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表现力和配乐一如既往的强,但是国王突然表示自己的目的是干翻巴哈姆特的时候太突兀了。要是能有一些解释三族无法合作的铺垫,我感觉逻辑不至于这么崩。比如路西法只想摸鱼、贯彻看戏之道;大天使自我感觉良好,不想搭理人类。于是迫不得已,国王带着漆黑兵殴打他们,夺走他们的黑科技以实现人类solo巴哈姆特的宏愿。感觉这些也就几分钟就可以解释清楚了……直接跳步到跟神魔大战、拿自己和手下的生命做筹码也不愿意
画面表现力和配乐一如既往的强,但是国王突然表示自己的目的是干翻巴哈姆特的时候太突兀了。要是能有一些解释三族无法合作的铺垫,我感觉逻辑不至于这么崩。比如路西法只想摸鱼、贯彻看戏之道;大天使自我感觉良好,不想搭理人类。于是迫不得已,国王带着漆黑兵殴打他们,夺走他们的黑科技以实现人类solo巴哈姆特的宏愿。感觉这些也就几分钟就可以解释清楚了……直接跳步到跟神魔大战、拿自己和手下的生命做筹码也不愿意三族多商量几句就显得国王很愣头青
首先《倾世锦麟谷雨来》定位是一部古装玄幻爱情剧,因其含糖量连甜宠剧的及格线都没摸到,因此并不算甜宠剧。
男主宁修睿,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蠢,你完全看不出来他在人类社会生活了500年的样子,又不是什么深山野人,应该早已看多了人情冷暖人心险恶,500年的阅历也应该看够了各路“妖魔鬼怪”了吧?但剧中宁修睿除了战斗力较高以外,他的
首先《倾世锦麟谷雨来》定位是一部古装玄幻爱情剧,因其含糖量连甜宠剧的及格线都没摸到,因此并不算甜宠剧。
男主宁修睿,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蠢,你完全看不出来他在人类社会生活了500年的样子,又不是什么深山野人,应该早已看多了人情冷暖人心险恶,500年的阅历也应该看够了各路“妖魔鬼怪”了吧?但剧中宁修睿除了战斗力较高以外,他的情商智商完全是刚出社会的小朋友级别,被只活了十几年的人类耍的团团转。他一个神族竟然接受被人类审判~在牢中,他把自身的清白看得比苏音音的安全更重要不肯越狱,哪怕是用脚趾头都想得到你在牢里,逆鳞在苏音音身上,然后会怎么样?
女主苏音音,标准版的傻白甜人设,号称盛京第一美女,只可惜何花不复当年三七的惊艳,就颜值来说,女二唐林林不输苏音音。这个女主人设除了偶尔犯二以外没什么让人讨厌的地方,也没什么很让人喜欢的特点,相对来说女二人设比苏音音更有意思,虽然我很会打架,但是我只想安静的做一个淑女~
这部剧不讲逻辑,不论理法,于情于理,莫乘风早在第一次就应该跟他爹一起入狱,并且这对父子的罪行足矣斩首了,但是他爹仅仅是坐牢,而他莫乘风啥事儿没有,抄家被封后,他不仅没有落魄成乞丐,反而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呵呵呵~他还能带一批刺客进皇宫行刺,后面杀城防官,诬陷帝师,屠杀无辜百姓,最终他只坐了几天牢就放出来了还来个反转洗白,再次呵呵呵~这光环谁人能比?
还有,储君当众抢臣子的新婚妻子,这是什么行为?编剧以为很浪漫是吗?
在荒无人烟的海岛庙,男女主成亲那崭新的婚服是哪来的?宁修睿:你管呢,导演给我们的!
最后关于结局,是He无疑了,逆鳞在剧中出现3次,第一次跟锦儿一起消失,第二次出现成为了苏音音的心脏,第三次出现在一个小男孩身上。因此结局苏音音与宁修睿那段重逢并不是苏音音yy的,而是真实的结局!
转自看完发的微博
我是很不喜欢也不太会去看这种片子的,还有最近在看的《不完美的她》,一方面因为会有点害怕,一方面是太深刻看完会头疼…果然看完头疼了[允悲]
一共四个故事,感觉最后一个和第一个最贴合剧的名字。第一个遥控器的故事,会让我想起我和我妈对抗的岁月,她对我也是那么严厉,甚至想让她看一看问问她如果当时她有遥控器会不会用…现在长大了依然逃不出用我妈的思维来衡量自己的
转自看完发的微博
我是很不喜欢也不太会去看这种片子的,还有最近在看的《不完美的她》,一方面因为会有点害怕,一方面是太深刻看完会头疼…果然看完头疼了[允悲]
一共四个故事,感觉最后一个和第一个最贴合剧的名字。第一个遥控器的故事,会让我想起我和我妈对抗的岁月,她对我也是那么严厉,甚至想让她看一看问问她如果当时她有遥控器会不会用…现在长大了依然逃不出用我妈的思维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会想这样做我妈觉得对不对?我妈会不会伤心?可能我永远也做不到让她满意。但是她现在也开始接受,父母要承认你的孩子只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
整部剧中,父亲的角色都是缺失的,都在讲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其实一个家庭中,爸爸爱妈妈,孩子才会懂得爱。看的时候一度觉得很悲观,沉浸在里面无法自拔。
从22岁到24岁,虽然只有短短两年,但身边的朋友都开始陆续结婚。想让自己坚持住,如果没有想好,就不要结婚,结婚了也不要生小孩。一个人的时候面对的都是无形的压力,一旦结婚生了孩子,这些无形的压力都会变成有形的,无法逃脱。
可能有了解些美国人文会更有共鸣。因预告中女主强大的魅力看了这部电影。优质剧情片的几点,都算被打勾了:精彩的故事,富含意味的台词,演员细腻的表演,以及出色地引导剧情发展的拍摄表达手法。故事放在电视剧,必定为狗血,因为需要细化细节来撑起足够的长度;而电影,则可以做减法,不用直接点明一切,以出色的叙述方式而非语言方式,就能让观者恍然大悟;而在电影领域对比,则是需要靠情
可能有了解些美国人文会更有共鸣。因预告中女主强大的魅力看了这部电影。优质剧情片的几点,都算被打勾了:精彩的故事,富含意味的台词,演员细腻的表演,以及出色地引导剧情发展的拍摄表达手法。故事放在电视剧,必定为狗血,因为需要细化细节来撑起足够的长度;而电影,则可以做减法,不用直接点明一切,以出色的叙述方式而非语言方式,就能让观者恍然大悟;而在电影领域对比,则是需要靠情节、台词、表演撑起长度,而片中一开始的人物设定,就完美地推动着剧情一步步地深入和从表面转入内在的探究。所有人物都一次性地展现,并各司其职地达到平衡,而后逐步推向高潮时,打破不平衡而产生各种戏剧性火花,但当水落石出,再次回归平衡以结尾。剧情铺垫和台词设计都做到极为流畅舒服而内涵丰富。确实感觉到了什么,却不是那些能写下来的感受总结,而是只能用内心意会的思想烙印。剧情细节才是整部影片最精彩而值得回味的,而非可以被概括的剧情。
一年前观此片,作为一个把恐怖片当作喜剧来看的我来说,中邪确确实实让我窥探到了小时候的一件真事。
小学时,从父亲出事后,母亲终日卧病在床,不吃不喝,且吃药打针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不得已,请来了神婆,陈婆。那时候从姨妈口中得知,陈婆在整个县市都极为出名。所以当天晚上便把陈婆叫来家中,只不过那时候我还在外面玩儿,所以之前的聊天内容,我并不得知。回家后,我走进客厅,一行人在聊着天,陈婆见我
一年前观此片,作为一个把恐怖片当作喜剧来看的我来说,中邪确确实实让我窥探到了小时候的一件真事。
小学时,从父亲出事后,母亲终日卧病在床,不吃不喝,且吃药打针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不得已,请来了神婆,陈婆。那时候从姨妈口中得知,陈婆在整个县市都极为出名。所以当天晚上便把陈婆叫来家中,只不过那时候我还在外面玩儿,所以之前的聊天内容,我并不得知。回家后,我走进客厅,一行人在聊着天,陈婆见我,便说你家孩子啊,我姨妈见状说是。我给客厅的人打个招呼便坐在了电视机前的地上调台看,陈婆问道我是不是前几日被车撞了,而且不止一辆车。当时这件事我确实没给任何人说,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和同学打闹,被摩托车连撞两次且不是同一辆车。听陈婆这么说,我从地上站起来坐到了我妈的旁边。看陈婆的样子,4.50岁留着小辫子,穿着也算土的了。但我不得不去在意这个人说的话。算好日子,陈婆叫我在明天晚上,晚上11:30的样子,捧一碗水饭,然后把他泼在十字路口的中央,切记的是不要回头看。这说起来是挺简单的,但实际上,我家是修在山坡上的,类似于别墅的那种,隔公路有好长一段距离,且路上的人家特别少,还有坟墓。当天晚上,我妈给我盛好饭,再一次叮嘱我有人叫我不要回头。我颤颤惊惊的捧着水饭,听着两边的风吹草动和狗叫,腿直打哆嗦。所幸的是我还是走到了路口,便把水饭一下子连带碗砸在了十字路口。鼓了一口气,想着为了母亲,这点怕不算什么。回去的路上,倒也是清净的可怕,一路上都在希望有辆车能帮我照照前行的路。我走在一家卖自酿酒的门口,后面传来人声且是叫的我的名字,是一个骑着摩托车的男性,但好说歹说陈婆家人也一直强调我不要回头,所以我也一直没有作答,声音越来越近,就快到我耳边的时候,后面又有叫我的人声响起而且与前几声不一样,我还是忍不住回过头,什么都没有。只有车灯的黄光,我回过头来,骑到我身边的摩托车跟不存在一样。响声,车灯亮全都不见了。
看完整部剧,有点懵逼…不过,鉴于这么直辣辣得将人性剖给观众看,也只能用房东疯了这一点来解释(毕竟现实中这种事情不太可能)。然而,我并不认为房东是个精神病,后面我会讲到为什么。以下是我看影片以后的推理:
先跟大家串一下我理解的事情经过(没看过电影,不想被剧透的,,请自动撤离):整件事情的导火索呢,是一个叫黄四郎的专杀女高中生,在杀了七个女高中生后,在折磨第八个的时候,被当场抓捕,然
看完整部剧,有点懵逼…不过,鉴于这么直辣辣得将人性剖给观众看,也只能用房东疯了这一点来解释(毕竟现实中这种事情不太可能)。然而,我并不认为房东是个精神病,后面我会讲到为什么。以下是我看影片以后的推理:
先跟大家串一下我理解的事情经过(没看过电影,不想被剧透的,,请自动撤离):整件事情的导火索呢,是一个叫黄四郎的专杀女高中生,在杀了七个女高中生后,在折磨第八个的时候,被当场抓捕,然而,这个罪大恶极的猥琐老头却被诊断为精神病而脱罪,这根本不能服众对不对…于是,房东(多年前的房东是个警察)的上司想要找出黄四郎没有精神病的证据,于是就派我们可怜的房东去了精神病院(觉得这个上司智商不高,派人去精神病院做调查,那地方能随便进吗,心疼房东警察一秒)。但是,房东警察不光没有找到证据,而且在精神病院里受尽折磨,像是被男医生bj,被女医生强行灌不知名的白色液体,被人栓了绳子当狗使,之类的,而坐在轮椅上的黄四郎在一旁狰狞的笑就大概能猜到他是知道房东的警察身份的。这还不算最惨,惨的是房东的上司被车撞死了,由于没人知道房东卧底的身份,直到十几年后上司的老婆看到上司的日记才知道这一事实(难道不应该上司死的时候就收拾这些遗物的吗,我是该吐槽这老婆收拾得太晚了,还是上司藏的太隐蔽了呢),总之呢,房东总算从精神病院出来了。这期间,也就是在房东警察进去五年后,黄四郎离奇自杀了,并在死前问了房东一句“想知道你女儿在哪儿吗”便将他作案现场的钥匙交给了房东。那,房东一出来呢,没有回警局,直接来到了那栋房子,也就是整个电影开头的那个房间,最顶层那个有监控画面的房间,也就是监控室,当房东见到那个监控画面时眼中充满了泪水(应该是大概想到了女儿遇害的场景)。
我猜测呢,住在那栋房子里的人都死了,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整个影片大部分人死的过程都是房东臆想出来的(用来糊弄警察的),从房东讲述整个事情经过并没有带手铐,我猜测,警察并未发现房子里的人死了,也就是说,房东不是被捕过来的,而是自首。房东试图像当年的黄四郎一样把自己说成一个精神病来为自己脱罪,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是希望自己被警察抓去判刑的,因为在他心里自己已是黄四郎的另一个分身(最后,房东的画里是黄四郎),被警察抓起来是他的心愿,也是他为自己选择的归宿。他在这么多年后,将黄四郎的案件几乎重演,是因为他在等待警察正确的裁决。
再来说说,房东的那个故事。房东的那个房子里一共是七个住客(没有算穿白衣服的颖如,身份比较特殊),这跟黄四郎遇害案件中的七个女高中生数目相同,然而我实在想不出这两者之间可能有什么联系(除了数目之外,但我觉得应该是有联系的)。颖如之所以特殊,在于她跟其他住客不一样,她穿一袭白衣,从头白到脚,当然这不是不一样的重点,重点在于,颖如应该是房东幻想中的女儿,从结尾房东警察为女儿给小白皮鞋(就是颖如穿的同款皮鞋)系鞋带,加上警察女儿的一身白裙,可以猜测颖如应该是房东女儿的化身,加上房东女儿死在高中(这也跟黄四郎专杀女高中生挂起钩来),颖如看上去也是那个年龄的。而且,颖如是煽动房东心中恶的人,其实并不是颖如煽动啦,颖如就是房东的一个分身,是房东幻想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跟自己一样邪恶的人。而且。我初步猜测,颖如就死在那个满是红皮箱的房子里,可能就在那些红皮箱中的一个(没有刻意数过有几个红皮箱,有兴趣的可以去影片里数一下)。每次颖如杀人就会点上白蜡烛,像是某种仪式,我猜测,既然是房东做了颖如做的那些事,那房东应该是在通过杀人向颖如赎罪。再加上,影片结尾部分,房东面前的照片中并未有颖如的照片,可以猜测颖如并不存在。
事实上,房东到底是如何杀了那些人,我猜不到,但是呢,房东编的这个故事,却是在讲人们的罪恶、最主要的是欲望,大量少儿不宜的画面和伦理问题是它成为十八禁的理由。房东是房东故事里的催化剂,并未参与整个杀人事件,但却恰如其分得利用了住客们的欲望和性格缺陷,让他们之间的矛盾激化,最终互相残杀。从这方面来说,影片的层次就升级了,不光有悬疑,还有人性。不同房间的住客反映了不同的社会问题:失去妻子的父亲和女儿---有点偏向孩子的成长环境,对于儿童的关爱问题(我并不认为,这个父亲像房东臆想的那样对自己的女儿有非分之想,但是,让女儿帮忙搓澡这件事确实有点说不清啊);相信超能力的宅男---总是想些有的没的的年轻人,从不干实事,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用房东的话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废物),在整个故事中真的是最废柴的,完全被房东摆布,但却有着惊人的接受能力,比如说时空转移这种事,杀人这种事,分尸的念头也是宅男有的,还喜欢钻研什么变态心理学(书架上一本书的书名)挺可怕的;充满基情的师生恋---这几年的热点吧,感觉年轻的那个死的好不值,那个老师太没有诚意,要有家庭当挡箭牌,就觉得好没责任感,从他打算把年轻的那个偷偷埋起来就知道(房东在这里说了句:一旦说谎,就没法回头。暗示他猜到老师会把学生“收拾”掉),他很自私,就怕别人知道自己是同性恋,两个人对于感情忠诚得容不得一丝背叛也成了房东趁机而入的切口;靠自己的身体养活自己的拜金女---按房东的话说,不是jn,只是比较会利用自己的身体(我就呵呵不说话…);还有一个因家暴离婚的体育老师---不仅家暴,还是个偷窥狂,一碰就怒的性格缺陷当然被房东拿去杀人啦。
颖如说每天过着和别人一样的一天,就是周而复始,就是人生的尽头,就是死亡,比较哲学的说法…其实当今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就是这样,还有,颖如说的每个人都怕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在镜头前一动也不敢动。她这两句话,都很有意思,我看的时候好奇为什么是镜头,现在想想,这里的镜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呈现在他人面前的样子吧。影片除了讲一个杀人故事,还有自我和本我的哲学探讨(房东的故事主要是基于对于住客们的偷窥)。使得整个影片就变得比较有意思了。(哦对,忘了一个细节,在房东的故事里,房东对着监控画面里,正在给小女孩喂老鼠的颖如说:我一定不会输给你。我猜测可能房东对于自己为女儿愤愤不平的仇恨和自己的仇恨分开来了,如果说是人格分裂,那这应该是两个不同的人格)
目前《千古玦尘》已经播出了14集,平心而论这个剧是非常精彩的,不同于其他一贯的仙侠剧,这个剧冲破以往神仙就必须仙必须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以轻松的非常接地气的形式为仙侠影视剧打开了先河。
首先我们来说说黑的最多的影后周冬雨。确实她不是什么倾世大美人,也不符合所谓美人的所有特点,没有前凸后翘的魔鬼身材,也没有含情脉脉水汪汪的大眼睛,反而身材是又瘦又小,眼睛也不大。我在
目前《千古玦尘》已经播出了14集,平心而论这个剧是非常精彩的,不同于其他一贯的仙侠剧,这个剧冲破以往神仙就必须仙必须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以轻松的非常接地气的形式为仙侠影视剧打开了先河。
首先我们来说说黑的最多的影后周冬雨。确实她不是什么倾世大美人,也不符合所谓美人的所有特点,没有前凸后翘的魔鬼身材,也没有含情脉脉水汪汪的大眼睛,反而身材是又瘦又小,眼睛也不大。我在这个剧播出之前也是存在不看好的,毕竟我是原著粉。然后当时我做了一个决定:要是周冬雨演的没有符合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我宁可不看。
黄磊不能再油腻,明明是个时时时刻刷存在感的话唠,偏要凹温和低调的绿叶人设,结果就是:分分钟出戏!从剧情到菜品到布景,通通复制黏贴,连敷衍都懒得敷衍,简直刷新了翻拍剧的底线。既然如此,以后不要再吹几百年前那个不食人间烟火,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艺青年了,因为那个优雅潇洒的青年演员已经拜倒在奶粉钱脚下了????
黄磊不能再油腻,明明是个时时时刻刷存在感的话唠,偏要凹温和低调的绿叶人设,结果就是:分分钟出戏!从剧情到菜品到布景,通通复制黏贴,连敷衍都懒得敷衍,简直刷新了翻拍剧的底线。既然如此,以后不要再吹几百年前那个不食人间烟火,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艺青年了,因为那个优雅潇洒的青年演员已经拜倒在奶粉钱脚下了????
01 起诉哈哈十几年过去了,桑野还是不能结婚,夏美听说和一个有钱人结婚了,建筑男这次遇到的对手是律师吉山圆,肯定又是要每天都跑去律师事务所了,还有咖啡店老板娘
01 起诉哈哈十几年过去了,桑野还是不能结婚,夏美听说和一个有钱人结婚了,建筑男这次遇到的对手是律师吉山圆,肯定又是要每天都跑去律师事务所了,还有咖啡店老板娘
几个还记得且很喜欢的意象:
?雨里的蚂蚁:
-大雨冲刷下,两只蚂蚁在玻璃窗上爬行,而景浩的蜘蛛人工作,擦的是城市的玻璃。影片给了一个从俯瞰到拉远的镜头,对于这个城市来说,他和蚂蚁,很难说有什么不同。
-台风过后,一片狼藉的塑料棚前,集装箱屋檐上有
几个还记得且很喜欢的意象:
?雨里的蚂蚁:
-大雨冲刷下,两只蚂蚁在玻璃窗上爬行,而景浩的蜘蛛人工作,擦的是城市的玻璃。影片给了一个从俯瞰到拉远的镜头,对于这个城市来说,他和蚂蚁,很难说有什么不同。
-台风过后,一片狼藉的塑料棚前,集装箱屋檐上有一只蚂蚁沿着边徘徊。同样的台风里景浩独自一人来去,扛起“与他这个年纪”不相符的责任,到了岔路口,发现其实他也许真的走不下去。
?阳光:
-兄妹被赶出出租屋后的第二天,景彤醒来,阳光洒在她的脸上,像是景浩的寄托投射,一切因她而生发,也因她充满希望。
-台风天里搬离临时棚子,卡车行驶在城市公路上,从大雨里驶进阳光下,工作终于来到收尾阶段,退无可退的时候,还有朋友告诉你,还有退路。
?雨衣:
-第一次被“撕毁合同”,景浩穿着雨衣来去,昨日等着发大财的春风得意和今日的颓然形成对比,雨衣罩住的是他的身形,还有破灭的念想。
-台风天里走到绝路,景浩“求助”未果,拿着雨衣下车,大风刮过雨衣飘,和他当时的希望一样,稍有迟疑就被吹走了。
- - - -
一些影片的观感:
其实和前作药神比,文导确实有收住很多,在看药神的时候会觉得太沉重太辛苦了,最后的收尾让情绪有点兜不住,但是奇迹的观影过程中,虽然为主角的遭遇揪心,却能在揪心后获得回应,甚至有一些被推拉的感觉,有全场会心一笑的时候,也有能够独自痛快落泪的时候,最后的结局一气呵成,一切都刚刚好。
甚至最后主角成功的部分只是一笔带过,完全不留消费颜值的观感,这样的适度实在难能可贵。
- - - -
一些景总的形象:
演啥像啥的易烊千玺,这次是景厂长。既能拆零件修手机,也能下厨煮面条,上天能吊挂擦玻璃,下地能飞车狂飙,管人的时候能板正脸绝不松口,求人的时候能放得下面子,摸爬滚打,蚍蜉撼树,技能点近乎满值,却也不是无所不能。被回绝时,有不甘;看着妹妹时,有不忍;接二连三的麻烦,他也有走不下去的片刻,有情绪爆发打出的拳头,也有眼眶打转的泪水。“他在任何表达坚强的时候,都有着一丝脆弱”,这是导演对整个演绎过程的评价,也近乎是对景浩这个角色的概括。
在外来客需要很努力才能扎根的城市里,景浩像每一个拼搏着的人一样,靠一些上位者不屑一顾的默默努力,终于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妹妹像软肋,却也像盔甲。爱让他无所不能,也让他在心底留下一处柔软。
爱,让他汇聚起一个小厂子,构成了这个小故事,即便如蝼蚁,也能在雨中求生,即便有大风,只要抓住了希望,就会有奇迹。
做得很棒,辛苦了。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爱上她了呢?”"如果你每天要和她说上三十分钟的话,那就是爱上她了。”“那要是六十分钟呢?”“那就是爱死她了。”这是剧情推进到11分37秒时发生的一段对话。话很糙,道理却很明白。只不过,六十分钟对于恋爱中的人来说,那算什么啊,恨不能像块糖一样分分钟黏在一起~然而讽刺的是,这段对话后面还有一句话:“再然后你们就不说话了,这就是婚姻。"虽然出自玩笑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爱上她了呢?”"如果你每天要和她说上三十分钟的话,那就是爱上她了。”“那要是六十分钟呢?”“那就是爱死她了。”这是剧情推进到11分37秒时发生的一段对话。话很糙,道理却很明白。只不过,六十分钟对于恋爱中的人来说,那算什么啊,恨不能像块糖一样分分钟黏在一起~然而讽刺的是,这段对话后面还有一句话:“再然后你们就不说话了,这就是婚姻。"虽然出自玩笑之口,却不得不令人深思~我一直认为这部电影是以婚姻为主题展开的,看完之后我想的最多的也是关于婚姻的某些blabla...七位相识多年的好友相邀在罗科(男主人)和艾娃(女主人)夫妇家用餐,喝酒聊天把酒言欢。罗科和艾娃结婚多年,育有一女索菲娅正值青春叛逆,双方对待女儿的态度截然不同;莱勒和卡洛塔婚姻进入一个月同床不共事的七年之痒阶段,育有儿女一双,同样矛盾不断;科西莫和比安卡新婚燕尔激情无限,做好了决定造小人(影片开头就是科西莫吹口哨然后和比安卡亲热的场景,当时我还以为科西莫是个很有情调的人,看到结局最后,他是我最不能容忍的了);最后还有一位正在恋爱的佩普,一个最近才发现自己性取向的肥胖男人,因为没有勇气告诉朋友们自己新谈的对象是男性而选择单人赴约。故事就发生在聚会的餐桌上,由于谈到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黑匣子,哪怕是同床共枕多年的夫妻也不会给对方看手机,于是女主人艾娃提议玩一个游戏,大家把手机放在餐桌上,短信、社交消息、电话,来什么就一起分享什么。这个游戏没有后退的余地,谁不玩就说明谁心虚有秘密,正如罗科拒绝也同样遭到提议者艾娃的质疑(结局罗科和伊娃的对话真是点睛之笔)。然后就在这个月全食的夜晚,短短一顿饭的时间,揭开了所有人的秘密,一顿炸锅,诙谐有趣又发人深省~同性恋、婚外情、和前任保持联系,他们之间一个又一个矛盾的激化,正是这部电影的高潮,看过便有感触。(在此我只想说,朋友妻不可欺,越过这个界限的人,都该千刀万剐~)当然,关于这类题材的影视剧多如牛毛,婚外情、出轨也是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就这个出乎意料的结局来看,该电影传递的思想绝对不是对婚姻的讽刺和抵抗,恰恰相反,它赞扬着厮守终身的婚姻与爱情(卡洛塔去阳台抽烟时看到的对面的老夫妇恩爱赏月全食那一个场景很有意思)。看他们在发现对方的秘密时表现出的嫉妒与愤怒啊,都曾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黏在一起的一块糖,也都曾步入婚姻殿堂宣读过甜蜜神圣的誓言,一起经历过婚姻生活中的起起落落~尽管关系脆弱的不堪一击,她/他们也都在小心翼翼的维持着,不曾想打破它。记得老友记里的一个情节,乔伊揭穿了他父亲的出轨,原以为母亲会高兴,却不曾想他母亲对他说,“为什么要拆穿呢?我早就知道啊,自从你父亲外面有了另外一个女人之后,我和他的关系比以前好多了,会疼我爱我给我买衣服...哪怕是出自于他内心对我的愧疚,至少我们现在的关系变好了很多...” 这里的罗科何尝不是呢?餐桌上罗科拒绝艾娃玩这个游戏的提议时说,“我是担心你藏了什么被我们大家发现,我才不想知道你有没有出轨。”故事的结尾艾娃问罗科为什么坚持不玩这个游戏时,罗科说“因为我们的关系是脆弱的,每个人都是,有的人更加脆弱。”罗科早就知道妻子艾娃的出轨啊,他没有揭穿没有闹,一如往常的生活,平静的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他真的是个睿智、完美的男人,艾娃配不上他。但是没办法,罗科爱艾娃~心疼罗科0.73秒~很多人看过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之后,居然会因为那句“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出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而对婚姻产生恐惧,我想是没有必要的。你可以选择小拇指套个戒指,做个不婚族,但你不能否认婚姻的神圣,也不能抹去婚姻给世上千千万万人带来的幸福~在这个尴尬的年纪,身边人都陆陆续续走进了或即将走进婚姻的殿堂,在此,愿每个人的婚姻生活里,没有出轨没有背叛,就好好的厮守终身吧~PS:写它时我正在看第三遍,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对于某些电影绝对不会过一遍情节就Ctrl D然后高高兴兴去撸串的。看完一遍结局知道了相互之间的关系之后,再回过头来重新看一遍,你会发现所有的细节都好像在说明了什么,所有的对话、表情都有迹可循。比如,罗科用他女儿电话来恶作剧科西莫时,艾娃慌张的表情~比如佩普对“没有孩子,生活就黯淡无光”观点的反对和游戏当中发的那次火,对照他gay的角色,一切都豁然开朗~等等等等。~~~~~~~~~~~~~~~~~~~~~~~~~~~~完美分割线~~~~~~~~~~~~~~~~~~~~~~~~~~~~~~~~电影涉及到一系列富有议论性的话题,说起来倒是十分有趣~比如,艾娃发现女儿的包里藏有condom时同丈夫罗科埋怨和争论,却不知condom正是罗科偷偷塞给女儿的。电影里还有一段印象特别深刻的场景~罗科的女儿索菲娅受到小男友的邀请去家里过夜(我就蹭蹭不进去的画面来了),正犹豫着去不去而打电话给罗科,伟大开明的父亲说了这么一段话,感人肺腑:"不要因为他会不高兴而去他家,这不该是唯一的理由。而且你别指望我能多支持你去,但我要说的是,这是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是你会铭记一生的事情,不仅是你明天和朋友聊天的谈资,如果你以后想起,无论何时回想起来,这件事都会让你嘴角带笑的话,你就去做吧。但如果你并不认为或不太确定,那就忘掉它吧,因为你还有大把的时间。“简直父辈之楷模。愿天下所有的女儿都能遇到如此开明的父亲~LOL~我仿佛听见天下所有的男青年们在窃喜~还有,餐桌上有一个关于“夫妻之间没有小孩,生活是否就黯然失色”(24分46秒)和“生孩子是自私还是大爱”(25分32秒)的讨论,也有趣的很~心理医生艾娃提出的观点“有时候你只是因为害怕衰老,许多人希望孩子能够给他们第二次生命“,孩子们给了父母重获新生的机会,就好像通过他们可以再活一遍一样,这种想法放在现实当中完全行得通。这话题要谈可以说上三天三夜...这里还涉及到男性思维和女性思维的差异,比如:当发现朋友的另一半出轨时,女性都会选择告诉朋友,而男性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如佩普说的,如果你说了,然后他们离婚了,那就是你的错,因为你不该掺和进来。这让我想到奇葩说里也曾出现过类似的辩题,有趣的很~她们还把男性比喻成台式电脑,便宜、易染病毒,还不能进行多任务处理;把女性比喻成苹果电脑,直观、快捷、高雅,价格昂贵,还只兼容同类,但还是十分吸引人。再一个有趣的思维是,艾娃说她要去隆胸时,比安卡和卡洛塔都很惊讶,说“心理医生才不会隆胸,心理医生应该学会接纳自己,”excuse me? 这是什么逻辑~And so on~
爱与勇气改变人生抱得美人归的故事。普通人的救赎与被救赎。一直陷在一种生活模式和感受中,多数人大概缺的就是多点勇气去改变去迈出第一步,毕竟多数人生存环境不会像影片中、一个小镇里、最后呈现的那么温情有爱。
总体来说算轻松愉快,戏剧化元素从抢商店被认出成朋友、被拒长长的梯子跟广告牌、邻居变爸爸、男女身高差等来看还是挺多的;剧情有牵强附会之处,人物刻画不是很饱满。无聊打发时间看还可。
爱与勇气改变人生抱得美人归的故事。普通人的救赎与被救赎。一直陷在一种生活模式和感受中,多数人大概缺的就是多点勇气去改变去迈出第一步,毕竟多数人生存环境不会像影片中、一个小镇里、最后呈现的那么温情有爱。
总体来说算轻松愉快,戏剧化元素从抢商店被认出成朋友、被拒长长的梯子跟广告牌、邻居变爸爸、男女身高差等来看还是挺多的;剧情有牵强附会之处,人物刻画不是很饱满。无聊打发时间看还可。
#坚持写点东西#
贺军翔啊,曾经看你的偶像剧,恶魔在身边吧,痞帅痞帅的,怎么现在沦落至此了,接这种垃圾剧?
每个人都用一种做作的语调念台词,要不就是尖酸刻薄,要不就是娇柔无辜,这是干嘛啊?
污染我的眼和耳朵,关键我妈竟然能看的下去,还说什么这个世界上所有电视剧都爱看都好看。
我服了。资本家就喜欢这种来者不拒的观众
贺军翔啊,曾经看你的偶像剧,恶魔在身边吧,痞帅痞帅的,怎么现在沦落至此了,接这种垃圾剧?
每个人都用一种做作的语调念台词,要不就是尖酸刻薄,要不就是娇柔无辜,这是干嘛啊?
污染我的眼和耳朵,关键我妈竟然能看的下去,还说什么这个世界上所有电视剧都爱看都好看。
我服了。资本家就喜欢这种来者不拒的观众
带着一种偏见以为这种剧一般,但是打开之后我被吸引了。以前看一些剧的时候有人总会说前面不好看后面就好看了。但是真正的好剧一定是在开始就吸引人的。
虽然还只是开头,但是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温暖。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目前为止,这部剧里的人是小人物(没有看过原著,只是
带着一种偏见以为这种剧一般,但是打开之后我被吸引了。以前看一些剧的时候有人总会说前面不好看后面就好看了。但是真正的好剧一定是在开始就吸引人的。
虽然还只是开头,但是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温暖。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目前为止,这部剧里的人是小人物(没有看过原著,只是从开头推测,没有不合实际的悬浮,看到了家长里短的真实,平凡人的小幸福。
这部剧目前让我很满意很喜欢,期待后续~
(首发于《Vista看天下》)
看完电影《刺杀小说家》之后,我找来了双雪涛的原著来读——评价一部改编自小说的电影,除了涉及电影本身各个层面的讨论之外,与文本之间的对照或比较似乎也在所难免。
(首发于《Vista看天下》)
看完电影《刺杀小说家》之后,我找来了双雪涛的原著来读——评价一部改编自小说的电影,除了涉及电影本身各个层面的讨论之外,与文本之间的对照或比较似乎也在所难免。
而真正的原因其实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观感甚差。我想搞明白,电影中我以为的那些问题,究竟哪些是小说文本就已经存在的顽疾;又或者哪些是电影改编过程中才慢慢延伸出来的状况。
小说《刺杀》提供了一个“小说”与“现实”互文的概念:小说家写的小说,一一在现实中找到应对呼应,并且滋生了“买凶杀人”这样荒诞且颇具类型化色彩的行为。小说用“互文”来刺激读者的联想,又用点到即止的语焉不详来制造悬念;人物设计上也充满了“荒诞”处理,主要角色都有些混不吝的性格。有人说它像村上春树,其实所指涉的相似之处恰恰就是字里行间那份“神秘”与“荒诞”。
而电影《刺杀》的改编,恰恰破坏了文本自带的这份“神秘”与“荒诞”。首当其冲的是,角色们的那份丰富性与吸引力被摧毁:饱受女儿失踪之痛的父亲角色“关宁”在原著小说中是一个不轻言自己内心隐疾的人,他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一直强调自己想去看“北极熊”,态度甚至有些轻佻,而小说后段才慢慢揭晓他对女儿的思念和痛苦——人物一直隐藏自己内心最暗涌的情感恰恰为角色带来了无限张力;而在电影中,“关宁”的情感和任务都相当之直给,从一开场已经揭露了他对女儿的思念之苦,而“追寻女儿”也成为了他接受“刺杀”任务的最大原因。或许可以理解为这样的改编是为了令叙事更加明晰,令观众以最快的速度达成对人物的共情,在通俗角度而言也无可厚非;但人物缺乏了复杂度和追看性却也成为了改编后的必然结果,整个人物从头到尾其实并没什么变化,在情感上自然也无法再有什么升华。
另一个被削弱的角色是小说家在小说中所写的角色“空文”,小说里的“空文”有一条与母亲的关系线,母亲和他的互动塑造了他在情感上的某种隐忍,他被形容成是“傻子”,他的复杂性令读者对这个角色相当好奇;但在电影中空文与母亲这条线则被移除,空文这个人物变得异常之扁平,单纯被赋予了“复仇”的任务,角色本身变得毫无吸引力和悬念,所有有关这个人物的趣味性都变成了他与虚构出来的新角色“吸血黑甲”的互动。
电影的改编令几个本来令人兴味盎然的主要角色变得非常工具化,而被工具化得更严重的还有那些周边角色:佟丽娅的角色纯属客串,存在感不强自然不消说;新加入的角色杨幂,则在路空文所写的小说中完全没有互文,显得尤为刻意,而她愿意为老板买凶杀人,但听说老板曾经杀害路空文父亲时却一百八十度反水,也是令人大为费解;最工具化的人物当然是于和伟饰演的大反派,他只是一开始做了场演讲,后面打了几个电话而已,结尾竟然就挂了,角色犹如走过场。
其实应该这么说,《刺杀小说家》整部电影根本无心在人物丰富度上做文章,它处心积虑在经营的,不过是“场面”(奇观)、“效果”(特效、动作)。创作人看中《刺杀小说家》这篇小说,看中的并非小说本身的文学深度或人物,而是小说中所描述的那个魔幻世界,包括魔幻世界中的那些宏伟场面和各式适合在视觉上制造奇观的魑魅魍魉(赤发鬼、红甲武士)。
电影实则是将小说的文学性消解,彻底商业化包装,做成一部所谓的“大片”。比如在小说中魔幻世界的段落,每场戏的设计几乎都有着非常明确的商业诉求:从一开始少年空文进入皇都,就开始展示大规模人山人海的“场面”;其后遇到红甲武士,则是一场视听刺激的追逐戏;空文最后和赤发鬼的决战,自然是一场特效制作的视觉盛宴,也是创作人最花心力之处。而从魔幻回到电影中的现实段落,前文所述的那些现实段落的角色之所以变得如此工具化,也是因为叙事的篇幅并未真正放在处理他们的角色身上,而一样变成了经营场面:就像雷佳音有“扔石”的绝技,佟丽娅的出场是为了大打一场,杨幂也是在不厌其烦地展示她的动作,结尾的高潮场面则是雷佳音和几个特异功能人士的动作对决——这些动作戏作为商业电影的“奇观”已经成为了角色最大的看点,而至于角色本身的性格、背景、复杂性反倒已经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我当然无意用现实主义作品的标准来要求《刺杀小说家》,毕竟它是一部贺岁档大电影,有它天然的商业属性。只不过即便是一部成功的爆米花电影,其在人物和情感上也应该做到基本的要求,而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潦草随意。尤其电影中其实设置了一些可以施展的角色空间,比如杨幂的角色设定是被双亲遗弃,那她为何会死心塌地为于和伟工作,甚至不惜帮他买凶?于和伟和她的关系究竟如何?其实这些线索理应可以简单展开,去丰满杨幂与于和伟二人的角色;又比如空文的小说中有“姐姐”的存在,那在现实段落中他的姐姐又在哪里?是否有可能多加一笔描绘下空文与家人的关系,令空文这个角色更加动人?
电影中的角色关系当然并非一无是处。小说家路空文述说自己写作数年屡屡失败的无望心理,和关宁寻女多年的绝望心境相似,二人心有戚戚焉,令关宁对路空文产生同情,二人建立某种“友谊”,是戏中为数不多有效的人物关系及互文——只可惜,这种在人物身上花心思的戏码在电影中并不多见。
创作人最劳心劳力的特效部分当然也卓有成效,尤其是吸血黑甲与赤发鬼的设计。源自“寄生兽”的吸血黑甲最出彩的其实是喜剧部分,令沉闷的叙事中多了一些趣味性;而赤发鬼的设计则最见心思,即延续了小说中所描述的形象,也增添了许多视觉上的细节。可惜的是,吸血黑甲和赤发鬼这两个最出彩的角色都是技术制作的虚拟角色,而戏中真实的角色们则在相较之下更显平庸。
电影技术或资本的雄厚似乎令中国电影有了越来越多在创意上天马行空的可能,但追求场面、视觉奇情的商业化制作似乎令到我们的电影里越来越没有了“人”,越来越本末倒置,越来越退步了。究竟什么样的商业电影才算好?大概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而一心展示炫目的效果和奇观,对戏中的人物和他们的情感却粗疏以对,我只知道这样的戏肯定不是我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