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殇》:金基德交口新作 惨烈方式体现救赎

时间:2021/11/26 15:43:39 阅读: 0
腾讯娱乐专稿 文/seamouse

《圣殇》:金基德交口新作 惨烈方式体现救赎

《圣殇》

腾讯娱乐专稿 文/seamouse

金基德似乎早有信心,在新作《圣殇》中为媒体场的观众留足了可以鼓掌叫好的空间。先是不同寻常的在开头制作信息末尾强调个人简历——“金基德第18部作品”;接着又在电影故事结束和片尾字幕升起之间,留下足够长的黑场,以便让激动的观众尽情鼓掌。而意大利当地时间9月4日中午1点举办的《圣殇》新闻发布会,则又是一个收获赞誉的绝佳场所。

《圣殇》片名取自米开朗基罗著名雕像,讲述一个残忍冷血的放高利贷者(李廷镇饰)在30岁的年纪,初遇抛弃自己的母亲(赵敏秀饰),在经过一番极为难受和揪心的相认后,难得享受了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儿子也如同雕像中死去的耶稣一半,安详的躺在妈妈怀中。可似乎是为了完成救赎,母亲选择了惩罚儿子的极端方式,指向依然是金基德电影必不可少的终极去处——死亡。

这远不止是一则西方早已熟悉的悲剧。发布会现场春风得意的金基德强调着韩国人具有天生的悲剧审美心理,“我们的悲剧故事,常常以惨烈得多的面貌,在电视台上演。”

而作为最受欧洲追捧的文艺片导演之一,金基德却坦诚:“我在你们这里比在韩国国内更受欢迎更为人熟知,我向来就没能进入韩国的主流文化圈,但也希望通过一些叫好又叫座的电影,让国内观众重新认识自己。”

对于电影中这个被金钱、欲望和债务所毁灭的破旧街区,以及撒旦般儿子在邂逅母亲后360度的性情急转,金基德也坦言这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在现代生活和社会关系中,金钱当然是必不可少也至关重要的,但也有一些复杂情感是不能由金钱阐释的。”

而对于韩国媒体和观众来说,《圣殇》更有着关乎首尔城市发展史和韩国政治生态的直接影射。电影中的那条河流,是从1950年代就恶臭不堪的清川溪,1970年代被水泥面的高架桥覆盖去大部分,而周边的棚户区和藏于其中举债度日的废旧作坊工人,也成了随后城市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在韩国前总统卢武铉执政时期,开始了清川溪和周边棚户区的治理工作,也是时任首尔市长的现总统李明博重大业绩工程。金基德从中学辍学后,就曾在这些棚户区的小作坊工厂干过,10岁那年(1970年)见证了著名的“裁缝工人全泰壹自焚事件”,这个事件从此点燃了韩国人社运和工运的激烈行为之风,金基德本人也深受影响。而在2012年底将要进行的“大韩民国总统大选”中,一些重要候选人的个人经历,更可以从这部关于母子关系的电影中对应上些许印记。

《圣殇》的前半部分,依然充满让人不快的极度暴力场面,发布会现场也有记者提及最憋屈难忍的具体细节,鉴于可能的剧透关系,就不详述。

腾讯娱乐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资讯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