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全新推出的《阅读·阅美》第二季将会从流程、嘉宾、选题、呈现四个方面进行全新升级。   在流程上,新一季引入“阅美指数”评分环节,现场观众在聆听美文阅读的过程中,可为心动美文亮灯,为推荐嘉宾助力;在嘉宾层面,深度追访文章原作者或故事主人公,在舞台上实现文字、人物、故事的充分释放;在选题上,“紧扣时代脉搏,强调人物情感”是对节目团队提出的新要求,今年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因此新一季节目更为注重呈现四十年来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深挖小人物背后的情感故事和生活进步,从而折射整个时代的发展变迁,引发观众对于“美”的思考,传递正能量。

席慕蓉说:“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曾败落,时间不仅不曾让记忆风化,还给了我们滋养,让它们愈加美丽。”每个人都是带着记忆在生活,无论现实多么喧嚣,在内心中总有一片自留地,那里生长着美好的记忆。

今晚(9月29日)22:00,江苏卫视大型原创文化情感特色节目《阅读·阅美》迎来收官之夜,节目以“记忆”为主题,透过三段阅读,带观众回望主人公生命中最难忘的记忆,也留下这一季最美好的记忆。

十五年无悔付出,马兰村歌声里承载着美好记忆

位于河北省阜平县的马兰村,曾是《人民日报》前身《晋察冀日报》的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社长邓拓领导报社工作人员一边打游击一边办报,创造了“八匹骡子办报”的奇迹。70多年后,一位老人来到马兰村教孩子们唱歌,她就是邓拓的长女邓小岚。本期《阅读·阅美》,让推荐人印小天在朗读过程中情难自抑、几度落泪的美文《马兰的歌声》,就展现了邓小岚与马兰村浓于血的感情。

马兰村孕育了《晋察冀日报》,邓小岚也在这里出生。作为“马兰后人”,她对这片土地有很深的眷念,“我的生命里,有着先辈们的热血和未尽事业的遗愿。”2003年,邓小岚得知村里的孩子不会唱歌,便决定教孩子们音乐。15年来,邓小岚倾囊相助、无悔付出,她坚信音乐带给孩子们的绝不仅仅是一时的欢乐,而是心灵的感召和人格的重塑。马兰村给了邓小岚生命和回忆,她也将自己最好的礼物回赠马兰村,可谓“半世沧桑一生恩情,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书写民族记忆再现历史风云,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亲历过淮海战役的文艺老兵李传弟,在和平年代走上剧本创作之路,以曾经参加过的多次战役为题材,用笔描绘了一个又一个英雄形象。由前线文工团演员郭广平推荐的美文《总攻前夜》,节选自李传弟创作的剧本《决战中的502》,这是一部表现粟裕将军雄韬大略的作品。倾听嘉宾郦波听完郭广平的朗读浑身热血沸腾,“我认为中国儒将史上最厉害的战神级人物,秦汉(时期)之后就是霍去病、谢玄、岳飞、戚继光和粟裕,五大战神是划时代的,我太期待了!”

今年89岁高龄的李传弟仍旧笔耕不辍,他说:“我们干了一辈子文艺,所留下的也就是这些珍贵的作品。现在我头脑还清醒,拿起笔来还不太重,只要我身体允许,我愿意为我们的文艺事业终身奋斗。”李传弟书写、发扬、传递的不仅是一个人的记忆,更是一代人的记忆,一个民族的记忆。

三代人执着寻恩人 迟到半个世纪的相见

正在江苏卫视幸福剧场热播的传奇大剧《娘道》中,岳丽娜塑造的瑛娘是一个重情重义又命途多舛的母亲。本期《阅读·阅美》,由岳丽娜推荐的美文《一面之缘的亲人》,其作者海丽切木·艾外和瑛娘一样,也是一位注重感情又执着的女人。因为爷爷五十多年前受到过一份帮助,海丽切木·艾外都一家人找寻恩人长达半个世纪,寻恩成了三代人执着的信念。

1965年,艾外都·阿不都带着生病的父亲前往乌鲁木齐治疗。在火车上,来自西安的医生王香莲主动帮助艾外都的父亲做检查,她还要了艾外都的家庭通信地址,回去后为他们积极联系医院,并写信给他们寄去10元钱。在艾外都的父亲治疗期间,他们和王香莲一直保持书信往来,王香莲一共来了15封信,寄来140元钱。四年后,艾外都的父亲旧病复发,父子俩又去西安治病,想跟王香莲见一面,谁知对方已经离开西安去了东北,双方从此失去了联系。直到艾外都的父亲去世,也没能找到王香莲,寻找恩人的任务落到了艾外都·阿不都和女儿海丽切木·艾外都的身上。

这些年,海丽切木·艾外都通过报社、电视台、网站寻找各种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今年7月通过一档寻人栏目找到了王香莲,这段长达半个世纪的情谊再次接续。得知艾外都一家登上《阅读·阅美》,王香莲很想赶来与他们见一面,但老人家意外摔倒导致手骨折。那么,王香莲究竟会不会来到《阅读·阅美》?这段寻人经历背后还有怎样感动的故事?请锁定江苏卫视今晚(9月29日)22:00播出的《阅读·阅美》。

16000公里,是西非到中国的距离。一个人只有一辆单车、一个背包和一台相机,为了一个目标,就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骑行任务。本周六晚22:00,江苏卫视大型原创文化情感特色节目《阅读·阅美》中,美文《跨越16000公里的承诺》将用一个“万里走单骑”的故事,带来直击心灵的感动。

一个人一辆单车,从非洲骑行16000公里回祖国

今年27岁的袁江磊,已经完成了人生中的一次壮举。2016年9月,他从西非的贝宁出发,花一年时间骑行16000公里,途径16各国家,最终回到祖国的怀抱。本期《阅读·阅美》,由演员傅程鹏推荐的美文《跨越16000公里的承诺》,就讲述了这样一个传奇的故事。

“那是行程的第36天,在布基纳法索街头。寒冷和燥热在体内搏击,我忽然上吐下泻、全身乏力,会是霍乱吗?”“第249天,我来到格鲁吉亚。河谷空空荡荡,只有我独自骑行,离垭口最后一公里,厚厚的积雪让我的手冻僵了,脚湿透了,车轮深陷……”16000公里的路程充满了艰辛,袁江磊说:“在这300多个风餐露宿、危机四伏的日夜里,疲惫、快乐、煎熬、感动、恐惧、欣喜,各种情绪和念头偶尔也会在我的心头涌起。”

骑一公里“赚”一美元,只为解决村庄的水电之困

是什么原因,让袁江磊踏上骑行之路?他为何要这样“虐”自己?每一位听过袁江磊故事的人,都会对他肃然起敬。

2014年从重庆交通大学毕业后,袁江磊在西非贝宁的阿波美卡拉维大学教中文,在贝宁工作、生活的两年里,他走遍了所有地区,发现北部一些村落里用水用电都成问题。离开贝宁时,袁江磊很想为这里做点什么,一家公司找来,只要他骑行一公里,就捐助一美元。从贝宁到中国有16000公里,16000美元足够修一个充电站、打一口水井了,作为骑行重度发烧友,袁江磊决定接受这个挑战。

研究一条相对安全的路线,做好攻略,准备药品、衣物等生活必需,袁江磊便轻装上阵出发了。途径大城市,借住在中国同胞的家中,大部分骑行在乡村,就宿在村长家。骑行这一年,袁江磊得过疟疾、睡过矿车、住过帐篷、吃过味道很奇特的食物,每一天都过得不一样,但他从不感到孤独,“我特别享受这个过程,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带给我温暖的人和事。”

一座电站一口井,改变村庄也为自己开启人生新篇章

回国后休整了几个月,袁江磊于今年3月再次来到贝宁,这是一场“实现承诺之旅”。贝宁东北部的尼普尼是一个有900多人的小村子,这里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没有自来水,村民需要步行两公里才能打到水;没有通电,村民家里的电器只有手电筒、收音机和老式手机,想充电还得去23公里外的富努古村。

利用骑行回国筹集到的16000美元,袁江磊和朋友在这里打了一口70米深的水井,并在村子的中心位置安装了一个1.2千瓦的太阳能充电站,每天可为两三百部手机充电。袁江磊说:“我做的事情虽然不大,但这是我对这个非洲村庄做出的改变,也为我这次骑行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终于实现了我的诺言。”

一个人一辆单车,从西非到中国,袁江磊不光给非洲人民送去了有水有电的新生活,同时也开启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见世界,其实就是见自己;观世界,才会有世界观。袁江磊用行动向世人证明,义无反顾的勇敢是生活最美的姿态。

所谓情谊,就是一颗心在两个地方牵动着共同的喜怒哀乐。本周六晚(9月15日)22:00,江苏卫视大型原创文化情感特色节目《阅读·阅美》,以“情谊”为主题,通过三段美妙的阅读带观众感受情感和精神的共振。实力派演员保剑锋、李小萌、王茂蕾组成推荐人阵容,向观众传播温暖、真挚的美文及故事;媒体人陈小川担任倾听嘉宾,发表具有新闻视角的精妙观点。

保剑锋李小萌王茂蕾加盟,推荐人阵容“24K纯演技派”

《阅读·阅美》吸引观众的一大看点,就是实力非凡的戏骨们担纲美文推荐人。此前有蓝天野、陶玉玲、王刚、奚美娟、许文广、李光复、韩童生等“国字号”表演艺术家相继登台荐文献声,他们的动情朗读常常让观众感动落泪。

本期《阅读·阅美》,推荐人阵容可谓是“24K纯演技派”:既有颜值演技始终在巅峰的“不老男神”保剑锋,又有实力与美貌并存的李小萌,还有近日凭借《延禧攻略》中袁春望一角爆红的王茂蕾。三位演技实力派担任美文推荐人,对美文的呈现极富感染力与表演张力,除此之外,他们本身也都与自己推荐的美文有很强的勾连性,因此在挖掘美文背后的故事时更加深度。保剑锋表示,希望能借本期节目中与情谊有关的美文,向观众传递温暖、真挚的情感。

倾听嘉宾马薇薇和吴淡如的联袂点评,让观众感受到了心意、诗意和暖意,如春风般和煦,也像清泉般甘甜。本期节目,马薇薇依旧坐镇点评席,但身边的搭档换成了著名媒体人陈小川。与郦波、张颐武的学者式点评风格不同,陈小川用新闻人的视角观察美文及其背后的故事,言辞简洁明了又不乏生动形象,言之有理又不乏幽默,将引导观众对美文及其背后的故事展开多元化思考。

公路连接友谊河水向自然示好,极地科考发现智慧与科学的深情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如果能找到一份情填补内心的空白,精神就会找到归宿,就可以打破两个世界的孤独。本期《阅读·阅美》以“情谊”为主题,通过三段美妙的阅读带观众感受主人公们的那一份情。

2000多年前,古老的中国和巴基斯坦通过古丝绸之路架起友谊的桥梁。今天,卡拉奇至拉合尔高速公路作为“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重要组成部分,是巴基斯坦目前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公路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通往卡拉奇和瓜达尔港的“友谊之路”。来自中铁二十局的工人刘志军,写下了他在巴基斯坦修路期间结识一群异国他乡知心好友的故事,他让我们相信,情谊可以跨越种族与国界。

从小在河边长大的邓志伟,对河水有很深的感情。来深圳快30年,他看着观澜河支流龙华河的河水从清变黑。内心焦急万分,邓志伟从1998年加入义工队开始,就一直为治理河水做力所能及的事。去年,首批“深圳民间河长”公开招募,向全市市民发出邀请,邓志伟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也由此成为首批深圳民间河长。美文《悠悠河流伴我心》写下了邓志伟与河水的情缘。当上河长之后,邓志伟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不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每天都要沿着河流走十几公里,只为守护观澜河。他说,自己见证了河流从清澈到污浊再到一天天回归清澈的过程,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下岗”,“希望人人都是河长。”

跟随“蛟龙号”下潜到2774米的大洋中,成为中国大洋科考史上的第一人;也和“雪龙号”一起向地球的南极前进,完成165天的南极科考任务。你能想象两次与“龙”共舞的人,竟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吗?我国第一位兼具大洋深潜和极地科考两项经历的女科学家唐立梅,将在本期节目中讲述她的神奇探险之旅。唐立梅说,“谁说科学家就一定要埋头钻研不见天日,美好的生活依然要活出自己的风采。我希望所有的人都和我一样,心中永远种着一颗崇尚科学的种子。保有理想,保持好奇,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

把路铺向异国,连接两国人民的友谊;还河水一汪清澈,展露人与自然的情谊;赴极地探索未知,发现智慧与科学的深情。锁定江苏卫视本周六晚(9月15日)22:00播出的《阅读·阅美》,一起感受情感和精神的共振。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