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出生的李芳芳也是个“泛80后”。
1997年,青春小说《十七岁不哭》轰动一时,同名电视剧获得次年的金鹰奖、飞天奖,甚至登上了《人民日报》,但是你却找不到作者李芳芳的只言片语,只有“倔强的杨宇凌和优等生简宁究竟有没有在一起”的问题,至今仍困扰着那辈年轻人。随着电影《80后》登陆银幕,李芳芳以导演身份回到公众视野,而农夫山泉的电视广告、《新闻联播》的特别关注,让李芳芳的“能量圈”悄悄流传,对此她反倒三缄其口,只是说:“我自从16岁开始,就没有花过家里一分钱,你完全可以这样写。”
家庭教育 父亲教我宽容待人
在昆仑饭店见到李芳芳的时候,她正忙于全国宣传。计划走四十多天,每天早起赶第一班飞机,睡下已经是两三点。“行李必须前一晚收拾好,因为早起唯一的能力就是把自己运送到飞机上。”李芳芳说。
在从成都到重庆的火车上,李芳芳大哭了一场。前一天,有成都媒体问她,在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学习时成绩如何,“我说大家分数都不高,不过找出学长们的分数对照的话,便会得到安慰,因为他们的成绩也不过尔尔。谁承想第二天报道出来,大标题是‘李芳芳暗示学长李安就读成绩不佳。’”她说从小父亲就教育她要谦虚,要宽容待人严于律己,如果父母上网看到这条新闻,不知将会如何看待自己。但是火车到站,她还是擦干了眼泪,因为曾经向两位演员承诺,要带他们走完全程。
李芳芳的家庭条件很优越,尽管她不愿意透露具体情况,谈话间却屡屡提到严格的家庭教育。“我小时候有这样一件事情,当时我老去书店玩,后来发现我的《十七岁不哭》摆进了书店,一时兴奋就说,这书是我写的,我给大家签字吧。店主的水笔漏水,两本书就弄脏了,我说家里还有样书,可以给你换两本。晚上回家拿着自己的书,被我爸看见,他说没想到你这么自恋,还去书店买自己的书。我说不是,因为弄脏了要给人家换。父亲一定要我当晚送去,他说这两本书对你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卖书人来说,都是成本。我很不情愿地送去,结果第二天瓢泼大雨,我看着窗外的雨,心想这样的天气我肯定不会送书,第三天我姑姑就来把我接到了美国。如果当晚没有去,也许一辈子无法完成自己的承诺。”
出版小说 所得远远超出了付出
电视剧《十七岁不哭》由郝蕾和李晨主演。剧中的早恋问题曾引发热议。
李芳芳出版小说《十七岁不哭》源自与父亲的一次“交易”。她从小来往于美国和中国两地念书,“家里人希望我得到中西方最好的教育,对此他们竭尽所能。”李芳芳说,尽管自己古文很好,作文还获过全国作文竞赛大奖,在美国还要被港台来的中文老师逼着写繁体字。有一次,父亲开出条件:“你要是能写本书,就不用写繁体字了,而且想去哪里玩儿都随你。”
此时,一个出版社的编辑找到李芳芳,让她和其他作文获奖的中学生出一本合集,她却留了个心眼,没告诉其他人,而是自己一个人利用放学后、课间操的时间在数学练习纸的背面偷偷写,一个星期写了八万字。第二周带给编辑过目时,她说:“我对出合集没兴趣,现在我想自己出本书,写了这些内容,您看有多少可以用,不能用的我再回来改。”编辑拿走了李芳芳的稿子,然后就有了那本著名的青春小说《十七岁不哭》。
“我当时才15岁,还没有到签合同的法定年龄,所以拿回家给爸爸签字,他吃了一惊。”李芳芳说,当年她只是在作品中真实地反映了中学生的生活,包括朦胧的感情,没想到引发社会上那么大的争议,甚至改编成了电视剧。出书之后她没有接受过任何采访,“电视剧每年重播一次,家里电话就会被记者打爆一阵子。妈妈说你就接受采访呗,我不愿意,因为觉得所得远远超过了我的付出。”
小说《十七岁不哭》打动了不少青少年,书中描写一群17岁的中学生磕磕绊绊地成长,一边受伤一边学着坚强,老师不再是主角,也不会说教。简宁传给杨宇凌的小纸条堪称经典:“我终于想好了,现在把想法告诉你。我们不能再这么尴尬下去了。我们这个年龄,承担不起这么劳心费神的东西。宇凌,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女孩儿,我欣赏你、关注你,但我也太在乎学业,在乎成绩。我需要太多的孤独,太多的冷静去看书、去做题、去实验。因为我是如此地渴望成功和优秀。”
究竟要不要在电视剧中涉及早恋情节,一度让电视剧中心的主任心存疑虑,李芳芳记得自己当年跟对方说:“您也有孩子,您可以决定自己的孩子看了这段情节是学会早恋,还是学会处理朦胧的感情。”最后,她把剧中心的叔叔给说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