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集选择

添加剧情
1-32 33-20210718

    走进青岛 人民英雄纪念碑有“青岛心”

    本期节目,演员于毅、女高音歌唱家伯鹤和山东广电主持人王晓龙、张美琪一起组成“寻声团”,以“踏浪”为主题,走进多彩青岛,探寻声音背后的故事,并将《青岛》和《我们是明天的太阳》相融合。 《我们是明天的太阳》由胡宏伟作词、雷雨声作曲,曾作为团歌征集活动中产生的“共青团中央向全国团员青年推荐10首共青团歌曲”第一名刊登在《中国青年报》,后经修改成为正式版本《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1988年被确定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代团歌,2003年7月被确定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青岛》是青岛城市宣传曲,2018年8月14日发行,由于毅演唱。青岛是知名的足球城、影视城、时尚城、帆船之都,青岛还是一座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1923年8月,青岛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青岛组建立,集中精力开展工人运动并迅速掀起青岛工运高潮。抗战爆发后,组织抗日武装力量、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党组织领导下的青岛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保护城市和情报、兵运工作。 通过“红色”寻声线索的指引,于毅、张美琪在五四广场乘坐通往青岛党史纪念馆的“百年华诞”红色巴士,在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讲解员向寻声团介绍了杨明斋和李慰农的事迹。杨明斋被称为“中共建党牵线人”,为党的创立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还是共青团的创始人之一。他早年在沙俄帝国统治下的海参崴做华工,成为一名布尔什维克并参加了捍卫无产阶级红色政权的斗争。十月革命胜利后,受共产国际的委派,来到中国会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商谈筹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杨明斋还在济南同王尽美、邓恩铭等人就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进行了商谈、指导。杨明斋后来转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二大正式代表、共青团一大代表。过去,杨明斋的相貌一直以画像的形式呈现,直到2016年山东广播电视台在制作节目时,专门寻访杨明斋的足迹,终于在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一份绝密档案中找到了杨明斋在苏联莫斯科牺牲之前的留影,从而揭开了杨明斋的相貌之谜。中共一大纪念馆在搜集红色资源和革命文物的过程中,了解到照片的来历后,与山东广播电视台联系,首次陈列了杨明斋的清晰照片。近日,山东广播电视台收到来自中共一大纪念馆的感谢信,信中提到:现在,这张照片已经展示在新馆基本陈列展墙上。和以往使用的画像不同,这张照片展示了杨明斋的真正相貌,非常珍贵。 五四运动爆发时,李慰农是芜湖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来青岛领导党的工作、开展革命斗争。他组织工人举行联合大罢工,闻名全国的青岛工人第一次联合大罢工取得重大胜利。李慰农还组织了“胶济铁路总工会沪青后援会”,发动工人积极分子在青岛、济南等地揭露和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罪行,发动募捐慰问罢工的阶级弟兄,而后被反动军警逮捕、秘密杀害,年仅30岁,李慰农是在青岛为革命献身的第一位共产党人。五四运动期间,以青年学生们为主的游行队伍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青岛崇德中学师生在校长王守清带领下,高举自制的横幅、旗帜上街游行,向沿途围观的中国同胞宣传反对二十一条,号召抵制日货。五四广场的标志建筑“五月的风”雕塑,就是以青岛作为“五四运动”导火索为主题。 根据专家对“绿色”线索“波螺油子”的提示,于毅和张美琪来到胶东路。于毅解释道,青岛人习惯把胶东路叫“波螺油子”,因为在青岛方言里“肉”和“油”是谐音的,这条路因弯道多、坡陡、螺旋而上,形状像海螺的肉而得名。而由于崎岖的道路、陡峭的石阶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青岛市委曾安排吴荣森在此建立电台通讯站,以便及时传递情报。在黄台路45号中共地下党联络站旧址,辽宁路街道党群中心于丽霞讲述了吴荣森创办电台、智取国民党海陆空三军密码、以及冒死发送蒋介石手谕电报的故事。 根据“蓝色”线索,王晓龙、伯鹤来到奥帆中心。青岛是中国帆船运动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帆船之都”,同时它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由于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帆船运动在青岛有着良好的基础,帆船运动已经有百年历史。寻声团在帆船上进行体验时偶遇了军舰船模创新科研少年团,了解了海军、军舰对青岛的重要意义。1949年,在中共地下党员的组织协助下,国民党海军军舰黄安号上的进步官兵在青岛举行起义,黄安舰由此成为人民海军第一批战舰,它曾在解放沿海岛屿的战役中屡立奇功,人民的海军由此诞生。90岁的张大同曾是黄安舰上年龄最小、服役时间最长的海员,也是起义的亲历者,他向寻声团介绍了自己从军的故事以及后来起义的具体细节。 根据专家对“金色”线索“碑心石”的提示,王晓龙、伯鹤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开采旧址,探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青岛心”。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心,纪念碑由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其中采自青岛浮山的纪念碑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大石料。作为共和国第一碑,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1953年4月在青岛浮山“大金顶”动工开采,300多吨的巨石,人工开凿40多个炮眼,用100把钢楔子、8个承重200吨的千斤顶才将巨石剥离。而后,从山上到青岛火车站,在连绵起伏的丘陵路上铺设枕木、圆木,再靠3台大马力拖拉机牵引前行,短短30公里运石路,整整走了34天,堪称运输史上的经典。通往铁路的沿途中,因为道路狭窄不得不拆除村民的房屋,村民都是二话不说拆房让路,石料运完之后国家立刻帮助村民重建新房。最终,碑心石于1954年10月运抵北京。王晓龙、伯鹤还在龙信社区见到了当年人民英雄纪念碑参与的建造者刘宗具,刘爷爷如今已96岁高龄,谈起参与纪念碑建造的经历仍然非常激动。1953年,20多岁的刘宗具和几位工友从青岛坐着专列与纪念碑碑心石一同到达北京,通过考核从众多石匠中脱颖而出参与纪念碑西北角的雕凿。
    上一集剧情(第20210711集)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