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33-20230902
彰显米食背后中华文明开拓发展的史诗
《中国米食大会》从“一粒米”窥见中国米食的诞生及发展,探寻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文化,品尝多种米食味道,了解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并以全新的真人秀慢综艺形式呈现,艺术欣赏性和文化思想性俱佳,令人耳目一新,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享受。首期节目来到稻作文化的发源地——上山遗址。当年考古学家在遗址中挖掘出夹碳陶片,并在陶片表面和胎土中,发现了许多稻壳和稻壳的印痕。上山遗址考古还出土了石磨盘和石磨棒组合、通体磨光的石锛和石斧,以及大口盆。这些看上去十分简陋的工具,却是稻谷的加工、煮食的重要工具,系统地证明了上山遗址当时的生活已经是原始稻作农业。上山遗址代表了一种原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这种地域文化于2006年11月被命名为“上山文化”。一组嘉宾在上山博物馆体验了远古先人是如何给稻谷去壳,如何将石头加热在陶器中烹制米饭。其他两组嘉宾则行走村镇,体验当地风情,品尝各种用米制作的美食。从一粒古稻到传统美味慈城年糕、湖州粽子、梁弄大糕,再到甜苦相依的创新米食咖啡汤圆,米的香味不断延续,米的形态不断变换。每一粒稻米在浙江人手中,都被赋予了爱意和智慧,而藏在米食千变万化的背后,是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是中华文明开拓、发展的史诗。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稻田万顷如棋局,”“菰米新炊滑上匙”。在浙江站,“米食寻味团”打卡了宁波南塘老街、慈城古镇、浦江上山遗址、奉化桐照码头、余姚梁弄镇、湖州南浔古镇等地点,探寻品味冻米糖、梁弄大糕、米豆腐、慈城年糕、湖州粽子等米食制作全过程。另外,节目组还邀请当地民众分享以上美食的习俗故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有多富庶?节目中仅仅南浔一小镇,就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之说。清光绪年间,南浔富豪糜集,财产达千万两白银以上者称之曰“象”。五百万两以上不过千万者,称之曰“牛”,其在一百万两白银以上不达五百万者则譬之曰“狗”。徜徉在江南富庶的南浔古镇,热情的当地人请节目嘉宾品尝风味独特的“南浔迎宾三道茶”。第一道为风枵汤,第二道为薰豆茶,第三道是明前龙井茶。打年糕,做米豆腐,包糯米甜粽子和肉粽子,每个风俗都十分接地气,民俗淳厚,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