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米勒
1909年他进入纽约市立学院学习,两个月后即放弃学业,然后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水泥公司的店员、陆军部的办事员兼不拿薪水的《华盛顿邮报》见习记者、他父亲裁缝铺的小老板、电报公司的人事部经理,以及洗碗工、报童、垃圾清理工、市内电车售票员、旅馆侍者、打字员、酒吧招待、码头工人、体校教师、广告文字撰稿人、编辑、图书管理员、统计员、机械师、慈善工作者、保险费收费员、煤气费收费员、文字校对员、精神分析学家等等,有的工作他干了甚至不到一天 。
1930年迁居巴黎,此后的十年里,他同一些穷困潦侧的侨民和放荡不羁的巴黎人混在一起,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1934年,在巴黎出版自传体小说《北回归线》,五年后又出版了《南回归线》,这两本书的写作风格形成了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与反叛,给欧洲文学先锋派带来了巨大的震动,接着又出版了《空调噩梦》。
1940年米勒回到美国,住在加州的大瑟尔。在那里他创作了“殉色三部曲”——《性爱之旅》、《情欲之网》和《春梦之结》,但由于被当做写“下流作品”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不能在美国出版。
1961年,经过一场诉讼,《北回归线》终于在美国出版 ,米勒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被60年代反主流文化誉为自由和性解放的先知。
1980年6月7日,亨利·米勒逝世,享年88岁。他的晚年生活仍保持他的“风流”特色,曾与一位年轻美貌的女演员保持了五年的“罗曼史”。在此期间,他已丧失了性能力,用“意淫”方式(他们之间写过千余封大胆淋漓的情书)来取得“满足”。
1930年,米勒独自回到巴黎,穷困潦倒却精神充实,那是他日后在《北回归线》中回忆起的一段日子。1931年琼来巴黎看望他,米勒把她介绍给阿娜伊丝·宁。这两个女人立即被对方的魅力迷惑倾倒。这迷离纠缠的激情持续到琼1932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回到纽约。当1932年10月琼再回来时,一场复杂的感情纠葛爆发了。米勒在阿娜伊丝和另一位朋友的帮助下试图逃往伦敦,但在1932年12月最后的交锋中琼要求离婚,并回到纽约。离婚于1934年12月由墨西哥律师协助进行,但琼从此成了米勒心中萦绕不去的谜题。琼后来再婚,在纽约皇后区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工作。
中文名
年份
中文名
年份
《北回归线》
1934年
《你拿ALF怎么办?》
1935年
《回到纽约》
1935年
《黑色的春天》
1936年
《马克斯和白细胞》
1938年
《南回归线》
1939年
《哈姆雷特1、2》
1939/1943年
《宇宙的眼睛》
1939年
《性爱的世界》
1940年
《马洛西的大石像》
1941年
《战后星期天》
1944年
《忠实过去的幌子》
1944年
《美国的艺术家》
1944年
《回声之神》
1945年
《亨利米勒杂谈》
1945年
《为何抽象?—谈话录》
1945年
《空调恶梦》
1945年
《永远的莫利兹》
1946年
《关于回忆的回忆》
1947年
《石榴裙下的微笑》
1948年
《性爱之旅》
1949年
《我生活中的书》
1952年
《情欲之网》
1953年
《柯利希的宁静日子》
1956年
《谋杀者的年代》
1956年
《大瑟尔》
1957年
《红色笔记本》
1958年
《重聚巴塞罗那》
1959年
《春梦之结》
1960年
《作画是再爱一次》
1960年
《水彩、画作和散文“天使是我的水印”》
1962年
《稳如蜂鸟》
1962年
《象亨利一样疯狂》
1963年
《希腊》
1964年
在西方,尤其是英语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解禁亨利·米勒的作品,并将其译成多种文字,其中包括法文、德文、丹麦文、瑞士文和日文等。人们对他及其作品的研究也日渐兴盛。作家艾略特、里德、庞德、贝克特和达雷尔等公推米勒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旷世奇才,认为他为时代的文学做出了有意义的贡献。西方文学界盛赞他的叛逆,甚至封他为欧美现代文学的另一高峰。
正是因为亨利·米勒违背了人们在审美、道德、宗教、哲学等方面的传统期待,所以他才有可能做出“对我们时代的文学最有意义的贡献之一”。亨利·米勒也许是“文学史上最淫秽的作家”,“使米勒在现代作家中鹤立鸡群的,是他毫不含糊地把审美功用和预言功用结合在一起的力。”(英国诗人、学者、艺术评论家赫伯特·里德评)
“今日之美国文学以他(米勒)所做之事的意义而开始,也以此而告终结。”(英国诗人、小说家劳伦斯·达雷尔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