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张丰毅 介绍:
张丰毅,男。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
唐高宗李治(628-683)唐代皇帝,汉族。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卒于弘道元年(683),享年56岁。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七年,遥授并州都督,后又加封右武侯大将军。十年,长孙皇后薨逝,李治与同妹妹晋阳公主一起被唐太宗亲自抚养。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最终太宗废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时年二十二岁。 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前六年号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等共同辅政。他们君臣都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训令纳谏、爱民,高宗即位时即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训令崇俭,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公元683十二月,高宗去世。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天皇大弘孝皇帝。
李治廷 介绍:
李治廷,男。唐高宗李治(628-683)唐代皇帝,汉族。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三日出生,卒于弘道元年(683),享年56岁。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七年,遥授并州都督,后又加封右武侯大将军。十年,长孙皇后薨逝,李治与同妹妹晋阳公主一起被唐太宗亲自抚养。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最终太宗废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时年二十二岁。 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前六年号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等共同辅政。他们君臣都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训令纳谏、爱民,高宗即位时即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训令崇俭,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公元683十二月,高宗去世。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天皇大弘孝皇帝。 。
李恪,生于武德二年(619年),薨于永徽四年(653年3月6日),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诸多儿子中最贤能的,李世民曾打算立李恪为太子,但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而作罢。高宗李治即位后,李恪被长孙无忌以谋反的罪名陷害至死。毛主席曾经评价李恪为“英物”,为李世民不立李恪为太子而感到惋惜。李恪之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有同母弟蜀王李愔。其子四人:李仁(李千里)、李玮、李琨、李璄。《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新唐书》。史臣曰: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皆以才高辩悟,为长孙无忌忌嫉,离间父子,遽为豺狼,而无忌破家,非阴祸之报欤?武后斫丧王室,潜移龟鼎,越王贞父子痛愤,义不图全。毁室之悲,《鸱鸮》之诗,伤矣!比齐佑之妄作,岂同年而语哉!赞曰:子弟作籓,磐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冲、撰愤发,视死如生。承乾、齐佑,愚弟庸兄。《旧唐书·李恪传》
李解 介绍:
李解,男。李恪,生于武德二年(619年),薨于永徽四年(653年3月6日),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诸多儿子中最贤能的,李世民曾打算立李恪为太子,但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而作罢。高宗李治即位后,李恪被长孙无忌以谋反的罪名陷害至死。毛主席曾经评价李恪为“英物”,为李世民不立李恪为太子而感到惋惜。李恪之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有同母弟蜀王李愔。其子四人:李仁(李千里)、李玮、李琨、李璄。《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新唐书》。史臣曰: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皆以才高辩悟,为长孙无忌忌嫉,离间父子,遽为豺狼,而无忌破家,非阴祸之报欤?武后斫丧王室,潜移龟鼎,越王贞父子痛愤,义不图全。毁室之悲,《鸱鸮》之诗,伤矣!比齐佑之妄作,岂同年而语哉!赞曰:子弟作籓,磐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冲、撰愤发,视死如生。承乾、齐佑,愚弟庸兄。《旧唐书·李恪传》 。
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字高明,唐太宗李世民长子,母长孙皇后。唐太宗即位,立为太子,时年八岁,聪明可爱。但是年长后,由于有腿疾,稍微不良于行,对父亲阳奉阴违、对师长劝勉不耐,甚至曾派遣杀手刺杀自己的老师。同母弟弟李泰素有夺长之念,兄弟交恶。后因唐太宗处死太子的宠童称心,父子关系也陷入僵化。贞观十六年(642年),太子被控武力叛变,意图谋杀亲父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太宗还表态太子虽有足疾,并不影响走路,何况太子有子,依照礼法,即使李承乾先死,也应该立李承乾的儿子李象。后来齐王李祐谋反牵扯出李承乾和汉王李元昌等人的谋反案,四月六日,李承乾皇储之位被废。在唐太宗保全下,他本人被判充军到黔州,参与政变的赵节、杜荷、侯君集皆处死。贞观十九年(645年)郁郁而终(墓志为贞观十七年十月一日(643年11月17日薨),唐太宗为此罢朝,葬以国公礼。——醉拍玉衫惜旧时,天将离恨恼疏狂。
李李仁 介绍:
李李仁,男。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字高明,唐太宗李世民长子,母长孙皇后。唐太宗即位,立为太子,时年八岁,聪明可爱。但是年长后,由于有腿疾,稍微不良于行,对父亲阳奉阴违、对师长劝勉不耐,甚至曾派遣杀手刺杀自己的老师。同母弟弟李泰素有夺长之念,兄弟交恶。后因唐太宗处死太子的宠童称心,父子关系也陷入僵化。贞观十六年(642年),太子被控武力叛变,意图谋杀亲父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太宗还表态太子虽有足疾,并不影响走路,何况太子有子,依照礼法,即使李承乾先死,也应该立李承乾的儿子李象。后来齐王李祐谋反牵扯出李承乾和汉王李元昌等人的谋反案,四月六日,李承乾皇储之位被废。在唐太宗保全下,他本人被判充军到黔州,参与政变的赵节、杜荷、侯君集皆处死。贞观十九年(645年)郁郁而终(墓志为贞观十七年十月一日(643年11月17日薨),唐太宗为此罢朝,葬以国公礼。——醉拍玉衫惜旧时,天将离恨恼疏狂。 。
韦贵妃(597年-665年),名珪,表字泽,京兆杜陵县人,是唐代最重要的士族家族之一。在唐朝的京兆地区很有影响,民间有俗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唐太宗李世民妃,贞观元年四月拜册“四夫人”(正一品)之首。唐太宗皇十子纪王李慎(贞观二年出生)和皇十二女临川公主李孟姜(武德七年出生)生母,永徽年封纪国太妃随纪王出藩,死后陪葬昭陵。
张庭 介绍:
张庭,女。韦贵妃(597年-665年),名珪,表字泽,京兆杜陵县人,是唐代最重要的士族家族之一。在唐朝的京兆地区很有影响,民间有俗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唐太宗李世民妃,贞观元年四月拜册“四夫人”(正一品)之首。唐太宗皇十子纪王李慎(贞观二年出生)和皇十二女临川公主李孟姜(武德七年出生)生母,永徽年封纪国太妃随纪王出藩,死后陪葬昭陵。 。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母亲高氏为汉族。从小“该博文史”。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李渊爱其才,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30卷。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受许敬宗诬陷,削爵流黔州(今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终自刎而死。——万古沉冤谁与雪,一朝功名上凌烟。
王绘春 介绍:
王绘春,男。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母亲高氏为汉族。从小“该博文史”。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李渊爱其才,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30卷。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受许敬宗诬陷,削爵流黔州(今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终自刎而死。——万古沉冤谁与雪,一朝功名上凌烟。 。
杨妃,隋末唐初人,祖籍弘农华阴,名讳不详,生卒年不详。隋炀帝杨广之女,唐太宗李世民内官“四妃”之一,徽号未载,安葬地亦不明。唐太宗三子吴王李恪、六子蜀王李愔生母。史书对其本人的正面记载甚少,仅有寥寥数字,但其记载于其子吴王李恪的立传之上;且从上下文可断,李恪因为乃母出身贵胄,而被唐廷上下瞩目。——落叶飘零经旧恨,辗转怜眉锁宫仇。
周海媚 介绍:
周海媚,女。杨妃,隋末唐初人,祖籍弘农华阴,名讳不详,生卒年不详。隋炀帝杨广之女,唐太宗李世民内官“四妃”之一,徽号未载,安葬地亦不明。唐太宗三子吴王李恪、六子蜀王李愔生母。史书对其本人的正面记载甚少,仅有寥寥数字,但其记载于其子吴王李恪的立传之上;且从上下文可断,李恪因为乃母出身贵胄,而被唐廷上下瞩目。——落叶飘零经旧恨,辗转怜眉锁宫仇。 。
武则天(624-705),汉族,并州文水人,是唐代开国功臣武士彟与隋朝后裔杨氏的次女。她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且容姿绝美。她是唐太宗的武才人,是唐高宗的皇后,育有四男二女。唐高宗驾崩后,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光宅元年(684)二月,李显打算任命韦皇后之父为侍中,宰相裴炎力谏,李显生气地说:“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武则天以此为借口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立第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正式称帝。称“圣母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她掌权15年,又将皇位传回于李显。公元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病逝于上阳宫,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附庙,归陵。称”则天大圣皇太后“。赦免王皇后,萧淑妃,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后世无罪。与高宗李治合葬乾陵。墓前立无字碑不刻一字,“千秋功罪,留待后人评说”。就此,结束她那传奇的一生。
范冰冰 介绍:
范冰冰,女。武则天(624-705),汉族,并州文水人,是唐代开国功臣武士彟与隋朝后裔杨氏的次女。她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且容姿绝美。她是唐太宗的武才人,是唐高宗的皇后,育有四男二女。唐高宗驾崩后,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光宅元年(684)二月,李显打算任命韦皇后之父为侍中,宰相裴炎力谏,李显生气地说:“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武则天以此为借口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立第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正式称帝。称“圣母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她掌权15年,又将皇位传回于李显。公元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病逝于上阳宫,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附庙,归陵。称”则天大圣皇太后“。赦免王皇后,萧淑妃,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后世无罪。与高宗李治合葬乾陵。墓前立无字碑不刻一字,“千秋功罪,留待后人评说”。就此,结束她那传奇的一生。 。
唐高宗淑妃萧氏(?-655年),南朝士族兰陵萧氏族人,齐梁皇室后裔,容色绝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生许王李素节、义阳公主、宣城公主。高宗李治为太子时, 萧氏为良娣。高宗登基之后,晋为淑妃,宠冠后宫。后在与武则天的宫廷斗争中失败被废为庶人,被关押在暗室,被武则天砍去手足,浸泡在酒缸中,最终被折磨而死。
张馨予 介绍:
张馨予,女。唐高宗淑妃萧氏(?-655年),南朝士族兰陵萧氏族人,齐梁皇室后裔,容色绝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生许王李素节、义阳公主、宣城公主。高宗李治为太子时, 萧氏为良娣。高宗登基之后,晋为淑妃,宠冠后宫。后在与武则天的宫廷斗争中失败被废为庶人,被关押在暗室,被武则天砍去手足,浸泡在酒缸中,最终被折磨而死。。