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上蝶》风波不断 导演张之亮还原事件历程

时间:2021/11/26 17:59:04 阅读: 0
6月经历“剪辑权争夺战”的焦点影片《肩上蝶》,制作成本高达4000万,但自7月8日上映以来,至今票房仅过1000万。据某网站统计,以北京市场为例,昨日该片仅31家影院排了68场。

《肩上蝶》风波不断 导演张之亮还原事件历程

《肩上蝶》海报

6月经历“剪辑权争夺战”的焦点影片《肩上蝶》,制作成本高达4000万,但自7月8日上映以来,至今票房仅过1000万。据某网站统计,以北京市场为例,昨日该片仅31家影院排了68场。

今年6月17日,一篇题为《<肩上蝶>缘何成为“禁赛片”,张之亮(微博)宣布退出宣传》的报道,将该片导演与投资方、发行方之间的矛盾暴露于台前:导演张之亮披露,投资方与发行方“绕过”自己人重剪辑,把124分钟的影片剪成93分钟。其实,在17日、18日两天,三方见面两次,相谈长达十几个小时,但始终未能解决版本分歧。最终,该片以124分钟版本公映,并发生了暂停首映礼等事件,被外界称为“裸映”。

风波不断的《肩上蝶》,在诞生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近日,南方都市报记者走访了投资方、导演、发行及宣传方。刚刚返回加拿大家中休息的导演张之亮,通过邮件接受了南都记者的独家专访,对相关问题一一做出解答。该片的投资人刘正平忙于工作,但也通过邮件接受了南都记者的独家专访。

我们试图还原事件历程,并不仅仅因为《肩上蝶》本身。在品质把控体系尚不健全的内地电影市场上,《肩上蝶》的出现有它并不偶然的一面。记录此刻的历史,或可为未来华语电影的制作,提供一点借鉴。

A “蝶变”之序曲

《肩上蝶》,祸起“稻草”

2009年11月26日,《肩上蝶》在宁波举行开机仪式。张之亮带着陈坤、江一燕、桂纶镁(微博)梁咏琪(微博)一众主演现身,张导的好友徐克、张鑫炎也来捧场。当天的开机仪式还有一个主题:由张之亮担任CEO的稻草家族影视策划有限公司宣布成立。

《肩上蝶》先后与两家“稻草”公司有关,这两家均由该片投资人刘正平出资成立。一是2009年注册成立的“稻草家族影视策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稻草策划”),也就是在开机仪式上宣布成立的那家。另一家,是2011年3月注册成立的“稻草家族影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稻草投资”),其主要工作是进行《肩上蝶》的内地发行,执行董事名为王雅萱,任职稻草投资前曾是《肩上蝶》剧组的场记。前者已于今年6月30日正式解散,后者则继续《肩上蝶》的收尾工作。

很多人以为,张之亮任CEO的稻草策划只做了《肩上蝶》。其实2010年1月16日上映的动画电影《海底淘法》,就是由稻草策划制作完成的。该片是系列电影《法典之谜》的第一部,原计划与《迷雾丛林》、《人类城镇》、《金属都市》组成四部曲,是中国第一套面向儿童、普及法律知识的系列动画电影。张之亮告诉南都:“《法典之谜》目前四部电影和电视系列都已制作完成,已全部交给后来的稻草家族(按:指稻草投资)。”他表示,“很感激正平答应为我投资这样一部用卡通来普法的电影,投资不算高,但对社会、下一代有意义,他决定就是亏了也投。”在稻草投资位于北京市光华路上的办公室里,王雅萱告诉南都记者,剩余的三部曲,两部已完成制作,“交接了带子”,还有一部未完成。她指着手稿、小公仔说,“这一箱箱资料,都是从原先的稻草家族搬过来的”。

刘正平与张之亮的合作延续到《肩上蝶》。据刘正平说,是因为“我那时候帮导演投动画片,后来看他找(《肩上蝶》的)投资太困难,就想帮他一把。”在这个“帮一把”的合作中,没有一纸合约,没有用契约的方式对影片的时长、剪辑权做出详细的说明。“因为对导演充分信任,所以没有合约。稻草家族(按:指稻草策划)就是为张之亮成立的,所有的事情和公司构成都由他来负责,公司的名字也是他起的。在电影行业,张之亮就是‘专业人士’,至少那时我是这么认为的。”

在这一点上,张之亮的看法与刘正平一致,“合作肯定是基于友好、信任开始的,谁也没料到、谁也不希望后来会发生这么多不愉快,所以一开始也不会像‘婚前财产公证’一样把丑话都说在前头,根本没往那方面想!正平说所有公司的事由我来主导,既然信任,又何用合约呢?”他说:“当时我想,这公司———稻草家族,可能就是自己的一个归宿了。”

B “蝶变”之开端

彼此信任,缘于《墨攻》;1.5亿票房,垂手可得?

刘正平,宁波人,主做家具、涂料生意。他和张之亮的信任,来自他们缘于《墨攻》的相识。刘正平的哥哥是《墨攻》的前期投资人,“后来一来二去的就认识了”,刘正平回忆说。这位导演给他的感觉极好,“他给人的感觉很儒雅很谦逊,为人挺和善的。我觉得他身上有些品质是值得我学习的,所以就称(他)大哥,但不是指亲情。”张之亮也说,“自《墨攻》之后,便与正平交朋友……只要正平到北京,他便会找我喝啤酒。这是6年前的事,那时酒吧还直播着世界杯。”他还说,“正平很爽朗率直,是个好人。”

关于《肩上蝶》的投资,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4500万、6000万、8000万。到底是多少?张之亮说:“《肩上蝶》整个制作成本是在4000万人民币之内,预算自始至终一样,没有半点超支,余款交还投资者。”王雅萱说:“导演要投资的时候一开始是要4000万,然后他制作的时候也是维持在这个数字左右。”南都记者也采访了负责该片动画特效的三正动画,该公司负责人奇文透露,“动画特效方面的花费约2500万元。除了黑白老鼠的制作和昆虫的平面设计是导演的公司完成,我们公司负责剩下的动画特效制作。”

张之亮说:“当时是说要对外宣传,给人印象是大片,所以投资不能低,要说6000万,然后又说加上宣发是8000万,都是为了宣传,给人投资高、大片的印象。至于确切的,加上后期的宣发费用,以及增加的银行利息,具体数目我不是很清楚。”王雅萱表示由于自己是后期介入,并不清楚稻草策划公司的具体账目,“刘总一共投给他们的钱应该是7300多万,包括影片制作和公司运营的费用。”

至于张之亮个人的酬劳,他说:“导演加监制费约280万……其次50多万的项目费,一部分是我与《肩上蝶》另一编剧的编剧费用。”他强调,“我一直用心去管理公司,把公司看成是自己的,虽然我从没有占公司股权,也不拿工资。《法典之谜》没拿钱,只有《肩上蝶》拿了该拿的薪酬。”无论如何,《肩上蝶》的投资并不算低。刘正平将4000万交给张之亮掌控,除了前述的友情,他还透露,“当时张之亮导演说他会拍一部商业片,预测票房不低于1.5亿。”南都记者就此向张之亮求证,他说,“我现在也依然有信心说,这是我目前人生中最商业的电影。如果我不顾及商业需求,我不会找到这样的主演、主创阵容。并且我相信,了解我以往作品的人,一定会认可《肩上蝶》是张之亮的一部商业片。”至于当时预期的票房,他未有明言,只是说:“对票房的预期,不是说一个导演单方面的希望就可以达到的,是需要一个完善的合作团队,制作、宣传、发行、主演、主创,大家齐心协力,每方面都发挥最大效力,才能达成一致的目标的。”

C “蝶变”之初显

第一次看全片,“怎么能拍成这样?”

《肩上蝶》的拍摄过程并没有什么不顺利,“我用了4个月拍摄,一年零2个月做后期,将所有的动画电脑特技加进去,用了超过一年半时间最终完成。”今年3月,张之亮参加了香港国际电影节的论坛活动,受访时他如此陈述。

在影片拍摄期间,刘正平去剧组探过两次班,一次在广西,一次在北京。当时在剧组担任场记的王雅萱透露,刘正平就是看一两场戏的拍摄,看完就走。

2010年三四月间,刘正平在香港第一次看到片花,是在导演剪片的机房里。“还没剪完呢,看不懂,但想象中,最后成品是非常非常漂亮和好看。”刘正平当时这样想。

张之亮告诉南都,原计划《肩上蝶》由稻草策划负责“物色合适的发行人和我们一起发。在拍摄期间,同事就一直到处奔走,寻找合适的合作者及国内宣发人。及至去年9月,正平给我电话,说他认为影片快要完成,公映阶段不能松懈,要多投宣发费,自己组织发行公司来处理,成立了另外一家稻草家族(即稻草投资)。我同意这建议,因为我相信没有人会比自己更爱自己的电影。正平请来了林元炳、于昊全面统筹国内的宣传、发行。跟我们说,让我们就当是把宣传发行都包给这家稻草家族了,然后我们就是配合的稻草家族进行工作。再后来换成了高军。”

2011年2月下旬,刘正平、王雅萱和林元炳、于昊(两人是当时尚未完成注册的稻草投资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在公司机房里,第一次看到影片全貌,不过没有音乐、动效。看后,四人边吃饭边聊。王雅萱回忆,现场刘正平情绪不高,不怎么说话,“吃着吃着,他说:‘哎呀,怎么能拍成这个样子啊?’”说完,他对公司两位总经理说,“你们两个发行有经验,想想怎么跟导演说,怎么再做一做。”刘正平还说,“我不适合跟导演说,因为我不懂,他很容易反驳。你们经验丰富,一定要指出来。我不知道哪里不好,但我知道不好看。”

饭后,两家稻草家族公司的人齐聚一堂。稻草投资提出两点意见:一是希望改片名,一是希望把片子剪短,剪到100分钟左右。王雅萱说,会议上“导演特别认真地将大家说的每一点都记了下来。他没有发表什么看法,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听大家说,然后把大家说的都记下来。”这次会议,是双方第一次就影片时长进行沟通。2月26日,张之亮给稻草投资发了一封邮件,他回忆说,当时得知稻草投资团队的意见后,“我马上表明立场,我是由超过150分钟的剧情修剪至今,认为没有这样的长度,决不能按创作原意,说明了这个故事。如果再删剪就只能把有趣的黑白老鼠、龙猫等等删剪,甚至连宣扬环保的意识也不能放进去,这样《肩上蝶》会变成一部平淡的电影。而且为了让久石让老师的音乐能有充分的发挥,我也预留了空间给音乐发展。我认为应等久石让老师的音乐完成后,一切效果都好了,我们才决定。正平终于同意。”

相关资讯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