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集中营的黑暗历史已经有很多文艺作品从不同视角呈现,但是从普通人逃离集中营角度展示,在我的记忆中是第一部,而且是成功逃离最黑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之一的比克瑙,这确实是个好题材。
影片的集中营场景搭设也确实用心,看得出来导演也很认真,想拍出一部思想深刻的好电影。但是看完影片,感觉确实没拍好。
纳粹集中营的黑暗历史已经有很多文艺作品从不同视角呈现,但是从普通人逃离集中营角度展示,在我的记忆中是第一部,而且是成功逃离最黑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之一的比克瑙,这确实是个好题材。
影片的集中营场景搭设也确实用心,看得出来导演也很认真,想拍出一部思想深刻的好电影。但是看完影片,感觉确实没拍好。
从个人角度,想看此片的动机就一个:这两人如何在魔窟生存下来并成功逃离的?这其中有太多的东西吸引我。至于纳粹的罪恶残忍、毒气室、一直冒烟的焚尸炉烟囱、堆积如山的尸骸……这些在无数影片甚至纪录片中都展现的很充分了。
遗憾的是影片在叙事上依然将两人逃离过程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将重点放在了试图揭露和探讨纳粹罪行这些历史定论上面。
作为普通人,多数并不知道这种灾难何时降临,更不知道灾难面前如何自保求生,南京大屠杀时束手走向万人坑的中国民众、麻木的走向毒气室的犹太难民,坐以待毙,待宰羔羊,这才是灾难面前最普遍的人性。这两人的抗争其实是很好的范例,是人性最珍贵的闪光点,也是最能吸引观众的地方。但是却被导演忽视了。
1938年,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瓜分了捷克斯洛伐克,捷克也沦为德国法西斯的后勤基地和兵工厂。1940年,德国在波兰建立奥斯维辛集中营,1942年,海因里希在万湖会议确定了犹太人最终解决方案,有组织有计划的种族灭绝开始实施。本片故事是1944年,德国已经加快了种族灭绝速度,并试图销毁犯罪证据。
此时,两人逃出集中营,是在德军占领的波兰,逃回捷克,依然是德军占领之下的捷克。此时,欧洲基本还在德国铁蹄之下,全世界都不知道德国在集中营的滔天罪行,直到1945年胜利前夕,苏联红军和盟军发现一个个尸骸遍地的集中营时,纳粹的罪行才由战地记者的影像传播到全世界。
影片只是简单交代了两人身份是犯人抄写员,哪年进集中营?如何认识?如何活下去的?如何计划逃跑?实行连坐的其他犯人为何要帮他们?他们怎么就知道要收集材料带出去?在纳粹阴云笼罩世界、家乡沦陷的背景下,他们又能告诉谁?谁会相信?波兰对他们是异国,家乡已沦陷,他们计划的逃跑路线是如何定的?
这些我最想看到的越狱细节通通没有,导演只是努力想把两人拔高到拯救世界的英雄的高度,或者辛德勒那种煽情的感觉,可惜看的我直呼遗憾。
对观众来说,这两人不愿坐以待毙,不愿屈服,勇于抗争,并且最后逃出生天,这已经是我们这些羔羊心中的英雄了。
至于揭露纳粹罪恶,将纳粹钉在历史耻辱柱,那是纳粹垮台、纽伦堡审判时由国际社会做的事情,普通捷克人、红十字会在1944年根本做不了什么,能保存好证据并且活下来已经很难得了。
即使今日,依然有少数群体和个人在否定纳粹集中营和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本片这种普通人的亲历其实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但是这种题材要拍好还是有难度的。
—有个人…能懂我。我好像也能懂她。—喜欢吗?—悲伤。
—为什么?
—她能懂我,让我觉得悲伤。
看到第四集结尾,大叔平淡而戳心的寥寥几句和智安第一次被触动的眼神狠狠击中了我。而听到这句话,遭受欺辱毒打,饥饿病痛都面无表情的智安,眼睛里第一次有了脆弱的泪水。
因为她和我承受着一样的沉重,压抑而麻木地活着。
因为世界上那么多人,好像也只有
—有个人…能懂我。我好像也能懂她。—喜欢吗?—悲伤。
—为什么?
—她能懂我,让我觉得悲伤。
看到第四集结尾,大叔平淡而戳心的寥寥几句和智安第一次被触动的眼神狠狠击中了我。而听到这句话,遭受欺辱毒打,饥饿病痛都面无表情的智安,眼睛里第一次有了脆弱的泪水。
因为她和我承受着一样的沉重,压抑而麻木地活着。
因为世界上那么多人,好像也只有她懂我的苦痛。
所以悲伤啊。
我想,如果能像智安一样“窃听”到每个人的生活,拥有上帝视角,听到那些疲惫的叹息,沉默的妥协,每一次深夜的哭泣,你会发现,每个人其实都是极平凡而不幸福的。
哪有那么多俊男靓女,豪宅派对,每天除了爱情不用考虑吃什么,有没有钱花。
生活中,99%的人都在为了面包活着啊。
你不会是李智安,也不是大叔。但你也一定有过在黑暗里沉默哭泣的夜晚。在街角压抑疲惫地看着路人,低头叹息的时刻。
这就是编剧充满人性关怀的表达和对内心情感的精妙掌控。也是近近年来韩剧倾向现实派的理由。
贴近每一个平凡的人,并给他们以慰藉。不得不说,这一点上,韩剧比目前大部分国剧已先进很多。所以无论剧情走向如何,这部剧的情感基调和最高任务已经足够打动我。
剧情线到第四集已经完全展露,智安和债主的恩怨,我之前猜到可能是智安杀害了债主的家人,果不其然。但看到智安为救奶奶失手杀人的呈现,和奶奶焦急地比着手语问“脸怎么了”的时候,仍觉痛心。15岁的少女,在破碎负债的家里和不会说话的奶奶相依为命。从小也一定没有过被好好照顾,更别提呵护宠爱。一个本该像花一样的少女,一路摸爬滚打地生存。
大叔说,冷漠厌世的背后其实是在讲述着那段不堪回首的人生。而智安的人生,至今为止就一直在这样冷酷绝望,灰暗得像她的衣服一样的气氛里前进着。
有些评论说不太相信现实中会有李智安这么丧的人。我只能说,那只是你没见过而已。现实中,只能有比她还惨的人。因为这是现实。不是那些广告和偶像剧里呈现出的完美幻象。
有人说主角的三观问题,而我恰恰觉得这就是体现角色的血肉丰满之处。一个完整的人永远是有善恶两面的,生活的天秤会决定他倾向于哪个方向。智安背负的沉重,决定了她必须为了生存妥协掉尊严,和原则。而也正是我们需要用温暖让那架天秤滑向善良的理由。
办公室里那些不理解她的人,也是人性使然。试想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这么一个板着脸不说话,对谁都没好气的底层打杂工,你也不会喜欢她。
你也无暇关心她是不是每天都在吃剩饭,被债主毒打,自己扛起一个破碎的家。为了钱放弃自己的一切,甚至内心仅有的温情。
大部分人,都已被生活打磨地麻木而不自知。
智安不是不知道大叔的诚实正直和善良,但她要打碎这一切。听到大叔在酒桌上说,早熟的孩子都受过伤害,她骂了一句畜生。她不允许这样的温情动摇她。
她要钱,要继续冷酷地活着。
可以预见后面大叔在道俊英和IU的联手之下遭会遇更大的动荡,同时承受失业和被亲人朋友背叛的悲剧,铺起高潮,智安内心的温情会被逐渐激发。希望结局应该是光亮温暖的。
给那些平凡的人最平凡的慰藉。至少在前四集里,我认为编剧和导演做到了。用追求写实的人物和平淡的叙事让大部分普通人能够感同身受。
配乐和剧情节奏很贴,缓缓流淌,在压抑中不失平静温暖。加分。画面的电影质感和后期时不时搞些实验性的特效,加分。
总体越来越期待之后的剧情走向,希望最终是部能够治愈大家的年度好剧。
组织观看,一开始期望老实不高,但一个半小时倒没有乏味到睡过去。刁钻一点说,这部片子艺术性真不高,故事框架散乱,一段短时间的爱情戏几乎抢去了整部戏的风头,岭南下雪的bug堂而皇之地辣眼睛,等等。但作为一个生在冼夫人故里的人来说,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这句话说出来真的特别有认同感。或许有人认为这种官方教育无谓,但我觉得,即便形式还不够活泼,拍出来的效果也惹人笑场,我们还是一定要多一些这样的电影,
组织观看,一开始期望老实不高,但一个半小时倒没有乏味到睡过去。刁钻一点说,这部片子艺术性真不高,故事框架散乱,一段短时间的爱情戏几乎抢去了整部戏的风头,岭南下雪的bug堂而皇之地辣眼睛,等等。但作为一个生在冼夫人故里的人来说,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这句话说出来真的特别有认同感。或许有人认为这种官方教育无谓,但我觉得,即便形式还不够活泼,拍出来的效果也惹人笑场,我们还是一定要多一些这样的电影,弄得多了,我相信总能好起来,人的认同感也会越来越高。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幕味儿”
要评论佩德罗·阿莫多瓦的新作实非易事。这位71岁的西班牙国宝级的导演的创作精力和能量实在惊人。上一部作品《痛苦与荣耀》在戛纳广受赞誉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幕味儿”
要评论佩德罗·阿莫多瓦的新作实非易事。这位71岁的西班牙国宝级的导演的创作精力和能量实在惊人。上一部作品《痛苦与荣耀》在戛纳广受赞誉、并让安东尼奥·班德拉斯登上影帝宝座,之后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他从当届的评审团主席卢奎西亚·马特尔手中接下终身成就金狮奖……这些画面如隔在昨,今年6月份,新作《平行母亲》刚刚杀青,并被选为今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最终,本片的主演、阿莫多瓦永远的缪斯佩内洛普·克鲁兹成功抱走“最佳女演员”沃尔皮杯。
《平行母亲》的故事以两位在马德里生活的单身母亲——哈妮丝(佩内洛普·克鲁兹饰演)和安娜(米莱特·史密斯饰演)而展开。哈妮丝在工作中结识了法医人类学家阿杜罗,并拜托他帮忙寻找并确认埋在家乡的“万人坑”墓穴中自己的祖父的骸骨。意外怀上阿杜罗的孩子后,她决定生下这个孩子,并在医院中结识了同样是单身母亲的安娜。却没料到,在两人出院后,围绕孩子,两个女人之间发生了更多交集,她们的生活也因此而改变。
佩内洛普饰演的哈妮丝是影片的绝对主角。在此前访谈中,阿莫多瓦也多次表示,“这部电影几乎是参照佩内洛普而创作的”。而她在片中的表现也不负众望,怀孕和分娩时的痛苦、照顾孩子时的无微不至均透露出十足的烟火气息,全然不见红地毯和杂志封面上的明星风范。
她与安娜的对手戏更是亮眼。两位单身母亲从彼此艰难扶持,到渐渐萌生不一样的暧昧关系,再到得知孩子的真实身份后的不舍,心疼和难过,均诠释得丝丝入扣。而她在安娜和阿杜罗之间的情绪与立场的周转也值得玩味,可以说是其表演的又一高峰,这座沃尔皮杯实至名归。而随着索尼将《平行母亲》推入颁奖季,多家媒体也纷纷预测其或许能再入围一次奥斯卡。
哈妮丝也承载了阿莫多瓦新的女性叙事的企图。一方面,她需要确认自己的后代,即自己孩子的真实身份,却无奈迎来了悲惨的结局,另一方面,她又想要找到自己的祖父的骸骨,在这种对过去的追认和下一代人的确认中,她也不断完成对自己身份的再定义——她既是孙女,也是一位母亲,更是一位女性,不断地疗愈自己内心的伤疤。
摄影师的身份设定值得玩味。表面上,拍照是哈妮丝最主要的谋生手段,更深层意义上,是她观察周围,见证并记录历史的有力武器——或者,是留存那些关于死者的记忆的唯一工具。因此,与“摄影”有关的元素也贯穿了片头片尾的字幕设计。
换句话说,她不再是那个被动观察者和研究者,而是占据了更大的主动权、成为了凝视他人的人——影片一开始便是哈妮丝对情人阿杜罗拍摄写真,将男性处于被凝视的状态之下——这种被凝视的状态,从阿杜罗拒绝成为哈妮丝所怀的孩子的法律意义上的父亲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男性不在场”,仿佛是阿莫多瓦在嘲笑:你们看,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成员”组合,也不过如此而已。
如果说哈妮丝手中还有一点选择的权利与余地,那么对安娜的遭遇,更强化了这种“男性不在场”——自己怀孕后,孩子的亲生父亲与自己的父亲从未露面,母亲忙于事业,照顾孩子的重担只能由自己一力承担。好在她遇上了哈妮丝,给了自己另一个“家”。她与哈妮丝的拥吻与其说是对爱情的渴望,倒不如说是一种对发自“母性”的关爱的渴求与寻找。当她得知自己的孩子没有死,自己对孩子的爱与关照,同样出自自己的“母性”时,那份与哈妮丝之间独有的狎昵便消失了,从而转化为两位单身母亲之间的心有灵犀。
即便是像那些献身于艺术事业而没有表现出母性的角色,阿莫索瓦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同情与敬意——当安娜的母亲朗诵起洛尔迦的戏剧《Do?a Rosita la soltera》中的一段独白——一改原作中的悲情形象,她这段未被展示的“戏中戏”的角色不再那么顺从于男女情爱,恰好正与安娜的母亲这个角色本人的特质所契合。
影片最后,哈妮丝又怀上了阿杜罗的孩子,不过她似乎仍打算由自己抚养——或者和安娜共同来抚养——这让人想起在《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同样由佩内洛普?克鲁兹饰演的罗莎也是一位单身母亲,她生下的孩子由她和其他的女性共同来照顾。就像阿莫多瓦曾经所言,“家庭是一个基于亲情和爱情的团体,与生理学无关。”
在此前阿莫多瓦的作品中,奇诡的情节与华丽的色彩往往是最为影迷熟知的标签,但这部《平行母亲》和阿莫多瓦此前的作品相比,既没有如《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一般丰富而生动的女性群像刻画以及对“人性”的辩证思考,也没有像《回归》里对于家庭伦理关系的讨论和超现实的暗黑基调,甚至没有《吾栖之肤》一般令人目眩的叙事结构,更遑论早期作品中洋溢着的那股马德里左派电影人的激进与大胆。
但是,该片呈现出迥异于佩德罗以往的作品的思考与视野——在“抚养孩子”和“寻找祖父”的明线下,暗线是对西班牙那段黑暗的历史、那个目前大多数西班牙人都不愿意揭开的伤疤的凝视和回望,即西班牙内战、佛朗哥的独裁统治对西班牙造成的至今难以磨灭的影响。
在西班牙,佛朗哥是一个备受争议、评价毁誉参半的人物。他于1936年挑起战争,为西班牙带来了3年内战,并使战后的西班牙陷入其漫长的独裁统治时期,国际社会普遍将佛朗哥视为法西斯独裁者。但西班牙国内,仍有不少佛朗哥的拥趸,他们多是右派人士,认为佛朗哥在二战中保持西班牙名义上的中立立场,避免了彼时破碎不堪的西班牙再度卷入战争,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下,实现了后来西班牙经济的一度腾飞。
在独裁时期内,大约有15万人被秘密处决,其遗体被丢弃在乱葬岗。哈妮丝辛苦寻找的祖父,便是在这一时期不幸遇害,而这也成为了《平行母亲》最重要的叙事背景之一。直至1975年佛朗哥去世,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开始推动民主转型,西班牙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才起步。
在西班牙社会民主化进程推进的过程中,佛朗哥政权的历史幽魂仍然笼罩,这段威权统治的种种罪行一直未得到彻底的清算。2007年,时任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推动的《历史记忆法》问世,首度正式否认佛朗哥政权的合法性,要求在公共场合“去佛朗哥化”,平反、赔偿受难者。
但这项法律被后来上台的保守派党人马里亚诺·拉霍伊否决,并将本来用于落实《历史记忆法》的国会资金撤回——毫无疑问,这直接意味着对那段历史的逃避。而那些埋在乱葬岗中的遗体,又不知何时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正义。这也是片中理解阿莫多瓦创作意图的另一处重要情节所在——影片再现了拉霍伊的原话:“历史记忆法,零欧元!”
威尼斯首映后的记者会上,接近一半的时间,阿莫多瓦都在围绕《历史记忆法》和与之相关的议题讨论。“我相信西班牙社会对失踪者的家庭应该负有巨大的道义责任”。根据西班牙有关方面的统计,约有11.4万人,甚至超过15万人散落在没有人可以安息的地方。“已经85年了,在失踪者的这笔债务得到偿还之前,我们无法抛弃这段近代史,以及在内战中经历的一切。”电影制片人补充道。
除此之外,当下的西班牙,也正面临新一轮的不同程度的社会分裂——还未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完全走出,疫情的冲击又使西班牙的经济发展雪上加霜,失业率居欧盟前列;独立公投后,加泰罗尼亚独立风波一直难平;而今年7月份爆发的因恐同而发生的塞缪尔·路易斯被殴打致死事件,则让这个在“性别平等”和“LGBT+群体平权”方面世界排名靠前的国家再度陷入舆论谴责的漩涡之中。
于是,阿莫多瓦再度将目光投向历史,投向曾经受过的伤疤——为什么后辈要铭记那些未曾亲身经历过的往事?为什么要撕开旧日的创伤?为什么要一遍遍地追溯过往,寻找源头?为什么历史不容忘却、正义不容诋毁?
哈妮丝只有在通过消化和接受真相来克服自己的创伤和恐惧后,才能展望未来,一个民族也应当如此。因此,“母亲”获得了双重含义:即生下新生命的女性,以及一个尚未好好安葬亡者的国家。
这带来了影片中最有力的一幕:多位女性怀抱着遗像,并肩走向埋葬着她们的丈夫、或者父辈的墓穴。当通过哀悼将几代人联系在一起时,个体的私密性和集体的历史性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拥抱。
由此,阿莫多瓦也完成了对于家庭模式、性和身份的讨论——但最重要的是,谈论女性之于整个社会的意义,因为她们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基础。而独自一人的女性必须凭借她们的本能和信念的力量向前迈进,她们放弃,她们学习,她们奉献,她们战斗。
阿莫多瓦曾表示,“就我而言,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我更依赖于我看到的小说和电影,而不是历史书……艺术是了解历史的最好方式。这就是电影具有重要意义的所在。”当然,他也承认,《平行母亲》刻意关注了某些问题,但仍然是一部“非政治性的电影”。无论是否怀有政治目的,在他的作品中,对人的关怀、对社会的关怀,永远是第一位的,永远是不可撼动的。
就像卢奎西亚·马特尔给佩德罗·阿莫多瓦的终身成就奖的颁奖词的最后,她写道:
“可现在,佩德罗,极右派在世界抬头,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你。
因为我们穿着比基尼,却仍旧泡在一片漂浮着逝者的海域中。
谢谢你,佩德罗。”
全员颜值在线,演技不尬,服化道和画面色调看着舒服,剧情轻松,24集节奏合适,男女主CP好甜,主题歌好听。
有点小缺憾是男主哥哥的剧情前后没有交代清楚,具体就不剧透了,戏还是不错的。
总的来说是一部短小精悍的有青春和探案元素的轻松甜剧。喜欢的~~~~~~~
.............................................
全员颜值在线,演技不尬,服化道和画面色调看着舒服,剧情轻松,24集节奏合适,男女主CP好甜,主题歌好听。
有点小缺憾是男主哥哥的剧情前后没有交代清楚,具体就不剧透了,戏还是不错的。
总的来说是一部短小精悍的有青春和探案元素的轻松甜剧。喜欢的~~~~~~~
.............................................
本剧围绕国际媒体巨头Roy一家的家庭丑闻内幕,剧中Logan Roy及他的四个孩子控制着全球最大的媒乐媒体集团之一,年迈的父亲开始退出公司,而他的孩子则思索如何抓紧机会继承这帝国。
看简介你以为是权力的斗争,结果讲的是家庭的分崩离析,你以为是狗血的抓马,结果是狗血的一地鸡毛。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致郁系的尴尬家庭戏。
没错,包裹在整季的戏谑、滑稽之下,是彻头彻
本剧围绕国际媒体巨头Roy一家的家庭丑闻内幕,剧中Logan Roy及他的四个孩子控制着全球最大的媒乐媒体集团之一,年迈的父亲开始退出公司,而他的孩子则思索如何抓紧机会继承这帝国。
看简介你以为是权力的斗争,结果讲的是家庭的分崩离析,你以为是狗血的抓马,结果是狗血的一地鸡毛。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致郁系的尴尬家庭戏。
没错,包裹在整季的戏谑、滑稽之下,是彻头彻尾的郁闷。男主肯整季都在奋起抗争,然后被老爹按在地上摩擦,哪怕黑化变身也还是走向失败的结局。如果把老爹看作男主,就是整季的众叛亲离、身心受伤,结局是一个靠得住的儿女都没有。
肯为什么会总是失败,不是因为他无能,而恰恰因为他有能力。他有超过其他兄弟的能力,也有比妹妹更大的野心,所有老爹才不会放过他。老爹根本不屑于挖苦打击逍遥散人大儿子和二世祖小儿子,对女儿也是连哄带骗,唯有大儿子,他视为威胁所以不能放过。
肯为什么总是败给老爹,就是在于他在意老爹的看法,内心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想要真正继承父亲的遗产,他爹就是利用这一点,一次次给他致命一击。肯戒不掉的毒瘾,成了摧毁他的导火索,而真正的病因则是对于父亲的执念。
而对于罗根而言,朕赐给你,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不能抢。在家庭、在集团没有人可以挑战他,论狠辣决绝,儿女加一块也比不得一个他。他不爱他们吗,爱啊,可他更爱自己。
因为女儿为敌对的候选人工作,于是赌气不出席女儿婚礼,非要等着女儿主动道歉,最后又因为“公关”的原因“不得不”出席。到了现场还不肯服输,号称我为婚礼买单了,还不能有个座位。
他用伤害女儿来惩罚女儿的背叛,内心又不愿错过女儿的婚礼;到最后面对女儿的嘲讽,他宁可再次出言挖苦,也不肯认错。他怎么会错呢,他的利益他的尊严比起儿女的感受、幸福更重要。
《继承》也是我见过最致力于让观众与主角一起感受尴尬的剧集了。电影般的质感,豪华的布景,搭配的却是过于直白的镜头语言。经常拉近镜头,给人物大特写镜头,像是在拍摄新闻现场或是纪录片。尤其是在主角尴尬失措的时候,明明已经知道他们的感受,镜头还进一步拉近,一下子打破了观众与主角的阻碍。那一刻我们不是看到了他们的情绪,而是感受到了那份情绪,还有难以言喻的尴尬。
就像是小儿子为姐姐婚礼准备的火箭发射,弟弟不断向姐姐炫耀,姐姐却毫不在意。弟弟无奈之下,躲进洗手间收看发射直播。镜头仿佛随着他的眼睛,看下屏幕,没有任何高能预警,火箭直接在发射台爆炸解体。观众和罗曼一样由期待欣喜瞬间转为目瞪口呆,接着是无以名状的恐慌。
这不过是这场“世纪狗血婚礼”里一个不足道的花絮,却也让观众体会着过山车般的情绪。这就是本剧的的手法,明明是一个个通常令人生厌的角色,却一次次让观众体会到了他们的内心。
这样的拍摄手法也考验着演员的表演,他们不是在演一出戏,而是在塑造一个真实的人。眼神里的闪躲、谎言、畏惧、痛苦,配合着脸部肌肉的调动,多一分是浮夸,少一分则平淡。
观众随着镜头看向演员的表演,一点点走进这个豪门家庭,剥离了金钱、权势,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没有所谓的天之骄子,只有一样历经痛苦的芸芸众生。去掉了天然的隔阂,观众有了共情有了理解,随之而来的就是和主角一样的郁闷。
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并不会因为金钱、国籍而改变;熊孩子的熊也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当父母皆祸害小组遇上子女全麻烦小组,没有谁能全身而退,而先输的注定是用情最多的人。
看到有人吐槽剧情狗血,我觉得他们把重点放错了。我看了,很喜欢看,因为可以涨知识,特别是性教育缺失的校园。这部剧的拍摄很大胆,讲述的问题也是我在其他剧中看不到的,总之当时追的时候真的是每天盼着它出下一集,看完还一直等出下一季。剧中通过实际的例子向观众科普一些冷知识,我觉得很有观看的必要,特别是十几二十岁的学生。剧中一个因为没有保护措施宫外孕的女孩,男朋友是个没有担当的胆小鬼,看了剧就知道以后一
看到有人吐槽剧情狗血,我觉得他们把重点放错了。我看了,很喜欢看,因为可以涨知识,特别是性教育缺失的校园。这部剧的拍摄很大胆,讲述的问题也是我在其他剧中看不到的,总之当时追的时候真的是每天盼着它出下一集,看完还一直等出下一季。剧中通过实际的例子向观众科普一些冷知识,我觉得很有观看的必要,特别是十几二十岁的学生。剧中一个因为没有保护措施宫外孕的女孩,男朋友是个没有担当的胆小鬼,看了剧就知道以后一定不能找这样的人谈恋爱,还有,即使社会开放了,女孩子也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曾经有段时间在药店做兼职,见到过形形色色因为没有做保护措施而担心早孕的。印象深刻的有几个,一个女孩和她闺蜜去药店,但是一直扭扭捏捏不说买什么,最后她闺蜜拉着我到角落偷偷告诉我要买试纸;还有一个是半年内已经查出来早孕两次了,医生警告她们再流掉以后怀孕就困难了,但是他们民族不允许未婚先孕的孩子,留下也是不可能的,那个男生一直低头不语,女生在哀求医生想办法。有一天药店的医生给我一踏检测单让我烧掉,触目惊心,全身早孕检查单。这种类型的剧,只要讲述的知识准确无误,可以弥补国内性教育缺失带来的不利影响,至于剧情狗血不狗血,反正我看剧的时候很投入,没有过分关注剧情,只是认真看故事。
按了暂停截了两张图,抄写下了能看清的部分23333,然后自己渣翻一下哈哈。
真的,好正经啊,哈哈哈妈妈好可爱。
按了暂停截了两张图,抄写下了能看清的部分23333,然后自己渣翻一下哈哈。
真的,好正经啊,哈哈哈妈妈好可爱。
第一季的时候还年轻没有那么上头的感觉。但是第二季的时候突然发现装逼犯、对知识的偏执,自我沉浸越来越有感觉了。
自己独自去高档馆子品味道,自己独自旅行去寻觅所谓的精神追求,生活中的自我原则与特殊格调(自我定义下的浪漫主义行为,不是特定时间的,而是充斥于自身生活原则中的)天然的将大众与自身割裂(讲道理我觉得这个不能怪自己),基于
第一季的时候还年轻没有那么上头的感觉。但是第二季的时候突然发现装逼犯、对知识的偏执,自我沉浸越来越有感觉了。
自己独自去高档馆子品味道,自己独自旅行去寻觅所谓的精神追求,生活中的自我原则与特殊格调(自我定义下的浪漫主义行为,不是特定时间的,而是充斥于自身生活原则中的)天然的将大众与自身割裂(讲道理我觉得这个不能怪自己),基于割裂难以相互理解而对大众的质疑和恐惧(恐惧是带有精细需求上不同的疑惑),对尤其是生活细节需求。举个梨子,例如本人就对商品房的结构设计十分不满,理论上应该将公共和私属空间规划的更好更明确,以及进一步区分外部访客空间,家庭公共空间,个人私属空间。而不是现在这种了色配置。再举个梨子,我觉得绝大多数人都不明白自身不论是两性方面还是日常生活需求与人生目标乃至理想主义范畴的自我需求内容是什么,清晰地自我定位与再审视,态度与格调的追求。最原本的纯粹感,我不敢确定别人一定没有,但是在虚伪的外在表现来看,确实看不到。
理想主义下的自由家庭结构和情感生理生活依旧遥不可及。而现实环境下的传统婚姻与家庭不是让人高不可攀,而是——无孔不入的拜金恶臭令人无比厌恶。
PS。传统家庭中的父母亲戚虽然看似很近,但是因为认知差异的长期异化导致实际上不会不有过多交集,甚至个别极端情景下意识上的不可调和矛盾会超越情感上的传统亲情。
PS的PS。我比较好奇的是。。。看此片的有多少真实单身问题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