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691067
  • 快慢机
    2009/4/27 18:58:24
    PTU-同袍 大家都是人,何必不把自己当人
    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冲着杜琪峰的名头去的,任达华等等角色造型没有什么突破还是无间道里面那种饱经苍桑。眼神略带看穿世事,却又在心底埋藏着冲动的眼神。

    整部电影剧情节奏流畅,镜头感十足,特别是当匪徒被围在教堂中间时,无数黑洞洞的枪口通过一只只强壮并坚毅的手伸进窗口时,那冷冰冰的枪械仿佛附与了生命力一般,述说着正义、团强、协作,那一刻无不
    让人感动。

    生活中有无数人活在自己
    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冲着杜琪峰的名头去的,任达华等等角色造型没有什么突破还是无间道里面那种饱经苍桑。眼神略带看穿世事,却又在心底埋藏着冲动的眼神。

    整部电影剧情节奏流畅,镜头感十足,特别是当匪徒被围在教堂中间时,无数黑洞洞的枪口通过一只只强壮并坚毅的手伸进窗口时,那冷冰冰的枪械仿佛附与了生命力一般,述说着正义、团强、协作,那一刻无不
    让人感动。

    生活中有无数人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大家自恋自私,其实等同于自绝于
    天下,我遇到过这种人,他们抱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想法,偶尔的认真不是出于对于自己的自怜。平时的摆谱,忙时装B。

    总得来说,观看这部电影总还是慰劳了自己疲累的心,也许那装B之人看了之后也会有这翻感悟,便是我们却不奢望他们能持继几天。
    【详细】
    1998346
  • 木叶
    2022/3/3 14:22:02
    剧情太烂是硬伤,血腥程度够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血腥程度够了,也能给人以强烈的紧张感,尤其是女主躲在房间里看着两个朋友被杀死的时候,但是剧情方面属实一般,感觉导演完全忽略了剧情。首先,过了这么多年,杀人狂应该算是一个老爷爷了,还依旧那么硬朗,血还是那么厚,几个人一顿操作都没对他造成多少伤害,中了那么多枪...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血腥程度够了,也能给人以强烈的紧张感,尤其是女主躲在房间里看着两个朋友被杀死的时候,但是剧情方面属实一般,感觉导演完全忽略了剧情。首先,过了这么多年,杀人狂应该算是一个老爷爷了,还依旧那么硬朗,血还是那么厚,几个人一顿操作都没对他造成多少伤害,中了那么多枪...  (展开)
    【详细】
    14253252
  • 佩佩酱
    2018/3/24 22:50:42
    陌生人2影评

    剧情简单,粗暴,stranges全部团灭,结局中估计还有其他stranges会来复仇吧。结局后的敲门人是stranges还是其他人就无从而知了,暗示着stanges不止3个人,或者是男stranges没死也可能还有其他stranges,结局就是为第三部做铺垫的,第三部可能还要过几年吧,就看票房了,总感觉票房不太乐观

    剧情简单,粗暴,stranges全部团灭,结局中估计还有其他stranges会来复仇吧。结局后的敲门人是stranges还是其他人就无从而知了,暗示着stanges不止3个人,或者是男stranges没死也可能还有其他stranges,结局就是为第三部做铺垫的,第三部可能还要过几年吧,就看票房了,总感觉票房不太乐观

    【详细】
    9246165
  • 2022/9/10 20:04:24
    王者制造

    反对独裁政权企盼民主主义、怀揣总统梦的政治家与其背后以天才战略搅动竞选局面、人称“选举鬼才”的男人在上世纪60-70年代所经历的波澜万丈的故事。就可以看出是金大中总统的故事。影子军师和备选总统从亦师亦友,到误会、渐行渐远。二人目标相同,然而,理念和方法有分歧。首尾呼应的偷鸡蛋问题足以说明一切。虽然没有惊悚元素,喜欢历史的,看下来不会觉得无趣,反而会时不时与真实对比考证。

    反对独裁政权企盼民主主义、怀揣总统梦的政治家与其背后以天才战略搅动竞选局面、人称“选举鬼才”的男人在上世纪60-70年代所经历的波澜万丈的故事。就可以看出是金大中总统的故事。影子军师和备选总统从亦师亦友,到误会、渐行渐远。二人目标相同,然而,理念和方法有分歧。首尾呼应的偷鸡蛋问题足以说明一切。虽然没有惊悚元素,喜欢历史的,看下来不会觉得无趣,反而会时不时与真实对比考证。

    【详细】
    14641193
  • 小夜
    2020/11/23 11:24:15
    中国传统女性在当代的升华

    中国传统女性大多有的共同特征:坚韧,善良,吃苦耐劳。无论是古代著名的“陶母湛氏”,还是现代文人莫言笔下的“上官鲁氏”。无不体现出这些特点,尤其为了孩子,更是竭尽所能,忍辱负重。我的母亲,也是一位农村女性,从我记事起,就记得母亲早起去田里劳作,顶着骄阳回家给我做午饭,吃完饭再缝缝补补收拾家务,等我下午回家,妈妈又去田里劳作依然未归,大多时候母亲都是披星戴月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来,回来仍然要强打

    中国传统女性大多有的共同特征:坚韧,善良,吃苦耐劳。无论是古代著名的“陶母湛氏”,还是现代文人莫言笔下的“上官鲁氏”。无不体现出这些特点,尤其为了孩子,更是竭尽所能,忍辱负重。我的母亲,也是一位农村女性,从我记事起,就记得母亲早起去田里劳作,顶着骄阳回家给我做午饭,吃完饭再缝缝补补收拾家务,等我下午回家,妈妈又去田里劳作依然未归,大多时候母亲都是披星戴月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来,回来仍然要强打精神做饭,喂猪,还要辅导我做作业(有人会问,父亲去哪儿了?不过大多农村孩子都猜的到应该,进城务工是我们那个年代除了种地不多的能增加收入的事情),睡前妈妈还会给我讲她从姥姥那里听来的老故事,讲两个上大学的舅舅,讲我的未来。我在母亲的关怀下健康的成长,如愿上了大学,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母亲也老了,黑发越来越少,皱纹越来越多,好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妈妈现在经常说跟以前的生活比起来,现在太幸福了,生活太好了。电影里的八月让我想到了我的母亲,让我觉得亲切。并且八月除了吃苦耐劳,坚韧善良外,更令我感动的就是敢于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像古代被封建理教束缚的传统女性那样,压抑自己的想法,屈服于现世。在当代开方的社会环境下,即使在比较封闭落后的农村,八月仍然勇于迈出寻找幸福的脚步。或许这不是八月的进步,应该说是时代的进步,是文明的进步。只是通过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时代进步美好的样子,就像电影结局,八月奔跑着追逐自己的幸福一样,我们现实生活中某些人往往就是缺少这种勇气才不能突破自己。总之这部电影我还是很喜欢的,让我看完能有一些想法,一份鼓舞。愿追求幸福的“八月”越来越多,好吃懒做的“二喜”越来越少,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详细】
    12997729
  • AllanLee
    2022/4/2 3:57:04
    关于存在与意义

    这部电影在极富娱乐性的同时却拥有极其硬核的存在主义内核,它远不是一部简简单单嘻嘻哈哈的搞笑电影。

    我们在定义一个事物时,通常会先从其本质出发,比如苹果(食物),尺子(度量工具)。而这种本质先行的定义在人身上却不堪用,由此引发了我们对于人的存在之意义的探讨。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应该先有存在,才有本质,这

    这部电影在极富娱乐性的同时却拥有极其硬核的存在主义内核,它远不是一部简简单单嘻嘻哈哈的搞笑电影。

    我们在定义一个事物时,通常会先从其本质出发,比如苹果(食物),尺子(度量工具)。而这种本质先行的定义在人身上却不堪用,由此引发了我们对于人的存在之意义的探讨。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应该先有存在,才有本质,这对人的定义尤其重要。在脱离宗教神学之后,纯粹的人是因存在、经历、体验才产生意义的,因而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在定义自己的人生意义。那些云淡风轻的日子里我们选择去哪个大学,去哪里留学,遇到什么样的人,与谁成为一生的伴侣,每一个选择都定义了我们人生的轨迹与生活的意义。

    这种选择的自由是出于人的自由意志的,然而自由并不是无边无际,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个相遇都会与他人的人生产生涟漪一般的羁绊。所谓他人即地狱,在两个人相遇时,我是他的客体,他也是我的客体,而出于自由意志的人性“自私”之本质,我们在主客体的关系上产生出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几乎是无可避免的,也是一切痛苦之来源。我们的原生家庭中那些爱恨交杂的情感,我们从他人的评价中定义自我,社会道德法律给我们扣上行动的枷锁…我们与他人、与社会、与这个世界存在太多的复杂关联而产生了不断的烦恼。以上皆是我们因存在而产生的羁绊,一种无可避免的宿命。在参透一切时,我们感受到人生的虚无,我们因自由而变得有意义,也因自由而变得不自由,那存在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自由于我又是否还有意义,那我为何不做一块石头,就静静躺在哪里,不需要人际关系,不需要羁绊,终得以解脱。这是电影中女儿感受到的痛苦与nothingness的本质。

    如何化解这个有点悲观的观念,或许还需要借用古老的神秘东方力量。禅宗是对存在主义危机的终极解决方案。

    首先是关于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和解。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世界与我们的关系,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表述。我们存在的意义本就由我们的经历与体验来定义。经历体验是很主观的东西,因而这个世界与你的关系全决定于你的起心动念之间。保持美好的心念,子弹也可以变成google eyes。在我们试图改变他人与世界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改变自己的心念。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是观音心经的末尾句,去体验吧、去感受吧,去到彼岸,开悟得道解脱。它不追求彻底的和解,而是自我与自我和解、开悟。电影中的妈妈看到了一切时间宇宙的尽头:nothingness。但与女儿不同,她虽然看破一切,感受到了生命的虚无,但最后却也悟出,人生需要以宽怀的姿态拥抱一切。她看到了生活的失败也看到了人生一切的不如意,但她不决定去改变这一切,也不决定彻底堕落,而是以宽容的心胸接纳这一切好与不好,这便是佛性,以慈悲之心俯瞰众生,所以最后一定程度上讲她是成佛了的,哈哈。

    我其实很希望最后没有彻底的和解,对我来说现在这个完美大结局的结尾会略有一点落入窠臼。因为从哲学意义上来讲,和解在你开悟得道之时,自我与自我和解之时便已完成。如果是这样的结尾可能会更让我心有戚戚焉。但如果直接放手,不做彻底的和解对于剧作的完整度是会有影响的,对于一般观众可能会无法产生心理共鸣,会觉得没有最后一个punch,看完心里有一部分是空缺的,所以我可以理解这样的处理方式。

    不论如何,这部电影的确是上乘之作,杂糅了东西方哲思在其中,当然还有更多可以探讨的内容。希望各位看后对自己看待人生、看待家人朋友都会有很多思考与帮助。

    【详细】
    143121614
  • NO TEARS
    2017/12/20 21:52:57
    印第安人×墨西哥人×德州白人=20世纪前后100年美洲辛酸史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从此剧开播以来就一直关注,当然老007布鲁斯南在此是吸引我的最大动力。碰到高考,而此剧关注度简直不堪 追到一半我就无法继续了。转眼半年过去了,我又一时兴起拾起这部满满肾上腺素的西部片。 本剧分两条线展开,一条是小时候的伊莱,时间是19世纪中期,从被印第安人掠去当做...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从此剧开播以来就一直关注,当然老007布鲁斯南在此是吸引我的最大动力。碰到高考,而此剧关注度简直不堪 追到一半我就无法继续了。转眼半年过去了,我又一时兴起拾起这部满满肾上腺素的西部片。 本剧分两条线展开,一条是小时候的伊莱,时间是19世纪中期,从被印第安人掠去当做...  (展开)
    【详细】
    9001256
  • 罗吉拉斯
    2009/1/22 9:52:41
    我看的最好的一部纪实风格的中国连续剧
    太真实了,演员精彩的演出,西安刑警的本色演出加上精彩而真实的剧情,都让这部连续剧成为经典。
    主演我忘了名字,但是演的那个杀人犯真是变态十足,但又不夸张。
    这部连续剧还是上初中时候看的,但是一直记忆犹新,前一阵特意下载下来保存。这部连续剧的另一个精彩之处就是那首韩磊演唱的主题歌,秦腔的开场加上那豪迈的歌词加上韩磊的嗓音荡气回肠。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太真实了,演员精彩的演出,西安刑警的本色演出加上精彩而真实的剧情,都让这部连续剧成为经典。
    主演我忘了名字,但是演的那个杀人犯真是变态十足,但又不夸张。
    这部连续剧还是上初中时候看的,但是一直记忆犹新,前一阵特意下载下来保存。这部连续剧的另一个精彩之处就是那首韩磊演唱的主题歌,秦腔的开场加上那豪迈的歌词加上韩磊的嗓音荡气回肠。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力荐!!!!!!!
    【详细】
  • 1628210
  • 小片片说大片
    2022/3/3 19:42:29
    顶配阵容拍出土味故事

    大家好,我是正在摔眼镜砸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作为一个阅片无数的老司机,我一直以为自己深谙国内编剧的套路。

    不管再复杂、再迷惑的作品,我都能快速理顺一部剧的结构

    大家好,我是正在摔眼镜砸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作为一个阅片无数的老司机,我一直以为自己深谙国内编剧的套路。

    不管再复杂、再迷惑的作品,我都能快速理顺一部剧的结构。

    14253391
  • 加书亚在路上
    2010/10/24 13:29:13
    《迷城》:电影叙事的迷魂阵
            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中,人们常常以“文艺片”一词来指称那些不纯粹为了商业目的拍摄的电影。它通常包括两个层面:一、电影是导演个人的一种表达,这种表达可以是某种精神情操,某种历史关怀或者对于当下现实的某种关注,等等等等;二、电影具有一定程度的艺术性,它在形式和风格上不一味进行类型的复制,而拥有某种别具一格的开创
            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中,人们常常以“文艺片”一词来指称那些不纯粹为了商业目的拍摄的电影。它通常包括两个层面:一、电影是导演个人的一种表达,这种表达可以是某种精神情操,某种历史关怀或者对于当下现实的某种关注,等等等等;二、电影具有一定程度的艺术性,它在形式和风格上不一味进行类型的复制,而拥有某种别具一格的开创性。随着“文艺片”导演章家瑞的新片《迷城》的上映,媒体再次把一个久违的话题带到了观众面前:即那些不纯粹以商业为目的拍摄的电影(“文艺片”)如何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取得平衡?
            对此,我思考良久,仍旧觉得这种所谓的“平衡”终究因其逻辑关系混乱而只是一个笑话。其实,如果关注一下章家瑞导演在电影宣传期间在媒体发表的言论便不难发现,他在《迷城》中要去“平衡”的是以下两个方面:像章的许多片子一样,《迷城》也关注受到社会忽视的小人物的内心情感和世界,具体到电影里是两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打工者和一个贫困大学生的性压抑。这种关注首先是导演个体的一种表达,是他受的文化教育所树立的知识分子品格对于社会正义所肩负的一种责任。但除此之外,章家瑞还需要对电影的投资人负责,要帮助他们收回成本,并最好有所盈利。而电影资本本身,就像任何资本一样,它除了追求自我增值的责任之外是不知道其他责任的。所以,所谓的“平衡”实质上是一种博弈:是章家瑞个人的表达与投资人利益表达对于电影话语资源的争夺。无论这种争夺最后有无“平衡”,有一点是明确的,它与电影形式方面的艺术性都没有直接的关系。
            《迷城》的问题在于,这种博弈还间接地侵害了与电影的艺术性直接相关的叙事形式:电影的前半部讲了一个对于当下具有现实意义的悲剧故事,整部电影却讲了一个狗血无比的故事。我对前半部分感到多少惊喜,就对后半部分感到多少失望!
            先声明,以下是对电影前半部分剧情的概述,在电影的叙事完全结束时是不成立的:两个打工者陪同一名大学生和他女朋友出城游玩,当得知大学生的女朋友不是“女大学生”,而是一名发廊的洗头妹之后,两个打工者便淫心肆起,在避雨的废弃房屋内强暴了她。而内心自卑无比的大学生始终没有勇气上前制止,最终,洗头妹溺水而亡(或自杀,或慌乱中的失足)。撇开这个故事本身的道德考量不说,章家瑞在如何体现故事的现实感、如何刻画人物的真实感上面还是下足了功夫的。郭晓然饰演的大学生赵坡由于家庭贫困,生活在严重的自卑感之中,常常遭受室友的欺负和同学的歧视。为了让演员郭晓然体验何谓贫困,体验遭人歧视的感觉,章家瑞刻意让他到离重庆80公里的农村生活了两个月,和当地的农民一起挑水、掏粪,回来后又以插班生的身份到重庆的大学就读了一个月。所以,当他变成电影中的赵坡时几乎让人感觉不出是在表演,他的自卑、不自信、懦弱都活脱脱地体现在他的神情和动作中,融化在他的气质里。这是辛勤劳动换来的奖赏。电影在刻画社会的贫富差距方面也有许多可圈可点的细节:比如富家女殷琪“赠送”给赵坡钞票时那两个对人民币尴尬的特写;比如星巴克聚会时,赵坡自曝“父母是农民”后,突然来的那句悲凉而荒诞的“可我给地产商发过许多传单”。电影前半段的叙事在铺垫和推进方面都显得有条不紊,前后照应:有序幕中赵坡和两名打工兄弟偷看包工头老婆洗澡的桥段埋下的性压抑的伏笔,发生后面的暴行才不会突兀;有赵坡伪称女友是“女大学生”的虚荣才有之后的犹豫;电影中三人郊外骑行的段落如同“奥德赛”结构一般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最后的悲剧结果连贯在一起。电影对贫困这一社会现象背后问题的讨论不可谓不深刻:民粹式地对底层劳动者道德美化的理想瓦解了,人性恶的假设被推向极致。赵坡这样一个懦弱得让人同情的角色,口口声声说自己并不在乎女友甘秀是大学生还是洗头妹,却在后者死后迟迟没有去警察去报案,仅仅是勇气的问题吗?面对甘秀的亡魂,他不禁自问,“当时自己是不是因为内心深处觉得你不过是洗头妹才没有上前阻止,也因为你是洗头妹才迟迟没有去报案?”在今天这个贫富分化加剧的社会,在那些自认为可以做到公正不倚,甚至抱着一颗善良的同情心的人中间,是不是都有可能对那些弱势群体、身份低贱的人存在某种潜意识的歧视(因为在许多事情面前,他们像赵坡一样选择了不作为)?
            这个问题电影没有回答,甚至没有问完。为什么?不是章家瑞不想问,是电影资本的市场逻辑不让问。以赵坡走进警察局报案为界线,电影的后半部分进入另一种逻辑,我称之为“精神病逻辑”。警察局的同志以强有力的证据告诉赵坡:你看到的不是事实,一切只是你的臆想,因为你是个精神病人;电影的叙事同时也告诉观众:你们看到的悲剧不是发生在这个世界的现实,而是一个精神病人的幻觉。于是电影前半部分叙事的严肃性所积累的意义完全瓦解掉了。或许你可以争辩说赵坡的精神病也有某种现实意义(比如导致他精神病的家庭悲剧,大学生的心理疾病等等),但这种意义也与前面的内容脱节了。接着,类型电影的种种元素便纷纷冒了出来,悬疑、惊悚、恐怖,在娱乐中将导演的表达蚕食殆尽。
            这部电影的叙事是一个迷魂阵,这个迷魂阵是给观众摆的。好莱坞也常常摆出这样的迷魂阵,在《蛇蝎美人》里,帕尔玛怕观众接受不了太黑暗的结局,当主人公死去时又让她突然从梦中醒来,于是一切重新来过。《火柴人》中的凯奇最终发现自己的“女儿”原来是个骗子,一切都只是一场精心布置的骗局,于是电影中表现父女情深的许多桥段都成了对观众的一场诓骗。最著名的一次发生在一部德国电影里,《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电影中变态的杀人凶手,精神病院院长最后成了一名慈父般的人物,而真正的凶手却是电影的叙事者,一个患了精神幻想症的年轻人。当电影学者们纷纷拿这部电影的布景和表现主义风格大做文章之时,只有克拉考尔指出,在这种迷魂阵的背后,暴露的是德国人对混乱的恐惧和对秩序的渴望,以致他们甘愿于臣服威权的统治。这话放到中国电影中也有三分道理。
    【详细】
    41302676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