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集选择

添加剧情
1-32 33-20230908

    探索城市奥秘展望未来家园

    在北京的西二旗,地铁13号线上的乘客早已练就了双脚悬空也绝不会倾倒的神仙技能,而对于上海的“打工人”而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每天从陆家嘴到莘庄的通勤。 去年7月发布的《全国主要城市通勤时耗监测报告》显示,全国有超过1000万的打工人单程通勤在1小时以上。一些打工人工作在城内,休息在城郊甚至是周边城市,部分地区也因此喜提“睡城”称号。长时间通勤使部分上班族患上睡眠不足、抑郁等“都市病,城市飞速发展的进程中,通勤、空间规划等问题日益凸显。而在上海周边的“中国第一县”昆山,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十大功能可以在15分钟内得到配置,昆山也连续18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昆山成功的背后体现着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我国未来城市发展又将走向何方? 本期《未来中国》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吴志强,他将与我们一起探索城市作为生命体存在的意义。同时,五位科学青年也会畅聊建筑与城市建设相关的热门议题。道路真的是修得越宽越好吗?在老龄化严重日益严重的现在,养老问题在城市规划中该如何解决?本期《未来中国》带你探索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 “从一个大学的老师走到工地,对我的改变是非常大的”,担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园区总规划师的吴志强回忆起世博会十分感慨。“2008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占了50%,2010年的年底结束的时候,中国人50%变成了城市人。”吴志强指出,上海杀出重围的秘诀就在于抓住了人类的关键节点:如何把城市未来与人类生活结合起来。 为了更好在世博会场馆中践行城市与人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吴志强要求所有的设计师在做通道设计的时候,都要亲自去感受一遍。他认为,只有真正体会过的设计师才能设计出“贴着人心走”的建筑设施。 吴志强回忆,整个世博会园区的设计和建造充分演绎了未来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园区选址定在城市内部意味着世博会结束之后,场馆还能够回到都市,服务都市,复兴都市。这种“和谐城市”的理念在当时150多年的世博史上实属首次。这也让上海历经四轮拼杀赢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 吴志强院士亦是一位非常有人文精神的科学家。作为建筑师与规划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让他在汶川大地震后,带领团队进行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在吴志强眼里,城市是一个生命体,是人类文明的血肉与延续。城市中的每一个人,不论年龄性别,不论社会地位,都可以得到差异化的城市服务。如养老问题,吴志强团队在研究中引入人工智能,通过人工智能和城市规划相结合的方式,将整个机器人的感知运用到房屋中,辅助老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年轻人的住房压力问题,他呼吁“小房型代替大房型”、“15分钟社区生活圈”等等,为年轻人减负。 吴志强坦言,“学者做到最后除了物以外,还是要回归到人。”节目讨论正酣,吴志强也现场表演了一段大提琴演奏,平时严谨治学的吴志强,又拥有怎样的浪漫情怀和文艺人生? 长时间通勤可能会导致肥胖?离家近“真香”?打工一个月,迟到扣钱有多痛?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硕士,也是ONER组合队长岳岳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当下都市打工人通勤现状。当前,我国有超过 1400 万人单程通勤超过 60 分钟,而北京更是全国长时间通勤人口最多的城市。那么,长时间通勤是否“有害”健康呢?它会给城市和人类生活带来哪些连锁反应?被称为“睡城”的燕郊是什么样的?
    上一集剧情(第20230811集)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