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
水花

    水花

  • 别名:水华
  • 外文名:
  • 身高:0cm
  • 星座:射手座
  • 人气:0°
  • 介绍:电影导演,原名张毓番,湖北钟祥人,生于南京。1933年考取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积极从事左翼戏剧运动。1936年留学日本。抗日战争爆发后,来到武汉,参加抗敌演剧二队,奔赴前线演出。1939年去重庆,在育才学校任戏剧教员。1940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担任导演和音乐戏剧系教员。
    他和王滨合导了话剧《带枪的人》、《神手》、《海滨渔民》。1948年任东北鲁艺文工团团长。建国后任文化部电影局导演。1949年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和王滨一起将优秀歌剧《白毛女》搬上银幕。影片上映后,在全国引起极大的反响,多年历演不衰。该片荣获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获中国文化部1949年至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1954年参加编剧并独立执导《土地》,表现农民运动波澜壮阔的气势及斗争的复杂性和深刻性。随后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专职导演。
    1957年导演了由夏衍根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的《林家铺子》,充分显示了他电影导演艺术的成熟与功力,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该片于1995年获“中国电影九十年优秀影片”的荣誉。1960年至1965年,水华再次与夏衍合作,改编并导演了《革命家庭》和《烈火中永生》,这两部影片体现了水华饱满的革命激情与严谨细腻的艺术风格。前者荣获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奖。
    1978年为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导演了《伤逝》。1983年与青年导演合拍《蓝色的花》。水华的电影严谨细腻、深沉含蓄,洋溢着强烈的革命激情和浓郁的民族特色。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暨中国电影90周年“中国电影世纪奖“评奖中,被评为中国电影最佳导演之一。
    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理事。1995年12月16日病逝。对水华的研究资料有北京电影制片厂艺术研究室和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电影艺术编辑室合编的《论水华》。



详细资料

  • 电影导演,原名张毓番,湖北钟祥人,生于南京。1933年考取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积极从事左翼戏剧运动。1936年留学日本。抗日战争爆发后,来到武汉,参加抗敌演剧二队,奔赴前线演出。1939年去重庆,在育才学校任戏剧教员。1940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担任导演和音乐戏剧系教员。
    他和王滨合导了话剧《带枪的人》、《神手》、《海滨渔民》。1948年任东北鲁艺文工团团长。建国后任文化部电影局导演。1949年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和王滨一起将优秀歌剧《白毛女》搬上银幕。影片上映后,在全国引起极大的反响,多年历演不衰。该片荣获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获中国文化部1949年至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1954年参加编剧并独立执导《土地》,表现农民运动波澜壮阔的气势及斗争的复杂性和深刻性。随后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专职导演。
    1957年导演了由夏衍根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的《林家铺子》,充分显示了他电影导演艺术的成熟与功力,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该片于1995年获“中国电影九十年优秀影片”的荣誉。1960年至1965年,水华再次与夏衍合作,改编并导演了《革命家庭》和《烈火中永生》,这两部影片体现了水华饱满的革命激情与严谨细腻的艺术风格。前者荣获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奖。
    1978年为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导演了《伤逝》。1983年与青年导演合拍《蓝色的花》。水华的电影严谨细腻、深沉含蓄,洋溢着强烈的革命激情和浓郁的民族特色。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暨中国电影90周年“中国电影世纪奖“评奖中,被评为中国电影最佳导演之一。
    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理事。1995年12月16日病逝。对水华的研究资料有北京电影制片厂艺术研究室和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电影艺术编辑室合编的《论水华》。



解释1

亦作“水华”。荷花的别名。

出处1

晋崔豹《古今注·草木》:“芙蓉,一名荷华,生池泽中,实曰莲。花之最秀异者,一名水芝,一名水花。”

宋朱熹《置酒白莲沼上》诗:“共怜的皪水花净,并倚离披风盖凉。”

《广群芳谱·花谱八·荷花一》:“荷为芙蕖花,一名水芙蓉,一名水芝,一名水芸,一名泽芝,一名水旦,一名水华。”

解释2

萍的别名。

出处2

《通志·草木一》:“藻生乎水中,萍生乎水上,萍之名类,亦多易相紊也。按:萍亦曰水花。”

解释3

泛指水中之花。

出处3

南朝梁何逊《寄江州褚谘议》诗:“林叶下仍飞,水花披未落。”

唐杨衡《题玄和师仙药室》诗:“石几香未尽,水花风欲零。”

解释4

指水上冰花。

出处4

宋·沈括《梦溪补笔谈·杂志》:“今人于春、秋分夜半时,汲井水满大瓮中,封闭七日,发视则有水花生於瓮面,如轻冰。可采以为药。”

解释5

浪花;受激而四溅的水。

出处5

唐李白《送崔氏昆季之金陵》诗:“峡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长。”

宋梅尧臣《送公仪龙图知杭州》诗:“江观白马潮,水花长鲸奔。”

巴金《家》十九:“﹝觉新﹞一个不小心把船弄往右边一侧,甚至溅了水花上船。”

解释6

指水里冒出来的泡沫。

出处6

孙犁《白洋淀纪事·吴召儿》:“东北角上一洼小小的泉水,冒着水花,没有声响。”

解释7

浮石的别名。

出处7

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浮石》。

解释8

即水痘。参见“水痘”。

基本情况

词语:水花 

拼音:shuǐhuā

注音:ㄕㄨㄟˇㄏㄨㄚ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