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
黄婉秋

    黄婉秋

  • 中国
  • 别名:黄艺琼
  • 外文名:
  • 身高:0cm
  • 星座:摩羯座
  • 人气:3973°
  • 介绍:黄婉秋14岁登台演出,1961年在电影中扮演刘三姐时,年仅17岁。当时,广西自治区正在打造精品彩调剧《刘三姐》,排演这出戏的剧团和业余团体很多,扮演刘三姐的演员就有100多个,电影《刘三姐》就是根据彩调剧改编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黄婉秋非常幸运,她从100多位“刘三姐”中脱颖而出,从舞台走上了银幕,她所扮演的那个清纯俏皮的刘三姐形象,连同影片的诙趣生动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几代中国人的心坎里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家喻户晓。那个年代也有“追星族”,这些影迷们追起自己喜爱的明星来好像更执着。曾经有一位观众,每看一次《刘三姐》就给黄婉秋写一封观看心得,一直写到“文革”前夕,他寄给黄婉秋的观看心得竟然有99封之多,合起来有厚厚的一沓子。要不是“文革”开始,他说他还要写第100封!

    不仅在国内,《刘三姐》在海外也深受华人喜爱。已故的马来西亚永芳集团的董事长姚美良,是东南亚非常出名的华人企业家,他去新加坡看电影《刘三姐》,一看就是10场。他曾经深情地说:“刘三姐是中国最大的统战部长,她能够把华人的心凝聚在一起。”20世纪80年代以后,《刘三姐》有机会到东南亚的舞台上演出,东南亚的华人中再一次掀起了“刘三姐热”,常常是剧团还没到,票早已售罄,而黄婉秋则更成了“热中之热”,几乎每天都有数百名观众排着队请她签名。当时,马来西亚还没有与中国建交,一位马来西亚华侨因为鼓动一些华侨到新加坡看《刘三姐》演出而受到处罚,惨遭15年牢狱之灾,但他事后仍然认为:“为了看《刘三姐》,坐15年牢值得,不后悔!”

    刘三姐带给黄婉秋极高的荣誉,但也使她一下子就到达了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再也无法超越的高度。这当然是与她的形象适合刘三姐这个角色有关,但也与客观的时代背景分不开。因为正当她的演艺事业黄金时期来临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浩劫无情地将她春光灿烂的未来毁灭了。刘三姐浓缩了黄婉秋全部的青春年华,黄婉秋四十年来的荣辱悲欢都与刘三姐这个艺术形象紧密相连。

    “文革”一开始,《刘三姐》被当成“大毒草”批判,黄婉秋也因此被人强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开始了15年的劳动改造。她被下放、游街、谩骂,甚至有人以拉出去枪毙威胁她,让她交代所谓的罪证。在那段颠倒黑白的日子,黄婉秋很多次在受批斗之后都曾产生过自杀的想法,但是,一想到那些曾经在台下给她热烈掌声和无限支持的观众,她就告诉自己要坚强地活下来。

    如果说黄婉秋在那场灾难中还有一些幸运的话,那就是遇到了现实生活中的“阿牛哥”何有才。何有才比黄婉秋小6岁,但却是她生活的支柱。他总是一脸幸福地说:“因为三姐的名气永远比我大,所以她是太阳我是月亮,月亮伴着太阳走吧。”“现在,我就是她的司机、私人助理,几乎全权打理她的生活和事业。”“婉秋受的苦太多了,我应该帮助她更好地发展她自己,让热爱她、关心她的人,重新看到她艺术的发展。”30多年来他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所有那些苦涩的回忆,所有那些受过的伤害都在夫妻俩人甜蜜的笑容中淡然了……

    阴翳蔽日,终有阳光灿烂时。197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文革后首次播放了电影《刘三姐》录音。几年后,黄婉秋终于得以从噩梦中走出来。虽然已是人到中年,年轻的容颜不再,但那些曾经给过她勇气的观众们给予了她同样的热情欢迎。

    为了爱戴她的观众们,黄婉秋继续奉献着自己的艺术才华。除了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团副团长(1983)、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1991)外,还陆续拍了电影《春兰秋菊》(84年)、《长城大决战》;电视剧《爸爸,妈妈和孩子》(82年)、《黄山情》(黄梅戏,90年)、《戏迷盛老乐》(98年)等。其中《黄山情》荣获“金鹰奖”、“飞天奖”、“飞鹰奖”及华东六省市最佳戏曲片奖。她于1995年导演的曲艺《漓江行》获中国第二届曲艺节“牡丹奖”导演奖及自治区优秀奖;1997年导演的《春兰吟》获全国“文华新节目奖”、自治区“铜鼓奖”。她主演的歌舞剧《百鸟衣》获广西首届戏剧节优秀演员奖;她录制的《歌仙刘三姐》盒带获1987年广电部“通美杯”奖。

    黄婉秋最喜欢的角色还是刘三姐。“广西刘三姐黄婉秋”,这是黄婉秋名片上的称呼,至于为什么这样写,黄婉秋解释说:“虽然我的职务很多,但我觉得那些东西都是暂时的,刘三姐才是永恒的。”刘三姐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健康淳朴的传统美德,她超越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也打破了历史时空。

    电影《刘三姐》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黄婉秋的形象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刘三姐,不管她走到哪里人们都叫她“刘三姐”,她自己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角色,更希望通过这个角色来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为了培养山歌传人,2002年,黄婉秋辞去了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的职务,和大连的一家公司合资在桂林修建了一座“刘三姐景观园”。这一景观坐落于风景宜人的桃花江畔,以刘三姐文化及广西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几年来她在此培养了30多位演员,其中两名演“刘三姐”的演员已具备一定的表演素养,很有发展前途。现在,只要在桂林,黄婉秋每天都要到景观园去与观众见面,并亲自登台演唱,有时候更是全家上阵共同为到桂林来旅游的朋友献歌。

    “是桂林的山水造就了刘三姐,造就了我。我是沾了刘三姐的光,观众是把对刘三姐的爱都给了我。我回到自己深深眷恋的舞台,只想把刘三姐的歌声再次唱遍大江南北,甚至唱出国门,让全世界都知道刘三姐,知道桂林。”

    结缘于艺术,结缘于刘三姐,黄婉秋的心永远都年轻美丽。

详细资料

  • 黄婉秋14岁登台演出,1961年在电影中扮演刘三姐时,年仅17岁。当时,广西自治区正在打造精品彩调剧《刘三姐》,排演这出戏的剧团和业余团体很多,扮演刘三姐的演员就有100多个,电影《刘三姐》就是根据彩调剧改编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黄婉秋非常幸运,她从100多位“刘三姐”中脱颖而出,从舞台走上了银幕,她所扮演的那个清纯俏皮的刘三姐形象,连同影片的诙趣生动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几代中国人的心坎里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家喻户晓。那个年代也有“追星族”,这些影迷们追起自己喜爱的明星来好像更执着。曾经有一位观众,每看一次《刘三姐》就给黄婉秋写一封观看心得,一直写到“文革”前夕,他寄给黄婉秋的观看心得竟然有99封之多,合起来有厚厚的一沓子。要不是“文革”开始,他说他还要写第100封!

    不仅在国内,《刘三姐》在海外也深受华人喜爱。已故的马来西亚永芳集团的董事长姚美良,是东南亚非常出名的华人企业家,他去新加坡看电影《刘三姐》,一看就是10场。他曾经深情地说:“刘三姐是中国最大的统战部长,她能够把华人的心凝聚在一起。”20世纪80年代以后,《刘三姐》有机会到东南亚的舞台上演出,东南亚的华人中再一次掀起了“刘三姐热”,常常是剧团还没到,票早已售罄,而黄婉秋则更成了“热中之热”,几乎每天都有数百名观众排着队请她签名。当时,马来西亚还没有与中国建交,一位马来西亚华侨因为鼓动一些华侨到新加坡看《刘三姐》演出而受到处罚,惨遭15年牢狱之灾,但他事后仍然认为:“为了看《刘三姐》,坐15年牢值得,不后悔!”

    刘三姐带给黄婉秋极高的荣誉,但也使她一下子就到达了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再也无法超越的高度。这当然是与她的形象适合刘三姐这个角色有关,但也与客观的时代背景分不开。因为正当她的演艺事业黄金时期来临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浩劫无情地将她春光灿烂的未来毁灭了。刘三姐浓缩了黄婉秋全部的青春年华,黄婉秋四十年来的荣辱悲欢都与刘三姐这个艺术形象紧密相连。

    “文革”一开始,《刘三姐》被当成“大毒草”批判,黄婉秋也因此被人强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开始了15年的劳动改造。她被下放、游街、谩骂,甚至有人以拉出去枪毙威胁她,让她交代所谓的罪证。在那段颠倒黑白的日子,黄婉秋很多次在受批斗之后都曾产生过自杀的想法,但是,一想到那些曾经在台下给她热烈掌声和无限支持的观众,她就告诉自己要坚强地活下来。

    如果说黄婉秋在那场灾难中还有一些幸运的话,那就是遇到了现实生活中的“阿牛哥”何有才。何有才比黄婉秋小6岁,但却是她生活的支柱。他总是一脸幸福地说:“因为三姐的名气永远比我大,所以她是太阳我是月亮,月亮伴着太阳走吧。”“现在,我就是她的司机、私人助理,几乎全权打理她的生活和事业。”“婉秋受的苦太多了,我应该帮助她更好地发展她自己,让热爱她、关心她的人,重新看到她艺术的发展。”30多年来他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所有那些苦涩的回忆,所有那些受过的伤害都在夫妻俩人甜蜜的笑容中淡然了……

    阴翳蔽日,终有阳光灿烂时。197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文革后首次播放了电影《刘三姐》录音。几年后,黄婉秋终于得以从噩梦中走出来。虽然已是人到中年,年轻的容颜不再,但那些曾经给过她勇气的观众们给予了她同样的热情欢迎。

    为了爱戴她的观众们,黄婉秋继续奉献着自己的艺术才华。除了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团副团长(1983)、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1991)外,还陆续拍了电影《春兰秋菊》(84年)、《长城大决战》;电视剧《爸爸,妈妈和孩子》(82年)、《黄山情》(黄梅戏,90年)、《戏迷盛老乐》(98年)等。其中《黄山情》荣获“金鹰奖”、“飞天奖”、“飞鹰奖”及华东六省市最佳戏曲片奖。她于1995年导演的曲艺《漓江行》获中国第二届曲艺节“牡丹奖”导演奖及自治区优秀奖;1997年导演的《春兰吟》获全国“文华新节目奖”、自治区“铜鼓奖”。她主演的歌舞剧《百鸟衣》获广西首届戏剧节优秀演员奖;她录制的《歌仙刘三姐》盒带获1987年广电部“通美杯”奖。

    黄婉秋最喜欢的角色还是刘三姐。“广西刘三姐黄婉秋”,这是黄婉秋名片上的称呼,至于为什么这样写,黄婉秋解释说:“虽然我的职务很多,但我觉得那些东西都是暂时的,刘三姐才是永恒的。”刘三姐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健康淳朴的传统美德,她超越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也打破了历史时空。

    电影《刘三姐》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黄婉秋的形象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刘三姐,不管她走到哪里人们都叫她“刘三姐”,她自己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角色,更希望通过这个角色来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为了培养山歌传人,2002年,黄婉秋辞去了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的职务,和大连的一家公司合资在桂林修建了一座“刘三姐景观园”。这一景观坐落于风景宜人的桃花江畔,以刘三姐文化及广西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几年来她在此培养了30多位演员,其中两名演“刘三姐”的演员已具备一定的表演素养,很有发展前途。现在,只要在桂林,黄婉秋每天都要到景观园去与观众见面,并亲自登台演唱,有时候更是全家上阵共同为到桂林来旅游的朋友献歌。

    “是桂林的山水造就了刘三姐,造就了我。我是沾了刘三姐的光,观众是把对刘三姐的爱都给了我。我回到自己深深眷恋的舞台,只想把刘三姐的歌声再次唱遍大江南北,甚至唱出国门,让全世界都知道刘三姐,知道桂林。”

    结缘于艺术,结缘于刘三姐,黄婉秋的心永远都年轻美丽。

家世背景

丈夫:何有才 

女儿:何雁云 

黄婉秋的祖籍在梅州,祖父原是梅州开药店的老中医,抗战时期避难到桂林。虽然客居异乡,家里长辈却从来没有中断对故土的怀念。黄婉秋记得祖父临终前一再叮嘱她的父亲:将来不管走到天涯海角,都不要忘记回乡寻根。传闻,广西有的同志听说黄婉秋要回梅献艺,就劝她不要说出自己是梅州人,担心广西的“刘三姐”走到广东去了。黄婉秋风趣地说:“这怎么行呢,我是梅州人,叶落归根嘛”。 1983年,梅县第一届山歌节时,黄婉秋曾回乡演唱,深得乡人的赞扬。 

演艺经历

黄婉秋最喜欢的角色还是刘三姐。“广西刘三姐黄婉秋”,这是黄婉秋名片上的称呼,至于为什么这样写,黄婉秋解释说:“虽然我的职务很多,但我觉得那些东西都是暂时的,刘三姐才是永恒的。”刘三姐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健康淳朴的传统美德,她超越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也打破了历史时空。

电影《刘三姐》留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黄婉秋的形象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刘三姐,不管她走到哪里人们都叫她“刘三姐”,她自己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角色,更希望通过这个角色来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1989年曾应邀参加世界客属总会在新加坡举行的恳亲会议。1991年5月至1992年1月,两度应香港天马音乐艺术中心之邀,前往香港大会堂为纪念《刘三姐》拍摄发行三十周年举办专场演唱会。2006年春节应新加坡丽都皇宫邀请前往演唱。 

为了培养山歌的传人,2002年,黄婉秋辞去了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的职务,和大连的一家公司合资在桂林修建了一座“刘三姐景观园”。这一景观坐落于风景宜人的桃花江畔,以刘三姐文化及广西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几年来她在此培养了30多位演员,其中两名演“刘三姐”的演员已具备一定的表演素养,很有发展前途。黄婉秋每天都要到景观园去与观众见面,并亲自登台演唱,有时候更是全家上阵共同为到桂林来旅游的朋友献歌。 

2003年9月30日,黄婉秋将应邀参加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的《歌唱祖国》大型歌舞晚会演出,引起了许多热心观众的关注。 

2015年7月27日,广西南宁某连锁粉店“歌仙刘三姐黄婉秋店”开张,电影《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与丈夫何有才到场献唱。 

2017年1月27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桂林分会场,黄婉秋搭档张信哲、邓紫棋表演歌舞《歌从漓江来》。 

2018年11月,中国(龙华)客家文化艺术节在深圳龙华区大浪羊台山举行,黄婉秋在文艺晚会上登台献唱。 

社会评价

中年黄婉秋

直到今天,对于许多中年以上的华人,刘三姐和黄婉秋仍然是不可分离的形象,“翩若惊鸿”的刘三姐经过黄婉秋的演绎在一代人的心中完成了定格。她娇艳妩媚、纯真纯情、率真泼辣,活生生一个红土地的美精灵。著名词作家洛兵在他的一篇名为《红光电影院》的回忆文章里写道:“很小的时候,一天晚上,我走进红光电影院,看了一个电影,叫做《刘三姐》,黄婉秋顿时成为横亘我整个童年的第一美女。”

这样认为的显然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那深深受到影响的一代人。导演张艺谋执导大型实景舞台剧《印象·刘三姐》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电影《刘三姐》对我影响至深,我小时对刘三姐的印象,那就是人漂亮,歌好听!刘三姐是我儿时最美的回忆。”

对于黄婉秋本人来说,电影《刘三姐》的一举成名也是影响了她一生命运的最美的回忆。关于盛名之后所受到的种种关注,她有讲不完的故事:

让黄婉秋特别感到骄傲的是电影《刘三姐》在美国的演出,竟然打败了《飘》的纪录。即便是在欧洲,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只要有华人他们都肯定看过《刘三姐》,会唱《刘三姐》。在一个华人最悲惨的年代,电影《刘三姐》成为全世界华人联系的纽带。那个年代也有“追星族”,这些影迷们追起自己喜爱的明星来好像更执着。有一位香港观众,每看一次电影《刘三姐》就给黄婉秋写一封观看心得,“他一共看了99场电影,我也收到了99封心得,有这么厚一沓子!他说,要看满100场,我也在等他的第一百封心得。可是'文革'开始了,从此我们就失去了联系。”

提起那段从顶峰跌落至谷底的日子,黄婉秋不胜唏嘘:“我以前是个内向的人,一说话就脸红,但是15年的改造,我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什么都经历过,胆子也练大了。我还被造反派拉出去枪毙过,后来才知道是吓唬吓唬我。那时候在桂林,刘三姐就是最有名的人了,所以造反派也抓我,保皇派也抓我去批斗游街。我14岁登台演出,所有的桂林人都看过我的演出,老百姓看到我被游街都哭了。”

家喻户晓的刘三姐

时间的步伐一如往昔,不论是辉煌还是苦难。当一切都成为过去,在其中体味最深刻的还是只有黄婉秋本人。十六七岁唱彩调的姑娘,上了当年第一大娱乐媒体的电影银幕,感受自然绵绵。之后《刘三姐》遭遇时代变故,遭到停播禁演,反而保留了一点冰冻的记忆和习惯。新世纪的改编热让经典的《刘三姐》题材也不能幸免,但黄婉秋最自豪的还是,这么多的版本,影响和艺术成就都远远不如她的旧作,就像刘晓庆曾经对她感慨过的:“你一个刘三姐吃了一辈子,值了!我们多少演员一辈子忙碌拍片无数也难以让人们记住!”即使仍然还在旅途,黄婉秋也如此说:“如果有人叫‘刘三姐’,那一定是在叫我。‘刘三姐’是伴随我一生的。”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