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2329
  • 火车经过山下
    2021/5/24 12:28:59
    那年夏,男孩儿跑过谢公桥

    还挺喜欢的,大概是导演用了潺湲舒雅的文艺皮来包裹一件弓马娴熟的手艺活儿,私本位谨慎地低伏于情节后,看起来闲庭信步,实则步步为营的缘故罢。镜头捕捉到的绍兴极美,玉带弯桥,垂柳若抱,四合院儿檐色幽深,巨蹲狗似的,居高掷下大朵大朵黑云,喝开了如火骄阳。人物一开口,不论主角配角,群演龙套,声音都像水洗过杨梅,半拍慢,清凌凌。无端想起高中时隔墙听苏杭籍(大概)母女对话,莺莺呖呖,自然连韵,我以为阿姨在

    还挺喜欢的,大概是导演用了潺湲舒雅的文艺皮来包裹一件弓马娴熟的手艺活儿,私本位谨慎地低伏于情节后,看起来闲庭信步,实则步步为营的缘故罢。镜头捕捉到的绍兴极美,玉带弯桥,垂柳若抱,四合院儿檐色幽深,巨蹲狗似的,居高掷下大朵大朵黑云,喝开了如火骄阳。人物一开口,不论主角配角,群演龙套,声音都像水洗过杨梅,半拍慢,清凌凌。无端想起高中时隔墙听苏杭籍(大概)母女对话,莺莺呖呖,自然连韵,我以为阿姨在轻声唱歌,同窗却说她在挨骂的往事来。一笑。顾老爷子台湾腔算少了,倘若是其他普通话片子估计也够使,可惜放此区间,依然朱鹮间鹤,一望出离。故事并不复杂,四合院儿老中少三代人各自生命曲线的节点横剖,再纵横交错。少年人要反抗父权坚持梦想,中年人要身份认同解决危机,老年人要勘淡死生自我和解——探讨范围不可谓不广,导演入刀的气力却很克制,叙述也很温情。顾父再怎么古板专制,未曾碰小孩儿一根手指,也未曾说什么不堪的重话,实在“两害相权”,唉声叹气也就取其轻者也了,倒是他自己的问题麻烦许多。说到这里必须夸张颂文老师演得俏。增重二十斤使灵魂灌了铅,行动都是不合时宜的磕碜和不安于室的骚乱。最终,青春梦幻和升迁热望都是泡都是影,扎破膨胀放出脓血,踏实过活才是老实人获取尊严的不二法门。喜欢杨惠芳冷月花影,背人处流泪的设计。“常言道结发夫妻到白头,看来你我今生无缘配”,到白头也不是自己能定,无缘配也不是自己能定。呜咽五秒钟,擦干脸又是没事人。整个故事走完,只有一老一少完成导演赋予的使命。老人无求,少年无畏,中间尽是苦酒微醺的苟且,那似乎也很合理。

    【详细】
    13564670
  • ??桃桃
    2021/5/10 19:22:52
    童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童年:顾晓阳和他的同学们

    青年:沈老师

    中年:顾建华和他的妻子(抱歉只是看的剪辑所以不晓得名字)

    老年:郑老爷

    当然,影片是以一个孩子,也就是顾晓阳的角度拍摄的,观影过程中很自然会把他当做主角,带入他的身份和立场,去支持或者抨击什么。小时候,我看电影都是这么一个路子:完全认同主角的价值观,给每一个人贴标签,他就是坏的或者她就是好的

    童年:顾晓阳和他的同学们

    青年:沈老师

    中年:顾建华和他的妻子(抱歉只是看的剪辑所以不晓得名字)

    老年:郑老爷

    当然,影片是以一个孩子,也就是顾晓阳的角度拍摄的,观影过程中很自然会把他当做主角,带入他的身份和立场,去支持或者抨击什么。小时候,我看电影都是这么一个路子:完全认同主角的价值观,给每一个人贴标签,他就是坏的或者她就是好的,诸如此类。后来随着长大,我发现自己开始有了一个很宽恕的心态,不再只把目光放在拥有最多镜头的角色身上,而是把自己带入到每一个人物之中,不断切换身份和立场,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尝试探寻人物的动机和故事背后的故事。有时候,整场片子看下来,最打动我的,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反而是那个仅仅出现了几分钟的不知名小人物,这很棒。

    ??亲情困局(童年):

    顾晓阳在尘土飞扬的操场上肆意地踢着足球,就算是和人打架受伤、装满有关足球的宝贝的小盒子被爸爸扔掉,也依然热情不减。

    即使是这样,每次面对爸爸反对他踢足球,他依然很顺从,很乖巧,不会当面顶撞,转为地下战。

    他从什么时候开始明目张胆叛逆起来了呢?从发现爸爸和沈老师暧昧的关系:他们一起在办公室里说说笑笑、沈老师穿着白衬衫弹着吉他看着爸爸唱有关于青春的歌、他们一起去舞厅……晓阳厌恶这样的爸爸,那个从前无比高大正直的形象轰然倒塌,光芒不再。父亲这个词汇,从此变得复杂而令人难过、困惑。

    于是乖巧的他开始变得叛逆:爸爸不让他穿着球衣去上学就干脆不穿衣服,挺着小小的胸脯一路光不溜秋地走到教室,爸爸只好妥协;被爸爸满球场追着跑,会跑得更快让人追不到……

    这是童年的我们大多会经历的事之一:父母形象的坍塌以及相伴而生的对其管束的反抗,同时还有内心的惶惑和迷茫。

    ??婚姻困局和事业困局(青年和中年):

    顾建华,十年兢兢业业的小学教导主任,前方的职业生涯正一点点变得晦涩难懂起来;而妻子却要“飞黄腾达”了,角逐梅花奖胜券在握。夫妻两人的事业发展对比鲜明,而在东亚文化语境里本应是家中顶梁柱的丈夫反而是比较落后的那一个,而且还是在98年。所以顾建华自己也不太能够接受这样凄凉又令人愤懑的事实,似乎是不由自主地,想要在另一个年轻稚嫩的生命身上,寻找作为男人的尊严和逝去的青春。

    沈老师,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老师,文艺青年,喜欢唱歌和弹吉他,去舞厅跳舞和喝咖啡。在这场两个人的戏份中,她唱歌时有意无意望向顾建华的迷离眼神、夜晚在办公室里和他交谈时露出的星星眼、找演出道具时过于近的距离和肢体触碰,都给了顾建华一些隐隐约约的暗示,让他一步步靠近自己,在那个最为暧昧和几近失控的时刻却又飞快退出,转身离开。

    也许,她是一个边界感不强的人;又或许,她是一个走钢丝的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是青春时期荷尔蒙作祟吗?是夏天闷热的天气让人头晕脑胀吗?不得而知。

    妻子知道了,然后是长时间的争吵、冷战,或许也不是没有过分开的念头,不过最终这场偏离正轨的事件随着沈老师的离开和时间的流逝,慢慢隐去,成为两人婚姻里的插曲。

    最后来说说郑老爷:

    他是早夭的小宝的爷爷,是在深圳打拼的儿子的爸爸,是顾晓阳的朋友,是顾建华的邻居……

    他守着老旧的台门不肯离开,实际上是守着孙子的痕迹,守着自己心里的挂念,在和晓阳相处的那段时间,他陪他追逐足球梦想:在桥上练习、去杭州足球场、送他皮耶罗球衣;陪他一起直面成长的困惑:跟踪爸爸和沈老师去舞厅并拍照取证……

    因为这段上天恩赐的缘分,郑老爷放下了心里的执念,与旧时光做告别,然后好好开始新的生活,去了深圳。

    而晓阳,也第一次,感受分离。

    ??成长的主题?

    晓阳的成长,似乎是最直观的。但其实,顾建华也在成长,沈老师和郑老爷又何尝不是呢?没有圣人,没有天使,不断经历,不断成长。原谅,是软弱还是理解,人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详细】
    135381722
  • JACKY
    2021/4/19 8:55:06
    85后的记忆?

    98年的故事,20年后上映,85后还远没有00后甚至95后的丰富物质生活,但基本可以衣食无忧,还可以有无忧无虑的暑假,足球还是男孩子的第一运动,戴眼镜的胖子还是少数派。社会在高速发展,竞争压力也在飞涨,有得有失有利有弊。足球已经是中年大叔的爱好,篮球也好不到哪去,现在小朋友的第一运动是指上游戏。外在的社会形态在变,内在的社会关系却改变不大,权力利益、父子夫妻、饮食

    98年的故事,20年后上映,85后还远没有00后甚至95后的丰富物质生活,但基本可以衣食无忧,还可以有无忧无虑的暑假,足球还是男孩子的第一运动,戴眼镜的胖子还是少数派。社会在高速发展,竞争压力也在飞涨,有得有失有利有弊。足球已经是中年大叔的爱好,篮球也好不到哪去,现在小朋友的第一运动是指上游戏。外在的社会形态在变,内在的社会关系却改变不大,权力利益、父子夫妻、饮食男女,包括“父子不和,天经地义”,唉...... 这对父子也是,而且三年后还是冤家父子-隐秘的角落。对了,作为米兰球迷,鄙视皮耶罗,98年的蓝衣军团是属于忧郁的巴乔和悲壮的老队长巴雷西的,小得儿靠边站吧,哈哈哈...电影够7分以上。

    【详细】
    13489320
  • Dipper萧甜
    2020/9/2 9:51:34
    《西小河的夏天》怀旧影片中人物的呈现与构建

    2018年的中国影坛涌现过一大批独具一格的“怀旧”影片,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大多以20世纪的中国为创作背景。20世纪的中国,在经历了全球性战争和军事政治对峙等多重苦难后逐渐稳定,国人丰富的记忆重叠交错,成为电影艺术见证历史和再现记忆的重要素材。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影以更成熟方式,越来越多的主动介入历史

    2018年的中国影坛涌现过一大批独具一格的“怀旧”影片,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大多以20世纪的中国为创作背景。20世纪的中国,在经历了全球性战争和军事政治对峙等多重苦难后逐渐稳定,国人丰富的记忆重叠交错,成为电影艺术见证历史和再现记忆的重要素材。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影以更成熟方式,越来越多的主动介入历史,成为人类进行文化和历史反思的重要方式。《西小河的夏天》的故事存在于1998年的夏天,以顾晓阳的孩童视角审视三代人的“成长”,窥探时代给予人们的最温柔的一刀。

    顾晓阳,代表的是无忧无虑一代。父辈们投身社会建设为他们创造了充实的课余生活和精神世界,但他依然不理解“中年人”,不理解他们的为人处世,不理解为什么父亲会出轨一个破坏自己家庭的“妖女”。

    顾建华,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90年代里,这几乎是一个典型人物了,家庭责任,工作压力,情感错位......中年危机无处不在,知识分子的潜意识里的优越感让他更加无法坦然承受这些无力。

    郑爷爷,同顾晓阳一样不理解“中年人”,这份不理解来自于儿子出去赚钱不回家,还想把他从故乡带走。郑爷爷这一代人的家国情怀比其他人都要强,在他们眼里,故乡是根,故乡是本,儿子的选择在他眼里就是“忘本”。

    对90年代中国社会的表达,往往与此前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相勾连。由张颂文老师饰演的顾建华是一个极有事业心的人,但他年轻时艰苦奋斗过程,在银幕上是缺席的。如果把“顾建华对沈老师动情”解读为“顾建华对一成不变的工作和枯燥生活的挣扎”,把“顾建华和沈老师在一起时的愉悦和享受”看做“对前半生辛劳的自我宽慰”,那么观众并不难在心里联想出他是如何成为今日的他的。

    当儿子发现顾建华出轨并带着郑爷爷去舞厅“捉奸”,顾建华在角色心理上成为了一个“无法回归家庭”的人。当沈老师调去别的学校教书,对家庭和沈老师的复杂情感,又让他成为了一个“无法回归社会”的人,而这种“身份危机”归根结底指向了上段所述的早已结束了的苦难(压抑自我的奋斗过程)。

    最终,当影片中顾建华对妻子和儿子的态度改变,并出现在儿子梦寐以求的球场时,顾建华这一角色完成了属于他的“回归”,处理“身份危机”的方式也不再是一种“想象中的自愈”。

    在涉及时代背景的电影中,符号真实是衡量一部影片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一部电影只有在符号层面尽可能精准的还原所要描述的历史语境,才能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同时获得符合历史、符合逻辑的真实感受。

    从符号层面上看,《西小河的夏天》为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较为复杂的人物的逻辑关系表达清楚,对一些元素进行了必要的取舍。例如,故事发生的时间距今并不是十分遥远,始终如一的足球梦,藏在床下的“百宝箱”,即将被拆的老院子......细节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观众的理解和共情。

    电影对历史的侧面再现,为人们关注社会发展提供了契机。纵观一系列“怀旧”影片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个体的命运由历史塑造。

    这一点在郑爷爷身上体现的尤为明确,郑爷爷成长的时代环境决定了他晚年不愿离开家乡的保守的思想观念。在与顾晓阳的相处中他逐渐感受了年青一代的对人生选择的看法,因此也是时代的发展,决定了他最终的同意跟随儿子去往大城市生活。所以说,剧本不厌其烦的从各个方面处理顾晓阳和郑爷爷的关系并非毫无用处,顾晓阳作为桥梁,在郑爷爷向儿子妥协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也为爷爷逐渐理解新时代年轻人的选择提供了逻辑依据。本质上来说,个体的抗争和历史的演进具有同构性。

    事实上,无论是顾建华回归家庭的过程,还是郑爷爷理解儿子的过程,都没有被导演拘束在“人物必须完成什么任务”的框架内,即主人公与时代之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冲突。当事件适当抽离于历史语境,便会多一份浪漫色彩。

    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怀旧”电影在方方面面的独特性都是显而易见的:地理、方言、个体实践及生命感悟......在“宏大”被过度消费之后,如何以轻松的立场处理“成长”和“变迁”,以及景观和文本如何被编织,成为了电影人思考“怀旧电影到底应该如何书写历史”的重要突破口。

    因此,《西小河的夏天》为我们初步理解电影如何呈现历史最关键的内涵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样本,相比于影片在叙事性问题上的瑕疵而言,导演对时代变迁干预个体发展的思考更值得被讨论。

    【详细】
    128432464
  • -与神明画押-
    2020/8/15 0:33:57
    “青石板的街,老房子的夜!”---《西小河的夏天》

    12799195
  • 小时了了
    2020/7/13 16:22:31
    老房子会说话

    补课朝阳哥哥和颂文老师的第一次合作,同样是一对充满距离感的父子,同样是南方小城中的悠长暑假,一切却仿佛都可以被治愈,朴素的书也可以被晚风吹到最终章那一页。台门里的家,有晓阳藏在床底的铁皮盒、有母亲的忙碌与操持、有父亲一丝不苟的管教与关爱,仿佛理应如这个夏日般平凡而温柔。可是邻居家的爷爷把收音机调到体育频道、父亲把一篮杨梅拎到了水池、梅花奖的入围名单公布了出来,如果

    补课朝阳哥哥和颂文老师的第一次合作,同样是一对充满距离感的父子,同样是南方小城中的悠长暑假,一切却仿佛都可以被治愈,朴素的书也可以被晚风吹到最终章那一页。台门里的家,有晓阳藏在床底的铁皮盒、有母亲的忙碌与操持、有父亲一丝不苟的管教与关爱,仿佛理应如这个夏日般平凡而温柔。可是邻居家的爷爷把收音机调到体育频道、父亲把一篮杨梅拎到了水池、梅花奖的入围名单公布了出来,如果用愿望一词会显得那些在夏夜中暗暗生长的心绪过于渺小卑微,那么将它们称之为欲望一定更能切中每个人隐秘的心境。夜市的海报终究被发现、被吞掉的半句话还是裹挟着恼怒与失望吐露了出来,你我的心欲想法缠绕扭转在一起,使矛盾打破了平静,心虚吞噬了良知。可是你说,看球的都是傻子,踢球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每个人又何曾不是生活赛场上真实的队员,他们都有过错误的判断、有过超常的发挥、也都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哨声吹响,大幕开启。故事发生的地方,叫台门。那里的人踩着青石板的街,梦着老房子的夜。骑单车晚归时,头顶路灯的昏黄会洒下片片氤氲,被一树簌簌轻摇的叶扰出斑驳涟漪。杭州不远,深圳也触手可及,只有城墙外被改成柏油路的河道,是再也回不去的夏天与童年。西小河的家,还能再回去吗?

    12723729
  • 追逐一束光
    2020/6/1 3:50:09
    西小河的夏天

    这些极为接地气儿的点点滴滴,当时只道是寻常,实则是以小见大,呈现的是一个逝去时代细腻影像化的艺术缩影。与此同时,又较为难得的没有刻意煽情及怀旧,只是娓娓道来一段如烟过往,再加上绍兴那江南水乡所特有的如画风景和秀美诗意以及优美动听的越剧的渲染映衬,从而令这个追忆江南似水流年的故事更显静水深流之美。

    这些极为接地气儿的点点滴滴,当时只道是寻常,实则是以小见大,呈现的是一个逝去时代细腻影像化的艺术缩影。与此同时,又较为难得的没有刻意煽情及怀旧,只是娓娓道来一段如烟过往,再加上绍兴那江南水乡所特有的如画风景和秀美诗意以及优美动听的越剧的渲染映衬,从而令这个追忆江南似水流年的故事更显静水深流之美。

    【详细】
    12634155
  • 眨眨
    2020/4/24 21:24:46
    西小河的夏天

    敏感早熟的男孩发现了父亲对新来老师的特殊情感,焦虑不安的他寻求邻居爷爷的帮助,无法从孙子病逝中解脱的老人把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在男孩的身上,一心扑在工作想要得奖的母亲发现丈夫出轨时在夜色中唱起了梁祝,升职失败的父亲一边吸烟一边痛苦的依靠在妻子的身上

    绍兴在导演的镜头里真的很美,但更为美丽的是那些犹如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它们焦虑,痛苦,失望,难耐,它的平静,祥和,生机

    敏感早熟的男孩发现了父亲对新来老师的特殊情感,焦虑不安的他寻求邻居爷爷的帮助,无法从孙子病逝中解脱的老人把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在男孩的身上,一心扑在工作想要得奖的母亲发现丈夫出轨时在夜色中唱起了梁祝,升职失败的父亲一边吸烟一边痛苦的依靠在妻子的身上

    绍兴在导演的镜头里真的很美,但更为美丽的是那些犹如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它们焦虑,痛苦,失望,难耐,它的平静,祥和,生机和希望。生活从来不公平,不对等,但你总能和它达成一致,从而和自己和解。

    再一次感叹一下演员谭卓的演技,镜头不多,印象最深刻。

    【详细】
    12537272
  • 小晗要当锦鲤
    2020/4/3 15:01:52
    怀旧,从电影开始。

    怀旧是难解的情结,是感情的寄托和宣泄,可是我,有着轰轰烈烈的集体记忆,偏偏就少有栩栩如生的细节,剔掉一地鸡毛,实在乏善可陈,那就来晒晒那些带你回到过去的影视作品吧。1998年的炎热夏天,足球、绿植、台门的青色建筑,背景多次出现的江南水镇,白墙黛瓦映衬一片苍翠,这个色调应该也是整部片子气质的体现,建构起一个南方城镇小孩的成长环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影以更成熟方式,越来越多的主动介入历史,成

    怀旧是难解的情结,是感情的寄托和宣泄,可是我,有着轰轰烈烈的集体记忆,偏偏就少有栩栩如生的细节,剔掉一地鸡毛,实在乏善可陈,那就来晒晒那些带你回到过去的影视作品吧。1998年的炎热夏天,足球、绿植、台门的青色建筑,背景多次出现的江南水镇,白墙黛瓦映衬一片苍翠,这个色调应该也是整部片子气质的体现,建构起一个南方城镇小孩的成长环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影以更成熟方式,越来越多的主动介入历史,成为人类进行文化和历史反思的重要方式。以顾晓阳的孩童视角审视三代人的“成长”,窥探时代给予人们的最温柔的一刀。邻居爷爷的孙儿的故事,顾晓阳父母的工作,顾晓阳的足球伙伴和英语老师,看着单纯的人物关系,却牵扯出很多困扰。影片《西小河的夏天》人物的呈现与构建是这部电影的精华,它的探索价值远远高于它的电影价值,它的存在既表明中国“怀旧影片”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另辟蹊径,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制度和文化的发展方向。

    【详细】
    12468412
  • 漫歌
    2018/8/5 21:43:41
    《西小河的夏天》:成长总是和孤独息息相关的

    一直都特别羡慕那些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人,羡慕他们可以踏着青石板去学校,羡慕他们可以撑着船走街串巷。那泛着光的河水,就好像是精灵的家,夕阳斜照的时候,波光粼粼,想想就格外浪漫。

    遗憾的是,我出生在陕西南部的小城,这里虽然也有碧水环绕,但却是条大河,虽也是风姿绰约,但少了几分格调和婉约。在这样的江边长大,人也像这条江一样,表面平静,心里波澜万千。

    一直都特别羡慕那些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人,羡慕他们可以踏着青石板去学校,羡慕他们可以撑着船走街串巷。那泛着光的河水,就好像是精灵的家,夕阳斜照的时候,波光粼粼,想想就格外浪漫。

    遗憾的是,我出生在陕西南部的小城,这里虽然也有碧水环绕,但却是条大河,虽也是风姿绰约,但少了几分格调和婉约。在这样的江边长大,人也像这条江一样,表面平静,心里波澜万千。

    小的时候,住在一排小平房里,四周都是熟人。但我却特别不喜欢,因为家里的事总能被别人知道,挨打了、考试没考好、偷吃零食了......后来,伴随着马路上不断增多的汽车轰鸣以及工地的嘈杂声,我的记忆就逐渐消失了。

    再后来,我们都搬家了,小平房也不见了。

    时代的发展从来都不会考虑到个体,我们每个人只会被时代裹挟进滚滚洪流之中,变成其中的一份子。有越来越多的人住进单元楼,从此,关于小平房的记忆就被封存了。

    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所谓的经济腾飞,只记得小城变了,到处都在建房,到处都在搬家。记忆中的小平房成了一个小黑点,瞬间被这些变化吞没了。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西小河的夏天》,虽然是水乡的故事,但却和很多地方的故事都很相似。三个时代的人贯穿了整部电影:

    物质条件充裕,但精神世界孤独的晓阳。

    工作认真,刻板执拗有不太安分的晓阳的父亲顾建军。

    邻居郑爷爷。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的孤独。

    晓阳是典型的独生子女,这是八九十年代的缩影,这一代人,童年的物质条件比较充裕,但是精神却格外孤独,父母需要投身进改革浪潮和社会建设之中,用“抢夺”的姿态来积累资本。晓阳喜欢足球,却被父亲反对,简单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了,形成了小小的故事冲突,父子之间的对立。

    顾建军,人到中年,事业稳定,家庭幸福,却少了那一点点激情。年轻的沈老师唤醒了顾建军沉睡的激情。他在沈老师的身上看见了年轻时候的自己,也喜欢上了这个年轻的女老师,她就像一块打乱湖面平静的石头,在顾建军的生活中荡漾起了无限涟漪。

    郑爷爷的孤独是来源于亲人,老伴的去世,孙子的去世,儿子的南下,他固执的守着台门的一亩三分地,因为这里有他过去的一切。所以,当规划局的人来的时候,他才会怒不可遏。

    三代人,三种孤独。

    晓阳的孤独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顾建军的孤独是无可奈何的痛定思痛。

    郑爷爷的孤独是空巢和远走他乡。

    当然,每个人也有守护的东西,这些守护的东西则是电影中温暖的所在,晓阳的足球梦,顾建军的回归和醒悟,郑爷爷的释怀。

    其实,关于这部电影的结局我们是可以预见的,城市的发展将会逐渐步入正轨,个人的反抗和挣扎总是无力而多余的。这样的戏码,经常上演,只是这个时代的人学会了妥协和沉默。

    导演周全在这部电影中加入了很多儿时的记忆,说起来就是一部拍给自己的情书。

    童年的故事,时代的变迁,台门的消亡,记忆中的童年和成长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消失,让这些故事成为每个人的回忆,在清澈的西小河流淌下去。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自由与爱之地(F-and-love)

    【详细】
  • 95661488
  • 煮雨
    2018/7/10 0:14:12
    对顾晓阳内心的解读

    影片中的晓阳,其实内心世界有些封闭,所以跟徐梁闹变扭,有误会他也事后没有主动去解释,他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他爸爸取消徐梁资格的时候,他明明很想在他爸爸面前替徐梁求情,却硬生生的只喊了两声爸爸,第一声里有他想为义气呐喊的勇气,第二声里有他对父亲的畏惧及他性格里根深蒂固的乖巧。后来终于遇见一个可以让他从禁锢的世界里感受新的世界的领家爷爷,他终于可以把自己的小秘密透露在空气下这样的毫无遮拦,这

    影片中的晓阳,其实内心世界有些封闭,所以跟徐梁闹变扭,有误会他也事后没有主动去解释,他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他爸爸取消徐梁资格的时候,他明明很想在他爸爸面前替徐梁求情,却硬生生的只喊了两声爸爸,第一声里有他想为义气呐喊的勇气,第二声里有他对父亲的畏惧及他性格里根深蒂固的乖巧。后来终于遇见一个可以让他从禁锢的世界里感受新的世界的领家爷爷,他终于可以把自己的小秘密透露在空气下这样的毫无遮拦,这也是他人生中的一次英勇,敢于违抗一直压抑着的世界的一次抵抗,但是带他呼吸这个世界第一口自由的气息的人终究还是离开了,他无法直面爷爷的离开,一直不敢面对分离,直到人离开他才奋力追赶,但是看着那辆黑色的轿车离去的那刻他却停留在那里,没有再追赶他只是目送,他节制的表达着不舍的含蓄,然后对爷爷说,其实更多的是对自己说,会等他回来。虽然不知道后来他们是否相遇,至少小阳遵循了自我的内心,最后也坚持了自己的足球梦,即便小阳又回到了一个人的孤单里,或许孤独最终会成就小阳的梦想,就像有人说梅兰芳的一切来自孤独一样。

    【详细】
    9504455
  • Always Blue
    2018/6/29 16:47:20
    夏天过去一切会好吗?

    关于孩子的成长,炎热的夏天,足球,江南水镇,绿色植物和台门的青色建筑,建构起一个南方城镇小孩的成长环境。邻居爷爷的孙子、儿子的故事,晓阳父母的工作,晓阳的足球伙伴和英语老师,看着单纯的人物关系,却牵扯出很多困扰。城市化过快小城镇要拆迁,老厂要卖机器工人下岗,父亲升迁却不得,喜欢新来的下属想出轨而被拒绝,母亲想获奖住大房子,邻居爷爷失去孙子不愿和儿子儿媳一起的空巢生活……

    好像一场

    关于孩子的成长,炎热的夏天,足球,江南水镇,绿色植物和台门的青色建筑,建构起一个南方城镇小孩的成长环境。邻居爷爷的孙子、儿子的故事,晓阳父母的工作,晓阳的足球伙伴和英语老师,看着单纯的人物关系,却牵扯出很多困扰。城市化过快小城镇要拆迁,老厂要卖机器工人下岗,父亲升迁却不得,喜欢新来的下属想出轨而被拒绝,母亲想获奖住大房子,邻居爷爷失去孙子不愿和儿子儿媳一起的空巢生活……

    好像一场大雨后所有的烦恼都可以慢慢解决了,晓阳的一次出走好像使得身边人都想开了?爷爷搬去深圳和儿子住,晓阳的爸爸妈妈也因为儿子的出走而形成共同体,晓阳可以和伙伴一起加入足球训练队了……

    可是,夏天过后,一切真的会好吗?

    那些生活中的困扰、矛盾、烦恼看似解决了,可还是真真切切留在大家心上了,一种惆怅,一种怅茫,只是大家还要继续往前。郑晓阳可再也不是那个郑晓阳了,他会开口要求了,他会争取了,他长大了一点点。

    看的时候也想到《八月》,同样也是夏天,小朋友,长大,也有厂子的变化,父母的吵架。被大人带着的离家出走,明显借鉴了《菊次郎的夏天》。

    电影有些部分还是显得僵硬不自然,比如英语老师的美丽多才和演技就让人奇怪,穿插母亲角色的舞台表演也生硬突兀,还需打磨。

    【详细】
    9473552
  • 走过春夏
    2018/5/25 21:19:26
    青石板的街,老房子的夜

    看一部电影,也需要一些执念了。

    要不是上周在腾讯视频偶然看到《西小河的夏天》的定档预告,要不是因为被预告片里的这首《游夏》而吸引,我是不会费了些周折去包场看这电影的。

    在线购票APP里我划到底还没有找到这电影的信息,要不是我看到“查看更多”而点击进去,就以为这电影不在我这里上映了——事实上与没上映也没多少差别。

    本市就一家影院在今天放映这电影

    看一部电影,也需要一些执念了。

    要不是上周在腾讯视频偶然看到《西小河的夏天》的定档预告,要不是因为被预告片里的这首《游夏》而吸引,我是不会费了些周折去包场看这电影的。

    在线购票APP里我划到底还没有找到这电影的信息,要不是我看到“查看更多”而点击进去,就以为这电影不在我这里上映了——事实上与没上映也没多少差别。

    本市就一家影院在今天放映这电影,只有一个场次。我点明天的放映信息,一场都不放了。

    相比那些动不动就搞19.9甚至9.9票补的电影,这电影能上映都不错了,就别指望片方在已经赔本的前提下再票补了。

    要不是我今天闲的有点蛋疼,我才不会跨区在大下午去看电影——我家楼下附近的几家影院很明显抛弃了这电影。

    当我一个人包场看完这电影出来后,看到影院墙上挂着“中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牌子——要不是这牌子的存才,可能这一场都没得看了。

    电影的情节简单而舒缓,没有很大的戏剧冲突,很多矛盾最后的解决甚至显得有些云淡风轻——这也挺符合影片的基调的。

    当郑先生答应顾晓阳做他的足球教练时,我暗自感叹:难不成要拍成老爷爷带领小男孩实现足球梦的套路励志片?——幸亏不是这样的套路,如果影片围绕这样的套路展开,我就会开口骂导演了。

    小演员的选择我认为是不够成功的。我不否认顾晓阳扮演者的灵气与童真,但是当他说出生硬的台词时,我依旧觉得他表演的痕迹略重。想到那年看《百鸟朝凤》,被小正太郑伟的纯属演技而征服的感受,如果《西小河的夏天》的小主演能达到那时郑伟的演技,这电影就非常出彩了。

    我姑且将顾晓阳父亲遇到的事情称作“中年危机”。一个在学校里严肃的有些变态的教导主任,一个在家里高高在上的严父,在遇到事业的转折期,在碰到刚毕业的年轻漂亮英语老师,在面对妻子即将迎来事业巅峰的空档,他是焦虑的、胆怯的,冲动的、盲目的,自卑的、脆弱的。而当他没有当上副校长,与年轻英语老师的事情只是一场夏日的雷雨似的过去,同妻子的关系面临严重危机之后,他用一场倚靠在妻子身上的痛哭而宣告自我挣扎的瓦解——这意味着他新生活的开始。

    郑先生对于顾晓阳的关注与疼爱,更多的可能是来自对于他去世孙子小宝的移情。他与儿子的矛盾影片中展现得不多,但通过他儿子在面对郑先生冷漠态度的体贴反应,他儿子收购棉纺厂设备时的慷慨以及最后郑先生随儿子与儿媳妇去深圳的情节展现,郑先生最后是与自己达成了和解——他与儿子的矛盾更多的是源自自己的心结。郑先生与儿子儿媳妇离开自己的老屋的路上,我看到他儿媳妇隆起的腹部。小小宝将要在不久的未来降生在这个家庭,郑先生终于迎来了他想要的幸福。

    “青石板的街,老房子的夜,你陪我静静谈了一些”。顾晓阳在他十岁的那个夏天,用懵懂的眼神似懂非懂看到了大人世界的一些纠葛与矛盾,而他也在夏日时光的流转中,最终实现了自己进入足球队的小小梦想。夏天过后,顾晓阳又长大了一些,他身边的那些大人,也改变了许多。

    时光荏苒,1998年的那个夏天属于二十年前的回忆。而在淡淡蝉鸣中的夏天,注定是无法复刻的。唯有记忆,才能在时光的咀嚼中不知不觉发酵成了一丝我们现在以为的模样。

    【详细】
    93931360
  • 电影部落
    2018/5/24 10:38:48
    《西小河的夏天》:面对有如斯芬克斯谜语的成长

    人的一生能有多长。斯芬克斯谜语里,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的怪胎的一生,不过是从爬行到蹒跚的过程。儿时的天真稚嫩,少时的壮志难酬,中年的生活危机,暮年的垂垂老矣,在抵不过三位数的短短一生里,你在哪一个春天自缚,又在哪一个夏天破茧,那些成长带来的欢悦或是阵痛,在哪一年随记忆里的你远去,成就了当下的你。面对成长,是在一生中一刻不停的奋进。

    人的一生能有多长。斯芬克斯谜语里,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的怪胎的一生,不过是从爬行到蹒跚的过程。儿时的天真稚嫩,少时的壮志难酬,中年的生活危机,暮年的垂垂老矣,在抵不过三位数的短短一生里,你在哪一个春天自缚,又在哪一个夏天破茧,那些成长带来的欢悦或是阵痛,在哪一年随记忆里的你远去,成就了当下的你。面对成长,是在一生中一刻不停的奋进。

    《西小河的夏天》是一部儿童视角的影片,故事发生在二十年前的夏天。1998年,皮耶罗决战世界杯,10岁的主人公晓阳怀揣着一份足球梦想,却只能小心翼翼的隐藏。这是记忆里最初属于自己的秘密,一个装满了梦想的铁盒子。每晚在父母睡后蹑手蹑脚的打开,一件一件的端详,再一件一件的收好。孤独的成长之路上,这些都是珍宝。

    导演在提到这部处女之作的儿童视角时谈到,“成长就意味着‘纯真丧失’,儿童视角就代表了这一份纯真。这份纯真在面对成人世界时是懵懂的,而在面对自己本身的情感时又是那么直白真切。”每一个阶段的自我都应当被重视,面对足球的热爱,友谊受挫的痛心,对成人世界的不解……这些对于儿童来说大过天的情感体验,是飘散在每个人童年记忆里的情结。大多数人已经忘记了的儿时珍重的那些,在这种回忆的共鸣里被一缕一缕的牵引。你是在哪一个夏天长大的,那些曾经重要又细碎的情感,跟随着哪一年夏天蒸腾的露水消逝了。

    9390767
  • 任剑逍遥
    2018/5/18 1:15:18
    《西小河的夏天》——90年代江南群像的精致雕琢

    台门:90年代末期江南最后的名片

    作为一名生在江南水乡的90后,我有幸在童年时期经历过影片中的台门生活。因为大人们工作繁忙,上幼儿园的我放学后就由一位婆婆接到表哥家的台门中一起照顾。晚饭过后,大妈们会乘着晚霞从台门中央的井中打水洗衣,而邻家的大叔则会邀请我哥俩去他们家做客玩

    台门:90年代末期江南最后的名片

    作为一名生在江南水乡的90后,我有幸在童年时期经历过影片中的台门生活。因为大人们工作繁忙,上幼儿园的我放学后就由一位婆婆接到表哥家的台门中一起照顾。晚饭过后,大妈们会乘着晚霞从台门中央的井中打水洗衣,而邻家的大叔则会邀请我哥俩去他们家做客玩耍。直到星月升上夜空,路灯替代霞光,我爸才骑着28式自行车姗姗来迟。回家的路上,昏暗的路灯相隔甚远,闪着波光的河水对那时的我来说简直是深不见底的黑洞,车轮驶过坑洼的青石板路本已颠簸,而我爸为了逗我更是神烦的故意贴着河边骑还不时摇晃把手,那一段原本不长的路途简直是坐在前杠上瑟瑟发抖的我童年的噩梦。台门之旅的终点定格在眼前逐渐明亮开阔的视野,伴随着马路上汽车驶过的声音,以及工地施工的轰鸣声,之后的记忆就仿佛被白光渐渐笼罩,再也记不清了。

    我未曾意识到那也是我对台门最后的记忆。千禧年后,表哥一家就搬出了台门,住进了新完工的崭新小区,而我家也在不久后搬到了一墙之隔的楼盘,从此台门的记忆就被渐渐封存。那正是南方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高楼不断拔地而起,迅速侵蚀着台门的空间,我记忆中的水乡台门,就如同一张缓慢递出的斑驳名片,瞬间被车水马龙所吞噬。

    男人们:互相影响共同成长

    作为影片的主线,三代男人的成长故事是导演着重刻画的,而其中更以晓阳作为主视角,用孩子的眼光去看90年代背景下时代的发展和成年人的世界。晓阳是80、90一代典型的缩影,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迫使着父辈们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适逢独一无二的独生子女政策,造就了这一代人的童年虽然物质条件充足,但充满了孤独。精神需要寄托,晓阳在1998年认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英雄皮耶罗(而正是经济的发展以及父辈的努力换来了孩子童年的电视、游戏和足球)。孩子的梦想是最简单直接的,他们的世界中非黑即白,像皮耶罗般踢球就是目前最大的梦想,阻挠自己踢球的爸爸就是最坏的boss,同样喜欢足球、一样看不惯中年人为人处事的郑爷爷就是最好的伙伴,和爸爸搞暧昧的沈老师就是最讨厌的妖女……而简单的梦想也是最容易破灭的,男人不正是在一次次的梦想破灭中成熟起来的吗。随着一起“出生入死”的郑爷爷的离开,晓阳的世界观崩溃了,以此为时间节点,晓阳作为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的日子结束了。从此晓阳痛定思痛,慢慢懂得了这个社会中的一些道理。在梦中,他攻破了爸爸把守的球门;现实中,他向爸爸打开了心扉。尾声中,晓阳在空无一人的台门中独自练球,孤独的背影伴随着台门外的施工声,影片戛然而止。十岁的晓阳在那年夏末成长了,这代人的孤独让人感触,这代人的早熟让人心疼。

    个人认为本片中演技最好的就是饰演爸爸顾建华的张颂文老师。为了更贴近角色形象,张颂文老师不惜增肥20斤,而惟妙惟肖的演绎更是让人在笑过之后不禁感慨。作为经济迅速发展的90年代的中流砥柱,家庭的重担、工作的压力、感情的淡化外加中年危机同时摧残着这个表面无比严肃的男人的神经,经历过最糟糕的年代后仿佛被赶鸭子上架般搭上改革开放的列车,他的心智其实是被催熟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心中的道德标杆,用近乎顽固的思想在工作以及子女教育上坚持自己的原则,哪怕被自己的妻子埋怨不知变通。而沈老师的出现正是压垮顾建华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初恋般的感觉是他从来没有体验过的,这能让他奋不顾身抛弃一切,用他认为的最浪漫的方式一步步大胆的进行钢铁直男式的撩妹,这时的顾建华是一个比他儿子还要天真的孩子。所以在失恋和失去副校长职位这两个结局面前,顾建华也哭的像个孩子。 日子还要继续过,经历了这辈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疯狂,顾建华对孩子改变了态度,对妻子感激与理解,对工作有了认知,在这个夏末他也成长了,只是这代人的成长有些让人无奈。

    也许人老了就会拒绝改变,而更偏爱守旧。郑爷爷就是一个在外人看来异常顽固的古怪老头。他讨厌儿子这一辈人只知道外出赚钱而忘本,他拒绝自己的旧工厂和老台门被历史淘汰,他不想去面对心中的痛。同样的三观使得郑爷爷和晓阳这对奇怪的组合搭线成功,在经历了一个夏天难忘的回忆后,郑爷爷终于在晓阳的帮助下解开了心结。然而就如同夏天终会过去一样,离别也是必然的结果。心结解开了,儿媳也重新怀上了孩子;儿子赚了钱高价回收工厂机器安顿了老同事,让郑爷爷对儿子有了新的认知。一直纠结的问题都不存在了,老人才发现自己原本想守护的东西,都已慢慢被岁月冲散了。工厂最终还是关了,台门老家的大门永远闭上,郑爷爷最终还是去了深圳,而更多的郑爷爷和他们守护的台门也在历史上被翻页。

    女人们:理想与现实的对手戏

    妈妈是全片中最“成熟“的一名角色。妈妈所承受的压力一点也不比爸爸小,为了这个家,妈妈不仅要努力工作,顾及家庭,还要经常帮榆木脑袋的老公擦屁股。不像不懂人情世故的爸爸,妈妈深知“做人留一线“的道理,然而多次暗示爸爸未果后,却也只能选择隐忍,什么都懂,却只能装作糊涂,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在得知爸爸出轨后,妈妈只能独自一人寄情于越剧发泄,第二天还是只能”当然是选择原谅他“。当爸爸靠在妈妈小腿上痛哭时,我们都庆幸还好妈妈原谅了他,但其实在现实面前,原谅是唯一的选择,这正是最悲哀的地方。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沈老师对爸爸的所作所为,也许是抱有某些目的性的故意而为之,故意将他吊着,颇有“绿茶“的味道。然而,窃以为沈老师在片中所代表的,正是具有朝气和理想的青年形象。在英语教育刚刚开始施行的年代,沈老师却已具有前瞻性的提出家长和孩子进行英语交流,这在26个字母都不一定认全的家长们看来是完全不可理喻的。顾主任对她而言也许只是一位对她关爱有加的前辈,她对师母的示威感到尴尬,更被顾主任的突然示爱搞的惊慌失措。最后沈老师选择了离开,她应该能从短暂的实习生涯中学到不少的人生经验,至于能否坚持她的理想,就不得而知了。

    西小河:不断流淌的历史之河

    就在《西小河的夏天》开拍前不久,表哥告诉我小时候照顾我的那位婆婆去世了,直到这时,我才发现记忆中婆婆、邻居们的脸早已模糊。为了找寻儿时的台门记忆,我又走回那段童年回家的路,紧贴着河沿行走,发现为了游客的安全河边早已加上了护栏,因为污染变得漆黑的河水反倒和记忆中的印象吻合了。踩过一块块老旧的青石板,记忆中漫长的路程很快就走完了,前面一半的台门已被并入景点,剩下的台门中也已鲜有人居住。走进表哥一家故居所在的台门,原来印象中宽阔的天井原来也不过弹丸之地,只有那口井还伫立在那里。当我感慨之时,隔壁走出一位大妈来井里打水,我已不认识她是哪位邻居,而她诧异的望了我一眼后,估计当我是一个迷路的游客,也自顾自洗衣服去了。

    城市的发展逐渐进入稳步阶段,这里的旅游业和轻纺业迅速发展,新的名片俨然生成。大部分台门的下场同样不是变成景点,就是被拆除,导演为了将儿时的记忆保存下来,找遍整个绍兴区域,最终找到了两个符合电影需求的台门,其中之一便是西小河畔的这个。远离城市的喧嚣,台门的故事在这里延续,西小河依然清澈,它将会把这座城市成长的故事一直流传下去。

    【详细】
    93753155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