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
约翰·格里尔逊

    约翰·格里尔逊

  • 英国
  • 别名:
  • 外文名:
  • 身高:0cm
  • 星座:金牛座
  • 人气:0°
  • 介绍:英国纪录电影运动英国的一次以约翰·格里尔逊为首的有组织的纪录片摄制运动。始于三十年代。格里尔逊于1928年进入英国政府新设置的帝国市场委员会,负责领导该委员会的电影部,其任务是用电影手段来宣传政府的食品供应政策。参加电影部的有阿瑟·艾尔顿、巴锡尔·瑞特和斯图亚特·菜格。1955年英国市场委员会解散,英国邮政总局接管了该电影部,改称邮政总局电影部,继续为协调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拍摄纪录片。新加入的成员有保罗·罗沙、埃德加-安斯戴、阿尔培托·卡瓦尔康蒂、约翰·泰勒和晗里·华特等。格里尔逊于1937年辞职,两年后,邮政总局电影部由英国情报部接管,改称皇冠电影部,于1951年解散.格里尔逊在职期间,他领导下的纪录片制作者形成著名的"格里尔逊学派",电影史上的英国纪录电影运动即指这一学派在三四十年代的创作活动。
    英国纪录电影运动在创作思想上受苏联电影的影响较深,尤其是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广泛吸收了瓦尔特·鲁特曼的"交响乐式"蒙太奇手法、法国先锋派的各种倾向以及荷兰的尤里斯-伊文思和美国的弗拉哈迪的经验。因此,他们一方面十分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主张纪录片应当是富有创造性的对真实生活场面的处理,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手段;另方面又非常注意在再现真实生活场面时进行艺术加工。英国纪录片学派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如瑞特的《锡兰之歌》(1934)、安斯戴和艾尔顿的《住房问题》(1935)、瑞特和华特的《夜邮》(I936)、卡瓦尔康蒂的《煤矿工人》(1936)和泰勒的《烟雾威胁》(1937)等,都在画面构图、镜头剪辑、音画配台等方面极其讲究,以致有时"对于构图、蒙太奇和摄影的兴趣超过了对主题的兴趣"(萨杜尔语).然而,这种技术加工有藏明确的限度,决不允许在形象内容上有所添加或窜改。
    格里尔逊去职后不久即离开英国.英国纪录片学派的创作活动并来因此而受到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纪录片学派全力为战争宣传服务,在创作上出现了两个主要倾向:一是以保罗t罗沙为代表的"纪事体裁",即通过解说词把现成的纪录片素材连缀起来,并赋以强烈的节奏,来体现某个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例如他的《富饶的世界》(i943)和《世界的财富》(1947)等。另一种顶向以汉弗菜·詹宁斯为代表,强调影片的人情味和幽默感,并以一种几乎和使用职业演员相同的方式,来使用真实生活中的人(例如街上的行人)。作品有《闲暇的时光》(1939)、《伦敦火火记》(1943)和《给梯摩西的日记》(1945)等。
    1951年皇冠电影部的解散宣告了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告终。



详细资料

  • 英国纪录电影运动英国的一次以约翰·格里尔逊为首的有组织的纪录片摄制运动。始于三十年代。格里尔逊于1928年进入英国政府新设置的帝国市场委员会,负责领导该委员会的电影部,其任务是用电影手段来宣传政府的食品供应政策。参加电影部的有阿瑟·艾尔顿、巴锡尔·瑞特和斯图亚特·菜格。1955年英国市场委员会解散,英国邮政总局接管了该电影部,改称邮政总局电影部,继续为协调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拍摄纪录片。新加入的成员有保罗·罗沙、埃德加-安斯戴、阿尔培托·卡瓦尔康蒂、约翰·泰勒和晗里·华特等。格里尔逊于1937年辞职,两年后,邮政总局电影部由英国情报部接管,改称皇冠电影部,于1951年解散.格里尔逊在职期间,他领导下的纪录片制作者形成著名的"格里尔逊学派",电影史上的英国纪录电影运动即指这一学派在三四十年代的创作活动。
    英国纪录电影运动在创作思想上受苏联电影的影响较深,尤其是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广泛吸收了瓦尔特·鲁特曼的"交响乐式"蒙太奇手法、法国先锋派的各种倾向以及荷兰的尤里斯-伊文思和美国的弗拉哈迪的经验。因此,他们一方面十分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主张纪录片应当是富有创造性的对真实生活场面的处理,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手段;另方面又非常注意在再现真实生活场面时进行艺术加工。英国纪录片学派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如瑞特的《锡兰之歌》(1934)、安斯戴和艾尔顿的《住房问题》(1935)、瑞特和华特的《夜邮》(I936)、卡瓦尔康蒂的《煤矿工人》(1936)和泰勒的《烟雾威胁》(1937)等,都在画面构图、镜头剪辑、音画配台等方面极其讲究,以致有时"对于构图、蒙太奇和摄影的兴趣超过了对主题的兴趣"(萨杜尔语).然而,这种技术加工有藏明确的限度,决不允许在形象内容上有所添加或窜改。
    格里尔逊去职后不久即离开英国.英国纪录片学派的创作活动并来因此而受到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纪录片学派全力为战争宣传服务,在创作上出现了两个主要倾向:一是以保罗t罗沙为代表的"纪事体裁",即通过解说词把现成的纪录片素材连缀起来,并赋以强烈的节奏,来体现某个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例如他的《富饶的世界》(i943)和《世界的财富》(1947)等。另一种顶向以汉弗菜·詹宁斯为代表,强调影片的人情味和幽默感,并以一种几乎和使用职业演员相同的方式,来使用真实生活中的人(例如街上的行人)。作品有《闲暇的时光》(1939)、《伦敦火火记》(1943)和《给梯摩西的日记》(1945)等。
    1951年皇冠电影部的解散宣告了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告终。



早年经历

1898年4月26日,出生于苏格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皇家海军从事扫雷艇工作。

1924年,从格拉斯哥大学道德哲学专业毕业后,获得洛克菲勒研究奖学金,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后来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学习。在此期间他经常给美国周刊投稿,写一些关于教育问题和公共信息方面的文章。

演艺经历

1928年,进入英国政府新设置的帝国市场委员会,负责领导该委员会的电影部,其任务是用电影手段来宣传政府的食品供应政策。1929年,开始从事电影工作,拍摄了以捕鱼为题材的纪录片《漂网渔船》 。

1930年,格里尔逊说服英国政府资助机构在EMB内部设立一个电影部门,并指派他担任该部门的导演 。1930年至1933年间,他成为EMB的组织者和招募者,招募了一批精力充沛的年轻电影人加入电影部门。这些入伍者包括电影制片人巴兹尔·赖特、埃德加·安斯泰、斯图尔特·莱格、保罗·罗莎、亚瑟·埃尔顿、汉弗莱·詹宁斯、哈里·瓦特和阿尔贝托·卡瓦尔坎蒂等人 。

1932年,担任纪录片《欧尔·赫勒和戴尔》制片人,该片由巴锡尔·瑞特执导。1932年,他担任制片人,与罗伯特·弗拉哈迪合作拍摄纪录片《工业化英国》。1933年,担任纪录片《来自牙买加的货物》制片人,该片由巴锡尔·瑞特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电缆船》制片人,该片由亚历山大·肖和斯图尔特·莱格联合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拨号盘来了》制片人,该片由斯图尔特·莱格执导;同年,还担任纪录片《南航班轮》制片人,该片由巴锡尔·瑞特执导 。

1934年,与埃德加·安斯梯联合拍摄《格兰顿号拖网渔船》;同年,担任纪录片《加耐兹的私人生活》摄影师,该片由朱利安·赫胥黎担任导演;4月,担任制片的纪录片《亚兰岛人》上映,该片由罗伯特·弗拉哈迪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新操作员》制片人;同年,还担任纪录片《佩特和波特:郊区的童话故事》制片人,该片由卡瓦尔康蒂·阿尔贝托执导;同年,在由汉弗莱·詹宁斯执导的纪录片《加急邮件》中担任制片人;同年,在由唐纳德·泰勒执导的纪录片《春天来到英格兰》中担任制片人;同年,担任纪录片《六点半收集》制片人,该片由哈利·瓦特和埃德加·安斯泰联合执导 。

1935年,英国市场委员会解散,英国邮政总局接管了该电影部,改称邮政总局电影部,继续为协调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拍摄纪录片;同年,担任纪录片《采煤场》制片人,该片由阿尔贝托·卡瓦尔康蒂执导;同年,担任动画片《彩色盒子》制片人,该片由雷恩·莱自编自导;8月12日,担任制片人的纪录片《英国广播公司:英国之声》在英国播出,该片由斯图尔特·莱格执导;同年,担任实验短片《彩色盒子》监制,该片由莱恩·莱伊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住房问题》制片人,该片由埃德加·安斯泰和亚瑟·埃尔顿联合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介绍拨号盘》制片人,该片由斯图尔特·莱格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采煤现场》制片人,该片由阿尔贝托·卡瓦尔康蒂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B.B.C.Droitwich》制片人,该片由哈利·瓦特执导 。

1936年,担任纪录片《夜邮》制片人,该片由哈利·瓦特、巴斯·怀特联合执导;同年,担任剧情短片《拯救比尔·布莱维特》制片人,该片由巴锡尔·瑞特执导 。

1937年,格里尔逊从邮政总局电影部辞职,格里尔逊在职期间,他领导下的纪录片制作者形成著名的“格里尔逊学派”;同年,担任纪录片《通往捷克小屋的线路》制片人,该片由阿尔贝托·卡瓦尔康蒂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学校中的儿童》制片人,该片由巴锡尔·瑞特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制片人,该片由阿尔贝托·卡瓦尔康蒂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日常事务》制片人,该片由理查德·马辛汉、卡尔·乌尔班执导 ;同年,担任动画短片《交易纹身》监制,该片由雷恩·莱执导 。

1938年,担任纪录片《苏格兰的面貌》制片人,该片由巴锡尔·瑞特执导。同年,格里尔逊受加拿大政府邀请,研究该国的电影制作,他建议政府成立一个全国电影制作协调机构。1939年,在他的建议下,加拿大成立了国家电影委员会,后来成为加拿大国家电影委员会,格里尔逊是董事会的第一位委员 ;同年,担任纪录片《伦敦人》制片人,该片由约翰·泰勒执导。

1939—1945年,在加拿大,作为”电影专员”,领导国家电影局的工作,摄制了诺曼、麦克拉伦、约里斯·伊文思、斯坦莱·杰克逊、悉德尼·纽曼、詹姆士·贝瓦利基、葛拉汉姆·麦金斯、洛拉·波尔东等人导演的影片。1947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1947—1950年,领导英国新闻局的电影处工作 。

1951年,作为制片人,为”三人小组”的成员;同年,担任犯罪片《延迟审判》制片人,该片由约翰·巴克斯特执导;同年,担任犯罪片《帕森白兰地》制片人,该片由约翰·埃尔德里奇执导;同年,担任剧情片《勇士不哭》制片人,该片由菲利普·利卡科执导;同年,担任剧情片《罗宾汉小姐》制片人,该片由约翰·吉勒明执导;同年,担任剧情片《先生们,请准时!》制片人,该片由刘易斯·吉尔伯特执导;同年,担任剧情片《你只年轻两次》制片人,该片由特里·毕肖伯执导 。

1953年,担任纪录片《非洲男子》制片人,该片由西里尔·弗兰克尔执导;同年,担任剧情片《背景》制片人,该片由丹尼尔·伯特执导;4月,担任制片的喜剧片《加冰威士忌》在英国上映,该片由约翰·埃尔德里奇执导;同年,担任剧情片《甲骨文》制片人,该片由C·M·彭宁顿-理查兹执导 。

1954年,作为制片人,到黑非洲为”南豪尔制片厂”制作影片;同年,担任剧情片《儿童游戏》制片人,该片由玛格丽特·汤姆森执导;同年,担任剧情片《马背上的恶魔》制片人,该片由西里尔·弗兰克尔执导。1960年,担任纪录片《海那边的大东方号》编剧,该片由希拉里·哈里斯执导。1961年,担任剧情片《苏格兰的心脏》制片人,该片由劳伦斯·汉森执导;同年,担任纪录片《创作过程》制片人,该片由唐纳德·麦克威廉姆斯执导 。

个人生活

他的父亲是一所乡村学校的校长,母亲是早期的女权主义者和热心的工党活动家 。

他的老师是“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Flaherty) 。

人物评价

1、拍摄了标志作为独立影片式样的纪录片诞生的影片——《漂网渔船》1929年。

2、确立了“纪实”作为纪录片的美学思想真实生动、具有技巧、相对与束缚在电影棚具有革命意义。

3、建立了纪录片的基本运作模式(非娱乐、教育与宣传)。

4、在政府的扶持下建立了一所记录电影学校。开创了“英国纪录片学派”主张:艺术是一把锤子而不是一面镜子。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