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
布鲁诺·瓦尔特

    布鲁诺·瓦尔特

  • 德国
  • 别名:Bruno Walter Schlesinger
  • 外文名:
  • 身高:0cm
  • 星座:处女座
  • 人气:0°
  • 介绍:

详细资料


个人经历

布鲁诺·瓦尔特(1876—1962)

12岁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莫舍勒斯《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以及贝多芬《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获得成功,继而又被约瑟夫·霍夫曼(JosefHofmann1876-1957)的演出打动,立志作钢琴家。后受汉斯·冯·彪罗(HansvonBülow1830-1894)影响,改志做指挥家。16岁作为学生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出自己的《平静的海与顺利的航行》(MeeresstilleundglücklicheFahrt合唱团与乐队,歌德词)。

1894年3月21日他以歌剧指挥身份在科隆歌剧院首次登台(先为人声教练),指挥罗尔津(GustavAlbertLortzing1801-1851)《军械士(DerWaffenschmied)。同年秋季他在汉堡歌剧院结识马勒(GustavMahler1860-1911)(第一歌剧指挥),先为合唱指挥,后为歌剧指挥。

这一时期,马勒纠正了他为保证音乐生动性(情感、戏剧性、诗意)牺牲精确性的错误,指点他保持节奏的高度精确是最充分体现瓦格纳戏剧表现力的最好办法,以及在严格的音乐范围内,努力表达情感有益无害。

布鲁诺·瓦尔特之友——音乐家、指挥家马勒

1898年秋季任里加歌剧院第一指挥,在那里遇见了后来的妻子。同年10月马勒(时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院长)发来邀请,他以在马勒巨大魅力下个人风格无法自然发展为由拒绝,二人友谊出现裂痕。

1900年秋季任柏林皇家歌剧院(后柏林国家歌剧院)皇家普鲁士指挥。同年致信马勒重申此前拒绝缘由,二人重修旧好。

1901年秋季应马勒再次邀请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第一指挥,9月27日首次登台,指挥威尔第《阿依达》。

1901-1907年他与马勒一同工作,为他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马勒诠释者之一奠定了基础。

马勒与瓦尔特

1910年2月21日在英国考文特花园首次登台,指挥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1911年入奥地利籍;1913年1月1日任慕尼黑歌剧院首席皇家巴伐利亚音乐总指导。1月25日在莫斯科首次登台,此后多次前往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指挥,作为马勒在苏联传播的重要纽带(特别是20年代的艺术活动)影响了包括肖斯塔科维奇在内的苏联艺术家。他在慕尼黑歌剧院一直工作到1922年10月3日,以贝多芬《费德里奥》作为告别剧目。

1923年2月15日在纽约首次登台;1925年8月26日在萨尔茨堡音乐节首次登台,指挥多尼采蒂《唐·帕斯夸莱》(DonPasquale)。同年9月18日作为新组建的柏林市立歌剧院音乐总指导首次登台,指挥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

1926年6月23日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次登台。在米兰他与托斯卡尼尼首次碰面。同年11月6日,指挥普契尼《图兰朵》的柏林首演。

1928年2月6日,他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肖斯塔科维奇《第一交响曲》(俄罗斯境外首演),向西方有效引介了这位作曲家。1929-1933年任莱比锡布业会堂管弦乐团首席指挥。

瓦尔特与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合影

1933-1936年再度居无定所;1934年8月4日在萨尔茨堡指挥莫扎特《唐璜》。

1936-1938年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原维也纳宫廷歌剧院)艺术指导与维也纳爱乐乐团指挥;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瓦尔特离奥。

1938年9月入法国籍。

1939年11月1日举家赴美,1940年定居比弗利山(BeverlyHills),1946年入美国籍。

1941年2月14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次登台,指挥贝多芬《费德里奥》。1946年返欧巡回指挥。

布鲁诺·瓦尔特之墓

1949年后醉心人智学。

1957年3月7日心脏病发作后暂时退出舞台。

1959年3月以威尔第《安魂曲》告别大都会歌剧院,次年以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和马勒《第四交响曲》告别维也纳,12月4日以与凡·克莱本(VanCliburn1934-)合作的音乐会告别公开演出生涯。

布鲁诺·瓦尔特于1962年2月17日5时45分逝世于家中,当日,纳蒂娅·布朗热(NadiaBoulanger1887-1979)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演奏弗雷《安魂曲》为其送别。布鲁诺·瓦尔特葬于瑞士蒙塔诺拉(Montagnola)的圣·阿邦迪奥教堂墓地(S.AbbondioChurchCemetery)。

人物年表

布鲁诺·瓦尔特录制的贝多芬田园交响曲

拜洛伊特:8月13、14、16、17日——瓦格纳全本《指环》首次公演。

柏林:9月15日——布鲁诺·施林格尔(后来的瓦尔特)出生。

卡尔斯鲁厄:11月4日——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首演。

1882年

拜洛伊特:7月26日—瓦格纳《帕西法尔》首演。

1884年

柏林:8岁的瓦尔特进入斯坦音乐学院,被人称做“小莫扎特”。

1889年

柏林:3月16日,瓦尔特在一次学生演出中,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贝多芬第2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

1893年

柏林:3月18日——作为一名学生,瓦尔特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出他自己改编的作品。

科隆:秋季——瓦尔特开始担任科隆歌剧院声乐辅导。

1894年

科隆:3月21日——瓦尔特作为歌剧指挥首次登台。

汉堡:秋季——瓦尔特作为合唱指挥加入汉堡歌剧院,并会见作曲家马勒。

1896年

汉堡:瓦尔特完成了为女低音和乐队创作的Allerseelen。

汉堡:2月——在马勒和他的妹妹的建议下,瓦尔特正式把自己的名字从施林格尔改成瓦尔特。

1897年

布雷斯劳:3月23日——LouisBauer在音乐会上演唱瓦尔特的歌曲Vorbei。

Pressburg(现斯洛伐克境内):秋季——瓦尔特开始担任当地歌剧院的首席指挥。

1898年

里加(拉脱维亚):秋季——开始担任里加歌剧院首席指挥。

结识抒情女高音ElsaKorneck,他们在1901年5月2日在柏林结婚。

1900年

柏林:秋季——成为柏林普鲁士宫廷歌剧院的指挥,他的同事包括理查·施特劳斯和卡尔·穆克。与普菲茨纳的建立长期友谊,在瓦尔特的指挥下,普菲茨纳的歌剧DerArmeHeinrich12月19日在柏林首演。

1901年

维也纳:9月17日——在维也纳歌剧院剧院作为首席指挥登台,指挥《阿伊达》。

1902年

柏林:2月和3月——瓦尔特的两本歌曲集在柏林出版。

1903年

维也纳:10月4日——大女儿Lotte出生。

维也纳:11月17日——瓦尔特的弦乐四重奏由ROSE四重奏团首演。

1904年

维也纳:3月——完成了管弦乐作品SymphonischePhantasie,5月在法兰克福上演。

1905年

维也纳:2月20日——瓦尔特作为钢琴家与ROSE四重奏团首演他的钢琴五重奏。

维也纳:春季——发表文章严厉抨击当时的音乐评论家。

1906年

维也纳:9月21日——小女儿Gretel出生。

1907年

维也纳:1月8日——瓦尔特与ArnoldRosé、FriedrichBuxbaum一起首演他的钢琴三重奏。

1909年

维也纳:2月6日——瓦尔特的第一交响曲在金色大厅首演。

伦敦:3月3日——在女王音乐厅与爱乐协会首次合作。

维也纳:3月9日——瓦尔特与ArnoldRosé演奏他的小提琴奏鸣曲。

1910年

伦敦:2月21日——瓦尔特在科文特花园歌剧院首次登台,指挥《特里斯特坦和伊索尔德》。

维也纳——瓦尔特的6首歌曲和小提琴出版。

1911年

罗马:2月12日——瓦尔特在意大利首演,指挥圣西里亚协会管弦乐团。

维也纳:5月18日——马勒去世。

慕尼黑:11月20日——瓦尔特指挥马勒《大地之歌》首演。

1912年

维也纳:6月26日——瓦尔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进行马勒第9交响曲的首演。

1913年

慕尼黑:1月1日——瓦尔特被任命为巴伐利亚宫廷剧院总指挥。

莫斯科:1月25日——瓦尔特指挥在俄罗斯指挥首场音乐会。

1914年

萨拉热窝:6月28日——斐迪南大公被暗杀,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6

慕尼黑:3月28日——瓦尔特指挥科恩格尔德的歌剧《维奥兰塔》和《波利克拉特的指环》的首演。

1917年

慕尼黑:6月12日——瓦尔特指挥普菲茨纳的歌剧《帕莱斯特里纳》。

1920年

慕尼黑:10月-11月——为纪念贝多芬诞辰150周年,瓦尔特指挥《庄严的弥撒》,并撰写了关于这部作品的长篇文章。

1921年

慕尼黑:5月15日——希特勒最早的支持者HermannEsser开始攻击瓦尔特。

1922年

慕尼黑:10月3日——瓦尔特指挥《费德里奥》,作为他在慕尼黑担任音乐指导的告别演出。接替他的是克纳佩布施。

1923年

纽约:2月15日——瓦尔特在美国举行首场音乐会,指挥纽约交响乐团在卡耐基音乐厅的演出。

1925年

萨尔斯堡:8月26日——瓦尔特第一次在当地的音乐节亮相,指挥《唐帕斯夸莱》。

柏林:9月18日——瓦尔特作为新成立的Städtische歌剧院的音乐指导,指挥演出《纽伦堡的名歌手》。

1926年

米兰:6月23日——瓦尔特首次在斯卡拉剧院登台,并第一次见到托斯卡尼尼。

1928年

柏林:2月6日——瓦尔特和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交响曲,这是这部作品第一次在俄罗斯之外的地方演出。

1929年

莱比锡:10月10日——瓦尔特接替富特文格勒,在格万特豪斯指挥首场音乐会。

1930年

德国:9月——国家社会主义者成为这个国家的第二大党。

1932年

纽约:1月14日——首次指挥纽约爱乐交响乐团。

1933年

莱比锡:3月16日——纳粹分子阻止瓦尔特指挥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

柏林:3月20日——纳粹分子阻止瓦尔特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激起了瓦尔特的愤怒。瓦尔特离开德国。

1934年

萨尔斯堡:8月4日——瓦尔特指挥演出歌剧《唐璜》,平扎担任主演。

1935年

维也纳:瓦尔特出版了小册子《音乐的精神力量》。

1936年

维也纳:瓦尔特撰写的《古斯塔夫·马勒传记》出版。

1938年

维也纳:1月16日——瓦尔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进行马勒第9交响曲首次录音。

维也纳:3月——奥地利与德国合并,瓦尔特无法继续在奥地利居住。

阿姆斯特丹:3月17日——瓦尔特指挥了ErnstKrenek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演奏,作曲家演奏钢琴。

巴黎:9月——瓦尔特接受了法国公民身份。

1939年

苏黎士:8月18日——瓦尔特二女儿Gretel被她的丈夫杀害,原因是她与平扎的浪漫交往。

热纳亚:11月1日——瓦尔特举家前往美国,并在那里定居。

1940年

美国——瓦尔特举家定居在加州的贝弗利山,他的邻居包括许多流亡人士,包括托马斯·曼一家。

1941年

纽约:2月14日——第一次在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演出《费德里奥》,主要演员包括弗莱格斯塔德、马森和基普尼斯。

纽约:第一次与纽约爱乐乐团合作录音。

1945年

纽约:1月23日——瓦尔特指挥纽约爱乐乐团进行巴伯第一交响曲的首次录音。

纽约:3月26日——瓦尔特夫人埃萨去世。

1946年

纽约:瓦尔特自传《主题与变奏》英文译本出版,德文原著于1947年出版。

1947年

纽约:2月——接受纽约爱乐乐团顾问的职位。他在这里工作了两个演出季。

纽约:2月10日——瓦尔特指挥纽约爱乐乐团进行马勒第5交响曲的首次录音。

爱丁堡:9月9日——离开奥地利后第一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开始与凯瑟琳·费丽尔的合作。

1950年

柏林:9月24日——自1932年后,瓦尔特首次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1952年

维也纳:5月15、16日——瓦尔特第一次在录音室录制《大地之歌》,与费丽尔、帕扎克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

1953年

伦敦:10月8日——费丽尔去世。

纽约:12月30日——瓦尔特完成了纽约爱乐乐团的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录音计划。

1956年

纽约:2月23日——瓦尔特回到大都会歌剧院指挥新制作的《魔笛》,这是瓦尔特指挥的最后一部歌剧,最后一场演出于1957年3月1日举行。

1957年

纽约:3月7日——遭受心脏病打击,取消了当年的音乐会。他的著作《音乐与音乐制作》出版。

1958年

洛杉矶:1月6日——瓦尔特开始与哥伦比亚交响乐团进行立体声录音。

1959年

纽约:3月27日和19日——在大都会歌剧院指挥威尔第的《安魂曲》,这是瓦尔特最后一次在大都会亮相。

1960年

洛杉矶:12月4日——最后一场公开音乐会,与洛杉矶爱乐乐团和克莱本合作。

1961年

洛杉矶:3月29日、31日——最后与录音,与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合作莫扎特的序曲。

1962年

贝弗利山:2月17日——心脏病复发,瓦尔特于早晨5:45在家中去世。

指挥风格

布鲁诺·瓦尔特(中)在排练间隙

长期以来人们以为他早期和晚期(录音中的时间)风格一样倾于温和,但事实是他并非总是如此,特别是在他早期录音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他,即便是到了中晚期,在特定的场合、针对特定体裁,如在歌剧院中和对歌剧序曲,他仍能制造出令人兴奋的效果,只是自始至终他的风格都不会让他的乐队和听众感到焦虑和压迫。他将管弦乐各声部处理得层次分明且富于歌唱性。

通过他与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的立体声唱片我们了解到50年代中期后他的演绎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内敛、典雅、流畅、松弛、舒缓、细腻和富有亲和力的整体外观下使音流在运动过程中折射出不同的表情、色调、气质和质感,在保持整体性前提下使不同乐句(段)自然形成各自的音响内核与和声效果。他对音乐的诠释具有持久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他擅长指挥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纳、布鲁克纳和马勒的作品。

他是马勒音乐的痴迷者和推广者。除了是马勒《第九交响曲》和《大地之歌》的首演者,并参与马勒《第八交响曲》首演排练(受马勒委托)外,马勒其他交响曲的首演他几乎都在场。马勒交响曲总谱付印前,都交与他修改定稿。他是马勒《第五交响曲》的备选首演者。

布鲁诺·瓦尔特录制的贝多芬田园交响曲

布鲁诺·瓦尔特对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演绎,是本世纪指挥家中的传奇,而他也一向对这部作品情有独钟,早在78转的录音时代,他就传有两版。其中1960年的录音被欧美乐评视为他指挥艺术的颠峰之作。在此片中,他驱使一腔热血,驾驭手下的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展现出最具人文关怀和人性的演出,没有激昂,没有矫作,只是想尽办法把音乐中属于人的一面,尽情宣泄。

作为二十世纪德国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瓦尔特把音符凿刻成音我,那温柔与人性的光辉是失落已久的真心。

指挥理念

布鲁诺·瓦尔特录制的贝多芬田园交响曲

他不是一位独裁者,而是一位教师,他强调完美的表演是乐队和指挥共同的成果。在指挥要求的所有要点得以保证的基础上,他留给乐队成员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不是通过强加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是采用启发、引导、培育的方式使完美的声音从乐队成员内心自然流淌出来。

他反对不加排练就匆匆上场。他坚持即兴发挥必须建立在扎实的排练基础之上。

他反对摒弃使用指挥棒,认为那会令已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指挥专业走向衰败。

著作录音

布鲁诺·瓦尔特录制的贝多芬交响曲

瓦尔特是一位具有超常天赋和丰富经验的指挥大师,他能以适中的手势幅度获得他所要达到的乐队效果,在当代指挥家中获得完美的古典主义者的声誉。他对维也纳学派名作的演释尤为著名,被公认为马勒交响曲的第一流的指挥家。

他自己的作品有:两部交响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四重奏,钢琴三重奏及几部歌曲集。曾出版的著作有:〈音乐的精神力量〉,1935年维也纳出版,〈古斯塔夫·马勒〉,1936年维也纳出版。〈主题与变奏,自传〉,1946年纽约出版,关于音乐及其演奏〉,1957年法兰克福出版。(资料自“外国著名指挥家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6月版)

布鲁诺·瓦尔特录制的马勒交响曲

人物影响

布鲁诺·瓦尔特录制的布鲁克纳交响曲

个人理念

布鲁诺·瓦尔特对十二音体系、序列音乐和爵士乐持反对态度。

晚年对勋伯格的音乐理念有所体谅。瓦尔特接受采访时候曾经说到:“最近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叫做爵士乐,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浮躁的音乐,如果人们经常听这种音乐,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