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9
羽山

    羽山

  • 别名:禹山
  • 外文名:
  • 身高:0cm
  • 星座:
  • 人气:0°
  • 介绍:羽山,编剧,作品《平原游击队》。

详细资料

  • 羽山,编剧,作品《平原游击队》。

上古传说

《史记》、《山海经》、《拾遗记》等许多古籍中,都记载着“羽山延鲧”的故事,而在连云港民间传说得更多。其主要内容为:尧舜之时,洪水滔天,蛇虫肆虐,黎民苦不堪言,鲧奉舜命治水,四年无功,却毫不悔悟,仍在东海之滨羽山一带堵截不止。舜在愤怒之下,授于祝融一把宝剑命其前往杀鲧。祝融接了延鲧剑,不远千里来到羽山,累得满身是汗,坐下休息,让风吹干了汗水,先行祭剑,试剑之后,将鲧斩首,鲧的尸体堕入“羽渊”,腹中窜出一条虬龙,然后尸体化为元鱼(龟)。这条虫虬龙就是大禹王,禹继命治水,总结其父教训,变堵拦为疏导,经过13年艰苦治理,疏通了九条大河,消除了天下水患,继舜位为王。“羽渊”中的龟就是禹父鲧的化身。故华夏庶民对龟十分崇拜,把麟、凤、龟、龙称之为“四灵”。因此,“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羽山既是延鲧化龟处,又是治水英雄禹的诞生地,因而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成为一座赫赫名山 。

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名山,羽山传说众多,山上古迹传说有“殛鲧泉” 、“三缝石”、“石龟”、“大墓头”、“龙卧沟”、“羽渊”、“三官庙”、“出云洞”、“大滑石”、“凤凰石”等,古遗址“奶奶庙”、“姑娘楼”犹存。

文献记载

羽山相关史书文献

在我国的许多古文献著作中都有殛鲧的记载,如《虞书·舜典》、《史记·夏本纪》、《左传》、《东周列国志》等古文献及著作中也指出羽山在今天连云港市境内的东海。

韩非子·外储说第三十四》: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醉之羽山天问诗曰:问鲧是凶还是龙?高天不语水淙淙。自从嬴政焚书后,云雾长将山顶封。 

羽山,古属海州。《海州志》羽山在州西北百二十里,今在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境内,苏鲁以此为界

《尚书·禹贡·曾氏注》羽山之谷,雉具五色,因以羽名,下有羽渊。

《尚书·禹贡》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其中之羽,即指东海温泉羽山 

屈原《离骚》:鲧直以亡身兮,终夭天羽之野。

《吕氏春秋》(舜)招之(鲧)不来,仿佯于野,以患帝。

司马迁《史记》昔舜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游水又北,历羽山西,殛鲧於羽山,是为梼杌,鲧既死,其神化为黄能,一说黄龙,另说黄熊。黄能者,为传说中三足之鳖也。

东汉《元和郡县图》载,羽山在朐山县西北一百里,尚书曰殛鲧于羽山即此也。

《汉书地理志》祝其【赣榆县之旧称】南有羽山。

《续汉志》羽山在祝其县西南 

《祝其旧志》羽山在祝其县治西南八十里。羽山于汉晋属祝其。

《太平寰宇记》朐山县西九十里,去羽山一百步,有羽潭。《左传》云:鲧化为黄能入於羽渊。地上多生细柳,野兽不敢践,水恒清,牛羊不饮。羽潭一名羽池,东有羽山。

《晋语》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其神化为黄能以入羽渊,实为夏郊三代举之

《山海经》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也。《地理志》曰:羽山在祝其县东南。殛鲧于羽山。鲧既死,其神化为黄龙,入于羽渊。《连山·易》:有崇伯鲧伏於羽山之野者是也。明代朱谋帏注曰:龙字误,晋语作黄能。韦昭注,能似熊。宋庠《音释》能音乃来反;《字林》能足似鹿又为鳖类,东海人祭禹庙不用熊白及鳖为膳。《词海》注能曰,能者三足鳖也。唐人元稹诗曰:历阳旧事曾为鳖,鲧穴相传有化能。宋人王父《西渡集》:欣逢白鹤归华表,更想黄能出羽渊。

明《一统志》在海州西八十三里有羽泉,传为舜殛鲧处。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羽山在朐山县西北九十里。

1979年版《辞海》谓羽山在山东省郯城东北。传为舜杀禹父鲧之地。汉时,东海郡治一度在今山东之郯城,领三十八县,此有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为证。醉之有羽山怀鲧诗曰:头断东夷血染山,魂飘乱山白云间。四千年后春风老,吹醒冬花月又弯。 

明罗洪先《广舆记》谓山东登州府城东南有羽山,即殛鲧处,恐考之未审也。

当代李洪甫《连云港地方史稿》谓羽山为现连云港之云台山。

79年版《辞海》在羽山条下另曰,羽山在山东蓬莱东南,亦传为舜殛鲧处。此概为罗洪先之讹而使然。

鲧,亦作鮌,是我国史前时代的部落首领。号崇伯。鲧父曰颛顼,鲧祖曰昌意,鲧太祖曰黄帝;鲧子曰禹,鲧孙曰启。启,姒姓,史称夏后氏,是夏朝开山之祖。夏共传13代,至桀为商汤所灭。唐人吴筠鉴古诗曰:鲧瞍诞英睿,唐虞育昏孽。鲧距今约4000余年。

鲧,亦作鮌,是我国原始时代的部落首领。号崇伯。鲧父曰颛顼,鲧祖曰昌意,鲧太祖曰黄帝;鲧子曰禹,鲧孙曰启。启,姒姓,史称夏后氏,是夏朝开山之祖。夏共传13代,至桀为商汤所灭。唐人吴筠鉴古诗曰:鲧瞍诞英睿,唐虞育昏孽。鲧距今约4000余年。 

羽山相关佛道教文献

新中国成立前,东海县五教俱全。佛道教寺观在群众中不分,寺庙中是僧尼就算佛教,是道士就算道教,其名称在民间也是叫法不一。清朝以来道教衰微,佛教较盛,原为道教宫观变为佛教主持,且有相当庙产,解放前不少和尚有枪械,跟地主和官府关系密切。全县寺观除被日伪匪破坏外,大部分在1946年第一次解放时拆除,信教群众基本停止宗教活动。羽山一带,佛教以博望佛陀寺为中心,道教式微。 

一、羽山

(一)羽山西庙。为博望佛陀寺(香烟寺)下院。(二)山上原有“三官庙”“奶奶庙”,20世纪五十年代前,羽山每年春季逢一次盛大庙会,周围十几里的群众,前来进香。民国十九年(1930)后,庙宇遭破坏。

——山东省出版总社临沂办事处编:《临沂风物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中国乡镇·江苏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乡镇江苏卷第3卷》,新华出版社1997;临沂地区出版办公室编:《沂蒙风物史话》,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

二、温泉

汤庙。在原温泉宾馆内,东为“三官”、西为“汤姑”两殿。有道士陈姓号士福。1940年左右,道士做土匪而庙毁。

——东海县《宗教(二、道教》,1991年7月

三、博望镇(今石榴街道博汪村)

博汪——此村唐朝时叫博汪镇,后称博望,现改为博汪。(含义失传)

——《江苏省东海县地名录》(1983年3月)石榴公社(19)页

清代嘉庆年间海州所辖镇(摘自《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博望镇,大粮田61顷2亩。

——《江苏省东海县地名录》(1983年3月)197页

民国以前,博望镇有中型庙宇三处:

(一)东:佛陀寺(亦名香烟寺)

始建于唐。原有残碑,光绪年间被洪水冲没。孙中山去世那年,无意中挖出一截,有“神龙元年”字样,文化大革命期间砸碎无存。寺的位置在博汪河南(八组)小庄东(原在今河底的位置,因洪水成河,迁河南)。觉爱法师当家那阵子,影响很大。中间的天齐庙和西边的地藏庵都是杂凑的和尚,基本无香火。

佛陀寺占地5亩,有寺产粮田120亩。古器甚多,铜佛像几十尊,最后一任方丈为觉爱法师。其往宝华山隆昌寺具戒后云游四方,曾亲近印光、虚云法师,忧国忧民,关心时政,与革命志士多有往来,尝往返于北平、南京、镇江、上海之间。寺中念佛、诵经之声不绝于耳,香烟缭绕,盛极一时。来此许愿、求子嗣者络绎不绝,甚是灵验,远近闻名。觉爱法师,身高约有一米七左右,体态壮硕,舌广而长。寺中有常住僧人10余个,挂单的还有不少。除了一般老百姓来得很多外,国民党、共产党的大官也偶尔会来,大户人家如白塔埠的冯之绪、冯之缮等也会带家眷和子女过来。佛陀寺在望烟、东安、前栈、马小埠都有下院,丁庄黄庙、羽山西庙也是,东安庙是弘道当家。马小埠的观音庙有山门、大雄宝殿,厢房,有和尚觉新及其徒弟3人,此庙毁于1950年。觉新系觉爱师弟。

觉爱法师弟子有:弘道、弘丹、弘北、弘香等多人,文革中被迫还俗。弘香年龄最小,1970年逝。俗名李君三,还俗后有一子名李尚法,今年51岁,现住博望村原香烟寺旧址西侧。香烟寺1965年毁于四清运动。今存石碌磙三个、部分墙砖瓦片、楠木棒等物。原有大石龟,头被人砸半个,剩下龟座1.5米方圆,毁于日寇。

(二)中:东岳庙(亦名天齐庙)

元泰定五年,乡人侯铭建。此庙属道教,不知何时演变成佛教主持。

(三)西:观音殿(亦名地藏庵)

名字改了数次,基本无人问津。

东海县载于地方志的寺庙极少,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海州西乡属于穷乡僻壤,当时没有文人参与修志,另外一些寺观属于民间祠庙而被诋斥之。

——李运隋【李运隋:李风麟(觉爱法师)侄孙;姜士英,李风麟侄媳,81岁;李洪英:李风麟侄女,81岁;李光法:小时候住在佛陀寺,90岁;何兆法:博汪村民,83岁;李尚法,觉爱法师弟子弘香(还俗)之子,51岁;李刚三:博汪村民,与李风麟及其侄儿洪玉熟识,80多岁。】等人回忆,2005年10月。

十六世:守庠,行一,配李氏。子四:风麟、钦麟、进麟、敬麟。风麟出家当和尚,墓地彭宅。

《李风麟出家事略》:风麟,清光绪三十四年诞于博望镇,十六世祖守庠长子,十岁因病寄养博望香烟寺。后受具戒于南京宝华山隆昌寺。公历一九四五年在香烟寺圆寂,终年七十岁,僧腊六十年,戒腊五十二夏。为香烟寺最后一任方丈,法号觉爱,名严嗣,字道一,法师信仰虔诚,学修并进,长期致力于道风建设,法事活动。擅书法,近乡寿事用字皆为其书,门匾、楹联诸字,亦多出其手。时人每见其作书,下马落轿围观,后至者则跷脚观之。寺院占地五亩,有寺产粮田一顷余,百廿亩。觉爱法师当家后,念佛、诵经之声不绝于耳。香烟缭绕,盛极一时。来此许愿、求子嗣者络绎不绝,甚是灵验,远近闻名。寺中有僧人十余个。寺公历一九六五年毁于四清运动,弟子均已还俗。

注:觉爱法师墓原在香烟寺东侧,后迁彭宅村北李氏家族墓群

——东海县档案局藏:《新庄李氏家谱(下卷)》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