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辑部》北京卫视热播 郑晓龙续写鬼才情怀

时间:2021/11/27 8:42:28 阅读: 0

[导读]正在北京卫视热播的电视系列剧《新编辑部故事》,再次让导演郑晓龙登上各大媒体的娱乐版头条。郑晓龙被誉为“中国电视拓荒者”,包括葛优、姜文、冯小刚等在内的一大批影视大腕都曾与他合作。

《新编辑部》北京卫视热播 郑晓龙续写鬼才情怀

郑晓龙

正在北京卫视黄金时间热播的电视系列剧《新编辑部故事》,再次让导演郑晓龙登上各大媒体的娱乐版头条。郑晓龙被誉为“中国电视拓荒者”,包括葛优、姜文、冯小刚(微博)等在内的一大批影视大腕都曾与他合作。2010年之后,老将郑晓龙再次出马,不急不缓地推出“双响炮”:一部是2012年全国上映的《甄嬛传》,一举创造收视神话,成为“后宫剧”的标杆;一部是2013年推出的《新编辑部故事》,22年后再续经典,有望再攀收视高峰。

有人说郑晓龙就是“收视保证”,有人说郑晓龙就是塑造经典的传奇,还有人说郑晓龙就是电视界的“鬼才”。然而,在同行眼里,郑晓龙却始终是个“不安分”的人。

天下风云出我辈 寻常道路非我为

知名导演冯小刚曾在他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这样写道:“晓龙是能文能武的人,出身军人家庭,也当过兵,骨子里觉得自己是二郎神转世。”

众所周知,二郎神是人神混血,力大无穷,法术无边,撒豆成兵,民间传说有七十三般变化。虽然自喻“二郎神转世”是一种调侃,但如果对号入座,郑晓龙在电视界的能量也的确神勇。历数郑晓龙参与制片、导演的名作——1990年出品的电视剧《渴望》被誉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的里程碑”、1991年上映的《编辑部的故事》开拓我国“第一部电视系列喜剧”、2007年一段《金婚》生活史热播映照一部新中国变迁史、2012年推出的《甄嬛传》被称作“宫廷剧终结篇”——涉猎题材多元,塑造人物经典,小切口大开合,部部让人看得过瘾。

近日,郑晓龙力推正在北京卫视红星剧场热映的新作《新编辑部故事》。这部剧是《编辑部的故事》22年后的续拍,也是郑晓龙五易编剧精心打磨的故事。两代“编辑部”,第一代开电视系列喜剧片先河,第二代则试图在此基础上打造“重口味”纯粹喜剧。

用郑晓龙的话说,现在已经到了肢体语言表现行动力的年代,因此《新编辑部故事》最大的变化是表演方式上的。比如你会在戏里看到王千源微博)和阎学晶扮演的夫妻玩双簧,阎学晶一出场就来段东北二人转。再比如刘蓓“牺牲色相”带着假发大尺度玩颠覆,扮演的女明星怎么看都有点像火星人。从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表现到载歌载舞的群体狂欢,基本上看不出老版的影子。除此之外,作为一部喜剧,郑晓龙更是将无厘头、后现代、黑色幽默等不同流派打包上传,最大可能地调动起观众的感官。当剧中的主角们手舞足蹈,你也不好意思再板着脸、正襟危坐,而当你放下伪装、真正放松的时候也正中导演的下怀。

可毕竟电视剧不像舞台剧那样有足够的发挥空间,或许有观众会认为剧中过多的肢体语言显得太闹腾。郑晓龙则希望观众看完后再做评判:“已经二十年过去了,喜剧的样式越来越丰富,观众接受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因此也会越来越挑剔。但总是要创新。当年,《编辑部的故事》刚刚播出的时候,也有很多人不能接受,有人写信说,怎么就是两个人在那里耍贫嘴。《武林外传》(电视剧版 电影版)刚刚播出的时候,我乍一看,也觉得没什么好,但慢慢熟悉了,就看得下去了,而且觉得很有趣。对于创新,我们应该宽容地去看待。”

“宫斗”“都市”皆入骨 “镜中人”里观自身

不走寻常道路,细品人文情怀。郑晓龙的每一部经典电视剧作品都有一个共性,以剧中人与事来映射现实生活本身,让人忍不住坐下来看,静下来听,从电视上的“镜中人”反观自我,自然而然生发共鸣。

早在《甄嬛传》时我们就见识到了郑晓龙的魅力。在那个“后宫佳丽谁不争宠”的年代,甄嬛被赋予了难得的品质:不爱权力,崇尚自由,追求真爱。可是找寻的过程中,不爱权力又偏要机关算尽地夺权、崇尚自由却又迫于生存而低头、追求真爱但又今生无奈再回深宫,甄嬛,既是内心孤傲如不染的荷花,又是外表坚强似工于心计的利箭,矛盾、挣扎,让人惋叹。恰如今天的社会,穿梭于是非圈、名利场,躁动着悸动着,人们将自己推向种种所谓“无奈”的漩涡。

正当人们在《甄嬛传》的纠结中欲罢不能时,郑晓龙恍然转身推出“重口味”喜剧《新编辑部故事》,将人们从金碧辉煌的深宫帷幔中拉出来,带入物欲滋生的现代繁华都市。与《甄嬛传》以移情产生共鸣不同,《新编辑部故事》可以说是直奔当下热点,《新编辑部故事》将世界末日、明星炒作、幸福指数、鉴宝收藏、选秀热、上市热、学区房、女人整形等热点话题一网打尽。

不过,《新编辑部故事》并没有直言人性善恶,也没有单纯设计一些机械式的搞笑逗乐,而是冷不防地扎了一下现实的胳肢窝。剧中的每一个章节都有灵魂,譬如“红人选秀”和“如此炒作”里的娱乐圈之怪现状,譬如“孩子择校”和“古董鉴定”中普通人的心酸无奈,再譬如“谍中谍”里的夫妻相处之道。剧中将无厘头的言语、动作发挥到极致,喜剧与现实的元素嫁接毫无生硬感。戈玲以一番“社会舆论对这个电视选秀,有很多反映,你比如说那个男儿本色,那是选男儿吗?那是选男色!”的言论来表达对所谓“电视选秀”的气愤;欧小米则用“我现在觉得特别的可怕,看完《手机》(电影版 电视版)我觉得老公不可靠,看完《色,戒》我觉得女人不可靠,看完《投名状》我觉得兄弟不可靠……”的观点来讽刺现代人摇摆不定的价值观。

这用郑晓龙的原话说就是“笑着、笑着把事给办了”。这种功力一直让知名导演高希希(微博)深怀崇敬:“我个人认为,一个优秀的电视剧,首先得要有一个朴实高尚的灵魂主体,第二要有很好的故事,第三要有几个有独特人物性格的人物。我在郑导的作品里,都看到了这些我想要看到的东西,还有那种人文的情怀。”

有人说郑晓龙这回走的是群众路线,用“网民的智慧”叫板“王朔式幽默”,因此《新编辑部故事》是一次穿着电视剧马甲的网络式狂欢。这也无妨,人文情怀、现实映射,从不拘泥于表达形式。所以,当有一天你看到有人用甄嬛体说:“本宫方才想到安红妹妹,想必是在宫中呆久了,私心想若是能回青岛定是极好的。奈何本宫方言不通,心下想来,罢了,本宫定是无缘前去了。但若尔能诚心相邀,倒也不负本宫对你的疼爱了”来打趣,或是学着安红满嘴山东味说“回青岛,吃着海蛎子,喝着啤酒,吹着海风,洗着海澡”来戏谑时,不用太惊讶,那定是中了“鬼才”郑晓龙的“毒”了。

一部怀旧的《新编辑部故事》,如何延续郑晓龙的百变轨迹?一部有营养的话题喜剧,怎样将热点话题一网打尽?电视鬼才再次“变脸”,郑氏风格惊喜不断。北京卫视每晚19:35《新编辑部故事》,敬请关注!

相关资讯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