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精影评

13158518
  • 木柵永樂町
    2022/11/17 21:36:54
    粉絲特供喜劇片,輕鬆看,別較真(TGHFF閉幕片_觀後速記Memo)

    ? 親情,理解同志,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借本片與父母溝通」的入口…

    (那些想對爸媽 / 長輩說的話,希望家人理解的隱秘心事,都藏在這部片裡面了…)

    單就這點——在長輩與孩子們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樑」,這部片就已經很出彩了。(也預定了,這部片會打到更廣闊的目標受眾群體。)

    ? 親情,理解同志,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借本片與父母溝通」的入口…

    (那些想對爸媽 / 長輩說的話,希望家人理解的隱秘心事,都藏在這部片裡面了…)

    單就這點——在長輩與孩子們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樑」,這部片就已經很出彩了。(也預定了,這部片會打到更廣闊的目標受眾群體。)

    不像其他一些同志電影,沉浸在 “你們為何不理解我” “同志何罪之有” 的控訴裡面,沒有嘗試與意見相左的族群進行“溝通”(因為,“溝通並尋求理解” 真的太難了)……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同志”被歸入“次文化”,“同志電影”被視為“影展片” / “小眾電影”… 而《鬼家人》的出現,就是在嘗試打破這一“小眾片”的藩籬,嘗試讓“同志電影”成為“賀歲片”(通常受眾的認知中,賀歲片都是最大眾、主流、商業的)…… 從成片結果來看,編導團隊的這次“溝通嘗試”,不論是在議題表達 還是 商業市場(票房考量),其實都有比較完整地完成了。

    如果把《鬼家人》歸入「同志電影」脈絡,確實,片中觸及的議題,早就被拍氾濫了… 如今再討論「同志歧視」或「同婚禁忌」這些看起來“陳舊”的內容,通常的做法是把時間設定在“過去”(在那個時代,整體氛圍就是比較保守的,比如《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同志情“見不得光”、主角需要“鼓足勇氣打破禁忌”…)…

    如果是在2020s的同志電影,大多就已經轉向 性解放、多元平等,LGBTQ在電影裡面也變成了類似“異性戀”一樣的呈現方式,比如《青春未知數》(真心半解,The Half Of It [2020] ),重點在愛情,不論是不是“同志”,都有一樣的青澀單戀,一樣的愛情掙扎……

    在Tw,雖然同婚已經合法,但不可否認的,確實還是存在一些家長,無法接受同婚,更無法接受自己的小孩是同志。

    如果,把思想比較保守、傳統的族群視為“長輩”,在彩虹時代成長起來的LGBTQ多元族群視為“孩子”,《鬼家人》就是在“長輩”與“孩子”之間,搭起了一座友善溝通的橋樑。

    而之所以“友善”,甚至是“有效”,不論長輩或孩子,同志或異性戀,許光漢/林柏宏的粉絲 或 單純路人,對於《鬼家人》這部片都可以找到“共感”,都可以坐在影廳2小時 歡樂地看完全片——首先,喜劇包裝,誇張的、漫畫化的人物與劇情,宮廟、冥婚等“接地氣”的元素,讓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都很容易“入口”。

    再者,《鬼家人》故事層面,也處理得很有巧思(暫時先不論到底是“靈巧”還是“技巧”)。

    以“一幕上”為例(第一幕上半段,前面10~15分鐘左右,Set-up + 初始情境):

    ① 主角吳明翰 [許光漢 飾演],是一個“正常人”——鋼鐵直男,恐同,不理解同志。

    影片開場、主角出現(健身房稽查,明翰diss同志),這就讓一些“長輩”無意識地對主角放下了戒備心——原來,主角也和我有同樣的想法呢!先建立起觀眾對於主角的認同,讓觀眾願意代入主角的視角,跟隨主角一起進入故事、一起經歷後面120分鐘的“英雄(冥婚)之旅”。

    ( 為何把吳明翰設定成比較刻板的人物 [恐同] ? 在同婚合法化的年代 為何還呈現 所謂的看起來比較“陳舊”的觀念 [父母無法接受同婚] ?——因為在現實中確實存在啊!這也是 本片能觸及到更多受眾群體的基礎——影片一開始,就很好“入口”——我不是要說教喔,我的主角也很反感同志喔,那個同志[毛毛]的老爸也反對他結婚喔——這樣“和觀眾站在同一起跑線”的切入視角,讓一些不理解子女的“長輩” 也稍微放下預設立場,願意心平氣和來看這個故事… )

    對於年輕族群,吳明翰身邊不斷有人調侃他的性別觀念,明翰也因為“性別歧視”、當眾打同志而被貶職——主角因為“恐同”受到了懲罰,這也讓年輕人能夠被這個故事開頭說服、願意繼續看下去。

    (後續的故事進程中,大抵也都是這個規則:「Action - Reaction」,一個看似很“扯”的事情發生之後,就會出現一拍“符合人性的反應”——“毛毛”現身 [Action],吳明翰恐懼、厭煩 [Reaction];只有吳明翰才能看見毛毛 [Action],周圍人都奇怪吳明翰在對空氣講話 [Reaction]…… 這讓整個故事看起來比較“通順”,沒有太過“天外飛來一筆”、“編導強行設定”的生硬感。)

    ② 冥婚,吳明翰“被迫”與一個「死 G A Y」產生連結,這樣的人物關係設定,具有趣味性 (不是那種爛俗的邂逅 / 偶遇 / 一見鐘情…),對於“長輩”觀眾 也比較容易接受(again 多次反復強調,我們的男主吳明翰,他恐同喔!遇到這些發瘋的阿嬤、阿姨們,他一直都在拒絕… 直到,冥婚對象毛毛的父親出現,阻止毛毛的阿嬤、三姑六婆們的“非理性”行為,吳明翰仿佛找到了同類!——啊,世界上還是有和我一樣的“正常人”!…

    只是,毛毛父親的阻止失敗,吳明翰還是被迫讓毛毛“登堂入室”了——牌位、上香、祭拜品,床上的Muji襯衫和褲子,毛毛就這麼“住進了”吳明翰的家裡。兩人的「婚姻生活」就此展開。

    ③ 親情,毛毛的阿嬤支持同婚,主導並操辦了吳明翰x毛毛的冥婚,這讓年輕族群對阿嬤非常有好感(也會連結到自己與家人的關係),而毛毛父親的存在,就代表了來自“長輩”族群的反對立場與不理解。後續(整個第二幕的內容),隨著吳明翰與毛毛的互動更加深入,吳明翰(aka觀眾)更加了解毛毛的這個人之後,發現了毛毛的可愛、善良、公益(保護環境 救地球??)等的討喜之處,也逐漸放下了對於同志的偏見。電影接近結尾(第三幕),在明翰的幫助下,毛毛也與父親進行了“和解”——父親是深愛毛毛的,父親也曾想過要嘗試了解毛毛(買了蚵仔煎去探望毛毛和男友),只是,陰差陽錯,他們因為沒有好好溝通、因為一些飛來橫禍,父子最終陰陽兩隔。在“親情”、“生死”這樣的大前提下,又有什麼問題是過不去的呢?(編導真的非常“取巧”,直接把“性取向”擺在了“生死”面前,人都不在了、是不是同志又有什麼關係呢?——由此,更加觸動長輩觀眾的死穴——畢竟大多數父母,都還是希望孩子開開心心、健康幸福地活著吧。 [ 暫時不論這樣的做法是不是某種“綏靖”或者“偷懶”,畢竟,要讓意見不同的家人“轉變”,真的太難了… 年輕觀眾十幾年都無法解決的人生難題,在120分鐘的電影裡面,也只能直接“下猛藥”了——爸媽你愛我嗎?愛我就請“無條件”支持我,不論同志或同婚,“活著”都這麼無常了,我們就不要互相傷害了吧…

    147680
  • 薾苨
    2019/9/30 7:35:12
    我们所有的人,都住在这个叫Bacurau的小村庄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是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所以,无论谁死了,都是我在死去,因为我是在人类一部分。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约翰·多恩

    今天去看了《Bacurau》,获得今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 讲述一个叫 Bacurau 的小山庄,女族长去世后,村民们发现村庄从地图上消失了,奇怪的事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是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所以,无论谁死了,都是我在死去,因为我是在人类一部分。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约翰·多恩

    今天去看了《Bacurau》,获得今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 讲述一个叫 Bacurau 的小山庄,女族长去世后,村民们发现村庄从地图上消失了,奇怪的事情不断出现,危及每一个村民的安危。

    像是一部西部片,充满巴西本地混乱又现实的魔幻感。

    我从来未曾拜访这个迷人的国度,但有幸认识了许多巴西朋友,他们大多数在文化行业工作,电影,舞蹈,音乐。

    记得他当选的那天,我原本要和一位巴西朋友出去玩,看到选票出来,她告诉我,今天她要在家里哭。 几天前,我和一位巴西朋友聊天,他说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愤怒绝望。

    这位让我所有巴西朋友愤怒绝望的总统,他无视气候危机,称亚马孙雨林为“地球之肺”是一种谬论。 他打压文化,称艺术不是真正的工作。 他侮辱种族,女性,和LGBT群体,被西方媒体称为巴西特朗普。

    电影隐喻了巴西当代社会,消失的村庄可以是亚马逊森林,也可以艺术工作者,也可以是所有人的未来。

    我们所有的人,都住在这个叫Bacurau的小村庄。

    面对愈加糟糕的世界,燃烧的雨林,融化的冰川,孜孜不倦的谎言,你是选择逃避服从...还是做出行动?

    即使已經有那麼多人重複著虛假與謊言,你是否依然銘記去做一個無畏探詢真相的人。

    上周和一位索邦大学教书的教授吵了一架,他是一个很有知识的人,我很敬佩他,但当他突然嘲笑年轻人竟然可以天真地相信哲学可以改变世界的时候,我恨不得有超能力把他丢进塞纳河,看看在死亡的驱动下,你是否会选择相信生命,勇猛前进到相信自我能力的地方。

    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 )指个人相信自己具有通过行动使事情发生的能力,在政治学和社会学里用来衡量一个社会的积极程度和活跃程度。而它的反面就是愤世嫉俗和犬儒主义(Cynicism)。犬儒主义是个人丧失参与变革的热情, 导致失败和自我预言实现的一大精神要素,个人有更高的自我效能值,生活的环境则更公正,自由与平等。

    就算没有这样的环境,你仍然有可能去做一个行动者,为自己相信的事做出选择和改变。

    我遇到了许多这样的行动者,我想其中一位的故事:

    哈希姆是帮助我翻译电影的600名志愿者之一。2017年,他十七岁。在逃离阿富汗2年后,他在巴黎的难民营等待当地政府的决定。这是一个绝望的时间,特别是对于一个独自在异国他乡的17岁男孩,在经历屠杀,轰炸和漫长的逃难路中幸存之后,此刻他可能会被驱逐出境,但他仍然帮助我翻译。他说,我很乐意帮助你,帮助别人让我快乐。今年他18岁,他刚刚通过考试刚刚被索邦大学录取。我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强烈的意志,相信你可以做到,相信世界会更好的。

    我自己也会做一些这样的行动,有的很小,比如在公交车上,司机突然叫一位女乘客大声斥责她没有买票,乘客是个年轻的女孩子,都快急哭了。我正好有多的票,走过去放进打票器「哧」的一声,转头对司机说,票我帮她买了。女孩大声感谢,我挥手说,大家开心就好。整个公交车的人注视着我,觉得自己太帅啦,请叫我天使,哈哈哈。

    比如「塑料吸管」运动,每天需要对咖啡店员说,我不需要一次性塑料吸管,你们也不要给发放给顾客,一起致力环保吧。于是我发起了「不用塑料吸管」计划。环保这件事可以非常简单,你可以从一根简单的塑料吸管开始。当你对环境负责的时候,你也是在为自己负责,这样的生活其实会带来更多的幸福感。我知道,全面杜绝一次性塑料用品很难。可是你可以从一根吸管做起,而且用杯子喝水真的很棒,商家可以用可持续性材料替代。

    比如「世界水手计划」,作为唯一的中国人,我跟随一群来自欧洲各国的戏剧艺术家与爱沙尼亚的水手们一起,搭乘一建于1927年的百年木帆船,航行在波罗的海至地中海的各个岛屿与城市,搜集街头巷尾的民间传说,也在停泊的港口做艺术节与表演。

    19世纪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曾把人分为“旁观者”和“行动者”,他认为虽然这两种人都存在着,但真正意义上的“存在感”却并不属于惰性的、不活跃的事物;真正的“存在感”只属于面对了自身的处境、并为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的人。

    是的,你只是一个天真的孩子,还相信着很多疯狂的事情。是的,你有好多恐惧,但最吓人的都是你自己编出来的。

    有一天你要成为自己的英雄。

    【详细】
    105381940
  • 侯斯顿
    2022/4/22 1:13:06
    我有两个问题
    1. 松田和A君在异性关系方面有本质区别吗 松田对亚子和第一季有npy的那个女生,都是该温柔时好温柔好甜,想抽身时也是毫不拖泥带水 A君给正牌女友做菜,信息秒回,送礼陪玩,像个好好先生,对桃江不能doi的时候也可以cuddle,在5个py里鹤立鸡群,但前提是同时保持这两个关系,...  
    1. 松田和A君在异性关系方面有本质区别吗 松田对亚子和第一季有npy的那个女生,都是该温柔时好温柔好甜,想抽身时也是毫不拖泥带水 A君给正牌女友做菜,信息秒回,送礼陪玩,像个好好先生,对桃江不能doi的时候也可以cuddle,在5个py里鹤立鸡群,但前提是同时保持这两个关系,...  (展开)
    【详细】
    14352225
  • 是YC呀
    2020/3/19 15:21:57
    奔着耀扬去的

    剧本本身算不上太出彩,可是演员确实好,加分了太多,我在听影片中杨港的声音时候,浮现的是邵氏六七十年代当红男主角的声音。

    影片里面角色分明,首先是东兴乌鸦耀扬哥演的杨港,只不过现在是洪兴的人了,关于杨港的部分,你会发现和学校风云里的有点像,学校收小弟,还有街头和阿强那段打斗,都感觉是串了影片,唯一不同的是,这里面的角色还不算坏,算个有义气得江湖小弟,难得见到他演这种角色。

    <

    剧本本身算不上太出彩,可是演员确实好,加分了太多,我在听影片中杨港的声音时候,浮现的是邵氏六七十年代当红男主角的声音。

    影片里面角色分明,首先是东兴乌鸦耀扬哥演的杨港,只不过现在是洪兴的人了,关于杨港的部分,你会发现和学校风云里的有点像,学校收小弟,还有街头和阿强那段打斗,都感觉是串了影片,唯一不同的是,这里面的角色还不算坏,算个有义气得江湖小弟,难得见到他演这种角色。

    再说胜哥,我始终觉得胜哥的角色选人有点老,里面他老婆这么年轻,孩子还这么小,不过想来能接班做馆的人应该是有点年级的,里面阿港也说了,老是让老人帮掌权,吃枣药丸!

    阿强就是个傻大个的角色了,有义气没头脑,成奎安这类角色也确实演的不少,正常!除此之外,炳叔,标叔,五叔,棺材板,虾米,很多角色都栩栩如生,刻画的很不错。

    周润发演的富二代我觉得差点意思,角色定位不同,还是演小马哥霸气,唯一值得提的小角色就是那个巷子里迟到的被拿去当替罪羊得学校小混混,刑事侦缉档案得李忠义嘛,好嫩啊。。。

    总之,角色塑造的很不错,值得一看。

    【详细】
    12409483
  • 5TAKKYUBIN
    2020/3/6 9:57:52
    没人夸夸摄影师和整个剧组吗

    讲道理 作为一个后期狗兼执行制片 这部剧简直就是19年影视标杆好吧 那个镜头那个调色那个打光那个场控协调 恕我直言同个题材的剧你康康隔壁网飞的性爱自习室 简直把人家摁在地上反复鞭尸好嘛 反正就那电影级的画面感和秀肌肉式的镜头感我就吹爆 而且ost辣么好听!

    (我就是不服凭啥性爱自习室评分更高??

    讲道理 作为一个后期狗兼执行制片 这部剧简直就是19年影视标杆好吧 那个镜头那个调色那个打光那个场控协调 恕我直言同个题材的剧你康康隔壁网飞的性爱自习室 简直把人家摁在地上反复鞭尸好嘛 反正就那电影级的画面感和秀肌肉式的镜头感我就吹爆 而且ost辣么好听!

    (我就是不服凭啥性爱自习室评分更高??

    【详细】
    12351162
  • 大聪
    2021/6/6 22:15:41
    《洛基》收官解析!开裂的漫威宇宙!现身的终极反派!贡献经典的俩洛基!(更新至第6集大结局)
    《洛基》大结局解析 YO,《洛基》第一季第6集大结局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反派也终于揭开谜底,然后忙着招呼两位洛基坐呀,之后再进行了长时间密集的唠嗑。 《洛基》大结局,填坑不少,但果然填完后塌了,塌成了一个漫威第四阶段的巨坑,可以这么说,这第六集就是漫威第四阶...  (展开)
    《洛基》大结局解析 YO,《洛基》第一季第6集大结局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反派也终于揭开谜底,然后忙着招呼两位洛基坐呀,之后再进行了长时间密集的唠嗑。 《洛基》大结局,填坑不少,但果然填完后塌了,塌成了一个漫威第四阶段的巨坑,可以这么说,这第六集就是漫威第四阶...  (展开)
    【详细】
    13594217
  • bmdklich
    2021/7/21 19:38:40
    2021.07.21第一季完成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2021.07.21看完了。夜葬练出5阶丹药。 [一念永恒] [一念永恒1] 夜葬和宋君婉,两人关系更进一步。媚香丹。 宋君婉: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还是,得把他带回来。 宋君婉:你?怎么? 夜葬:中峰是夜某的家,当然要回来。一切只为宋家。我答应你的,一定办到。 缺儿:夜葬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2021.07.21看完了。夜葬练出5阶丹药。 [一念永恒] [一念永恒1] 夜葬和宋君婉,两人关系更进一步。媚香丹。 宋君婉: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还是,得把他带回来。 宋君婉:你?怎么? 夜葬:中峰是夜某的家,当然要回来。一切只为宋家。我答应你的,一定办到。 缺儿:夜葬,你对我...  (展开)
    【详细】
    13694264
  • leon
    2021/6/7 2:46:12
    除了蒙眼我们还有哪些办法?

    我们这里先默认,灵体是不可被攻击的,人类无法反击灵体。先来讨论一下如何看待目击灵体的这个设定。

    已知事实:

    1.黑白电子监视器看到灵体会疯

    2.带眼罩看到灵体不会疯

    3.灵体从未主动攻击人

    4.汽车声呐可以感受到灵体

    我们从1和2就看到了非常奇葩的一点。带着眼罩并不是完全看不到的,电影里的视角,带着眼罩还是能看到光的,只

    我们这里先默认,灵体是不可被攻击的,人类无法反击灵体。先来讨论一下如何看待目击灵体的这个设定。

    已知事实:

    1.黑白电子监视器看到灵体会疯

    2.带眼罩看到灵体不会疯

    3.灵体从未主动攻击人

    4.汽车声呐可以感受到灵体

    我们从1和2就看到了非常奇葩的一点。带着眼罩并不是完全看不到的,电影里的视角,带着眼罩还是能看到光的,只是这些光比较模糊。这是很棒的,因为感光可以帮助主角们更好的判断障碍物,这比纯盲好很多很多。

    这也就意味着带着眼罩目击灵体是没事的,然而电子监视器目击灵体却会暴毙。那我们这样理解,带着眼罩看到的图像的失真程度更高,电子监视器虽然也是失真的图像(相对于实景)但是失真程度不够高,所以看到灵体还是会暴毙。

    我们讨论的重点就来到了失真程度上了,需要多高的失真程度才会保证我们不会疯掉呢。可能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到一个貌似无解的scp,它会杀死看到它的所有人。我们不讨论那么激情热血,说什么无敌的scp,我也对那玩意不感兴趣。

    哈哈镜滤镜算不算失真程度高呢?

    13593661
  • 木卫二
    2006/9/12 19:35:16
    《东京审判》是部好电影吗?
    这应该是一个问题。

    写着“一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的海报无疑是令人不悦的,倒不是说我打算不看,而是知道至少有10亿以上中国人民看不到、不想看或者无暇去看,需要奉劝的“应该”背后究竟是什么呢?

    作为历史事件的东京审判在历史教科书上的确只有短短几行字,对于KMT相关的东西我们一度忌讳莫深或者说一直有所遮掩。上升一个高度讲,并非是中国缺少此类弘扬民族精神的电影题材,
    这应该是一个问题。

    写着“一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的海报无疑是令人不悦的,倒不是说我打算不看,而是知道至少有10亿以上中国人民看不到、不想看或者无暇去看,需要奉劝的“应该”背后究竟是什么呢?

    作为历史事件的东京审判在历史教科书上的确只有短短几行字,对于KMT相关的东西我们一度忌讳莫深或者说一直有所遮掩。上升一个高度讲,并非是中国缺少此类弘扬民族精神的电影题材,相反,爱国主义题材和弘扬主旋律的玩意层出不穷,有些简直让人作呕,以致泛滥成灾引起心理排斥。

    《东京审判》的积极意义来自于题材制胜,虽有一碗水端平之嫌,实事求是的说它倒还是完整地给人们上了一堂课。法庭上战犯们乃至辩方律师的嘴脸刻画都是成功的,而可以预见的,在《东京审判》之后,全国人民的反日情绪又将进一步高涨。

    不难理解高群书为何要找来这么一拨港台明星,既有老戏骨,也不乏黄金配角,甚至也有朱孝天、林熙蕾这般偶像明星;于是也就不难理解电影院里有少女一见朱孝天出场就兴奋不已,这些半辈子不见得会支持一次严肃题材电影的人正是上座率的由来。假如《东京审判》是又一部无硝烟版的《太行山上》,大概迈出一小步的快感也会被人漠视。
     
    实力派演员则是另外一回事,至少交了张合格答卷。不过依然要说曾志伟的角色很大程度上来自意淫,这同样是由于影片在朱孝天这一条副线上处理得相当失败,他的表演腔势、台词功底乃至人物形象简直和电影格格不入,不说大部分庭外时间里被人当狗一样责骂的毫无反应,便是最后也眼睁睁看着林熙蕾死掉,这才如梦方醒——开玩笑的说,朱孝天在影片里面梦游了几十分钟。

    再一异议的是为何在如此依据历史真实而拍摄的电影里面依然要塞入纯情中国知识青年和无辜日本漂亮女子的爱情戏,观赏性?中日友好的象征?还是爱情超乎国界?而且情感处理得如此失败,毫无感染力。总要塑造出自知其罪的日本战争受难者而其实数量微乎其微,所谓的“悲悯”效果更像是呈现给日本人而不是给中国人。

    期待法庭上的唇枪舌战基本没有,倒是每每现场出现诧异时总会响起一阵很无语的音效,然后镜头划过记者们的脸,如此老土手法真该丢去电视剧里。对于剧情节奏上的硬伤,也许有人会说是因为剪掉,因为送检,因为资金。然而,这些都和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电影没有实质性的联系。

    http://moviel.movblogs.com/article-143117.html
    【详细】
    10731142
  • ?????
    2016/12/3 0:12:08
    五脊六兽
    在大一下半学期看的这部片子,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怎么说呢,有时候感觉这部片子能给刚步入大学的学生们上一堂简单粗暴的心理课,在你刚接触喝酒刚接触适应人流时候,迷茫、困惑、焦虑、慌张都是在晚上发生,到那时候喝酒就会变成一种解脱,然后你会跟着片子越陷越深,直到你把一瓶白牛二喝完,吐爽,浑浑噩噩躺在床上想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抑郁症?
    也许是,在步入大学信息接触大多,失恋、各种名人的辍学、
    在大一下半学期看的这部片子,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怎么说呢,有时候感觉这部片子能给刚步入大学的学生们上一堂简单粗暴的心理课,在你刚接触喝酒刚接触适应人流时候,迷茫、困惑、焦虑、慌张都是在晚上发生,到那时候喝酒就会变成一种解脱,然后你会跟着片子越陷越深,直到你把一瓶白牛二喝完,吐爽,浑浑噩噩躺在床上想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抑郁症?
    也许是,在步入大学信息接触大多,失恋、各种名人的辍学、自由旅行年轻人会受到更不知所措的惊慌。
    这种故事不是每个人都会有
    有的也许就是在
    【详细】
    8206246
  • Daisy
    2019/4/28 6:21:39
    看不懂的价值观

    看的资料馆点映,电影里各种悲伤,电影外的我不伤悲。

    只说三个疑问吧:

    1.生双胞胎的那位女子,如果能在驿站活,又为什么非要回呼伦贝尔死?这一点上,不理解导演的价值观。

    2.归途中,有的是没怀孕的女子,非得怀孕的去取冰?导致孕妇流产,剧情需要?

    3.不能生了孩子再回去,必须得怀孕时回?一年多都过去了,还在乎多半载?

    看的资料馆点映,电影里各种悲伤,电影外的我不伤悲。

    只说三个疑问吧:

    1.生双胞胎的那位女子,如果能在驿站活,又为什么非要回呼伦贝尔死?这一点上,不理解导演的价值观。

    2.归途中,有的是没怀孕的女子,非得怀孕的去取冰?导致孕妇流产,剧情需要?

    3.不能生了孩子再回去,必须得怀孕时回?一年多都过去了,还在乎多半载?

    【详细】
    10142188
  • 逆温
    2013/8/27 12:30:21
    转:凶手是宋倩
    刚看过笔仙2,个人认为末后最大的黑手就是宋倩。
    1、小艾有自闭症,所以一直交不到朋友,这一点可从小艾小时候的遭遇看出来。
    2、小艾和宋倩之间是女基。其实宋倩早就知道知道小艾就是玉函,因为玉函小时候送给宋倩的娃娃最后出现在小艾的杂物箱里。所以说宋倩知道小艾是玉函,但是为了不让娜娜知道玉函才改名叫小艾的。这样的话也就理解了小艾被揭穿后宋倩的态度,宋倩只是怕被揭穿而已。而宋倩在上课时还在画着
    刚看过笔仙2,个人认为末后最大的黑手就是宋倩。
    1、小艾有自闭症,所以一直交不到朋友,这一点可从小艾小时候的遭遇看出来。
    2、小艾和宋倩之间是女基。其实宋倩早就知道知道小艾就是玉函,因为玉函小时候送给宋倩的娃娃最后出现在小艾的杂物箱里。所以说宋倩知道小艾是玉函,但是为了不让娜娜知道玉函才改名叫小艾的。这样的话也就理解了小艾被揭穿后宋倩的态度,宋倩只是怕被揭穿而已。而宋倩在上课时还在画着小艾,也就是说她一直忘不了小艾。这就是宋倩要报复的动机。
    3、记得在图书馆里小艾和宋倩之间的谈话吗?里边宋倩说她是学心理学的(这个是重点哦)。
    接下来就可以推断剧情了:在小艾死后娜娜万分自责,就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宋倩(这一点可以从娜娜对宋倩无话不说就可以知道,娜娜连自己喜欢谁,而对方如何看待自己的事都可以给宋倩说)。而此时宋倩就下定决心给小艾报仇。在宋倩的诱导下娜娜人格分裂了。当然诱导一个人正常人人格分裂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才有娜娜去美国治疗的事情。而在娜娜在治疗期间宋倩一直与娜娜有联系,不然也不会知道娜娜的住址。而正是通过这些联系宋倩诱导娜娜人格分裂了。之后的事情就很清楚了,娜娜在宋倩的诱导下,先是回到国内带给游峰等人恐惧感,宋倩的询问又致使游锋等人时刻处于怕被发现真相恐惧中,也促使其他两人继续敲诈游峰。被逼无奈下游锋杀了另外三个人,因为对于游峰来说,只有知情人都死了他才会安全。至于在天台上宋倩差点被游峰杀死这事,应该是宋倩唯一的失误。游峰叫宋倩看住娜娜,但是游峰到宋倩家的时候只有娜娜在,而宋倩去哪里了呢?其实宋倩只是故意离开,从而给游峰杀死娜娜的机会或者是娜娜杀死游峰的机会。因为不管发生那种结果,对于宋倩来说都是美好的结局。游峰杀死娜娜,那宋倩在掌握了游峰大量证据下,游峰会被枪毙;要是娜娜杀死了游峰,那娜娜的结局就是进入精神病院。娜娜在进入精神病院以后,宋倩给娜娜最后一个精神暗示:“一切都结束了。”这句话应该是娜娜在美国治病的时候宋倩就已经埋下的伏笔。而娜娜在听到这句精神暗示后就会自杀。这样的话宋倩最后的笑就可以理解了。
    最后一句话,其实这就是一部典型的利用心理学复仇的电影。说实话要是现实中有这种事情JC还真是找不到证据证实宋倩犯罪。
    【详细】
    6249939
  • 胖妮儿
    2008/10/20 23:12:57
    非芳香之旅
    甜亮的嗓音,灵动的倩影,飞扬的发辫,红色的围巾……你是否将这些鲜艳美曼的符号归认为是青春的印记。朝气,活力,最主要的是还有着可期待的希望。这希望较之于年少的春芳来说,是任其遐想的未来。

        当与刘奋斗这个拥有与众不同气质的人邂逅在“向阳号”上之后,这个遐想开始插翅飞翔了。他们的眼神在这辆纷纷攘攘的长途客车里无意而又有意的碰触,向阳号里碰撞出
    甜亮的嗓音,灵动的倩影,飞扬的发辫,红色的围巾……你是否将这些鲜艳美曼的符号归认为是青春的印记。朝气,活力,最主要的是还有着可期待的希望。这希望较之于年少的春芳来说,是任其遐想的未来。

        当与刘奋斗这个拥有与众不同气质的人邂逅在“向阳号”上之后,这个遐想开始插翅飞翔了。他们的眼神在这辆纷纷攘攘的长途客车里无意而又有意的碰触,向阳号里碰撞出了微妙的情愫。

        春芳因为痛经在那咕镇被送到了卫生所,恰好碰上了在那里当医生的刘奋斗。他带着春芳去抓药,药师的问话却让俩人尴尬不已。春芳忸怩的跑开了。

        向阳号继续向前开着,但这次车后多了一个追逐的人,刘奋斗骑着自行车拼命追到车窗下,举着要大声的叮嘱春芳:大片一次四片,小片一次两片,记住,千万别喝冷水!

        那一刻,俩人碰触的眼神中交融着关切,问候,还有一点点不舍。那一刻,俩人之间最后一点隔阂和忸怩便荡然无存了。

       

         只是那个年代的爱情怎么允许你开花结果。

       

         春芳去看望被下放到采石场的刘奋斗。那个下着暴雨的夜晚,两人因避雨躲进了牛棚。在这个黑暗的环境中,荷尔蒙极具聚集,直到毁灭了两个人。

        只是没想到爱情原来这么伤,这个伤,伤了春芳一辈子。

       

        沉默了的春芳很少再有甜蜜的笑容和高亮的歌声。车队的领导要给她介绍对象。春芳带着忐忑的心情坐在电影院里,没想到等到的却是自己的师傅老崔。

        放映的是朝鲜非常有名的《卖花姑娘》,电影院里人们哭成了一片。

       

        黑暗的影院里,只有屏幕上反射的光线在春香的脸上不断地变化。

        春芳突然发现老崔的眼里也淌满了泪水。那一刻,她默许了命运。

     

        袁惟仁的歌里唱到:后来,听说你嫁给了习惯,虽然你心里并不是那么地喜欢……

     

        婚后的生活就像老崔开了几十年的那辆标兵客车“向阳号”一样,平淡安稳,却毫无激情。春芳平静地扮演好一个妻子的角色,生活仿佛已磨掉了她所有的色彩。直到有一天,她收到了刘奋斗的信。

        她用痛楚的勇气展开了信,灯下,泪水慢慢地在她的眼眶里蓄成一颗泪珠,挂在睫毛上随着眼睛眨啊眨。

        这样的眼泪看得让人心碎。

        人生有时候的难题在于,你到底是选择去追逐梦想还是选择面对现实。

     

        老崔有着自己的温柔,对于年轻美貌的春芳,他憨憨地把感情含蓄在心里。而自己的性无能使得他对春芳的爱更加小心翼翼和带着愧疚。

        然而他终究是男人,他受不了春芳与刘奋斗的过往。他用自己的方式偷偷地坚守和维护这自己的爱情,诚然,这依旧让他觉得无助和恐慌。

        这是一个善良而又矛盾的男人。

        但是他是那么地爱春芳。这个受过毛主席接见的全国劳动模范用自己的生命最后一次做了一件模范的事,他要让春香觉得“他的男人在身体上不是男人但在精神上绝对是。”

        多年后,当春芳握紧他的手对他说到:是我错怪你了。回光返照的老崔流下了他在这世上最后一滴眼泪,带着不舍终于释怀了这个世界。

     

        许多年后的一个清明节,春芳带着祭品去看望老崔,公家车上,窗外沿途的风景已更改了颜色,变换了山形,窗内昔日之人如今也已满头白发。恍惚间,春芳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向阳号”内。车厢内挤满了乘客,熙攘的人们带着朴素的笑容,还有那么年轻的刘奋斗,老崔和自己。

        春芳面带笑容地看着这一切,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苍老的脸上流满了泪水。

     

        生活仅是生活,没有什么悲剧与戏剧。无论过程怎样,它总将走向结局。这个结局好像并不确定又仿佛冥冥之中早已安排好。生命就像是一颗青核,由最初的青涩渐变成坚硬的果实,那粗糙表面上的每一道棱每一个沟都是岁月摩挲的结果,纵表面丑陋,但内心实则早已结满了饱满的果实。

     

        芳香之旅,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芳香吧。虽然这个旅程之中是那么的无奈、酸楚、无助和绝望,每一步的前进都是世事对生命极尽疯狂的打击和摧残,然而当一个鲜亮的少女坚受住了这一切熬成了一个暮年的老妇时,也许她的内心已然收获了生命馈予她的芳香。这个芳香,可以让她面带笑容回望自己这一生的非芳香之旅。
    【详细】
    15312545
  • 夏知安
    2017/11/28 19:07:35
    给挚爱电影的人奉上一份飨宴
    观影前的历史。 当诺兰的电影《敦刻尔克》把镜头聚焦在普通人身上时,这场「胜利大逃亡」只是丘吉尔当上首相后,所面临众多难题之一。 丘吉尔接手的绝对是个百年不遇的烂摊子。 在二战前夕,丘吉尔提出有争议的政见而在国内树敌颇多,结束了跌宕起伏的议会生涯,却又在国家腹背...  (展开)
    观影前的历史。 当诺兰的电影《敦刻尔克》把镜头聚焦在普通人身上时,这场「胜利大逃亡」只是丘吉尔当上首相后,所面临众多难题之一。 丘吉尔接手的绝对是个百年不遇的烂摊子。 在二战前夕,丘吉尔提出有争议的政见而在国内树敌颇多,结束了跌宕起伏的议会生涯,却又在国家腹背...  (展开)
    【详细】
    8952216
  • 欠钱还有理了
    2021/11/26 22:18:08
    AI的恐惧

    《鬼娃回魂》(2019)新版相对于老板,恐怖来源不再是诅咒,而是对人工智能(AI)前景的担忧,通过对AI担忧,深层次的表达对科技的恐惧。影片诠释一个新的“生命”在错误的引导方式下,一步步的演变成“杀人机器”。同理,也侧面表达了孩童时期成长经历,对一个人的心智形成尤为重要。观后感:《复仇者联盟:奥创纪元》中的“奥创”说过:“你想保护世界,却又不想改变世界。”

    《鬼娃回魂》(2019)新版相对于老板,恐怖来源不再是诅咒,而是对人工智能(AI)前景的担忧,通过对AI担忧,深层次的表达对科技的恐惧。影片诠释一个新的“生命”在错误的引导方式下,一步步的演变成“杀人机器”。同理,也侧面表达了孩童时期成长经历,对一个人的心智形成尤为重要。观后感:《复仇者联盟:奥创纪元》中的“奥创”说过:“你想保护世界,却又不想改变世界。”

    【详细】
    14021186
  • 玉昆
    2023/2/17 8:29:46
    《新编》的无厘头、重口味和没正经

    1991年,由王朔等编剧、赵宝刚执导、葛优等主演的《编辑部的故事》一炮走红,开创了独具京味儿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内地喜剧新模式,这一模式不同于以夸张的形体表演和即兴无厘头搞笑见长的港台喜剧模式,而主要以针砭时弊、幽默诙谐的语言对白取胜,其喜剧效果主要来自于人物的语言形态与思想之间的错位。具体来说,剧中人物有意无意地大量采用了改革开放以前的那种意识形态色

    1991年,由王朔等编剧、赵宝刚执导、葛优等主演的《编辑部的故事》一炮走红,开创了独具京味儿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内地喜剧新模式,这一模式不同于以夸张的形体表演和即兴无厘头搞笑见长的港台喜剧模式,而主要以针砭时弊、幽默诙谐的语言对白取胜,其喜剧效果主要来自于人物的语言形态与思想之间的错位。具体来说,剧中人物有意无意地大量采用了改革开放以前的那种意识形态色彩极其浓厚的政治话语和语式来表达九十年代初市场经济起步时期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思考,其中带来的强烈的反差、自嘲和讽刺意味构成了独具那个阶段时代特色的一种幽默。王朔是当时这类幽默文本创作的大师和代表人物,而葛优等人通过自己独特的外形、气质和表演才能将剧本文字上的幽默进行了完美地诠释。

    二十多年以后,作为当年《编辑部的故事》创作团队核心成员之一的郑晓龙(担任策划)又亲自执导打造了《人间指南》编辑部故事的新版本。在这部《新编辑部故事》中,当年老编辑部故事中由吕丽萍扮演的葛玲一角依然保留,并且升任为杂志主编,而其他人全都已经离开了杂志社:李东宝改行成了明星,余德利下海经商,牛大姐退休,刘书友和陈主编驾鹤西归。而《人间指南》也与时俱进地变成了更具时尚味道的《WWW》杂志,编辑部也更换了大量新成员:其中增添了具有时代气息的海归人才运营总监安妮,而当年李东宝的位置则被号称“思想深刻帅帅哥”的袁帅(黄海波饰)接替,刘书友的儿子刘向前(王千塬饰)也子承父业,再加上花样美男何澈澈(井柏然饰)和时尚美女欧小米(焦俊艳饰),新的编辑部变得更加时尚和前卫。当年编辑部里最年轻最新潮的葛玲,已经成为年龄最大相对保守的老大姐,而当年老陈、牛大姐和刘书友这三老与余德利、李东宝和葛玲这三新之间的新老之争,也被新编辑部里葛玲与安妮之间的土洋之争取代。

    《新编》在编剧上继承了《老编》针砭时弊的话题剧的路子,全剧共汇聚了二十多个近年来的社会热点话题,涉及娱乐圈的自我炒作、制造绯闻、实习黑幕、婚外恋、收藏热、美容热、择校、啃老族、剩男剩女、幸福指数、养生、末日传言、上市操作、亲子鉴定、征婚傍大款等等,其中很多都是近十年间冒出来的新话题。

    在喜剧风格上,《新编》也继承了《老编》以人物语言取胜的特点,让编辑部里的所有人物全都是能言善辩、能说会道之辈,拥有三寸不烂之舌,甚至经常有贫嘴话痨之嫌,其台词的信息密度和笑点与《老编》相比犹有过之。

    但是与《老编》相比,《新编》还是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语言上,《老编》是通过人物的旧式政治性话语与新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反差,营造一种荒诞感和反讽的效果。这一招显然不再适用于《新编》中的七零后、八零后和九零后们。因此,《新编》中的人物更多地使用了网络时代的语言和包袱,虽然这种使用有时显得发力过猛,笑点过淤,包袱过密反倒让人来不及反射而笑不起来。

    另外从喜剧效果的营造上,《新编》显然没有把宝全都押在台词这一项上,而是增加了许多新的元素。比如新编辑部里的一干人物的表演明显比《老编》里的更加夸张,尺度更大,脸皮更厚,更加习惯于荒诞不经。在表现手法上也明显植入了港式无厘头恶搞、滑稽小品乃至脱口秀等元素,如果说《老编》里基本靠人物耍嘴皮子的语言轰炸这一项突出的武器,那么《新编》的搞笑武器库里显然更加丰富,但是就单项的突出而言似乎不如《老编》。

    不少人包括本人在开始接触《新编》时感到很不适应,比如有人吐槽演员的表演太过夸张:葛姨如更年期综合症般的扭捏作态、安妮的装洋卖嗲、袁帅的贫嘴耍酷、刘向前贱男到底、澈澈装傻卖萌、外加一个装纯装嫩的欧小米,简直犹如集体装疯卖傻,而台词明显像是网络段子汇编又长又贫像念经, 剧情荒诞如同儿戏,话题也并无新意, 如选秀评委骂战、明星自我炒作、择校、剩女等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仔细看了几集下来,发现这有可能是编导刻意追求的一种风格和效果。同时,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不正是一个处处作秀人人变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厚颜无耻以丑为美,见钱眼开见色起意,人欲横流嚣张乖戾的时代吗?《新编》中这些人物的丑态百出,言行不着四六,让人汗毛倒竖,不寒而栗,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中的众生相吗?演员们不无夸张的表演不正是对这个时代的一种变形记式的鞭挞和反讽吗?如果说当年的《老编》是通过人物的种种假正经来展示社会转型期给人们内心带来的种种矛盾与不适,《新编》则干脆用赤裸裸的无厘头恶搞和一点正经没有来直击市场经济初建社会中人性的错乱、道德的沦丧与人欲的狂欢。因此,不是他们太假太做秀,是这个时代本就是一个做假做秀的时代;不是他们太下贱太无耻,而是这个时代本就很下贱很无耻;不是他们太明目张胆口无遮拦,而是这个时代本就寡廉鲜耻毫无底线。

    据说,《新编》的剧本搞了很多年,始终无法让郑晓龙等人满意,可能就是因为讽刺的尺度不好把握,表演的尺度也不好把握。相对而言,《老编》因为有王朔这样的文学基础,整体来说剧本比较成熟,讽刺既到位又适度,再加上葛优等一班戏骨人精的表演,相得益彰,堪称经典。《新编》在这方面显然无法和《老编》创作者的功力相比,于是干脆以大尺度和重口味取胜,也不失为一条剑走偏锋之路。如果说《老编》的底本创作显得更机智更犀利当然有时也更圆滑,那么《新编》则显然更露骨更直白当然也更娱乐一些。

    【详细】
    14990236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