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阿隆·科普兰

    阿隆·科普兰

  • 美国
  • 别名:
  • 外文名: The Dean of American composers
  • 身高:0cm
  • 星座:天蝎座
  • 人气:0°
  • 介绍:

    Aaron Copland is an Academy Award-winning composer (女继承人 (1949)), author, conductor, lecturer and educator. He was educated at public schools and was a music student of his sister and later Leopold Wolfson, Victor Wittgenstein, Clarence Adler, Rubin Goldmark and Nadia Boulanger. In 1925, he received the first Guggenheim fellowship awarded to a composer. He was a lecturer for ten years at th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a guest lectu… 更多>>

详细资料

  • Aaron Copland is an Academy Award-winning composer (女继承人 (1949)), author, conductor, lecturer and educator. He was educated at public schools and was a music student of his sister and later Leopold Wolfson, Victor Wittgenstein, Clarence Adler, Rubin Goldmark and Nadia Boulanger. In 1925, he received the first Guggenheim fellowship awarded to a composer. He was a lecturer for ten years at th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a guest lectu… 更多>>

个人作品

阿隆·科普兰

管弦乐:《钢琴协奏曲》、《戏剧音乐》、《短交响曲》、《墨西哥沙龙》(组曲)、《我们的城镇》(电影音乐)、《阿帕拉契亚之春》(组曲)

钢琴:《钢琴变奏曲》

个人评价

科普兰是国际上公认的第一位具有美国本土风味的作曲家。音乐创作涵盖了他一生的各个阶段,时间达60年之久。作品风格展示出他一直不断创新、开拓的特征。从早期使用爵士乐素材为作品贴上“美国音乐”的标签,以具有现代音乐语言的和弦、和声进行、节奏、速度来体现音乐创作的求新及强调对古典音乐模式的突破。到开始在旋律、节奏、调式调性等方面作出极富实效的探索,最终以其卓越的成就和贡献而成为美国专业音乐发展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此外,作为教育家,他发明的音乐教育法开辟了音乐教育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作为音乐评论家,他为后世留下了极具学术价值的宝贵著作。作为指挥家,他诠释的柴科夫斯基等一批作曲家的作品,已被列为经典之作。科普兰——美国人民的骄傲。

个人轶事

有“美国音乐泰斗”之称的科普兰,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个俄裔犹太人家庭。他五岁起学钢琴,十七岁随戈德马克学音乐理论,但对其严格的传统教学法颇为反感,兴趣偏重德彪西、斯克里亚宾、穆索尔斯基等作曲家。1920至1924年,他在巴黎师从娜迪娅·布朗热,醉心于花都令人振奋的文化氛围。其时贾吉列夫的俄国芭蕾舞团正在上演德彪西、拉威尔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上述作曲家对科普兰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格罗戈》(1922-5年,1930年改写为《舞蹈交响曲》)都有明显的影响。布朗热以管风琴家身份首度访美时,委托他创作《管风琴交响曲》(1924年),科普兰由此确立其美国主要作曲家的地位。

在巴黎期间,他耳闻目睹欧洲各国民族音乐风起云涌,立志发展美国本民族的风格。1926年创作的《钢琴协奏曲》等若干早期作品,采用爵士乐节奏和美国黑人布鲁斯歌曲的和声。但作曲家自认为“我的最佳创作之一”的《钢琴变奏曲》(1931年)却典型地反映了其早熟的现代抽象风格和简洁的表达方式。作品新鲜、独特的科普兰风味贯穿其全部创作,远比爵士乐更恰如其分地成为美国新兴经典音乐的标志。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益恶化的世界经济和政治局势,促使科普兰寻求更流行、更紧贴时代的风格。三部牛仔芭蕾《小伙子比利》(1938年)、《牛仔竞技会》(1942年)和获普利策奖的《阿巴拉契亚的春天》(1944年),体现了这种追求。这些作品赢得了广大的听众,并连同其谱写的电影配乐(为《女继承人》的配乐获1948年奥斯卡奖),成为无数好莱坞西部片背景音乐的样板。科普兰的大众风格还反映了左派政治立场或“共党倾向”——按麦卡锡委员会的说法。1953年,该委员会一度禁止其作品的留传,但音乐界却一致支持科普兰。虽然科普兰的创作风格包含大量美国民歌的成分,但他从不照抄照搬,而是嵌入自己独特的节奏,并且总是将民歌元素融于其与众不同的、广阔的音乐视野。第三交响曲(1944-6年)的终曲乐章,是他自己谱写的著名民歌风格的圣歌《凡人号角》(1942年)扩展而成的一首幻想曲。

科普兰从未放弃严肃的抽象音乐语汇,甚至还在两部管弦乐作品《内涵》(1962年)和《内省》(1967年)中,对十二音体系作过滞后的探索,不过,其时他对美国音乐已由塑造转为顺应。科普兰的灵感逐渐消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停止创作。受到广泛爱戴的科普兰,转而鼓励曾在坦格伍德音乐节和哈佛大学师从于他的年轻同道,甘愿被他们逐步取而代之。晚年热衷于指挥,但1983年终因患早老性痴呆症而退休。生平最后一场音乐会,他选择了《阿巴拉契亚的春天》,也许因为这部作品是对震颤派(Shaker,美国基督教新教一派别,因在宗教仪式中浑身颤动而得名)歌曲《简单的礼物》的变奏。其一生之音乐创作,当此日益错综复杂的时代而泽被万千听众,是为明证。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