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犇:污染的河水会报复所有人

时间:2021/11/26 20:03:00 阅读: 0
牛犇,1935年出生,天津人,著名影视演员,有“影坛长青树”之美誉。

牛犇:污染的河水会报复所有人

电影《河长》中,牛犇饰演患了癌症的老河长

牛犇:污染的河水会报复所有人

牛犇饰演的老河长在桃江打捞垃圾

“我回忆过去的环境,不是说旧社会好,而是在怀念那个时候的环境,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蓝天青山碧水留给后人,经济建设上去了,而环境恶化了,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就是对后代子孙的不负责任。”

牛犇,1935年出生,天津人,著名影视演员,有“影坛长青树”之美誉。

在《河长》电影中,牛犇饰演的是桃花江化工厂总经理张秋江的父亲张清水。

剧情是某年盛夏,不堪重负的桃湖终于爆发了蓝藻,引发了包括桃花镇在内的上百万人口的饮水危机!正在此时,桃花江化工厂总经理张秋江正接待一个来自国外著名化工企业的代表团并洽谈合作,准备承接数亿元的来料加工业务。

张清水(桃花村老村长,桃花江“河长”)得知国外化工企业是因为该产品污染严重在当地无法投产,而转嫁来中国生产的这一消息后,极力阻止儿子的行为,并要求张秋江立即停产。在父子矛盾加剧的时候,张清水病倒了,经诊断为癌症晚期。

老人早已意识到,过去一昧抓经济想脱贫致富,使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现在是遭报应的时候了!觉醒和赎罪感使他下定了决心要守护好桃花江,直至生命最后时刻。

电影中的张清水在牛犇的真情演绎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意味深长谈环保

2010年4月28日,拍完《河长》的牛犇正在扬州外景地拍戏,当《环境教育》杂志记者拨通他的电话,请他谈一谈在拍摄《河长》中的感受时,话筒里传来了老人家陌生而又熟悉的声音:“很抱歉,我现在正在背台词,马上就要化妆。能不能这样,你明天下午打电话给我?”

2010年4月29日下午3时,按照约定,记者拨通了牛犇的电话,当记者请他谈谈对当下环境的感受时,牛老话匣子一打开,就一语中的:“现在的环境问题,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的,不要说中国的每个人,就是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关心环境。当我看到一些地方和一些人只顾经济发展,而不顾环境保护的时候,我就感到非常难过。”

牛犇说:“关注环境和保护环境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因为一旦发生环境灾难,就会没有国界,不分阶层,受害的是每一个人。你看现在的洪水、干旱、雪灾等自然灾害,都与环境的变迁有关系,这就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警醒。”

在采访中,牛老很怀恋过去的环境:“我们这代人,童年的时候很艰苦,吃不饱穿不暖,也没有高楼大厦,但那时候只要是有水的河流,水都很干净。我们小时候的河水,真的就像我在电影《河长》中说的台词一样,‘可以直接跳下去洗澡,去捞鱼摸虾’,这句台词也是我临时改的。”

“现在有知识了,说不能喝生水。但那时候的水,真的可以直接喝。我出生在天津,我就记得小时候很多人都到海河拉水,大多数人家都是直接饮用的,讲究一点的人家也就是放一点明矾。”牛犇说。

“那时候,每个人都很珍惜水。”牛犇在电话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过去,当女人去世后做丧事的时候,都要扎一头纸牛,并在纸牛的肚子和嘴里放上一把盐,让这个纸牛到阴间代替这个去世的女人喝水(在牛肚子和嘴里放盐可以让牛口渴)。喝什么水呢?因为女人一生都与水打交道,整天都要刷锅洗碗洗衣服,弄脏了很多水,必须受到惩罚。那时候的人迷信地认为,这头纸牛可以代替去世的女人喝掉被她弄脏的水。这虽然是当时的一个民俗,一个故事,一种迷信,但的确是在警示着每一个人,必须爱惜水。”

回忆起拍摄《河长》电影的感受,牛犇说:“我们每个人必须珍惜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我在拍摄这部电影时感受很深。那么多的化工厂,都在偷偷地将污水排到河里,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环境保护,其结果就是必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牛老感慨的说:“不管是政府官员、企业家还是普通公民,都要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牛犇强调说:“我回忆过去的环境,不是说旧社会好,而是在怀恋那个时候的环境,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蓝天青山碧水留给后人,经济建设上去了,而环境恶化了,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就是对后代子孙的不负责任。”

牛犇感慨地说:“现在的人啊,很自私。自己家里收拾得很漂亮,外面的环境就不管了,更谈不上关心地球。我看到很多这样的报道,住在楼上的居民直接从楼上的窗子里将垃圾往楼下扔,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一点公德心都没有。这样的人怎么能教育好下一代人?”

谈到《河长》电影的剧情,牛犇回忆了这样一个场景;“我在大街上捡垃圾,一个小孩子跑过来将垃圾送到我的手里说:‘爷爷,您是捡垃圾的吧?’我生病住院了,这个才七岁的小孩子也住院了,而且是癌症,这都是化工污染造成的恶果。所以啊,你污染了河水,河水就来报复所有人。”

有一件事情令牛犇很生气,有一次,他在过马路等红灯时,看到坐在摩托车上的孩子问家长:“雪糕外面的纸怎么办?”家长说:“直接扔到地上就行了。”牛犇对记者说:“你说,像这样的家长能培养出关注环境的孩子?这简直就是教孩子一个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在,在公园和旅游景点到处涂鸦的人少了,以前很多,到处写‘某某某到此一游’,游客的这种做法,是希望自己‘流芳百世’。其实啊,这样做就是让自己遗臭万年。”牛犇说:“现在为什么很少有人这样做了?这是长期以来教育的结果。”

说到这里,牛犇话锋一转:“小时候,蓝天碧水,但经济建设很糟糕,现在经济建设很好,但蓝天少了,碧水少了,这就不仅需要我们的企业家要承担这个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只有这样,我们的地球才会更干净更美好!”

牛犇说:“我拍过的戏很多,每到一个外景地,看到蓝天白云,我都会拍手叫好,看到树叶上没有尘埃,我就很开心。我希望观看《河长》电影的每一个观众,都要意识到,环境问题必须引起每个人的重视,关注环境,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

令牛老欣慰的是,现在很多地方的环境,在政府和公众的参与下,逐步得到改善,他告诉记者:“上海的苏州河,过去是黑的,现在变清了;我过去拍电影《龙须沟》的龙须沟,冬天是臭气熏天,夏天是蚊蝇满地,现在的环境也好了。”

在即将结束采访时,牛犇对记者说:“《环境教育》杂志虽然我没有看过,但你们是在做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要教育每一个公民,保护环境,爱惜自然,你出一点力,我出一点力,这样就可以大家同心协力,让蓝天更蓝,让清水更清!”

“小人物”成就大事业

“我在儿时就演电影,演过的角色也很多,演的角色大多是城市乞儿、小流浪汉,青年时演青工、解放军小战士,现在年纪大了,演的仍然和‘小’有关,演‘小老头’……”牛犇在回忆自己的演艺生涯时这样说。

1946年,中电三厂拍摄的影片《圣城记》中,牛犇饰演小村童,这也是他迈入影坛的第一步。谈起六十多年前的往事,牛老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我13岁,也不姓牛,我的原名叫张学景。《圣城记》摄制组当时需要一名演村童‘小牛子’的演员,当时谢添、白杨是主演,谢添先生见我机智,对艺术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就把我推荐给了导演沈浮,结果我就饰演了‘小牛子’,这是我所拍的第一部影片。”

因为属牛,《圣城记》中演的又是“小牛子”,《圣城记》拍完以后,认识牛犇的人都开始叫他“小牛子”。1948年,牛犇要赴香港拍片,临行前他请谢添先生为他更名,“谢先生翻开字典,指着‘犇’字说‘学景,现在大伙都叫你小牛子,就再添三只牛吧!’‘犇’者跑也,自奋不停,从此,我也就像牛一样在银幕上跑了一辈子。”这样,继《圣城记》之后,他又在《山间铃响马帮来》、《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牧马人》、《泉水叮咚》、《棋王》、《假大侠》、《活着》等几十部著名影片中扮演各类角色。

幽默风趣是牛犇的风格之一,在1982年拍摄的影片《牧马人》中,他扮演的那个善良热心的郭扁子,语言幽默,动作风趣,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为影片增色不少。凭借在该片中的出色表演,在1983年的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中,牛犇分别获得最佳男配角奖。在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中,牛犇多次获得了国内外的电影奖项,他的演技受到了各方的肯定。

相关链接:

牛犇,著名演员,在《大兵小将》(2009)饰老者(孔子),《房奴》(2008)饰丁志成,《大生活》(2009)饰丁爷,《道德底线》(2008)饰王父,《聊斋奇女子之连城》(2007),《吴承恩与西游记》(2007)饰李老夫,《错爱一生》(2004),《大宋提刑官》(2005)饰老狱卒,《围屋里的女人》(2004)饰宋须公 ,《牧马人》(1982)饰郭口扁(piǎ)子。在近百部影视剧中任主角或配角。

所获奖项:

1983年,荣获第三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牧马人》;1983年,荣获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牧马人》;1997年,荣获第2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夫唱妻合》,1999年 荣获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媳妇你当家》。

相关资讯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