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荞麦花开
文/荞麦花开
《流金岁月》剧中,职场新人朱锁锁,为何要钟情于老板叶谨言这个老男人呢?若说是为了钱,二世祖谢宏祖天天围在身边,那也是钱啊。若说是对她好,上司杨柯也对她好,但那更类似哥们儿义气;范金刚也对她好,但那更类似姐妹儿义气。那么答案只有一个,叶谨言有魅力。
叶谨言的魅力表现在沉稳如山,静水流深。他虽然刷着土味抖音,坚持着几十年不换“老气”西服的款式,“我哪有什么形象啊?”貌似跟时尚霸总不搭边,但其实是唯真名士能本色,他才是真“读书人”。他的大豪斯明显不同于空调女王谢嘉茵四壁空空,而是装满了书橱,不少书还泛黄。这就完美呼应了他坚持做图书馆项目的情怀,和他那句话“图书馆是神一样的存在啊。”剧中叶总有台词:“理想主义者,有时候是很孤独的。马尔克斯有句话,孤独前可能是迷茫,孤独后便是成长。我们一起成长吧。”难怪他给锁锁看的三本书,从上往下第一本,就是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他半调侃半无奈地对范金刚说他们说我什么?“色令智昏?”他面对杨柯的年少气盛上门叫阵,说你对公司也曾经是“厥功甚伟”。分明是一成语大王啊。身在商场,不缺现实的手段;心有净土,不失理想的情怀。大胆土味,因我不油腻。陈道明是中国男演员里极少有纯真感的人。叶总的笑,也是少年的笑。
这样的人,老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或者说,他的魅力,部分正因为他“老一点”。但单是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就文艺内涵这一点而言,照剧中的人设,倾慕叶谨言这一款的,怎么也不该是朱锁锁这个“虎妞”,而应是蒋南孙(当然是还债前的)。质言之,如果朱锁锁喜欢叶谨言这个内涵老男人,那这个人也可以是,董教授。
叶谨言有的,当然不仅于文化内涵。一物降一物。全剧中能“降”住朱锁锁这个野蛮尤物的,只有老叶。他知道朱锁锁会一鱼两吃一房两卖,提前打电话冻结了她。朱锁锁吐着舌头,老叶料事如神。他知道朱锁锁戏精上身演得那个好啊“叶总我保护你叶总”,“演,接着演!”被降服的朱锁锁在床上就势翻个身,伸懒腰抛媚眼撒娇,那一眼可媚死我了,叶总心中,有无一丝涟漪?但叶总偏生是商界大佬里的一股清流,你越是给他抛媚眼捏肩膀揉揉颈椎吧,他越是正襟危坐隔着门对你说,太晚了,明天吧。有本事有能力,而又正义。这已经很稀缺了。但只有这个仍然是不够的,因为这仍然不是性感。
叶总暴露“性感力”的是单刀赴会,英雄救美。是不是为了锁锁那块地都让给别人了,当然可以言人人殊;但事实就是他千里驱车,单枪匹马,抛掉了那块地,背着锁锁突出重围。这太帅了。从古至今,英雄救美就是这样的。如果这都不是“男友力”爆棚,什么才是?
叶总在白发满头、肤黑满身、土味抖音不离手……这些方面毫无疑问写满了“我是个老头儿”六个字,但他不秃头、不凸肚、眼角没眼屎、嘴角不起沫儿,相反,浑身矫健,步履轻快,精力旺盛,时不时的一件短袖T恤完美地勾勒出结实的肌肉块。他和锁锁的初见,“几万块钱矫情什么呀?”低头看书,嘴角泛笑,一个帅气利落的“倏”手势,表示马上打钱。深夜锁锁一个人加班,他拎来两瓶啤酒,就着手中文件夹“啪啪”两下,帅气的开酒动作,难道是在抖音学的?所有这些,都在展示叶谨言“老男人”这个乍一看的外在形象只不过是一层伪装。他是一个很man的精壮小伙儿。他是一个能用肌肉线条简单粗暴表现“男友力”的男人。简单说,就是凭拳头,他也能掷地作金石声:有我在,谁也不能动锁锁,一根寒毛。
剧中让谭凯来饰演锁锁的父亲,我有一个理解就是谭凯的形象也是英武有力的,他的肩背是厚实的,他的胸膛是宽厚的,他的手臂是有力的,揽女儿入怀,可以让人倚如泰山。锁锁从小与父亲聚少离多,老叶就是另一个父亲啊。这是她亲口对叶总说,在席间跟人家说的。喜欢上叶总,爱上叶总,锁锁完美地实践了恋父情结。
老叶对锁锁始于“女儿”,因为锁锁与亡女同年同月同日生,他对这个女孩不免多几分关照(外加锁锁是戴茜外甥女的最好闺蜜)。
老叶对这个“侠气+傻气”的美丽可爱女孩不知不觉渐渐喜欢,这是情动于中不得不发,喜欢人不犯法,是控制不了的。
一是“傻气”、真实。《围城》里形容方鸿渐白月光唐晓芙有句话:“摩登世界里的一个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这句完全可挪用于锁锁。叶谨言喜欢上锁锁跟谢宏祖喜欢锁锁可能有相同点,那就是在商场上看够了当面笑嘻嘻内心MMP的“假人”,猝逢朱锁锁这么一个从里到外透明真实的“真人”,都有那么点儿如获至宝的意思,焉能不喜欢?跟锁锁在一起,你也能焕发青春,返璞归真。谢宏祖玩腻了所有的玩意儿,渴望这种“真”;老叶骨子里是心怀图书馆项目的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主义泛滥的商场丛林里,他累坏了,他疲倦得只想跟土味小视频玩儿,也不想跟人打交道,而锁锁,就是能让他卸下所有疲惫的,安抚心灵的那道安静的港湾。
二是“侠气”、仗义。经历过卖房抢单事件的误会,看到了锁锁对朋友南孙的仗义,老叶直接用全款买下南孙家房表达了赞赏。《微微一笑很倾城》里虚拟世界有个“梦游江湖”,在现实世界里往往受制于种种条条框框的人沉溺于在虚拟世界中快意恩仇,女侠芦苇微微多么招人爱啊。可见“侠义”二字,多么稀缺,又多么动人。锁锁,就是上海滩流金世界里的女侠。而老叶,全款买大豪斯济人危难就跟拍个苍蝇杀只鸡似的,千里驱车单身陷阵背负佳人破围而出,这简直就是游戏世界里武功盖世侠义无双的一笑奈何啊。男侠女侠,彼此喜欢,再正常不过了!
叶谨言如果心里不是对锁锁渐生好感,就不会在锁锁说要追随杨柯那里,声色俱厉,“骂”锁锁那么狠——须知,之前杨柯打上门来,叶总可是云淡风轻,四两拨千斤的。陈道明老师表演真是精心安排的。他知道叶总面对杨柯一定要轻,因为非如此,不足以衬托在锁锁那儿的重。唯有在意在乎的人,的“背叛”,才会真正戳中叶谨言这样的老江湖老狐狸。——全公司的人哪怕都背叛我,唯一不该的,是你啊。
但是年龄的差距、世俗的压力、他的三省吾身的君子人格和老派的传统价值观,都让他隐忍克制。喜欢人不犯法,可我也只能到喜欢为止了。知乎某网友:“你就看在最开始的时候每个有叶谨言和朱锁锁的视频文章下面,都会有很多说三观不正的、说恶心的、说老艺术家不爱惜羽毛的,现实如此,戏里也是。叶谨言是男主,但是陈道明只是‘友情出演’,锁锁婚礼,所有演员、所有官博都在祝福,但是锁锁真正的感情只能存在于地下车库。对于忘年恋的偏见过大了,没人认为这是真正的爱情,世俗的力量太大以至于没人敢与之抗衡。”
仔细看剧中白发叶总的短袖截图,可以看到小臂与手腕明显的黑白色差,显然这是演员本人直接从高尔夫球场来到片场所致。但如果编导演主创刻意要精心打造一个“肤白发黑”的帅大叔霸总,在技术上自然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为何舍此而不为,偏偏要“自绝于”收视率,“自绝于”好感度,让想在外型上对着“陈道明”嗤嗤抽冷气的中国广大师奶观众摇头叹气默默走开,剧组吃错了药?
答案就是:故意求败!
据本剧化妆师2021年1月2日在微博透露,这是陈老师故意要求画黑的。原来,陈老师虽然爱打高尔夫,但演员本人并没晒那么黑,现在这种黑黄黑黄的肤色效果,是故意做的“美黑”。编导演主创故意要用满头白发+浑身晒黑,来突出这个老头子曼德拉即视感、摩根弗里曼即视感。唯有这样,老叶才有理由说服自己,你这糟老头子就别嚯嚯人小姑娘儿了。年轻美貌活力的姑娘,该有帅气英俊的小伙儿。
为角色不惜牺牲形象,“戏比天大”,陈道明老师真“艺术家”也。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最近先后热播的两部古装大剧《大秦赋》《上阳赋》,40岁的张鲁一演13岁的嬴政,41岁的章子怡演15岁的阿妩,不顾年龄强行扮嫩,令人大摇其头纷纷吐槽。网上有顺口溜:
我白云,我黑土;
我阿政,我阿妩;
我十三,我十五;
我青春年少,我能歌善舞;
这是我老哥,这是我老母。
(注:演母后赵姬的演员朱珠比演嬴政的张鲁一小4岁。)
——此处应有陈道明设计台词:“你们拼命装嫩,我拼命扮老。”
而且细细思之,老叶之所以不接锁锁的招,还该有深层次的顾虑。
娶了红玫瑰,就成了蚊子血。锁锁太燃,是那种老房子经不起燃的燃。老叶给锁锁三本书读,锁锁不自觉脱口一句,你喜欢看书的女孩儿啊?其实老叶的心思都藏在三本书里呢,不知锁锁是否读出?《百年孤独》以阿玛兰塔?乌苏拉爱上姨妈奥雷良诺?巴比伦的不伦恋和天谴结局(生下长着猪尾巴的婴儿)。老叶既然单方面盖章“父女”,如果接受锁锁那就是“不伦恋”。《梁》又是什么意思?梁思成大林洙27岁呀。老叶你到底在搞什么?你要暗示可以的?其实不是的。这仍然不是鼓励,而是劝退。这本书招致的最大非议,在最后一部分林洙晒情书。林徽因走了那么多年,林洙仍然得不到世人的认可支持,以至于要靠给梁思成编书往里头塞私货来争地位。其结果当然适得其反,世人更加骂她意图昭然若揭。《围城》意思更明确,婚姻是围城。(据陈道明朋友、监制策划人谭飞2021年1月11日在其新浪微博中透露:“这三本书是陈道明亲自挑的。”又据编剧秦雯:“叶谨言在拒绝朱锁锁之前,建议朱锁锁看的那三本书,《百年孤独》《梁》和《围城》,也是陈老师自己选的。这三本书到底是什么意义,我们也不知道,网上也有很多说法。”(《〈流金岁月〉编剧:叶谨言与朱锁锁的感情戏,写过两版》,载2021年1月15日《新京报》))知乎有网友说得好:“叶谨言为什么拒绝了锁锁,我觉得不仅仅是年纪上的差距,更多的,或者说更深层次的是性格上的,相处上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经验,你特别喜欢一个生机勃勃、无限魅力的人,也是真心实意的希望她好,爱恋着她,但是爱和长久的共同生活一起到来的时候,你还是会犹豫。讲白了,就是不合适。他们相互欣赏,不适合共同生活。爱的女人有很多,适合的女人寥寥无几。叶谨言是经历了半生大风大浪的人,其实他性格里的沉稳、克制、讷于言敏于行渗透到了他的骨子里,他是一个连新面料西服都拒绝的人,他有一个坚固的精神堡垒,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人生格局,他可以像父亲一样呵护锁锁,引导她,保护她,给予她,但这样的付出不是对生活伴侣。他们彼此人生的节奏是不一样的。叶谨言对锁锁的爱,其实是千帆过尽的人生温柔深沉不动声色的付出,欲望的成分其实不高。锁锁对叶谨言是一腔热血,掏出心肺的炙热挚爱,但是如果真的在一起了,也许很快燃烧殆尽,只是灰烬。中老年男人,被小姑娘喜欢和欣赏,确实会有几分欣喜,但是,也清楚的知道,这种美好就是昙花一现,真的在一起就是一地鸡毛。因为,小姑娘长大肯定会后悔。”
爱情是一瞬间的悸动,最不可靠,新鲜感消失后,婚姻生活一地鸡毛,久处生厌,最初喜欢磨损殆尽,喜欢的尽头是不喜欢,这样的例子多了。从乍见之欢到久处生厌,叶谨言这样的人,再清楚不过。
老少配、爷孙恋,因为自有国情在此,本就承受着很大世俗压力,如果不顾一切飞蛾扑火,而最后竟然真的是火,因爱反成仇,原本可以不屑的世俗压力就会反扑反啮。为锁锁好,克制,最好。
叶谨言骨子里是一个文艺男,他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读过这句诗:“如果是一朵花,就让它开在我的心底,谢在我的心底。”他默默地在自己的心底,开谢他对锁锁的好感,喜欢。喜欢一个人,不一定要睡TA,就像锁锁不止一次拒绝谢宏祖的理由:“我们就像现在这样,当无话不谈的朋友,哥们儿,不挺好吗?”
叶谨言之所以“爱是放手”,这背后也许还有陈道明的价值表达。
陈道明本人的价值表达,可能是要为社会塑造一种示范性的儒家君子人格。知乎某网友说得好:“在儒家传统里,年长的男性知识分子是有特殊的社会价值的。通常是智慧的承载者和传承者。男性知识分子长者,身兼社会道德榜样(君子)、权势(士大夫)和老师(儒家传统,知识人、思想家)。陈道明可能有意设置了这样的‘角色定位’。他并不仅仅是一个掌握了许多社会资源的‘中年男人’,而且是一个‘有性魅力的男性知识分子长者’。”董教授便类似这种人。
本来,只要是真爱,可以大胆冲破世俗藩篱,性别现在都不是问题了,何况年龄?杨振宁翁帆即当作如是观。他们“惊世骇俗”的婚姻已经17年了——17年里离了多少对年轻夫妻?还不敌人家“老少配”呢。
然而现而今有几对真爱?普遍现象是男图色女图财各取所需。现在社会金钱万岁,有权有钱老男人三婚四婚换年轻嫩妻,都已经很普遍了。人们都见怪不惊了。这是最可惊悚的。当“笑贫不笑娼”坦坦荡荡堂而皇之,我们是不是要在“金钱教”面前脱掉最后一丝遮羞布?
如果起码的羞耻都没有,“笑贫不笑娼”已异化为普遍共识,这个社会会成为什么样子?
现实生活很残酷,很无趣,很没有光。
而《流金岁月》中的叶谨言,却是童话世界中的白月光。
他对锁锁的爱,是付出,而不是占有。
是害怕给她带来哪怕一丝一毫的伤害,所以他可以给她自己所有的一切,除了自己。
在满世界的泥石流中,这唯一的一股清流,比王子爱上灰姑娘还要清流,还要童话。
这股清流有多罕有?知乎有网友握紧小拳头可怜巴巴写道——
明叔给了电视剧界一个明示,就是这世上除了爸爸,还有可以对你好,愿意看你成长,欣赏你,而不是想睡你的前辈。
这样的CP太反套路了,这不是三观不正,这三观正到外太空了。
这样的CP是“爱是一种成全,爱是一种放手,爱是隐忍克制,爱是爱你在心口难开”。
这样的CP,是“很爱很爱你,所以愿意,不牵绊你,往更多幸福的地方飞去……”
这样的CP,没有自私,只有无私。
这样的CP,是禁忌虐恋,是be美学。
这样的CP,充满美感,充满悲情。
别忘了陈道明的半官方身份是连续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完全有理由推测,他是不是有通过影视作品弘扬正向价值观的意图?叶谨言这个角色就是他对郎咸平吴秀波们的鄙夷:
仗着有钱就肆无忌惮地睡年轻女孩,是可鄙的。
他故意要跟王志文李小冉、张嘉译李念、陈建斌李一桐……们对着来,他故意要跟张纪中张艺谋王刚李双江余秋雨侯勇……们对着来,他故意要在令人丧气的现实世界里重塑一个理想的童话世界,他故意要掷地有声:
让我教你们,怎么做男人。
而沈严的剧,向来是最干净的。他一直比较关注形而上精神层面。
《手机》(2010)中费墨,对女研究生的进攻坐怀不乱。换了电影版的,肯定就来者不拒了。《手机》剧版主题是都市人追求心灵的净土,不再迷失;刘震云原著和冯小刚电影版都是暴露社会的污浊。
《我的前半生》(2017)中老卓,对小姑娘洛洛的进攻,同样兵来将挡把球踢回。换了《蜗居》宋思明对海藻,还不直接就地正法?
《流金岁月》(2020)中叶谨言,对年轻美女的进攻隐忍克制。原著亦舒要是看到,肯定就嗤之以鼻了。《流金岁月》剧版中感情问题都是价值观和性格的冲突所致,没有出轨啊养小三啊之类,包括最后谢宏祖跟锁锁婚姻走到头,都不是因为移情别恋(所以谢宏祖不同于金燕西),这跟亦舒原著写锁锁靠出卖肉体不断上位捞女被包养,完全两样了。抛开艺术成就不恰当比方,沈严类似《红楼梦》,是在黑暗中还要追求精神层面的美;亦舒则类似《金瓶梅》,她只是冷冰冰地把这物欲横流遍地禽兽的世界“自然主义”“写实主义”给你看。
沈严和陈道明的价值观道德观,彼此契合。难怪一直合作。
爱人之间要三观契合,才能走得长远。合作者之间,亦岂不如是?
《孙中山》(2001)剧中,有这样的情节:都说仆人身边无伟人,而宋家的两个女儿宋霭龄、宋庆龄,先后给孙中山当秘书,都先后倾心孙公,大姐抽身早,并向二妹预警,千万注意别爱上孙先生,哪知感情这回事,是洪水猛兽,挡也挡不住的,果然,二妹庆龄,还是爱上了孙先生,并与之勇结同心。
仆人身边无伟人(×);
俗人身边无伟人(√)。
唐德刚《袁氏当国》第四章:“在孙公出任临时大总统期间,宋庆龄的大姐宋蔼龄曾是孙公的英文女秘书。就笔者所知,宋蔼龄可能是转型期中国女秘书这项行业的老祖宗了。在那风气闭塞的时代,亦见孙大总统开风气之先也。迨孙公亡命日本时,宋蔼龄仍随侍在侧。不久宋蔼龄因与孔祥熙结婚而去职,乃改介刚自美国学成归来之二妹以自代。殊不知宋庆龄刚抵日本,行装甫卸,席未暇暖,新上司竟忽然向她求起婚来(此故事是宋庆龄晚年亲口告诉斯诺夫人的)。一位黄花少女,抵挡不了一位老总统的求爱,她也就私许终身了。可是当她返沪禀告父母时,其父宋耀如竟大怒不允。然姑娘心有所属,海枯石烂不能移也,竟以私奔方式潜返日本,与孙公共结连理;梨花海棠,也是当年哄传国际的韵事。当孙、宋的婚事为头山满所闻时,头山满不免大惊说:‘不是要同姊姊结婚吗?怎么换了个妹妹呢?’(见头山满晚年谈话)”据唐氏书,孙公乃当“宋庆龄刚抵日本,行装甫卸,席未暇暖”,“竟忽然向她求起婚来”,恐与通常情理不合。即便是出于宋本人之“口述历史”,亦不可信。按常理,亲侍身旁,日久乃能生情。若说宋二小姐此前对名满寰宇的“民国伟人”孙公仰慕已久,一见孙公,便觉伟人光辉灼灼炙人,闻名更不如见面,故而择时暗表芳心,倒颇中情理。孙公当然对妙龄少女而兼同志同道岂能无感岂有不爱之理(尤其是注意到孙公之前的女人,原配夫人卢慕贞虽贤妻良母,巾帼英雌陈粹芬虽刚毅果敢,东瀛异邦之浅田春、大月薰虽甜美体贴,但,无奈都不是同具革命理想之“同志同道”——孙公颠沛流离大半辈子人生中乍逢“灵魂伴侣”,焉得不如老房子着火,一发不可收拾?),故而郎情女意,志比金坚,虽宋父坚决反对,却又其能奈何?
翁帆之望物理巨人杨振宁,宋庆龄之望革命伟人孙中山,都如高山仰止,她们仰望的目光,早已高高跨越世俗眼中老少配的年龄鸿沟。
为什么要倾心光芒万丈的老男人呢?
你们看到的,只有“老”男人。
而她看见的,是光芒万丈的男人。
但我不得不说,《孙中山》剧最大的失败,就是用赵文瑄演孙中山。何则?赵文瑄身高178,而孙中山身高168,赵文瑄外形高大帅气,孙中山外在矮小寻常。宋庆龄喜欢赵文瑄演的孙中山,会给观众错觉,那就是不过是自古嫦娥爱少年,自古美女爱英俊。而《走向共和》(2003)剧中的孙中山才具有说服力——演员马少骅,不帅,不高,外形上毫无优势甚至可以说是劣势;重要的,这个孙中山绝无赵文瑄版的随时头型不乱衣履精洁风度翩翩气宇轩昂(这演的是孙中山还是许文强?这演的是革命伟人还是流星花园?),而是经常狼狈万分,如48集,孙文被旅馆老板娘认出是无力兑付爱国债券的“孙大炮”,怒而逐出,孙文狼狈如丧家犬,在异国他乡流落街头,夜雨中被淋成落汤鸡;又如50集开头,惯“打白条”的孙先生又一次赊账咖啡,侍应生学乖了见是孙先生,死活不准赊了……这么一个到处“坑蒙拐骗”的矮小狼狈老头儿,到底是什么让宋庆龄这样的高知高颜值年轻女孩儿倾心?答案当然是孙先生有国无家有公无私为民族为人民万死不辞百折不挠的赤诚理想信念炽热赤子心怀。颠沛流离,屡败屡战。而自有为国为民一片赤诚。眼中有熠熠光芒,胸中有熊熊火焰。惶惶然若丧家之犬,巍巍然如泰山之巅。这样的男人,古有孔圣,今有孙文。女子近之者,而能不爱者,盖亦鲜矣。《走向共和》剧中数次打动我落泪的片段就是孙中山满腔赤诚眼含热泪唤醒民众的演讲宣传。马少骅演得也好,极为投入,他达到的效果是孙文矮小狼狈的身躯里竟放出高大需仰望的万丈光芒。而赵文瑄演出的效果中规中矩,戏剧张力不足,孙中山没有那种如核子爆炸一般的炸裂戏(也许跟编导给出的基础也有关。有几部戏赶得上《走向共和》?)。其结果就是,赵文瑄版孙中山给我感觉只能吸引肤浅的观众和爱慕外在的浅薄小女孩;而马少骅版,美人不在皮相,是静水流深,他巨大的光芒万丈的人格魅力是足以抵减任何外在的劣势的。编导主创和演员,是故意要在观众“乍一看”之际“丑化”革命伟人,这才能尤其凸显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流金岁月》对陈道明所演叶谨言的“白发+黑肤”的强调,也是在告诉观众,我们是在洗粉,叶谨言都这样了,朱锁锁还爱,那么他的魅力在哪里?
有此提示,观众才能沉下心来,扶一扶眼镜,重看回放,看编导和演员细细给人物老叶,精心勾勒雕琢的那缕缕细节。感受这个人物身上那非同寻常“油物”的“真霸总”魅力。
扛得住“丑化”的魅力,方为真魅力。
幕后花絮
本片是许冠文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高峰
幕后花絮
本片是许冠文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高峰期自导自演的经典喜剧,虽然20世纪80年代新人不断崛起,但许氏城市喜剧一直是香港影迷的最爱,而许冠文的名字,很显然就是一个让人放心的金漆招牌。
影片与以往不同的是,许冠文并没有延续自己多年以来专横小器的银幕形象,反而出演了一个怕老婆的受气包。虽说转了形象,但却一样成功,让人记忆犹新。
许冠文继1981年摩登保镳打破香港票房纪录之后的首部作品,成绩未如前作,只位列1984年香港票房第八位。
铁板烧的外景到菲律宾的海岛拍摄,视觉笑点很多,包括厨房打斗、网球场打斗场面,在的士高内许冠文跳独脚舞,唱出 Only You(比罗家英的「西游记」版本提早十年)。可惜本片缺少了许冠英、许冠杰的参与,是许氏兄弟于1980年代单飞发展的开始。
《铁板烧》参与了1984年在瑞士沃韦举行的国际喜剧节,许冠文从查理卓别林的遗孀手中获得特别表扬大奖。此外,《铁板烧》在日本上映颇受欢迎,名字为:《新Mr Boo! 铁板烧》。
上映时间 1984年01月26日
票 房 HK$19,516,647
————————————————————————
7.0/10 分。2018.03.02,第一次看。
个人感觉,在许冠文的作品中,算比较差的了。。。
最近基本补全了许冠文早期主演的所有电影,个人觉得 1988 年的《鸡同鸭讲》是他最好的作品,搞笑之极。。。
那时候的叶倩文,青春靓丽。。。谁能告诉我,许冠文最后新幻想的MM是谁演的呀。。。
什么事企业文化?难道就是专制文化,不作死就不会死。什么事企业文化?难道就是专制文化,不作死就不会死。什么事企业文化?难道就是专制文化,不作死就不会死。什么事企业文化?难道就是专制文化,不作死就不会死。什么事企业文化?难道就是专制文化,不作死就不会死。什么事企业文化?难道就是专制文化,不作死就不会死。什么事企业文化?难道就是专制文化,不作死就不会死。
什么事企业文化?难道就是专制文化,不作死就不会死。什么事企业文化?难道就是专制文化,不作死就不会死。什么事企业文化?难道就是专制文化,不作死就不会死。什么事企业文化?难道就是专制文化,不作死就不会死。什么事企业文化?难道就是专制文化,不作死就不会死。什么事企业文化?难道就是专制文化,不作死就不会死。什么事企业文化?难道就是专制文化,不作死就不会死。
毫无疑问,夏洛特·威尔斯自编自导的《晒后假日》是一部令人惊叹的银幕长片首作,讲述了女儿索菲回想起20年前和父亲一起在土耳其度假时彼此分享快乐和忧郁的时日。当她试图让自己所认识的父亲与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达成和解之时,真实和想象的记忆正慢慢填补两者之间的空白部分。
毫无疑问,夏洛特·威尔斯自编自导的《晒后假日》是一部令人惊叹的银幕长片首作,讲述了女儿索菲回想起20年前和父亲一起在土耳其度假时彼此分享快乐和忧郁的时日。当她试图让自己所认识的父亲与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达成和解之时,真实和想象的记忆正慢慢填补两者之间的空白部分。
我们的解放战争有一个很美丽的名称叫作“人民战争”,但是这部影片却一点也不像“人民电影”,导演默认中国的老百姓在养家糊口之余个个都是军史、地理的专家,所以完全不在电影中做周到的说明、铺垫,让人看得云里雾里、搞不懂每场战斗每支部队的来龙去脉,还要去视频网站上找相关的沙盘视频来补课,就好像片尾说这场战役的胜利是对美国人的“未解之谜”,我看完以后也同感这电影是个“
我们的解放战争有一个很美丽的名称叫作“人民战争”,但是这部影片却一点也不像“人民电影”,导演默认中国的老百姓在养家糊口之余个个都是军史、地理的专家,所以完全不在电影中做周到的说明、铺垫,让人看得云里雾里、搞不懂每场战斗每支部队的来龙去脉,还要去视频网站上找相关的沙盘视频来补课,就好像片尾说这场战役的胜利是对美国人的“未解之谜”,我看完以后也同感这电影是个“未解之谜”,导演宁愿花5分钟来特写一个反动派大军阀为委员长尽忠牺牲,好像拍摄经费实在太丰裕,不浪费些胶片就无法向上级交代....
导演在歌功颂德的功夫上并不讲究火候和精到,有一段老百姓拖家带口、连老人婴儿也一起上战场送粮的近乎弱智的情节,还有敌方的战斗英雄一听闻土改就立即倒戈投诚的剧情,表面上看好像没什么问题,但细细一品就全不是滋味:这个逻辑岂不是明明白白地说我党完全是靠以利诱人?那么我们和反动阶级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如果国党发的不是青天白日勋章而是50亩良田,他是不是就会坚持助纣为虐了?我们的人民怎么成了这样见利忘义的小人形象?军民的鱼水之情体现在何处?人民子弟兵和军阀旧军队的区别又在哪里?
要赞扬王师的赫赫之功,反而应该从低处着手,描写战士的救死扶伤,描写军队如何保护、拯救群众,描写为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事迹,描写部队的风格素养,秋毫无犯的严明纪律,百折不挠的精神面貌,用这些来体现仁者无敌的正义性,怎么能反客为主,总是强调战争机器被人服务的地位?领导集体的英明智慧、战斗的壮观场面,这些应该只是点到即止,作为衬托救国救民伟大理想的手段,怎么能舍本逐末成为电影的目的呢?没完没了地反复说一些没营养的台词、描写上下级间的那种打官腔、虚伪客套,没有控制、不分轻重地重复雷同的战斗场面,这些都让人感到乏味无趣。
这部影片的创作者,若不是思想已经变质,就是严重缺乏思想深度,伟大的革命历史变成模式化的政治快餐,以至于为了照顾投诚归化的国军将领后人的颜面,为了所谓的统一战线,在艺术形象上甚至搞区别对待,这样的影片除了用来谄媚权贵,我实在看不出还有什么意义。
刘哲兰在南通经营一家影视传媒公司,主营婚礼摄像跟庆典活动,有电影梦,但自身能力太差。陈鹏在另一家影视传媒公司担任婚礼摄像师,也有电影梦。事情源于2009年发生在南通濠滨论坛里的争吵,因陈剑导演发布DV电影演员招聘广告,刺痛了陈鹏刘哲兰的艺术心,事后刘哲兰暴露,随之她的男女作风问题一并被网友揭发,导致离婚,所以将人生的不幸全部发泄在陈剑身上,前后通过网络斗了8年。
刘哲兰在南通经营一家影视传媒公司,主营婚礼摄像跟庆典活动,有电影梦,但自身能力太差。陈鹏在另一家影视传媒公司担任婚礼摄像师,也有电影梦。事情源于2009年发生在南通濠滨论坛里的争吵,因陈剑导演发布DV电影演员招聘广告,刺痛了陈鹏刘哲兰的艺术心,事后刘哲兰暴露,随之她的男女作风问题一并被网友揭发,导致离婚,所以将人生的不幸全部发泄在陈剑身上,前后通过网络斗了8年。
清华有《无问西东》,北大有《觉醒年代》,北师大有《无负今日》。作为一个师大人,当然要看《无负今日》。
《无负今日》上映在教师节,也在中秋节,那天我和舍友一起在学五食堂看得眼泪汪汪。恰好幸运的是,这学期选了梁振华老师的《创意写作》课,梁振华老师是《无负今日》的总编剧、艺术总监和总制片人。课上,梁老师
清华有《无问西东》,北大有《觉醒年代》,北师大有《无负今日》。作为一个师大人,当然要看《无负今日》。
《无负今日》上映在教师节,也在中秋节,那天我和舍友一起在学五食堂看得眼泪汪汪。恰好幸运的是,这学期选了梁振华老师的《创意写作》课,梁振华老师是《无负今日》的总编剧、艺术总监和总制片人。课上,梁老师讲起了他不曾为人道出的编剧心路。我才觉得自己第一遍看得太粗浅了,只是陪上了几行为先贤而流的泪水,很多细节、彩蛋、隐喻都没能看出来,于是在匆匆过去的国庆假期里又二刷了不惧流年匆匆的《无负今日》。
从结构学的角度来看,《无负今日》和《我和我的祖国》《无问西东》等一样,都是单元式、拼盘式的电影——它们由一些间断式的小故事串联而成。梁振华老师说,最开始他对这个百廿师大艺术片的想法与今天我们看到的《无负今日》的样子是相差很远的,老师最初想拍一个没有人的故事,只用师大里的景色、诗一样的情意形成影像蒙太奇。但这样不易懂、影响力也不会广,用老师打趣的话说,就是“拼风景,我们哪里拼得过北大的未名湖”。所以还得讲事儿,讲人。于是就有了『大学』、『师说』和『青春』这三个篇章。它们一个发生在五四运动时期,是梦;一个发生在改革开放,是怀旧;一个发生在新世纪,是今天。它们共同完成了师大人对师大历史的交代。虽然单元拼盘式的电影会给人一种整体观感的破碎,但这三个不同阶段的故事绝非完全割裂,而是彼此“互文”,无数的彩蛋让故事和故事之间互相印证,而文本和文本之间的关联正如历史和历史之间的呼应。
《无负今日》是电影,是艺术片,也是历史文献。
第一篇章『大学』,发生在五四运动时期。在国立女子师范大学校,黎锦熙先生正在给国文系女学生上课。她们的教材有二,一本是黎锦熙先生在1924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讲解白话文语法的著作;另一本是鲁迅先生的《呐喊》——封面是鲁迅先生自己设计的。此时,黎锦熙先生正在讲解《呐喊》中《故乡》的文法结构。拾级而上的鲁迅听到了教室里学生的朗读,便闻声而来伫立在教室门前。接下来的一幕,两位大师的相遇无疑是打动人心的,这是编剧老师独具巧思的设计。黎先生误以为鲁迅先生是迟到的学生,便令他进来。鲁迅先生便推开门,携着一缕阳光走进教室,清辉洒满肩头。
作者:吴静如(台湾国际劳工协会)
原载于:苦劳网
原文链接:
作者:吴静如(台湾国际劳工协会) 原载于:苦劳网 原文链接: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51954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51955 在我处理过的移工争议案件中,遇到过申诉人包含拉子的,也有过拉子领导的申诉案件。但是,拉子的伴侣关系,会受到正视、被自在地对待的,并不多见。因此,当Lan主动在众人面前开心地自我介绍、大方地告白时──「她是我的女朋友,Pilar,我好爱她……」──飞盟移工(migrant workers)间对于同志身份及伴侣关系的开放态度的特殊性,顿时让飞盟关厂案在我十几年的移工运动经验里闪亮了起来。 在工厂里,我们互相照应。 飞盟关厂案,其实,跟其他的关厂案件并无太大的差异,是90年代以来,台湾政府以「发展经济」为名,鼓励资本家「南向」、「西进」的政策指导下,常见的劳资争议案件。 飞盟移工找到我们的时候,公司已经停工,大家都已经2、3个月没有领到薪水。移工们更是好久没有足够的食物可以裹腹。 飞盟的劳工,有移工,也有本劳(local workers)。本劳上百位,大部分是女性,平均年资超过10年,有的更达20多年。本劳中性别与阶层的差异,非常符合典型的性别不平等现象——男性劳工没几位,比起大部分的女工,年资不算长,但是在公司的位阶,有的做到领班、有的是课长、科长等管理阶层;女性劳工,多是中年妇女、妈妈们,在公司的年资都不短,但位阶都不高。 移工都是菲律宾籍,也上百位,清一色女性。有的刚来几个月,有的做了好几年。 除了劳工现实上的需要必须被紧急处理以外,关厂的仗,原本就必须打得快。因为资方落跑的速度,永远比检警传讯的速度更快。我们得赶在资方还有人在台湾的时候,争取到所有相关手续的处理——限制雇主出境、要官方押着资方限期缴清积欠工资垫偿费用及劳保费、要官方尽速进行歇业认定等等。不真的因此可以从资方手中拿回被积欠的工资、资遣费或退休金,而仅是透过资方的配合,才能加快行政手续的办理,尽快领到政府的补贴。 我们进入这场仗的时候,本劳和移工都一样地人心惶惶。但是不安的理由有所差异。 本劳是对于应采取的行动议论纷纷。少数年轻、资浅的,已经开始对外寻找新的工作机会,认为没有必要白花时间打事倍功半的仗;年资长、中年的妈妈们,已经尽其所能地收集了公司的各种资料,认为应该以集体的力量,尽速成立自救会,给资方压力;男性课长主导的一小撮人则主张,先以个人名义寄存证信函给公司、向劳工局申请协调会、若不然,再聘律师、打官司。课长一再企图说服大家,说,大家都在公司这么久了,不要给公司太难看,应该给公司机会,平时表现在公司内部人事安排上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在危机时期,呈现为,既有的不平等性别关系加上衍生的阶层不平等关系,双重负面地作用在本劳间的团结可能与行动可能上。 明明大部分的人都觉得课长建议的方式,没有保障,时间拖得越久,赢的机率越小,大家也会撑不下去,而且年关将近,就要没法过年。但是,基于对这位课长惯有的服从,对年轻男性意见的尊重,中年妈妈们显得对自己不是很有信心,反覆犹豫,因为举棋不定而更加焦虑。 移工们则是不论先来后到,对于如何处理这么巨大的困难,都一概地毫无头绪。每个人心里充满太多不知该如何面对的问题——担心眼前没钱买饭的问题、担心被积欠的工资拿不回来、担心在菲律宾按日计息的债务该如何偿还、担心仲介讲的「回国」是不是就要成真,要拿什么面对家人……。找过各种管道无效之后,在我们来到公司现场跟大家说明、详细回答每个问题、提供法令解释、分析后续风险和可能后,移工们虽然没法停止担忧和紧张,但是,眼神里,渐渐带着要奋力一搏的决心和勇气。 本劳、移工协议后,还是到劳工局与资方进行了几次的协调。但是资方一再地不遵守承诺,几次会议下来,积欠的薪资仍是一块钱也没还。 移工们基于居留期限和债务利息的时间压力,和本劳做了多次讨论。大家终于决定在2004年12月28日到劳委会陈情,请中央主管机关出面协助。 然而,就在陈情前一晚,主张要给公司机会、顾及资方颜面的少数本劳,纷纷打电话给每个本劳同事,放出风声说,明天的陈情行动取消,到劳委会仅是劳工代表和资方开会,大家无需全员到场。所以,隔天到劳委会陈情的本劳,不到半数;而移工,带着自制的布条、手举牌,依据日前的约定,准时到达劳委会门口,一个都没有少。 布条上写着:「前进大陆债留台湾飞盟国际欺压劳工」。到场的中年妈妈们和移工一起大喊,「我要薪水」、「我要吃饭」、「No wage, No food, CLA help」。几个月来身心的煎熬,再也忍不住,口号将压抑已久的眼泪喊了出来…… 总共经过了两次的陈情,官方的动作才稍微积极。公司、仲介才稍微配合。虽然积欠的薪资、本劳的资遣费、退休金都得在数个月之后才领得到垫偿。但是,至少确定了大家长久以来的血汗,不会一毛不值。移工方面,也确定有转换雇主的机会、等待转出期间,不会被以任何理由强迫遣返等等。确认了这些讯息,每个人心上的那块大石头,总算暂时可以放了下来。 这场仗,可说是移工带着本劳打出来的一条路。 相较于本劳群体呈现的男女二元及其不平等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值得回过头再谈的是,飞盟移工间的多元性别结构。 我们初到飞盟工厂时,除了看见清一色的女工外,也看到许多T和拉子伴侣的身影。开会、讨论时,拉子伴侣们亲密地拥抱着参与;宿舍里,拉子伴侣们同床共住在一起。 就算这其实是个缩衣节食、充满压力和紧张的抗争过程,但是,在生活互动中,还是可以看见移工间对于拉子关系的自在和亲密——帅T Lan和她的伴,Pilar,无时无刻挡不住的亲密,常常被调皮的同事们故意的调戏;大哥型T,Ellen,在抗争过程中,对于宿舍里新来乍到,尚未领到任何薪资的移工,照顾周到,大家会撒娇地叫她「爸爸」、叫她的伴Elsa「妈咪」;痞子型T,Bonjong,弹着吉他唱着情歌在追Alu时,同事们更是担心地频频向第一次交女友的Alu提出建议。 我们毫不讶异在移工的代表中,包含了一对拉子、几个T和异女。惊艳的是,这群移工代表们所组织出来的群体感和团结性。 抗争过程中,总是有很大的压力,却必须常常在压力中就得做出决定。虽然移工彼此间客观困境比较类似,但是,每个人的利益盘算、期待需求一样会有所不同—— 是不是回国算了,免得被列入黑名单,以后无法再来?要争取转换雇主吗?可要等多久?还是接受仲介提供小额赔偿和机票,就回国去?被积欠三个月的工资,真的可以拿得到吗?仅剩下半年不到的居留期限,真的还可以有新的雇主聘雇吗?不同的考量、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抗压性。有人非常配合,当然也有抱着「捡芒果」心态的人不太愿意参与。 对于条件有限、资讯不足的移工代表们而言,移工同事们所提出的质疑和问题,不好处理;因为不同利益考量形成的小团体之间的摩擦,也不好处理。但是,移工代表们几乎是每天召开会议,和大家讨论,让冲突降低、让共识提高,让不同意见能充分表达。自己也同时是当事人的移工代表们,在各自问题的压力中,还得承担着同事们复杂多样的情绪,真的很不容易。而,飞盟移工平日对于多元性别的开放与接受,反映在移工代表们对多元与弹性的尊重,使得代表们就算有着处理不来的问题,终究还是赢得了移工们的信任。 如同Leslie Feinberg 在评论麦可杰克森所引起的舆论讨论时提到,「麦可的外表不仅混淆了人类社会对于性与性别的僵化组合,并且更进一步地拓展人类性别表现的多样性。这不仅是酷儿策略的本质,也是对于「分化-征服」策略的解构」(Feinberg,2003,林郁凯译)。 与「本劳间二元性别关系的不平等状态影响着本劳间的互动关系」一样,我相信,是飞盟移工间对于性别多元的接受度,解构了「分化-征服」,长出了这个抗争中飞盟移工的群体感和团结性。 吞下愤怒、感觉渺小、无力保护自己或最爱的人,但是却也同时不断反击,不愿放弃。 被积欠的薪资虽然还没拿到,但是,换老板是一定要的。不然,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不要说没钱吃饭,在菲律宾的家人嗷嗷待哺、还没偿还的债务利息等问题,光是想,就快要压死人。所以,转换、找到新雇主,是移工们在碰到问题时的重要冀望。 好不容易走到转换的这一步。大家再重新整理、打包家当,准备离开这个外观破旧却充满酸甜苦辣回忆的宿舍。拉子伴侣们的紧张与不舍,也逐渐升高。两个人还有没有机会继续在同一个雇主处工作?如果没被一起抽到,怎么办? 2005年1月20日,转换当日。一大早凌晨四、五点,大家就纷纷起床。刷牙洗脸的刷牙洗脸、洗澡的洗澡、烫衣服、收衣服、打包,整个宿舍忙碌,却异常的安静。相较于前一天晚上互相饯别的晚会,当日的气氛,充满完全不同的紧张。 在大家把大件行李集合到共用空间之后,我们再说明了一下转换的基本程序,提醒大家我们的手机号码,要保持联系。八点左右,仲介的车来了,将人员一批批地带到就业服务站进行转换。 成列的同伴间,频频交换着相互祝福的拥抱。Lan还是搂着Pilar的腰,清秀小T Sharlin握着姊姊恋人Glenda的手,Bing和Yam的手臂也勾了起来,伴侣关系分分合合10年的帅T美婆对——Pher和Gie也叨叨絮絮地相互叮咛着什么。这画面令人感伤了起来。好不容易才有的飞盟「T婆天堂」,雇主顾及个人利益跑了,所以「天堂」就破灭了;我好想可以有什么语言、找到什么人,可以向她们争取——这些移工是相爱的拉子伴侣,他乡异国的,可不可以让她们继续生活在一起…… 到了就业服务站,没有双语人员的说明、移工们个别抽了号码之后排排坐,等待另外一整片,不知打哪来、不知带着什么工作机会的仲介公司代表们抽号码。抽到、叫号,走人。移工的命运跟上世纪舞台上待选的奴隶,没啥两样。TT婆婆们,有的在一起,有的被拆散。来不及询问、招呼、也来不及把眼泪擦干。 21日凌晨,阿香、沐子、我就开始不断接到求助的电话。「我是飞盟的工人,我在淡水,他们要我做砖块,全厂只有我一个女生……」、「我是飞盟的工人,我们有三个人,现在在彰化,这里全部都是男生,他们用好大的机器做水泥。他们说,如果我们不做,就要把我送回菲律宾,请帮帮我们……」、「我现在在机场,他们要送我回菲律宾,请帮帮我……」。我们三个人的手机,整晚,没停过。 当天一早,我们先到了五股工业区里的一家钢铁厂。它生产的是直径比人高的巨大钢管。焊接的火花,在我们还没进厂时,远远就可以看见。这是Lan、Yam和另外两个飞盟劳工被转换到的新工厂。被叫做宿舍的屋子,双层床松垮、积满灰尘,房间没灯;浴室里,得用水盆自一流细细的水流接水,才能冲马桶、浴缸破烂肮脏、没窗户也没灯。我想,一整晚,这四个人不仅睡不着,应该连上个厕所都不方便。看到我们到了,两个满脸憔悴的帅T,在放下了可能会被送回国的紧张之后,急忙联络她们的伴和其他同事的状况,继续稳定大家的心。我们向雇主打了招呼,看起来不是坏人的中小企业雇主,一开口便说,「我没有要女工阿,这种工作,女生做不来的啦!」但是,我们却花了好一阵子的功夫,才将人从不愿放人的仲介手中带走。当然,包括她们尚未开封的行李。 仲介雇主们,钻着法律的漏洞,企图以承接的方式获得「聘雇外劳名额」,当这些被承接的劳工做不下去时,仲介/雇主借着整个制度的设计,逼着她们主动离职,回国。那么,这些因为承接而获得的聘雇移工名额,便可以再重新用来从国外招募他们真正需要的劳工/男工;然而,如果雇主同意了让这些非其真正所需的劳工转换雇主,那么雇主将损失其好不容易得到的聘雇名额。为了讨好雇主、赚到下一个移工引进时可以获得的利润,每个月都会向移工收取服务费用的仲介,在这个过程中,站在移工权利的对立面。 我们一面联络劳委会,一面与仲介、雇主沟通,再一次将这些原本从事电子业的女工从钢筋水泥的重工业颤抖中找了回来。再开了一次记者会。 劳委会在媒体和众人委屈的哭诉中承认疏失。飞盟移工们获得第二次转换的权利。2005年12月,劳委会修订公布了新的转换准则,现在的转换,雇主至少要事先以书面清楚地交代工作内容和劳动条件、明订了劳工有限的选择雇主/工作的权利。 这尊重虽然薄弱,但,可是飞盟移工们赌了命才赢得的。 这种调情是人生可遇不可求的幸福。 飞盟打仗的这段期间,阿香随时扛着记录的摄影机。不但拍下了抗争的点点滴滴,也让镜头随着移工中拉子伴侣们的吸引,记录下苦中带甜的相遇。我们更抓住机会,访问了伴侣们在工厂的爱情故事和移工拉子的甘苦…… Yam 跟Bing两个都被选为移工代表,在这次的战役中,她们两个都是非常杰出的组织者。她们说,「现在在飞盟的,大概有七对。其中四对,是在飞盟认识的。另外有几个,她们的伴有的是以前的飞盟本地劳工,有的是不在飞盟的移工。 」她们两个,一个是在菲律宾有一个小孩的单亲妈妈,但是她自己的妈妈还是很担心她成为拉子;一个是因为不喜欢穿裙子而拒绝任职为秘书,从来没有交过男朋友的Lesbian 。两个人,在飞盟工作时,透过交接班的机会认识,相互有好感,慢慢地发展成亲密伴侣。她们接受访问时,也在一旁的Myra,对担心不能被家里接受的Bing提供建议,「如果你们两个可以证明自己的爱情,你妈妈一定会接受的」。再加上一句抗争场合中常喊的,飞盟抗争时也常用的口号「the people united, will never be defeated」做为鼓励,搞得大家大笑不止。 Lan跟Pilar是几对拉子伴侣中,最显眼的一对。不只是因为Lan随时随地就是一副堂堂正正的帅T样,更是因为两个人,老是黏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黏、聊天的时候黏,连开会的时候,也得抱在一起开。Lan说:「因为妈妈长年在国外当移工养家,很辛苦。自己是家里五个小孩中唯一的brother(兄长),所以要担起养家的责任。」Pilar说,菲律宾的家里,不会接受Lan,现在在台湾,离家很远,可以自在,不会有人管。Pilar说,她希望跟Lan的关系可以永永远远,不是仅在台湾,不论到了哪里。说完,两个人再一个亲密的紧抱和亲吻。 在抗争过程中扮演着宿舍家长、照顾大家生活起居、张罗大家基本需求的Ellen,大家昵称她F4(因为她有着偶像团体F4成员四个人加在一起的身材,大家说她是” F four in one”,所以叫她F4)。F4用流利的中文说,她之前的工厂,因为仅有三个Lesbian,所以她比较吃得开。来到飞盟,这么多帅Lesbian,感觉被比了下去,她开玩笑地皱着眉头说。平常大辣辣、大哥样的Ellen在飞盟被调到Elsa的部门时,看到Elsa居然害羞了起来。当时跟前任女友在几乎分手状态的远距协调中,遇到Elsa,立刻不再接女友的电话,疯狂地爱上Elsa。有一次,还因为爬窗到宿舍要见Elsa一面,被舍监拉着耳朵,禁足一个月。 讲起大家的恋爱史,每一对都有着各式各样的风情,越谈越多的甜蜜。但是,谈到带着拉子身份到处移动工作的经验,就没那么轻松了。 Ellen认为,在菲律宾,Gay比较好,可以到处去。Lesbian的她,被男人呛过声。也听过各种Lesbian的危险,包括喝醉后被强暴的事件。Elsa说,以前华硕面试的时候,看起来像Lesbian的人,不会通过,所以大家都会留长发,等过了,再剪短。我说,听起来很像台湾T常见的高中经验,穿裙子过校门,进到学校,就立刻换短裤。Bonjong笑着说,像她,不论长短发,怎么样就是会被看出来,穿女装也不会有用。大家边笑边点头。Glenda也说,Lesbian比较难找到工作,会有歧视的问题。Pilar说,她以前的公司,舍监看到女生睡在一起,就会把她们送回去菲律宾。Elsa抢着说,没错,她以前的公司,如果被知道是一对,舍监还会特意把她们的房间调开。Bonjong说,飞盟舍监比较好,她和Alu刚在一起的时候,舍监就帮Alu换跟她同房,并安排Alu在上铺,比较有隐私。 说到这,大家又嘻嘻哈哈地谈起了私密问题──到底在这么多人的宿舍,可以怎么有私密空间干点私密的事?「那是为什么我们的床,都用布当帘幕围起来阿」、「我们都等到宿舍房间没有人的时候……」,Lan说,「Pilar很大声……」还没讲完,就被Pilar打,所以笑着住嘴。「我们会上旅馆,但是,一次要好几百,所以,也很少去」。马上有人问,「你们去的是佳乐福对面那一家吗?那一家,多少钱?」大家迅速地交换起讯息来。 谈话中,让我困惑的是,「ㄟ~Lan、Ellen、Bonjong是Lesbian,那Pilar、Elsa、Alu不是吗?那,她们是谁?」几个人,相互对望了一下,好像不理解我在问什么。所以,我稍微解释了一下,「在台湾,Lan、Ellen,这样的人,比较butch的人,Tom-boy,我们叫做T;比较女性化的、T的伴我们叫婆、叫P。所以,那你们叫Pilar、Elsa、Alu这样的人是什么?」大家用Tagalog(塔加路语)嘀咕了一下说:「they are girls」,「我们称呼Tom-boy是Lesbian,她们的伴就是girl」。哈,原来如此。「那你们有没有TT恋、婆婆恋呢?有没有不分?」解释了半天,我对她们说不清什么是不分。她们对这词,没啥感觉。所幸就让话题随意改了吧。原本到底是T、是P、是不分,也不真是多重要的事,就像谈话中经常出现he、she的混用,有什么关系。连现实上he、she都不见得要分了,更何况仅是代名词问题。大家讲得明白就好。我充分享受她们当下的自在。 我开始感觉到这里与那里之间,无重量状态的愉悦感。 整个飞盟抗争的过程,《蓝调石墙T》中Jess在工厂争取老T们加入工会的身影、因为对于安全空间的渴望而不得不漂泊移动的身影,一次次地映入我的眼前。为了寻求解放于既存性别框架的束缚,Jess在女性、男性、跨性与T的性别界线间不停的穿越,同时也在1950年代麦卡锡保守主义氛围中的美国州际间穿梭,冒着生命的危险,希望找到一个地域空间,在那里,可以容许自己在跨越性别界线中发展自在的性别实践。 21 世纪的今天,迫于资本帝国主义的扩张所造成的国际间不平等发展,导致第三世界的人民同样必须飘泊移动,谋求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而,飞盟移工,跟所有其他来台工作的移工一样,为了实践脱离贫困的自由,跨越国界,让自己作为劳动力被廉价地买入,却掉进了奴工囚牢中,在另外一个国度,意外地也将自己的自由卖出。 飞盟的拉子移工,在劳工身份上,同样无法避免地成为廉价劳动力,成为奴工,失去成为「完整的人」的自由(吴静如,页15-18)。但是,在性别身份上,透过国界的跨越,脱离了母国生活圈的界限(boundary),在飞盟移工群体间,却获得了实践性别展演的自由——成为T、成为婆,也得以自在地进行同性性行为实践;再一方面,正因为性别得以自在地被实践,所以,在囚牢之中开展出另一个超越(beyond)囚牢界线的生活社群、生活圈——或许跨国籍、或许跨母国生活圈的拉子的连结。 但是,从嵌在移工身份上的闭锁囚牢中所获得的性别实践空间及性别社群,仅是一种脆弱的、「无重量状态的」愉悦。 这样的愉悦,会因为移工身份被「用完就丢(disposable)」的移动强迫性而被迫归零,回到原点;或者继续移动,但是,因为移动的无自主性(以台湾境内而言,如,移工转换雇主的非自主性;以国际间而言,如,移动受限于各国国境的控管、移动的成本等因素),下一个空间,可能再度被锁进性别主流框架中(因为,如同飞盟群体般对拉子的接受与开放状况,仅是一个偶然),或得牺牲同性行行为的实践权利(如与伴侣被迫各自纷飞)。 这样的愉悦也可能消失于,移工囚牢的就地消解(如果当地移工运动够强的话)、移工得以「完整的人」生存在移动的目的地(不论是中点或终点)、移工不再被当地社会视而不见(invisible)。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同志的性别身份可以被看见,得正面迎向目的地社会对于同志的所有挑战。如同麦可杰克森在其性别定位之后,遭受到的舆论攻讦;也如同Jess在找到性别定位之后,继续得面对、挑战他在自身性别实践过程中所遭遇的主流社会对于性别少数的压迫与歧视。 在移工身份与拉子身份仍处处受歧视、处处受限制的台湾社会,飞盟移工拉子所能享受的愉悦,仅在性别界线与国境界线交错中的「这里与那里之间」 。 2007年,跟移工的「我要休假」 大游行同一年。同志游行的主办单位之一,性别人权协会的王苹,用心良苦地安排我代表TIWA上台讲话。老实说,当时我讲了什么,我忘得差不多了。但是,我清楚地记得,面对台下数千人的欢乐气氛,我知道我尝试让大家理解、甚至关心,移工拉子在台湾工作、生活的痛苦,这样的企图,完全失败。 我也记得,在2000年,当《蓝调石墙T》初版,性权会新书发表的座谈会上,T婆议题被谈的热烈,欲罢不能。我在台下,从头到尾,没有胆量提出书中令我感动落泪的几个工厂、工会场景,阶级与同志的议题。 或许还没有找到具体的办法,也还没有足够的客观条件,可以让同志议题与移工/劳工议题互相被看见;同志运动与移工/劳工运动互相跨界实践。但是,我希望,这群英俊的女人的故事——《T婆工厂》的纪录片,会是一个开始,一个在同志运动及移工/劳工运动中,实践出「阶级/性别的“异”未受忽视、阶级/性别的“同”也被找出」的世界的开始。 结语
今天刚刚看完,真的好看!我个人从孙光明身上最大的感受是,觉得他活的特别敞亮。就是那种正气,还很有温度,有的时候还很可爱。靳东老师饰演的很全面,很生动。很喜欢孙光明这个角色,也希望靳东老师可以越来越好!期待你下一个角色!整个剧看下来呢,也非常的舒服,节奏也很好,今天刚看完的时候还非常的不舍得,但还是要说,再见啦孙书记!
今天刚刚看完,真的好看!我个人从孙光明身上最大的感受是,觉得他活的特别敞亮。就是那种正气,还很有温度,有的时候还很可爱。靳东老师饰演的很全面,很生动。很喜欢孙光明这个角色,也希望靳东老师可以越来越好!期待你下一个角色!整个剧看下来呢,也非常的舒服,节奏也很好,今天刚看完的时候还非常的不舍得,但还是要说,再见啦孙书记!
———浅析纪录片《长江之恋》
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长江横跨着辽阔的华夏大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纪录片《长江之恋》通过对源头的追溯,全景式地记录着长江流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在对中华文明足迹的探寻中,呈现出大国自信和责任担当。
中国的大国形
———浅析纪录片《长江之恋》
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长江横跨着辽阔的华夏大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纪录片《长江之恋》通过对源头的追溯,全景式地记录着长江流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在对中华文明足迹的探寻中,呈现出大国自信和责任担当。
中国的大国形象以宏观的镜头语言呈现于观众眼帘,展现出文化自信。镜头是构成电影艺术的重要构成要素,在《长江之恋》中采用航拍、4K等顶尖技术,通过大远景、空镜头等高空环绕镜头,在展示我国已掌握高端摄影技术的同时,表现出长江流域的广阔无垠和蜿蜒绵长,如石鼓镇的九曲回肠、虎跳峡的图案及险峻等等皆是长江的真实映射,河即是中国人民形象的外化,跨越艰难险阻不断前行,正如当今时代的中国人奋勇拼搏的精神。且在鸟瞰的镜头中,长江贯穿了崇山峻岭即又象征着中国包罗万象、心胸宽广的包容性。这些开放包容、勇往直前的中国形象蕴藏在镜头语言中,以镜头语言讲述着长江故事,谱写着宏达的中国故事。
叙事风格的多样性在丰富纪录片表达效果的同时,体现出人文关怀。《长江之恋》是继《话说长江》、《再说长江》两部大型纪录长江的纪录片的创新之作。在纪录片特点上,从单一的注重真实感的基础上趋向娱乐化和故事化,在记录长江真实状况的同时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改变了这类纪录片一贯的宣教意识强烈、声画剥离,缺乏对人性的关注以及对人文精神的关怀,在纪录片《长江之恋》中,融入保护候鸟的故事、湿地保护的故事、河流治理的故事等等在反映长江流域生态状况的同时展现出人文主义精神。从理性和感性上传达给观众更为深刻的印象和感受。纪录片《长江之恋》的叙事风格无论是从影片本身,还是受众的观看体验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使内容和形式相统一,达到寓理于事、寓理于画的效果。
人物的选取直观地将长江现状表现出来,呼吁人们对长江生态的保护。在纪录片《长江之恋》中穿插着许多专家学者的访谈以及普通人对长江的保护故事,真实及有力地介绍了当下的长江的状况,也表现出对于长江的关注度之高。不仅如此,纪录片截取了各种小人物、平民人物对长江流域生态的保护,生动地诠释着“长江之恋”,以及在他们质朴的话语中饱含着对母亲河的拳拳之心。纪录片《长江之恋》由远及近地更加贴合普罗大众的展现出更为强烈的对于长江这条母亲河生态环境的忧虑,倡导国家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和“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
追溯人类漫长的足迹,一个又一个文明的发生和崛起,无一不是在大江大河边枝开叶蔓,长江孕育着华夏大地上的一代又一代的生命,培养了一个又一个的优秀文明,诉说着一个华夏母亲对孩子的爱恋,表达了中华儿女对母亲的赤诚之心。
对这部剧有多喜爱呢,喜爱到需要一个剧评来追加自己观看时的感(吹)受(捧)。
当初只是为了搜当下的热播剧《人世间》,结果误打误撞被Youtube搜成了《人间事》。看了好几集直到发现演员表和当初在豆瓣看到的对不上,但眼下这个剧却也越看越好看,难舍难弃。后来费了老鼻子劲才找到原来此剧真名《外姓兄弟》,被YouTub
对这部剧有多喜爱呢,喜爱到需要一个剧评来追加自己观看时的感(吹)受(捧)。
当初只是为了搜当下的热播剧《人世间》,结果误打误撞被Youtube搜成了《人间事》。看了好几集直到发现演员表和当初在豆瓣看到的对不上,但眼下这个剧却也越看越好看,难舍难弃。后来费了老鼻子劲才找到原来此剧真名《外姓兄弟》,被YouTube骗了好几集,只能说还是原名更加贴切啊。
故事大概就是一个家族姐妹四个30年间各个小家庭和整个大家庭之间的风风雨雨和人情冷暖。这么长的时间跨度浓缩在30集剧情里,属实时间不容易的事情。然而全部看下来却又没有觉得跳跃,这只能说编剧导演和演员都用心打造了一个真实的真诚的好故事。特别有意思的是,这部剧没有一句台词也没有一个字幕提到当时的年代,但是却悄无声息得用各个时代广为传唱的歌曲把时间线串联起来。自然而然又恍然大悟,妙呀!
这剧前半部分吸引我的是那种可以窥探到年代感的满足。我是90后,前半部分的故事大概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事情,正好和父母年轻的时代重合。画面里背景环境,人物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思维方式,都透露着那个年代的痕迹。我仿佛找到了一个窗口,能够亲眼看看爸妈口中年轻时候的生活到底长什么样子。考大学,考电大,考夜大;找对象,结婚,过日子;体制,转正,评职称。后半部分就慢慢开始出现我记忆中有关时代发展的标志,从下岗潮,到下海经商,再到电脑互联网普及,楼市飞涨和全民炒股。几乎是把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生活变化又疏离了一遍,这可比历史课本生动多了。这种亲切感和熟悉感发展到最后,甚至让我看剧时有了一种莫名得参与感。
何德有—浑身上下都长着心眼儿,精于算计,用杜老三的话说就是能在头发丝儿上刻账本儿。
杜美兰
江汉平
杜美霞
郑满斗
杜美娟
》to be continued
一提起上课,估计大家都是一脸生无可恋,比如语文课,背不完的古诗,永远写不了满分的作文,顶着大眼镜、泡着枸杞的老师?枯燥乏味,烦躁skr人!
但国内某卫视剑走偏锋地在语文课上下起了手,而且还出乎意料的打了一手好牌,豆瓣评分一度杀到8.5!
一提起上课,估计大家都是一脸生无可恋,比如语文课,背不完的古诗,永远写不了满分的作文,顶着大眼镜、泡着枸杞的老师?枯燥乏味,烦躁skr人!
但国内某卫视剑走偏锋地在语文课上下起了手,而且还出乎意料的打了一手好牌,豆瓣评分一度杀到8.5!
感谢桃花岛观影团,让我在十一国庆节第一天就在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但获得了久违的治愈。
这部片子前期宣传很少,话题只靠刘敏涛和“朱朝阳”荣梓衫撑着。看完影片之后不得不说,这两位贡献出了期待值以上的演技。
刘敏涛的演技自不用多说,荣梓衫弟弟真的太适合这种可可怜怜,但
感谢桃花岛观影团,让我在十一国庆节第一天就在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但获得了久违的治愈。
这部片子前期宣传很少,话题只靠刘敏涛和“朱朝阳”荣梓衫撑着。看完影片之后不得不说,这两位贡献出了期待值以上的演技。
刘敏涛的演技自不用多说,荣梓衫弟弟真的太适合这种可可怜怜,但又很乖很让人心疼的角色了。好在,这一次他有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父母都爱他,朋友也爱他,班里的女同学也不再冷漠,悉心地陪伴他,让我莫名有了一种对朱朝阳情愫的填补感。
他和刘敏涛的母子演技,真的代入到了现实,没有任何违和感。荣梓衫弟弟的演技天赋以及观众缘,都让我觉得这个孩子未来一定会前途无量的。
以下有简单剧透:
电影的情节不算新,但结尾部分的处理更好。它没有停留在悲伤之中,而是像小小的愿望一样,告诉生者如何面对亲人的死亡。但这部电影的处理,明显比小小的愿望要真实,真诚,不做作许多。正是因为这样,这些看起来老套的故事,人物才走进了观众心理,我们才能一次又一次地沉浸在他们命运的起伏中,无法自拔。
希望大家在这个假期,留给这部电影两个小时,让更多真诚的作品被大家看到
一口气看完,实好
古人说,见微知著。食物其实是一座城市的细里脉络,而围绕食物产生的人,感情与故事,则是城市的血肉构成。
比较推荐的是最后两集,日本城市的文化,以及移民海外的冲突,读来熟悉感更强,也更为动人——并非说,其他关于家庭与情感的剧集不够动人,只是熟悉的文化总能引来更多共鸣。
如果有机会的话,用几种食物描绘内陆的城市,细细写去中国大陆的色香味,那可更
一口气看完,实好
古人说,见微知著。食物其实是一座城市的细里脉络,而围绕食物产生的人,感情与故事,则是城市的血肉构成。
比较推荐的是最后两集,日本城市的文化,以及移民海外的冲突,读来熟悉感更强,也更为动人——并非说,其他关于家庭与情感的剧集不够动人,只是熟悉的文化总能引来更多共鸣。
如果有机会的话,用几种食物描绘内陆的城市,细细写去中国大陆的色香味,那可更棒了
结尾吐槽:亚洲版风味人间的介绍,实在太高估风味人间了。
想给三星,考虑到4K画质下逼真到腠理的CG特效和背后按帧燃烧的英镑,勉强给到四星。首先需要承认的是,没人活在那个年代去给你拍摄第一历史的古生物纪录片。哪怕成百上千年后,人类有能力在另一个类地行星上拍摄地外生物纪录片,我们依然无法穿越时间去拍摄恐龙(四亿光年外拥有数亿倍James Webb观测能力的外星文明倒是可以观看现场直播)。可即便承认了上述无奈的事实,
想给三星,考虑到4K画质下逼真到腠理的CG特效和背后按帧燃烧的英镑,勉强给到四星。首先需要承认的是,没人活在那个年代去给你拍摄第一历史的古生物纪录片。哪怕成百上千年后,人类有能力在另一个类地行星上拍摄地外生物纪录片,我们依然无法穿越时间去拍摄恐龙(四亿光年外拥有数亿倍James Webb观测能力的外星文明倒是可以观看现场直播)。可即便承认了上述无奈的事实,想欺骗告诉自己这是一部记录恐龙习性和彼时地球生态的纪录片仍然困难。
首先,人类通过动物骨骼和化石反推物种原始样貌的能力一直不大好,这是有科学报道佐证的。你所看到的CG里的恐龙,最多算是半真实半想象的“人工合成动物”,如果你刚从4亿年前的史前生态游中穿越回来,大概率会给这部纪录片打一星,并毫不犹豫地为其贴上动画片标签。
其次,姑且接受了这些“半虚构动物”是人类古生物学迄今best offer的纪录片设定,刷过几十部自然纪录片之后的你还是难免会有强烈的抽离感和跳戏冲动。究其原因,彼时物种多样性不亚于现今的大自然overwhelm了本片制作团队,乃至根本就是溢出了人类的想象力。试问自己,从街边垃圾回收箱里翻出的奇奇怪怪的丢弃物中,你能还原出它们曾经准确经历的百分之多少?那通过沉降到地层之下的,甚至大部还未被发掘的少数动物骨骼与化石,又怎样能够重建四亿年前地球上环环相扣的食物链与异彩纷呈的生态位?
这大概就是本作被很多观者吐槽剧情乏力的深层原因。自然纪录片爱好者已经习惯了欣赏拍摄团队利用现代摄影器材所记录下的,现今各生态圈食物链上的环环相扣与自然智慧的匠心独运与鬼斧神工。四亿年前的物种生态也应盖同此理,甚至在地质史的富氧时期下本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显然不是依靠简单的想象力能够推演还原出来的。其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占据其他自然纪录片中比重可观的动物与昆虫之间的interaction在本作之中缺失,或者只是蜻蜓点水的触及(原因也很简单——昆虫和无脊椎动物留下化石的方式更有限)。
而再言抽离与跳戏感之二,就是本片毫不掩饰地生搬套用当今物种的一些习性与行为方式到恐龙身上。从弱小的巴巴里翼龙雄性假扮雌性投机繁衍,到恐手龙用身体蹭树干解痒;从风神翼龙偷食同类巢中蛋,到雄性似鸟龙偷窃同类筑巢装饰用的树枝;从厚鼻龙成群移动抵御白熊龙尾随最终失去体力不支个体,到雄性食肉牛龙清理林中空地以作求偶舞台,无不透露着当今哺乳动物以及鸟类各种习性的影子。诚然不可否认物种进化是一个连续的链条,后代分支保留祖先的部分行为从遗传学上也无可厚非,但从恐手龙到棕熊,从巴巴里翼龙到贼鸥,这种不加任何解释与批注的相似性难免削弱了观者对剧作权威性的信任感,并在下意识的联想与疑问,排斥与厌恶中跳脱出本就缺乏层次与递进感的剧情,使得观看体验打了折扣。
瑕不掩瑜的话就不多赘言了,将现代科技加持下的古生物纪录片以BBC行星系列的IP和老爵爷的解说作背书并带入主流自然纪录片市场本就是一件丰功伟业的事情,这与《绿色星球》用现代延时拍摄手法将植物纪录片带入主流视线范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带给自然与博物爱好者的兴奋感大概仅次于有生之年看到系外类地行星上的异世界自然纪录片了(可惜早出生了不下1000年)。
回归现实,希望BBC有朝一日能随着古生物学的持续进步,更可信的为大家带来地球其他地质时期,比如石炭纪的纪录片(节肢动物化石之哥德巴赫猜想上线),孜孜以求地丰富人们对古今自然界的认知,还这个历经数十亿年地质变迁而最终孕育出智慧文明的蓝色星球以她应得的尊重、敬畏与热爱。
重看了原著,又把前两集再看了一遍
明明可以把故事讲清楚,导演偏不
比如小菲爸失业,原文中小菲在烧火,小菲爸被打的鼻青脸肿回家找刀,父女俩从聊他失业聊到茶叶蛋,聊到看到小菲烧火的脸放弃找刀去干架
这一段原著中不管剧情
重看了原著,又把前两集再看了一遍
明明可以把故事讲清楚,导演偏不
比如小菲爸失业,原文中小菲在烧火,小菲爸被打的鼻青脸肿回家找刀,父女俩从聊他失业聊到茶叶蛋,聊到看到小菲烧火的脸放弃找刀去干架
这一段原著中不管剧情信息还是风格表达都非常棒
下岗潮,工人失业后巨大的生存危机,暴躁的情绪导致社会案件频繁发生,小人物命运漂泊无依,这是故事核。
你就像原著里那样聊天交代一下失业会死啊,啊
好像会,这片子不装就会死,装才是最重要的
导演肤皮潦草的处理了这场戏,让人一头雾水,还让很多人认为很高级
不会讲故事就很高级吗?
圣诞节车戏很重要,你就算拆开了放后面它一点
也不震撼,因为原著里是在讲事件发生的逻辑,导演在炫技,炫的人一脸问号莫名其妙
最要命的是原著中那种凝练的笔锋,淡淡地叙述方式,被导演只扒下淡淡的皮,在里面塞满所谓厚重的时代背景。
把一把锋利的剑裹上四五六层厚重的棉袄,让这把剑瞬间显得臃肿蠢笨暗淡无光。
原著中时代是背景,剧中时代是前景,无时无刻不在喧宾夺主,提醒你快看呀,这个时代的细节我们做的到不到位,极大削弱了观众对人物的理解与共情,刻意逢迎电影节的野心跃然镜头上。
老外可爱看我们那个时代的悲惨了,一边鼓掌一边哄堂大笑,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他们对于这种片子猎奇看热闹的心理远远大于去理解背景下小人物的苦难。
原著被改编成这样,真真的太可惜了!
——————
这张图是回应留言区网友的疑问
为什么这部剧不拍人物拍故事,铆足了劲的拍时代背景呢?我不理解,把时代背景做前景消夺剧情和人物的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