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陈素琴出生在高平农村的一户普通农家,父母像许多村民一样,喜欢听上党梆子,但他们并没有给陈素琴更多的艺术熏陶。童年的陈素琴第一次从村里的高音喇叭上党听到上党梆子时,她并不懂得那是什么,但却被咿咿呀呀的曲调吸引了,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对上党梆子的那份喜爱尤如一粒种子种在了她的心田。
上了小学的陈素琴学习成绩很好,父母憧憬着她能够考上大学,将来找份好工作。但陈素琴对上党梆子的喜爱却有增无减。听到同学们说起哪里唱戏了,唱的什么内容,陈素琴就会带上几个同学,拿上自制的“道具”,耳朵上挂着用小树枝条做成的长长的“耳环”,在乡亲们家门口“义演”。
1984年,高平艺校招考戏剧演员。得知消息的陈素琴央求父亲带她参加了面试。当时报考演员的人数非常多,考试很严格。面试共分三轮,艺校根据三轮的成绩决定录取谁。第一轮时,陈素琴连唱带跳地表演了一首《回娘家》,表演中,机灵的她偷偷瞄见主考官(当时高平艺校的校长)在她的名字上打了个勾,她心里暗暗高兴,心想肯定能考上。然而第二轮时陈素琴的嗓子发炎,没有发挥好。回家的路上,心灰意冷的她向父亲保证回去后好好念书,不再想唱戏。然而命运似乎特别垂青这位喜欢上党梆子的女孩,不久,艺校招生的老师托人让她再试一次。有了第三次的超常发挥,陈素琴如愿以偿地考入了高平艺校,学起了戏曲表演。
生于1972年
1988年毕业于高平市艺校,分配到高平市人民剧团。
2001年,她创作剧目《陈圆圆》,荣获第六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演出、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等12项大奖,个人获演员一等奖。2002年获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004年,她主演了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上党梆子电视连续剧《婶娘》。
2008年排演了《休妻》、《再教子》等八个精品折子戏,参加山西省青年演员大奖赛,推出七名骨干演员。2009年,围绕“安全生产年”和全国第六个安全生产月,排演了自创剧目《红腰带》,社会反响强烈。
擅演剧目:《红灯记》、《秦香莲》、《佘赛花》、《杨门女将》、《风雨行宫》、《陈圆圆》等。
她所在的人民剧团是民营剧团,曾创下五年下乡演出2000余场的记录。
2019年4月,陈素琴(上党梆子《太行娘亲》)获得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
2017年12月,当选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20年11月24日,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表彰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0-11]
她不被一些老师看好,毕业时,她却得到了她们的承认。
初入艺校的陈素琴和同学们一起睡在地上,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后来,她们才睡上了床,但也只能是三个人睡两支床,吃的也不好。艺校为陈素琴打开了一扇通往上党梆子的大门,虽然生活很艰苦,但只要能学戏,陈素琴就很高兴,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文化、乐理经常名列前茅。当时艺校的一些老师认为陈素琴的嗓音条件不太适合唱戏,并不看好她。一位老师见陈素琴的字音发得准,形象也很好,建议她考北京广播学院的播音系。“去北京?路费怎么和家里要呀?”想到这些,更因为内心对于上党梆子的那份喜爱,陈素琴没有去北京,而是在艺校更用心地学习。嗓子不好,她就刻苦练习。当时学校规定每天早上要在操场上练嗓子,很多同学怕冷,偷懒烤火去了,陈素琴却总觉得练嗓子的时间不够用,越喊越想喊,每天坚持练习。陈素琴的勤奋也被一些老师看在眼里,当时的校长给了她很多鼓励。教音乐的老师借给她中央音乐学院付林教授《寻找最美好的音色》、《寻找准确的发声部位》等书,陈素琴用心寻找、体会着自身声音条件下最美好的音色。刚开始练时,别人常常笑她:“唱的什么呀,那么不好。”有时,她在宿舍里大声唱了一句,同舍的人都捂着嘴笑她。尽管受到了别人的嘲笑,但陈素琴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还有悟性,让那些原本不看好她的老师渐渐认可了她。
在剧团,她只想做一个好演员,却被推选为团长。
经过四年的艺校学习,陈素琴毕业了,她和几个同学一起被分到了高平市人民剧团。她们到剧团时,正赶上一个名演员带着一些演员离开了剧团,剧团一团散沙,反而让陈素琴她们获得了很多锻炼的机会。
“陈素琴刚分到剧团时,专业条件并不如人意,嗓子、身段都不出色。但她是一个勤奋、敬业的演员,对艺术精益求精。以至于很多比她条件好的演员后来都没有成功,她却取得了不少成绩。”原人民剧团团长,现高平市文化局戴局长这样评价陈素琴。陈素琴对角色有着很强的领悟力,凡事特别用心。别的演员在台上演出时,她总在后台留心观察,仔细揣摩每一个角色,时间长了,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她都能演。有一次剧团演出《佘赛花》,演杨继业的演员不在,团长塞给她剧本让她演,她化好妆,看完剧本就上场了。别的演员说她进入角色快,她却说:“这靠的都是平时的积累,要不,我哪有勇气站上去?”难怪管业务的副团长说:“只要有素琴在,我就不怕。”“经过两三年的磨励,陈素琴和几个演员成了团里的优秀演员,在高平崭露头角。1997年,陈素琴参加了山西省首届艺术新秀选拔赛,获得了第一名。
陈素琴只想当一个好演员,然而命运却又把她推上了团长的位置。2000年,高平人民剧团的老团长离任,在民主选举中,陈素琴脱颖而出,成为新团长。
村民们议论:“听说高平人民剧团是个女团长,她上任后把剧团搞得可好了。”听到这些,陈素琴很自豪。
当官在有的人看来是件风光的事,但陈素琴心里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上任团长后的一天,剧团在阳城演出,下午休息时,陈素琴坐在院子里发了一下午的呆,“一个自收自支的单位,100多号人要吃要喝,前边的路该怎么走?”“但既然当上了团长,就要带好它。”陈素琴暗下决心。她提出:“要生存更要发展,发展就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话虽这样说,没钱的日子真是太难了,她又给大家鼓劲:“大家勒紧裤带过一段时间,走过去前面就是一片艳阳天。”为了使剧团赢利,陈素琴和团里的领导想了很多办法:排演适合市场的歌舞节目,吸引群众收看,通过演出创收;更新舞台灯光、服装等设施;招新人,推尖子演员,排演精品剧目;和企业联营;下乡演出……没有钱,陈素琴就动员团员们集资,又向亲戚、朋友借钱。几项措施很快收到成效,团里有好几个演员拿了国家级的奖。2000年,陈素琴带领全团演职人员一举夺得第六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十二项大奖,个人获演员一等奖第一名桂冠。2002年,陈素琴又获得了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当初和陈素琴一起分到剧团,后来被挖走的演员们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慢慢黯淡下去了,但陈素琴后来取得了很多成绩。有的同学说陈素琴命好,赶上了好机遇,而她们却总是与政策、机会擦肩而过,陈素琴觉得并非如此。在一次成考时,作文题目是以《机遇》命题,陈素琴在作文中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并不像有的人说的那样,是我的机遇好,机遇也需要自己去创造,还需要有耐力去等待机遇。”
剧团及陈素琴获得的一系列奖项为剧团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演出的增多,剧团渐渐度过了难关。作为一个自收自支的单位,能按时发放工资,而且还能有所发展,设备还能更新,真的不容易。为了剧团,陈素琴付出了很多,很多人开出优厚的条件挖她,她拒绝了;有便宜的房子要卖,她错过了;可以走穴挣大钱,她放弃了;但她的剧团却搞得有声有色。高平市人民剧团的姬书记和陈素琴共事多年,他说:“陈素琴是个非常称职的团长,逢年过节,她都会搞一些活动和大家一起过节;演出时,她总是很关心演员,有的演员唱累了,陈素琴就会让她们休息,自己顶上去。她为人谦和,不像“严父”更像“慈母”。演出中出现事故,她绝不姑息,但只要大家认识了错误,她就会宽宏大量,不会斤斤计较。陈素琴对钱、对权看得很淡,但胸襟、抱负却很大,在五年计划中,她提出要办成包括提高职工工资待遇,尖子演员招工转户、剧团建设、培养新人在内的10件大事。”陈素琴的人品不仅赢得了团员们的赞誉,更赢得了老百姓的称赞。前段时间剧团在高平一个村里演出时,陈素琴在书记家里休息,听到一些村民议论:“听说高平人民剧团是个女团长,她上任后把剧团搞得可好了。”说起这些,陈素琴很自豪。“我有一个很得力的帮手,他联系演出,我很省心。”陈素琴不忘表扬自己的搭档。
18年演艺生涯,她对上党梆子有着自己的体会。
18年的演艺生涯中,陈素琴饰演了很多深入人心的角色,但她最喜欢的还是《风雨行宫》的金桂,因为这个角色最能全面展示她的表演、唱腔、塑造人物等综合感觉。从1995年排出这个戏至今,陈素琴演了1000多遍金桂,每一遍她都会跟着金桂经历一次她的痛苦,每演一次,她都觉得身心很累。陈素琴说:“我最喜欢的,最不想演的,最怕累的,最怕苦的,可是不演又不行的,就像毒品一样,让我又爱又恨的就是这个戏“。
演了18年上党梆子,陈素琴有着自己的感受:“开始演戏时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觉得自己演得挺好的,活蹦乱跳的;有一段时间特自卑,觉得自己特别不行,不如别人,不敢演了;慢慢地就能够准确把握自己,然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承认;直到现在能够很自信地站在舞台上。我觉得自己才从那个不懂上党梆子,仰慕它的小女孩入了门,它其中还有很多的东西等待我去探寻。”
对上党梆子的发展,陈素琴有自己的思索:“上党梆子现在虽然不是特别兴旺,但也不是太衰退。一些年青的戏迷常常会在我演出时送我礼物。他们能清楚地说出我的行程,对于这些,我不仅仅是感动,觉得观众还是非常喜欢上党梆子的,上党梆子还是很有希望的。应该呼吁大家都来关注它,让大家意识到上党梆子是晋城最有深厚底蕴的一种民族文化遗产,不应该仅靠寥寥无几的几个上党梆子剧团来保护它,应该出台一些保护措施,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上党梆子应该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去掉那些给人感觉很噪,很乱,很粗糙的东西,向细腻转变。艺术队伍在发展上要考虑年轻观众的需求,剧团要排能够吸引老年观众的传统戏,也要排吸引老少皆宜的新编剧目,它的情节要有震撼力,语言要简练,不要拖拖拉拉。可以在市里的影剧院举行一些公演,让好奇的年轻人看一看,被它吸引。政府、社会应该创造环境让年轻人静下心来看一看,虽然已经有一些尝试,但力度不够。”
演了18年上党梆子的陈素琴觉得,自己事业的高潮期还没有到来。她特别想排几出特别好的大戏推向全国,通过这些戏让大家认识上党梆子,了解上党梆子的一些演员,然后从中提升自己。她经常和朋友们说,要是中了大奖,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戏。很遗憾的是现在环境不行,她很怕自己的艺术青春就这样慢慢地流逝。
幸福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感觉。
陈素琴曾有过一段婚姻。那之后,陈素琴只身一人带着孩子,因为常常在外演出,她只能将孩子托付给母亲照看。前几年,陈素琴再次走入了婚姻的殿堂,爱人是她的同事,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一般。那时,陈素琴已经得了梅花奖,很多人劝她找一个经济条件好的爱人,但陈素琴把钱看得很淡,她觉得:“幸福是一种自己的感觉,不是说别人看你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