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47309
  • Hangain
    2018/5/16 15:57:34
    你的嘱托

    还是那张平淡寡味的脸,还是那个瘦削的身材,林秀晶演绎了一个忍辱负重的母亲。

    孝真是一个不婚主义者,却找了一个三婚的丈夫结了婚,婚后不久,丈夫因车祸离世。三年后,选择抚养亡夫已经上初三的儿子钟旭,当他的监护人。32岁的她原本有一个学院,衣食可以无忧,偶尔还可以去喝喝咖啡,不承想因为钟旭生活脱离了原有的轨道。

    这部电影里有形形色色的母亲,可以说是母亲众生像,一段段感情,一

    还是那张平淡寡味的脸,还是那个瘦削的身材,林秀晶演绎了一个忍辱负重的母亲。

    孝真是一个不婚主义者,却找了一个三婚的丈夫结了婚,婚后不久,丈夫因车祸离世。三年后,选择抚养亡夫已经上初三的儿子钟旭,当他的监护人。32岁的她原本有一个学院,衣食可以无忧,偶尔还可以去喝喝咖啡,不承想因为钟旭生活脱离了原有的轨道。

    这部电影里有形形色色的母亲,可以说是母亲众生像,一段段感情,一个个生活串联在一起,母亲对子女的嘱托,子女对母亲的爱。

    在孝真的母亲看来,如果不是意外生下孝真,她的人生会更精彩,虽然每次见面都要对女儿的生活唠叨几句,但是唠叨的背后还是关心的爱。

    孝真的闺蜜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和当今社会里大多数女孩一样,工作结婚生女休假,平淡而幸福。

    钟旭的姥姥,操劳一辈子,女儿早早离世,还要照顾外孙,老年却得了老年痴呆,在疗养院度过余生。

    钟旭的第一位养母,也是钟旭记忆里的母亲,因为生病离开了家,给钟旭的童年也带来了伤害。

    钟旭的初中同学,问题家庭的女孩,未婚先孕的妈妈,怀孕后自己做主生下孩子,她知道没有能力抚养孩子,也给不了孩子幸福,所以显得很理智,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为幼小的她选择适合的家庭,表面狠心决然的背后是一颗未成熟却又坚强的心。

    最后是孝真,没有做过母亲,是一个可以直接当奶奶的女人,在她坎坷的人生里,还要为亡夫抚养只见过一面毫无血液关系的人,这种选择无疑是最伟大的,宛如冷漠社会里的一把温暖的火苗,照亮人们的心,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新学期以为是自己的书,可发现上面涂满了鸦,因为涂鸦太厉害了没法看清,况且前面还掉了页,所以就想不看。但是不管怎样逃避,却也改变不了这本书所有者的属性……”

    人生也是如此,不管是怎么样的人生也是自己的人生,总要去面对。

    【详细】
    9371800
  • 输入昵称
    2017/12/3 13:16:09
    电影的结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并不单纯是一部环保片,甚至可以和环保毫不相干,比如,我们完全可以将温室危机换成其他元素而不影响电影的结构和内涵。把它当做环保片看待,会错过原著或者导演想表达的东西。故事的背景可以被理解为,这样一个无法分割开种种罪恶的世界,应不应该被拯救,应该被谁拯救。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并不单纯是一部环保片,甚至可以和环保毫不相干,比如,我们完全可以将温室危机换成其他元素而不影响电影的结构和内涵。把它当做环保片看待,会错过原著或者导演想表达的东西。故事的背景可以被理解为,这样一个无法分割开种种罪恶的世界,应不应该被拯救,应该被谁拯救。地...  (展开)
    【详细】
    8961252
  • 青石
    2020/3/29 13:07:35
    好看还不火!播出9天还没评分,导演自夸:特效是好莱坞级别的

    要说近期比较火的国产剧,《三千鸦杀》绝对算一部。

    尽管已经上线9天,但它还是能牢牢占据全网热度榜前三名。在为热度榜提供贡献的话题之中,关于剧中“AI换脸”术的粗糙绝对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要说近期比较火的国产剧,《三千鸦杀》绝对算一部。

    尽管已经上线9天,但它还是能牢牢占据全网热度榜前三名。在为热度榜提供贡献的话题之中,关于剧中“AI换脸”术的粗糙绝对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12449287
  • 木卫二
    2014/9/30 14:51:03
    “今天有没有哭”

    评价《亲爱的》是件矛盾的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相比挨刀子的《投名状》或反被聪明误的《武侠》,这部电影并不坏。哪怕是第一观感以及价值取向上,它也比《中国合伙人》要端正得多,应该值得推荐。陈可辛变通求生存的功力令人刮目,作为一个纯内地化的社会问题选材,陈再次斩断了与香港电影的所有联系。田文军被骗一段,镜头扫过火车站的周遭环境,也捕捉到形形色色的底层国人。一反整体节奏,有如异端组织出现的寻子会

    评价《亲爱的》是件矛盾的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相比挨刀子的《投名状》或反被聪明误的《武侠》,这部电影并不坏。哪怕是第一观感以及价值取向上,它也比《中国合伙人》要端正得多,应该值得推荐。陈可辛变通求生存的功力令人刮目,作为一个纯内地化的社会问题选材,陈再次斩断了与香港电影的所有联系。田文军被骗一段,镜头扫过火车站的周遭环境,也捕捉到形形色色的底层国人。一反整体节奏,有如异端组织出现的寻子会,其实是把富人和中产阶级也拖下水了。通过这些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手段,陈可辛令他们一起出现在这个寻子打拐的现实故事当中,构建了一个银幕上的当代中国,碌碌众生相。如果稍加注意,这些年的中国院线片热衷于抽离现实,规避风险。哪怕是一些号称接地气的青春题材,其实也都是胡编乱造。相比《失恋33天》之类卖座片的空中楼阁,《亲爱的》有真实事件改编为基础,没有了商业类型片的浮夸和不切实际,几位演员的表演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没有明显短板。导演试图在一个法与情的纠缠当中,令当事人和观众的情感得到超越升华,不再有单纯的善恶之争,爱或者恨,人与人的情感超越了法律和血缘。从深圳的城中村开始,田文军寻找一根红线,隔壁家寻找一只猫,引出了潜伏的寻找主题。田文军和妻子因为没有明说的原因离婚,但观众看到的是,他们被分割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层(从工作场所和居家环境可以管窥)。另一方面,失踪的孩子也引出了另一个更大的阶层鸿沟,从新兴的大城市代表深圳到落后的江苏农村,从良心觉醒的事务所律师到自保其身的农民工,他们暂且达成了来之不易的和解,收于一张大网。然而,由于拐卖方的面目模糊,包括在李红琴身上投注的同情,《亲爱的》又很容易让一些观众左右为难,满足于奇情,满足于煽情,满足于感动。本是天经地义的打拐行动,突然变成了伦理道德的夺子大战,这是陈可辛的聪明之处,消除了黑暗、屏蔽了丑陋,但这亦是这部电影的最大软肋——居然没有一个主要或次要人物是被憎恶的。同《中国合伙人》的视点游弋一般,《亲爱的》也完成了一个突如其来的逆转。电影中段,第一视角从田文军变成了李红琴,最后看着,它又更像一部群像戏。如果题材更为深入一些,那么,田文军和妻子应该反过来思考为人父母的责任。寻找孩子,不如说是寻找父亲和母亲身份的意义所在,而不只是简单的寻找亲生骨肉。但陈可辛显然有着更大的野心,李红琴被处理成一个缺乏文化但又拥有母爱的人物角色,她被封建传统的生育压力所拖累,求子不得。然而,这种案例在儿童拐卖案例中显然是极其罕见的存在,并且,也拉低了整部电影的立意和调性。一个软绵绵的《亲爱的》,它要的其实还是今天你有没有哭。如果对比寻子的关键情节和李红琴独闯福利院,那么,《亲爱的》完全倾向于人物内心的情绪酝酿,制造着情感阻隔,而非打拐过程的困难重重。它没有被拍成一部特色类型片,而是一部华语专有的通俗文艺片(文艺片≠艺术片)。大概是下三滥的煽情电影看太多了,拥护影片的观众特别害怕有人说这部电影煽情,仿佛一旦和煽情发生关系,整部电影的格调就上不去,票房也不会卖座。但说实话,这些都是杞人忧天。由于立足现实主义,《亲爱的》会揶揄叱呵公检法系统,也会关注到那些久治不愈的现代病,令中国的社会状况和政治、经济交织在一起。哪怕《亲爱的》只是引发公众对路边乞讨小孩的关注和实际行动,那么,它也超越了许多没心没肺的院线电影。并不是说,电影一定要有警醒世人的作用,兼负道德标兵。可是,歪风邪气的中国电影,确实欢迎《亲爱的》,无论你是沉溺于伤感无法自拔,还是为那些依然在寻子路上的人们而有着清醒的感动。不出意外的话,《亲爱的》大概会成为仅次于《甜蜜蜜》,最受好评的一部陈可辛作品。做出这样的评估很简单,连《中国合伙人》都能让内地观众集体高潮,那么,《亲爱的》显然会cry me a river。无论是黄渤的独角戏,还是赵薇的大眼睛煽情,或者是张译那无言的沉默,每个观众被击中的地方不尽相同,但相似的结果,大概是会在电影院里落泪。这样说的原因当然不是为了鼓吹《亲爱的》有多经典,它并不是陈可辛最好的作品,只是,它出现在这个国庆档,出现在2014年的中国电影市场,那么,它是一部生逢其时的电影。如果说,陈可辛在前作是有所投机,那么,即便这一次依然是聪明取巧,他也是站在了更妥实的地方,不仅政治正确,而且情感正确。这部电影没有呈现出《盲山》那样的压抑恐怖气氛,也没有变成《追击者》那样的快节奏电影。几乎可以说,整部电影没有一处场面跟恐怖或者阴郁沾边——除了张译讲述的吃猴脑,把普遍典型的社会问题归为了一个人的因果业报。在这种明亮氛围下,《亲爱的》让明星饰演普通人,让观众感受那些周围的事。这一代年轻人,在他们的成长记忆中,几乎都有各种人贩子拐卖小孩的传说或流言。有些事确实有其事,有些则父母吓唬小孩的玩笑伎俩。在我的家乡泉州,作为儿童拐卖的一大流入地,它的名声不甚光彩。原因就在于此地封建思想残余势力严重,重男轻女,妇女更是被生育负担所绑架,香火不能断。如同那句“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如果没有市场,也绝不会有拐卖。《亲爱的》避开了拐卖的真实罪恶,转而选择了以亲情化解难题,稀释观众反感的社会阴暗丑恶。但现实中,人贩子是绝对不可能帮你养小孩,小孩留在身边就风险,必须赶紧脱手。小孩被拐走的事情我没见过,不过,那些因为不同原因(例如躲避计划生育政策)而寄养在农村某家的小孩倒是有好多例子,亲眼目睹。寄养三五年后,当风声过去,小孩子到了学龄,这个时候,父母的出现就会引发一场撕心裂肺的情感争夺战。不过,由于血亲压倒一切,即便收养的老人有再多不舍,他们也知道孩子不是己出,无力扭转。相反,孩子由于不谙世事,他们会表现得更加强烈的痛苦,甚至会有成长阴影。某种程度上,如果去掉拐卖这一恶名,那么,《亲爱的》其实正是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情感伤害是不可避免的存在。所以,我不太认为,《亲爱的》的力量是来自于那些泪水,是煽情的洪流。在我看来,当黄渤以为自己终于赢了,结果发现,自己反而是个输家时,他的痛苦才是更加真切的。相似的还有赵薇,当她以为终于有了赢了的希望和可能,结果她也发现,自己一直是个输家。对孩子的爱不仅捆绑了这几个人,那些离散的家庭,也捆绑了无法挽回的人生时间。这些反反复复的迂回当中,《亲爱的》正视了中国人的情感真空和道德困境,这在眼下的院线电影里是极其罕见的。好在,电影毕竟不同于现实,电影强化了情感的撕扯,激化了矛盾的冲突,而在现实中,生活自有一套应对难题的解法。

    71152815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