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
管谟业

    管谟业

  • 中国
  • 别名:莫言(笔名)
  • 外文名:
  • 身高:0cm
  • 星座:
  • 人气:0°
  • 介绍: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 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3年10月30日,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网络文学大学”开学,莫言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 2012年12月6日,莫言获颁授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详细资料

  •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 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3年10月30日,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网络文学大学”开学,莫言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 2012年12月6日,莫言获颁授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人物经历

197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四年时间里,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哲学和历史书籍,包括黑格尔的《逻辑学》、马克思的《资本论》等。 

莫言(左)在电影《红高粱》拍摄期间

1983年春,在《莲池》第2期发表短篇小说《售棉大路》并被《小说月报》转载;5月,调到延庆总参三部五局宣传科任理论干事;秋,在《莲池》5期发表短篇小说《民间音乐》,该作品得到老作家孙犁赏识。[13-14] 

1985年初,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一举成名;随后,冯牧主编在北京华侨大厦主持召开《透明的红萝卜》研讨会,与会作家、评论家都高度评价了这部小说; 同年,发表的中短篇小说《爆炸》《白狗秋千架》等,持续引发关注。 

1986年春,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同年,在《人民文学》第三期发表小说《红高粱》,引起文坛轰动,该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和蓬勃的语言,描写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民间抗日故事,赞颂民族大义,弘扬民族精神,成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滥觞;秋天,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 

1987年,中篇小说《欢乐》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一、二期合刊,引发争议; 同年,出版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 

1988年2月,由小说《红高粱》改编的同名电影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最高荣誉的中国电影; 同年,在《十月》文学双月刊第一期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 同年,参加中国作协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办的研究生班; 同年,长篇小说《十三步》在大型文学季刊《文学四季》秋之卷发表,运用荒诞艺术手法描写知识分子和现实生活。 

1989年,出版长篇小说《食草家族》,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膜拜。 199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毕业,之后获得文艺学硕士学位。 

1992年,第一部英译本中短篇小说集《爆炸》(Explosionsandotherstories)在美国出版,由贾尼斯·魏克利(JaniceWickeri)和邓肯·休伊特(DuncanHewitt)翻译。 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酒国》,讲述发生在酒国的腐败案。 

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丰乳肥臀》,该小说从抗日战争一直写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以汪洋恣肆的笔触对波澜壮阔的历史进行了描绘。1997年,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1999年,出版长篇小说《红树林》,以南国都市和渔村为背景,再现当代人对权、钱、情、色的多层面欲望。 

2000年,凭借长篇小说《酒国》法文版获得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同年,长篇小说《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18位)。 2001年,小说《红高粱》成为唯一入选《WorldLiteratureToday》评选的75年(1927-2001)40部世界顶尖文学名著的中文小说; 同年,出版长篇小说《檀香刑》,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反抗殖民主义侵略的故事与骇人听闻的酷刑。 

2003年,出版长篇小说《四十一炮》,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折射出了农村改革初期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以及人性的裂变,在伦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惘。 

2005年莫言获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颁奖词

2006年,获得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成为继巴金之后,第二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作家; 同年,出版长篇小说《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 

2007年7月14日,出版文集《说吧,莫言》,该作品分为三卷,全面展示了莫言的心路历程。 2008年,凭借《生死疲劳》获得香港浸会大学红楼梦奖以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24-25] 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蛙》,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 

2011年7月,获得韩国万海文化大奖,成为首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作家;8月,《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6-27] 11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1月,凭借话剧《我们的荆轲》获金狮奖编剧奖。 

2017年7月,根据原作改编并参加编剧的歌剧《檀香刑》开始公演; 11月,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在《人民文学》发表戏曲剧本《锦衣》和组诗《七星曜我》。 

2018年10月13日—10月21日,首度书法个展《笔墨生活——莫言墨迹展》在北京时间博物馆展览; 12月,参与编剧的歌剧《檀香刑》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2020年2月,长诗《饺子歌》在《北京文学》第二期发表,引发热议; 3月,《人民文学》发表长篇古体诗《鲸海红叶歌》;7月31日,中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作品融入对于时代新生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引起热烈反响; 11月,长诗《饺子歌》获得第五届中国长诗奖特别奖; 12月18日,入选2020中国品牌人物500强,排名51。 

2021年4月14日,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 6月,莫言《一斗阁笔记》获第十二届《上海文学》奖特别奖; 8月,以朗读者的身份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第三季》。 9月19日,参演的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在中国上映。 莫言《一斗阁笔记》获第十二届《上海文学》奖特别奖

个人生活

人物评价

莫言的作品植根于古老深厚的文明,具有无限丰富而又科学严密的想象空间,其写作思维新颖独特,以激烈澎湃和柔情似水的语言,展现了中国这一广阔的文化熔炉在近现代史上经历的悲剧、战争,反映了一个时代充满爱、痛和团结的生活。(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评委会评语) 

莫言先生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独特的写实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真实现状,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莫言先生的作品引导亚洲走向未来,他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评委会评语) 

莫言的小说充满方言,可以彻底看到村落的经验是如何给人充沛的生命力,最泥土的人就最国际。(作家龙应台评) 

莫言是一个想象力和创造力极为丰富的人,善于找到具象的语言跟情节,展示自己对于历史和现实的参照。哪怕是一个极小的题目,只要莫言对此有独特的见解,都能将之变为一个很大的架构,同时作品语言行云流水,很了不起。(作家张大春评) 

莫言是一个创造力很旺盛,想像力很丰富,每部作品都不重复,非常具有探索精神,有巨大创造能量,不断挑战自我的作家。(作家何向阳评) 

莫言属于才华横溢的作家,他透视社会人生和历史的视角,非常独特,语言又恣肆狂放,好似掩抑不住内心汹涌的要表达的东西。(作家李静宜评) 

莫言的作品量大质高,既乡土又魔幻,既传统又先锋,创作勤奋又勇于探索,吸收消化得都快。(作家冯杰评) 

在一个更广大的时空范畴内,他以野性对抗饱受污染的人类文明,着力表现人在面对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的挤压的同时,如何艰难维护自身的尊严和力量。(作家李洱评) 

莫言早已受到了国际上的关注,其作品中的人文情怀和普世价值观已经得到人类社会的共同认可。(作家薛正强评)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