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
张天民

    张天民

  • 中国
  • 别名:
  • 外文名:
  • 身高:0cm
  • 星座:巨蟹座
  • 人气:0°
  • 介绍:电影剧作家,河北省涿县人,13岁离开故乡考入北京第四中学。17岁在《光明日报》发表了诗歌《不闲一分地》、小说《变》。1952年考取北京电影学院编剧班,1954年毕业,到中央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工作。1956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任编剧,1983年进北京电影制片厂。他曾是诗人和小说家,诗歌《爱情的故事》被广为传颂,小说《路考》在文艺界引起很大反响,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他的短篇小说多次获奖,他先后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有:《鸿雁》(1960)、《路考》(1963)、《创业》(1975)、《希望》(1977)、《自豪吧,母亲》(1979)、《但愿人长久》(1980)、《木屋》(1981)、《远离人群的地方》(1983,合作)、《开国大典》(1989,合作)。其中《开国大典》获1989年至1990年广播电视电影部优秀影片奖,获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配角奖;第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
    他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1986年任农村读物出版社社长。
    张天民因患肝癌于2002年3月16日在北京去世,享年69岁。其生前同事王浙滨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张天民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电影编剧中最有成就的一位。”



详细资料

  • 电影剧作家,河北省涿县人,13岁离开故乡考入北京第四中学。17岁在《光明日报》发表了诗歌《不闲一分地》、小说《变》。1952年考取北京电影学院编剧班,1954年毕业,到中央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工作。1956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任编剧,1983年进北京电影制片厂。他曾是诗人和小说家,诗歌《爱情的故事》被广为传颂,小说《路考》在文艺界引起很大反响,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他的短篇小说多次获奖,他先后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有:《鸿雁》(1960)、《路考》(1963)、《创业》(1975)、《希望》(1977)、《自豪吧,母亲》(1979)、《但愿人长久》(1980)、《木屋》(1981)、《远离人群的地方》(1983,合作)、《开国大典》(1989,合作)。其中《开国大典》获1989年至1990年广播电视电影部优秀影片奖,获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配角奖;第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
    他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1986年任农村读物出版社社长。
    张天民因患肝癌于2002年3月16日在北京去世,享年69岁。其生前同事王浙滨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张天民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电影编剧中最有成就的一位。”



人物经历

1960年,创作诗集《七月抒情诗》 。1974年,担任剧情电影《创业》的编剧,该片由于彦夫执导 。197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同年,出版长篇小说《创业》 ;此外,还担任了剧情电影《希望》的编剧 。

1979年,创作小说《战士通过雷区》 ,该小说获得中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总政治部征文奖;同年,创作小说集《青与蓝》 。1980年,创作小说集《小五更的故事》 ;同年,担任亲情电影《自豪吧!母亲》的编剧 。1981年,担任剧情电影《但愿人长久》的编剧 。1983年,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同年,创作小说《末流演员》 ;此外,出版影视剧本《张天民电影剧本选》 。

1984年,出版小说《追花人》 ;同年,担任剧情电影《木屋》的编剧。1985年,创作小说《发生在霍家的事》 。1986年,担任剧情电影《你的微笑》的编剧。1987年,参演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剧情电影《末代皇帝》。

1989年,与张笑天、刘星、郭晨联合担任编剧的历史电影《开国大典》上映 ,他凭借该片获得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1996年,创作影视剧本《潘汉年:谍海奇人》 。1999年,与李平分、徐萌共同担任战争剧《中国命运的决战》的编剧 。

2002年,由其创作影视剧本《张天民影视文学精品》(全套共四册)出版 ;3月16日,张天民因患肝癌而在北京去世,享年69岁 。2003年,由其创作的小说《青年毛泽东》出版 ;同年,由其创作的小说《秦始皇(上下)》出版 。

人物评价

张天民的空间观念,是一个由表层的单一的空间到纵深的多维的空间发展过程。他早期作品空间构图的固定化、表层化,具体而突出地表现在他把空间集中地表现为单一的人物戏剧空间,忽视了对人所依赖的自然空间的描绘,忽视了把人与自然空间组合起来的想象。他放弃了对电影文学空间纵深构图的描绘,把这种描绘留给了电影,交给了导演和摄影师。在20世纪70年代的作品中,他注意用自然空间、自然与人的组合空间和心理感觉空间等手段,来揭示电影文学空间的自由属性,从而完成了他空间观念向多维、纵深的空间构图的发展与转变。在作品的空间构图想象与设计方面,张天民注意运用自然空间和人与自然的组合空间等手段,来加强空间构图的层次感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评)。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