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

  • 主演:
  • 地区:
  • 年代: 1996

游客影评

132641966
  • 彳亍Aaron
    2018/11/17 13:10:35
    支持才会重视
    我不是深受校园欺凌的人,但是我曾经被校园势力欺凌过,并没有网络视频那么张狂,但是一个巴掌也足够疼痛,被欺负者的心理会受很大创伤,第二点,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的母校高中发生一起校园欺凌视频案件,都传网上去了,但是我了解后校方并不是立刻解决问题而是从网络学生嘴...  (展开)
    我不是深受校园欺凌的人,但是我曾经被校园势力欺凌过,并没有网络视频那么张狂,但是一个巴掌也足够疼痛,被欺负者的心理会受很大创伤,第二点,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的母校高中发生一起校园欺凌视频案件,都传网上去了,但是我了解后校方并不是立刻解决问题而是从网络学生嘴...  (展开)
    【详细】
    9767214
  • Dr希鲁鲁克
    2018/10/2 21:39:34
    影:唯一的缺点是结局还不够震撼(高能吐槽慎入)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故事的开头,是郑恺扮演的沛王在和一群网红嬉笑玩耍。而孙俪扮演的小艾和关晓彤在盘子上丢石头算命,这时候冲进来一个大臣,报告邓超扮演的嘟嘟子瑜去敌国给将祝寿了,把沛王吓一跳。这时候子瑜回来了,说我已经和敌将约好了1v1的battle,沛王很生气,说。别开战。王冠会掉。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故事的开头,是郑恺扮演的沛王在和一群网红嬉笑玩耍。而孙俪扮演的小艾和关晓彤在盘子上丢石头算命,这时候冲进来一个大臣,报告邓超扮演的嘟嘟子瑜去敌国给将祝寿了,把沛王吓一跳。这时候子瑜回来了,说我已经和敌将约好了1v1的battle,沛王很生气,说。别开战。王冠会掉。子...  (展开)
    【详细】
    9682257
  • 大 豆*
    2011/6/22 19:29:19
    不惊悚的惊悚,不敏感的敏感
    今天终于把这部电影看完了~之前一直期待了很久。
    惊悚片不惊悚这是我最大的感受,一些地方本可以渲染地更加地恐怖的但却没有,只是配了听起来似乎恐怖的背景音乐。网络世界的真假和人们对它的关心程度也是成正比的,如此真假不分的网络世界,他们只能付出关注却不是关心。里面的罗晓霓像是放羊的孩子,到最后没有人相信她、关心她,就连唯一关心她的人李宝宝却是个变态。但是影片很多地方可以更有深度,比如网友从开始的相
    今天终于把这部电影看完了~之前一直期待了很久。
    惊悚片不惊悚这是我最大的感受,一些地方本可以渲染地更加地恐怖的但却没有,只是配了听起来似乎恐怖的背景音乐。网络世界的真假和人们对它的关心程度也是成正比的,如此真假不分的网络世界,他们只能付出关注却不是关心。里面的罗晓霓像是放羊的孩子,到最后没有人相信她、关心她,就连唯一关心她的人李宝宝却是个变态。但是影片很多地方可以更有深度,比如网友从开始的相信关注到最后的不相信的转变,罗晓霓向外界求救时却没人相信她,以为是和以往一样的作秀,她的内心世界的转变。李宝宝得知他受骗的变态之举,都不够变态(不知是否是由于个人已经习惯冯远征的“变态”表演,以前那个《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吓得我嘞....)
    李宝宝找到绑架作秀的罗晓霓和警察一下就找到李宝宝似乎过于都简单了,一些细节的线索,都可以更悬疑一些的。警察,他一直在怀疑,那为什么不自己去调查一下呢?而是一味地等上级的命令,和看看那些视频。警察这个人物也可以塑造地更有特点的。
    最后能博得广大群众关注的应该是网络红人的一些出位表演和怪人怪语,而不是生活的点滴。但影片中的视频大多都是罗晓霓的生活。
    虽然《敏感事件》有不足之处,但它的主题仍有发人深省的地方,影片最后罗晓霓跑入了网吧,本以为她可以逃出来了,却没有人相信她,又被李宝宝绑架回去,也算是电影的高潮了,让人觉得莫名的悲哀——没有人关心你。
    演员的表演是该剧的亮点,以轩有很多突破,无论是暴露的服装,还是脏话,还是歇斯底里的哭,还是最后接近发疯和无奈恐惧的眼神都诠释得很好。她努力地塑造好罗晓霓这个角色,那颗迫切地急于得到电影界肯定的心。一个好的演员没有适合演什么,而是演什么像什么。就是因为她的表演,让该剧加了一颗星。冯远征一向都是“变态”专业户~这回的表演一如既往的“变态”~
    总之,这部剧还是值得一看的~
    【详细】
    4998793
  • 2022/3/2 22:14:58
    弓蕉园的秘密

    本片让我们回忆起那个年代女学生也是革命运动的主力,当然对女性题材或者女同性恋题材的贬低和矮化,这片既不够主旋律也不够英雄主义。可以感受到槟城这片土地和台湾话带给她的安全感, 所以从剧作到视听都是舒展的、稳扎稳打的 党派政治、国际关系与身份政治、人际关系形成很明显的符码对照 围困着遭遇双重身份认同危机的边缘人。

    本片让我们回忆起那个年代女学生也是革命运动的主力,当然对女性题材或者女同性恋题材的贬低和矮化,这片既不够主旋律也不够英雄主义。可以感受到槟城这片土地和台湾话带给她的安全感, 所以从剧作到视听都是舒展的、稳扎稳打的 党派政治、国际关系与身份政治、人际关系形成很明显的符码对照 围困着遭遇双重身份认同危机的边缘人。

    【详细】
    14252162
  • 林下之风
    2021/6/26 20:01:24
    星梦奇缘之八 晨星

    版权所有 禁止转载 禁止引用

    Imitation 模仿

    第八篇 晨星

    <

    版权所有 禁止转载 禁止引用

    Imitation 模仿

    第八篇 晨星

    13635365
  • Brody
    2015/12/16 11:21:29
    《老炮儿》:一片赞誉中的平庸本质

    《老炮儿》这部电影找著名导演冯小刚和炙手可热的小鲜肉李易峰和吴亦凡来演,就可以看出未开拍就策划好的宣传文案。想想前面徐浩峰《师父》在高口碑中票房持续疲软的惨象,顿时觉得《老炮儿》投资方真鸡贼。平心而论,《老炮儿》这部电影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一向气急败坏的冯小刚诠释了另一幅克制生硬的面相,浓浓的老北京的密集意象的到位铺陈,人物之间比较流畅精准的台词对位……拜管虎导演

    《老炮儿》这部电影找著名导演冯小刚和炙手可热的小鲜肉李易峰和吴亦凡来演,就可以看出未开拍就策划好的宣传文案。想想前面徐浩峰《师父》在高口碑中票房持续疲软的惨象,顿时觉得《老炮儿》投资方真鸡贼。平心而论,《老炮儿》这部电影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一向气急败坏的冯小刚诠释了另一幅克制生硬的面相,浓浓的老北京的密集意象的到位铺陈,人物之间比较流畅精准的台词对位……拜管虎导演深厚的电影功底所致,整部影片处理得的确像是一部电影,尤其是当我们看到周身连拍MV的水准都不到的阿猫阿狗大干齐上地拍电影,居然随便就是几个亿几个亿的票房,这种对电影这门艺术的敬畏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中国电影门槛真是低的让人汗颜。从这一点来说,《老炮儿》无疑在给那些前赴后继的著名作家、演员、主持人、偶像上一堂关于电影语言的课:我们为什么从三年级才开始写作文,就是因为前三年先把字认完。不要仗着自己是皇帝的儿子,在纸上随便涂鸦几下,得到一群达官贵人的起哄,就真的觉得自己是块料儿了。回到《老炮儿》这部电影。我之所以说电影平庸,是因为这部电影除了人物形象一定程度上塑造较为成功,场景、台词铺垫比较够味外,就真的乏善可陈了。首先,说一下冯小刚的六爷。毫无疑问,这是本片最亮的一个点。影片通过冯小刚训斥小偷、教训不太懂礼貌的青年、用自己方式让嚣张城管讪讪离去、毒舌围观别人跳楼的好事者、给乞讨者200块钱等情节,渲染出一个惩恶扬善的侠客形象,这是通过不厌其烦的外界补白来达到目的。至于达到六爷的内心部分,则通过他和老相好话匣子、铁哥们三儿、儿子张晓波,以及不知不觉沦陷的“脑残粉”谭小飞,在这些人眼里,除了与他最亲近的儿子外,其他人都像神一样敬着端着他,这和前面刻意的行侠仗义一样,都是为塑造一个脸谱化的人物形象服务的,这种平铺直叙的渲染给人一种虚假的造作之感,不但六爷不真实,这些陪跑的人同样沦为没特色的木偶(看看最后导演卖力地在结冰的湖上通过各种俯拍、仰拍、侧拍、远景、特写全方位展现冯小刚那种侠义风范,包括湖对面等着接战的武侠小说爱好者谭小飞奇怪的泪点,就可看出在塑造上的黔驴技穷,刘桦扮演的灯罩儿恰恰因为其忍辱负重、逆来顺受让人觉得极为生动形象)。而六爷这个角色真正让我们感到可触可感之时,恰恰是在他与儿子的对垒之时想极力维持尊严时的外强中干,以及他面对生理(心脏病)和心理(修理厂面对人多势众的谭小飞一伙)危机时那种满不在乎的劲儿,在这一点上六爷表现出一位倔强者迟暮的悲壮感。这应该是冯小刚能打动金马评委的重要砝码。但是我们从影片其它人物透露的信息以及常识判断,六爷的前身应该是一个比较有逼格的小混混,比一般的无赖讲些规矩,但再怎么讲规矩也和行侠仗义的大侠差得太远了吧,由此可见导演在处理人物形象时态度是暧昧的,只是有限度地get到了人物深层内核点。其次,讲讲最重要的故事结构。《老炮儿》这部影片元素的混杂即可说明导演在处理主题时注定做不到鞭辟入里。说是父子情从紧张到缓和(我更觉得是为了照顾年轻偶像的粉丝群而刻意设计的戏,包括六爷和谭小飞室内对坐的戏份),我觉得影片远远不够;说是古惑仔重拾往日雄风,热血感又迟迟找不到激发点,这在剧本结构上是硬伤;包括最后颇诡异的主旋律走向——向中纪委举报,用谭小飞的话说就是“导演,你是猴子请来逗逼的吗”?总之,影片给人的感觉是各个点难能可贵地戳到了,但是太轻。因此,那些迫不及待地打五星的观众,可能确实在冯小刚略显悲壮地对李易峰说要不给你磕一个时动容了,要么是被冯小刚在与鸵鸟陪跑时唐吉坷德式的荒诞戳到了。要知道在当下烂片横行的年代,找到一部能戳中我们泪点的影片还没有段子手来得靠谱,观众的整体预期已经被严重拉低的时候,《老炮儿》居然有几个那么精彩的桥段做到了!就我个人而言,有这种油然而生的飘飘然是在《大圣归来》时大圣莫名其妙地满血复活的时候——六爷和大圣在精神内核上取得了诡异的无缝衔接,曾经都牛叉轰轰过,后来都没落,导演在暗中提醒我们,这是时代的错——暗影中99.9999%无幸生成谭小飞们的卢瑟儿,都能顺理成章地找到这个廉价的共鸣点。如果从一个耐得住推敲的故事层面来推敲的话,《老炮儿》的骨架其实脆弱得一触就破。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觉得徐浩峰的《师父》就来得“硬派”的多!《师父》的主题是赤裸裸的解构,道义和规矩在权力和利益面前屁都不是,所以影片多米诺骨牌般的情节推延来得通贯流畅。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这个标签式营销的时代,发行方和那些把个人最强感受点误认为真理的观众,一起合谋向那些在电影院前台徘徊的人们传递出“口碑爆棚”“当红偶像走心作”“冯小刚一个大写的影帝”等讯息就可以了(我上一次这么被忽悠进去是《夏洛特烦恼》)。像我开头讲的,不否认这部影片的影像呈现和场景设计难能可贵地尊重了电影这门手艺,但影片真实的水准真的有待细分缕析。就像我昨晚看过后,没有忙着去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账号发一些感受性的评价,是因为我知道,不管是我们口中百年难遇的烂片还是佳片,都难以凭着急躁的主观感受获得公允的对待。————————————————分割线————————————————以下内容为二刷新增:首先谢谢大家阅读影评,这篇影评是无聊没事做时草草写成的,不免有些急躁,很多具体观点有待商榷。尤其是看到身边有几位朋友看完《老炮儿》后给予了不遗余力的好评,加上有些评论对我的质疑,玻璃心的我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观了,于是昨天晚上决定二刷。再次看电影,我尽量做到客观,抛却一刷的前见(虽然很难),另外,我一般评论一部电影,侧重点在剧本的精巧、完整度以及剧情逻辑能否自圆其说。二刷后我对《老炮儿》的评论仍是:平庸。我再强调一下自己感触深的两点意见。1.《老炮儿》剧情太温吞,前后关联度疏松不紧凑。前一个小时,冯小刚简直化身民生类新闻记者,胡同里教训小偷、大街上斗城管、骂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人们、给乞讨者200块钱,单枪匹马与谭小飞一伙第一回合较量后找朋友凑钱的经历:有吃低保吃得低声下气的、有被儿女抛弃艰难度日的、有开公交经济不自主的、有在超市打工女儿考学的、有貌似在学校或机关上班的,还有的一个混得好的但不够仗义的,总之,这些情节硬生生充斥了一个小时!我承认这极易引起市民阶层的共鸣,但它们对于推动情节的作用呢?说得难听些,随便摘掉其中一两个对情节推动不太重要的重复桥段或次生片段,对故事的架构并没有任何影响,我现在想想都替编剧捏一把汗(比如开头那个小偷骑着摩托晃晃悠悠的场景,我以为那个小偷出场多重要呢,结果就是被冯小刚骂一顿;再比如冯小刚筹钱的经过,真没必要这么把苦情戏码重复上演)。如果找共鸣的话,随便一个二三线的民生频道都能满足我们。何必花那么多钱找专业演员造作出来这些场景呢。2.《老炮儿》的情节流动性主要体现在后半部分,如果仔细分析的话,会得出一个很明显的结论:雷。冯小刚筹到10万块钱,和闷三儿抵达修车场,灯罩儿已经在修理那辆被划的车了(包括后面谭小飞女朋友把张晓波带出来,真心觉得谭小飞该请个保安了,花不了几个钱儿),当我担心这可怎么收场时,灯罩儿一句按照我们北京的规矩来,谭小飞他们居然答应了(好吧,就当小飞图新鲜好玩,过过武侠瘾);当我满心期待一场大厮杀迎面而来时,霞姨接到一个电话(不开玩笑,我真以为她找了个有本事的相好),没想到是我们心心念念的晓波被送回来了,还买一送一(十万块钱拿回来了,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姑娘还附送几封信,看清了,是几封,不是一封,后面谭小飞家长打电话说了,其中一封要求送回来,这姑娘估计以为张晓波他爸送钱时顺带写了热情洋溢的致歉信,当然谭小飞家长说了这孩子由于太紧张,算是理由吧),而且更不可思议的是张晓波和他爹居然傻呵呵地以为事情算是了了(你儿子可是被偷偷送回来的呀,谭小飞他们难道会瞬间失忆?);当我为这两位粗心大意的父子俩操心时,果然谭小飞一伙找上门了,虽然觉得找来也是理所应当,但人多势众的他们把我们晓波打了一闷棍子,还是气得我牙痒痒,当傻傻的我还惦记着那十万块钱和被灯罩儿喷漆把事端扩大化的那辆法拉利,担心这对儿子不幸脑残高龄老父无处筹措医药费且深陷巨债危机的父子之时,冯小刚手里莫名其妙有了谭小飞的把柄,冯小刚做梦也想不到,被霞姨随手丢掉的一个纸团,彻底扭转了自己在这场拉锯战中的不利地位——你打了我儿子,你他妈又有把柄在我手里,我不牛叉谁牛叉;然后就是冯小刚到谭小飞处,居高临下地上一堂名正言顺的政治课,当二人终于握手言和时我居然差点感动到cry,人与人之间还是有温情的,最后冯小刚在结冰湖面上用生命来一场舞蹈show的时候,不但爱看武侠小说也爱看舞蹈的小飞感动地哭了(这个傻孩子,这一刻他想到的不是自己一家受贿巨款暴露后的灭顶之灾,他老爹莫非也爱读武侠小说,由着他胡闹,如果这点城府的话,怎么做到南方某省一把手的呢?估计在最后蹲号子时小飞一定在骂冯小刚,当你们说按照你们规矩来的时候,我答应了,当我要求按照规矩再来一次的时候,你也和我握手答应了,但你却骗了我,武侠小说都是骗人的骗人的)。PS:最开始点映前,吸引我跑十几里地去看点映场的重要原因就是豆瓣几乎清一色的好评和8.1的高分,第二天就飙升到8.3,我隐隐觉得不安,再后来像崩盘前的中国股市一样:8.7,我觉得那些年我吝啬给出四颗星的好电影受了太多委屈,现在已经降到8.5了,我决定尽些自己的绵薄之力,改为两颗星了。拍出平庸的电影侮辱的是导演和编剧的智商,而给出名不副实的高分,嘲笑的是我们大众的审美。

    【详细】
    76923884
  • 狂人的彷徨
    2023/2/14 14:25:59
    感觉很无语
    没能坚持看完,看到第11集快一半的位置,实在顶不住了 节奏太慢,(偏偏前期肢体接触又那么多);谈恋爱之后闹矛盾这段剧情全靠三姐妹和未婚夫推动;说好的一年之内把公司做大做强,结果转头就沉迷拍拖,好好的上班上着上着就变成上床…… 很无语,整部剧看下来就是很无语,两...  (展开)
    没能坚持看完,看到第11集快一半的位置,实在顶不住了 节奏太慢,(偏偏前期肢体接触又那么多);谈恋爱之后闹矛盾这段剧情全靠三姐妹和未婚夫推动;说好的一年之内把公司做大做强,结果转头就沉迷拍拖,好好的上班上着上着就变成上床…… 很无语,整部剧看下来就是很无语,两...  (展开)
    【详细】
    14985216
  • 方野
    2020/3/8 20:23:18
    只是说“不”是无法成长的

    去年台剧发力很厉害,早有爆款《我们与恶的距离》,晚有小清新的《俗女养成记》,近有穿越偶像剧《想见你》。

    前段时间追《想见你》追得头热,据说小组有个帖子讨论《想见你》和《俗女养成记》谁能拿金钟奖,当时想见你我快追完了,俗女刚开始看,这让我对俗女更加好奇起来。

    待我看完俗女,我觉得它远不如想见你,甚至匹配不上它的高口碑。

    俗女身上不难看到日剧的身

    去年台剧发力很厉害,早有爆款《我们与恶的距离》,晚有小清新的《俗女养成记》,近有穿越偶像剧《想见你》。

    前段时间追《想见你》追得头热,据说小组有个帖子讨论《想见你》和《俗女养成记》谁能拿金钟奖,当时想见你我快追完了,俗女刚开始看,这让我对俗女更加好奇起来。

    待我看完俗女,我觉得它远不如想见你,甚至匹配不上它的高口碑。

    俗女身上不难看到日剧的身影,通过人与人之间平淡的故事,讲述某些现实议题,达到疗愈人心的效果。

    这类故事通常使用「人物驱动」的叙事技巧,当外部事件导致人物情感产生剧烈的变化,这个变化迫使人物反省自身并作出改变。

    比如去年大火的日剧《风平浪静的闲暇》就是此类型的典范。活不出真实自己的大岛,没有朋友,在公司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唯一的杀手锏就是她与同事——销售奇才慎二的 恋爱,慎二是非常好的结婚对象。但一次偶然机会,在看到同事背后吐槽自己的短信后,又听到慎二跟男同事否认他俩的关系——他和她在一起只是因为那方面很和谐,大岛当场晕倒,第二天辞职搬家,扔掉几乎所有家当,背着布包去郊区租了个房子开始放暑假。在与邻居交往的过程中,她认识并重建了自我。萍水相逢的邻居、慎二常去的酒吧老板娘在她重生的过程中承担起各种作用。结尾,她耳目一新,变成了全新的自己。

    风平浪静这样的故事本质是「认识自我」的话题,而自我相关的关键元素通常包含职业认同、各种人际关系等,风平浪静做的好的关键在于人物问题及冲突鲜明,人物的改变自然而有力。而俗女想要做类似的探索。

    陈嘉玲面临的困境是:39岁,作为总裁特助,受到很多工作范围之外的事情的约束,她不喜欢现状,但长期忍受导致她不敢反抗。同学生儿育女,大学前男友找了个有才气又漂亮的女朋友,而自己还跟男朋友租房子,感情生活也趋于平淡。

    感情方面,自己酒醉后由于脆弱和缺乏安全感,向男友求婚。男友马上准备了婚戒、求婚和房子,但和男友的感情完全没有了激情,未来的婆婆控制欲又很强,所以婚姻生活和工作一样,看不到幸福的出路。

    所以她面临的问题,是成年人大多都会面临的:社会规范、职场约束、不满意的人际或感情关系,导致当下的我不快乐,我如何改变,才能变得更快乐?

    不快乐的积压,以及外部事件来临:男友来公司找谁是她差点接吻的mark、老板娘来公司把她误以为老板的小三给了她一巴掌,她做了重大的转变:辞职和分手。

    这就产生了这个剧集最严重的两个问题:

    1、情感变化引起的冲突事件,从剧集呈现的细节来看没有说服力,冲突不够

    为什么辞职?

    周末帮老板小三看房,平时给老板娘做保姆。

    这只是作为社畜,工作中无法接受的一个非常小的切面。人在职场,就一定有自己无法接受的事实,关键是这份工作有没有你能接受、可以获得满足的地方,再去看无法接受的事实可否忍受。

    为什么分手?

    更加莫名其妙。剧中表现了他们日常没有激情的细节,以及婆婆干预他们未来婚姻生活作为导火索。这些都是非常表面的问题,决定你是不是要和一个人相伴一生,一定不是这些细枝末节的不满,而是这个人到底适不适合你,当下的你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以及匹配什么样的爱情。如果你爱一个人,维持激情和婆媳关系这都只是可以解决的问题而已。

    只是结尾对前男友一句「就是不爱了」,是无法说服观众的。这就好比我写一个陈述句:「我遇上一个男人,我好喜欢她」,然后由读者自省脑补所有这句话背后的细节来体会这个男人的魅力一样枯燥且乏味。

    2、人物痛下决心又是辞职又是退婚之后,并没有后续的主角自省搞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没有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变成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她辞职退婚后,剧集讲了什么呢?

    一个人居家自由自在,大扫除到颓废,找工作碰壁,回台南老家,重遇发小蔡永森擦出火花,帮蔡永森选举,经历阿妈去世。回忆了小时候的事情,主要就是家庭如何幸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怎么爱自己。

    于是在最后面试官问她:「你有想象过十年后的自己,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她突然顿悟,觉得最好的选择是回到爸妈身边,买下那栋「鬼宅」。

    从39岁的陈嘉玲到小时候的陈嘉玲,剧集都没有呈现出她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没有试图努力去找寻。一个人想要弄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定不能只是回忆过去,而是要与当下的现实连接并试错才能搞清楚的。

    编剧没有想清楚,或者偷懒了。我们大部分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很爱我们,但不可能我们每一个人在受不了老板的无理要求、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就回到爸妈身边,虽然回到爸妈身边很快乐,但是我们仍然要面对新的问题:接下来二三十年,我要做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伴侣能让我幸福,婆婆有让人无法接受的地方我们怎么应对?剧集回避了这一系列问题,让人不免怀疑,编剧通过长篇大论的台南回忆,掩盖了创作者自己以及人物逃避面对问题的事实。

    以至于,有着疗愈式日剧身影的作品,不仅没有真正达到疗愈人心的作用,甚至熬制了一锅毒鸡汤,让观众误以为只要任性地拒绝无法忍受的事情,就可以自由了。

    结尾的台词本身很棒——

    你是从几时开始忘记了

    忘记了这辈子其实很长

    长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来

    作梦又醒过来

    你又是几时开始忘记了

    这辈子其实很短

    短得你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

    没时间再去讨厌你自己

    但,怎么喜欢自己,这个问题却留给了观众。

    【详细】
    123622378
  • 琴剑
    2022/10/19 22:19:44
    侮辱智商的剧

    背着病人就走到了大海边。还感概:这就是大海呀,要是妈妈和弟弟能看见大海就好了。??????

    哥哥腿摔了,一直不下山送医院,洪灾后却连夜一村人送下山。??????

    两个人就能隔空搭桥,神力啊

    自己没钱买船票,让人可怜两人才买一张,转头就给美女买了一张票,还有钱给美女买吃的。

    一部侮辱人智商的片子,还上央视,这是多讽刺啊

    背着病人就走到了大海边。还感概:这就是大海呀,要是妈妈和弟弟能看见大海就好了。??????

    哥哥腿摔了,一直不下山送医院,洪灾后却连夜一村人送下山。??????

    两个人就能隔空搭桥,神力啊

    自己没钱买船票,让人可怜两人才买一张,转头就给美女买了一张票,还有钱给美女买吃的。

    一部侮辱人智商的片子,还上央视,这是多讽刺啊

    【详细】
    14715190
  • evanescent
    2022/10/14 7:33:53
    喜欢前两集的plot twist

    一些第二集的评论和弹幕我真的呃。

    无论编剧有没有主观想要搞“政治正确”的意图(再说了本来这个词也是保守派污名化很多左派引导的政治讨论的整合型防御式攻击),关于对待动物的伦理本就值得探索。人类花了漫长的时间才把人这个概念从(白种)成年男性扩展到所有人,反思人类族群内的不平等。讨论动物的权利是科学进一步给人的优越性祛魅的结果,和随着社会发展对平等延展的理解。正如新来的intern所说

    一些第二集的评论和弹幕我真的呃。

    无论编剧有没有主观想要搞“政治正确”的意图(再说了本来这个词也是保守派污名化很多左派引导的政治讨论的整合型防御式攻击),关于对待动物的伦理本就值得探索。人类花了漫长的时间才把人这个概念从(白种)成年男性扩展到所有人,反思人类族群内的不平等。讨论动物的权利是科学进一步给人的优越性祛魅的结果,和随着社会发展对平等延展的理解。正如新来的intern所说,“call me hypocrite”,如今就算动物保护搞的如火如荼,整体来看人也暂时无法做出让步,但如果拿这件事讨论都要用“夹带私货的政治正确”一言以蔽之,也未免太过可悲。发生在林身上的事情更是很好的twist。良医以自闭症的医生为主角,除了为了精彩,也必然有在把社会中有诸多不便,不被看见的一群人(虽然严重戏剧化)的生活展开,让观众以后面对这些人多一些体谅。群像之一的人物变残疾,这是个多么贴合良医主题的情节...林对男主当众说谢谢是理智上知道男主救了她,做出的治疗方案也是出于想给她止损。但理智如林,她那么好强的一个人遭遇这种打击,也会情绪上有mental breakdown。而且再说了男主从程序上确实违反了规定。她不说出点极端的话我才会奇怪。而且随着她残疾,故事应该展开她的视角:她不能随便溜达因为哪里都有楼梯。“普通人”关注不到这些残疾人不拥有的幸运,容易take it for granted。国内除了医院,生活中在大街上见到残疾人多吗?残疾人不出门不逛街不买菜,是不想吗?(杨笠语气)经济发展和调整还有很多空间,但可以先带上社会公正的眼镜。

    【详细】
    14704683
  • 开往2046
    2019/5/18 12:10:49
    别让复杂使你麻木(含剧透,慎入)

    其实我是一个对狗对宠物没什么兴趣的人,平常在路上遇见狗狗也会避开远远的,因为我没有那么多爱心,我很怕麻烦。但今天这部电影却改变了我,突然间让我心底的什么东西开始变得热热的,开始不再对狗狗视而不见。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想的是人有轮回转世会怎么样,莫言写过《生死疲劳》,主人公六道轮回,每次转为不同的动物来观察这个世界,这是人的体验,异常复杂。而这回是狗狗,这只名叫贝利的狗狗轮回三次,四

    其实我是一个对狗对宠物没什么兴趣的人,平常在路上遇见狗狗也会避开远远的,因为我没有那么多爱心,我很怕麻烦。但今天这部电影却改变了我,突然间让我心底的什么东西开始变得热热的,开始不再对狗狗视而不见。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想的是人有轮回转世会怎么样,莫言写过《生死疲劳》,主人公六道轮回,每次转为不同的动物来观察这个世界,这是人的体验,异常复杂。而这回是狗狗,这只名叫贝利的狗狗轮回三次,四世狗生,它的轮回转世相比人类就简单许多了,陪着主人,守护主人,让主人幸福。

    贝利的第二世,它变成了一只小母狗,叫莫莉,它陪着CJ度过了独孤的童年和少年。CJ需要母亲的关爱陪伴时,是莫莉在她的身边;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雨夜中,莫莉安慰着害怕的CJ;当CJ不开心和难过时,莫莉和她嬉戏玩耍,让她忘却烦恼。青梅竹马的Trent和莫莉的狗兄弟也是CJ并不明朗的青少年时期的一丝阳光,这一世它的使命也许就是陪伴需要亲情的CJ吧。也有一丝讽刺,亲生母亲且不如狗狗关心自己的女儿。第三世的它,叫大狗,在便利店里它遇见了CJ,它与CJ握手,可惜CJ没有认出它。第四世,它又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狗麦克斯,它带着CJ找到了儿时的玩伴Trent,在麦克斯的帮助下CJ认清了自己的心,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电影里演员演绎都很好。小CJ渴望母亲关爱却一次次落空失望让人心疼,害怕时和狗狗躲在被窝的场景令人揪心。成年后的她因儿时的成长经历四处漂泊,不敢直视自己内心的躲闪,缺乏勇气去尝试、去迈出第一步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电影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Henry刘宪华,他饰演Trent。有一个印象很深的镜头,那就是在桥上Trent递给CJ一张参加真人秀的宣传单而被CJ当时的男朋友嘲笑、CJ拒绝他的好意时,那种从试图说服CJ的焦急到隐隐的愤怒再到失落又从而变得平静的表情,欲言又止的站在桥上看着CJ离自己而去,很好的传达了一个暗恋者的心理。还有就是他鼓励CJ时,真让我觉得能遇到这么了解自己和开导自己的人是多么不容易。大华很贴这个角色,他对感情的羞于表达,很“东方人”,有点学霸“书呆子”的感觉也演的很好,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大华,一个不外放、内敛的他。整体的演绎都挺不错的,大华出场时电影院有妹纸说觉得挺帅哈哈哈。

    101871126
  • 庭树飞花
    2014/4/21 15:25:53
    为何无人愿爱我
    最记得的场景就是阿红临行前,国华带她去酒吧。
    然后她施施然走去唱歌。
    一出声,大家从一开始的揶揄,变成了傻傻地听。
    影片一直演来,都在说阿红是个吸粉妹,为了毒品不顾廉耻什么都做得出来。但是到了她真正喜欢上身边的警察,她却又什么都愿意做,只为洗去他眼中自己的污点。
    红姑的演技,和不加修饰的容貌,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她一头自然的厚重卷发,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在酒吧拿起话筒的样子,
    最记得的场景就是阿红临行前,国华带她去酒吧。
    然后她施施然走去唱歌。
    一出声,大家从一开始的揶揄,变成了傻傻地听。
    影片一直演来,都在说阿红是个吸粉妹,为了毒品不顾廉耻什么都做得出来。但是到了她真正喜欢上身边的警察,她却又什么都愿意做,只为洗去他眼中自己的污点。
    红姑的演技,和不加修饰的容貌,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她一头自然的厚重卷发,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在酒吧拿起话筒的样子,又美丽又哀伤。
    梅艳芳的这首歌也很应景,沧桑凄凉背后是一个女人渴望被爱的心情。
    不管电影总评如何,我心里这一幕堪称完美。
    【详细】
    6642266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