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电视系列剧《富起来的人》取材于反映浙江个体经济和民营企业成长发展的报告文学专辑《钱江浪花》,该书由李从军同志作序,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富》剧在报告文学生活原型人物基础上,经编导深入生活第一线采访调研,创作而成。  《富》剧以20年来浙江地区农村经济改革为背景,着重展示温、台经济模式,反映了新一代农民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成长历程。本剧是一部弘扬浙江精神,讴歌改革开放和宣传“三个代表”思想的纪实电视剧。  《富》剧在风格样式上力求朴实无华,以真感人,以酷似生活原生态的逼真感塑造出一个个真实可信、亲切感人的普通劳动者的形象。他们当中,有为带领全村渔民致富、推广深海养殖、并为此献出妻子年轻生命的民选村长;有响应党的号召,坚持科教农一体化,带领村民养鸡致富,并把十余年的积蓄奉献给希望小学的年青乡村女教师;有敢想敢干、从城市垃圾中提炼银子,最终在贫困山区建成白银交易市场和勇于开拓传统丝绸工艺、使之走入国际市场的个体经营者;也有从小商小贩成长为有觉悟的共和国纳税人并光荣入党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它洋溢着与生活同步的鲜活时代气息,为现当代题材电视剧创作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该剧由“阿强”、“梅子”、“阿光”、“铁汉”和“丽芹”五部故事构成

梅子是一个乡村小学教师兼成人扫盲教师。   梅子用自己既种菜挣来的几百元钱和同村的女伴金玲搞起家禽饲养,梅子一边教她们识字,一边教她们养鸡。贫困学生教不起书本费怎么办?梅子把自己的鸡拿给学生回家去养,让他们用鸡蛋抵书费……民办教师生活困难怎么办?梅子协助他们搞养鸡致富,使他们踏踏实实从事教育事业。   养鸡越来越红火,村民越来越富裕,可好似鸡粪却成了灾……梅子不计较乡亲们的埋怨,四处联络,终于为鸡粪找到了一条出路——培育鳗鱼饲料,这不仅解决了村里的污染问题,还挣了一大笔钱。   这笔钱在法律上应该归谁梅子或许没有多想,她只想用这笔钱完成自己的一个夙愿:建一所现代化小学,让山区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乡长的理解和支持,但却被村民告上了法庭,最令她伤心的是,告她的人里面还有她一手培养起来的金玲……   她把鸡粪款一笔笔地退还给鸡农,自己仍一如既往地带领他们学文化、学科学、发家致富。   十年后,一所崭新的小学盖起来了,更让她欣慰的是,盖学校的钱里面还有曾把她告上法庭的女伴张金玲的捐款——人们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也得到了升华。   梅子当上了人大代表,最后市里又把她调到市科委搞绿色工程,村民们依依不舍地把她送到村口,他们心里深深感谢这个带领他们致富的人。…
为还父亲生病所欠的债,青年渔民林志强与未婚妻阿芬在近海上做起了运油生意。正当二人还清债务准备结婚时,乡石油公司拖走了他们运油的小船……考虑到贩议价油与当时政策有所抵触,阿强便与同村几个青年渔民筹建了一家制冰厂。由于当时尚无民营企业,阿强与合作伙伴又不愿搞集体所有制的企业,经多番努力,并得到市政府的帮助,企业最终注册成功。由此,阿强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创建了第一家股份制企业。然而,由于阿强股份制公司注册成功,股份制企业风云而起,造成制冰业恶性竞争,一年后阿强的企业宣告破产,阿强背上行囊离开了渔港。   两年后,国家的石油政策放宽。在外造了两年钢质渔轮的阿强一回到村里,就盯上了村中正难以维系的村办油库。阿强利用股份制把油库接下来并移到码头上建成了一个中型加油站,让所有为油库出过资的乡亲们也从中得到好处。为支持阿强,姐夫和姐姐离婚,妻子阿芬把自己在海上运油挣下的油船作了抵押。   十年后,阿强成为村里第一位民选村长,自己则在经营石油生意之外,还办起一家养殖公司,从浅滩养殖一直发展到现代化的深水养殖。为造福整个渔港,阿强通过民主恳谈的方式,并第一个带头从山上迁坟移棺,炸山开岩,建起水产品交易市场;同样通过民主恳谈,带动大家走下渔船,发展深水养殖以降低海上的捕捞强度。为了渔民的出路,阿强到缅甸考察时妻子阿芬在海上丧生。阿强忍住悲痛,火化了妻子,成为第一个在渔港推行火化的人。在中央党校高级班的毕业论文答辩中,阿强总结性地论述了民主恳谈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最后,阿强响应省政府为保护海洋资源,降低捕捞强度的拆船号召,带头砸响拆船的第一锤,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我国加入WTO后中国渔民的环保新形象………
八十年代中期,阿光和自己的叔叔两双走出温州的大山,伴随着外出打工者的兴奋的脚步踏上了渡轮,到北京去发展。   他们在北京租了个柜台,干起了卖鞋的营生,不料开业第一天就被市场管理给查封了,因为他们卖的是三无产品。   朋友白眼,两双气馁,可建光非要争口气,他一定要找到一个名正言顺的卖鞋的地方。他的精神感动了一位商场的女经理,终于又可以卖鞋了。   好景不长,市场管理又查到了商场,叔侄俩岂不知,没有合法手续在哪卖鞋都是不行的。于是叔侄俩采取了游击战术和市场管理周旋,战战兢兢地挣着辛苦钱。   就在他们刚积累起一点辛苦钱时,却赶上温州鞋由于质量差,在全国都遭到了查封局面。同行们怨天尤人,但建光却在幻灭中找到了希望,他发现,自己已和那些因做假鞋发财而又因此破产的百万富翁处于同一起跑线。   叔侄俩人回到了温州,从鞋场拉回了一台属于他们本钱的做鞋机。建光发誓要自己做鞋。他决心要在温州制鞋业的废墟上重新崛起。   鞋做出来了,温州的商场却都不愿卖自产的温州鞋,建光和婶子费尽心机才得以在家乡的商场上卖自己生产的鞋。不料想当地的工商部门又来查封,原因很简单,鞋再好,没有合法手续就不能卖。建光发誓要办下合法的生产许可证,让自己踏踏实实做鞋,明明白白挣钱。他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在火车上他邂逅了去北京开党代会的镇委王书记。王书记帮建光在北京办下做鞋的许可证,从此,建光可以名正言顺地做鞋,光明正大地卖鞋了,叔侄俩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光阴荏苒,九十年代后期,叔侄俩人的企业已初见规模,建光也因此成了当地知名的企业家。此时已当了县委书记的王书记来视察,发现了企业存在的各种混乱问题,建光也向王书记吐露了自己的担忧。   两双和其妻在企业的经营思想上和建光发生了深刻矛盾。企业做大了,他们忽视了产品质量,也显示出暴发户的恶性膨胀。   建光发现了婶婶自进的皮货质量极差,手续不清,以白条抵账等问题,同时又发现叔婶俩人私自经营外销鞋。恰在此时,其婶桂花又恶人出手,将质量检查员阿萍打伤,引起企业的混乱及社会舆论的不满。更为雪上加霜的是,“牛肉干”事件又使企业的声誉跌到了低谷。这时,又发生了他们生产的“画眉鸟”鞋侵权一事,为了“画眉鸟”的品牌,建光决定购买其商标,又遭到了其叔的反对。   建光和叔婶们的矛盾日渐激化,叔婶和建光反目,提出分家,建光也暗中决定要和叔婶分道扬镳。   在沸沸扬扬中,建光和叔婶分家了。建光终于可以一展鸿图。他请回了被打走的阿萍为检验科长,又请回了被叔叔赶走的会计师,建立起自己的皮料加工厂,使做鞋的原料有了可靠的保障。恰在这时,企业发生了流动资金困难,建光又带头卖私房,筹集资金和工人集资搞股份制。   建光在自己的企业里实现着他的现代经营理念,他要把企业做大,走向世界。这时,又因叔婶偷漏税一事,使建光处于被动局面,因为涉及到建光和叔婶分家前的账目上。建光大胆承担责任,积极找有关领导说明情况,表示补交漏掉的税款。两双却走入歧途,他向有关领导和部门行贿,掩盖偷漏税真相。建光因主动补交税款恢复了企业的名誉。   雨过天晴,建光甩掉包袱,冲破障碍,终于可以让企业按照自己的理想发展了。一天书记通知建光参加“三个代表”座谈会,同时告诉建光他的入党申请也批下来了。坐在王书记亲自开的车上,建光充满信心,车在洒满阳光的大路上急驶而去。…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