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33-20230929
单霁翔带队探寻中国古建文明
本期节目由探源导师单霁翔带队,带领探源团尚敬导演、王昱珩、李杰、郑璐,共同踏上“溯源”中华千年古建文化的精彩旅程。中国古建筑中“天人合一”“中正有序”的美学思想,早已融入中华文化发展的脉络中,时至今日,依然有着深远影响。
本期节目伊始,探源箱中的微缩模型把目标指向了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其中的祈年殿,更是享誉中外的北京标志性古建筑之一。据宋代《木经》介绍,传统木构建筑分为屋顶、屋身、台基三大部分,祈年殿6米高的台基,形制上足以媲美故宫太和殿。360米长的丹陛桥连接起祈谷坛与圜丘坛,圜丘坛用于冬至祭天,是一座没有顶的台基坛,平面的基座是大地的一部分,象征着天地人浑然一体。除了美好寓意外,祈年殿台基有哪些实用作用?探源团在专家指导下体验斗拱拼装,哪组能略胜一筹?
关于建筑方法,宋代有一本专著《营造法式》,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天书”。沿着梁思成研究的足迹,探源团一行来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天津独乐寺。刚一进入独乐寺山门,两尊栩栩如生的金刚力士就吸引了众人注意。《水浒传》中,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一节就有关于金刚力士的记载,独乐寺山门的金刚力士与书中记载有哪些联系,其独特的造型又有哪些用意?在独乐寺观音阁中,十六米高的十一面观音像,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观音阁斗拱硕大、出檐深远,建筑风格极具大唐气象,它的建筑比例里蕴含着哪些奥秘?
独乐寺山门屋顶上的鸱吻,是中国古建筑中还在原位置的最古老鸱尾。鸱吻,又名螭吻、鸱尾,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的第九子,鸱吻喜爱吞火,古人在屋脊上安装鸱吻,既可以保护建筑的稳定,也有防火的寓意。京西琉璃渠文创园是著名的琉璃之乡,作为元明清三代的官窑,这里生产了北京近现代著名建筑所用的大部分琉璃。故宫太和殿顶的正吻,就是在这里进行了一比一的复原制作。琉璃渠在2013年一度停止生产,后在各方努力下,窑火再度重燃,琉璃渠如何解决环保问题迎来新生?琉璃的烧制有三大部分二十多项工序,探源团分组体验琉璃制作,谁能获得现场专家认可?
本期节目中,探源团的最后一站来到首都博物馆,古代官员在等待上朝时请人绘制的“金门待漏图”,与当下的景点打卡照有异曲同工之妙。系列图画中绘制着当时的中轴风貌,也见证了天坛形制的变迁。清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徐扬绘制的《京师生春诗意图》中,画面南起前门大街南口,北至景山,将皇城巍峨与市井烟火融为一体,是明清两代北京中轴线图画的集大成者。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上,排列着北京最为雄伟壮丽建筑群,在数以千万计的四合院簇拥下,共同形成了北京壮美有序的人居环境。王昱珩现场画图展示古代屋顶形制,会有什么惊喜?北京四合院的源起中又有哪些道家文化?尚敬导演现场解读《武林外传》的院落布局,其中又蕴含着哪些巧思?今晚的节目将为您一一解答。
区别于西方追求建筑本体的高大,中国古建筑的建筑高峰不在高处而在根基。在传统木结构建筑中,“斗拱”构件具有鲜明的标准化和模式化,然而中国古人运用智慧与创意,将模式化的部件创造出不同的应用方式。中国古建筑不以单独的建筑来看,而以整体的建筑群组取胜,深刻体现着“天人合一”“中正有序”“张弛有度”的中式美学。
天坛台基的材料中蕴藏着什么奥秘?中国古建筑里的七种屋顶又有哪些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