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1
让-保罗·萨特

    让-保罗·萨特

  • 法国
  • 别名:尚-保罗·萨特
  • 外文名:
  • 身高:0cm
  • 星座:双子座
  • 人气:0°
  • 介绍:

详细资料


个人作品

作品类别

作品名称

原文名

首版时间

小说

《恶心》

LaNausée

1938

《墙》

LeMur

1939

《自由之路》

LesCheminsdelaliberté

1945

《反犹分子》

Anti-SemiteandJew

戏剧

《恭顺的妓女》

LaPutainrespectueuse

1946

《苍蝇》

LesMouches

1943

《死无葬身之地》

Mortssanssépulture 

1946

《肮脏的手》

LesMainssales

1948

《禁闭》

Huisclos

1945

《魔鬼与上帝》

LeDiableetleBonDieu

1951

论文

《存在与虚无》

BeingandNothingness:

aphenomenologicalessayonontology

1943

《存在主义与人类情感》

Existentialismandhumanemotions

1957

《辩证理性批判》

Critiquedelaraisondialectique

1960年第一册

1985年第二册

《共产主义与和平》

TheCommunistsandpeaceWith:AreplytoClaudeLefort.

1968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Existentialismisahumanism

2007

写作特点

让-保罗·萨特

萨特的剧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剧本《群蝇》(1943)以奥瑞斯忒斯铲除篡位的暴君并为父报仇的古希腊传说为题材,阐明人要用意志和行动去争取自由,完成生存的使命。《密室》(1944)是阐述存在主义哲理的剧本,剧中塑造了3个死后不改生前本性、在阴间互相追逐的亡魂,说明客观世界(包括他人的存在和自己的旧习)直接制约着人的生存和活动,人死之后还念念不忘他人对自己的议论,因而认为“他人就是地狱”。

让-保罗·萨特

人物评价

让-保罗·萨特

后人对让-保罗·萨特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基本上依然是左派褒者多贬者少,右派贬者多褒者少。直至如今,争论还在继续。其中影响较大的左翼代表,贝尔纳-昂里·莱维,八九十年代哲学家、社会活动家,于2000年1月发表厚厚的论著,题为《萨特世纪》,认为法国的二十世纪是萨特世纪,法国思想界由萨特主宰。而著名的资深记者、政论家让—弗朗索瓦·雷韦尔,一九二四年出生的法兰西学院院士,则出版薄薄的专著《大表演》,其中认为作为法共同路人的萨特,比法共左得更厉害,排斥一切异议者,投靠斯大林主义,下场虽说悲壮,对二十世纪法国的负面影响却太大了,是不可宽恕的。这两位名人的高论,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如果说莱维年富力强,到处演讲,对遭到蛋糕扑身的倒彩并不介意,那么八旬老人的宏论,姑妄听之,也不必太认真。无非说明萨特仍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一谈起他,必有脸红脖子粗的争论。 

1960年,萨特和波伏娃访问切·格瓦拉

人物影响

萨特的签名

1940年,萨特尚是初出茅庐的小说家。而这之后的半个世纪,这个不安分的“伏尔泰与司汤达的复合体”非但自己没有正襟危坐,而且总让他的对手战战兢兢,并在全世界知识界掀起了关于“存在主义哲学”的热浪。萨特的盛年,他的小说在世界各地以百万计的印量发售,即便是他的最枯燥乏味的哲学著作,也被他那些狂热的崇拜者当成革命的圣经;他的演讲往往被热烈的群众包围得水泄不通,甚至引起骚乱;他巡回世界各地,受到国家元首一般的接待。萨特就是法国,他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那位“从纳粹手中拯救法国”的戴高乐将军。 在萨特逝世时,数以千计通过阅读他的撰著才认识他的人,在获悉他逝世的消息后不约而同地作出了悲痛和震惊的反应,在巴黎为他送葬的行列也浩浩荡荡,这种情况反映出一位思想家由于他的榜样和思想而受到人们的敬仰。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