似的群众演员来化妆扮演,而这便使《南京!南京!》里那一张张茫然、无助却带着点刚毅的脸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在《拉贝日记》中,导演罗瑞·加仑伯格却依然采用了一种最为平庸的手法来塑造中国人。只有在拉贝选择那20名士兵时,镜头了给了那些士兵一些镜头特写之外,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中国人已经完全沦落为了这部影片中的道具。除了张静初这个所谓的主演和拉贝先生的司机之外,我几乎想不起电影中有哪张让我难忘的中国脸庞。

    当影片中的中国人无法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之后,影片中浩劫给人所带来的震撼则要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或者说,《拉贝日记》的故事核心是完全转移到了拉贝此人身上,因此甚至可以说这场浩劫中在《拉贝日记》中已经完全成了成就影片中那个拉贝的光辉形象的一个活动的背景板。

    而同样的问题也在屠杀桥段中可以看到。在预告片中被大肆渲染的“多米诺骨牌屠杀”桥段则是我在影片中看到最为难受的桥段之一。但这并不是因为屠杀的残忍,而是对该桥段中所表现出的造作感到难受。在桥段中,那些中国士兵已经完全彻底地被道具化,在机枪扫过之时,居然没有一丝要躲避反抗的意思,完全按照导演的意思在特定的时间并以相同的姿势倒下,毫无生命的道具也不过如此了。

    当有的电影试图还原那张浩劫中的每张脸,而有的电影却用粗糙的大笔将中国人一笔画过。《拉贝日记》中的中国人都在拿着聚光灯,只不过他们都站在聚光灯的背后,光芒全部落在了电影中的拉贝身上。由此不得不说,有时比比,才知道哪部影片更有诚意。

    恶俗桥段的放肆堆砌

    陆川在将五个小时的电影剪到了两个小时之后,原本剧本中存在着三角恋剧情被完全删除,以至于我们在现在公映的《南京!南京!》里完全看不到有几个角色之间原本存在的感情纠葛。

    事实证明,删除比保留更加困难。

    诚然,加入几个主角的感情纠葛后,会让影片显得更商业更吸引观众一点,然而这必须要看是什么影片。将这种无谓的感情戏掺杂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便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腻味。商女不知亡国恨,老外不知屠城痛。南京大屠杀这场浩劫对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眼中似乎仍然太过遥远,从他们彻底将中国人沦落为一个个只会呼吸的道具可以看出,他们似乎还远远没有了解到这场浩劫给中国人带来那种难以抹灭的痛,而是在用一种纯国外的思维来打量这场浩劫,因此他们更关注这场浩劫上的外国人,对发生在这场浩劫上的莫须有的异国恋则更加有兴趣点。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惯性思维态度甚至是霸道不负责任的,这不禁让我对《拉贝日记》的诚意表示怀疑。因为在影片中将张静初的爱情戏份删除,对影片的剧情几乎没有任何影响,相反会让剧情更加紧凑点。而偏偏就是这对表现影片主题毫无帮助且和历史完全无关的恶俗剧情,在影片中以“战场中的浪漫”的名义肆无忌惮地游荡在血和尸体之上。

    而影片中的恶俗之处远不止这一处。

    我不明白外国人是否真的能理解在这场浩劫中出现所谓的欢呼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劫后余生固然可喜,但远远不会达到影片中那样欢呼雀跃的程度。这种将人从死亡线上拉回的激动更多的是一种悲乐,而不是影片中那种没心没肺的狂欢。然热这种欢呼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影片中出现。而最让人难以忍受的便是最后拉贝离开南京的桥段,且不论这场戏是否符合史实,单单那些那些衣冠鲜亮的且满脸红光的群众演员,就让我难以感受到他们刚刚经历过一场死掉无数中国人且缺乏充足食物的浩劫。无论拉贝拯救了多少人,但在这场死了30万人的浩劫中,任何的欢呼都是刺耳的。至此,这部影片中的中国人已经完全成为衬托拉贝光辉形象的元素了。

    《拉贝日记》的结尾,必然成为最恶俗的桥段之一。

    毫无亮点,平庸到底

    “毫无亮点,平庸到底”——这八个字就是我对《拉贝日记》最直接的印象。这是一部无论从尊重史实的程度上还是从一些虚构的剧情上来看,都有着太多太多瑕疵的影片。这部耗资2000万美元的“大片”,空有还原历史的想法,却缺乏还原历史或者是传达真相的能力。对浩劫缺乏足够尊敬的描述,而影片里和日军的交涉以及安全团内部的矛盾这些本可展开的剧情又浅尝辄止。这部平庸到极点的影片甚至比不上好莱坞标准流水线的作品,至于比肩《辛德勒名单》那更是天方夜谭。虽然影片中的演员都有着出色的演出,尤其是扮演香宫鸠彦的香川照之更是令人尊敬。如果没有这些演员,那么这部影片甚至连平庸都谈不上。

    拉贝是伟大的,但这部《拉贝日记》却离伟大有着太过遥远的距离。
    【详细】
    20062282
  • 华子
    2015/6/27 17:57:15
    可悲
            整部戏看完后,我看到了国产电影的未来。
            幸运的是她教会我们不要放弃,同邪恶力量作斗争。小时候的一句‘’我会去接你的‘’,为了这句承诺苦等十几年,男主角也没有让我们的女主角失望,但现实却那么的残酷,男主角
            整部戏看完后,我看到了国产电影的未来。
            幸运的是她教会我们不要放弃,同邪恶力量作斗争。小时候的一句‘’我会去接你的‘’,为了这句承诺苦等十几年,男主角也没有让我们的女主角失望,但现实却那么的残酷,男主角如同一只狗一样的活着,成为别人手下的赚钱机器。但是他不认命,为了自由,为了爱情奋斗到底,凭一双拳打出一片天(我想这也是拳霸风云的由来吧),老天却开了一个玩笑,这对鸳鸯最终阴阳相隔,看到这里我哭了。对老天的不公?还是这对苦命鸳鸯的无奈?出了电影院我笑了,因为我羡慕他们,羡慕他们纯真的爱情,羡慕他们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战胜困难,纵使悲剧的结尾,他们曾经的拥有却是一份无价的回忆,短暂的拥有胜过多少人的一辈子。
          不幸的是我看这部电影时整个电影场不到五个观众,让我感到很可悲。前不久上映的战狼我也看了,很客观的说没有这个片子好看,但是票房却不到战狼的一个零头,这是因为没有大牌?还是因为一个杜海涛?
          悲哀,整个民族的悲哀,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谩骂,我......这不仅仅是对杜海涛的辱骂,或许你觉得我夸大其词,前不久的两部外国大片都获得接近二十亿的票房,还有以前的诸多圈钱大片,大家难道还没有觉醒吗?每年从我国捞走上百亿人民币,还是大家舒坦日子过久了?印证了一句“好了伤疤忘了痛”。(个人情绪失控)
           不是说不让大家看外国片,我也很喜欢看外国大片。只是希望大家能够客观对待,给国产电影一点空间,也给自己一个尊重,没有看过就不要乱发表意见,电影组付出那么多,你看都没看就送上一堆谩骂。如果当年的“小板凳”因为嘲笑而放弃,如今的科学会落后很多年。我相信国产电影的工作人员会挺起来的,加油!难道你不想自豪地说我们自己的某某片子在美国大卖多少多少亿票房吗?中国功夫能够走进牛津字典,中国电影也可以!
           最鄙视的就是跟风的人,看都没有看在那辱骂,中国怎么教会你写字了,难道就是教会你辱骂?教会你不思考吗?沉思中........
        
    【详细】
    75111096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