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院里看了这部上映了有些日子的片子。
之前看预告片的时候,我猜到过这会是一个一对夫妻领养三个孩子,经过挫折,最后happy ever after的片子。当然,大部分的美国喜剧,也基本上都是这样。再掺杂些无厘头,我以为这会是一部爆米花电影。
但是这部影片却让我刮目相看。首先,领养,这个问题在美国的存在确实相对普遍。与中国人不同(这里没有批判美国人或者中国人的意思),美国人不那么重视血缘关系,当然,给老公扣绿帽子的情况除外。亚洲人有时候更在乎的是,这个孩子的身体里流淌的是不是我的血液。然而美国人看中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那种connection。
第一次发现美国可以领养孩子是因为我想领养一只猫咪,我在网上搜索了“adoption“,但是出来的却是小孩子的照片。当时心里突然升起一丝心疼,这些孩子的照片就这样被挂在网上,写着姓名和年龄,等待着有善良的人们把他们带回家。
后来真正看到有人领养孩子是我读本科的时候的一位教授。一位年近50的教授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朋友来给我们上课。我一开始还以为这是教授的孩子,但是我发现这孩子和她长得一点都不像,还跟她叫妈妈。教授很自然的对我们说,这个孩子是她刚领养回来的,她的亲生父母没有能力带她。但是这个孩子似乎有什么疾病,教授提了一下还说孩子一直在吃药希望能够好转。我没听懂那个疾病的专业名字。孩子在整个上课过程中一直上蹿下跳,不断喊叫。但是教授就一直很耐心的哄她,最后直接抱着孩子给我们上课。我当时惊讶于美国孤儿领养的普遍,也惊讶于我教授的无私和耐心。
扯远啦 哈哈,继续说电影。
首先这部电影的主题十分切合人们的生活,其中也说到了领养人领养孤儿的目的。电影中的夫妻也想了很久,他们到底是为什么会领养这三个孩子,电影的结尾会说,这点我就不剧透了。但是确实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论点,就是有些人领养孩子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加伟大或者是英雄情结,像是圣人一样拯救这些孩子。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尤其是在孤儿院生活了很多年的孩子,他们面对这种施舍一般的感情似乎已经厌倦,甚至是憎恨。就像是片中,Lizzy对Ellie大喊“pretend mom”。这也是为什么Lizzy不停地惹事,其实是为了通过把Ellie和Pete推开的方式证明,他们无非也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伟大才领养他们的 ,根本不是真的爱他们仨个。
我们不否认Ellie和Pete一起开始多少会有想做一件伟大的事情,让别人钦佩自己的心里,这个没有什么值得批判的。每个人都不是圣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但是不自私的是,她们很努力地和三个孩子磨合,认真的想给予三个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我相信很多领养孩子的父母也有类似的过程,慢慢和孩子建立感情,慢慢变成真正的额一家人。无论最初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都是令人钦佩的。
最让我感动的一个片段是Ellie给Lizzy梳头发。那段没有一句台词,却足以让人泪流满面。我虽然没有Lizzy的经历,但是我理解那种好不容易拥有久违的温暖的感觉,就像是你牺牲了所有勇气,付出了所有能量,终于获得了最简单 最自然的呵护的感觉。这一段电影,演员演技爆棚,我给满分。
唯一我觉得不够现实的地方是Lizzy的转变过于快速。Lizzy妈妈在结尾的背叛,按照正常人类心理学的推测,应该会让Lizzy更加怀疑这个世界,甚至变得不相信所有人。毕竟如果她的亲生母亲都会骗她的话,那么其他人就更不例外了。但是Lizzy却突然转变爱上了和Ellie和Pete的家。我相信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可以让一个遍体鳞伤的孩子充满爱,但是这需要时间,不是一朝一夕一瞬间就能改变的事情。在这一个情节上,Lizzy的转变着实有些突然。
我还年轻,不曾为人妻,不曾为人母。也许多年后,我有了老公和孩子,再回来看这部电影会有新的感受吧。但是现在,单身的我觉得这是一部充满温情,刻画情感的电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